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春秋战国的文化
- 格式:docx
- 大小:20.27 KB
- 文档页数:2
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xx。
我说课的内容是《百家争鸣》。
主要从教学前情、目标、过程、方法、重难点、板书内容等方面进行。
百家争鸣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讲述的是在春秋战国这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因学术思想活跃出现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本课内容包括春秋时期老子创立道家学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和战国时期,儒、墨、道、法等各学派代表思想家进行辩论并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
这些思想学说基本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为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习本课的是七年级新生,接受历史课堂教育不久,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有最基础的常识的了解,也有初识的好奇,这就是本节课的学情基础。
《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老子、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我结合学情和教材的基本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学生知道儒墨道法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观点,初步理解这种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的经济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结合教材和老师提供的资料,理解和认识各派学说的主要思想主张。
比较各学派的思想主张,分析其学说观点的差异性,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分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儒家学说和代表平民阶层的墨家学派的差异性。
学习辩证的认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学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弘扬优秀文化和建设新的文明的意识。
学习我国古代优秀思想家们关心国家发展、忧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情操。
培养在思考和讨论中,形成的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在导入部分,我准备采用图片演示和解说的方法,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演示来介绍将在本课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学生开始认识老子、孔子、墨子等历史人物,并对这些历史人物产生一定的好奇,从而开始主动的进入本课具体内容的学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材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展示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知识视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认识各家学派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各家学派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掌握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各家学派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家学派的思想。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政治主张。
2、掌握孔子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
3、了解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及其主张。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教学难点:“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三、教材要点解析1、老子是春秋末年楚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他具有辨证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是春秋末年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由“仁”和“礼”两部分组成。
政治上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教化百姓,反对任意刑杀。
3、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
教育思想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4、孔子编写了《春秋》,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把整理成《论语》一书。
5、在中国封建时代,孔子被尊为“圣人”,他的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战国时期,社会剧变,各学派思想互相争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及其主要思想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儒家学派的《孟子》一书。
8、《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大量诗歌,现存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9、春秋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离骚》。
10、春秋时期杰出军事家孙武著《孙子兵法》,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四、同步练习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2、山东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口号“一山一水一圣人”中,“圣人”指()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第8课春秋战国的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老子的思想主张;
2、说出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杨晨更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说出战国时期珠子败家的主张。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难点:老子与道家,败家争鸣。
一、课堂前置:
1、老子,楚国人,他生活于春秋晚期,是以为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的言论主要记录在《道德经》中,他具有辩证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
3、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4、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6、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代表作是《离骚》,他创造了一中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7、百家争鸣的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代表不同阶层的知识分子纷纷著书立说,对给中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思想领域内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二、课中提升:
1、孔子的思想主张:
(1)主要由“仁”和“礼”两部分组成。
(2)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教化百姓。
(3)孔子的教育成就有哪些?
a、他主张人人都该有受教育的机会;
b、在教学上,注意因材施教;
c、教育学生树立城市的学习态度;
d、广收门徒。
(4)地位:孔子在中国封建时代被尊称为“圣人”,他的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走平民教育之路。
一生教授的门徒多达三千,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材料二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他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1)上述两则材料中的“他”分别指谁?分别属于什么学派?
材料一中的“他”是孔子,属于儒家学派,材料二中的“他”是韩非,属于法家学派。
(2)请写出材料一中的“他”对今天教育仍有重要影响的教学思想,并用一句话评价他。
“因材施教”,评价: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符合题意即可)
问题二: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
请各组分别用儒、墨、道、法家的代表为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①儒家: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感化、说教,不能体罚;让爱心充满集体;人人诚实,言行一致;宽恕、容人。
②墨家: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不能以大欺小、倚强凌弱。
③道家:自习课时间应留给学生。
④法家:建立班规,奖罚分明。
(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四、课后巩固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将正确答案英文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
1.右图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属于他的思想主张是()A.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B.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C.实行“仁政”,轻徭薄赋D.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2.在联合国大厅悬挂着一则孔子名言,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往来的至高准则。
这则名言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春秋时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而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的著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
4.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C.各学派相互辩论
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5.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道家学派的是()A.用仁政治理天下B.进行改革,依法治国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
6、下列著作中属于战国时期的是()
A.《论语》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