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93 KB
- 文档页数:2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确诊的100例100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并比较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随访3~6个月。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0.5者30例,占30%,眼压控制良好,平均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 0.5者均为0例。
术后视力0.5者30例,占30%。
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2.2 术后的眼压变化用药前眼压26.98~76.86 mm Hg,平均(40.38±14.80)mm Hg。
于术后1周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平均眼压(11.65±2.48)mm Hg。
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术后滤过泡变化情况术后90眼(90%)滤过泡呈扁平弥散状,8眼(8%)经眼球按摩为滤过泡隆起弥散,其余2眼(2%)滤过泡外观呈局限性的结膜增厚。
2.4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视网膜脉络膜脱离等)的发生,轻中度角膜水肿有16眼、3眼前房出现纤维素性渗出和3例出现虹膜炎,予抗生素口服及滴眼液滴眼后水肿及渗出均消失;3眼出现浅前房经加压包扎恢复正常。
3 讨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5]与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优点,前者属微创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使患者痛苦小,且手术操作简便易行,节约了手术时间,上述优点使患者易接受和耐受;术后视力恢复快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轻微。
而本研究中所用的三联手术[6-7]创伤小、疗效显著,能够迅速恢复视力且无严重并发症,与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相比除具有上述优点外,还无需加用降眼压药物治疗。
三联手术有相辅相成的作用[8],三者在眼压控制良好的同时能迅速恢复和改善视力。
超声乳化晶体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体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102例(132眼)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52例,该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晶体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50例,该组患者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并进行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及眼压变化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乳化晶体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且手术的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标签:超声乳化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白内障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眼科疾病。
该病症多发于老年人群。
据相关的临床医学调查显示,近年来,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1]。
由此可见,寻找出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最佳医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102例(132眼)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共52例(68眼),年龄49~70岁,平均(53.26±5.13)岁;另一组为对照组,共50例(64眼),年龄50~70岁,平均(53.27±5.12)岁。
入选的所有患者均在医院的体检结果中,确诊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且排除心、肝、肾等器官发生严重病变者。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42例43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滤过泡、眼压等情况。
结果39眼矫正视力≥0.4,38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眼压正常,5眼需联合降眼压药物及眼球按摩眼压可达正常。
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复式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恢复视力,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我院从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在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现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 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对42例43眼采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男19例19眼,女23例24眼,年龄52~76岁。
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7眼,继发性青光眼,4眼。
术前综合用药控制眼压,术前3天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术前1天加用非甾体抗炎药点眼2、手术方法倍诺喜表面麻醉,采用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对二次手术者需避开原手术瘢痕区,做4mm×5mm约1/3~1/2巩膜厚度的巩膜瓣至透明角膜内1mm,0.2mg/ml 丝裂霉素棉片置于巩膜瓣下1min,100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巩膜瓣及结膜囊。
巩膜瓣旁角膜缘侧切口,前房内注入粘弹剂,环形撕囊,皮质水分离,超声乳化晶状体核,注吸皮质,囊袋内植入Alcon SN60AT人工晶体,缩瞳,恢复前房。
在板层巩膜瓣下切除小梁1mm×3mm,虹膜根切,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2侧及2角共4针,其中巩膜瓣2侧缝合(或不缝合)可调缝线,水密缝合结膜瓣,绷带加压包扎。
3、术后处理术后一周内每日观察视力、测量眼压,给予抗生素滴眼液、非甾体滴眼液及皮质激素滴眼液点眼,美多丽活动性散瞳,根据眼压、滤过及前房形成情况,可酌情于裂隙灯下行眼球按摩。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观察【摘要】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旨在观察该手术的疗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及局限性。
通过对病例的疗效观察结果及并发症分析,发现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探讨手术操作技巧和青光眼治疗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论显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研究也指出了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讨。
该手术方法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并发症,手术技巧,疗效观察,临床应用,研究局限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通常表现为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模糊。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白内障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白内障患者常常伴有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对视力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不良影响。
目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作为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该手术是通过超声乳化技术将混浊的晶状体碎片吸除,再植入人工晶状体,并结合小梁切除术来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从而恢复患者的清晰视力和眼压控制效果。
虽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手术在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中的疗效和临床应用前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并探讨手术方法对于改善患者视力和降低眼压的效果。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眼压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对3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随访3~18个月。
结果: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0.5者10例,占26.32%。
术后随访平均眼压降至(14.38±2.30) mmHg。
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水肿,浅前房,虹膜炎,晚期并发后发障。
结论: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标签:青光眼;白内障;小梁切除术;人工晶体;超生乳化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生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当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良好的控制眼压和恢复视力的作用。
本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对3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小梁切除联合超生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初步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48~70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
术前视力:眼前手动~0.3,均有不同程度的晶体混浊,术前眼压18~55 mmHg,平均29.8 mmHg.1.2手术方法术前给予降眼压药物把眼压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术前3 d停止使用缩瞳剂,其他检查及准备同白内障。
手术采用倍诺喜滴眼液表麻联合2%利多卡因球后麻醉,在角膜缘上方以穹隆为基底做结膜瓣,在角膜缘后 2.0~2.5 mm处做一长5~6 mm的巩膜隧道切口,在隧道切口内行小梁后缘切口长2.0~2.5 mm,3点位行透明角膜辅助切口,缓慢放出少量房水以降低眼内压,前房内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超生乳化吸出晶体核及皮质,扩大切口约5.5 mm,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调整襻至水平位,切除小梁组织1 mm×2 mm,相应处作虹膜根切,间断缝合巩膜隧道切口2~3针,注意缝线不要太紧,以免影响滤过功能及引起散光,前房注水,恢复前房正常深度,检查滤过情况,缝合结膜瓣,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和地塞米松。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应用价值分析一、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基本原理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将晶状体碎片分解和抽吸出来,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来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
该手术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相比,具有更小的切口和更快的愈合速度。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通过特殊的刀具将角膜上和下层之间形成一个通道,然后将超声乳化器伸入眼内,利用超声波将晶状体碎片震碎成小颗粒,最后抽吸出来。
在去除了晶状体之后,医生会植入人工晶状体来恢复患者的视力。
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1. 术后恢复快:相比传统的小梁切除手术,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具有更小的切口和更快的愈合速度,这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意味着更短的康复时间,更快的恢复视力,减少了手术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2. 减少手术风险: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具有较小的手术创伤和创口,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较小。
对于老年患者,这意味着更安全的手术过程和更低的手术风险。
3. 治疗效果稳定:该手术方法通过超声波将晶状体分解和抽吸出来,确保了手术的彻底和治疗效果的稳定,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视力问题,并且对于合并青光眼的患者同样有效。
4. 提高生活质量: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在接受了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后,能够获得更好的视力和更高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更好地保障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5. 术后眼压控制: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于合并青光眼的老年患者同样具有较好的眼压控制效果,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眼压问题,并且术后眼压稳定。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相信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并且为更多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相关患者和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帮助,促进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治疗水平的提高。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观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眼睛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健康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会遇到白内障的问题,而一些患者同时伴随着青光眼的并发症,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而目前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方法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正被广泛应用。
本文即是对这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观察的报道。
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们医院就诊的60例患有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实验组患者接受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了传统的青光眼手术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眼压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
三、结果1. 手术成功率在实验组中,5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了圆满成功,手术成功率达到96.7%;而对照组中,手术成功率为86.7%。
2. 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实验组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其中术后1个月,60%的患者视力恢复到0.5以上,3个月时达到90%,6个月时达到100%。
而对照组中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明显滞后。
3. 眼压控制情况实验组患者术后眼压得到了有效控制,术后6个月,患者眼压基本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中患者术后眼压波动较大。
4. 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而对照组中患者术后并发症率较高。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较好,手术成功率高、术后视力恢复快,眼压得到了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这种治疗方法对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研究样本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等。
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长周期的随访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
记录随访患者术后5个月视力的恢复情况,对比治疗后总的有效率。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而且治疗效率较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吸除术;小梁切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7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046-02在眼科中,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且在老年人群中多发。
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人数更是越来越多。
白内障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患者双眼会同时出现远视、近视、视力模糊等现象,白内障病情的加重往往会引发青光眼的发生将会严重的影响到人的生活[1]。
为了更好的治疗该疾病对患者的伤害,我院也作出了相关研究,现报告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5年6月-2017年2月期间从我院随机选取收治的6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42~78岁,平均年龄范围(50.6±9.8)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40~80岁,平均年龄范围(46.2±7.6)岁。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7-08-08T15:43:44.17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9期作者:李春霞杨占录高峰[导读]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宁夏人民医院眼科医院西北民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750000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照组20例行小梁切除术,病例组23例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 1~ 2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滤过泡以及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和联合手术组术前视力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及8周组间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前眼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及8周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滤过泡: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功能型滤过泡18眼,占90.00%,1眼滤过泡平坦不明显,占 5.00%;1眼呈泡状滤过泡,占5.00%;病例组功能型滤过泡15眼,占65.21%,8眼滤过泡平坦不明显,占34.78%。
并发症:联合手术组角膜水肿1眼及病例组纤维渗出性虹膜炎3眼,经药物治疗均恢复;对照组眼底小片状出血3眼(15.00 %);病例组5眼(21.73 %),均未累计黄斑区。
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较单纯小梁切除术更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并发症少,但需提高术者技术及把握好手术时机和方法。
关键词: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人工晶体;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Clinical efficacy of phacoemulsification plus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with trabeculectomy for angle-closure glaucoma with cataract Li Chunxia,Yang zhanlu,Gao Feng,Wang pushing.Ningxia people's hospital of ophthalmology(Teaching Hospital of Beifang University fou Nationality),Yichuan 750001,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trabeculectomy for angle-closure glaucoma with cataract. Methods 2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performed with trabeculectomy,group of 23 cases were perform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plus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with trabeculectomy;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to 2 months,to observe visual acuity,intraocular pressure,filtering bleb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situation.Results The preoperative visual acuity in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4 weeks and 8 weeks after operation,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all P<0.05);The pre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in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The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4 weeks and 8 weeks after operation,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all P<0.05);The filtering trabeculum:The control group of functional filtering trabeculum was 18 eyes,accounting for 90%,1 eye of filtering trabeculum was not obvious,accounting for 5%;The bubble filtering trabeculum was 1eye,accounted for 5%;The cases of functional filtering trabeculum was 15 eyes,accounting for 65.21%,8 eyes of filtering trabeculum was not obvious,accounting for 34.78%. Complications:corneal edema was 1 eyes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case group of fiber exudative iritis were 3 eyes,all recovered after drug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fragmentis fundus hemorrhage was 3 eyes(15%);the case group wai 5 eyes(21.73% eyes),macular area were not cumulative.Conclu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plus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with trabeculectomy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IOP and improve vision,fewer complications,but patients who need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y and grasp the timing and method of operation.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采集: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并主管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43例(43只眼),随机设为单纯小梁术组20例(20只眼)和联合手术组23例(23只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目的:分析和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35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患者视力、眼压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術后出现3例(3只眼)低眼压、角膜萎缩,2例(3只眼)患者发生角膜水肿。
结论:针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眼压等,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青光眼;白内障;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青光眼和白内障作为中老年群体常见疾病,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导致视觉功能全部丧失而失明。
临床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方法较多,但不同方法疗效不尽相同。
本文为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对我院30例(35只眼)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35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3例(15只眼),女性17例(20只眼);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2.32±3.21)岁。
入院时经相关检查,全部患者均符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诊断标准[1],晶状体核硬度≤Ⅳ级,本组30例患者均使用2种及以上药物,均无法控制眼压。
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前30min给予托品酰胺散瞳,球周麻醉后,以角巩膜缘为基底作结膜瓣,上方以角膜缘为基底作巩膜瓣,将丝裂霉素棉片放置在结膜和巩膜下5min,浓度为0.25~0.33g/L,应用平衡盐溶液反复冲洗。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比较目的对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58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方法治疗的患者设立为A组,共32例,其余应用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设立为B组,共2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情况及眼压变化情况。
结果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平均视力差异不显著,术后3个月复查,A 组和B组的平均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A组术后3个月的平均视力较B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眼压差异不显著,术后3个月复查,A组和B组的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且A组术后3个月的眼压较B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较,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更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trabeculectomy for angle-closure glaucoma. Methods 5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ngle-closure glaucoma,the ultrasound emulsification methods of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stablished as group A,a total of 32 cases,set up the rest of the application trabeculectomy patients(group B),a total of 26 cases,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surgery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surgery visual acuity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changes. Results The preoperative group A and group B patients mean visual acuity difference is not significant,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mean visual acuity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3 months later,group A and group B,and group A after 3 months,mean visual acuity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than in group B,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Preoperative IOP of group A and group B patient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IOP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3 months later,group A and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P<0.01)in group A after 3 months the IOP reduc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in group B,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rabeculectomy,phacoemulsification treatment of angle-closure glaucoma better,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vision,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Angle-closure glaucoma;Phacoemulsification;Trabeculectomy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的常见病,也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其致盲率占我国盲人总数的8.8%[1]。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观察吕绍成;李平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0(005)018
【摘要】目的为了观察不同类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的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术后3个月的视力、眼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的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方法 82例(91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低于15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视力好于0.54.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眼压控制好,滤过泡形态佳,能获得一定的视力.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吕绍成;李平
【作者单位】124000,盘锦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124000,盘锦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白景山
2.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疗效观察 [J], 武静
3.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
疗效观察 [J], 贾飞
4.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J], 张淑云
5.双切口与单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比较 [J], 李方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2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期间我科20例20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眼眼压经治疗后均正常,滤过泡隆起,并发症角膜水肿、人工晶体前纤维性渗出膜经药物治疗3~10 d后吸收。
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白内障;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首选方法[1],它具有良好的控制眼压和恢复视力作用,同时也克服了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
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对20例20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了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0例20眼,其中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3.4岁。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2眼。
其中青光眼外引流术后复发合并白内障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例,外伤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1例,晶体膨胀继发青光眼1例。
术前视力:光感4眼,手动5眼,分指5眼,0.1~0.4 16眼;术前眼压最低28.01 mm Hg(1 mm Hg=0.133 kPa);最高43.38 mm Hg,平均32.39 mm Hg。
1.2 手术方法1.2.1 手术仪器和使用材料,采用美国MTp超声乳化仪,手术显微镜为莱卡显微镜,人工晶体为美国眼力健折叠晶体,光学直径5.5 mm,手术刀为1.2 mm穿刺刀,3.2 mm穿刺刀、隧道刀。
1.2.2 手术方式手术前3 d停止使用缩瞳剂,术前2 h滴复方托品酰胺眼水充分扩瞳,扩瞳期间加滴双氯芬酸钠眼水1次。
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10月入我本治疗的25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资料,对其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观察和统计其临床取得的疗效。
结果患者25例(28眼)术后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眼压则比术前明显下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有2例患者2眼发生角膜水肿,经治疗于2 d内消失;5眼发生低眼压及角膜萎缩症状,经治疗已恢复正常;未发生视网膜脱落、晶状体脱落、后囊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具有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使用该三联疗法一次治疗,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手术成功率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临床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变化,我国老年人患有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因多数属于成熟期白内障,所以致盲率较高,增加了手术风险。
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小梁切除术单纯治疗[1],术后视力得不到明显提高。
因此,为了患者术后视力得到提高和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白内障症状的解除[2],对治疗青光眼至关重要。
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10月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25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资料,对其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观察和统计其临床取得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患者25例(28眼),均被确诊为青光眼患者,且伴有严重的白内障。
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56~77岁,平均(650±27)岁;开角型青光眼20例,闭角型青光眼5例;有小梁切除术史者6例,有激光切开术史者3例,其余无手术史。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中央房前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而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11,P<0.05)。
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能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内压、增加中央房前深度,疗效确切,同时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白内障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在过熟期或膨胀期常并发青光眼[1,2]。
以往,对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常采用药物或手术进行分开治疗,但上述治疗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3]。
近年来,临床提出针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应及时进行联合手术治疗[4]。
有研究显示联合手术能有效解除瞳孔受阻,开放房角,但目前临床上对联合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本研究观察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共80例。
作者:王国霞,王晓东,杨晓静【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方法,评价其疗效。
方法对55例5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5眼眼压均正常,滤过泡隆起,并发症角膜水肿、人工晶体前纤维性渗出膜经药物治疗3~10天后吸收。
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首选方法[1],它具有良好的控制眼压和恢复视力作用,同时也克服了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
我科自1999年3月~2004年12月对55例5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了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5例55眼,其中男24例,女31例,平均年龄64.3岁。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4眼,其中青光眼外引流术后复发合并白内障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6例,外伤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2例,晶体膨胀继发青光眼7例。
术前视力:光感12眼,手动13眼,分指15眼,0.1~0.4者15眼;术前眼压最低28.01mmHg;最高43.38mmHg,平均32.39mmHg。
1.2 手术方法手术前3天停止使用缩瞳剂,用其他药物将眼压尽量降到正常。
术前30min 静注20%甘露醇250ml,局部滴复方托吡卡胺眼水充分散大瞳孔,用2%利多卡因做球后及球周麻醉,以穹隆部为基底作结膜瓣,充分地向穹隆部方向分离球结膜,作角膜缘侧切口供置辅助器械用,在上方巩膜作3.2mm宽巩膜隧道式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用撕囊镊做环形撕囊,直径约5~6mm,用BSS液完成皮质及核之间的水分离。
如青光眼术后的小瞳孔或瞳孔膜粘连,可用截囊针头分离瞳孔后粘连,如分离困难可采用虹膜根部切除,通过虹膜缺损处,前后房注入黏弹剂用囊膜剪剪开6∶00瞳孔括约肌,完成撕囊,水核分离。
设定超声能量40%、负压180mmHg,采用囊袋内核劈裂乳化技术,晶体乳化吸出后,残留皮质用灌吸系统自动吸出,前房内囊袋中注入黏弹剂,根据人工晶体直径大小,适当扩大巩膜隧道口,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中,前房注入毛果芸香碱,待瞳孔缩小后,用小梁咬切钳,作约2mm×2mm小梁咬切,咬切部位做虹膜根部切除,注吸针头伸入前房,用BSS置换出黏弹剂,保持前房正常深度或接近正常深度,巩膜外切口不缝线,球结膜固定缝线4针。
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
2.5mg,包扎术眼。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0.1者2眼,0.1~0.5者28眼,0.6~0.8者17眼,0.8~1.0以上者8眼。
2.2 术后眼压 2眼术后第1天即出现眼压升高(28.01mmHg),局部点0.25%噻吗心胺眼液,口服醋氮酰胺2天后眼压下降18.8mmHg,停药后眼压未反弹。
其余53眼眼压均降在正常范围。
[!--empirenews.page--] 2.3 滤过泡情况手术后第1天即可见弥散、饱满的滤过泡者39眼,通过眼球按摩滤过泡隆起者10眼,结膜充血肥厚经眼球按摩没有形成明显滤过泡者6眼,对这6眼从术后第3天起隔日结膜下注射5-FU 10mg,共5次,1个月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
2.4 术后并发症(1)角膜水肿:轻度水肿者27眼,未做特殊处理,3~5天内自行吸收;中度水肿8眼,经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后,7天内吸收。
(2)人工晶体表面纤维性渗出膜3眼,经结膜下注射激素,1%阿托品散瞳及全身应用抗生素、激素静滴后,2周内吸收。
3 讨论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以往采取2次手术法,即先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待眼压控制后再行白内障手术。
分别2次手术观察,长期控制眼压效果较好,但是也存在着不利因素,因2次手术造成角膜和前房的反应加重,伴有2次术后并发症的危险[2]。
由于超声乳化具有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在已成为一种趋势[3]。
本组55例患者施行了“三联手术”,笔者体会到:一次手术可恢复病人的有用视力,避免了多次手术造成的眼部组织损伤,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病人的复明时间,也减轻了分期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同时也避免了抗青光眼手术后再行白内障术的难度。
熟练的小梁切除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先行小梁切除还是白
内障超声乳化,视术者的习惯,笔者认为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后再行小梁切除,这样能更好地维持前房的稳定性。
本组手术均选择了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因为有利于松解角巩膜缘附近组织,便于手术操作。
术中摒弃了板层巩膜瓣的制作,改用巩膜隧道切口代替巩膜瓣,在隧道内切除小梁组织,用隧道切口扩大了前后唇的接触面,增加了愈合面,使切口借助眼压达到严密、准确的复位状态,具有组织创伤小、刺激症状轻、有利于滤过泡形成的优点。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人,由于术前眼压高、前房浅,大多数合并炎症反应,故在术前要注意抗感染治疗。
本组病人术前1周内,根据眼部刺激症状,局部及全身使用了抗生素及降眼压药物治疗。
为了防止术中瞳孔不能散大,术前3天停用缩瞳剂的滴眼液。
术中有3例瞳孔广泛性后粘连,用截囊针头轻轻将瞳孔与晶体前囊膜分离,2例瞳孔闭锁与晶体前囊分离将6∶00括约肌剪开后完成撕囊。
术中正确的使用质量好的黏弹剂,以保持前房充分深度。
尤其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因为存在着虹膜膨隆,前房浅,晶体膨胀,前囊膜较陡[4],增加了连续环形撕囊的难度,况且这些病人由于长期高眼压,导致了角膜内皮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注入质量好的黏弹剂可起到保持角膜内皮、维持前房深度的作用,顺利完成环形撕囊,成功地将人工晶体植入到囊袋内。
小梁咬切及周边虹膜切除,可在人工晶体植入后,前房内注入毛果芸香碱,待瞳孔缩小后进行。
为了预防术后浅前房或前房不形成,伤口漏水,故在术毕缝合结膜瓣。
本组手术是在小切口状态下,应用灌注平衡的原则,基本是在保持了正常眼压状态下完成白内障手术,小梁切除也是在前房内充满黏弹剂的保护和维持相对正常眼压的状态下进行的,从而避免了眼压骤降和手术过度损伤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
[!--empirenews.page--] 本组病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有2例视力恢复不理想,经眼底检查发现视神经萎缩,所以在手术前应严格地做必要的检查,如视觉电生理检查。
在手术并发症方面,所发现的并发症与单纯白内障摘除和小梁切除的并发症相似,主要是角膜水肿及虹膜炎性反应,考虑有以下因素:(1)术前持续高眼压状态、角膜内皮水肿、虹膜充血水肿;(2)术中灌注过快或操作不当等不良刺激,损伤角膜内皮,虹膜激惹;(3)个体差异及角膜内皮健康状况。
一般经局部对症治疗,于3~5天内吸收,3例人工晶体表面形成纤维性渗出膜,经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1%阿托品散瞳,全身静滴抗生素及激素治疗,2周后全部吸收,视力恢复。
术后眼压有2例出现偏高现象,估计与术中黏弹剂置换不彻底,局部组织水肿,炎性产物阻塞滤过口有关。
经药物降压后,3天内恢复正常。
术后有6例滤过泡扁平,经球注5-FU及眼球按摩处理1个月后形成了功能性滤过泡,维持了正常眼压。
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笔者认为,与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手术,虽然存在着操作复杂、难度大、组织损伤大、并发症多的问题,但是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充分控制眼压,术中仔细操作,术后认真对症处理并发症,是不会影响手术效果的,“三联术”既可以使手术一次完成,又可达到降眼压、增进视力的双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