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海“九段线”的历史性权利属性
- 格式:docx
- 大小:19.20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主张南海主权的历史与法理依据中国国情-中国网 2012-04-11“复杂之海”其实并不复杂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加剧,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动作频频,加上一些别有用心大国的搅局,使得南海形势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开发了南海岛屿礁滩,从历史与法理的双重角度看,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先民在南海就已经有了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
南海诸岛在唐代已列入中国版图。
明代也将南海纳入行政管辖。
二战中日本侵占南海诸岛,战后中国政府收回,并将其归入广东省管辖。
无论是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南海诸岛行使主权的表述与行动,还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接受情况,中国对于南海以及所属岛礁都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权益。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出版的近200种地图集和权威百科全书,无不明确标明或承认,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在中国南海的传统海疆之内。
直到现在,很多岛屿的名字都印证了那段历史。
从地理上看,南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北濒中国大陆和台湾,东临菲律宾群岛,南以连接西南婆罗洲到苏门答腊的一条线为界,西南是由马来西亚、马泰边界再到越南南端和越南南部沿岸,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
南海岛屿大都狭小,其中最大者为东沙岛,面积约12平方公里。
西沙最大的永兴岛约1.85平方公里,而南沙最大的太平岛,也仅0.4平方公里。
中国1958年的《领海声明》、1992年的《领海及毗连区法》及有关“中国对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主权”的外交声明为南海诸岛的归属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中国作为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享有九段线内沿陆地领海基线及符合条件的岛屿领海基线向外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以及最大不超过350海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及专属管辖权。
所谓九段线是我国在南海海域国界线的一种叫法。
1947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在其编绘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标绘了一条由11段断续线组成的未定国界线。
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分析南海是中国的重要海洋疆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地位。
近年来,南海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南海断续线作为南海争端的重要焦点之一,其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国际法规定、历史依据和实践执行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
一、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国际法规定国际法对于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有着明确的规定。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南海断续线内的岛屿、礁石等属于不同种类的海洋地区,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公约》规定了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海洋地区的划定标准和相关权利,对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划定提供了法律基础。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公约》在划定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时,并未对南海断续线本身的合法性进行明确规定。
而且,《公约》本身并未对南海断续线的具体走向、范围进行规定,这也给南海断续线争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在分析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合法性时,需兼顾国际法规定和历史依据。
南海断续线的历史依据主要包括历史事实和国际承认。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渔民的渔场和航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中国历代政府的治理下,南海断续线一直是中国的管辖范围。
历史上的中国政府曾对南海进行领域的划定和勘测,并制定了南海诸岛的地图和行政区划。
这些历史事实是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历史依据。
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历史依据还包括国际社会的一系列承认和行为。
自《公约》颁布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承认中国在南海断续线内拥有相关权利。
中国政府也通过一系列的外交行动和国际法律程序,表明了其在南海断续线内的主权主张。
这些国际承认和行为也构成了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历史依据。
中国政府坚定维护南海断续线内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南海地区国家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端。
中国政府还通过与相关国家的双边协定和多边机制,维护了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非违法性。
2017年高考政史地关于南海争端考点解析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属于中国,历代中国政府通过行政设治、海军巡航、生产经营、海难救助等方式持续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进行管辖。
二战期间,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侵占了中国南海诸岛。
二战结束后,中国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所作出的明确规定,收复南海诸岛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解决好南海问题争端,着实考验着党和国家智慧与才能。
作为中高考考生的我们,除去对南海问题形成最基本、最准确的认知,还应该做中高考备考热点去准备,全方位剖析南海问题!下面就请让我们的老师带领大家回顾关于南海的相关知识点,并全面预测2017高考相关考点吧!前方干货预警,建议先收藏,并认真做笔记!1政治考点全解析南海主权归我,不容置疑深刻认识美日插手南海问题①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目的是制约中国崛起,遏制中国发展。
②说明当今世界仍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主张和立场①南海主权归我,不容置疑:南海主权归我,这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也是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协商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前提。
在不同场合和条件下,中国政府反复重申: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我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绝不允许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和采取任何方式加以侵犯。
②主权平等,和平共处:在解决南海问题时,相关国家主权平等、互相尊重对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建立相互信任、进行和平谈判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国政府在解决南海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一切国际关系准则,只有在各国主权得到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得到遵循。
”③寻求合作支点,求同存异: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既有和平谈判的基础,又有彼此观点上的差异。
南海周边国家都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避免使用武力,在这一点上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的立场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新形势下,中国适时地提出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基本政策:扩大交往,加深传统友谊;相互尊重,世代睦邻友好;互利互惠,促进共同发展;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团结合作,创造美好的未来。
南海争议中的“九段线”问题刍议当前,面对九段线不断遭到挑战、我国海洋权益被他人蚕食的现实,寻求一种既符合现代国际海洋法律规则,又能维护和拓展南海权益的九段线法理解释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分析了有关国家对南海岛屿的侵占情况,介绍了我国九段线的由来及法律涵义,阐述了九段线与《公约》的关系及中国政府的立场。
指出,南海九段线是先人留下的一条历史性权利线,它将中国在南海权益形象化和法律化,一些国家要求中国擦去这条线毫无道理,既无视历史事实又有违国际法。
标签:南海争议;“九段线”问题;合法性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开发经营和管辖南海诸岛的国家。
近年来,围绕南海主权问题的争议不断升温,已经成为我国周边的一个热点问题。
南海问题就其国际法实质,是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争端和以海洋划界为主的海洋权益争端[1]。
在有关争议中,南海“九段线”的性质和法律依据又成为其中的核心问题。
一、他国对南海岛屿的侵占和对九段线合法性的挑战20 世纪70 年代以前,周边国家对南海没有主权声索,对我九段线主张没有提出异议。
然而,随着1970年以来在南海海底发现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加上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称“公约”)为代表的国际海洋法制度的确立,南海局势逐渐发生深刻变化,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沙岛礁、海域提出主权要求,南沙40 多个岛礁先后被这些国家侵占,临近的油气资源被强行开发,南海不再是“平静之海”。
进入21 世纪,南海问题更多地呈现出国际法因素,周边国家纷纷就其权利主张提出所谓历史和法理依据,企图使其侵占行为合法化。
一些国家还片面地援引《公约》,对我“九段线”进行指责和质疑。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菲律宾于2014年3月30日正式向国际海洋法仲裁委员会提出国际司法介入,要求宣判中国在南海的九段线“非法”。
近来,一些域外国家也开始蠢蠢欲动。
今年2月,美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在国会听证会上要求中国就南海九段线作出明确说明,拉塞尔表示,“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宣称模糊不清,这给当地局势造成不确定性。
中国南海的历史性权利问题研究摘要:由于U形线在国际法上具有独特的法律地位,因此我国人民在U形线区域内主张的法律权益,都是在国际法的框架下行使的应有权力。
除了地域权利和主权权利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拥有国际法上的历史性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主张的海洋历史性权利体系具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法理基础,其形成时间要早于《公约》所确立的海洋权利体制。
历史性权利的范围包含了岛礁归属权与历史性捕鱼权,南海断续线可以被视为岛礁归属线。
关键词: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构成要件一、国际法上U形线的法律意涵南海U形线最早出现于1914年,当时只包括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
1933年,中国官方地图上的U形线发生了变化。
1935年,中国政府公布了南海四大群岛132个岛礁的名称,并附上地图,其中包括曾母暗沙。
1936年又改U形线图,这次将曾母暗沙归入U形线内。
1947年12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确定U形线,将南海诸岛更名,划归海南特别行政区行政管辖。
1948年2月,《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图集》正式出版,其中包括上述地图。
这是第一张包含南海分界线的中国官方地图。
地图上最南端为北纬4°,包括曾母暗沙。
U形线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的界定。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学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包括(1)U形线内各地理结构均为中国领土;(2)历史性水域界限;(3)历史性权利界限;(4)线内海洋资源归属于中国。
根据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的相关理论,中国在U形线内拥有主权,也拥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此外,中国还享有U形线内的渔业权、航行权、资源开发优先权等历史性权利。
”1998年,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其中规定,“本法的规定不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的历史性权利。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立法中使用了国际法上“历史性权利”的概念。
1992年,中国将南海某海域的石油勘探权出租给一家外国石油公司,中国主张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针对越南1996年将南沙群岛地区的石油勘探权让给一家外国公司,这种行为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海洋权益。
中国南海九段线【九段线依据】中国南海9段线最早是11段线,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在20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勘定,并绘制成图,得到了当时世界上所有国家及其合法政府的承认,各国地图上都已明确表明南海11段线内为中国所有。
在上世纪的众多国际公约和条约中都明确指出和体现。
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等国声称9段线内的众多岛礁是无人岛礁,但无人不等于无主权,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众多的西方列强掀起了争夺岛屿的斗争,占领了许多远离本土的岛屿(英国有马岛等,法国的海外岛屿更是遍布全球),如果南海诸岛,包括西沙、南沙、东沙、中沙、曾母暗沙曾是无人岛无主权岛屿,那还等得到19世纪末的东南亚等国来发现并占领。
而事实上,西方列强在扩张的过程中确实有侵占南海诸岛,但是由于中国政府的抗议并申称中国对诸岛拥有主权,西方国家在岛上确实发现了中国渔民活动的痕迹。
在二战时期,日本一度占领南海,但二战结束后,依照《波茨坦公告》将南海并台湾等诸多侵占的中国领土交还中国,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对南海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
而南海周边国家最早到上世纪70年代因为南海发现大量资源才纷纷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这在法理上是没有任何理由的。
在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本着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为了越南政府能有效的抗击帝国主义,允许越南在中国南海领土上建设雷达站等军事设施,将11段线改为了9段线,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南海九段线。
九段线是南海海域的“传统界线”。
早在1947年,九段线就被当时的中国政府画在地图上,向全世界公布,并得到了广泛承认。
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1982年才签署公布。
因此“九段线”不在《公约》的管辖之内,它是一个例外。
也因此,中国不必用《公约》来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海洋,应主张“九段线”内的南海是“历史性水域”,“九段线”的意义就在此。
《公约》在处理与它相冲突的案例时,引入了“历史性水域”的概念。
“历史性水域”是这样解释的:“沿岸国清楚、有效、继续不停地,并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一水域行使主权权利而受到国际社会各成员的默认。
南海仲裁案的国际法分析作者:智赢论文网日期:2016-9-22 8:55:34 点击:11一、引言喧闹多时的南海仲裁案终于落下帷幕,仲裁结果竟然是完全按照菲律宾单方面提诉的15条内容,用精心设计的语言伪术进行包装后推出。
仲裁结果为达到推翻中国南海“九段线”合法性的目的,不惜罔顾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公然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国际秩序体系,其结果必然会将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我们来看一段仲裁“结果”中运用语言伪术的拙劣表述: “仲裁庭接下来审查了在黄岩岛的传统渔业活动,并发现菲律宾的渔民,以及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渔民,长期以来保持在黄岩岛及其周围区域捕鱼的传统。
因为黄岩岛在高潮时高于水面,它可以产生对领海的主张,其周边海域不构成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传统渔业权利也并未被《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以下简称《公约》) 所消灭。
虽然仲裁庭强调其不会决定黄岩岛的主权归属,但是仲裁庭认为中国在2012 年5 月之后限制菲律宾渔民接近黄岩岛的行为违反了尊重他们传统渔业权利的义务。
然而,仲裁庭也指出,如果菲律宾阻止中国渔民在黄岩岛捕鱼,其将针对中国渔民的传统渔业权利得出同样的结论。
”在这段文字表述中,仲裁庭避开黄岩岛主权归属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事实上岛屿的主权归属也不在仲裁庭调整权限内) ,对这一根本性问题所派生的主权权利问题( 即传统渔业权利)作出明显偏向菲律宾的仲裁。
例如,仲裁庭对中国于2012年5 月在黄岩岛的维权执法行为使用清晰的法律用语裁定为“违反了尊重他们传统渔业权利的义务”,而对菲律宾的违法行为则采取极为含糊其辞的表述: “如果菲律宾阻止中国渔民在黄岩岛捕鱼,其将针对中国渔民的传统渔业权利得出同样的结论。
”如果是公正和严肃的仲裁,类似这种语意含糊的表述是不被允许的,必须用准确和清晰的法律用语来表述,即: “如果菲律宾阻止中国渔民在黄岩岛捕鱼,同样也是违反了尊重他们传统渔业权利的义务。
”从仲裁“结果”这种运用语言伪术为菲律宾辩护的文字表述中就可看出,南海仲裁案是多么不严谨和缺乏公正。
南海九段线的来历:回顾百年风雨维权路
赵任
【期刊名称】《珠江水运》
【年(卷),期】2016(0)7
【摘要】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侵犯中国南海诸岛主权的,基本都来自西方列强;而在上世纪50年代后,与中国在南海诸岛问题上发生主权纠纷的,都是来自南海周边国家。
打开中国地图,我们会看到在呈公鸡形状的中国领土版图下面,划出一个"U"字型的以九段虚线连成的海疆国界线。
这条线,通常也被人们称为"九段线"。
它是对中国南海疆界的标绘。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赵任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历史地图上南海“九段线”的国界意义——兼论“九段线”内岛礁和海域的管辖权利
2.南海九段线法律问题析论
3.中国南海岛礁定名维权百年风云之反思——写在第五次南海岛礁定名维权之前
4.海洋争端问题国际法学理探究——以南海九段线问题为例
5.从“历史性水域”到“岛屿归属线”——南海“九段线”法律地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段线法理
九段线学名叫做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因为这个范围线共有九条,因此俗称“九段线”。
九段线区分了南中国海(面积350万平方公里)与中国南海(面积210万平方公里)这两个地理概念。
该线范围内就是中国南海,其法理依据如下:
- 历史渊源:中国自秦朝起就开始对南海海域进行管理,汉朝有了详尽的关于南海的文献记载,汉武帝在海南设置珠崖郡、儋耳郡,对南海地区进行行政管理。
此后的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都对南海进行了管理。
到了盛唐,大批中国人开始活跃在南沙诸岛,南海众多岛屿被纳入中国版图,正式确立主权。
近代以来,由于晚清国力孱弱,南海逐渐被侵占。
为应对此种局面,国民政府开始组织人力审核确立中国的海陆版图,并将北纬4度确立为南海边界,随后发行的地图上,标明了一个“U”型的南海疆域线。
二战后,在《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中,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没有任何质疑,中国于1946年对南海进行详尽勘测,并确定南海172个岛屿的名称,以此为依据,将原来的“U”型边界线,改成了11段线。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新绘制地图边界线,将11段线改为九段线,这就是九段线的来历。
- 国际法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拥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九段线内的岛屿和海域属于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对此拥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第1篇一、背景南海仲裁案是指2013年菲律宾政府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向联合国海洋事务和海洋法仲裁法庭(以下简称“仲裁法庭”)提起的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的仲裁案。
该案涉及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海域的主权、海洋划界、历史性权利等复杂法律问题。
二、争议焦点1. 南海诸岛主权归属:菲律宾政府认为,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属于菲律宾领土,而中国对其拥有主权的主张缺乏法律依据。
2. 海洋划界:菲律宾政府认为,南海诸岛附近海域的划界应基于“等距离原则”,即从海岸线到海岸线等距离划分,而中国主张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地理状况进行划界。
3. 历史性权利:菲律宾政府认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张缺乏历史依据,而中国则强调历史性权利的存在。
三、仲裁法庭组成及程序1. 仲裁法庭组成:根据公约规定,仲裁法庭由五位法官组成,其中三位由争端双方各自提名,另外两位由联合国秘书长任命。
2. 仲裁程序:仲裁程序包括提交仲裁申请、答辩、证据提交、法庭调查、口头辩论等环节。
四、仲裁结果2016年7月12日,仲裁法庭发布了南海仲裁案的最终裁决。
裁决结果如下:1. 主权归属:仲裁法庭不支持菲律宾关于南海诸岛主权归属的主张。
2. 海洋划界:仲裁法庭不支持菲律宾关于“等距离原则”的主张,但认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部分海域拥有历史性权利。
3. 历史性权利:仲裁法庭不支持菲律宾关于中国历史性权利的主张。
五、争议解决及影响1. 争议解决:中国一直坚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南海争端,反对将争议提交国际仲裁。
在裁决发布后,中国政府多次强调不接受、不承认、不执行裁决,并呼吁有关各方尊重中国的立场。
2. 影响:南海仲裁案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裁决结果加剧了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对地区和平与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裁决结果对公约的解释和适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引发了国际海洋法领域的争议。
六、总结南海仲裁案是近年来国际法律争端的重要案例,涉及南海诸岛主权、海洋划界、历史性权利等复杂法律问题。
南海九段线法律地位分析摘要:九段线产生于维护我国南海主权的背景下,目的在于能够有效的防御周边国家的侵犯,但由于法律地位的界定模糊,九段线并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无论如何,九段线的法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解决南海问题,我国必须坚持以九段线为依据,而“岛屿归属线”是对九段线的恰当界定。
面对南海争端,我国应努力维护九段线内的南海主权,同时,应当积极主张对“其余海域”的权利,在“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指引下,实现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
关键词:九段线;岛屿归属线;其余海域一、南海九段线的产生南海,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南海都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然而,由于南海的重要战略地位,一旦我国的南海主权得不到尊重,南海必然成为交兵之地。
1947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该图在南海海域四周画出U形的十一条断续线,以地图的形式宣示中国对南海的主权。
新中国成立后,断续线由十一条改为九条,称为南海“九段线”或“U形线”。
九段线划定之后,我国政府一直严格按照九段线划定的范围,对南海诸岛进行实际管辖,并声明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周边国家并未提出异议,世界各国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承认九段线范围内的南海主权归属中国,由此,九段线的合法性确定无疑,自公布以来,九段线成为维护我国南海主权的有利依据,南海问题暂时归于平静。
20世纪60年代,油气资源的大量发现又将南海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
周边国家不顾南海主权属于中国的事实,否认九段线的存在,肆意践踏我国南海主权,掠夺南海油气资源,尤其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企图将属于我国的南海岛屿划归入其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内,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南海主权,使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化。
只有准确的界定九段线的法律地位,才能有效的维护我国对南海所享有的无可争辩的主权。
二、南海九段线法律地位的界定主张九段线为国界线的学者认为,中国对九段线内的岛、礁、沙、滩以及海域享有主权,线内属于中国的领土范围,而线外则属于其他国家或公海。
中国地图上的南海"九段线"在我国南海,九段断续线圈定了一片辽阔的海疆,总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拥有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
但这条断续线的"身份"长期以来一直为大家关注和讨论,它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国界线?领海线?还是传统海疆线?在它所包围的海域里,我国到底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要画九段线?在中国地图上,人们可以看到,有一条明显的断续国界线像围栏一样包着我国的南海。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要画这样一条线?而且为什么只有南海才有,黄海、东海的外围却没有呢?这是因为在制作地图时,必须将海域内所有岛礁的名字都逐一标注清楚,以明确岛礁的主权归属。
可是在南海,岛礁实在太多,而且有些面积非常小,在小比例尺地图上标注所有岛礁名字的难度相当大。
于是,为了明确中国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主权,我们的先人便画出这样一条断续国界线,表示线内所有岛礁及其附近海域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受我国的管辖和控制。
九段线的产生是缘于南海岛礁的特殊性,而黄海和东海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自然也就不用画出这样的断续线。
¤模糊才是正确的,一旦清晰就错了对于九段线从未公布其精确坐标,有些人不理解--如果测绘部门不给出具体的坐标值,那其他国家的船只或飞行器怎么知道在航行过程中是否已经进入了我国九段线内呢?这个问题其实不需要担心,因为不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中国只对我国岛礁之内的海域,按国际海洋法行使12海里领海及24海里毗连区内的航海航空交通管制权。
在南海,各国船只和飞行器都可以通航,不存在"误入"的问题。
九段线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对该海域最早发现、最早开发、最早并持续进行行政管辖权的确认。
它是我国对传统海疆的主张线,而不是海洋边界。
同时,我国也保留与相关国家就争议性问题进行谈判的空间。
因此,"模糊"是由它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一旦清晰标注成为确定的边界线就错了。
关于南海“九段线”的历史性权利属性中国的南海海域地理位置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出于维护海疆和平及抗击殖民主义的需要,中国政府围绕南海岛礁的大致外缘划定了一条南海断续线,又名南海九段线或U型线,作为中国在南海主张权益的历史证据,得到了南海周边各国的认可。
但在中国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后,九段线的法律性质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质疑。
研究九段线的法律性质及其所代表的权益,对我国确定在南海海域的行动路径,并依据国际法与南海周边各国解决南海问题以谋求在南海海域的利益最大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南海九段线的历史渊源证明九段线存在的官方资料最早载于1947年中国国民政府颁布的《南海诸岛位置图》。
此前,国民政府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为了明确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曾在勘探南海诸岛后,对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滩、洲的名称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罗列,并在1935年4月出版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
这是中国现代对南海各岛礁的一次系统考证和领土主权宣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海诸岛曾被日军占领以开发岛上鸟粪资源,战争结束后,中国国民政府作为战胜国,有权按照《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接收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为此当时的国民政府在派遣舰艇巡视南海后,出版了《南海诸岛位置图》,图中正式以十一段线的虚线形式绘制了南海断续线的基本形状和范围并向国际社会公布。
随后,南海断续线经过了历史发展,最终以九段线的形式在今天呈现。
在2022年出版的最新官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中,取消了原来以插图的形式存在的南海诸岛和九段线,而是将其并入主图,以竖版的形式全面展示出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系统地展示九段线意义非凡,表达了我国坚决捍卫南海主权的决心。
遗憾的是,在九段线绘制当时,中国政府并没有通过官方渠道明确公布九段线的法律性质,这一缺憾为九段线日后出现争议埋下了隐患。
随着海洋勘探和开发技术的进步和南海周边国家力量的增强,南海海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南海周边各国包括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开始对中国在南海诸岛和南海海域的领土主权提出了挑战,进一步加剧了南海海域的局势动荡。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通过,《公约》一改以往在海洋划界问题上的模糊态度,要求像陆地划界一样精确地确定海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界限,一时间,南海周边国家纷纷以《公约》为武器,向九段线的存在提出质疑和挑战。
2022年3月,菲律宾首次以《公约》为依据,向《公约》附件七规定的仲裁法庭提起仲裁,要求确认九段线不符合《公约》的规定,也不意味着中国在南中国海拥有海事权利,海事权利应该被限定在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之内。
这是九段线自划定以来,中国首次面临来自国际海洋法的诉讼。
对于如何从合法性和合理性上解释九段线的法律性质,不仅关乎中国与菲律宾等国之间的政治博弈,也关乎中国未来如何面对其他类似的海洋法律争议。
二、九段线作为岛屿归属线的反思九段线的法律性质在学理上主要存在海上疆域线说、岛屿归属线说、历史性水域说等学说。
岛屿归属线说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其本身争议最少。
岛屿归属线说认为,九段线划定的海区内的南海各个岛屿岛及其依照国际法所应当拥有的附属海域归属中国,受中国的管辖和控制;而九段线内其他水域的法律地位则应依据《公约》视线内岛礁本身的性质划定领海、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或以群岛的法律地位确定。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认为九段线应是一条岛屿归属线,并进一步解释:断续线基本是沿着南海诸岛的外缘岛礁画就,1947年民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最初印制有这条断续线的地图就命名为《南海诸岛位置图》,其意就是线内群岛的归属图。
断续线这种画法使用的是一种地理速记的简单方法。
也就是说,九段线是中国对属于本国领土的南海各岛屿分布的地理位置进行圈定,为的是标示凡线内的一切岛、礁、沙、滩等,皆属中国主权所有,但对线内水域的法律性质没有进一步明确。
应该说九段线属于岛屿归属线的观点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赞同和支持,与它的保守性和基础性是分不开的。
但是岛屿归属线说无法完整地解释九段线存在的全部意义。
首先,从地理的角度来说,南海诸岛由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个群岛组成,东沙群岛位于最北部,分布于北纬2033至2110、东经11554至11657之间的海域中,距离南沙群岛太平岛约1185千米。
各群岛之间存在巨大的地理跨度,如果只是出于地理速记的需要为标注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完全不需要划定一个U型的完整线段,只需以群岛分布的大略外形分别圈定各大群岛即可。
其次,从九段线的法律意义上来说,如果九段线只具备划定归属中国的南海诸岛范围这类单一功能,那九段线本身只能够在南海诸岛领土主权归属的争端中起一定程度的辅助证明作用,即便予以删除,也不影响中国依据《公约》所取得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等海洋权益。
而且,除《公约》规定的海洋权益外,中国无权依据九段线主张他项海洋权益。
这显然违背了中国在南海海域的一贯历史实践,也落入了菲律宾依《公约》仲裁的陷阱。
三、九段线具备的历史性权利属性很显然,岛屿归属线说只能体现九段线的部分法律意义。
除标示岛屿归属外,九段线仍具有历史性权利的属性,且不受《海洋法公约》颁布的影响。
中国政府官方在划定九段线时参考了1945年9月28日美国发布的《关于大陆架的底土和海床的自然资源的政策的第2667号总统公告》以下简称《杜鲁门公告》,《杜鲁门公告》的目的是建立排他性的渔业资源保护区以及获取大陆架的利益。
出于同样的目的,中国政府却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政策,公布了以岛礁与他国领土中间线方式划定的九段线,试图区隔其他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在海域上的权利和利益空间。
《杜鲁门公告》表达了美国对于在特定海域建立排他性权利,保护本国近海海床、底土和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意愿,引出的其实是专属经济区的雏形。
而九段线的划定同样也是为了在声明岛礁归属的同时,划分国家行使相关权利的水域范围,具有保护本国在相关海域权益的意图。
一历史性权利与历史性水域的概念辨析探究九段线的历史性权利属性首先要将历史性权利与历史性水域的概念进行区分。
从国际条约对历史性水域概念的总结和引述来看,《海洋法公约》第10条明文规定了历史性海湾historicbays的概念,但未进一步作出相关解释。
从措辞来看,《海洋法公约》是为了将历史性海湾与一般意义上的海湾进行区分,强调的是海湾本身因所具备历史性的特征,从而成为沿海国的内水。
能够符合历史性要求的海湾,通说认为至少应当满足三项条件:1沿岸国需对该海湾提出正式权利主张;2沿岸国对该海湾长期行使主权;3这种状况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国家的默认。
符合历史性水域是指历史性所有权所涵盖的海域。
这一定义也是通过对历史性的强调,使得主权国家对原本不满足领海或内海湾条件的水域在一定时期内平稳地行使主权,而且这种主权的行使必须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从而在该特定海域被确认为是历史性水域后,取得等同于内水的法律地位。
除去地理上的因素,历史性水域与历史性海湾的概念并无不同。
海湾在地理上呈现大陆天然对湾内水域的包围,而历史性水域可以是一个开放性的海域。
历史性水域在国际法文件上主要由历史性海湾体现出来。
根据1988年出版的《国际法上的加拿大北极海域》CanadasArcticWatersinInternationalLaw里的定义,历史性水域是从历史性海湾发展而来。
历史性海湾在19世纪已形成,目的是保护被陆地环抱的某些大海湾,且传统上被声称国认为是其领土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性水域和历史性海湾的共性在于,沿海国通过长期、稳定的行使主权,取得了相关海域的所有权。
所有权是一个私法上的概念,所有权在国际法上体现为主权权利。
因此无论是历史性水域或历史性海湾,均被承认为内水,沿海国对历史性水域享有主权。
这类主权权利在部分国际文件或学者的论著中又被称为历史性主权权利historicsovereignty,强调了主权权利的完整性和排他性。
如果九段线内水域被认定为历史性水域,那么线内海域均应当属于我国的海洋内水。
事实上,我国台湾当局曾经通过官方渠道主张过将九段线内水域视作为拥有完整主权权利的历史性水域。
1993年3月,台湾地区立法院通过了《南海政策纲领》,并在序言的第二段写道:历史性水域界限内的南海区域是中华民国管辖下的海域,中华民国拥有海域内的所有权益。
中华民国政府愿意在和平与理智的基础上,按照维护中华民国主权的原则,开发这个海域。
这一提法显然过于激进,并不符合九段线的法律性质和历史实践。
从历史角度来说,即便九段线本身的存在确实符合历史性,即公开地提出和国际社会对此明示或默示的承认,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实践已经决定了线内水域不符合历史性水域的性质。
首先,九段线圈定的南海海域不属于海湾,无法在地理上被确认为内海湾。
其次,九段线内海域如果被视为中国的内水,中国政府应该行使国家对于内水的主权权利和履行管理职责,比如沿着九段线设立海疆疆界,阻止外国船只未经许可随意进入线段内海域,不允许外国船只随意捕捞内水的渔获等。
而事实恰恰相反,南海海域不但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也是周边各国渔民共同的休养生息之地。
但正因为中国历届政府并没有将九段线内的南海海域视作海洋内水来进行管理,所以在南海海域主张历史性水域的说法没有国际法的基础,也不具备可操作性,甚至会导致周边各国的强烈反对。
事实上,台湾地区在1998年1月21日颁布《中华民国领海和毗连区法》时,历史性水域的相关条文已被删除,没有再提到历史性水域的相关问题。
二历史性权利的概念和构成与历史性水域密切相关的是历史性权利概念。
需要指出的是,海洋法意义上所指的历史性权利虽然大多是在特定水域上的权利,应该称之为历史性海洋权利或者海洋上的历史性权利,但这不意味着其与历史性水域的概念完全重合。
对于九段线而言,如果线内海域不属于国际法上的历史性水域,那是否可以认为中国在线内海域不存在任何历史性权利呢要解答这一命题,首先需要阐明历史性权利的概念。
有学说认为历史性权利historictitle不完全等同于历史性主权权利historicsovereignty,其概念通常是指:根据国际法的一般规则本来不属于一国,而由于该国在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反复主张并得到国际社会的默认所取得的权利。
构成历史性权利的要素与历史性水域和历史性海湾类似,同样强调其历史性:1主张历史性权利的国家应对该水域行使权利;2该权利的行使应是连续地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并且已发展成为惯例;3各国的态度,即为各国所承认。
学者认为历史性海洋权利与历史性海湾和历史性水域的概念存在区别,前者比后者更加宽泛,是一种准历史性海湾和历史性海域的概念。
也有学者认为,历史性权利是指一个国家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在一些特定的海域而享有一些特定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