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格式:pdf
- 大小:6.91 MB
- 文档页数:26
必修Ⅱ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班级:组别:姓名:等级:第 17 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012年江苏高考考纲要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考点分析一: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和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①,限制了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萎缩,从而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生产与矛盾尖锐。
②毫无顾忌的和烘托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③活动过度,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2、开始: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崩溃,引发连锁反应。
3.表现(大萧条):(国内)倒闭(金融业),萧条锐减,人数激增(工商业),骤降,下跌(农业),整个经济陷入困境。
(国际)美国经济拖累欧洲经济,资本主义各国加紧对亚非拉的经济掠夺。
考点分析二:经济危机爆发的特点(1)波及特别广: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特别长:持续到1933 年才有了复苏迹象。
(3) 特别大: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考点分析三:经济危机爆发的影响1.影响:(1)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2)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①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扫地;②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③势力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3)危机加剧了的紧张。
为摆脱危机,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还进一步加紧对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内容:①固守传统的“”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②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2)结果:①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社会动荡不已。
②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机。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学设计深圳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尹立群一、课程标准(1)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识记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表现、特点并分析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
(3)了解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文明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的第1课(整册书第17课),这在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中对应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一部分内容“‘繁荣’及其崩溃”。
本课主要从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以及美国在初期应对政策的失败四个方面来讲述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从内容的结构看,上承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下启下一节课《罗斯福新政》,实际是在讲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学好这节课是理解这一单元的基础。
由此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书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较高,且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已初步具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但是由于我省初中历史属于开卷考试科目,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加之我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带来困惑、难度。
四、课堂构思本课主要从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危机的特点和表现、危机产生的影响几个方面讲述了1929~1933年发生的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按照课标要求,教师授课时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场经济危机有什么样的表现、特点、影响怎样?让学生对这一课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本课不仅要让学生从视频和课本正文中归纳知识,另外还要通过“学思之窗”“资料回放”“历史纵横”等栏目的资料,加深学生对经济危机发生情况的理解。
补充一些相关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
五、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经济危机的表现、特点,“自由放任政策”(2)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经济危机的各方面的影响。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2.掌握胡佛措施的特点、结果,认识其失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表格,加强学生多途径对历史知识的理解2.掌握对教材的研读思考,归纳基本知识,探究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要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知识结构】一、“大萧条”的来临1、背景:美国经济持续繁荣①贫富差距过大、②股票投机过度、③信贷消费过度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时间:1929年10月标志: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表现: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美国危机”世界经济危机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三、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措施:自由放任政策2、结果:危机更加恶化了【探究学习】探究一:镜头一:美国10月的夜晚凉风习习,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作的罗克和他的工友们走在纽约宽敞的大街上,各种各样的汽车销售广告和赊购住房的广告在霓虹灯的映照下绚丽多彩。
为了按时完成公司的扩产计划,他们已经连续几天加班到这么晚了,这几年公司由于注重技术革新和开展生产合理化运动有了很大发展,在全国许多地方新建了工厂,公司的老板也上了美国富豪榜,罗克的工资也涨了,虽然不是很多,罗克也挺满足。
在选举总统的时候罗克投了胡佛的票,因为他答应当选后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
看到身边许多人都贷款买了住房和汽车,罗克也不甘落后,不仅贷款买了住房,还多贷了一部分钱买了股票。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一、爆发和原因 1、爆发:①标志: 1929 年,美国华尔街股价 狂跌②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市场萧条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其表现有( A )①股市崩溃 ②银行倒闭 ③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④市场萧条 ⑤通货膨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原因:①资本主义制度的 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根本原因 ② 生产 与 销售 的矛盾——直接原因 ③国民贫富差距 拉大④ 分期 付款和银行贷款 催化剂 ⑤ 股票 投机活动△指出上述原因中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催化剂 二、特点和影响:1、特点: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其特点有( B )①范围特别广 ②持续时间特别长 ③破坏性特别大 ④苏联受到的影响尤其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世界市场完全形成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影响特别大 影响所有经济部门2、影响:社会危机严重,国家加强干预经济,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其影响不包括( C )A.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严重B.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C.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D.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世界的掠夺, 加剧世界紧张局势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其原因△范围特别广经济危机国际局势紧张各国社会矛盾激化各国之间矛盾激化与殖民地矛盾激化社会危机三、措施和结果: 1、措施:△面对1929年发生的严重经济危机,美国胡佛政府的应对措施是( D )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缩小“社会福利国家”的规模 D.基本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2、结果:①危机 不断恶化 ,社会矛盾 更加尖锐 ,社会 动荡不安 ②举国怨声载道, 期盼出现新的 强有力 的政府, 克服危机 △本课知识网络:△作业:第16课课时作业(第1—11题)银企股社会国家加剧胡举期市围特别广特别长特别大危机严重加强干预经济世界紧张局势佛政府:国怨声载道,盼出现新的强有力政府基本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工。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虚假”繁荣”的幻灭1.繁荣背后的危机➢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无限制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盲目扩大生产➢股票投机活动,使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严重冲击2.危机爆发➢标志:1929年10月24日,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危机特点➢波及范围广:从美国爆发,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破坏性大:资本主义工业产量下降三分之一,失业人口超过三千万2.危机影响➢加深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猛增➢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1.美国总统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2.结果:危机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前言: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发展神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很多美国人也对前景非常乐观。
然而,繁荣的背后,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也在酝酿中。
总结:1.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2.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原因:1.生产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供给与需求矛盾尖锐2.美国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3.股票投机过度,形成市场虚假繁荣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接连不断2.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加大了政治影响力3.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使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第十七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标要求: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特点、影响和“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五个内容,在教学设计中,为了以经济危机为主线,突出主题,故将第一部分“危机的原因”之前设计一个标题“危机前的的美国”和第五部分内容标题设计为“反危机的失败”,在结构调整后变为六部分内容。
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以此为契机,促动了资本主义机制的自我调整,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并对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本课在内容上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衔接,下启罗斯福新政及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所以在教材中地位比较重要。
三、学情分析:对于经济危机的表现和特点学生有直观的感知,但是对于危机背后的潜藏的原因则理解缺乏,看不到问题的实质,需要教师在使用历史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举例子和层层分析的方法来揭示原因,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理解本质”的思维习惯;同时对于影响,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四、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分层设标。
1、知识与水平:识记要求:经济危机的表现;经济危机的特点;水平要求:(理解和使用)20年代的“繁荣”景象;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经济危机的影响;“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2、过程与方法:图示法;材料分析法;讲述法;讲解法;归纳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济的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的崩溃;过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到即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
五、重点与难点: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自由放任”政策。
六、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出示美国总统胡佛(1928~1933)与罗斯福(1933~1945)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