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复习资料分享:材料的压缩与扩展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5
导入: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菊花台》“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严维《丹阳送韦参军》“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龚自珍《秋心三首》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一、用其句红尘滚滚,有多少庸人终其一生,皆为名往,皆为利来。
从未享受过“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安宁恬静,从未感受过“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闲适优雅。
与其被繁芜丛杂的世俗琐事遮住眼,不如偶尔停下小憩,在新火中泡上一杯清茗,把人生过出诗意。
融融春光里,踏足于长堤之上,体会“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清新;瑟瑟秋风时,屹立于大漠之中,领略“长河落日圆”的壮阔。
春有花来秋有月,人生岂不像诗?与其说诗意是一种生活,不如说它是一种态度,一种积极而美好的人生观念,它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希望和对美的信仰。
只要心中总有这样一缕光,哪怕天涯沦落,也可以道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纵使屡遭挫折,也可以高歌“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自有诗意》二、用其意在凄风冷雨之中,在崎岖泥泞的道路之上,有一位老者,脚着芒鞋,手拄竹杖,踽踽独行。
阵阵冷风吹过他苍白的发梢,冰冷的雨滴打透他单薄的衣衫,而他却浑然不觉,且行且歌,体会着暴风雨中的诗意人生。
他在心中对自己说:人生可以失意,但不能缺少诗意。
于是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倚杖听江,牧羊垂钓,烧笋煮茶,丝毫没有贬谪之人的颓废,倒是把寂寞消遣地有滋有味。
——《人生自有诗意》小组活动:请以“人生自有诗意”为话题,选择合适的诗歌,发挥你们的想象和联想,或直引诗句或化用诗意,写一段话,做到中心明确,想象合理。
小结:万能直引明确概念:某概念就是/可能是/可以说是/应该是某诗人+“某句诗”+某性质。
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资料扩展语句、压缩语段1.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不少于40个字。
道路身影足迹(1)描绘一种情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一种感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在道路旁的操场上,活跃着一群群青春的身影,他们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篮球,有的跑步,还有的坐在一旁专心地读着书,他们把欢乐的足迹撒遍了操场的每个角落。
(2)在我看来,在第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上闪现的是探索者汗与泪交织的疲惫身影,留下的是跑步者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勇敢向前的足迹。
2.联想生活信息,精心设计三个人物的关系,借助联想和虚拟,构思情节,设计对话。
(不超过100字)①青年女子(双眼一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老)年男子(沉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老)年女子(蛮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爸,赵局长的案子发了,您可得当心哟!那天……②甭怕,你爸自有办法;③怕什么!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那钱厂长不就是给我家点点(宠物狗名)买了根金项链嘛,大不了把点点抓走。
3.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中的一句扩展成一段话,表达面孤独寂寞的心境。
扩展:。
【参考答案】一路征程,不觉已是黄昏时分。
抬眼所见,是一棵缀着稀疏黄叶的千年古树,树身缠绕着几根枯黑的牵牛藤蔓,树顶的乌鸦“哇哇”叫个不停。
2011 届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第二编第一部分第七章1 .扩展以下语句,使语意表达更丰富。
(60 个字以上)一首好诗,老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换你的想像。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首好诗,常常只给你一朵浪花,叫你去想像海洋的浩渺;只给你一勾弯月,叫你去想像夜空的安静;只给你一颗露珠,叫你去想像拂晓的清爽。
它老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换你的想像。
2.扩展下边一句话,使内容更为详细、生动、形象。
(50 个字左右 )踏春回来,襟袖间还俊逸着春季的气味。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洗浴着明朗的阳光,怀着对春姑娘的深深依恋,我挥挥衣袖,辞别了青山绿水,衣袖间还沾着花间露珠,嗅一下,还可以闻到花的芬芳;裙角间还残留着小草的新绿,发散着泥土的幽香。
示例二:结伴去郊野踏青,春风轻轻地吹动我的衣襟,春花、青草的幽香偷偷溜入我的衣袖,春雨柔柔地打湿了我的衣衫,踏春回来,襟袖间还俊逸着春的气味。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一、知识概述扩展语句扩展语句即根据明示的或隐含的要求对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加以扩展,以丰富、完善其表达内容。
其考查功能有三点:①对文句的理解能力;②根据提示进行联想、想象的能力,即创新能力;③语言的应用表达能力。
扩展语句的形式1、组词成句:这类题一般是提供三五个词语,要求将这些词语或短语组成一个意思连贯完整的句子或段落。
一般有字数要求。
2、使语句具体丰满:这种类型的扩展,一般原句只有主语、谓语、宾语几个主干成分,为了使语句更加具体丰满,答题就要添加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但添加的成分要符合一定的情景或情形。
3、使语句具体生动。
这类扩展题,原句一般只有对事件的概括的交代,没有作细致的生动的描绘,要求答题者进行生动的描绘,或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之情境化,使之更加真实感人。
4、使语句具体明白。
这类扩展题的原句,一般是说明文字或带说明性质的语句。
扩展这样的语句,需要把原句中模糊概念“数据化”——用具体的材料来体现这个概念的意思,使之更加清楚明白。
5、扩展诗句:这类扩展题就是列出古诗文中的佳句,主要是写景的句子,然后要求学生依据意境,用散文语言展开,使之更具体、动人。
6、补充连接性扩展:这类题一般留几处空缺,让学生依据前后文或全段内容,补充恰当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使文段连贯一气,且语意更丰富、具体、形象。
压缩语段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
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
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恰当的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筛选;二、概括。
“压缩语段”的命题类型:1、给语段中的概念下定义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
完成这种工作,做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
概括表达一般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方式。
语段压缩考点简述考试说明对于压缩语要求: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
同时,此考点的考查方式较多,如概括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给概念下定义等。
“压缩语段”,特别能体现思维的外化,也就是说,准确理解语段是不可回避、不容轻忽的基础。
解答此题应分步进行:(1)分析语段,找出层次;(2)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3)按照既定目标,压缩字数。
考题分析1999年全国考题26.息产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信息的要点(包括价格变动的情况),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2个字)今年2月28 日上午,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从3月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户负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三分钟低于0.16元的,调整到0.16元;高于0.22元的,降到0.22元。
固定电话初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至1000元,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至1500元;住宅用户同址安装两部以上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
与电信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了调整:平信、印刷品今后按本埠与外埠区别收费,不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60元,外埠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80元。
解题思路:这一语段第一冒号后的主体内容共三句话。
①②两句谈电信收费标准的调整。
③句谈邮资也进行调整;在③句冒号之前的语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尽管只有三句话,但句子都相当长,涉及也很广泛,即如①②两句,就涉及到:电话通话费的调整(含高调低,低调高);固定电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入网费的降低;安装第二部以上电话免收初装费等诸多方面。
再加上第③句的内容,要压缩到“不超过22个字”的字限内,对于不熟悉有关术语的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因此把握语段整体结构与内容就格外重要。
在第③句的承接语句中,对①②句的诸多方面做了简括的、专业的概括:“电信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
”提取出这一语段原有的概括,无疑给正确拟出一句话新闻廓清了道路。
2011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2011年高考安徽卷17题】(3分)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琴声渐起。
我仿佛看见一滴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活泼的小精灵。
这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裹挟者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冲击。
那河上还有勇敢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
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清脆悦耳,回音似璧。
琴声欲止,似一朵烟花静静地绽放。
A.琴音似水 B.琴音遐想 C.琴声悠扬 D.琴声如风【答案】B【解析】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仿佛”,可知应该选用“遐想”。
【2011年高考福建卷17题】(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
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
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不译作“紊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
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150字左右)(7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外文不能。
(2)答案示例一: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2011届语文一轮复习最新6年高考题分类汇编:扩展语句、压缩语段2010年高考题(10年全国卷Ⅰ)19.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
(5分)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例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可见,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观念,低碳经济其实______①____,低碳经济也涉及________②____。
答:①②解析说明:本试题考核的是语言概括能力。
其实这种问题并不新鲜,它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我们要理清文段的结构,找出其的中心句,是“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发现其实是对低碳经济的概念的解释和产生。
然后分析提出问题的上下文,就会发现有两个词语给我们暗示:“其实”“涉及”。
分析它们就可以发现答题的大致范围,既命题者要求从什么方面进行解答。
“其实”是解释它的实质;“涉及”说明它的外延范围。
两个题的答案范围就是,1、那么多的解释有什么本质内容在里面。
2、解释中涉及到了哪些方面的对象。
分析的时候必须紧扣原文,在理清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发现那些例子中的解释是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既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其次我们发现它们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科领域繁杂。
将其总结出来,就是准确的答案。
参考答案:1、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 2、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第三节材料的压缩与扩展名家在写作中增删刘绍棠的长篇小说《地火》定稿时有50万字。
当时,许多出版社争着向他索稿,可是刘绍棠却迟迟没有交稿,他说:“再删一回,争取更少浪费一点国家的纸张、工人的劳动、读者的时间和金钱。
”在此后两次大的修改中,他忍痛割爱,竟删去了20万字。
英国诗人拜伦的诗作热情奔放,极具感染力。
在写作过程中,诗人总是激情满怀。
在作品交付出版后,燃烧的激情常常让他把稿件抽回来重新修改,并不断补入新的诗句,直到出版前的最后一分钟。
他的《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一诗,先后费时一年,但是当诗稿交到出版者手中以后,他还是余兴未尽,又酣畅淋漓地补了一百多行诗句。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
一般是以所提供的情景或词语为基础,要求运用联想、想象等方式,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丰富句子的内容,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
能够很好地体现高考改革“语文突出语言操作的实用性”的原则,着重考查我们语言运用的能力。
压缩语段是指将一个比较长的语段或者几个意义密不可分的语句,概括主旨,提炼主要信息,压缩成比较短的语段甚至一句话。
考查的是分析提炼、归纳概括、压缩整合的能力。
从文体上看,压缩语段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即叙事性语段的压缩、描写性语段的压缩、议论性语段的压缩和说明性语段的压缩。
叙事性语段的压缩需要抓住所叙事件的主干;描写性语段的压缩需要抓住所描写的景物的主要特点;议论性语段的压缩需要抓住中心论点;说明性语段的压缩需要抓住所说事物的本质特征。
在“语段压缩”中,“压缩”掉的是语段中信息承载量小的文字,即句子的“枝叶”,保留的则是对整段语言起支撑作用的主干部分。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从单项能力考查的角度看,《考试说明》将其归属于“语言表达应用”,但这两项能力其实也是我们写作的基本能力。
扩展语句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实际上考查的是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而压缩语段在我们写作议论文进行事例论证时更是经常用到。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压缩”与“扩展”的方法;2、让学生掌握高考相关题型,进一步理解“压缩”与“扩展”的试题特点及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1、“摘要”和“提要”的异同;2、“强化”与“阐释”的方法。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指导学生阅读“话题探究”,引导学生比较两段描写的区别,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同一作家对同一景物之所以有不同描写,主要是由于:①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②叙述的方式不同(如B段是铺张的描写);③修辞手法的运用;④作者想象力、联想力的进一步拓展;⑤作者语言表达能力的不同。
二、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导引”和“例文借鉴”两部分内容(一)学生阅读并思考:1、什么是“压缩”?2、“摘要”与“提要”的异同是什么?(二)师生探讨:1、结合“知识导引”说明:压缩就是对文章或语段进行概括。
强调:一是要能把文章(语段)读懂、读准、读透;二是要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2、结合“例文一”说明:A、“摘要”是摘取文章或或语段的要点。
强调:摘取原文要点,有条理地整合。
B、“提要”是提取文章或或语段的要点。
C、“摘要”与“提要”的异同:相同点:对文章或或语段的要点进行概括。
不同点:“摘要”主要撷取原作中的语句加以缀合成句;而“提要”提取原作中的主要内容,借助原作某些语句或用自己的话加以整合。
(三)压缩题型训练1、给短文拟标题读下列一条消息,然后为这条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为了迎接新千年,新加坡邮政局决定发行两套千年纪念邮票。
邮票的发行日期为1999年12月31日和2000年1月1日,邮政局还设计一个特别的邮戳加盖在上面。
第一套邮票为10枚,分别用来代表本世纪以来新加坡的取得的10大历史性成就。
另外4枚,用来表达新加坡人对下一个千年的期望。
这4枚邮票分别代表信息产业、文化艺术、传统文化和全球化。
[参考答案]新加坡发行千年纪念邮票。
解析:这则短消息在第一句即导语部分就将它的主要内容(谁,做什么事)展现在读者眼前。
后面的文字对所做事情做补充说明,先总后分,层次清楚。
再选用主谓句式在规定数字内拟出标题,答案就十分明确了。
小结:①提取主要内容;②分清层次;③用主谓句式表达。
2、用一句话提炼短文信息读下列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得多于30字。
本报北京4月13日电(实习生刘莉记者郑琳)北京市人事局日前对接收高中毕业生留京出台了新的措施,对过去的标准进行了调整。
北京市人事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处长介绍说,调整的目的是增加吸引外地人才的竞争力,措施共有四条。
一、对北京市各用人单位接收非北京生源毕业研究生和获得省部级优秀毕业生称号的本科毕业生不再作专业和数量的限制。
此外,为了避免引进人才专业重复,根据去年年底对北京人才专业需求状况的调查,确定了四五十个专业作为人才引进的范围,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讯等工科专业。
二、对地处北京远郊区县单位接收非北京生源毕业生放宽专业限制,允许在划定的紧缺范围之外,接收本地区急需专业的毕业生。
三、对于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接收非北京生源本科生不作数量限制。
四、接收非外语专业毕业生,要求英语水平最低应通过国家四级水平考试(其他语种暂不规定)。
据了解,在此次调整的基础上,北京市对高校毕业生进京的原来两条规定仍然存在,即:一、引进生源基本上来自部委院校,一般不要地方省市级院校的生源;二、专业对口。
[参考答案]今年,北京接收非北京生源大学毕业生政策有松有紧。
解析:这段材料文字量较大,限字数概括要点且作具体要求,总体难度较大。
具体说,这则新闻是一个并列结构,前面主要谈调整后的新政策,最后一段说不变的两项规定。
第一段是第一部分的总括,第二段是措施调整的目的,后面分四点具体说明政策放松的四种情况。
第一部分说的是新政策有所放松,第二部分是延用老政策仍然很紧。
通读全文,政策适用的对象是“非北京生源的大学毕业生”。
第一部分说的是“留京”,即在北京就读的毕业生不分出北京;第二部分是不在北京就读毕业生到北京工作,即“进京”,结合起来说就是“进留京”,从施动角度概括说就是“接收”。
政策适用时间是“今年”,施动者按“舍小取大”原则应为“北京(市)”。
再用通达的语句就可以把答案写出来了。
小结:1、分清层次,概括大意;2、分类合并,分点压缩;3、一般以单句概括为多,也可使用复句。
3、用一段话概括短文信息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其主要信息(不得超过50字)。
毕业于中央美院的王林,热爱自己的美术教育事业。
他在某省矿务局一中任教期间,利用业余时间,注重培养和训练对绘画有兴趣的学生。
经他精心辅导3年的该校高中美术小组的9名学生,在今年高校艺术类的考试中专业成绩全部过线,其中有5名考入省艺术高校,3名被中国矿业大学美术专业录取。
[参考答案]某省矿务局一中王林老师业余辅导3年的9名学生,在今年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解析:仔细审读题目,阅读材料,可以从中将重要信息──时间(3年)、地点(某省矿务局一中)、人物(美术教师王林和美术兴趣小组9名学生)、事件经过(王老师利用业余时间精心辅导学生)、结果(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筛选出来。
将这些信息按一定的语法结构组合起来,答案也就有了。
小结:①理清重要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结果等);②按语法结构整合成句。
4、对一篇文章进行压缩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写出“内容摘要”。
李白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
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
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无疑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说。
故与先秦至盛唐众多知识分子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选择如出一辙,李白终其一生,均对博取高官、建功立业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
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而奋斗,但结果既未能自布衣直取卿相、兼济天下,也未能从宦途从容隐退、独善其身,而是栖栖惶惶,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
冷静地审视历史事实,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遇”,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
首先李白对政治幼稚无知,其大言不切于实际,虚名不适于用。
因此,在人生的几次大好机遇中,他均未能把握住,以致坐失良机,徒成悔恨。
其次李白志行的游移不定与精神素质的瞬息多变,显然有悖于政治家所应具备的精神素质。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既有雄心壮志,也有颓唐潦倒;既有进取精神,也有消沉意态;既有张扬自我,不卑不亢,也有曲意奉迎,自责自怜;既有爱国赤诚,民本良愿,也有狎妓解闷,泄愤恶念。
总之,李白的情绪多变与放浪形骸,早已注定了他在政治上碌碌无为、含恨而终的必然命运。
也许正是因为政治上惨遭失败,反过来又促使诗人“不平则鸣”,在文学领域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李白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转移到他所热爱的诗歌创作时,诗人的爱国赤诚、善良人性、潇洒风神、天赋才情和主体精神则如大江奔海、熔岩乍喷般挥洒自如,并幻化成无数扣人心弦的千古绝唱。
[参考答案]本文阐述了李白思想的内涵,论述了造成李白政治悲剧的原因,强调了李白政治悲剧对其文学创作的作用。
小结:1、抓各段或各层次的关键句子;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关键句子;3、根据关键句子的内容进行表达。
三、完成课后“写作实践”第一、三题。
第一题是压缩训练。
[参考例文]升学考试指中考和高考,二者均统一命题、考试、阅卷。
升学考试既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是学生继续深造的依据。
中考和高考在能力考查方面有显著差别。
第三题,是写内容提要。
[参考例文]1978年,中科院考古人员发现的小长梁遗址,把“中国石器时代”的上限前推了36万年。
第二课时一、导入二、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导引”和“例文借鉴”两部分内容(一)学生阅读并思考:1、什么是“扩展”?2、什么是“强化”与“阐释”?(二)师生探讨:1、结合“知识导引”说明:“扩展”是在不改变原有语言信息本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信息内容,使内容由简约到丰赡,由平实到生动,由抽象到形象。
2、结合“知识导引”说明:“强化”是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描写或修辞方法将语句加以扩充。
3、结合“例文二”说明:“阐释”是对原有信息(意象、理念或客观现象)进行解说、阐发和补充。
(三)压缩题型训练扩展性练习的常用方式有两种:一是把一组给定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二是把给定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扩展成意思更为繁丰的语段甚至一篇短文。
1、议论性文字的扩展例:读下面所提供的文字,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使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整严谨。
中学生常喜欢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为自己的言行作注解,这当然是正确的。
然而,君知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另类”人,用但丁的话为自己的“另类”言行壮胆。
明明他的做法对人对己都有害无益,明明他的言行引起周围人的不满或与起码的是非界限相悖,甚至与社会公德格格不入,可是,他却高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要知道,这样的“路”走得越远,越有害。
走得越远,偏斜度越大。
如不思悔改,最终可能会走到生命的尽头!2、散文性文字的扩展例1 据画线语句的形式,续写三句话,分别写“小草、风、树”。
孩子:这条路上有什么好看的东西吗?老人:有啊,有石头,有水流,有小草,有风,有树……孩子:那有什么好看?老人:……石头旁边长着小花,水流里藏着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小草旁边长着大树,春风里藏着星星点点的绿,树梢上萌发着希望。
例2 以下面给出的文字为开头,以“路”为中心,分别写一段话。
A、城市的路平直而宽阔B、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参考答案]A、城市的路平直而宽阔,清晨会有环卫工人为它洗脸,偶尔会有些许雾气滋润它的面庞;中午车来车往真是热闹非凡,在阳光的照射下,它的脸也热了;晚上两旁的路灯就是它佩戴的名贵首饰。
B、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
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
也可按另外一种分类方式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