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 总复习资料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22
2020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经典复习资料套题(48)一、(22分)1.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3分)①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
②编篡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动物植物的图。
③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
④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
⑤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实用。
答:2.改写下面这个长句,使之成为两个或几个短句,以加强表意的明晰性。
(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这次血腥事件,使越南战争变成了美国的一场使数十万美国士兵横渡太平洋前来参战并使其中数万人丧失性命的战争。
改为:3.下面四个比喻,意思连贯,本体、喻体分别含有递降关系。
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6分)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
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
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
“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
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
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
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一、文学常识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余本。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为《窦娥冤》。
二、字音识记窦dòu娥桃杌wù哥哥行háng鼓三通tòng罪愆qiān 错勘kān 盗跖zhí前合后偃yǎn 瀽jiǎn半碗苌cháng弘化碧。
暑气暄xuān湛zhàn三、词语成语积累前合后偃:前仆后倒。
亢旱:大旱。
亢,极。
四、写作素材1、窦娥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和贪赃枉法的陶兀县令的共同迫害,最后冤死,冤情之深可见旧社会的黑暗。
2、窦娥怕连累婆婆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婆看见,让婆婆伤心,可见其尊老爱老之孝心。
第2课雷雨(节选)一、文学常识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现代剧作家。
先后创作了十多部剧本,如《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
曹禺的剧作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在深刻的现实主义刻画中融入了作者的诗意激情;力求在多种矛盾冲突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个性化的语言,揭示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及急剧的心理变化。
二、字音识记沉吟chényín 无锡xī汗涔涔cén窟窿kūlong 哭哭啼啼tí谛dì听江堤dī混账hùn zhàng 昧mèi心财三、词语成语积累涔涔:①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地流下。
②形容天色阴沉。
③形容肿胀或烦闷。
谛听:仔细地听。
谛,仔细。
昧心: 违背良心。
昧mèi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觊jì觎: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
第3课哈姆莱特一、文学常识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与戏剧家。
1590年左右,他开始编写剧本,很快获得了成功。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文学常识: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
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
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
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
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2020年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全)语句扩展考点简述“扩展语句”是XX年新增的高考内容。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
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一般比较简洁、凝练,或单纯、简略。
扩展后的语句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符合试题要求。
这一考点的要求是,将结构简单、内容贫乏、达意欠明确,表达欠具体,描述欠生动的语句扩充得丰富、充实、鲜明、形象起来。
它或者是把一组词语扩展成一句话或者是一段话;或者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扩充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
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此类题目的特点主要有:1.着力于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考生语言表达的基础能力。
2.在内容上呈开放性特征,同时紧密结合高中生学习和生活实际。
3.为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展现自己的能力。
4.情景既有一定的限制,又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5.答案丰富多彩,有较大的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激情,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完成这样的考题,应该仔细审清题目的要求,认真揣摩原句的意思。
弄清题目对句子内容、句式、表达方式、重点等方面的要求,紧扣要求去扩展句子。
考题分析XX年全国考题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
每段不少于30个字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情景二:考试前夕/我/歌声解题思路:此类试题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考生发挥个人特长。
写作能力强的考生无疑会显示出自己的优势。
解答此类考题既要注意题目对扩展内容的要求,又要以此要求为基础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完成题目要求。
此题对“情景”的限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场景(“毕业典礼上”“考试前夕”),二是人物(“同学们”“我”),三是主体内容(歌声)。
在此基础上,只要写出的语句内容合理,前后连贯,就可以。
虽然试题一般都对扩展的内容有一定的限定或提示,但有些考生还是感到无从下笔。
2020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经典复习资料套题(47)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乘.法惩.罚成.法城.下之盟承.先启后B.累.世劳累.累.卵果实累累..罪行累累..C.盼.望叛.逆湖畔.判.若鸿沟心广体胖.D.申.明声.明妊娠.深.思熟虑身.外之物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星辰寥若晨星是非惹事生非B.挺拔铤而走险行迹形迹无定C.涣发焕然冰释原型原形毕露D.淹没湮没无闻颜色察言观色3.表中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①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②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③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④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⑤(姜夔《白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有人说北京的故宫,平时北京市民就很少去看,因为看过了,就不想再去看,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B.当一群伊拉克人冲进巴格达考古博物馆实施抢劫时,正在这里执勤的美国土兵竟然在一旁充耳不闻....。
C.在采访中一位读者胸有成竹....地提出,如果他在买书时碰到要验证身份的情况,他会告书店歧视他。
D.眼下正值旅游旺季,但部分旅游地区发现了“非典”病例,这让许多准备出游的人心有..余悸..,纷纷取消了原先的计划。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了。
B.丈夫看着妻子黑发中夹藏着的白发,妻子看着丈夫脸上的皱纹,两人都觉得又增加了几根。
C.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D.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多厕所的门上画上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中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全册汇编(精华版)第一单元—诗歌一、单元教材及重点说明:本单元有诗歌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一我的保姆》中对普通妇女的歌颂之情。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
要多读,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
描述性意象,在〈〈再别康桥》用得较多,如“云彩”“金柳” “波光”“水草” “星辉” “夏虫”等,而像〈〈雨巷》中的“丁香” “姑娘”、则为比喻性意象(也称象征性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二、学习要点:第1课沁园春•长沙一、文学常识: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源于隋唐,盛行于宋。
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 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
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
二、课文再现背诵〈〈沁园春?^沙》〈〈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三、写作素材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出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年青春激情的写照。
第2课诗两首雨巷戴望舒_、课文再现背诵重点语段:撑着油纸伞,独白/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衡水中学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仿写句式人教版高三总复习[热点五] 仿写句式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包括字数、结构类型(单句、复句)等;修辞手法相同;语言表达顺畅,有文采;格调内容相关,风格相似;等等。
句式仿写题核心是句子的内容和句式特点,主要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技能。
Z知识建构hishijiangou句式一致试题给出示例句式,句式一般特点分明,要求考生要仔细审题,辨析清楚所给示例的句式特点,使仿的新句与所给例句的句子形式、句式特点保持高度一致。
内容一致考场上要求考生仿写出的语句要和所示例的句子内容上密切相关。
内容要积极健康,意义要丰富或话题要一致。
考生审题要缜密,要明确辨清所给例句所蕴含的意义,特别是隐含的内在的深层次的含义。
这样所仿出的句子就不会内容单薄,做到仿写的句意与例句的句意连贯,内容上基本保持一致。
主体一致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主体。
考生仿句前要注意审清所给出的例句主体,所仿写出的句子的陈述主体应与例句基本保持一致。
否则,所仿出的语句就会与示例的句子前后衔接脱节,风马牛不相及或前言不搭后语,会导致语势也不连贯,从而影响整个语段的语言表达效果。
修辞一致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不单独命题,往往结合诗词鉴赏或仿句考查。
如比喻、比拟、对偶、排比等,这就增加了试题难度,做题时一定要保持修辞一致,不可顾此失彼。
情感基调一致高考仿句要求所仿出的句子表情达意要准确,要与例句所包含的褒贬情感基调尽可能保持一致。
前提是要准确把握、审清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雄浑、清新、沉郁、豪爽、明快、凄凉、幽怨、激愤、寂寞、悠闲、恬淡、豪迈。
另外也要注意个别词语的雅俗语体风格或褒贬感情色彩,特別是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等特殊情况,尽可能保持一致。
J解题流程ietiliucheng(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建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弄懂句子意思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注意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
本题的重点字;埃土、黄、疲弊、胥、赢、仓皇、顾等。
[答案](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题型二上下句式默写【例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5个)(1)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2)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4)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5)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7)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8)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解析]本题是8选5的选做型默写题。
对于这种题型,考生选择空间大,答题时应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做够规定数量的题目就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知识积累模块一高频语言近义词积累(早上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财物·财务]二者都与财有关,都是名词。
不同的是:“财物”指钱财和物资,如“老人死后,留下了很多财物”;“财务”指机关、企业、团体等单位中,有关财产的管理或经营以及现金的出纳、保管、计算等事务,如“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采用采取采纳]“采用”重在于“用”,采其可用的。
“采取”重在“取”从许多可用的事物中,选择最合适的,运用范围比其他两词广。
“采纳”着重于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
标新立异:原谓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
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自成一家。
另起炉灶:另外重支炉灶。
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模块二经典名言语言素材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诚实守信16. [原文]不忠不信,何立于天地之间?[译文]一个人如果不讲求忠义诚信,那么怎能在世上立足呢?17.[原文] 凡出信,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清)李毓秀《弟子规》[译文] 说话办事,诚心在先;欺骗与胡说,那怎么可以呢?18.[原文]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先秦)《礼记•表记》[译文]口头上给人以恩惠却没有实际行动,那么怨恨和灾祸就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19.[原文]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
——(唐)王梵志《全唐诗补逸》卷二[译文]为人处事要老实忠厚讲信用,品行高尚胜过金银财富。
20. [原文]梦中许人,觉且不背.——(汉)贾谊《新书•匈奴》[译文](人的诚信程度应该达到折中境界:)即使睡梦中答应过别人,醒来后也不失信。
模块三时代经典人物事件素材积累(概括人物事件积累分析观点启迪思路拓展)30个人物事件素材,记住了!1、湖南长沙县的张晓勇年考上清华大学,1996年毕业后被知名外企录用,2001年,“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他又辞去外企管理工作,回到长沙一家物业公司做保安内勤。
“保安哥”不高高在上,放下身段尽显亲情的举动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版块:作文(60分)高分口诀: 审准题有亮点卷面美一.高考作文的基本类型:(1)命题作文(2)话题作文(3)题意作文(4)材料作文二.高考作文的写作要领:第一: 审题与立意---------口诀: 抱着话题打滚第二: 定体与构篇---------口诀: 选择最擅长的文体第三: 突破与升格---------口诀: 要有若干亮点●第一步审题,确定写作的重点与范围。
(一) 话题作文的审题:话题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
“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
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审话题,审要求。
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⑴单个词语型话题:其话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
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如:“脸”本义“人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
形容词与动词话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⑵偏正短语型话题: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
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动宾短语型话题: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
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⑷主谓短语型话题: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
如:答案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是写作的重点,“答案”则限制丰富多彩的对象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别的事物。
⑸并列短语型话题: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
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⑹完整句子型话题: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
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特别强调:审题时,要注意话题中的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伸义或其它特殊意义。
深入准确地挖掘这些含义,往往会适使文章立意深远深刻。
(二)命题作文审题与话题作文的比较: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虽然不是同一概念,但二者有交叉的地方。
有些命题本身就是话题,如“安”(05北京)、“愿景”(06天津)、“谈意气”(06湖南)等等,这样的命题与话题作文,二者立意完全相同。
而有些命题就不能仅仅把它看作话题,因为它已经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了,如“我想握住你的手”(06上海),“今年花胜去年红”(05年辽宁)等,这样的命题作文,立意必须严格服从题目的指向(作文的标题也不得改变)。
值得指出的是,如以“一枝一叶一世界”(05年浙江),“雕琢心中的天使”(06广东)为话题作文,尽管话题即观点,但也可以反过来立意,“一枝一叶未必一世界”“心中的天使不需雕琢”(保持人的本真美)。
广东省作文评分标准中对这样的立意是认可的(05年“纪念”也可以立意为“无须纪念”),因为它符合“在话题范围内”的要求。
(三)材料作文审题与话题作文的比较:请比较下面两则材料并加以区别:材料1:“一只老鸟指着开着门的鸟笼对它的几个孩子说“进去吧,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家。
" “不,我们要上天!"它的孩子回答说。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有人说当代中学生常常是矛盾的。
一方面,带有个性的脸颊,他们开始认识到自我,自信“我就是我";另一方面,在缤纷炫目、而且必须面对的生活面前,他们有时也迷茫,常常会问:“谁能告诉我,我是谁?"请你结合成长中的亲身经历,以“我的故事”为话题,讲出一段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由于材料的“功用”不同,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前一则材料,是文章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学们必须找准材料的“焦点”,审清“自立”这个题旨后才能构思写作;而后一则材料,仅仅为我们提示了一个内容指向,其写作范围也要比前者大得多。
在写法上,以往的材料作文很容易套用“三段论”、“四步法”。
引述材料、分析材料、联系材料、归结材料几乎成了这类作文固定的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1: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
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
请以“规矩”为话题作文。
分析: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例2::2000年的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本身就是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无须扩展。
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⑵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③评判事物时所持的标准不同。
2。
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所谓追问办法法,就是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
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例1:06年湖南高考,题目“谈意气”。
提炼:先把题目“谈意气”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⑴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⑶自信乐观的,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例2: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
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例1: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提炼: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前提,可以去阐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义(结果)。
这样我们可以想到:⑴在思维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那么多发明创造,才有“百家争鸣”的局面;⑵在文学艺术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才有“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⑶在经济领域,正因为答案丰富多彩,我们经济才繁荣,社会生活才丰富多彩。
例2: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提炼: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④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4.追问对象法——即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追问对象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06年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提炼:将话题变具体一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为它作中心论点,谓语“雕琢”可涉及的人有: 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可以组合成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内容:⑴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⑵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⑶洪战辉等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例2:以“最美的颜色”为话题作文提炼:把话题补充为“什么是最美的颜色”,于是可得到分论点:⑴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颜色;⑵红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热情;⑶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纯洁。
5.追问内容法-——即问一个“关涉哪些方面”追问内容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06年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提炼:将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一代大家辛弃疾雕琢心中的天使。
然后对宾语“天使”具体化,即得到分论点:⑴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爱国的天使(国家危难时);⑵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的乐观的天使(受贬时)⑶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的词坛的天使(文学上)。
例2:《拒绝窝囊废》文题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
对“窝囊废”进行分析,分析它的能指和所指,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
分论点的表述: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第三步确定文体与构篇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文体要固定;文体特征要鲜明,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要写什么象什么。
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
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不喊口号,情真意切。
写议论文要注意事例贴切、事理的分析、引用后的引申,做到首尾呼应。
(如何确定文体体和如何选择全文结构见后面10篇例文)。
●第四步扣住话题(题目),写出亮点1、美化标题——绚丽彩虹亮人眼:切忌无标题或以话题为标题。
题目要出新: 1.揭示主题;2.反映内容;3. 巧用修辞;4.化用名句;5.借用歌曲;6.妙用符号;7.呼告抒情2、巧妙开头——入目即感满眼春:切忌抄原材料。
入题要快。
要展示自己的文采,让改卷老师先入为主。
3、注重形式——巧持彩练当空舞:写好每一段的首句,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4、扮靓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多使用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要用情感。
5、扣住话题——任你东南西北风:话题出现频率要高。
话题在正文中要经常出现,尤其是开头结尾,以免有套题、偏题、脱题的嫌疑。
不要擅自将话题改变为其近义词,,如将”纪念”改为”怀念”.将”感动”变为”激动”或感激”,将”困扰乱”变为”困难”或”困境”。
在写作的过程中,至始至终要回视话题,以免走题。
如果.写了一半甚至写完了,发现自己走题了一般不要重来(时间不够,又影响卷面),加一些含有话题中词语的句子即可,特别是在结尾一段。
记住:高考作文得分高,审准文题最重要。
立意前后加词语,开篇点题是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