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219.03 KB
- 文档页数:2
周文彰建设文化强国是民族复兴的要义作者:王海珍来源:《中华儿女》2013年第05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用一个整章的篇幅来部署全国的文化建设,这是对文化重要性的再强调,对文化建设任务的再部署,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再动员。
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是罕见的,是空前的。
”这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2012年11月30日在“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文化专题报告会上的一段话。
在这次报告会上,周文彰提出,文化经济是人类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业经济之后出现的第四大经济部门,它姗姗来迟,但地位重要。
周文彰认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文化经济是最佳选择。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文化经济都是一个新兴经济。
多年前,周文彰就提出“文化是经济”。
从“文化是经济”,到提出“文化经济”概念,周文彰经过了多年思考。
周文彰指出,文化经济既包括文化产业,也包括文化事业的投入和产出以及大众文化消费,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选择。
文化经济面临的机遇与发展周文彰认为,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部署,为文化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机遇,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政府大力支持是重要的动力,可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建设,可将更多的文化资源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发展的氛围进一步增加;广大企业,包括文化事业单位,会在这种态势中加大文化研发投资力度;国际贸易方面,会有更多的人研究国际文化市场,涌现更多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国门,加大文化出口比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壮大文化发展队伍。
周文彰写过一系列关于文化经济的文章,《文化的出路就是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一文发表于2012年第21期《新华文摘》,当中写到——拉动文化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政府发展文化事业、大众提高文化消费和加大文化贸易出口。
文化经济发展的思路主要是围绕民生办文化,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市场办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引导促进文化消费;围绕出口办文化,重视扩大文化贸易出口;围绕项目办文化,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
浅谈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认识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
建设文化强国对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
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重大战略目标郑重提出,这是一项高瞻远瞩的文化强国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八大报告则提出,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首先,先了解一下文化强国的内涵。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其次,再浅谈一下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重要性:(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顺应世界潮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文化的特性和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广西精神与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文化和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文化是对某种价值、观念和秩序的坚守,是渗透到人的骨髓的思想意识和精神气质;精神是基于某种文化而孕育出来的人的内心意识、思维活动、心理状态和情感特质。
“文化精神”常常被作为一个词组来使用,指的是一个群体在生活方式、社会行为模式,尤其是在价值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认同和精神品质。
广西精神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精神。
因此,加强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必须大力弘扬广西精神。
或者说,弘扬广西精神,有助于加强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加强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一方面要切实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和造就了广西源远流长和积淀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
调查、挖掘、梳理、总结、研究和保护广西的历史文化,是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够。
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政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民间力量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还有一种力量要充分利用起来,那就是学术界的力量。
广西有很多学术团体,仅自治区社科联主管和联系的学会和研究会就有150多个,但很少听说政府部门委托哪个学会、研究会承担过重大的研究课题,各学科领域的专家们承担的课题,基本上都是自发申报的,从宏观上缺乏总体的规划、布局和统筹。
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也往往停留在书面上或束之高阁,很少得到转化利用。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还有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就是过分重视经济利益的开发。
某个地方发现一处重要的历史遗址,虽然也想到了保护,但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开发成旅游景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如果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或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利益,保护的热情就减弱或消失了。
其实,有的历史遗存,它所蕴含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要比经济价值要重要得多,影响要深远得多。
我们不反对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开发,但重心和目的应该明确,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伤及主体甚至杀鸡取卵。
文稿/2010.17三、文化自强:方向、目标与路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文化自强。
“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在国际社会中,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设计,有自己的文化力量。
现在,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更应当深入思考“经济发展以后要干什么”的问题,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真正做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同推进,尽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
如何实现文化自强?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大课题,着眼实现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研究解决好自强之魂、自强之路、自强之本、自强之源、自强之翼等问题。
1.自强之魂——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文化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凝结在文化之中、决定着文化质的规定和方向的最深层的要素,就是核心价值观。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
讲软实力、文化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
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下)4文稿/2010.17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
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情况下,要把广大人民的思想意志凝聚好,使中华民族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铸就能够有效发挥统摄、引领和整合作用的核心价值观。
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作用的思考李道华(重庆市丰都县委党校重庆408200)中图分类号:D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6-0192-02摘要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具有组织优势、人才优势、阵地优势、经济优势和社会优势,充分利用这五大优势,发挥其引领、推动和促进作用,对加快文化建设步伐、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文化建设统一战线作用发挥五大优势Reflections on the Role of the United Fro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untry with Rich Culture//LiDaohuaAbstractTheunitedfrontinthenewperiod,possesssuchfiveaspectsastheorganizationaladvantage,talentadvantage,positionadvantage,economicadvantageandsocialadvantage.Makingfulluseofthefiveadvantages,andgivingfullplaytotheunitedfrontisofgreatrealisticsignificancetoacceleratingculturalconstruc-tionandpromotingculturalprosperity.Key wordsculturalconstruction;theunitedfront;function;fiveadvantages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与文化强国建设休戚相关,联系紧密。
党中央要求,在统一战线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各位一起分享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主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
我在这个主题下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相信我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见解和思路。
首先,我想谈谈什么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持有的积极自信心态,是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珍视和自觉认同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坚持文化自信对于实现国家文化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我们要加强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学习和研究。
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坚持文化自信。
其次,我们要重视文化创新,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能僵化于过去。
再者,我们要加强文化产业建设,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推动文化的繁荣。
最后,我们要培养公民的文化素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豪感。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首先,我们要加大投入,提高文化建设的资源保障。
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共同推动。
其次,我们要提高文化艺术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为文化强国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再者,我们要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增加国际间的文化交融。
最后,我们要切实加强法律法规保护体系,保护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在我参与学习和研讨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看到了一些真实的案例和经验。
举个例子,我了解到在我国某个地区,当地政府投资兴建了一个文化中心,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外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这个案例给我很大的启示,它告诉我,我们要通过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文化建设,让文化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同时,在学习和研讨的过程中,我也碰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其中一个问题是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如何在推进文化创新的同时保护好传统文化。
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与思考1000字10篇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与思考1000字(篇1)“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
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
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我们要肩负好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让民族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文化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在不断前行中勿忘“来时路”。
文化不仅仅体现在经史子集当中,也体现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
透过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寻觅到历史发展的踪迹,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兴衰荣辱。
鉴往知来,__,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是“__、方得始终”的根基所在。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
要在不断前行的路途中__、铭记历史,学习借鉴优秀发展经验,及时补足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将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要珍惜和平、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新的辉煌。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让我们在走向复兴中凝聚“民族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着民族共识、体现着民族精神。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赓续民族精神,传承文化基因,留住文化根脉。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
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大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
要深刻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该向何处去。
要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牢固树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守住“民族根”,凝聚“民族魂”。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心得(8篇)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
二一三年十二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切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搞好,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
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着眼提高质量和效益,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
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
要加强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注重从历史层面、国家层面、个人层面、全球层面等方面说清楚、讲明白,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发挥新疆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强区如何建设文化强区,提升新疆的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其对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是摆在全疆各族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疆必须要从提升文化产业的生产力、文化事业的支撑力、文化创新的竞争力等方面入手,助推文化强区建设,提升新疆的文化软实力。
标签:文化;文化强区;新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華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发展的内燃机,凝聚社会的黏合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作用、价值更加凸显。
一、“文化强区”势在必行新疆是文化资源大区,这里有奇异的风光,独特的风情,还有那瀚海中沙埋的文明,这些都无不散发着新疆独有的文化魅力。
而且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渗透、交融的地区,形成了多元并存与多元发展的文化体系。
如何让这些丰厚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变为新疆发展强有力的支柱,为新疆的发展做出贡献呢?从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新疆就提出:在遵循积极和稳妥方针之上从新疆区情出发,推进新疆向文化发展大区转变。
2016年自治区的第九次党代会,自治区党委着眼推进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又鲜明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也多召开文化工作讨论会,并讨论通过了我区《关于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我区文化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相关文件。
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区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对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也明确了新疆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大区转变的方向。
尽管从新疆近五年的发展来看,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现代文化建设也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摘要:“文化强国”战略包含在国家整体战略之中,没有“文化强国”战略不可能有完整的、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的整体战略。
当前,我国文化肌体的“亚健康”主要表现是:在社会层面上表现为对科学技术的迷信,对物质享受的崇拜,对倒退文化的赞赏;在思想领域充斥着二元对立、工具理性、机械论。
在当今世界,许多西方学者虽然在努力批判他们自己三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得出的结论逐渐接近中国文化的理念,但是由于不了解中华文化,所以还是在“隔山唱歌”。
放慢或忽略社区在文化建设与传播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的道德养成、培育良好习惯的功能,是很大的损失。
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摆设,不是只供学者研究的对象,而是养成民族灵魂的最好营养。
如果一种文化产品,只存在于博物馆中,一种文艺形式,只存在于舞台上,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们已经死亡了。
学界的交流可以超越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可以影响各自的决策者,下可以影响大众,而且是在文化的根本上产生影响。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必然之势,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目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要把这件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加大力量。
关键字:文化建设战略地位战略意义正文:“文化强国”战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这个目标,准确体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必须有自己的战略目标。
善于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并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是全国人民意志的体现。
一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性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文化强国”战略和国家整体战略是相互依存的。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体会和思考(10篇)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体会和思考(精选10篇)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体会和思考有哪些?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为了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体会和思考相关内容。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体会和思考(精选篇1)“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守住“根和魂”,让中华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绽放出“盎然春意”,是当代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责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以“留史”,保护文化的源流根基。
与文相会,与史为友。
唐诗宋词的不同风韵映射出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文房四宝的雅致意趣蕴含着文人匠心。
可以说,文化是与过去的“对话框”,既刻录着历史,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一羽之轻无以飞,一足之力无以至,五千多年的深厚历史文化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妥帖地“收藏”好这些“家珍”,把文化的源流根基保护好。
保护在心更在行,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让保护传统文化成为自身的生命自觉,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重要使命。
惟其如此,才能让延展文化根系脉络的土壤更加坚实,让文所留史,永绽光芒。
文以“接力”,传承文化的民族基因。
文化是精神的宝库,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也是民族自信与自豪感的源流。
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足音接续着文化的民族基因,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的民族基因是团结精神的构成部分,一脉相承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硝烟远去,精神永存。
中华文化里的民族基因是接力“火炬”,而中华儿女是民族精神的“接力手”。
关于搞好民族团结和加快民族发展的几点思考(精)关于搞好民族团结和加快民族发展的几点思考一、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制度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关键的是要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
要加大民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各民族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遵守执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要从广西民族地区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贯彻落实自治法。
要强化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主体,使《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广西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和国家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各项优惠政策,使广西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真正得到实惠。
进一步完善配套性法规,建立和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和合法权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使之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强制性,使民族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身进行不断地充实、调整和完善,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真正发挥出来,为巩固和发展广西和谐民族关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把各项民族政策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学习钻研国家现有的各项民族政策,把各项民族政策用好、用足。
要综合运用好更要充分运用好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发展、文化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西部大开发、扶贫政策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实行的优惠政策,推动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要加快制定自治区配套政策,着重在建设、财政补贴、资源开发等方面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要与时俱进,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积极争取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要发挥制度的优越性,优先大力扶持民族自治县、民族乡以及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使少数民族切实感受到和政府的关怀,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