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生命教育说课稿
- 格式:rtf
- 大小:179.25 KB
- 文档页数:10
◆3 呼唤生命教育面对死亡,苏武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一片赤子之心;在死亡的边缘,史铁生认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要活下去试试;借助3个手指操纵按钮输入要说的话,再经由语言合成器发出声音的霍金,拥有世界上最活跃、最富想象力的大脑之一,以最富活力与魅力的方式活着。
32岁的海归博士于娟借助博客让读者得到最好的教育:以理性看待死亡,然后珍惜生命、珍惜感情、珍惜生活。
生命没有第二次机会,为每一个生命未雨绸缪,这是一个健全的社会应有之义。
论匍匐匍匐是跋涉与再跋涉间难免的休整。
匍匐是前乐段与后乐段间的间奏曲。
匍匐,不是沉沦,而是历经苦难后的小憩和继续与命运搏击前力量的蓄积。
在你匍匐的时候,许多人在揣摩你;那曾让你热血冲动、充满了希望的目标也正在远方闪烁,而它,永远也不会自动靠近你一步……当此际,除了跃然而起,你没有什么别的选择!匍匐是跃起的准备,跃起是匍匐的升华。
匍匐是相对静止,跃起是形神的奋发!把每块肌肉的力度凝聚起来,把束缚和痛苦强抛出去。
手肘坚毅地推开泥土,双脚猛力地蹬向土地,大地的回声、骨骼的生机同时响起。
身体在地平线上一寸寸上升,因匍匐而缩小的视野一轮轮放大。
也许动作太急切,你会伴着呻吟重新倒下,但只要执着尝试,终会有一次最坚实最壮观如日之出的跃起……没有匍匐的人生是太理想和太诗化的人生;安于匍匐怯于跃起又怎能写出有声有色的人生风流!微感言: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
——《孝经》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4.人生虽只有几十春秋,但它决不是梦一般的幻灭,而是有着无穷可歌可颂的深长意义的;附和真理,生命便会得到永生。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说课稿(通用)5则范文第一篇:珍爱生命主题班会说课稿(通用)珍爱生命主题班会说课稿(通用11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说到主题班会,大家应该都参加过吧?主题班会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
还在为准备主题班会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珍爱生命主题班会说课稿(通用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家长:您们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加今晚的家长会。
今天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健康、为了孩子的成长。
一、学校与班级情况:虽然新狮小学面积不大,学生不多,但取得的荣誉却不少。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婺城区中小学校园集体舞银奖(50几所学校参加)、婺城区飞人大赛第六名(有33所学校参加)、还有六年级的何筠获得全国少儿艺术人才风采大赛金奖等等。
我班也获得了迎奥运跳绳比赛年级组一等奖、教师5个课题在市里全部获奖。
这些荣誉跟家长对学校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对孩子从小的培养。
他们抓住孩子的特长,从一年级开始就参加相关的课余培训才获得了今天的成绩。
我们班也有很多孩子参加了雏鹰活动,家长们可不要认为只要参加了就水到渠成了,关键还是坚持和努力。
希望家长们要经常检查孩子课余培训的学习进展,并能继续支持学校工作,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学习情况:我们班的孩子还是比较聪明的,但做作业非常不仔细,出错率很高。
希望家长与老师一起强调这个问题,早日帮孩子改正这个毛病。
三、家庭作业情况:所谓家庭作业就是指在家里完成的作业,从半个学期的反馈情况来看挺不理想的,三天两头出现家庭作业忘做或漏做的现象,而且是就集中于几个孩子。
最头疼的就是背书情况,我现在要求是2天背一课,但班里至少一半孩子是完成不了的,每天还需花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背书。
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不要忘记孩子的学业。
您辛苦工作不就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吗?如果从小就对他的作业习惯不严格,以后会更难教育。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提高生活质量。
4. 增强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与价值2. 尊重生命的重要性3. 关爱他人,从尊重生命开始4. 生命的意义与目标5. 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与目标,以及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价值、尊重生命的重要性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有关生命教育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以及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与价值。
2. 讲解:讲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分析相关案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以及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教育的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 开展生命教育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生命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举办生命教育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生命的重要性。
4.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养老院等场所,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可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以及是否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命教育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生命教育读本》2. 案例素材:有关生命教育的案例及其分析3. 视频资源:生命教育相关视频资料4. 网络资源:生命教育相关文章、论文、资讯等九、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90分钟)完成。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简案)教学目标:1、训练考察语文听力能力,及采集信息点的能力2、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并学会珍惜生命。
3、探讨了解生命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内涵。
教学重点: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并学会珍惜生命。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教学设想:为了达到培养速读和快速收集信息能力的目的,采用事先不预习课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步骤:一、简要说明上本节课的相关规则(本课是一篇较简单易懂的时评文章,其中涉及相关知识和有关定义,通俗易懂,用来作为训练学生的语文听力能力的材料比较适合。
)相关规则:一、学生分为四大组,要求请准备好纸笔,作记录;二、听朗读相关文章及课文第一部分;然后提出问题,题目将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种;必答题答错不得分,抢答题大错倒扣同题分值,以此类推,完成全部题目后,计算分数,选出优胜组。
三、活动完成后,然后翻开课文,将刚才的问题有重点的写在课文相应处。
二、运用相关资料导入(要求学生认真听朗读材料并在材料中采集信息,完成相应的练习。
在此过程中适时完成相关必答题,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听中训练采集信息的的能力及基础知识的落实)三、听课文朗读第一部分,完成抢答题1、2。
四、学生速读第二部分(2自然段)完成抢答题3、4。
同样方法完成第二部分剩余内容。
五、学生齐读课文第三部分,完成抢答题11、12。
六、师生共同小结归纳文章结构,明确议论文的“三段式”特点。
七、师生共同推导出时评文章的特点——强烈的争对性。
(以上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
同时,运用抢答方式不但可以加快上课进度,又可以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接收知识,事半功倍)八、研究探讨开放型训练。
(本训练的设置主要检验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知识情况,也能训练学生的表达和归纳能力)。
呼唤生命教育-粤教版必修4教案一、课程背景粤教版必修4《生命的奥秘》是一门涉及生命科学、医学伦理、科技伦理等多方面知识的学科,它能够为学生提供关于生命的基本概念、生物多样性、遗传与变异、进化、细胞功能与组织器官、医学伦理、科技伦理、生命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对生命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表面,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
这也说明,在生命教育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并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深入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2.掌握生物多样性、遗传与变异、进化等知识;3.了解细胞功能与组织器官、医学伦理、科技伦理、生命伦理等方面的内容;4.能够探究生命科学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科技应用;5.具备对自己生命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1.多样性与适应性;2.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3.小组合作与分享。
四、教学过程1. 生物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列举生物的分类;2.描述种群的概念和性质;3.研究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海洋生物的适应性通过学习海洋生物的适应性,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进化和演变。
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研究海水中生物及其适应性;2.了解海洋中生物的复杂性。
3. 科学与伦理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科学伦理和社会伦理结合起来,探究科学应用所带来的伦理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探究科学、技术对人类造成的影响;2.研究遗传性疾病等医学伦理问题。
五、教学方法1.Project-Based Learning 项目学习法;2.形成性评价;3.情景教学法。
六、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常规评估、学习日志、作业、小组讨论、考试等方式进行学生的评估和记录。
七、教学心得通过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探究和思考,让学生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1.3《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课文解读《呼唤生命教育》是一篇采用分析法进行论证的文章,它遵循着“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结构进行写作,论证较严密,逻辑性较强。
文章由“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虐待生命的现象”提出问题“ 我国的生命教育不够”,接着阐述了“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深入地分析了21 世纪人们“ 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 ,青少年选择终结生命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与生命教育不够有关。
由于这些原因,“ 我们呼唤生命教育” ,作者的观点水到渠成地推出。
最后文章还提出从保存生命的教育,发展生命的教育,死亡教育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
整篇文章论点鲜明有针对性,条分缕析思路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明确,是学生进行议论的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的一个很好的借鉴。
学习设想•整体感知作者是怎样理解生命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生命是尊严的,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
人类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价值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谋求发展。
二、青少年自杀现象调查分析及探讨(一)展示调查报告及案例1. 调查报告据报道,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 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 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24.39 %的中小学生曾有“ 活着不如死了好” 的想法,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
专家表示,部分青少年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些孩子,稍稍受点挫折或打击,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
2. 案例之一:2001 年11 月20 曰,新疆石河子122 团中学初三( 3 )班 4 名花季少女,在开完家长会的当天下午相约喝老鼠药自杀。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1、学习议论文基本写作模式2、感知生命之重、懂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一、导入:看配乐图片,感知一个人生命的重要。
生命来得如此不易,然后为何去得随意,是生命本身的无知还是教育的缺失——引入呼唤生命教育的主题二、1、辨别本文体裁:议论文2、议论文写作基本模式: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梳理本文脉络:现象:(第一段)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虐待生命的现象提出问题(中心论点)(第一段)我国生命教育不够,呼唤生命教育分析问题:(第二段)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第三段)生命价值的要求(第四、五段)生命意识凸现(第六、七段)与国外相比,我国生命教育不够解决问题:(第八段)生存教育生命价值教育死亡教育4、文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回顾常见论证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三、练习1、细读文本,回答问题(1)文章中指出了当前教育中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那就是: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2)我们的教育中长期忽略了这件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其结果是:难以使学生养成对具体生命,对大自然、家人、邻里、同学等的爱心和同情,也无法收获爱心所带来的真诚回报。
练习2、看视频,仿照下列句式围绕“生命”的话题给主人公写一段话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
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
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致飞行战士方永刚练习3、根据下列一则材料,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有理有据,200字以上一个初二学生的作文:在读四年级时的一个下午,我们几个好朋友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流浪猫,那猫还瘦巴巴的,很脏。
它喉咙里总发出“噜……噜”的讨厌的声音,我们认为它可能得了狂犬病,或者是流行感冒,甚至是非典……于是,我们一致认为要杀死它。
我们用棍子、柳条、弹弓轮番地抽打它,可这死猫还挺有力气的,到处逃串,害得我们不停地追赶,上气不接下气。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学习目标:、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认识“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进而喜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并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促成自我能力的充分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行文结构、思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注重议论文选题的特点,通过本文具体体会选题的针对性。
学习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搜集材料,并作整体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幻灯:显示题目)在课前大家来讨论一个问题: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学生谈论了后,显示幻灯的内容♦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生命是尊严的,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教师进一步讲述:生命是如此的宝贵,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
然而,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却出现了不少虐待生命的现象,例如自杀、校园暴力和残害动物。
二、自杀、校园暴力和残害动物现象调查分析及探讨(一)自杀现象: .请看以下调查(幻灯)据报道,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有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
专家表示,部分青少年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些孩子,稍稍受点挫折或打击,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
.请看案例----()幻灯:2005年2月27日晚,大足县双塔中学发生一幕惨剧:该校初一(四)班学生李力(化名),连续两个通宵上网未回家。
父亲来到学校与班主任老师一起对其教育,李父让其下跪认错。
不想李力竟当众跑出老师办公室,从楼跳下自杀,抢救无效死亡。
2004年10月25日傍晚,北京市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高高(化名)的母亲下班一回家,就看到儿子留下的遗书,并在阳台上发现已经自杀身亡了的儿子。
高高给母亲留了一份遗书, 除了说明自己“早就不想活” 了以外,没有透露自己自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