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生命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33
呼唤生命教育,回归教育本质——读《丁成尧谈生命教育》有感胡海平在茫茫新书海中,《丁成尧谈生命教育》一书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引起人们极大地注意。
该书作者丁成尧提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
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两个方面,是人生的两个重大要素,也是人人关心的两个重大问题,人生奋斗的所在。
人的自然生命以其生存的时间长度衡量,而人的价值生命,则以其所作的社会贡献来衡量。
人的自然生命的高质量,健康与长寿;人的价值生命的高层次,实现与提升,是一切人为之奋斗的终身目标。
人的自然生命在价值生命中延伸;人的价值生命在自然生命中展示。
丁成尧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对人们进行人的自然生命延长教育和人的生命价值提高教育这样两个中心内容。
在他看来,因为教育说到底,就是使受教育者,懂得人的生命知识、生存规律和发展趋势,学习并掌握科学的生活方式,自觉地锻炼和调养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用人类的知识和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懂得做人的道理,争取自己对社会、对人类有所贡献。
所以,生命教育,正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呼唤生命教育,正是呼唤教育的本质回归。
生命教育的首倡者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提出来的。
华特士曾在印度跟随瑜伽大师阿南达学习。
回到美国后参悟瑜伽的生命精神,在加州创建了“阿南达村”,提出了生命教育思想。
四十余年来,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
而近一些年来,生命教育有所发展,但主要是针对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认识生命教育的,也就是说,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而加以强调的。
例如,日本1989年修改的《教学大纲》,就是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而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等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开展生命教有的。
近年日本针对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流行,实施“余裕教育”,提出“热爱生命,选择坚强”的口号,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余裕教育”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使他们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呼唤生命教育阅读附答案呼唤生命教育阅读附答案呼唤生命教育①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只有生命的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
具体地说,人的生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
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指出:“生命是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
”第二,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
第三,人的生命的基础性。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没有生命个体的存在,就不会有社会历史的产生、发展及所有的人类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价值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②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
就教育而言,最基本的是要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
然而遗憾的'是,在以往相当长的时期,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忽视了具体实在的生命教育,难以使孩子们养成对具体生命,对大自然、家人、邻里、同学等的爱心与同情,也无法收获爱心所带来的真诚回报。
殊不知,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最基本的现实,是个体生命的健康存在。
1.第①段中的加点字表达了什么意思?2.第①段是从什么角度论述人的生命价值?3.“这个意义”指什么?4.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5.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答案:1.“才”字强调了生命的存在是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的唯一条件。
2.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个角度是从对个人自身来说的;另一个角度是从对社会发展的促进而言的。
3.“这个意义”是指人的生命的基础性。
4.三个词的词义踢进,逐层深入,充分说明生命的可贵.5.强调我国忽视生命教育的时间之长.。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提高生活质量。
4. 增强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与价值2. 尊重生命的重要性3. 关爱他人,从尊重生命开始4. 生命的意义与目标5. 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与目标,以及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价值、尊重生命的重要性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有关生命教育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以及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与价值。
2. 讲解:讲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分析相关案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以及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教育的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 开展生命教育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生命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举办生命教育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生命的重要性。
4.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养老院等场所,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可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以及是否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命教育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生命教育读本》2. 案例素材:有关生命教育的案例及其分析3. 视频资源:生命教育相关视频资料4. 网络资源:生命教育相关文章、论文、资讯等九、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90分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