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格式:pptx
- 大小:10.48 MB
- 文档页数:39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经济危机(一)原因1、根本: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2、具体: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供需矛盾日益尖锐3、直接:金融市场由于股价哄抬不稳定(二)爆发:1929年10月,华尔街股价狂跌(三)表现1、银行倒闭2、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3、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4、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濒于破产(四)特征: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五)影响:1、加深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1)政府丑闻不断(2)游行罢工不断(3)法西斯主义横行2、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设置关税壁垒(2)加紧殖民掠夺二、罗斯福新政(一)背景1、经济危机日益严重2、胡佛政府无力挽救经济3、国内民众要求改革4、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二)目的1、根本: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2、直接: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三)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四)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1)下令银行暂时停业修顿,恢复信用(2)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1)通过工业复兴法(2)要求各行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工资标准等,防止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3、调整农业政策(1)鼓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2)稳定农产品价格(3)改善农业生产环境4、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五)本质: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六)影响1、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回复2、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3、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一)背景1、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遭受重创2、德国统治阶级日益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政府3、纳粹党利用混乱局势(二)对内——掌权1、1932年,国会选举,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2、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的形成3、制造国会纵火案4、1934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三)对外—备战1、1933年,推出国联2、1935年,公开撕毁《凡》,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3、1936年,进一步践踏《凡》,开进莱茵非军事区4、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四、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一)背景1、经济危机打击2、阶级矛盾尖锐(二)特点:以军部为核心(三)进程1、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2、1936年,“二二六”事变,军部势力大增3、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分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分析引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模式之一。
然而,历史上,资本主义社会面临过多次经济危机,这些危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本文将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并探讨其原因和解决办法。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成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此次危机最初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但很快蔓延到全球范围。
其主要特点是信贷紧缩、金融机构破产、股市暴跌和全球经济衰退。
造成该危机的原因有多方面:1.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市场的泡沫破灭导致大量财务机构面临崩溃风险。
过度发放次贷,高风险贷款成为信贷市场的主要问题。
2.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膨胀导致投资者无法准确评估风险,并提高了金融系统的复杂性。
3.监管失效: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履行监管职责,监管政策和规则滞后于金融创新。
4.全球化加速:全球金融市场高度联动,次贷风险迅速扩散到其他国家,全球化使得危机传播更快更广。
5.消费主义和债务过度:个人和家庭在过度消费和借债的同时,风险认知低,增加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面对金融危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1.救助金融机构:政府提供资金来救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避免金融体系崩溃。
2.经济刺激计划:投资基础设施、提供就业机会,刺激经济增长。
3.监管改革:改进金融监管体系,提高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风险管理。
4.国际协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避免危机传染和扩大化。
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还遭受了其他形式的经济危机。
1.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泰国的货币危机迅速波及到东南亚和韩国,引发经济和金融危机,多个国家的货币暴跌,股市崩溃。
原因主要是亚洲金融体系的体制问题,外资短期大规模撤离导致货币、金融市场崩溃。
2.欧元区债务危机(2010年至今):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危机。
第七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美国通过实施罗斯福“新政”,逐步渡过了这次危机。
德国和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第一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猛烈冲击。
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危机。
一、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造成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
同时,“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不合理以及美国战后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对经济危机的爆发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经济秩序,战后重建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美国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其黄金储备占世界总储备的一半,纽约开始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作为世界金融霸主,美国还在海外、特别是在欧洲大量投资,世界经济特别是欧洲经济严重依赖美国金融,使得债务国经济受制于美国。
美国的对欧金融政策,与战债挂钩。
如果欧洲国家不归还战债,就不能从美国借债。
欧洲国家因无力偿还战债而得不到美国的大额借款,从而影响本国生产的恢复,导致出口减少,外汇匮乏,不得不减少从美国进口商品,特别是农产品。
这使得美国的海外市场急剧缩小,出现了生产“过剩”危机。
其次,美国的经济结构严重不平衡。
20年代美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工业各部门之间发展也不平衡。
汽车、电力、电气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纺织、煤矿、造船等行业长期萧条;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长期不景气。
再次,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也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1920—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率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只增长了2%,农业工人的工资更低,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
即使在较为繁荣的1921—1929年,美国的失业工人平均每年也达220万左右。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2)原因:A 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B 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更烘托出市场的虚假繁荣;C 人们醉心于股票等投机活动,股价被哄抬到远远高于生产利润的程度,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总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这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3)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4)影响:A 危机加深了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各国的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德国的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对现状的不满,乘机造势,政治影响猛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趁机抬头。
B 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和磨擦日趋尖锐。
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
(5)实质: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机。
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社会财富分配和人们争逐股票利润的情况在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生产确实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财富越来越集中到极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手里。
1925年,美国16家最大财阀控制着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3%。
国民收入分配日益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整个20年代,占美国总人口5%的大富翁攫取了全部国民收入的1/3。
1929年时,大约60%的美国家庭生活在仅能够维持生活的水平上(一年2 000美元)或在这一水平之下。
他们的总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不足24%。
更为严重的有21%的美国家庭年收入不到1 000美元,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4%。
这些都不能不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20年代,购买股票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投机而不是投资。
操纵股市的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他们通过抬高股价而获取高额利润。
例如,有一家证券公司,即美国与国际证券公司,用每股20美分的价格购买了某家公司的股票,然后让这种股票上市,在此期间,这家证券公司故意在股市上抢购自己的股票,哄抬股价,最后以52美元的高价抛出,大赚一笔。
有些银行家为股票的利润所吸引,他们常常不顾风险,利用储户的存款炒股,谋取厚利。
当时,纽约的股市是世界上最大的股市,许多外国人把数亿美元投到这里进行炒股。
因此,当1929年10月,股市崩溃时,一些银行在股市投下的巨额资金失去,最后不得不宣布破产。
美国老百姓也大多认为股票投机能赚大钱,这是因为那些在幕后操纵股市的大投机商告诉他们,任何人只要每星期节省几美元,购买股票就可以有发大财的机会。
这些加入股市的平民百姓,他们在股市兴旺时用自己的几乎全部积蓄购买股票。
通常,他们在花100美元购买的股票涨到值1 000美元时,并不急于抛出,还等着再涨。
但同时,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有1 000元储蓄了,因而可以分期付款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了,如汽车、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