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通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77 KB
- 文档页数:2
《万事通》导学案编写人 刘学珍 刘兆霞 审核人:都香芝预习案预习目标1、熟悉并掌握本文中的基础字词。
2、了解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
3、熟悉文本,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预习过程一、字音辨识(一)单音字鬈曲( ) 愚昧( ) 邋遢( )( )愠怒( ) 薪俸( ) 踌躇( )( )煞白( ) 戛然( ) 魁梧( )癖好( ) 镶嵌( ) 窸窣( )( )(二)多音字涨⎩⎪⎨⎪⎧ 涨红了脸 物价上涨 琢⎩⎪⎨⎪⎧ 琢磨问题 琢磨玉石落⎩⎪⎨⎪⎧ 落后 一字不落 落枕绷⎩⎪⎨⎪⎧ 绷带 绷脸 绷瓷 结⎩⎪⎨⎪⎧ 张口结舌 开花结果 塞⎩⎪⎨⎪⎧ 木塞 堵塞 边塞二、字形辨认 ⎩⎪⎨⎪⎧ xián 窗xuàn 耀xuàn 目 xián 弓 ⎩⎪⎨⎪⎧ dié dié 不休dié 片dié间 dié度⎩⎪⎨⎪⎧ biàn 别biàn 争 ⎩⎪⎨⎪⎧ zhuān ɡ化 zhuān ɡ化三、词语辨析径直·径自1、马萨驾驶的F60赛车在赛道的4号( )弯道冲出,赛车重重地撞在轮胎护墙上。
2、赛后包小柏( )离去,没有和其他评委一道接受记者采访,惹得记者多番猜想。
侦察·侦查1、解放军陆军特种部队训练有素,可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冲突中执行( )和作战任务。
2、北京市检察院检察长慕平日前透露,北京市检察院今年上半年共对30名县处级、12名局级涉及贪污贿赂官员进行立案( )。
四、熟语积累邋遢:素昧平生:谈笑风生:喋喋不休:漠不关心:固执己见:一如既往:一窍不通:慷慨激昂:口若悬河:踌躇满志:五、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20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散文家。
1874年生于巴黎英国大使馆,其父罗伯特·奥蒙德·毛姆担任使馆的法律顾问。
《万事通》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情景对话或写作练习。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练习巩固: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情景对话或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情景对话或写作练习。
3. 总结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观察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是否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对文章篇章结构的分析,是否能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是否能积极参与、认真分析、主动分享。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能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万事通》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学会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提高信息筛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掌握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所涉及的生活哲理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谈论生活中有趣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活哲理,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字词抄写和句子运用。
3.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课后提问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万事通》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万事通》。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学会如何查找和运用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激发学生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万事通》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的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万事通》。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万事通》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激发学生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并理解词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4.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推荐相关阅读材料。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万事通》。
2. 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
3. 了解课文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对生字词的运用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评估。
3. 阅读兴趣评价:通过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材料的多样性,评价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情况。
万事通学案一、导入新课多少小说中的人物就生活在我们中间!多少我们生活中的人物被写进了小说!中国人把性急刚猛的人称为“猛张飞”、“武松”,把工于心计的人叫做“活曹操”。
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构筑了人群,我们透过这些活生生的人看到了时代和社会。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毛姆的《万事通》。
(投影)【二次备课】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威廉·萨默赛特·毛姆(1874—1965),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一生创作剧本近30部,长篇小说8部,短篇小说100多篇。
他的短篇小说涉及英国人在国内和海外的各种生活,情节曲折多变,人物栩栩如生,使他赢得了“英国莫泊桑”的崇高声誉。
《万事通》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典型的“毛姆式的小说”。
小说塑造了一个商人柯拉达的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资产阶级的面貌。
2、毛姆趣事毛姆未成名前,生活贫困,为求文章有价,有一次他写完书后,在各大报章刊登征婚启事,称: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能和毛姆小说中的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
几天之后,全伦敦的每家书店,都再也买不到他的书了。
3、毛姆名言☆我们要容忍他人,如同容忍自己。
☆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一经打击就灰心泄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
三、文本探究1、【提问】:题目中的“万事通”指的是谁?【明确】:麦克斯·柯拉达先生。
2、【提问】:他为什么被称为“万事通”?【明确】: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无事不在无时不在3、【提问】:他都通晓些什么?1【明确】:通酒水通纸牌通交际通珍珠4、【提问】:在认识柯拉达之前,“我”先入为主,对他印象如何?【明确】:讨厌。
①听其名字:凉了半截,憋闷,扫兴。
②见其行李:不顺眼,没有一点好感。
5、【提问】:初识柯拉达,相处过程中“我”对他印象又如何?为什么?【明确】:不喜欢。
《万事通》BCA学案主备人:青州二中夏德燕审核人:杨爱花使用时间:2011-11-30学习目标:1、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
2、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所用方法,提高鉴赏水平。
B案(课前预习)一、作者简介威廉·萨默赛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小说家、戏剧家。
1874年1月25日生于巴黎。
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戏剧领域里都有建树。
不过毛姆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却很谦虚:“我只不过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个。
”他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律师,但自幼父母双亡,毛姆十岁时成为孤儿,后与作神职人员的叔父亨利毛姆生活。
毛姆在接受了坎特伯雷的国王中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在这里,毛姆没有取得学位)的教育之后,成为伦敦圣托马斯医院的实习医生(1892-1897)。
1897年,他根据自己在伦敦兰贝斯贫民区做助产医师的经历写成了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
这本书出版后销路很好,这使得毛姆下定了弃医从文的决心。
具有半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人类的枷锁》是他的成名作。
随后出版的《月亮和六便士》(1919)同样也获得了巨大成功,此书中,毛姆以法国画家保罗·高庚的生活为原型,讲述了一个英国股票经纪人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为逃避世俗到南太平洋的小岛大溪地作画家的故事。
除了这些优秀的长篇小说,毛姆还是一个出色的短篇小说家,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大王。
他的短篇小说有一百多部。
他的短篇小说《雨》,收录于小说集《叶的震颤》(1921),后来还被改编成一部成功的电影。
毛姆作品很受读者欢迎,被译为多种外文。
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毛姆名誉博士学位。
1954年,英王室授予他“荣誉侍从”称号。
1965年12月16日毛姆在法国尼斯去逝。
二、基础知识落实1、给加点字注音:邋遢..满志..不休踌躇..憋.气一窍.不通喋喋..琢磨颤.抖寒颤.窸窣..涨.红了脸水涨.船高脸色煞.白2、根据字音写汉字:huà shēng mèi lún kuí指手脚谈笑风素平生超群绝梧yùn xián意窗三、熟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万事通》学案答案【导读练习】一、题解Mr.Knowall,即Mr.Know-all,英语俗语,中文译意为“万事通先生”,文中的柯拉达先生为什么被称为万事通?他都通晓什么?万事通,也叫百事通,什么事都知道的人(含讥讽意)(《现代汉语辞典》)。
柯拉达先生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无事不在,无时不在。
他通酒水,通纸牌,通交际,通拍卖……二、字音字形邋遢..( lātā)煞.白(shà)煞.笔(shā)舷.窗(xián )癖.好(pǐ)戛.然(jiá)愠.意( yùn )涨.红(zhàng )扣襻.(pàn)晕.倒( yūn )窸窣..(chòu chú)..(xīsū)踌躇素昧.平生(mâi )喋喋..不休(diédié)指手画脚口若悬河鼓鼓囊囊(nāng)一窍不通谈笑风生三、文本解读1、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作者的旅游途中,当时大战刚刚结束,“我”从旧金山去往横滨,好不容易弄到一个双人舱位,同舱人就是小说的主人公柯拉达先生。
作者详尽描写了两人聊天、饮酒、打牌、用餐等几个极平常的生活细节。
刻画出柯拉达先生的个性特点。
同时,又通过他和兰赛“打赌”这一典型情节,刻画出柯拉达先生性格的另一侧面,从而成功地塑造出“万事通”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典型。
2、找出表现“我”对柯拉达先生情感变化的句子,并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①甚至在我认识麦克斯·柯拉达之前,我思想上就已经准备讨厌他了。
(P1)②我对柯拉达先生实在没有一点好感。
(P2)③我不喜欢柯拉达先生。
(P17、27)④他肯定是全船最招人嫌的人。
(P28)⑤我不完全讨厌柯拉达先生了。
(P71)总结:这种反感经历了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最后达到了顶点。
同时,这种反感由我一个人很快扩展到全船,作者在写足反感之后,接着安排柯拉达先生和兰赛先生打赌的情节,借此来完成这种“观感逆转”。
《万事通》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万事通》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万事通的特点和作用。
1.2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阅读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本节课将学习一篇名为《万事通》的课文,该课文讲述了一个聪明智慧的人叫做万事通,他能够解决各种问题,帮助人们解决困难。
课文将通过万事通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智慧的重要性和作用。
2.2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万事通》相关图片或插图:万事通的形象、相关场景等阅读理解练习题: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的练习题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对智慧的兴趣,例如讲述一个关于智慧的故事或引用相关的名言警句。
引导学生思考智慧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万事通》。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教师分发课文文本,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万事通》。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并解释其含义。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3 词汇和句型学习:教师挑选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讲解和示范。
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掌握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并进行小组交流。
3.4 课堂活动与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或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第四章:作业布置与评价4.1 作业布置: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阅读理解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完成。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短文,作为写作练习。
《万事通》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能力目标: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提前阅读并熟悉文章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4.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阅读文章,并预习相关的生词和短语。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生词学习:引导学生一起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5.3 文章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
5.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案例,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并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作为拓展。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6.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七章:教学反馈7.1 及时反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万事通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夏德燕学习目标:1、把握本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提高小说鉴赏水平。
2、体味本文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细节描写的方法。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把握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特点。
B案一、作者介绍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戏剧领域里都有建树。
不过毛姆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却很谦虚:“我只不过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个。
” 他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律师,但自幼父母双亡,毛姆十岁时成为孤儿,后与作神职人员的叔父亨利毛姆生活。
毛姆在接受了坎特伯雷的国王中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在这里,毛姆没有取得学位)的教育之后,成为伦敦圣托马斯医院的实习医生(1892-1897)。
1897年,他根据自己在伦敦兰贝斯贫民区做助产医师的经历写成了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
这本书出版后销路很好,这使得毛姆下定了弃医从文的决心。
具有半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人类的枷锁》是他的成名作。
随后出版的《月亮和六便士》(1919)同样也获得了巨大成功,此书中,毛姆以法国画家保罗•高庚的生活为原型,讲述了一个英国股票经纪人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为逃避世俗到南太平洋的小岛大溪地作画家的故事。
除了这些优秀的长篇小说,毛姆还是一个出色的短篇小说家,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大王。
他的短篇小说有一百多部。
他的短篇小说《雨》,收录于小说集《叶的震颤》(1921),后来还被改编成一部成功的电影。
毛姆作品很受读者欢迎,被译为多种外文。
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毛姆名誉博士学位。
1954年,英王室授予他“荣誉侍从”称号。
1965年12月16日毛姆在法国尼斯去逝。
二、基础知识落实1、给加点字注音:邋遢琢磨憋气一窍不通喋喋不休踌躇满志颤抖寒颤窸窣涨红了脸水涨船高脸色煞白2、根据字音写汉字:huà shēng mèi lún kuí指手脚谈笑风素平生超群绝梧Yùn xián意窗3、近义词辨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三、熟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万事通》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拼读和书写“万事通”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增强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2.1 生字词的正确拼读和书写。
2.2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3.1 词语的意思和运用。
3.2 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4.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4.2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精神。
4.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b.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
5.2 学习生字词a.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b. 学生自主拼读、书写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5.3 理解文章内容a.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
b. 学生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c. 教师讲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
5.4 练习与拓展a. 学生做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c.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和阅读任务,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7.1 课文文本:提供《万事通》的原文,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7.2 图片和视频:使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8.1 课时安排:计划2课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八、教学反馈8.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8.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九、教学改进9.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万事通》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万事通》;(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3)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基本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生活的热爱;(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2. 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3. 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基本情况。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理解的部分;2. 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3. 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课文;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课文《万事通》文本;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3. PPT课件或者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4. 学生分组情况及小组讨论的相关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万事通》的背景和作者基本情况;(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学生通过字典或查阅相关资料,学习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3)学生思考并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2)各小组选取一个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共识;(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师生共同评价和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理解的部分;(3)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生活情境,增强感悟。
短篇小说选读学案《万事通》一、文学常识1.题解Mr.Knowall,即Mr.Know-all,英语俗语,中文译意为“万事通先生”,最开始的时候是用做褒义,表示对学识渊博的人的尊称,后来常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自以为什么都懂的人。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百度知道这类WIKI的兴起,Mr.Knowall又逐渐成为学识渊博的代名词。
2.作者作品毛姆,英国作家。
作品有《月亮与六便士》《人生的枷锁》等。
毛姆被誉为“英国的莫泊桑”,他的小说题材广泛,形象鲜明,情节曲折,颇具吸引力。
3、写作背景:英国人有英国人的民族性格,在绝大多数人的作品中,他们更偏向于表现绅士的翩翩风度,注重礼节,严谨体面。
小说《万事通》写于一战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给人造成了生命、财产的损失,更因为亲人的逝去、朋友的背叛给人的内心造成了巨大的阴影,一战后人情变得冷漠起来。
二、基础知识1、字音邋遢舷窗趿拉鬈发涨红涨潮张灯结彩开花结果琢磨意思窸窣尽管愠意扣襻堵塞塞住闭塞2字形:指手脚不休风水起头昏脑谈笑风3成语踌躇满志风生水起口若悬河完整无缺完美无缺指手画脚漠不关心素昧平生4近义词:1)预订预定2) 蜷曲拳曲3)化妆化装5、标点对错:我瞅着那些行李就不顺眼;皮箱上贴着的标签太多,衣橱箱又太大。
三.赏析课文1、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作者的旅游途中,当时大战刚刚结束,“我”从去,好不容易弄到一个双人舱位,同舱人就是小说的主人公。
作者详尽描写了两人、、、等几个极平常的生活细节。
刻画出柯拉达先生的的个性特点。
突出他俗不可耐的商人本质。
同时,又通过他和兰赛这一典型情节,刻画出柯拉达、的性格的另一侧面,从而成功地塑造出“万事通”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商人典型。
2、本文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1)比如:围绕人物人性设置情节;运用细节刻画人物个性;运用“善与恶相共,阴影与光明相共”的方法塑造人物。
请结合文章列举一二来鉴赏:(2)本文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成功运用了“观感写人”的艺术手法。
《万事通》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万事通》,了解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理解并分析文章中的内容。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万事通》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通过讲述一个聪明智慧的小孩万事通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优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文章中一些新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还不够熟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新词汇的讲解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文章,自主获取信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中万事通的行为和言语,让学生从中学习到正确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出本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阅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独立阅读文章,了解大意。
4.3 讲解新词汇针对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4.4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万事通的行为和言语,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优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收获,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2 作业反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万事通》学案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提高小说鉴赏水平。
2、体味本文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细节描写的方法。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把握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特点。
教学重点:1、体味本文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细节描写的方法。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把握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特点。
教学方法:以合作学习为主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述小说故事情节。
二、品读鉴赏1、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2、本文的细节描写非常有特色,文中的前半部分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了柯拉达先生的庸俗气的?3、分析“我”对柯拉达先生的感情变化,找出表现我对柯拉达先生情感变化的词语或者句子。
总结:作者几乎用了一半篇幅,有目的有计划、有变化有发展地进行“反感” 描写。
这种反感描写经过反复描绘、重复突出,经历了由低到高、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最后达到了顶点。
开始是有点讨厌,毫无好感,发展到不喜欢,真不喜欢,最后厌恶到了极点,甚至要把他一脚踢到楼下。
同时,这种反感由我一个人很快扩展到全船,柯拉达先生成了船上最招人嫌的人。
作者在写足反感之后,接着安排柯拉达先生和兰赛先生打赌的情节,借此来完成这种“观感逆转”。
在打赌过程中,为了维护兰赛太太的尊严,他良心觉醒,人道战胜了贪婪,放弃了马上就要赢得的钱财和赞誉,自感忍受众人的奚落。
从这里,我看到了他善的一面,从而觉得“不完全讨厌柯拉达先生了”,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观感逆转”。
4、请你总结一下,柯拉达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三、能力提升(课本P36品读与探讨1)四、课堂反馈赌①一个暴君,一个哲人。
他们同时生活在一座城市里。
②暴君指着哲人的鼻子吼道:“你,必须从内心臣服于我!否则,我杀你!”哲人笑笑,不说话。
暴君突然笑了:“不会让你这么痛快地死的!”哲人笑笑,不说话。
③这时上帝来了。
暴君臣服于地;哲人谦卑地躬下腰。
上帝说:“孩子们,不要太吵闹。
”他指着暴君说:“你一吵闹,我就痛苦难忍。
《万事通》自学案学习目标:1、归纳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规范小说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思路。
2、从人物身上体会立身处世的态度。
自学过程:一、作者介绍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一生创作颇丰,他的《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刀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像他的名字一样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不同版本的传记作品也屡见不鲜。
中国读者对他的作品也很推崇,读书界还一度出现“毛姆热”。
毛姆不仅是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还是一位很有个性的“读书家”。
他不仅读了无数的书,对所读的书还有一套自己独到的看法,本书就是这位读书家多年读书随笔的精华,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毛姆名言:我们要容忍他人,如同容忍自己。
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一经打击就灰心泄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
二、整体感知1、小说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是主要人物—“万事通”。
()是线索人物。
()是次要人物。
2、请从柯拉达的角度概括故事情节。
柯拉达在从旧金山去往横滨的轮船上与我聊天,玩牌、订餐位,主办一切,并且帮助兰赛太太。
3、纵观全文,“我”对柯拉达的印象如何?讨厌没有一点好感不喜欢不那么讨厌他了三、研读文本1.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个令人生厌的人物的?体现了柯拉达什么性格?2、是什么事情让“我”对柯拉达有了新认识?“珍珠”事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前后态度的截然不同,使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在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3、在“珍珠事件”这个情节中,作者又是如何塑造柯拉达形象的?我们又可以发现柯拉达的哪些性格特点呢?语言描写:“全世界最好的珍珠我统统都知道,我要是不知道的,那就根本不值得知道。
”(自信,自负)动作描写:“他拍着桌子大声嚷起来”“柯拉达的手在颤抖”……“于是他一把抓住了纸牌”;外貌描写:柯拉达先生个儿不高,体格壮实,不留胡子,皮肤是深色的,长着一个多肉的鹰钩鼻子,一对亮晶晶的机灵的大眼睛。
万事通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提高小说鉴赏水平。
2、体味本文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细节描写的方法。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把握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特点。
一、走近作者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20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散文家。
1874年生于巴黎英国大使馆,其父罗伯特·奥蒙德·毛姆担任使馆的法律顾问。
毛姆天性害羞,体质孱弱又孤僻口吃,这使他养成了反思的习惯,成为一个生活的冷眼旁观者。
毛姆在19世纪末开始写作,但是他的主要创作活动时期是在20世纪开头的四十多年。
他先写小说,但是早期作品并没有引起热烈的反响,于是转而创作戏剧,从1903年到1933年,他一共写了近30个剧本,一时间成为当时英国最受欢迎的剧作家之一。
他的剧作大都情节紧凑,对话生动,可是内容深度均不及他的小说创作。
毛姆一生创作了《人间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大吃大喝》《刀锋》四部长篇小说及一百五十多篇短篇小说。
毛姆从不讳言他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只是经过了他的艺术加工。
他的作品读起来幽默风趣、兴味盎然,这归结于他善于构思,会讲故事,另外也与他在小说中常常表现出的姿态有关。
毛姆的文字并不剑拔弩张,语气中总有一种超然于小说和读者之外的英国式的冷淡风度,不免有些尖酸的笔触,准确刻画出自己所见所闻的社会现实。
毛姆描写的虽然是一些个人,但却代表了他眼里整个人类——轻松和消遣都只是表面,幽默则不无深意,底下还隐藏更多黑暗。
毛姆不同于许多作者的地方就是他从不把自己的作品打造得道貌岸然,也无意用先知的口气指导读者该如何生活,他只在无数细节里不动声色的表达立场,许多发人深省的哲学命题在他笔下显得举重若轻。
《万事通》是一篇典型的“毛姆式的小说”。
二、文本·探究
1.读毛姆的小说,有时让人想起钱钟书,在不经意的叙述中常常出其不意地说出一些极富幽默感却很有深意的精彩语言,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试在文章中找一找,并加以分析。
2.请你总结一下,柯拉达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3.柯拉达无所不知,精明过人,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可以炫耀的机会。
为什么明明看出兰赛太太的项链是真品,却改口说是假的?你能根据作品内容推测出他的心理活动轨迹吗?
4.试通过分析文中一些细节概括柯拉达先生的性格特征。
三.思考:
1、全文用大量的篇幅在述说“我讨厌柯拉达先生”。
直到最后才改口说:“我不完全讨厌柯拉达先生”。
顺着作品看“我”对柯拉达先生的态度转变合理么?请说明理由。
2、文章在“我”对柯拉达的观感逆转中自然渗入了对人物生活细节的描绘,便很自然地动用了人物塑造的各种艺术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请大家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结合小说内容举例说明。
(作者是如何把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