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24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民族中学罗海强一、教学设计理念:在这节课的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在情境中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激发自立自强的愿望,在实践中自我感悟。
本课通过问题教学讨论法情境体验方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及时交流,鼓励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性。
(2)认识走向自立的重要性。
(3)知道培养自立精神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2)在实践中体验自立自主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责任感。
3、能力目标:学会用辨证的方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断乳”提高自立意识,锻炼生存的能力。
逐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正确认识依赖的危害性,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难点:在实践中培养自立精神。
四、导入新课:(讲故事导入新课)(师)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在吃中午饭时突然大哭起来,老师跑来问她为什么哭,这个女孩一边哭一边说:“今天的鸡蛋太硬了,没法吃。
”原来,以往每天她带的鸡蛋都是她妈妈事先剥好了皮的,而这次由于来不及了,没有剥皮。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立的重要性及依赖的危害性,今天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五、讲解新课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板书)(一)不能再有依赖(板书)小小辩论会:正方: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成长有利反方: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成长有利得出结论:有问题靠自己解决有利于树立和增强我们的自立意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因而我们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但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不够丰富,有问题靠自己解决,我们可能会多走一些弯路甚至可能会遭遇失败和挫折。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为学生的自立人生做好知识和心理的准备。
(2)能力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和对生活实例及现象的分析,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3)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分析依赖的危害性,深化对自立的含义和表现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过度依赖的危害,学会自立。
教学难点: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学会自立?【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活动式教学法、情景创设法、小组讨论法、引导法。
学生学法:小组讨论法、辩论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认识自立学会自立做一名负责任的中学生从小事做起走向自立大胆实践.反复锻炼【教学反思】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的画面表现出来,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导入新课上,我先通过剥鸡蛋的活动让同学发现自己自立方面的不足,采访剥得快的同学和剥得剥的慢的同学,对比他们在家独立情况。
总结,自然地引出课题《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通过分析小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到,由于家长对孩子过份宠爱,过份照顾,很容易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易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性,经过小组讨论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过度依赖他人的危害。
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和热情,也解决了教材中的第一个知识点。
对于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告别依赖,在学习、生活中学会自立”,我通过设置“为了上网,小轩的朋友建议他去弄点钱”、“招待客人”和“学游泳”三个故事,将课堂知识进行整合,,通过“为了上网,小轩的朋友建议他去弄点钱”这个情景的创设, 让学生明白遇事要有主见,否则很难在社会中立足,通过讨论小轩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分析依赖的原因及今后怎样去克服,引发学生的深思,深刻感受到依赖的思想的危害性;启发学生由人及己,由小轩想到自己,从而引发学生增强自身自立能力的紧迫感;在“招待客人”的故事中,假设你是小轩,你会怎样招待客人而且不失礼貌,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既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意识,又让学生明白独立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学游泳”的故事进行提问:如果你想学游泳,你会怎么做?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通过讨论,意识到要提高自立能力还要多实践、多锻炼。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准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制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水平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水平,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内在联系;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培养自立水平。
教学难点:明确依靠和依赖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对比、启发、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知识链接1、据报载:有一名女生,在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大学,但因为性格孤僻内向,又缺乏生活自理水平,仅过了一周,就退学回家了。
据该女生的同学、老师反映,该同学平时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生活自理水平极差,吃不惯学校的饭菜,过不惯集体生活,不会洗衣服,甚至连开水都不知道在哪里打。
问及她退学的原因,她竟然回答:“离开父母我没了依靠。
”从小到大她很少协助父母做家务,如洗衣服、洗碗等家务几乎不干。
而她的父母不但不锻炼她的自立水平,反而替她办理了退学手续。
2、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以前说过:“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们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的幸福,可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3、中日两国儿童曾在内蒙古举办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这些孩子年龄都在11岁至16岁之间,但中日两国的孩子,在夏令营中的表现截然不同:日本的孩子黑木堆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直流,仍坚持前行;一位中国女孩刚走几步,就走不动了,见了医生眼泪汪汪,她被送回大本营。
途中,日本的孩子行囊满满的,而中国孩子的行囊仅仅装样子,都是空空的。
到了宿营地,日本的孩子将香肠、黄瓜、柿子椒等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抄着手什么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
老师批评他们不劳而获,他们木然不语。
日本的孩子将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起来,而中国的孩子却一边走一边丢。
日本的孩子见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木棍围起来,而中国的孩子却不会这样做。
4、材料一:美国前总统卡特的独生女儿艾米,年仅14岁时,在暑假中决定去打工,当服务员,主要任务是跑腿、送公文、干杂活,周薪17.5美元。
人教版思品七下《告别依赖走向自立》word说课稿石桥一中史光喜各位评委老师大伙儿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辞别依靠走向自立》,接下来我要紧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对本课的认识和设想。
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辞别依靠走向自立》是人教版思品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一辈子》中的第二框的内容。
从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来看,前面两课着重让学生明白人贵有自尊自信,为完善自我,还须走自立之路。
本框题又是前一个框题《自己的情况自己干》的逻辑进展。
前一个框题我们是对自立的含义、表现以及意义的理论学习,那么这节课确实是方法论的学习,引导学生如何自立,同时这一框题也为下一课《人一辈子当自强》的知识学习和行为实践作了有力的预备,因为只有自立的人才能自强,因此本节课从内容的整合上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学习上看能够关心学生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其次,从现实的教育角度来讲,我们专门多同学都期望自己能自立自强,然而,仅只有那个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把握一些差不多的方法才行,那么,如何样做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呢?这确实是我们第二框题“辞别依靠走向自立”将要学习和探究的问题,因此,本课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教学目标:设立依据: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结合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能一味依靠,中学生需要学会自主,走向自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认知目标:了解依靠的危害,明白得自立的方法(3)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立的能力,增强合作、探究活动的能力3、教学重难点:按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现在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自己无法自主学习,缺乏生活独立意识等,将以下知识设定为本课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自立能力的方法,依靠思想的危害(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自立不是拒绝关心二、说教法1、设定教学方法的依据关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据此设定如下教学方法:2、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直观演示法―――通过对相关图片和视频的直观演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把握(2)情境式教学―――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学生真实的感悟,生成认识(3)活动探究式―――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的方式猎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思干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教学手段手段:采纳多媒体直观教学目的:从直观角度入手便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三、说学法理论依据:依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以及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理念,讲求理论联系实际,本着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的思路,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放在首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大连市第四十七中学宋岩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框,设置本课在于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心理断乳”,正确分析和认识成长过程中成人的关爱,把自立作为青少年追求的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自立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步入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有独立意识,要求自主,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还希望依赖他人。
因此本课从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现实感受为真实情景,引导学生树立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是:养成自立自信的生活态度。
根据课标的要求对三维目标进行了具体的设定。
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明确自立的意义,树立自立的积极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运用培养自立的正确方法,初步形成积极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培养自立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自立的对立面——依赖的危害,帮助学生摆脱依赖,从而主动学习如何自立,要自立先自主,加上多实践,多锻炼。
课本分三目内容。
第一目——不能再有依赖。
依赖思想对自己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通过认识依赖的危害,重视自立的重要。
第二目——自主与自立。
重在分析培养自立,独立生活,承担责任,要有主见之间的关系。
第三目——多实践,多锻炼。
重点帮助学生掌握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方法。
立足自己当前的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并且参加社会实践。
五、教育技术的应用本节课我在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向学生展示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思想品德课。
1.网上问卷调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同第一课所讲述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着非常紧密的逻辑关系。
因此我采用网上问卷调查“为我加油!”让学生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自己的自立能力。
这样引入新课一方面回顾再现了旧知识,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师生问答等复习方式;另一方面初一学生对网上作答问卷有好奇心和新鲜感,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提炼出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以便在新授中有的放矢,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知识,更主动的参与活动,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