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生命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33
呼唤生命教育,回归教育本质——读《丁成尧谈生命教育》有感胡海平在茫茫新书海中,《丁成尧谈生命教育》一书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引起人们极大地注意。
该书作者丁成尧提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
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两个方面,是人生的两个重大要素,也是人人关心的两个重大问题,人生奋斗的所在。
人的自然生命以其生存的时间长度衡量,而人的价值生命,则以其所作的社会贡献来衡量。
人的自然生命的高质量,健康与长寿;人的价值生命的高层次,实现与提升,是一切人为之奋斗的终身目标。
人的自然生命在价值生命中延伸;人的价值生命在自然生命中展示。
丁成尧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对人们进行人的自然生命延长教育和人的生命价值提高教育这样两个中心内容。
在他看来,因为教育说到底,就是使受教育者,懂得人的生命知识、生存规律和发展趋势,学习并掌握科学的生活方式,自觉地锻炼和调养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用人类的知识和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懂得做人的道理,争取自己对社会、对人类有所贡献。
所以,生命教育,正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呼唤生命教育,正是呼唤教育的本质回归。
生命教育的首倡者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提出来的。
华特士曾在印度跟随瑜伽大师阿南达学习。
回到美国后参悟瑜伽的生命精神,在加州创建了“阿南达村”,提出了生命教育思想。
四十余年来,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
而近一些年来,生命教育有所发展,但主要是针对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认识生命教育的,也就是说,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而加以强调的。
例如,日本1989年修改的《教学大纲》,就是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而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等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开展生命教有的。
近年日本针对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流行,实施“余裕教育”,提出“热爱生命,选择坚强”的口号,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余裕教育”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使他们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呼唤生命教育阅读附答案呼唤生命教育阅读附答案呼唤生命教育①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只有生命的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
具体地说,人的生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
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指出:“生命是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
”第二,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
第三,人的生命的基础性。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没有生命个体的存在,就不会有社会历史的产生、发展及所有的人类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价值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②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
就教育而言,最基本的是要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
然而遗憾的'是,在以往相当长的时期,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忽视了具体实在的生命教育,难以使孩子们养成对具体生命,对大自然、家人、邻里、同学等的爱心与同情,也无法收获爱心所带来的真诚回报。
殊不知,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最基本的现实,是个体生命的健康存在。
1.第①段中的加点字表达了什么意思?2.第①段是从什么角度论述人的生命价值?3.“这个意义”指什么?4.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5.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答案:1.“才”字强调了生命的存在是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的唯一条件。
2.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个角度是从对个人自身来说的;另一个角度是从对社会发展的促进而言的。
3.“这个意义”是指人的生命的基础性。
4.三个词的词义踢进,逐层深入,充分说明生命的可贵.5.强调我国忽视生命教育的时间之长.。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提高生活质量。
4. 增强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与价值2. 尊重生命的重要性3. 关爱他人,从尊重生命开始4. 生命的意义与目标5. 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与目标,以及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价值、尊重生命的重要性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有关生命教育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以及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与价值。
2. 讲解:讲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分析相关案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以及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教育的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 开展生命教育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生命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举办生命教育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生命的重要性。
4.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养老院等场所,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可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以及是否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命教育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生命教育读本》2. 案例素材:有关生命教育的案例及其分析3. 视频资源:生命教育相关视频资料4. 网络资源:生命教育相关文章、论文、资讯等九、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90分钟)完成。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
2、学习掌握论题的针对性。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人的生命价值。
2、难点:论题的针对性。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一、字词:荒漠(荒凉而又无边无际。
这里形容精神贫乏。
)销蚀(销损腐蚀)皈guī依(这里的意思是归属。
)二、课文研讨:(一)总体把握:1、研读课文,释题:题目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同样的句子还出现在文中哪一段?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第七自然段。
2、作者用“呼唤”而不用“要”、“必须”一类词,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激切的心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3、课文第8自然段写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怎样进行生命教育。
(二)结构分析:1、根据上面的分析,全文可分成几个部分?两个部分。
2、找出第一部分中第1、2、3、5、6、7段的中心句。
3、根据中心句,给第一部分划分层次,并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呼唤生命教育。
① 摆现象,指出我国的生命教育不够,必须呼唤生命教育。
② 生命的'意义及其价值要求我们呼唤生命教育。
③ 21世纪的现实背景要求我们呼唤生命教育。
④ 结论。
呼唤全社会都来进行生命教育。
第二部分:怎样进行生命教育。
4、本文思路:提出、分析问题(第一部分:呼唤生命教育。
)解决问题(第二部分:怎样进行生命教育。
)(三)内容研讨1、造成青少年虐生命的原因还有哪些?2、你的父母亲人有否对你进行过生命教育?3、生命的价值体现在哪三方面?第2自然段中。
4、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怎样对待生命?第3自然段中。
5、为什么人的生命意识凸现成为21世纪的一个显著特点?怎样面对这一问题?第5、6自然段中。
《呼唤生命教育》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这篇课文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是一个活动性单元主要通过各种活动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具有心怀天下,关注社会的意识;训练速读和处理整合信息的技能;在探讨问题中有条理地发表自己地简介并作辩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把自己的思考成果以议论文地形式加以表达。
这篇课文主要是针对社会出现的青少年虐待生命的现象展开议论,呼吁社会进行生命教育。
整篇课文通过社会现实的揭示来提高学生生命意识。
2、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掌握议论文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这种议论文体的写作方法。
B、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速读课文和处理整合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在探讨问题中有条理发表意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C、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心怀天下、关注社会的意识。
通过对青少年自虐现象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说学生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
这一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多闭门只读圣贤书,缺乏对于社会现象的关注;随着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漠视生命、虐待动物和他人,甚至自虐自杀的现象。
这篇课文主要就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搜集资料,加强他们对于社会现象的关注,并且通过实例、印发资料以及课堂的引导来加强学生对于生命意识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A、提问法:在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研究的过程中适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及时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如:B、点拨法:点拨法是在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灵活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法,是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
点拨法的精髓,用蔡先生的话说,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
《呼唤生命教育》课文解读《呼唤生命教育》是一篇采用分析法进行论证的文章,它遵循着“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结构进行写作,论证较严密,逻辑性较强。
文章由“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虐待生命的现象”提出问题“ 我国的生命教育不够”,接着阐述了“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深入地分析了21 世纪人们“ 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 ,青少年选择终结生命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与生命教育不够有关。
由于这些原因,“我们呼唤生命教育” ,作者的观点水到渠成地推出。
最后文章还提出从保存生命的教育,发展生命的教育,死亡教育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
整篇文章论点鲜明有针对性,条分缕析思路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明确,是学生进行议论的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的一个很好的借鉴。
学习设想•整体感知作者是怎样理解生命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生命是尊严的,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
人类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价值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谋求发展。
二、青少年自杀现象调查分析及探讨(一)展示调查报告及案例1. 调查报告据报道,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 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 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24.39 %的中小学生曾有“ 活着不如死了好” 的想法,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
专家表示,部分青少年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些孩子,稍稍受点挫折或打击,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
2. 案例之一:2001 年11 月20 曰,新疆石河子122 团中学初三(3 )班 4 名花季少女,在开完家长会的当天下午相约喝老鼠药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