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性理论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99.14 KB
- 文档页数:5
费耶阿本德对传统科学实践观的批判评析费耶阿本德(Feyerabend)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对传统科学实践观进行了批判和评析。
他认为传统科学实践观限制了科学的创新和进步,应该倡导一种更加宽容和多样化的科学方法。
本文将对费耶阿本德的批判进行评析,并讨论其对科学实践观的启示。
费耶阿本德批判的核心观点是,传统科学实践观过于强调规范和方法,并试图把科学定义为一种可预测和可重复的活动。
他认为这种观点把科学局限于一种狭隘的范围内,忽视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他主张科学方法应该更加自由和开放,倡导多元化和非规范化的科学实践。
费耶阿本德对传统科学实践观进行了两方面的批评。
他指出传统科学实践观过于强调理论构建和实证验证的过程,忽视了其他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他认为科学应该更加关注实验、观察、探索和理论构建等不同的方法,以及边缘科学和非正统科学的研究。
费耶阿本德批评传统科学实践观过于傲慢和排斥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知识。
他认为传统科学实践观把科学作为唯一可行的知识生产方法,并将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知识视为无用或不合理。
他主张科学应该更加开放和多元化,倡导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以推动科学的发展。
费耶阿本德的批判对科学实践观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他提醒我们科学不是一种固定的方法,而是一种灵活和多样化的实践。
科学方法应该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地套用公式和规范。
费耶阿本德的批判提醒我们要保持科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科学研究应该包容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以便充分发展科学的潜力和创新。
我们应该倡导跨学科的研究和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我们也需要看到费耶阿本德的批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对传统科学实践观的批评过于激进,忽视了科学方法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科学方法确实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而且,费耶阿本德的观点可能会导致科学领域的混乱和碎片化,使科学无法达到可靠和可信的结果。
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方法论和哲学的反思【摘要】费耶阿本德是科学哲学界一位非同寻常的人物,在他以极端形式用极端正言词对端理论的批评中,闪烁着辩证法思想。
本文对他的一些观点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费耶阿本德异见理论理论增多原则反归纳法多元主义方法论费耶阿本德是近几十年来活跃在美国科学哲学界的一位不同凡响的人物。
他以风格独特、词锋犀利、思想骇俗而著称,在科学哲学的逻辑学派和历史学派两大阵营的对垒之间,他自立营盘,独树一帜。
他的嗜好是抨击和批评极端,但他对极端的批评却又往往采取从另一个极端开始的形式。
他作奇论说:他所“喜好的娱乐就是给不合理的学说发明令人非信不可的理由,借以使理性主义者陷入混乱”。
在他以极端形式用极端言词对极端理论的批评中,往往闪现着辩证法思想,隐含着某种真理。
他认为“哥白尼革命”的胜利,并非完全是理性的胜利,而且也是“伽利略诡计”的胜利,即伽利略的风格、精明的说明技巧和“能言善辩”的宣传的胜利。
对他的观点,你也许会由衷地赞同,抑或是猛烈地抨击或冷静地思索,但你决不会置之淡漠。
本文旨在探讨他的多元主义方法论和由此而引出的一些哲学的反思。
费耶阿本德针对科学中唯权威是从的权威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以科学研究方法中信奉刻板僵化、整齐划一的方法论教条主义,提出了他的“增多原则”和“反归纳法”,以此为桥梁,进一步阐明了他的多元主义方法论。
费耶阿本德区别于其他许多英美哲学家的显著特点,就是他对科学所持的批评态度。
他不象他们那样为科学辩护、对科学歌功颂德,而是处处指斥科学的过失与缺点,批评科学的教条主义,攻击科学沙文主义及其对人性的发展。
1975年,185名科学界的知名人士发表声明反对占星术时,他是唯一在其著作《自由社会中的科学》中为占星术辩护的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
这一事实说明了他的批判精神,而辩证法按其实质是批判和革命的。
费耶阿本德指出:在人们的心目中,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君临一切意识形态之上而衡量一切思想合理性与正确性的标准。
论费耶阿本德对传统科学哲学的解构费耶阿本德,是20世纪最具有争议的法国哲学家之一。
他认为,科学并不只是有关事实的研究,更是一个文化现象。
他批评了传统科学哲学,并且在其著作《知识的诸般否定》中提出了知识的制造论。
在本文中,我将讨论费耶阿本德对传统科学哲学的解构,并举出5个例子加以说明。
首先,传统的科学哲学主要关注客观事实。
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是对客观现实的研究。
然而,费耶阿本德认为这种观点忽略了人的主观影响。
他认为,我们的认知过程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其次,费耶阿本德挑战了科学哲学中的真理问题。
他认为,真理是一种实践性的行动,它并不属于一个抽象的领域。
相反,真理是通过行动和相关的实践过程获得的。
这个观点进一步挑战了传统科学哲学中的真理观念。
第三,费耶阿本德批评了科学哲学中的经验主义。
科学哲学认为,经验和理性是对真理的基础。
但是,费耶阿本德认为,经验和理性所产生的知识都被制造出来。
我们的知识来源于一系列的制造过程,而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第四,费耶阿本德挑战了科学哲学中的形式主义。
传统科学哲学认为,理论及其形式重要,而实际的探究的过程则不那么重要。
但是,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研究实际的过程比纯理论还要重要。
因此,他关注科学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方面,而不是科学理论中的纯数学或逻辑形式。
最后,费耶阿本德批评了科学哲学中的客观性。
他认为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可信性是依赖于一定的主观判断的。
实际上,研究者卷入科学研究的决策中,他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会影响科学研究的作为、理解和解释。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信任科学的客观性。
举例来说,在医学研究中,有时候非常需要考虑患者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这是有 Fabre-Théberge 提出了“社会性医学”观念;在社会学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可以基于不同的理论或方法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关注他们的背景和文化背景;在环境问题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环境问题有不同的认知和态度,这些将影响环境问题的研究和政策;在心理学研究中,不同的文化观念会影响人的心理过程,从而影响研究结果;最后,在科学教育中,我们必须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背景,以便教育系统更加全面,让更多的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机会。
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费耶阿本德(Feyerabend),全名保罗·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
他以他的反对方法著称,这种方法否定了科学方法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主张对科学理论的多元化和自由发展。
费耶阿本德在他的著作《反对方法》中首次提出了这一观点,并在后来的研究中不断扩展和深化了这个思想。
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实质上是对科学方法论的批评。
他认为,科学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其过于特定和刻板。
科学方法通常要求理论必须具有可验证性、可证伪性和解释能力等特征,但这些要求并不总是适用于所有科学理论。
他主张科学方法不应该成为一种束缚和限制,而应该容忍多样性和创新。
费耶阿本德对科学方法的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方法并非是发现真理的唯一途径。
他认为,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可以有多种路径来构建和验证,并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兼容或相辅相成。
他主张任何理论的验证标准应该是多样化和灵活的,包括实证验证、逻辑推理、直觉等。
其次,费耶阿本德强调科学方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科学并非完全客观和中立,而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他批评了科学界的权威和垄断,主张科学领域的多元化和自由发展。
第三,费耶阿本德主张科学方法应该开放和包容,而非封闭和排他。
他反对科学启蒙主义的偏执和偏见,主张从其他学科和文化中获取知识,一切可能有助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观点都应予以容忍和接纳。
此外,费耶阿本德还对科学的专业化和专门化进行了批评。
他认为,科学的专业化限制了科学家的视野和创新性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
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有些人认为,他过于极端和激进,否定了科学方法的价值和作用,容易导致科学的混乱和无序。
然而,也有人认为,费耶阿本德的观点提醒了我们思考科学方法的边界和局限性,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总之,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提供了一种反思和重新审视科学方法的思路。
论科学哲学中的“不可通约性”概念自从1962年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也许是独立地挺出“不可通约性”(1nm esura bilit y)概念以来,该概念像“范式”一样,成为科学哲学界的“热门话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家杂陈,莫衷一是。
就连提出者本人,随时间的推移其观点也有所变化。
本文拟对不可通约性概念的来龙去脉和有关理解作一简要的评论,并顺便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库恩的“不可通约性”概念库恩是在1962年出版的《利学革命的结构》中首次提出不可通约性概念的。
当时他从数学中借用这个概念,是用来描述相继的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为了说明科学革命的显着特征是新旧范式不可通约。
库恩着重从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心理学的角度闸发了自己的观点:利学革命的结构》中首次提出不可通约性概念的。
当时他从数学中借用这个概念,是用来描述相继的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为了说明科学革命的显着特征是新旧范式不可通约。
库恩着重从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心理学的角度闸发了自己的观点》一书的“后记”中,尤其是在1989年写成、1970年发表的“对批评的答复”中,库恩就是这样做的。
他明确指出:在从一种理论到下一个理论的转换过程中,单词以难以捉摸的方式改变了自己的含义或应用条件。
虽然革命前后所使用的大多数符号仍在沿用,例如力、质量、元素、化合物、细胞,但其中有些符号依附于自然界的方式已有了变化。
此时,无法找到一种中性的或理想的语言,使得两种理论至少是经验结果能够不走样地“翻译”成这种语言,因而我们说相继的理论是不可通约的。
在1982年发表的“可通约性、可比较性、可交流性”—文中,库恩对他的不可通约性概念做了认真而深入的修正、阐释与发展。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内容提要】费耶阿本德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看法截然对立的科学方****论点——“怎么都行”。
他在批判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科学观基础上,阐述了观察与理论的关系,提出了“不可通约性”来说明理论选择、评价及科学进步问题;他扩展了无政府主义含义来论述科学与其他知识、社会现象的关系。
尽管其思想中包含着许多不合理性因素及神秘主义色彩,但它体现出的宽容、民主的科学精神及具有辩证法特征的能动的科学实践观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英文摘要】Feyerabend's scientific methodology is in sharp contrast to t he traditio nal view-"anything will do".He criticizes the scientific idea of logic al e mpiricism and critical rationalism to expound the relat ion of observation and theory and raises the"incomparability"t o explain choice and evaluation of theory and progress of s cience.He extends the meaning of anarchist to discuss the re lation of science and other's knowledge and social phenomena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factors of irrationality and mysti cism,we should advance the research on it's tolerant democrat ic scientific spirit and dia lectical active view of scienti fic practice.【关键词】费耶阿本德/科学观/述评Feyerabend/idea of science/commentary【正文】费耶阿本德(P·Feyerabend,1923-)是当代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因其观点趋于极端,维护和论证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反科学主义,提倡认识论无政府主义,所以被认为是当代科学哲学中的最大异端。
浅析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作者:张保珠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30期摘要:关于费耶阿本德以及他的科学观,其影响在科学哲学界是不可忽视的,费耶阿本德在《反对方法》这本书中提到了“科学的无公度性”“科学的非理性”“一切都行”和“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等观点。
这些观点推动了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关键词:无公度性;非理性;无政府主义知识论保尔·费耶阿本德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残酷的战争使得他的腿部受伤,随着苏联红军对柏林的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后他被维也纳大学录取。
195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五六十年代在世界各地任教。
他的主要著作有《反对方法》、《自由社会的科学》和《告别理性》等。
一、科学的无公度性首先,“范式”概念是由历史主义学派代表库恩提出的。
范式,即对科学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或者是对科学中普遍性问题的解决,绘制出有关于整个科学界乃至世界整体的图式。
同时,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和革命就是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的过程。
但是,费耶阿本德认为范式是不可比的,任何两种范式,甚至多种范式都不具有可比性,提出范式“无公度性”的概念。
当人们对比两个或者多个范式的优劣时,通常是需要客观标准的,只有通过这个客观标准才能做出判断。
费耶阿本德认为任何客观标准都是在范式中构建出来的,同时也包括判断范式优劣的客观标准。
因此,当人们对范式进行比较时,是没有办法排除范式对这一活动的制约的,这一比较范式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从一个范式的角度去评价另一个范式的行为。
费耶阿本德认为任何理论都不能称之为真理,因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一种理论,这种理论与其研究的全部事实完全相符。
但是,过分地关注它们之间的“契合度”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不符合”是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的,它不能证实理论,也不能证伪理论。
在费耶阿本德看来,一个人在接受了一种理论之后,可以对这些不符合理论的事实置之不理,甚至可以将这些与理论不相符的事实彻底否认。
浅析费耶阿本德的非理性科学哲学思想浅析庄子的哲学思想摘要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之一,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哲学思想是独特的、深刻的、特立独行的,在西方哲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本文意在对其非理性科学哲学思想进行探析。
关键词费耶阿本德非理性科学哲学保罗・卡尔・费耶阿本德(1924-1994),奥裔XX哲学家,他提出的科学“无政府主义知识论”使西方科学哲学界甚至整个西方哲学界都为之震惊,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立足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传统理性主义进行了批判。
科学方法论问题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至20世纪5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一直是科学哲学界的主流,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方法论出发,主张对科学史进行分析进而建立一种科学方法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费耶阿本德的非理性主义代表了科学方法论探究的一种新趋向,他将着眼点放在科学中历史主义的非理性因素上。
费耶阿本德沿着肇始于尼采、柏格森的非理性主义方向,得出了科学是无政府主义事业的结论。
他认为,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每一历史阶段都并存着多种理论和方法,所以理论和方法是多元的,在任何时候都不存在一种具有普遍有效性的理论或方法,每一种理论或方法只是在某一个时期或范围内具有相对有效性。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是无法获得的,任何追求普遍绝对真理的努力最终都将是徒劳。
正因为科学方法的多元性、不固定性,因此也就不存在需要始终坚持的原则。
在费耶阿本德那里,唯一的原则就是没有原则。
在科学研究中并不需要遵循什么原则,这样只会局限科学家的思维和科研活动。
他认为,科学活动所面对的世界是极为复杂的,没有什么条理可循,世界是未知的实体。
若用简单的模式、原则、原理去“规范”科学世界只会毁灭科学自身。
他认为,科学无法解决人类所面对的一切问题,科学也不应作为判定人类一切知识与行为的唯一标准。
科学的并不等于是正确的,科学并不是真理的代名词,它们之间不是等效的关系,这是对科学万能论的一种批判。
不可通约性、意义与推理结构--对费耶阿本德不可通约性理论
的历史考察
阳明;东篱;严行健
【期刊名称】《江西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费耶阿本德是西方科学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本文考察费耶阿本德早期和晚期不可通约性理论的差别,提出:一方面,不可通约性只涉及科学术语中意义之个别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科学术语中的意义与人类认知背景的各个层次有多重的联系;因此,一般而言不可通约性并不蕴含或要求完全彻底的意义变化.本文还认为,意义变化仅仅是不可通约性的一个表面特征而并不是其本质.不可通约性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有关推理结构的问题.
【总页数】9页(P223-231)
【作者】阳明;东篱;严行健
【作者单位】加拿大女王大学哲学系;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南昌,330013;南昌大学法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59
【相关文献】
1.论道德和精明理性的不可通约性 [J], 陈真
2.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性理论的研究 [J], 牛秋业
3.库恩与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性思想之比较 [J], 党姣;樊勇
4.内在推理与对不可通约性的反驳 [J], 张存建
5.库恩的“不可通约性”理论对历史比较研究的启示 [J], 王大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费耶阿本德(Pierre Duhem)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在科学哲学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念深受阿奥匹拉、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的影响,他的科学哲学体系在现代科学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点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他对科学的理解和贡献。
费耶阿本德强调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建立统一的科学体系,而不是仅仅追求观察和实验的事实。
他认为科学家应该追求解释事实背后的原因和机制,而不是局限于描述和归纳。
这种观点对科学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对科学本质和方法的重新思考。
费耶阿本德的这一观点将科学视为一种系统的知识形式,强调科学研究的总体和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这也是他后来提出的“几何学家的幻想”的理论的基础。
费耶阿本德强调科学理论的不可证伪性。
他认为科学理论的证伪并不意味着理论的完全失败,而只能说明理论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
科学理论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灰色地带。
他认为,科学理论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的,但并不等同于这些观察和实验。
科学理论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内在逻辑,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事实,并指导实验和研究的方向。
这种观点为后来的科学进步和革新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指导。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念还体现在他对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社会的思考上。
他认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
他强调科学发展的历史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和规律,而不是纯粹偶然和无序的。
这种观点对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科学发展机理和影响因素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和科学精神。
他强调科学的普遍性和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提出科学理论的不可证伪性和复杂性,以及对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社会的思考。
他的科学观念是科学哲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对当代科学研究和科学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论析费耶阿本德的相对主义与科学知识社会学论文关键词:费耶阿本德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相对主义论文摘要:科学知识社会学与费耶阿本德哲学在历史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科学知识社会学继承了费耶阿本德哲学的相对主义因素,并将其开展得更为彻底。
科学知识社会学以相对主义认识论为根底,解释了默顿传统无法解释的许多反常现象,揭示出科学知识的相对性,揭开了科学的神秘面纱。
但是,科学知识社会学无法克服相对主义的理论矛盾,而且其研究只限于经验领域,表现出局限性和浅薄性。
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们一致认为库恩是他们的先驱,是库恩为他们开辟了研究道路。
同属于历史主义学派的费耶阿本德,继承了库恩的许多思想尤其是把库恩的非理性主义因素和相对主义因素开展到极端。
由此可见,费耶阿本德哲学与科学知识社会学在科学知识观上有许多内在一致性,其核心主要表现在相对主义认识论方面。
费耶阿本德和ssk都把库恩的相对主义思想开展得更为彻底。
一、态度明朗化费耶阿本德批判了以前所有的科学哲学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取消了二者的划界标准。
在他看来,由于科学与宗教迷信、理性与非理性都对认识起重要作用,因而两者根本无需划界。
关于它们的划界标准问题,只是一个虚无飘渺的“神话〞而已。
他断言,科学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不能否认,它们的许多成果的取得利益于非科学或宗教神话。
他说:“科学经常被非科学方法和非科学成果所丰富。
我们的结论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别离不仅是人为的,而且对于知识的进步也是有害的。
如果我们想要理解自然界,控制物质环境,那么我们必须使用一切方法和思想,而不只是其中的科学。
关于科学之外就无知识的论断只是另一种最方便的神话而已。
此外,费氏否认了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最终走向了相对主义(尽管他自己并不成认自己是相对主义者)。
费氏还认为不存在中性观察,认为观察不仅是渗透理论的而且完全是理论化的。
所谓的“观察完全理论化〞,所谓的“观察陈述不具有任何的观察核〞,也就从根本上否认经验在科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费耶阿本德认为,宇宙是一个动态的整体,是一种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他提出的整合进化论将科学和宗教思想相结合,认为宇宙的进化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而不是一场偶然的事件。
他相信宇宙的进化是一个朝着更高级别的复杂化和超越的过程,而人类是这一进化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深受其对地质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影响。
他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形式是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这一进化过程是一个有序而有意义的过程。
他相信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不仅在物质上逐渐进化,而且在精神层面上也在进化。
他认为宇宙的演化不仅包括物质的演化,还包括精神的演化,而人类是宇宙意识的产物和代表。
在费耶阿本德看来,人类有着特殊的使命和责任,他们是宇宙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地球上的宇宙使者。
他认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个体意识逐渐融入了更高级别的集体意识,形成了人类的超个体意识。
而这种超个体意识将引导人类朝着更高级别的进化,成为宇宙进化的一部分。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一些科学家认为,他的观点缺乏科学证据支持,过于依赖信仰和神秘主义。
他的整合进化论被认为是一种哲学性的观点,而不是科学性的理论。
不过,无可否认的是,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对于宇宙的演化和人类的使命提出了独特而有趣的看法。
他通过结合宗教和科学的思想,提出了一个宏大而有意义的宇宙观,鼓舞人们对宇宙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他的观点不仅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宇宙和人类的存在意义,也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发现。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虽然颇受争议,但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人们思考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深层问题。
他所提出的整合进化论、宇宙意识和人类使命观都是独特而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引领人们在对宇宙和人类的探索中不断开拓新的思路。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更需要这样的思想引领,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探索人类的使命,更好地促进宇宙和人类的进化与发展。
不可通约与解释学
牛秋业
【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33)004
【摘要】不可通约的思想与解释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当代解释学侧重于读者的接受这一观点与不可通约理论有共通之处.解释学否定作者的优先性与费耶阿本德反对专家的独裁是相通的,理解的创造性、文本的差异性,视域的融合与费耶阿本德所讲的不可通约和不可比也是相似的.虽然解释学与不可通约理论讨论问题的视角不同,但问题本身却有共同性.
【总页数】5页(P429-433)
【作者】牛秋业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89.2
【相关文献】
1.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与不可比理论研究 [J], 牛秋业
2.不可通约性、意义与推理结构--对费耶阿本德不可通约性理论的历史考察 [J], 阳明;东篱;严行健
3.论城市哲学打破范式间的不可通约性何以可能 [J], 钱相安
4.跨学科视角下互文性与不可通约性比较 [J], 易捷心;彭颖
5.论社会科学的两类研究范式——可通约性与不可通约性 [J], 张青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文化角度理解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费耶阿本德(Fritjof Capra)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也是当代系统思想和生态哲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科学观主要是从文化角度出发,强调科学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相互依存和互动关系。
费耶阿本德提出了“生命的联结”(The Web of Life)的概念,指的是生命体系中各个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命网络。
这种生命网络的特点是它是一个开放的、非线性的系统,而不是封闭的、可预测的机械系统。
因此,我们无法通过简单的因果关系来解释它的运作。
费耶阿本德认为,我们需要借助系统思维的方法来理解这种复杂网络的性质和运作方式。
他通过深入的探讨了解生态系统的互动,同时将这种思想运用到大量相对物理和量子物理学概念中来表现生命体系和加速理解。
费耶阿本德的“生命的联结”概念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生态、生物学、物理学、系统论、哲学和心理学等。
这种综合的方法使他可以综合各个领域的知识,从而形成一个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科学理论。
具体地说,他的科学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生物体系的整体性费耶阿本德认为,我们不能把生物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割裂开来,研究它们,而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一个整体。
他将生命体系比作一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是互相依存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生物体系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是有机的,互相依存并协同作用,没有一个部分是可以独立运作的。
这种整体性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体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生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开放系统的运作方式费耶阿本德认为,生命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封闭的自我运作的机制。
生物体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同时也影响这个环境。
这种相互影响和互动是生物体系运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种开放系统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系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和理解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方法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