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海水温度和盐度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0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2节海水的性质【教材分析】新课标对于海水性质的内容要求为: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为了落实这一要求,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2019年版)编排的“海水的性质”内容包括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海水的密度三部分。
教材除了提供了丰富的图表资料外,在活动探究中提供了大量的图文素材,旨在帮助学生完成课标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重要的理化性质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出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运用图表、实例等资料,说明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情境创设:导入情境:美国马里兰州海岸地带海洋生物大量死亡,请观看新闻,回答视频显示的海水的什么性质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视频显示海水的温度变化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启发我们适宜的海水温度对海生生物的重要性。
【情境1】游览虎跳峡惊险壮观的虎跳峡:暑假,周老师带着儿子东东游览长江。
他们从长江上流的云南省玉龙虎跳峡镇出发。
来到了虎跳峡,东东发现礁石林立、犬牙交错、险滩密布、飞瀑荟萃,自己头顶绝壁,脚临激流,有点心惊胆战。
汹涌的流水和磅礴的地势深深吸引了他们!一、海水的温度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1)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①表层水温最高,1000通常情况下,米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迅速递减小②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很小,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2)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活动:根据世界海水温度分布图,描绘出180°经线上的海水温度曲线。
观察不同季节的海水温度图,比较同一海域海水温度的差异。
结论:空间上:全球海洋表面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时间上:不同季节,同一纬度海域,夏季水温高于冬季总结: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垂直分布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太阳辐射、海水深度1 000 m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 000 m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纬度分布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太阳辐射(纬度变化)季节分布同一海区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太阳辐射(季节变化)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海水温度较低海陆分布离陆地近,水温年温差大,冬暖夏凉,日温差也大天气晴天太阳辐射强,水温较高情境探究:海滨浴场是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去处。
高一地理海水性质知识点海水是地球表面上最为广泛的水体,它不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水源,还对地球气候与生物生态等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海水的性质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海洋科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中与海水性质相关的知识点。
一、海水的起源海水的起源主要与地球内部活动和外部因素有关。
地球内部活动包括火山喷发和地震等,这些活动释放出大量热能和物质,其中包括溶解在地下水中的化学元素。
外部因素包括降水、河流冲刷和台风等,这些因素带来了大量的淡水和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当这些物质进入海洋后,经过了长时间的混合作用,最终形成了咸味的海水。
二、海水的成分海水主要由水和其他物质组成。
其中,水是海水的主要成分,占据了海水总质量的大部分。
海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溶解物质,主要包括盐类、气体和悬浮颗粒物等。
这些溶解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因地理位置、季节和深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海水中的盐类主要由氯化钠、硫酸镁和硫酸钙等组成。
其中,氯化钠是最主要的盐类,在海水中的含量约占盐类总量的85%以上。
除了氯化钠,其他盐类的含量相对较低。
2. 气体海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是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
其中,氧气对于海洋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氮气主要来自大气层,而二氧化碳则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其溶解和释放过程对海洋的酸碱性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3. 悬浮颗粒物海水中的悬浮颗粒物主要是沉积物和有机物等微小颗粒。
它们对海水的浑浊度和透明度有影响,并通过吸附作用影响海洋中的生物和生态系统。
三、海水的物理特性除了成分的差异外,海水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
海水的密度比淡水要大,这是由于海水中含有盐类等溶解物质。
密度的大小会受温度和盐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深海水密度较大,而河口和近海的海水密度较小。
2. 透明度海水的透明度取决于其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质的含量。
透明度较高的海水通常清澈见底,而透明度较低的海水则呈现混浊的状态。
3. 热容量和导热性由于海水的密度较大,因此它的热容量也较高。
高一地理必修一盐度知识点盐度是指海洋水中溶解在其中的溶质与水的质量之比。
在海洋中,主要的溶质是各种无机盐,如氯化钠、硫酸镁等。
盐度是海洋水体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对海洋的温度、密度、地球的气候、生物的分布等都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就高一地理必修一中的盐度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盐度的计算方法盐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原位盐度法,另一种是化学盐度法。
原位盐度法是通过测量海水的电导率来计算盐度。
电导率是海水中所溶质的离子对电流产生的阻力的一种度量。
一般使用电导仪进行测量,通过仪器读数即可得到盐度值。
化学盐度法是通过测量海水中氯离子的浓度来计算盐度。
氯离子是海水中主要的溶质之一,其浓度与盐度呈正比关系。
可以使用离子色谱仪等设备进行测量,得到盐度的数值。
二、影响盐度的因素盐度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蒸发、降水、冰的融化、河流输入和水汽混合等。
1. 蒸发:当海水蒸发时,其中的水分减少,而溶质的浓度增加,导致盐度升高。
盐度高的海域多分布在赤道附近及中纬度干旱地区。
2. 降水:降水会稀释海水,使盐度降低。
降水多的海域盐度相对较低,如热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3. 冰的融化:冰的融化会向海洋中输入淡水,稀释海水,使盐度降低。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极地地区。
4. 河流输入:河流输入带来的淡水也会稀释海水,使盐度降低。
大量河流注入的海域盐度相对较低。
5. 水汽混合:当风将气候冷却时,携带的水汽凝结成为降水,因此,水汽的混合也会影响盐度。
三、盐度的空间分布盐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在赤道附近和中纬度干旱地区,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海水盐度相对较高。
而在热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由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海水盐度相对较低。
此外,在海洋中,盐度还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化。
通常情况下,表层海水的盐度相对较低,而深层海水的盐度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海洋中的蒸发和降水主要发生在表层,而海水的混合主要发生在深层。
四、盐度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盐度对海洋的温度、密度、地球的气候、生物的分布等都有重要影响。
第一节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
2.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重难点)基础知识一、海水的温度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海水的温度取决于海水热量的 状况。
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 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 所消耗的热量。
此外,洋流、海陆分布等因素也影响海水的温度。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于海水的比热容陆地,因此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 得多,这就使得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较 ,从而对大气温度起着 作用。
思考交流1.海水温度的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二、海水的盐度1.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主要是 和 。
2.盐度的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 ,分别向两侧的 和 递减。
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在 ,盐度超过4%;盐度最低的海区在波罗的海,盐度低于1%。
3.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如大江大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比周围海区海水盐度低洋流同纬度地带,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思考交流2.影响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因素有哪些?疑难问题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合作探究探究一海水的温度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海水热量的收入与支出,主要形式是什么?2.海水温度随海水深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海水温度取决于它的热量收支状况。
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世界海洋每年热量的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
此外,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与变化,还受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海水温度的分布,既有时间分布的差异,也有空间分布的差异;既有水平分布的差异,也有垂直分布的差异。
高一地理海水密度知识点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所具有的质量,它是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海水密度的各种因素和变化规律,以及其在海洋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一、海水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海水密度一般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代表海水密度,m代表海水的质量,V代表海水的体积。
海水密度通常用千克/立方米(kg/m³)来表示。
二、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1. 温度:海水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海水中水分子的热胀冷缩现象,从而影响海水的密度。
2. 盐度:海水中含盐量越高,海水的密度越大。
这是因为盐度的增加会导致海水中的溶质浓度增加,从而提高了海水的相对密度。
3. 压力:在深海中,由于水柱的压力增加,海水的密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海洋底部的巨大压力会使海水分子更加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导致密度增加。
三、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海洋中海水密度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特征。
通常情况下,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 表层水密度低:表层水的密度较低,主要是由于温度较高和盐度较低的原因。
这是由于太阳辐射热量使得海水表层温度升高,同时海水表层受淡水注入或者降水的影响盐度较低。
2. 深层水密度高:海洋深层水的密度相对较高,主要受到盐度的影响。
在深海中,盐度相对较高,使得海水的密度增加。
四、海水密度的水平分布特征海洋中海水密度的水平分布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纬度、海洋环流和淡水输入等。
1. 纬度影响:随着纬度的增加,海水的密度逐渐增大。
这是由于高纬度地区天气寒冷,海水温度较低,导致海水密度增加。
2. 海洋环流影响:海洋环流使得海水在不同区域产生水平运动,进而影响海水密度分布。
例如,赤道附近的物理环流使得赤道地区海水密度较低。
3. 淡水输入影响:在陆地和海洋交接的区域,淡水的输入会改变海洋的盐度,进而影响海水的密度。
海水的性质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重要的理化性质。
2、运用图表资料,描述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说明海水温度的变化对人类活动及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海水温度的变化对人类活动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视频:“长尾鲨”号核潜艇遭遇“海水断崖”现象沉没视频中提及了海水的三大主要理化性质——温度、盐度和密度。
二、海水的温度1.热量来源:太阳辐射海水的温度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即海水温度=热量收入-热量支出2.变化规律:①海水表层温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温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原因:受太阳辐射影响,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活动:绘制大洋表层温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图注意:选取同一经线上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处的表层水温描点,用平滑的曲线连线。
赤道地区表层水温约25℃—30℃,回归线地区高于20℃,极圈附近约0℃②南北半球等温线特征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北半球等温线弯曲:北半球下垫面性质不均一,陆地面积较南半球更大。
南半球等温线较为平直并与纬线是平行:南半球下垫面性质较均一,海洋面积广阔。
③同纬度不同海域表层水温差异及影响因素:海水运动(洋流)以北回归线穿过的北美洲东西两岸为例:东岸属于大西洋海域,沿岸洋流由低纬向高纬流(暖流),使表层水温升高。
西岸属于太平洋海域,沿岸洋流由高纬向低纬流(寒流),是表层水温降低。
④海水垂直方向温度的变化规律:随深度的加深海水温度递减低纬度:1000m以上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水温迅速下降;1000m以下海水几乎不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也无法和表层海水形成对流交换热量,水温缓慢下降。
中纬度:趋势与低纬地区相似;浅海海域表层海水显示出季节性差异:夏季太阳辐射强,水温高;冬季太阳辐射弱,水温低。
高纬度:迅速降低又在500m处反常增加。
表层海水遇冷收缩,密度变大,冷水体在密度差的作用下下沉,沉到暖水体以下,形成冷水下沉的冷中间层,下部暖水体受压被迫托举抬升。
《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水平:绘制世界大洋表层海
水温度示意图,总结世界大
洋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变
化规律。
垂直:根据图表总结海水温
度随深度变化规律。
时间:根据图表对比夏季冬
季同一海域海水温度。
【合作探究1】
结合视频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珊瑚白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为减少”珊瑚白化“现象提出建议
(引导学生在提建议时从不同主体出发,扩宽思路)
【课堂实验二—尝一尝】
么变化
【合作探究2.1】
水循环使得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在水循环示意图中哪些环节使得海水质量发生增多和减少的变化。
高一地理海水盐度知识点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含有的盐分的浓度,通常以盐度作为衡量指标。
高一地理中学习海水盐度的知识点是了解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掌握盐度的计算方法以及理解海水盐度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一、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海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水资源,其主要组成是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各种物质。
其中主要的溶解物质是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溴化物、钙化物等。
海水还含有微量元素和生物体代谢产物。
海水中的盐分浓度在不同地区和季节会有差异。
海水还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即使在不同季节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下,其化学组成变化较小。
这是由于海洋环流、混合和生态过程的影响,保持了海水的相对稳定性。
二、盐度的计算方法盐度是表示海水中盐分浓度的指标,通常使用单位为盐度单位(practical salinity unit,psu)。
盐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
1.折射盐度计算法:折射盐度是通过测量海水的折射率来计算盐度的方法。
利用光线穿过海水时的折射角度变化,可以推算出海水中的盐分浓度。
2.电导率盐度计算法:电导率盐度是通过测量海水的导电性来计算盐度的方法。
由于海水中的盐分能够增加电导率,通过测量电导率的变化可以得到盐度的信息。
三、海水盐度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海水盐度的变化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蒸发和降水:在高温环境下,水分会从海洋中蒸发,而降水会使得盐度减小。
这是因为蒸发过程中,水分蒸发,但盐分仍然保留在海水中,使得海水中盐分的浓度增加。
2.淡水输入:河流的注入和冰川融化会导致淡水输入海洋,使得盐度减小。
这是因为河水和融化的冰川水中的盐分相对较低,会稀释海水的盐度。
3.海水的循环:海水的运动和混合会导致盐度变化。
例如,海洋表层的暖流和寒流的交汇会引起盐度变化。
暖流中的水分蒸发较少,盐度相对较高;而寒流中的水分蒸发较多,盐度相对较低。
海水盐度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盐度变化会导致海洋生物的迁移和适应性变化,进而影响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