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 格式:ppt
- 大小:13.38 MB
- 文档页数:3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主要介绍了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以及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于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人口政策的认识,培养学生关爱人口、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2.难点:中国人口分布的原因,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中国人口分布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掌握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使学生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数据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相关话题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人口基本国策;通过读图,找出我国人口分布情况等。
技能培养:学会计算人口密度;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我国人口,使学生认识中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初步树立必须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加强我国国情、国策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及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理由是计划生育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同时也为初三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上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制约。
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认识的内容。
)2、难点: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或影响。
(理由是根据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学生大多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三、教法方法。
教学中运用读图分析法、启发诱导法、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国家,我国在1995年抽样调查、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是多少,分布情况如何,过多的人口带来哪些问题或影响,该如何控制?(理由: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对我国人口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同时可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有个粗略的认识。
)探究新知,师生互动:[课件]播放一组人口众多的照片和录像片和录像给大家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师归纳小结。
(能使学生感性认识我国人口众多)接着展示[课件]我国人口增长图师指出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并让学生计算一下,当时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启发学生从图中发现“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及引导学生分析研究840年—1949年百年多时间与1949年—2000年50多年时间人口增长情况,并讨论分析其原因。
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学习目标(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2)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3)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
(4)在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的基础上,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控制人口的必要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自主学习1.根据现行的教材分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21.2%,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2.我国人口地理分布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解析:从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和云南腾冲县一线为分界线。
东西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特别是沿海的省区人口密度更大,西部内陆的几个省区人口密度很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特点呢?东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比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农业生产条件好,养活的人多;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城市密集,城市人口多。
西北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燥,多沙漠,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少;交通不发达,工商业落后,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3。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解析: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环境问题,有社会、经济问题等,其中包括人口过快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正因为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所以我国政府才把“实行计划生育”当作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合作探究活动一:小组合作,观察读1.2——1图回答:(1)C、D、E三条曲线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增长幅度最小的是(),造成其增长幅度小的原因是()。
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一、单选题1.习惯上,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地理分界线是()A.秦岭-淮河一线B.漠河-腾冲一线C.黑河-腾冲一线D.长江一线2. 目前,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是A.减少人口的B.保持人口数量稳定C.计划生育D.鼓励生育二胎3. 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
这主要是因为城市A.空气质量好B.人多热闹C.环境优美D.工作、教育、医疗条件好4. 下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
下列有关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的人口密度最小B.②的人口数量最多C.③的面积最大D.④的人口密度最小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普查数据(不包括港、澳、台)绘成如下两幅人口构成图。
回答下面5-6题。
5.与十年前相比,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了不少。
城镇人口数约为A.13.4亿B.12.7亿C.6.7亿D.5.0亿6.人口普查显示,十年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7%,我国人口增长已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由此可见A.我国劳动力短缺B.提倡多生多育刻不容缓C.我国人口素质在下降D.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放缓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读我国2009~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7-8题。
7.2009—2015年,我国A.儿童人口比例持续增长B.儿童人口比例持续减少C.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增长D.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减少8.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A.控制人口数量B.提高人口素质C.调整人口年龄结构D.减轻环境压力9.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A.山地人口多,高原人口少B.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C.西北地区人口多,东北地区人口少D.城市人口多,农村人口少10. 人口数量过多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①资源紧缺②劳动力不足③环境破坏④就业压力大⑤住房困难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二、填空题11. 读人口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教学内容中国的人口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对应的人口政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和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探究人口的变化,培养分析图表和动手绘图的能力。
3.了解我国的国情,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教学难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施的人口国策。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课程设计新课导入播放十一黄金周,旅游景点拥挤的视频。
提问视频反映出我国人口具有什么特点。
新课教学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教师:展示“世界人口前五位国家的人口密度表”,“2010年世界人口比例”图,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我国人口的特征。
学生: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为14.4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8.57%。
教师活动:读图1-9,完成活动一,感悟我国人口之多。
学生:广东省人口最多,澳门最少;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被称为人口大国。
中国有11个省在5000万以上,5个省超过了8000万。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教师:请同学们动动手,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完成活动二。
提示: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较快。
学生:展示“人口增长曲线图”,并小组讨论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教师:引导学生在图1-10“中国人口分布图”中找到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和云南省的腾冲县,两地之间连线,小组合作找出我国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和10人以下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提示: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的省区多在黑河——腾冲线以东,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四川东部等省,人口密度在10人以下的省区多在黑河——腾冲线以西,主要集中在青海、西藏、新疆和内蒙古等省区。
直观生动的反映出我国人数量多的问题。
通过对图表的观察与分析,归纳中国人口的总量特征,加强对学生图表分析能力的训练。
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分析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及未来趋势,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中国的人口》是一节关于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和问题的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人口问题的深入理解仍需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口问题有所接触,但系统的知识框架和分析方法尚需建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数据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地理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口和资源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难点:对中国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地区的原因分析,以及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地图教学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中国人口分布图、各省区人口增长情况表等。
2.资料:关于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影响的案例。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图表,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增长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图,引导学生阅读地图,了解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教师讲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学生通过资料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个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的地区,探讨其原因。
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记住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记住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5.学会计算人口密度;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据图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绘制和阅读人口增长曲线(折线)图。
6.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理解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教学难点:分析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分析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案一:我们在第一册《世界的居民》一章中曾讲过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国家?方案二:(文字材料导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约13.4亿)人,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9.77%。
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数量世界第一1、自主学习:阅读导入方案二文字材料和课本P10页图1—8“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解决以下问题:(1)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找出中国人口总数和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
(2)完成课本P11页“活动1、2、3”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学习任务二:增长速度较快。
1.3中国的人口导学案一、板书课题—中国的人口二、揭示学习目标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2.运用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三、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1115完成下列问题(5分钟)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1、总量:2020年达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2、省区分布:最多:;最少:。
3、我国人口突出特点: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1、地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西部人口。
(分布特点:沿海河湖、平原、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2、人口分界线:()3、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三、我国的人口政策: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
2、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坚持落实的基本国策。
四、当堂训练: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俄罗斯 B.中国 C.印度 D.美国2.中国人口数量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A.香港、北京B.山东、西藏C.广东、澳门D.河南、新疆3.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4.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是A.黑河到腾冲一线 B.漠河到腾冲一线C.秦岭一淮河一线 D.大兴安岭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5.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B.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大C.人口过多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D.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6.中国东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是()A.地形多种多样 B.气温高,适合人们生存C.城镇多,交通便利 D. 耕地多,气候适宜人口普查有助于了解我国人口基本国情。
图为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我国省区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率(20102020年)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