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U形线的法律地位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19.02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断续线作为我国海上疆域线的法律性质摘要:有关南海断续线的法律性质的问题由来已久。
本文通过对断续线的产生,和涉及到的等距离线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内容的简要介绍,对海上疆域线是否可以做为断续线的法律性质问题作出结论。
关键词:南海断续线海上疆域线等距离线1.前言“断续线”是画在我国南海地图上的一条U形的断续线,俗称“U形线”。
1947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在《南海诸岛位置图》上正式标出了这条线,向世界全部我国在南海的主权范围。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南海蕴藏的巨大油气资源的发现,周边国家对我国的这条断续线提出质疑。
现国内对断续线的法律地位主要有历史性水域、历史性权利线、岛屿归属线、海上疆域线等说法。
本文针对海上疆域线的说法予以浅显的分析。
2.海上疆域线关于南海断续线是我国的海上疆域线或者说海上的国界线的说法,依据主要源于断续线的产生,即断续线产生时的目的和具体划法。
从断续线的产生之初来看,1935年民国政府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出版《中国南沙岛屿图》,确定了中国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把曾母暗沙标在疆域线内。
之后于1936年被收入白眉初主编的地图集《中华建设新图》或称《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图右下方的文字说明写到“。
(1935年)四月,中央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发表了《中国南海岛屿图》,海疆南至团沙群岛(今南沙群岛),最南至曾母滩,适履北纬4°,是为海疆南之经过。
”[1]从此看出,断续线在1935年最初产生时,是作为海上疆域线来看待的[2]。
自公布之后,历届政府一直沿用,但断续线在地图上的各个线段有过几次位置上的变化,1947年4月国民党内政部方域司在印制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上正式标出了U形线。
根据参与编绘的王锡光先生所说,是遵循国际上海域划界的公平原则,画在中国南海诸岛的外缘岛礁与周边国家海岸线之间的等距离中线上。
通过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反演计算,“断续线”的各段线基本上都与两侧各突出点距离相等。
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分析南海是中国的重要海洋疆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地位。
近年来,南海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南海断续线作为南海争端的重要焦点之一,其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国际法规定、历史依据和实践执行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
一、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国际法规定国际法对于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有着明确的规定。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南海断续线内的岛屿、礁石等属于不同种类的海洋地区,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公约》规定了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海洋地区的划定标准和相关权利,对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划定提供了法律基础。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公约》在划定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时,并未对南海断续线本身的合法性进行明确规定。
而且,《公约》本身并未对南海断续线的具体走向、范围进行规定,这也给南海断续线争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在分析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合法性时,需兼顾国际法规定和历史依据。
南海断续线的历史依据主要包括历史事实和国际承认。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渔民的渔场和航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中国历代政府的治理下,南海断续线一直是中国的管辖范围。
历史上的中国政府曾对南海进行领域的划定和勘测,并制定了南海诸岛的地图和行政区划。
这些历史事实是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历史依据。
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历史依据还包括国际社会的一系列承认和行为。
自《公约》颁布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承认中国在南海断续线内拥有相关权利。
中国政府也通过一系列的外交行动和国际法律程序,表明了其在南海断续线内的主权主张。
这些国际承认和行为也构成了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历史依据。
中国政府坚定维护南海断续线内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南海地区国家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端。
中国政府还通过与相关国家的双边协定和多边机制,维护了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
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6(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OCE AN U NIVE RSIT Y OF CH INA (Social Sciences E dition )2011年第3期N O.3.2011论中国在南海U 形线内/其他海域0的历史性权利*黄 伟(武汉大学中国边界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摘 要:中国基于重大历史利益对南海U 形线内/附近海域0和/相关海域0外/其他海域0主张历史性权利十分必要。
重大历史利益带来的比较优势及其合法性、历史性权利模糊性带来的弹性空间和南海其它周边国家权利主张欠合理性带给中国的优势都让此主张较可行。
中国在该海域可考虑: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0前提下,提炼其享有的重大历史利益并整理相关证据;阐明所主张的历史性权利的内涵;适时正式提出历史性权利主张;统一各种维权执法行动。
关键词:南海U 形线;/其他海域0;历史性权利;重大历史利益中图分类号:D9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11)03-0036-05一、对U 形线内/其他海域0的界定南海U 形线最初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47年在5南海诸岛位置图6中予以公布。
[1](P36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基本上将其继承和沿袭下来。
[2]60余年来,中国政府在立法和法律文件以及官方声明中多次重申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享有主权和海洋权益。
[3]可是,对U 形线内非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即U 形线与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外部界线之间的海域,中国政府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从未以中央政府立法或官方声明的形式明确规定或公开宣示其享有的任何权利,这种形势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有所改变。
对此,下列事情似值得提及和分析。
1993年中国台湾当局曾在其公布的5南海政策纲领6中明确宣示U 形线内全部海域为其管辖之海域,并对其拥有一切权益。
[4](P18)虽然中国台湾当局的权利主张覆盖了南海U 形线内的全部海域,可是,在/一个中国0的原则下,地方政府在没有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同意和授权的情况下,其有关南海权利的任何主张和声明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
2019-南海U形线的法律地位探究-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南海U形线的法律地位探究根据国际海道测量组织的测定,南海自然海区的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其间分布了大量的岛屿、岩礁、沙洲、暗礁及浅滩,该区域地形总称为南海诸岛。
就其自然分布情况而言,可大致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自古以来,南海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它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沟通世界主要航道,即通过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台湾海峡等海峡,西邻印度洋,东接太平洋。
另外,南海还蕴藏着丰厚的自然资源,包括油气资源、水产资源以及尚待发掘的海底资源等。
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南海丰富的石油储藏量被发现以来,中国与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就南海尤其是U形线内的相关岛屿的主权权益及归属,和附近海域的划界产生了一系列纠纷,它们陆续非法强占南沙岛礁,并单方面划定管辖海域,其背后隐藏的是对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的垂涎。
就我国现有的相关文件和法律规定可以看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具体争端的界定,尤其是对U形线法律地位的定位并不明确。
我国并未正式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明确其法律地位,只是沿用U形线,并以此宣称对该片海域的领土主权,且该线也不断遭受周边国家的质疑和指责。
这种模糊的态度,对南海相关岛屿的主权归属,以及附近海域的划界问题的解决甚为不利。
而科学合理地界定U形线的法律地位,无疑是顺利解决南海争端的先决条件。
故正式确立U形线的法律地位刻不容缓。
一、U形线的演变南海U形线,亦称为南海断续线九段线传统疆域线,它由来已久。
1933年,对我国南海岛屿觊觎已久的法国殖民者,非法强行侵占了南沙群岛的九小岛。
当时国民政府因不了解被占岛屿的具体名称和地理位置,无法进行外交抗议。
于是,该事件引起了统治当局对南海疆域以及疆域内各小岛的重视。
中国南海的历史性权利问题研究摘要:由于U形线在国际法上具有独特的法律地位,因此我国人民在U形线区域内主张的法律权益,都是在国际法的框架下行使的应有权力。
除了地域权利和主权权利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拥有国际法上的历史性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主张的海洋历史性权利体系具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法理基础,其形成时间要早于《公约》所确立的海洋权利体制。
历史性权利的范围包含了岛礁归属权与历史性捕鱼权,南海断续线可以被视为岛礁归属线。
关键词: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构成要件一、国际法上U形线的法律意涵南海U形线最早出现于1914年,当时只包括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
1933年,中国官方地图上的U形线发生了变化。
1935年,中国政府公布了南海四大群岛132个岛礁的名称,并附上地图,其中包括曾母暗沙。
1936年又改U形线图,这次将曾母暗沙归入U形线内。
1947年12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确定U形线,将南海诸岛更名,划归海南特别行政区行政管辖。
1948年2月,《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图集》正式出版,其中包括上述地图。
这是第一张包含南海分界线的中国官方地图。
地图上最南端为北纬4°,包括曾母暗沙。
U形线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的界定。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学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包括(1)U形线内各地理结构均为中国领土;(2)历史性水域界限;(3)历史性权利界限;(4)线内海洋资源归属于中国。
根据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的相关理论,中国在U形线内拥有主权,也拥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此外,中国还享有U形线内的渔业权、航行权、资源开发优先权等历史性权利。
”1998年,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其中规定,“本法的规定不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的历史性权利。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立法中使用了国际法上“历史性权利”的概念。
1992年,中国将南海某海域的石油勘探权出租给一家外国石油公司,中国主张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针对越南1996年将南沙群岛地区的石油勘探权让给一家外国公司,这种行为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海洋权益。
南海地图上的『U形断续线』
张继云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在我国出版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在南海区域上有一条由
九条短线组成的u形断续线。
又称“u形线”或“九段线”。
该线是由当时的中国政府在1933年法国占领南沙九小岛、二战后法国继续占领西沙群岛和菲律宾企图把南沙群岛并入其国防范围内的背景下,为了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而划定的。
【总页数】1页(P49-49)
【作者】张继云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北校,山东277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85.21
【相关文献】
1.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历史性水域、疆域线、抑或岛屿归属线?
2.论南海断续线
内历史性权利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关系——兼论如何从海法统合的角度维
护南海断续线内历史性权利3.语境冲突下的南海争端——对南海断续线的历时追
问4.语境冲突下的南海争端——对南海断续线的历时追问5.南海局势战略分析——中国在南海断续线内的合法权益——以南海仲裁案裁决评析为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分析南海断续线是一条连接南海诸岛的海上边界线,涉及到南海地区诸多有争议的岛屿和海域。
在南海问题上,涉及到沿岸国家之间的领土、海洋权益等复杂问题,在这其中涉及的相关权利也备受关注。
针对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本文将从国际法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
根据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需要首先考虑的是各沿岸国家的主权和相关权利。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沿岸国家在领土、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公海上都享有一定的主权和相关权利,这些权利是受国际法保护的。
而关于南海断续线内,不同国家在这些领域内享有不同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存在违法性。
根据UNCLOS第3条的规定,各国领土包括主权领土和依附于该主权领土的领海、内水以及专属经济区。
所以,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首先是依据各国在国际法上的权利和地位来界定的。
对于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还需要考虑到各国的历史和实际控制情况。
根据国际法的相关原则,历史和实际控制是确认主权和相关权利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南海断续线内的相关岛礁和海域,各沿岸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历史和实际控制,这些控制也构成了它们在该地区拥有相关权利的合法基础。
UNCLOS第56条规定:“沿岸国在其领海、内水和专属经济区内有开发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
”这也意味着各国在南海断续线内享有开发和管理自然资源的权利。
对于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还需要考虑到国际社会对于该地区问题的认可和处理态度。
根据国际法的相关原则,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处理态度是确认国际行为是否违法的一个重要因素。
南海问题涉及到多个国家,对于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认可和处理态度也是多样的。
有些国家在南海断续线内的相关权利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而有些国家则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反对。
但无论如何,国际社会对于南海问题的态度并不改变各国在南海断续线内拥有相关权利的事实。
南海U形疆界线的法律性质1947年12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在其官方公布的南海区域地图上,正式划出了一条U形疆界线。
多年来,原本无人挑战此U形界限内水域的法律性质。
但是,继1958年日内瓦海洋法四公约,以及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之后,南海周边的邻国基于对南沙、西沙资源利益的觊觎,乃于近些年内开始挑战中国南海U形线内水域之主张,并要求中国对U形线的法律性质进行说明。
南海U型疆界线我国在南海所划定的U形线,其法律性质如何,笔者认为,确有澄清的必要。
其理由有二:第一,在最近几十年里,国际上成文海洋法已粲然大备,昔时的暧昧未明逐渐消除。
1958年日内瓦四项海洋公约(包含:《领海及邻接区公约》、《公海公约》、《大陆架公约》、《捕鱼及公海生物资源养护公约》)于1958年4月29日签订,早已成为有效的成文法。
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字后,目前此一公约中诸多规定也已成为各国实践和接受的习惯法。
而依据这些新出现的国际海洋法,1947年我国所划定的U形疆界线,究竟被认为是“内水”之外界限,“领海”之外界限,“邻接区”之外界线,“专属经济水域”之外界限,抑或仅仅系“岛屿归属”外界限?不予澄清,则无法依国际法加以主张、区隔、维护与执法。
第二,在与邻国谈判合作或划分海域界限,区分管辖范围时,必须先确知自己的权利范围,以及邻国的权利范围,然后才能制定合作的范围,进而使得合作成为合理的事实,不致形成“丧权辱国”或“自我膨胀”的不合理结果。
以下即从现代国际法的观点,尝试分析中国南海U 形疆界线的法律性质,以及其内岛礁与水域之法律地位。
对U形疆界线法律性质的说明笔者的基本主张是,中国在南海所划出之U形疆界线,既非内水界限,也非领海界限;不只是单纯的南海诸岛礁之主权归属线,同时还是一条中国特殊的历史性水域外界线。
首先,南海U形疆界线至少应为中国岛屿归属线。
就U形线内的岛礁而言,中国因“先占”而取得其领域主权,这是有充分历史证据。
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分析南海断续线涉及到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多个沿海国家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复杂,涉及的相关权利也较为复杂。
在分析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国家的领土主权是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核心。
根据国际法,每个国家对于其领土拥有主权,即拥有完全、排他的控制权。
南海断续线划定了各国在南海地区的领土范围,涉及到的领土主权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不可侵犯。
任何试图侵占其他国家领土的行为都是违法的,而在南海断续线内主张自己的领土权益并保护其领土主权的行为是合法的。
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还包括各国的领海权、专属经济区权和大陆架权。
根据国际法,每个国家在其领海内享有主权和管辖权,包括对领海内的矿产和自然资源的开发权。
各国应该依照国际法规定的相关原则和规则,行使其领海权,维护自己领海内的安全和稳定。
在南海断续线内,各国还享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权利。
根据国际法,每个国家在其专属经济区拥有独占的经济资源开发权和管理权,以及在其大陆架上的矿产开发权。
这些权利是南海断续线内相关国家依法行使的合法权利,不可被他国侵犯。
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还包括航行和飞越自由权。
根据国际法,每个国家应当保障其他国家在其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的航行和飞越自由权。
南海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航道,相关国家应当根据国际法的规定,保障南海断续线内的航行自由权和飞越自由权,不可阻碍其他国家的合法航行和飞越行为。
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还包括合法渔业权和环境保护权。
根据国际法,每个国家在其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合法渔业权,并有责任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南海是一个重要的渔业区,各国应当依法行使其在南海断续线内的合法渔业权,并采取措施保护该地区的环境和生态。
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主要是依据国际法的规定来判断的。
只有在国际法所赋予的合法权利范围内行使相关权利,并遵守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才是非违法的。
各国应当在处理南海争议时,尊重国际法,通过和平对话和协商解决争议,维护海洋安全与稳定。
2010年第4期南洋问题研究N o.42010 (总第144期)SOUTHEA S T A SI AN A FFA IRS G ene ra l Ser i a lN o.144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历史性水域、疆域线、抑或岛屿归属线?李金明(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6)摘要:有关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问题,向来为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所关注。
本文列举了历史性水域、海上疆域线和岛屿归属线3种提法。
通过研究和比较,认为把断续线作为岛屿归属线的提法,无论从断续线最初产生时的情况,或者后来在实际应用中所起的作用,似乎是可以认可的。
关键词:南海断续线;历史性水域;海上疆域线;岛屿归属线中图分类号:D9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56(2010)04-0022-08在中国南海地图上,有一条U形的断续线,俗称/U形线0,或/断续线0。
它产生于1947年,当时的中国政府为维护南海的领土主权,并向世界公布中国在南海的管辖范围,在5南海诸岛位置图6上标出了这条线。
线环绕着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线的最南端标在北纬4b左右。
这条线在公布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当时的国际社会未曾提出过异议,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也从未提出过外交抗议。
然而,近年来,随着南海领土争议的不断加剧,周边某些东南亚国家纷纷对断续线的法律地位提出质疑,要求对断续线内的水域是否属历史性水域,断续线究竟是海上疆域线,抑或岛屿归属线等问题做出解释。
因此,本文拟就这3个问题对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做一初步的论述。
一、/历史性水域0引起的争论断续线内的水域属/历史性水域0最初是由台湾方面提出来。
1989年7月,台湾/内政部0设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以协助确定丈量/中华民国0领海宽度的基点和基线,与此同时,还设立了另一个协助起草/中华民国0专属经济区法和领海法的特别委员会。
正是这两个特别委员会提出了/历史性水域0和U形线的法律性质问题,但委员会成员对此问题的看法有分歧。
关于南海“九段线”的历史性权利属性中国的南海海域地理位置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出于维护海疆和平及抗击殖民主义的需要,中国政府围绕南海岛礁的大致外缘划定了一条南海断续线,又名南海九段线或U型线,作为中国在南海主张权益的历史证据,得到了南海周边各国的认可。
但在中国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后,九段线的法律性质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质疑。
研究九段线的法律性质及其所代表的权益,对我国确定在南海海域的行动路径,并依据国际法与南海周边各国解决南海问题以谋求在南海海域的利益最大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南海九段线的历史渊源证明九段线存在的官方资料最早载于1947年中国国民政府颁布的《南海诸岛位置图》。
此前,国民政府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为了明确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曾在勘探南海诸岛后,对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滩、洲的名称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罗列,并在1935年4月出版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
这是中国现代对南海各岛礁的一次系统考证和领土主权宣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海诸岛曾被日军占领以开发岛上鸟粪资源,战争结束后,中国国民政府作为战胜国,有权按照《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接收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为此当时的国民政府在派遣舰艇巡视南海后,出版了《南海诸岛位置图》,图中正式以十一段线的虚线形式绘制了南海断续线的基本形状和范围并向国际社会公布。
随后,南海断续线经过了历史发展,最终以九段线的形式在今天呈现。
在2022年出版的最新官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中,取消了原来以插图的形式存在的南海诸岛和九段线,而是将其并入主图,以竖版的形式全面展示出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系统地展示九段线意义非凡,表达了我国坚决捍卫南海主权的决心。
遗憾的是,在九段线绘制当时,中国政府并没有通过官方渠道明确公布九段线的法律性质,这一缺憾为九段线日后出现争议埋下了隐患。
随着海洋勘探和开发技术的进步和南海周边国家力量的增强,南海海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南海九段线法律地位分析南海九段线的产生源于我国维护南海主权的需要。
1947年,___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宣示中国对南海的主权。
新中国成立后,断续线由十一条改为九条,称为南海“九段线”。
九段线范围内的南海主权归属中国,世界各国也承认其合法性。
然而,周边国家不顾事实,否认九段线存在,侵犯我国南海主权,使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化。
南海九段线的法律地位界定模糊,导致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面临诸多挑战,但九段线的法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解决南海问题,我国必须坚持以九段线为依据,而岛屿归属线是对九段线的恰当界定。
我国应努力维护九段线内的南海主权,同时,应当积极主张对“其余海域”的权利,在“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指引下,实现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
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
周边国家企图将属于我国的南海岛屿划归入其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内,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南海主权。
只有准确的界定九段线的法律地位,才能有效的维护我国对南海所享有的无可争辩的主权。
有些学者主张将九段线视为国界线,认为中国对九段线内的岛屿、礁石、沙滩及海域享有主权,而九段线外则属于其他国家或公海。
然而,九段线和国界线或疆域线有很大的区别。
国界线是清晰明确的,具有显著的标志,而九段线是以九条虚线的形式标注的,并没有明显的标志,外观上很难将其界定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国界线。
国界线的目的是划分两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国界线内属于一国的领土范围,界线外则属于他国领土范围,但九段线的公布并没有因此否定南海海域内存在“公海”的事实。
因此,将九段线作为划分我国与周围国家领土主权的国界线不妥。
台湾方面最早提出历史性水域的主张,1993年通过《南海政策纲领》,声明南海的一些群岛及海域为其固有领土,拥有一切权益。
然而,历史性水域必须具备有效管辖、长期管辖和其他国家的承认三个要件,这些在短期内难以做到,也很难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同时,将历史性水域简单地界定为内水在法律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尽快强化南海U形线法律性质今年6月3日,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仲裁法庭发出“庭令”,要求中国对菲律宾提出的中菲两国南海领土争议作出抗辩。
如果中方在12月5日之前未应诉,国际仲裁法庭将对中国进行缺席裁决。
菲此次将焦点放在中国南海海域U形线的合法性上,此举还具有“示范”效应,越南已表示考虑采取这一途径。
目前,在是否采用国际司法解决南海争端问题上,部分南海声索国的坚持和我国的反对呈现胶着状态。
我国对于南海海域U形线的声索依据主要是“历史性权利”。
目前,我国面临的困境是对U形线的“历史性权利”阐述模糊。
更大的挑战是,中国法律也没有给U形线赋予明确的法律身份和地位。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对南海海域性质和归属问题没有进行解释或说明,该法只是在第14条规定“本法的规定不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的历史性权利”。
笔者认为,在南海U形线“国界线说”、“岛屿归属线说”、“历史性水域线说”、“历史性权利线说”四种法律解释中,“岛屿归属线说”的事实和法理依据最充分。
该条线从产生之初就是作为一条岛屿归属线来宣示主权。
“岛屿归属线说”主张南海诸岛主权属于中国的情况下,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划定中国在南海海域的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
这既符合U形线出现、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更有利于保护中国在南海海域中的权益。
笔者建议,如果划定的专属经济区没有达到U形线的距离,可再辅以U形线的“历史性权利”。
在“历史性权利”线内,中国享有海洋渔业资源、海底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先权。
笔者认为,“岛屿归属线”的法律性质加上“历史性权利”解释,能够让南海其他声索国理性认识中国的声索主张。
目前,由于U形线的法律性质不明确,就使得相关声索国在借助国际司法质疑U形线合法性时,中国的处境非常尴尬。
如果我国对菲就南海问题提起的仲裁坚持不应诉的立场,那么至少应该提前表明立场,澄清U形线的法律性质,以有效地影响海牙国际仲裁法庭的裁决。
南海九段线的法律地位研究管建强摘 要:将九段线保守地解释为岛屿归属线,几乎等同于放弃对其余水域的剩余管辖权,这不是对历史遗留权益应有的态度。
但是,脱离国际法规则将九段线任意解释为中国领土(领水),一定会招致国际社会的反对。
研究九段线法律地位既要符合现代国际海洋法框架理论,同时也应对中国在南海的利益给出最大化的定义,这是当务之急。
本文研究和分析了九段线产生的背景和各种学术观点,建议建立采用群岛水域制度,同时就九段线内群岛水域不能辐射的其余海域的剩余权利提出了优先权的主张。
南海这条宝贵的“线”,是经过近百年的历史形成的,以发展的国际法规则和战略眼观来看,这条线不能抹去。
关键词:九段线U形线历史性水域历史性权利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12)04-0015-22关于南海海域争端,在海洋战略抉择的问题上,我国是与东南亚各国搁置争议、合作开发南海海域资源,还是继续对峙,寸土必争,涉及到中国南海的九段线法律地位的定位问题。
对于九段线的解释,如果偏离了国际海洋法的理论和实践,背离国际海洋法的规范,就必然会引发南海周边国家的反对,以及早就想插手南海问题的美日等国的反弹,甚至面临国际社会巨大的压力。
相反,过分地对九段线进行限制性解释,则将丧失九段线的历史性权益。
海洋战略的安排和谋划必须是在国际法基础之上谋求南海九段线最大化的利益,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确定中国的海洋战略目标和行动路径。
一、九段线产生的背景众所周知,中国南海海域不仅有着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名称——“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而且中国渔民世世代代在南中国海域进行捕鱼、使用和利用南海诸岛。
20世纪上半叶,在全球性的扩大海洋管辖权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详细列出了南海的岛、礁、滩、沙,对中、英文地名进行了审定,并于1935年4月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确定了中国最南疆域在北纬4度。
南海U形线的法律地位探究根据国际海道测量组织的测定,南海自然海区的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
其间分布了大量的岛屿、岩礁、沙洲、暗礁及浅滩,该区域地形总称为南海诸岛。
就其自然分布情况而言,可大致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自古以来,南海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它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沟通世界主要航道,即通过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台湾海峡等海峡,西邻印度洋,东接太平洋。
另外,南海还蕴藏着丰厚的自然资源,包括油气资源、水产资源以及尚待发掘的海底资源等。
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南海丰富的石油储藏量被发现以来,中国与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就南海尤其是U形线内的相关岛屿的主权权益及归属,和附近海域的划界产生了一系列纠纷,它们陆续非法强占南沙岛礁,并单方面划定管辖海域,其背后隐藏的是对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的垂涎。
就我国现有的相关文件和法律规定可以看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具体争端的界定,尤其是对U形线法律地位的定位并不明确。
我国并未正式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明确其法律地位,只是沿用U形线,并以此宣称对该片海域的领土主权,且该线也不断遭受周边国家的质疑和指责。
这种模糊的态度,对南海相关岛屿的主权归属,以及附近海域的划界问题的解决甚为不利。
而科学合理地界定U形线的法律地位,无疑是顺利解决南海争端的先决条件。
故正式确立U形线的法律地位刻不容缓。
一、U形线的演变
南海U形线,亦称为南海断续线九段线传统疆域线,它由来已久。
1933年,对我国南海岛屿觊觎已久的法国殖民者,非法强行侵占了南沙群岛的九小岛。
当时国民政府因不了解被占岛屿的具体名称和地理位置,无法进行外交抗议。
于是,该事件引起了统治当局对南海疆域以及疆域内各小岛的重视。
1935年,国民政府设立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确定了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滩、沙的中英文名称。
同时,也确定了40N的曾母暗沙为中国最南的疆域。
该地图的出版,有力地宣示了我国对南海诸岛及疆域线内海域的主权,成为反击法国非法侵略的法律依据。
至此,中国地图上出现了最早的南海疆域线,其亦为U形线的雏形。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侵占了南海诸岛。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相关规定和宗旨,收复了南海诸岛,并进驻主岛。
1947年,国民政府内政部正式公布了南海诸岛的名称,以命名的方式行使对中国南海诸岛的主权。
并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图中标明了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正式确立了U形的十一条断续线为国界线。
第二年,该图被收录于《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并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出版发行。
我国政府正式公布南海疆域线后几十年间,并未遭到包括南海周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异议,且该画法为许多国家公开出版的地图所采纳。
由此可见,南海U形线是被当时的国际社会所认可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因援越划出岛礁修建雷达站,而让出北部湾、东京湾两条线。
在经有关部门审定出版的地图上,除了抹去两段线,并对其他线段进行弧、直的微调外,基本维持了U形线的原状。
至此,十一条线变为九条线,九
段线因此而得名。
二、U形线的法律地位的相关学说及分析
关于U形线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在理论上争议颇多,且尚无定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学界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观点:
(一)海上疆域线说
该学说认为,U形线为我国南海海域的海上疆域线,线内的岛、礁、滩、沙及附近海域的主权为我国所有,线外则为其他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或者公海。
该学说旨在欲使将南海纳入我国主权的覆盖范围,以最大限度地保全我国在南海区域的国家利益。
用以支撑该学说的理由在于,追溯到U形线产生之初,其实为确定南海的海上疆域而存在的。
它产生于因杜鲁门宣言而引发的蓝色圈地运动的大浪潮下,其绘制方法亦遵循了国际上海域划界的公平原则它被标注于中国外缘岛礁与周边国家海岸线之间的等距离中间线上。
另外,它的名称和绘制方法,十一段断线的采用,与中国的陆上的未定疆界的画法是一样的。
然而,该学说的法律依据并不充分,理由如下:一方面,中国政府并未承认该线作为海上疆域线的地位,即官方从未表示过线内海域为中国领海,亦并未对其行使过主权。
根据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该声明宣称我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且该规定适用于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东沙群岛这意味着中国承认了南海海域中可能存在公海,变相否定了U形线内海域均为中国领海,即并未承认该线的海上疆域线的法律地位。
另外,在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基线的声明》中,我国明确公布了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而该基线的确立与U形线并无太大关联。
另一方面,疆域线一般是相对于陆地领土而言的,若用在海上,则有失偏颇,且这种做法与现行的国际海洋法的立法和实践相违背。
根据陆地支配海洋这一国际海洋法基本原则,沿海国可以在海岸外按照一定的方式划定领海基线,以确定一国之领海范围。
若U形线为我国海上领土界线,一来有悖于陆地支配海洋这一原则;二来我国领海基线应为U形线内的、与之轮廓相似且相距不超过12海里的一条线,而这种方式划定的领海范围与该学说声称的领海范围大相径庭。
故该学说缺乏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岛屿归属线说
该学说包含线内海域相关说和无关说两种观点。
前者认为U形线内的岛礁及附近海域归属于中国,受我国管辖,却并未对岛礁附近海域的属性进行明确界定。
后者则认为该线的主要功能在于确定线内的岛、礁、滩、沙的主权属于中国,而线内海域的法律地位与U形线并无相关性,而是需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取决于线内岛礁或群岛的具体法律地位。
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点在于,均肯定了U形线在确定线内诸多岛、礁、沙、滩为中国主权管辖范围时所发挥的作用,而是后者试图进一步对线内海域的法律地位进行界定。
国内大多数学者都较为倾向这种学说,因为该说法在历史上和实践中的依据更为充足。
一方面,U形线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在九小岛被强占中所面临的被动局面,该线即是为线内岛礁寻求法律依据,以明确其的主权归属。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未放弃线内岛礁的主权,并通过正式的与南海问题相关的法律文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最早的正式文件为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该声明宣称中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且该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