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一课一练 学生训练手册-58
- 格式:pdf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2
课时作业6流水地貌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河流发育过程的三个阶段。
据此完成1~2题。
1.按照河流发育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③②①B.②①③C.①②③D.③①②2.①阶段河流()A.以下切侵蚀为主B.以侧蚀为主C.以溯源侵蚀为主D.落差大,流速快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侵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沟头的()A.侧蚀B.下蚀C.沟头崩塌D.溯源侵蚀4.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A.A点B.B点C.C点D.D点辫状水系指由许多河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
沱沱河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的唐古拉山脉,其上游发育了典型的辫状水系(如下图)。
据此完成5~6题。
5.沱沱河辫状水系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风力作用B.海水作用C.冰川作用D.流水作用6.辫状水系出现地区通常()A.地形平坦B.气温较低C.海拔较高D.降水丰富矶为水边突出的岩石或江河当中的石滩。
建于南宋的观音矶地处湖北省荆州市长江边荆江大堤之上,该矶位于江心洲左岸,矶身向江心方向伸入约150米,每逢长江洪峰,观音矶顶承江流,挑杀水势,维护荆堤,数百年来为化解荆江危险起到了重大作用。
下图示意荆江观音矶可能位置及实拍照片。
据此完成7~8题。
7.观音矶的大致位置在图1中()A.①B.②C.③D.④8.根据照片推测拍摄者位于观音矶的()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某河段的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三个平坦面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物。
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河流三个平坦面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T1、T3、T2B.T3、T2、T1C.T1、T2、T3D.T2、T3、T110.如果河流平坦面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形成河流T1、T2、T3阶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下降河流下切B.地壳抬升河流下切C.地壳下降风力沉积D.地壳抬升冰川沉积某河流流经滑坡集中分布区,该区域历史上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滑坡,下图示意滑坡发生前后当地河谷地貌演化过程中的3个阶段(未分先后)。
1.3.1 地球的自转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W,89°S B.80°E,40°NC.10°E,1°S D.180°,71°N解析:地球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自转一周的运行长度为4万千米即8万里。
越靠近赤道的地点,其自转的运行距离越接近8万里,因此选择纬度最低的(1°S,10°E)地点。
答案:C2.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始终是自西向东,该方向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答案:A右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解析:从图中的指向标看,该区域自南向北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不断减小,这说明南为较低纬度,北为较高纬度,符合北半球的情况。
据数值大小可确定在中纬度。
答案:A4.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解析:a处线速度介于870 千米/小时和900 千米/小时之间,b处线速度介于840 千米/小时和870 千米/小时之间,a处线速度大于b处,且a、b位于同一纬度,因此a处的地势高于b处。
答案:A5.在一艘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海轮上,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是( )A.一个恒星日B.一个太阳日C.比一个太阳日短D.比一个太阳日长解析:由上海到旧金山航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相当于加快地球自转速度,因此见到的昼夜更替时间短于一个太阳日。
答案:C6.一条河流,其上游北岸冲刷厉害,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南岸冲刷厉害,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
高中地理 2.2练习湘教版必修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单项选择题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新西兰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损失惨重,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1~3题。
1.以大洋为主的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北冰洋板块2.下列地域面积在不断缩小的是( )A.红海B.东非大裂谷C.大西洋D.地中海3.新西兰地震成因是(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而成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而成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解析:从图中看出,六大板块中,以大洋为主的为太平洋板块;红海、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面积会不断扩大,而地中海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面积会缩小;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答案: 1.A 2.D 3.B根据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4~5题。
4.该地地形成因是( )A.向斜成山B.向斜成谷C.背斜成山D.背斜成谷5.下列有关叙述不可信的是( )A.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B.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C.A处修水利要注意塌方渗漏D.B处建有大规模煤矿解析:第4题,依据图例,读图可知,该地层剖面岩石年龄中间老,两侧新;地形是中间高四周低的丘陵山地,因此判断为背斜成山。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B处是变质岩,而煤矿生成和存在于沉积岩中,变质岩中不可能存在煤矿。
答案: 4.C 5.D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截至4月9日,已造成25人遇难,13人被困井下。
结合该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6~7题。
6.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7.沿断层线丁处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 )A.断层平直而陡峭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C.岩块相对位移D.岩石受力过大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影响。
高一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6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基础过关】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 )A.日月升落 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 D.四季转换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A.23小时56分 B.24小时零4分 C.24小时56分 D.24小时答案 1.A 2.D解析本组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称为地球的自转,其旋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而地球上的人观测到日月星辰呈现自东向西的相对运动方向,地球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点时,其自转周期与以太阳为参照点不同,其分别为23时56分4秒和24小时。
3.我国发射到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 )A.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线速度也不同B.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也相同C.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D.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答案 C4.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受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
A、B、C、D、E五处箭头所表示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A、B B.B、D C.D、E D.A、E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沿物体运动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日12时时,北京应为( )A.4月30日1时 B.5月1日1时 C.4月29日1时 D.5月1日9时答案 B解析北京为东八区,比西五区早13个小时,且注意4月只有30天。
【能力提升】6.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答案 C解析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相反;从题图中看出A、B、D三图错误。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答案 A解析从图中的指向标看,该区域自南向北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不断减小,这说明南为较低纬度,北为较高纬度,符合北半球的情况。
高中地理 2.3.2练习湘教版必修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单项选择题(2010·济南高一检测)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0年1月12日海地(北纬18.5度、西经72.5度)时间16时53分,加勒比岛国海地地区发生里氏7.3级地震,给当地带来沉重灾难。
数十万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伤亡,几百万人流离失所。
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与下列四幅图示相近的是( )2.海地地震发生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风B.南亚季风区盛行西北风C.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D.亚欧大陆上蒙古高压强盛解析:第1题,海地地震发生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风带应南移,A错误;B为南半球的西风带,应左偏为西北风;D应为二分日前后的分布状况。
第2题,冬季,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风;夏威夷高压夏季势力强盛。
答案: 1.C 2.D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干燥B.上升湿润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4.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低压强盛B.上海盛行西北风C.东南信风带位置偏北D.印度半岛高温多雨5.受①、②之间的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有( )A.东非高原B.巴西高原C.撒哈拉沙漠D.马达加斯加岛解析:第3题,根据②所在的纬度,判断其为副热带高气压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空气干燥。
第4题,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应该是北半球冬季,该季节亚洲高压强盛,上海盛行西北季风,气压带、风带位置皆偏南,印度半岛在东北季风控制下低温少雨。
第5题,①、②之间为东南信风带,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
答案: 3.A 4.B 5.C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
据此回答6~8题。
6.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中,能形成暖锋的是( )A.甲、丙B.乙、丁C.丙D.丁答案: D7.图中甲乙丙丁四线所在地区,反映晴朗天气的是( )A.丙、丁B.甲、乙C.甲、丙D.乙、丁答案: A8.一股来自内蒙古地区的冷空气由西北向东南推进,给华北地区带来沙尘暴天气,该天气系统是( )A.甲线B.乙线C.丙线D.丁线答案: C读下面的我国某地某月4~10日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9~10题。
高中地理 3.2练习湘教版必修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单项选择题1.(2010·北京学业水平测试)我国的江汉平原,地貌以平原为主,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地表生长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发育了红壤,林内栖息着灵猫、猕猴等典型动物。
这里河网密集,水循环活跃,水生动物丰富多样,构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观。
该材料反映了( )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南方地理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解析:从题干材料的描述可知,各个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也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答案: B2.大面积地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造成臭氧层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大面积伐林有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物种灭绝、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等问题。
臭氧层空洞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氟氯烃化合物造成的。
答案: D下图为土壤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的根系在土壤肥力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加速岩石的风化B.为土壤富集更多的水分C.分解有机质D.富集养分元素4.从进入土壤的植物有机残体数量看(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②亚寒带针叶林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①>②>③ B.②>①>③C.②>③>① D.③>①>②解析:植物根系不断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元素。
在枯枝落叶的分解过程中,纬度越低,温度越高,分解越快,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数量越多。
答案: 3.D 4.D下图为坡度——坡面侵蚀强度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20°~40°之间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40°的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90°的坡面侵蚀强度最大答案: C6.在40°~90°之间,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增加而减小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C.坡面径流流速小D.受雨面积减小,而使坡面流量减小答案: D7.造成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A.植被破坏B.改良红壤C.山坡陡峭D.人多地少答案: A8.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其铁、锰、镁、钙的含量,要显著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解析:成土母质并非土壤,而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第四章第二节第2课时【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时间:20分钟总分:44分(知识点1:波浪。
知识点2:潮汐。
知识点3:洋流)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天津期末)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它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而产生的。
目前利用波浪能的主要方式是发电。
据此完成第1~2题。
1.我国东海海域波浪能最丰富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与渤海北部海域相比,东海海域波浪能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海域深度小B.离陆地更近C.海域不封冻D.消费市场近【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波浪能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而产生的。
我国是季风气候,冬季南北温差大,风力强劲;夏季南北温差小,风力弱,该海域波浪能最丰富的季节是冬季,D项正确。
第2题,与渤海北部海域相比,东海海域波浪能开发的有利条件是位于亚热带,海域不封冻,C项正确。
[知识点2](辽宁大连检测)读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沿海潮汐动力资源蕴藏量统计表,完成第3~4题。
3.A.黄海潮差小,东海潮差大 B.夏季潮差小,冬季潮差大C.外海潮差大,近岸潮差小 D.沿潮波方向,左岸潮差比右岸大4.四省中,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A.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B.夏季风增强了潮汐的能量C.地转偏向力大,潮汐能丰富D.海底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小【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根据表格中数据,中国近海的潮差分布特点是黄海潮差小,东海潮差大;表中是平均潮差,不能表示潮差的季节变化;表中数据都是近岸潮差;位于沿海地区,与左岸、右岸无关。
第4题,浙江省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夏季风增强了潮汐的能量;海水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小。
潮汐能丰富是天体引潮力形成的,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知识点3](北京丰台区检测)读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完成第5~6题。
5.甲渔场的成因主要为( )A.寒暖流交汇B.上升补偿流C.径流入海D.人工养殖6.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5.A 6.A [解析]第5题,甲渔场为纽芬兰渔场,结合图中箭头判断是由寒流(拉布拉多寒流)与暖流(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形成的。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基础知识随堂练知识点一主要植被樟树为高大乔木,树高10~55米,胸径30~80厘米。
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红壤分布区,以江西、浙江、台湾、广东、湖南、福建等省区最多。
海拔500~6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丘陵、谷地常见。
据此完成1~2题。
1.樟树属于(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针叶林2.关于樟树的推测,说法正确的是( )A.喜酸性土壤 B.树叶呈针状C.树根浅而细 D.耐干旱环境2022年春节,广州市一中学生随父母到北京现场观看冬奥会比赛,出发时满眼翠绿,而到达时只见枯枝。
据此完成3~5题。
3.广州市的最常见植被类型是(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4.北京市的植被主要特征是( )A.各月都有花开 B.乔木多革质叶片C.春季萌发,秋季落叶 D.树叶呈针状5.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地形C.水分 D.热量杨树适应性强,枝叶繁茂,绿化中应用较为广泛。
每年四五月份,杨树新叶吐露前后,产生的杨絮也会在各地如约而至,让人不胜其扰。
据此完成6~7题。
6.杨树所属的植被类型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7.导致我国北方地区进入飘絮季时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C.水分 D.昼夜温差知识点二植被与环境白刺是多年生灌木,喜沙埋,能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
植被和沙源共同影响灌丛沙堆的发育。
如图示意我国西部地区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流沙区白刺灌丛沙堆景观。
据此完成8~10题。
8.推测白刺的特点有( )①根系发达②叶片肥大③耐贫瘠④植株高大A.②③ B.②④C.①④ D.①③9.相比地势低洼地,沙堆上白刺生长茂盛的主要优势是( )A.光照强烈 B.风力强盛C.表土紧实 D.水分充足10.研究发现灌丛沙堆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增加,成因最可能是( )A.风力减小,泥沙堆积减弱B.沙源增多,白刺被埋退化C.动物增多,植被遭到破坏D.水分亏缺,白刺生长受限我国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植被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