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有几辆车课件3北师大
- 格式:ppt
- 大小:950.00 KB
- 文档页数:10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几辆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几辆车》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情景,让学生认识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初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加减法可能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数数的能力,对于图片和实物有较强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图片和实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2.初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初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实际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同时,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车辆的图片,如小汽车、卡车、自行车等。
2.准备一些数字卡片,数字1-10。
3.准备一些实物,如小汽车模型、玩具卡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车辆的图片,引导学生数一数图片中有几辆车。
让学生观察这些车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出示一些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
然后,通过实际情境,如小汽车模型和玩具卡车,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例如,展示3辆小汽车和2辆卡车,问学生一共有几辆车。
让学生尝试用数字卡片表示这个情境,引导他们发现加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有几辆车(5以内的加法)北师大版教案:《有几辆车》(5以内的加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材,第三章“加减法初步”,具体是第6课时“有几辆车”。
本节课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计算5以内的数的和。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加法的实际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抽象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小汽车模型。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小汽车模型。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辆小汽车模型,告诉学生:“有一辆小汽车,现在又来了一辆,一共有几辆?”学生回答:“两辆。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汽车模型的数量,引出加法的概念。
2. 讲解加法的意义:教师通过PPT展示加法的意义,告诉学生:“加法就是将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出它们的总数。
”然后,教师用黑板和粉笔演示加法的计算过程。
3. 学生操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小汽车模型,让学生将两个小汽车模型放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辆。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加法的实际应用。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有两辆车,又来了一辆车,一共有几辆车?”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并板书计算结果:“2 + 1 = 3,一共有3辆车。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有三辆车,又开走了一辆车,还剩下几辆车?”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2 + 1 = 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有两辆车,又来了一辆车,一共有几辆车?(2) 有三辆车,又开走了一辆车,还剩下几辆车?2. 作业答案:(1) 3辆车(2) 2辆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