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高中政治必修三5.1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教案标题: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3. 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3. 政治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4. 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5.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政治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2. 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参考资料;4. 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政治学科的定义和重要性;- 提出“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20分钟)- 介绍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如政治、国家、政权等;- 解释政治学科的基本原理,如权力、利益、规则等;-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学科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 案例分析(15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学科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小结(10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第二课时: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1. 导入(5分钟)-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提出“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作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20分钟)- 介绍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如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经济等;- 解释政治学科的相关理论,如民主理论、权力分立理论等;-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15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学科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五课教案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中学政治教案设计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3第五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中政治必修3第五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主要的消费心理,并理解应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②学生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③运用所学知识,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③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克服消极的消费心理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重点难点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原则难点: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的的不同表现及危害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导入课我通过歌曲我赚钱了进行导课,让同学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要消费,我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应树立起怎样的消费观从而导出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这样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授新课(1)消费心理面面观【生活观察】手机购买指导1.购买品牌最流行,最时尚,大家都在买的苹果4.(从众心理)2.尽显自我,有个性的手机(求异心理)3.买高档的,如:苹果6(攀比心理)4.根据实力,买实用性的(求实心理)探究活动一:这些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什么特点,评价(利,弊),态度经过学生讨论,小组代表争先发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了这个表格。
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相信你一定行!消费心理特点评价及态度[在讲到消费心里面面观的内容时,主要采取例子,让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指导,归纳的方式来进行。
并由这些消费心理引出我们应如何去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山西大学附中高中政治(必修3)学案编号8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阐述文化发展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方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自觉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明确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自觉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学习重点、难点】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三、【教学过程】【自主阅读,知识问题化】1、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如何?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分别是怎样影响文化发展的?【自我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传统文化是包袱,不是财富。
()2、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3、文化的继承就是抄袭传统,文化的发展就是抛弃传统。
()4、文化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6、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能动性活动。
()【构建体系,知识网络化】【合作探究,交流提升】一些学者认为,中医已经跟不上了时代先进科技的发展,“老药罐子”煎药还在使用,中医四诊法的诊断还拿不出确凿的科学实验依据,随着科学进步和人们思维观念的不断更新,中医是否科学,中医究竟是否有效受到了严重的质疑,甚至有的学者提出废除中医。
在近现代革命的历史中,中医也不止一次受到过质疑。
2006年,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公开发表了《告别中医中药》一文,使中医存费之争进入高潮。
在面对诸多质疑的情况下,不少中医界有识之士认为中医亟待改革,以适应科学的发展,拒绝更新的知识是缺少生命力的。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医学的价值远远没有得到发挥,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传统技术和理论的科学性将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步显现出来。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全教案和说课稿】目录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 .. (3)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 ....................................................................................................... .. (7)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 ....................................................................................................... .. (8)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 ....................................................................................................... (9)如何上好一堂政治优质课 ....................................................................................................... . (11)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 . (1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 (13)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 . (13)体味文化教案二 ....................................................................................................... .. (19)体味文化说课稿 ....................................................................................................... .. (22)《文化与经济、政治》参考教案一 ....................................................................................................... .. (23)《文化与经济、政治》参考教案二 ....................................................................................................... .. (30)文化与经济、政治说课稿 ....................................................................................................... . (32)文化与经济政治说课实录 ....................................................................................................... . (39)《文化对人的影响》 .................................................................................................... . (43)《感受文化影响》说课稿 ....................................................................................................... (43)感受文化影响说课稿二 ....................................................................................................... .. (45)感受文化影响教案 ....................................................................................................... . (50)文化塑造人生教学设计 ....................................................................................................... (52)文化塑造人生教案二 ....................................................................................................... (56)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 . (63)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教案 ....................................................................................................... . (63)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教案二 ....................................................................................................... (68)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说课稿 ....................................................................................................... (70)“本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状况调查”活动 ....................................................................................................... (74)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 .. (79)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 . (79)《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说课稿 ....................................................................................................... . (8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说课稿二 ....................................................................................................... (83)《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 (88)《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 (90)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说课稿 ....................................................................................................... . (9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说课稿二 ....................................................................................................... (99)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 (105)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 . (106)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二 ....................................................................................................... .. (109)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三 ....................................................................................................... .. (114)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 .. (12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参考教案一 ....................................................................................................... (125)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参考教案二 ....................................................................................................... (127)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说课稿 ....................................................................................................... .. (129)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说课稿二 ....................................................................................................... . (136)第五课文化创新 ....................................................................................................... .. (140)《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说课稿二 ....................................................................................................... .. (143)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教学设计 ....................................................................................................... .. (149)《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 . (153)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 ....................................................................................................... (156)《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二 ....................................................................................................... .. (159)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 . (161)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教案 ....................................................................................................... . (161)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说课教案 ....................................................................................................... .. (16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 . (168)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 (168)《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实录 ....................................................................................................... (168)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 . (179)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稿二 ....................................................................................................... (18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参考教案 ....................................................................................................... (184)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 (187)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 . (19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实录 ....................................................................................................... (192)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 .. (198)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 .. (198)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 ....................................................................................................... . (207)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 .. (210)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二 ....................................................................................................... . (216)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一 ....................................................................................................... .. (218)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二 ....................................................................................................... .. (220)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 ....................................................................................................... .. (225)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说课实录 ....................................................................................................... . (227)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 . (232)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教案 ....................................................................................................... . (233)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教案二 (241)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 (243)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 . (243)《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说课稿一 ....................................................................................................... (243)《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说课稿二 ....................................................................................................... (248)《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说课稿三 ....................................................................................................... (253)《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 (257)《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二 ....................................................................................................... .. (260)《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 ....................................................................................................... (263)《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二 ....................................................................................................... .. (266)《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说课稿 ....................................................................................................... .. (268)《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说课二 ....................................................................................................... .. (271)《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说课实录 ....................................................................................................... . (275)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 (280)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教学设计一 ....................................................................................................... . (28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教学设计二 ....................................................................................................... . (285)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说课教案 ....................................................................................................... . (287)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说课实录 ....................................................................................................... . (2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参考教案 ....................................................................................................... .. (29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说课实录二 ....................................................................................................... . (307)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 . (31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说课稿 ....................................................................................................... .. (31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说课实录 ....................................................................................................... . (316)《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案 ....................................................................................................... (32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说课稿 ....................................................................................................... (325)《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说课二 ....................................................................................................... (329)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说课实录 ....................................................................................................... .. (330)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说课三 ....................................................................................................... (335)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参考教案一 ....................................................................................................... .. 338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参考教案二 ....................................................................................................... .. 341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参考教案三 ....................................................................................................... .. 344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 . (350)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说课稿 (350)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教案 ....................................................................................................... . (355)说课基本要素简短介绍 ....................................................................................................... ...................................................... 357 教师资格面试知识(大全) ...................................................................................................... . (359)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 .............................................. 359 说课的程序 ....................................................................................................... .................................................................. 359 关于对认定教师资格人员基本素质面试和试讲进行考察等有关问题的说明.............................................................. 361 试讲十要点 ....................................................................................................... .................................................................. 363 教师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 .............................................. 363 教师应聘面试注意事项 ....................................................................................................... .............................................. 364 教师招聘面试题集锦(班主任篇) .................................................................................................... ............................. 365 特岗教师招聘面试面试题及答案 ....................................................................................................... .............................. 366 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表 ....................................................................................................... .............. 369 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 .............................................. 370 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评分表 ....................................................................................................... (371)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单元第 .个框题。
山西大学附中高中政治(必修3)学案编号19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当今社会发生道德“两难选择”的原因及解决的重要途径。
知道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区别,把握二者的联系。
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实际,分析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能力目标:正确分析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道德冲突,提高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鉴别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大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二、【学习重点、难点】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三、【教学过程】【自主阅读,知识问题化】1.社会生活中思想道德冲突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3.科学文化修养的基本含义是什么?4. 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含义是什么?5.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什么样的关系?6. 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自我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科学文化修养就是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过程。
()2.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3.科学文化修养高,思想道德修养就一定高。
()4.只要掌握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就能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5.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到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构建体系,知识网络化】【合作探究,交流提升】问题情境1:小品《捐助》在2010年央视春晚小品《捐助》里,赵本山饰演的农民田大爷捐款时,听到4位数就按了4个0,将3000元误写成30000元,从而引来了亲家的质疑和记者的追访。
思考:(1)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问题情境2:郑州上演真实版在郑州,一个真实版的《捐助》发生了。
李建刚和蒋晓菊夫妇做面粉生意,9月12日中午,他们通过周容溶朋友转发的微信看到了消息。
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在高中政治课程中,必修三的《政治生活》模块是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运作机制的重要部分。
一个优秀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政治生活的初步认识。
以下是一份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生活》的教案范本,旨在为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思路。
####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政治生活的基本含义及其在公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 分析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实际运作中的表现。
-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对政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
- 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 教学内容1. 政治生活的概念及其功能2. 政治权力的来源与分配3. 不同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4. 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5. 当前政治热点问题的探讨####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 安排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
- 定期组织模拟议会辩论,提高学生的公共演讲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教学过程1. 引入阶段: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系统阐述政治生活的基本概念,政治权力的构成及运作机制。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政治事件或制度,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政治原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 实践操作:模拟选举、议会辩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政治过程。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全课内容,学生提出疑问并进行互动解答。
####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模拟活动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 定期布置相关的小论文或研究报告,考察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期末考试包含对政治生活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 教学反思- 教案的实施效果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5篇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5篇政治老师要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理解适应并能够针对高中生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教学,不妨来写一篇高中政治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希望你喜欢。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1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本期我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通过开学几天对学生的了解与熟悉,发现本届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思维比较活跃,上课课堂教学秩序良好。
但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一些基本的政治常识认识还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需要用心钻研。
三、教材分析本册书包含五个单元十五课的内容,涉及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三个板块,其中第一单元让青春充满活力属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的原因,克服闭锁心理以及怎样与异性交往;第二单元感悟生命珍爱生命属于道德教育范畴,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为什么要珍爱生命,怎样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第三单元关注经济生活属于法律常识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经济生活,如何维护自己的基本经济权利,做一个合理的消费者;第四单元做负责任的公民属于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责任,为什么要学会承担责任以及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五单元生活在法律的保护中属于法律常识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懂得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怎样去获取法律保护以及加强自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
四、教学措施(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
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
做到授课胸有“书”,及时检测。
高二一部政治 2015-10-15第五课第一课时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2.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理解文化创新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3.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二、学习重点、难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及文化创新的作用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课堂自主学习:(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在继承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 ,都包含着________________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创新,是_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践,作为人们改造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是一种有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性活动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_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_______________。
2.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又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4.__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导学案【基础知识梳理】一.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⑴.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⑵.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是:2.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比较高等动物复杂心理活动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是因为:二.意识的生理基础⑴.产生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⑵.意识活动的实现过程:三.意识的内容⑴.从形式上看:⑵.从内容上看:【知识拓展】1.正确理解意识的产生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反应特性刺激感应感觉心理意识⑵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准确把握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⑴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⑵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但不能说意识来源于人脑,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不要把人脑说成是大脑。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电脑不能产生意识。
3.准确理解意识的内容与形式①意识生成的因素:人脑是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客观存在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生活和实践是生成意识的源泉。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从性质上来看,意识有正误之分;从层次上看,意识有感觉和思维之分;从内容上看,有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有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还有对未来的预测。
无论是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③“反映”不是“直接的等同”,不是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体现着人们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反映。
这种能动性表现在它具有选择性、抽象性和创造性。
【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活动一:找一盆含羞草让学生试验它的应激性,用课件展示图片:《葵花的向阳特性》、《岩石的风化》、《小狗啃骨头》,并阅读下面的笑话:《驯驴》郑板桥的出生地兴化镇,有个凶狠阴险的绅士。
山西大学附中高中政治(必修3)学案编号6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传媒和大众传媒的作用;理解新的传媒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结合电视、互联网、电子读物或大众传媒的具体作用,分析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运用实例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传播中的文化使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多种文化相互沟通、交流、理解、融合,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二、【学习重点、难点】文化交流的意义三、【教学过程】【自主阅读,知识问题化】1.如何理解文化传播的内涵?2.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有哪些?3. 传媒大体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有什么样的特点?4. 如何理解文化传播与传媒之间的关系?5. 如何理解文化交流的必要性?6. 如何推动文化交流?【自我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2.电视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3.文化传播的途径只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三种方式。
()4.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互联网的出现为标志的。
()5.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因而传统的传媒将被淘汰。
()6.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是一致的。
()7.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就是为了传播本民族的文化。
()【构建体系,知识网络化】【合作探究,交流提升】问题情景1:比利时当地时间2013年2月9日,中国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比利时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
该片成为中比文化交流年影视类的“敲门砖”,随后还有多部中国电影、电视剧与欧洲观众见面。
讨论问题: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新时期开展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问题情境2:2012年11月8日至11月11日,由多位世界级互联网营销大师共同创办的世界互联网峰会,首次在中国上海举办。
高中生的政治必修三的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生的政治必修三的教案了解自强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知道对待生活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明白人在天分上有高低之分,但发展和成功却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有顽强的意志,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的精神。
第五课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要记住文化发展的实质、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2、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3、能够把握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辨证统一关系。
(二)能力目标能够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学习重难点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三、知识准备1、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在继承的基础上,都包含着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文化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实践是一种、的社会性活动。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
3、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提出,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出了,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4、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又表现为。
5、文化源于,又、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
6、,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7、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谁就应该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应当关注,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虚心向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进取,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和的文化作品。
四、学习内容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2、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3、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有什么关系?采风活动对文化创新可以起到哪些作用?(相关联接:采风原指民歌的采集,现泛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体验生活、调查研究。
)4、请列举文化创新有利于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的例子。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5、有人说,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对此你怎么看?五、学习小结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所起的作用------源泉、动力2、文化创新的作用:(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3、做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知识拓展东亚的文化交流与创新中国、韩国、朝鲜,东亚大陆上的这些国家,并没有因海而与日本隔绝,而是通过海与日本紧密连接在一起。
山西大学附中高中政治(必修3)学案编号3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2.1 感受文化影响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的影响;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学习重、难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三.【教学过程】【自我知识梳理】1.第一课是从____角度看文化,第二课是从____的角度看文化。
2.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3.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4.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1)从影响的过程看:____的特点。
一般不是____、____。
(2)从影响的效果看:____的特点。
无论是表现在____、____还是表现在____的其他方面,都是____。
、、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___和____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自我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会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3.文化具有阶级性,不同阶层的人交往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4.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是被动的,无目的的接受的。
()5.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物质武器。
()6.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居要好邻,同要好伴”。
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
【构建体系,知识网络化】【合作探究,交流提升】问题情景1:麦当劳下跪广告顾客:一个星期就好了,一个星期……(老板摇头)三天时间,三天时间好不好?老板:(态度坚决)我说了多少遍了,我们的优惠期已经过了。
顾客:大哥,大哥啊……(跪地拉着老板的裤管乞求)旁白:幸好麦当劳了解我错失良机的心痛,给我365天的优惠。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优秀5篇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本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重点突破三个内容:一是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二是正确认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三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本框包括以下三个目。
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这种多样性的文化生活对我们的影响;二是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多样性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撑;文化生产的繁荣,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
目的是表现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从未有过的斑斓色彩。
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引发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
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多样性特点,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所坚持的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多种选择;(2)认识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双重影响;(3)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讨论、探究、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化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社会文化生活现状以及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喜”与“忧”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追求健康向上文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现象影响的意识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山西大学附中高中政治(必修3)学案编号16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细读教材回答问题笔录和记住论述角度和关键词语】(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历艰难的求索,得出一个历史结论是什么?2.中华文化从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重振标志)是什么?3.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的是哪个政治组织?为什么能够担当此任?4.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基本内涵)5.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标三相)2.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道路)3.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五路)4.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四决定)5.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1)(六坚持):(2)(一关键):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 为什么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 什么是文化自觉?3. 什么是文化自信?4.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表现在哪些方面?(三信心)5.增强我们的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有哪些方面?6.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什么?7.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8.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什么能确保文化建设、改革发展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四它)9.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三维合一)。
山西大学附中高中政治(必修3)学案编号18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0.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明确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作用及重要意义;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二)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评价中华传统美德。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思想观念侵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传统美德与党的优良传统的认同感,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践行“八荣八耻”;自觉遵守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教学过程】【自主阅读,知识问题化】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核心和原则分别是什么?2.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相互关系是什么?4.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5.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6.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什么?7.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自我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人民对思想道德的评判是一致的。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环节。
()4.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5.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6.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构建体系,知识网络化】【合作探究,交流提升】问题情境1:太原市公共自行车为了保护公共自行车,太原公交公共自行车服务公司实行黑名单制度,即第一次发现承租人有违反《租用合同》的行为时,给予警告,同一承租人第二次被发现有违反《租用合同》的行为时,则会被列入黑名单,在两年内不能享受公共自行车服务。
山西大学附中高中政治(必修3)学案编号9
第五课文化创新 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创新的源泉与作用;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把握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辨证统一关系。
(二)能力目标:运用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提高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参与文化创新的积极性。
二、【学习重点、难点】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自主阅读,知识问题化】
1.如何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
2.如何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3.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4. 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进行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 如何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自我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文化创新就是打破常规思路。
()
2.文化创作就是文化创新。
()
3.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4.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
5.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文化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6.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
【构建体系,知识网络化】
【合作探究,交流提升】
问题情景1: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
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从扬州进京)。
四大徽班和以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为榜首)。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2010年11月17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世纪以来,京剧在不断革新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流派纷呈、新剧迭出,走向世界,达到艺术上的顶峰时期,创造了中国戏曲史上令人振奋的辉煌。
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讨论问题:(1)从京剧形成到发展繁荣,包含了哪些文化现象?
(2)推动京剧从形成到发展繁荣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问题情境2:最近一段时间,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组织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社会反响强烈。
自2011年8月9日开展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
新华社已建立380个基层联系点,派出150多路编辑记者,播发各类稿件数百篇;中央电视台派出88路268名编辑记者,在重要频道、名牌栏目连续推出相关报道。
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讨论问题:全国新闻战线为什么强调要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