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微生物
- 格式:doc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7
专题十九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一、考点解读1、考点盘点2、考点解读本专题主要考点有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微生物数量的测定、选择培养基的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人类需要的的产物以及微生物的其他方面的引用。
微生物的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是高考热门。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试题都多有涉及。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是选修一选修部分的重点,高考的时候也经常考到。
从命题角度看主要是以微生物的应用为考察对象,进行实验设计或者其他考察,考察的内容多种多样。
二、知识网络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分解尿素菌的分离与计数 实验设计 1、土壤取样 2、普通培养基与选择培养基的制备原理 3、培养与计数 3、不同种类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比较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制备 无菌操作技术 1、目的要明确 2、营养要协调 3、pH 要适宜 1、灭菌与消毒 2、方法和原理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分解纤维素菌的分离 实验设计1、分离原理 1、土壤取样三、本单元分课时复习方案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培养基(1)培养基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
(2)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四种营养物质。
满足微生物生长还需要适宜的pH、氧气的要求(根据微生物的需求提供有氧或无氧环境)、特殊营养物质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如N2、NH3、NO3-、NH4+、蛋白质、氨基酸等。
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二)无菌技术(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选择性必修三第1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一、你从教材上找到的关键性语句:Ⅰ、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1. 微生物的定义: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3.微生物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可以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就是一个单菌落;4.培养基的配制(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作用: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3)培养基类型:①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②按功能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4)成分: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以及、、、的要求。
5. 无菌技术(1)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无菌技术工作两个方面:①对操作的_空间、操作者的_衣着_和_手_进行_清洁_和_消毒_;②对用于微生物培养的_器皿_、__接种用具__和__培养基_等进行__灭菌_;(3)无菌技术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项目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能否消灭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消毒较为温和不能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物消毒法、紫外线照射灭菌强烈能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湿热灭菌法6. 微生物的纯培养(1)培养物:在微生物学中,将接种于_培养基_内,在_合适条件_下形成的__含特定种类微生物的群体_称为培养物。
(2)纯培养物:由_单一个体_繁殖所获得的_微生物群体_称为纯培养物。
(3)纯培养:__获得纯培养物的过程_就是纯培养。
(4)微生物纯培养步骤: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培养。
Ⅱ、探究.实践:酵母菌的纯培养1.原理:采用__和___将__微生物_分散_在__上,之后得到的__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形成的__。
(1)制备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2)接种和分离酵母菌: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考纲要求]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3.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4.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考点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________________的营养基质。
(2)营养组成:一般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和无机盐。
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氧气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3)种类①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________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②按照成分的来源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______________培养基。
③按照功能用途可分为选择培养基、________培养基等。
2.无菌技术(1)含义: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2)常用方法3.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计算→→溶化→→(2)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________________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特别提醒a.操作第一步即取菌种之前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进行火焰灼烧灭菌,划线操作结束时,仍需灼烧接种环,每次灼烧目的如下表:b.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c.第二次及其以后的划线操作总是从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d.划线时最后一区不要与第一区相连。
e.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3)菌种的保存方法①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微生物的生长考纲要求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
3.温度、PH和氧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教学目的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C:理解)。
2.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B:识记)。
3.温度、PH和氧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C:理解)。
重点、难点和疑点1.教学重点(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温度、PH和氧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教学难点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 疑点(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温度、PH和氧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方法先考后教,针对训练,精讲多练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测定微生物群体规律:可分为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微生物生长的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的生长温度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PH氧【注解】常以微生物群体为单位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一)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测定:人工培养、定期取样、测定群体生长情况(1)测定方法:测细菌细胞数目、测重量(2)绘制生长曲线:2.规律:(1)调整期:细菌一般不分裂,代谢活跃,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类、ATP及其他细胞成分(2)对数期:快速分裂(2n),代谢旺盛,形态及生理特性比较稳定,常作为生产菌种和科研的材料(3)稳定期:繁殖速率与死亡速率相等(营养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PH变化)活菌数目最多,代谢产物尤其是次级代谢产物积累,某些细菌开始形成芽孢(4)衰亡期:死亡速率大于繁殖速率,细胞会出现多种形态,有些细菌开始解体,释放出代谢产物等3.在实践中的应用:(1)获取菌种:对数期(2)连续培养法:进入稳定期后,补充营养物质,不使进入衰亡期,从而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二)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1.温度:最适生长温度(25~37℃)真菌:5.0~6.02.PH:最适PH 多数细菌:6.5~7.5(放线菌:7.5~8.5)好氧型微生物:只能生活在有氧环境中3.氧厌氧型微生物:在低氧、有些是无氧环境中才能生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能以不同的代谢方式生长繁殖。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
下面是查字典生物网整理的微生物知识点总结,请考生及时学习。
1、病毒类: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包括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①动物病毒:RNA类(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病毒)
DNA类(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 ②植物病毒:RNA类(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
③微生物病毒:噬菌体
2、原核类:具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无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无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细菌(杆状、球状、螺旋状)、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①细菌:三册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细菌的种类:乳酸菌、硝化细菌(代谢类型);肺炎双球菌S型、R型(遗传的物质基础);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胞内寄生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固氮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为基因工程提供运载体,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抗虫棉提供抗虫基因);假单孢杆菌(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甲基营养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微生物
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一节微生物的类群微生物的营养一、填空题1.细菌的拟核是由一个的状DNA分子构成,质粒是菌体的的状DNA 分子。
2.当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
3.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可以作为的重要依据。
4.一种病毒含有种核酸:。
核酸中贮存着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控制着病毒的。
5.流感病毒的囊膜是由、和构成的膜。
6.病毒的繁殖过程只能在细胞中进行,通常将病毒的繁殖过程称为。
7.微生物最常用的碳源是,最常用的氮源是、等。
8.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就叫做,主要包括、和碱基等,它们一般是酶和的组成成分。
9.在谷氨酸生产中,当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的比为时,菌体大量生长而合成谷氨酸少;当碳源与氮源比为时,菌体的繁殖受抑制,但谷氨酸合成量大增。
10.当需要酵母菌和霉菌时,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以抑制、放线菌的生长,从而分离到酵母菌和霉菌。
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但不影响菌的生长,从而可以将该菌分离出来。
在培养基中加入,可以用来鉴别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等细菌。
二、选择题1.控制根瘤菌合成固氮酶的基因,控制根霉主要性状的基因,控制病毒抗原特异性的基因依次在()①质粒DNA上②线粒体DNA上③细胞核染色体上④蛋白质壳内核酸上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①③D.②①④2.下列不属于细菌的基本结构的是()A.鞭毛 B.核糖体 C.质粒 D.细胞壁3.(多选)黄色短杆菌与人相比,其特殊性表现在()A.一般不需要直接提供赖氨酸等属于人体必需的氨基酸B.遗传信息量小,无内含子C.无生物膜系统,但也有核糖体和线粒体D.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4.下列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艾滋病病原体B.疯牛病病原体C.炭疽病病原体D.乙型肝炎病原体5.下列结构不可能属于流感病毒的是()A.核衣壳B.囊膜C.刺突D.荚膜6.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结构生物,在电镜下能够看到的最小形态单位是()A.衣壳B.核酸C.衣壳粒D.囊膜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碳源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B.微生物最常用的氮源是铵盐和硝酸盐C.蛋白质既可作碳源,又可作氮源,分解成氨基酸后还可作生长因子D.牛肉膏只能作氮源,而不能为生物提供能量8.由NH4NO3、KNO3、KH2PO4、CaCl2、NaHCO3、一些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比例配成的营养液适合于培养()A.根瘤菌B.绿藻 C.酵母菌D.变形虫9.(多选)培养硝化细菌和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的区别是()A.前者需氮源,后者需无机碳源B.前者需氮源,后者需有机碳源C.前者不需碳源,后者不需氮源D.前者需无机碳源,后者需无机氮源10.(多选)某同学在培养金黄葡萄球菌时,不慎被其它细菌污染了,你认为下列何种方法能帮助他培养成功()A.在培养基中加青霉素B.在培养基中加高浓度食盐C.用蒸气进行灭菌D.先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然后再培养12.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将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它细菌分开,对培养的要求是()①加抗生素②不加抗生素③加氮素④不加氮素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37℃恒温箱培养⑧28 ℃--30℃温度下培养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④⑤⑧D.①④⑥⑦13.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笔记高三生物一轮温习笔记:微生物1、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解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这两大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也属于原核生物。
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2、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局部构成【解析】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局部构成,即普通细菌都有以上四局部。
除了上述基本结构以外,有些细菌还具有特殊的结构,如荚膜、芽胞、鞭毛、菌毛和性菌毛等。
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解析】细菌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肽聚糖即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除肽聚糖外,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含有特殊的成分——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含有特殊的成分——脂多糖。
4、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发生菌【解析】目前世界上曾经发现的2021多种抗生素中,大约有56%是由放线菌发生的,如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都是由放线菌发生的。
而像青霉素是由青霉菌发生的具有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它是最早发现并运用的一种抗生素。
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反,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分解,有些抑制核酸的分解,有些那么抑制细胞壁的分解。
5、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衣壳两局部组成【解析】病毒都有核衣壳结构,即都有核酸和衣壳两局部,病毒核衣壳具有维护病毒核酸,决议病毒抗原特异性等功用。
衣壳粒的陈列方式不同,使病毒出现出不同的形状。
少数病毒的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囊膜,囊膜上生有刺突,如流感病毒,病毒外表有10~12纳米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掩盖。
6、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解析】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微量无机物,普通是酶、核酸的组成局部。
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与用考点一| 微生物的室培养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营养构成: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氧气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3)①种类: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②下表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该培养基中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是葡萄糖,此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因此培养基中加入了琼脂。
2.无菌技术(1)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不同对象的无菌操作方法(连线):【答案】①—b—Ⅰ②—b—Ⅱ③、④—a ⑤—a—Ⅲ、Ⅳ⑥—b3.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2)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①纯化培养原理:想方设法在培养基上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可获得较纯的菌种。
②纯化大肠杆菌的关键步骤:接种。
③接种方法:下图甲可表示用平板划线法接种获得的平板;下图乙可表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获得的平板。
④纯化原理:上图甲菌体的分散是通过一的连续划线操作实现的;上图乙菌体的分散是通过一的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操作实现的。
4.菌种的保存方法(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1.培养基(1)培养基的成分(1)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法中细胞的分离和稀释过程发生在接种环在固体平板表面上的划线和移动过程中。
在线的开始,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纯种的单个菌落。
(如下图)几种划线方法示意图(2)稀释涂布平板法:10倍稀释操作。
①将分别盛有9 mL水的6支试管灭菌,并按101~106的顺序编号。
②进行梯度稀释时,从菌液开始,每次从前一试管中取1 mL 溶液注入到下一试管中混匀。
③进行涂布平板操作。
视角 1 考查微生物的纯化培养1.(2017·陕范模拟)工厂废水的妥善处理是减轻化工业水污染的重要举措。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实验室培养微生物需要解决哪两方面的问题?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培养基中应具备哪些营养物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要解决两方面问题:(1)需要为培养的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2)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液体培养基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及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利于广泛获得大量菌体或代谢产物。
固体培养基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和保藏。
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2.霉菌和细菌适宜的pH分别是什么?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是什么?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3.消毒和灭菌方法分别有哪些?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实验室中常用的消毒方法:巴氏消毒法(如牛奶)、化学药制进行消毒(如酒精擦拭双手、氧气消毒水源)、实验室还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如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煮沸消毒法。
实验室中常用的灭菌方法: 灼烧灭菌(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干热灭菌(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高压蒸汽天菌(培养基)。
4.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什么时候调节叫值?平板为什么要倒置?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步骤:计算一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调pH值应该在溶化后,灭菌前。
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
将平板倒置,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5.平板划线法的操作过程是什么?平板划线法的操作流程:(1)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2)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盛有菌液的试管的棉塞;(3)将试管口通过火焰;(4)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沾取一环菌液;(5)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6)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一、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营养组成:一般都含有水、碳源(二氧化碳、糖类等)、氮源(尿素、牛肉膏、蛋白胨等)和无机盐。
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氧气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3、种类:①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半固体培养基(加凝固剂(如琼脂))和固体培养基(加凝固剂(如琼脂))。
②按照化学成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化学成分不明确)和合成培养基(培养基成分明确)。
③按照功能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依据微生物对某些物质的特殊需求或抗性,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所需的微生物)和鉴别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通过产生特定的颜色或其他变化,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培养不同微生物所需pH不同:细菌为6.5~7.5,放线菌为7.5~8.5,真菌为5.0~6.0。
5、配制培养基要做到目的明确、营养协调、pH适宜。
用高压蒸汽灭菌,冷却至50℃左右时倒平板操作。
二、无菌技术1、含义: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以获得纯净培养物。
2、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3、常用方法:灭菌和消毒。
4、不同对象的无菌操作方法(连线)5、消毒与灭菌区别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还有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线消毒。
适合用于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等。
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适合用于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三、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①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②倒平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a.请用文字和箭头写出正确的倒平板操作流程:丙→乙→甲→丁。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十一)
微生物与实验
一、微生物的类群及结构
3、细菌的结构
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
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成的菌落,其大小、性状、光泽、颜色、硬度、透明度等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4、病毒
结构:
生活方式:寄生
繁殖方式:复制增殖
(1)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选择培养基,尿素是唯一的氮源。
理论上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生长。
分解尿素形成氨气,使培养基变碱,用酚红作指示剂,显示红色。
(2)分离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选择培养基,纤维素是唯一的碳源。
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则不能显色。
5、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步骤:(选修1第一部分。
名师P210)
第一步:培养基的配制:
称量各成分——溶化——调节PH——分装——加棉塞——包扎
第二步:灭菌:
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第三步:接种:
用接种环或接种针,在超净台中操作
第四步:培养
放在适宜的恒温箱中培养。
第五步:分离纯化与培养
养基上划线。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培养一定时
间后,每一个细菌细胞产生一个菌落。
由于划
线最后部分的细菌间距离加大,有可能得到单
个细菌的菌落,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将培养的菌液按不同浓度稀释,取0.1ml的稀释度不同的菌液,加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培养。
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以得到相互分开的菌落,通常以每个培养皿中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合适。
二者的区别:划线法简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
三、微生物的生长
实际工作中,常以微生物的群体为单位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
1、研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恒定容积中人工培养——定期取样——测定生长情况
(1)测定细菌数目的方法:将待测样品与等量的已知含量的红细胞混匀后,涂布在载玻片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计数,得出细菌与红细胞的比例,在根据红细胞的含量计算出单位体积内的细菌数目。
(2)测重量:取一定体积的培养基,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后,称菌体的重量,或烘干后称干重,在由此计算出其中的细胞总重量。
2、绘制生长曲线:
横坐标:培养时间
纵坐标:细菌数目的对数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大致分为4个时期:
调整期 对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
3、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微生物一般都有最适生长温度,绝大多数微生物的最适温度为25-37℃.
根据最适生长温度,可以将微生物分为:低温型(如两极地区、海水及冷藏食品中的微生物;高温型(如温泉、堆肥、热水器中的);中温型(绝大多数微生物) 微生物一般都有最适生长PH ,多数细菌的最适PH 为 6.5-7.5,真菌为5.0-6.0
(3)不同代谢类型的微生物,对溶氧量的要求不同。
需氧型:如多数细菌和真菌,如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等。
厌氧性:如乳酸菌、反硝化细菌、甲烷杆菌(严格厌氧性)。
兼性厌氧性:如酵母菌。
四、 微生物的代谢
1、 微生物的代谢:是指微生物细胞内所发生的全部化学反应。
2、 特点:非常旺盛——原因:相对表面积大,利于迅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对物质的转化利用快。
3、 代谢产物:
根据代谢产物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关系,可以分为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两类:
用的有链霉素、青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类等。
主要由细菌和放线菌产生。
干扰素:是由辅助T细胞释放的一类免疫活性物质,属于淋巴因子。
作用是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的T细胞,并且能增强各种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
五、微生物的利用:
(一)在食品业的应用
1、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如啤酒、果酒、果醋、腐乳等
2、生产食品添加剂: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色素等
3、生产微生物蛋白——富含高蛋白的微生物菌体叫做单细胞蛋白,可以制作饲料、真菌蛋白食品等。
(二)在医药工业的应用: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相结合,生产多种药品,如干扰素、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核苷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