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牛
- 格式:ppt
- 大小:878.50 KB
- 文档页数:12
在高黎贡山中生活着一种动物,它庞大隆起的背脊像棕熊,两条倾斜的后腿像非洲的斑鬣狗,四肢短粗像家牛,绷紧的脸部像驼鹿,宽而扁的尾像山羊,两只角像角马,人们都叫它“六不像”,相传是殷商武成王黄飞虎的坐骑五色神牛的后代。
这种神奇的动物,其实叫鳥黎W f^^fB udorcas taxicolor: Hodgson, 1850)'又名扭角羚、米什米羚牛,隶属偶蹄目(Artiodaty)牛科(Bovidae),在贡山境内被称为秀贝(独龙语)、啊昂(傈燦语),与大熊猫、金丝猴一起被称为中国高山林、-H型中的三大珍稀动物,是 中国国家丨级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IUCN濒危等级(EN)和CITES附录I物种。
高黎贡羚牛体型粗壮,肩高100〜130厘米,尾 长15〜20厘米,成兽体重 250〜400千克,平均寿命 为12-15年。
雄性和雌性 均具较短的角,角呈扭曲 状,一般长约20厘米;其 毛色色泽也依老幼或性别 而不同。
它们以集群的形 式活动,集群类型包括家 群、混合群、社群、聚集群、公牛群和独牛。
独龙江流域 高黎贡羚牛最小群为3~5 头,最大群60多头,绝大 多数群的群体数量在10头 以下,在两性群中成年雌 性的数量最多,依次为成 年雄性、亚压成体和幼仔。
高黎贡羚牛活动范围 在1900米海拔以上,主要 栖息地范围在2700-3900 米的山顶苔藓矮林、温凉 性针叶林、寒温竹林及高 山草甸等植被带中。
冬季 常迁移至2500米以下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地区。
高黎贡羚牛偏好具有竹林 的针叶林生境,同时硝塘 及附近区域也是羚牛活动 的重要场所。
在食性方面,高黎贡 羚牛具有广泛的食草性,主要以植物的新幼枝、芽、树皮、青草、籽实和竹叶 等为食。
受食物的可获得 性影响,不同季节的食物 种类和食谱宽度不同。
据 观察,独龙江流域的高黎 贡羚牛取食32科58种植 物97个部位,主要食物为 马蓝(叶、茎)、牛尾蒿(叶、茎)等。
羚牛冷知识
【最新版】
目录
1.羚牛的概述
2.羚牛的分布和生态环境
3.羚牛的生活习性
4.羚牛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5.羚牛的冷知识
正文
羚牛是一种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哺乳动物,属于羚羊科。
它们的体型粗壮,四肢粗短,肌肉发达,是非常强壮的动物。
羚牛的角呈弯曲状,有些种类的羚牛角甚至可以长达 1 米左右,它们的角不仅是攻击敌人的武器,也是羚牛在社会地位中的象征。
羚牛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我国的云南、贵州等地。
它们喜欢生活在森林、草原和沼泽等地,尤其是那些地形复杂、有水源的地方。
由于人类的活动和环境的破坏,羚牛的生存空间在不断地缩小,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羚牛是一种群居动物,通常一群羚牛会有一头成年雄性羚牛领导。
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草、树叶、果实等。
在觅食时,羚牛会发出低沉的叫声,以通知同伴有危险。
在面对敌人时,羚牛会用强壮的角对抗敌人,保护自己和群体。
尽管羚牛看起来强壮,但它们面临着许多威胁,包括人类的猎杀、栖息地的破坏和疾病的传播等。
为了保护羚牛,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设立保护区、限制猎杀等。
关于羚牛,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
比如,羚牛的角并不是骨质的,
而是由角质细胞构成的,所以它们的角可以每年生长出新的角。
另外,羚牛在面对强敌时,有时会将自己陷入泥潭,让身体被泥浆覆盖,以此来保护自己。
这些冷知识揭示了羚牛的生活智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北美麝牛又称什么
名称:牛羚别名:扭角羚、羚牛
自从1850年首次采集到牛羚标本以来牛羚是属于羊亚科还是牛亚科科学家一直争论未休现在大家趋向于划归麝牛亚科。
这亚科仅有两种一是亚洲的牛羚一是北美洲的麝牛。
和牛羚一样麝牛也是一种介于牛羊之间的古老动物。
而且据加拿大和中国学者的研究证实北美麝牛的祖先就在中国。
牛羚和麝牛原来同时生活在中国中部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一部分牛羚向南迁移;另一部分麝牛向东迁移经西伯利亚越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
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之中分化变异形成两个种但在染色体、肾脏、肝脏、生殖系统、肋骨、外形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追问:
不准确
回答:才疏学浅了楼主指点一下吧!。
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和羚牛秦岭大熊猫陕西秦岭里的大熊猫,属于大熊猫秦岭亚种,是大熊猫的重要种群,具有独特的分布格局和种群进化史。
它与四川大熊猫以及其它山系大熊猫有显著差异,头骨较小,头更圆,牙齿较大,胸斑为暗棕色,腹毛为棕色。
形态上的差异使它看上去更憨态可掬,被誉为“国宝中的美人”。
秦岭大熊猫的栖息地涉及陕西省佛坪、洋县、太白、周至、宁陕、留坝、城固、宁强、凤县9县21个乡镇,尤以洋县、佛坪、太白和周至四县交界处的兴隆岭地区为核心,局域种群的数量最大。
据调查显示,目前秦岭大熊猫仅有三百多只,极其珍贵。
在白忠德教授撰写的《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一书中,更是提及“人类的喜爱,让它享受到其他动物无法企及的尊严和荣耀”。
书中描写的野外纪实更是加深了我们对大熊猫的了解。
秦岭朱鹮稀世珍禽朱鹮,又称朱鹭(通名)、红鹤、朱脸鹮鹭(北名),被誉为“东方瑰宝”“东方宝石”“吉祥之鸟”。
朱鹮嘴长约17厘米,尖端微向下弯曲,脸裸呈红色,枕部有数十根柳叶状的羽毛延伸,形成羽冠,通体白色,两翅与腹部及尾渲染着美丽的朱红色泽,腿与爪亦为朱红色,喜欢结伴成群翱翔。
其特有的秀雅体态和起落时翩翩起舞的轻盈舞姿为历代诗人所倾慕,留下了“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等诗句。
1960年,第十二届世界鸟类保护会议上将朱鹮列为“国际保护鸟”,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
我国境内曾有14个省份有过关于朱鹮的记录,但20世纪60-70年代各地均未遇见,一度以为已在野外绝灭,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世界上仅存的野生朱鹮种群,并于1983年建立了保护观察站。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国朱鹮拥有量近2000只。
秦岭金丝猴金丝猴,又名金线猴、仰鼻猴、蓝面猴、狮子鼻猴。
其长相奇特,嘴部突出,鼻孔朝天,红颈蓝面,全身披着细密柔软的金色长毛,“金丝猴”美名就因其金光闪烁的毛色得来,秦岭当地居民又称其为“灵性兽”或“孝兽”“仁兽”。
羚牛专项调查培训操作手册第一部分羚牛的概述1.1 羚牛的生态习性与特征羚牛,学名藏羚羊,属于偶蹄目牛科的一种野生动物。
它们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高原草地上,是一种典型的高寒草原动物。
羚牛体型瘦小,身高在0.6-0.8米左右,体长1.0-1.4米,体重约在25-40公斤之间。
羚牛主要以高山草原上的青草为食,是典型的素食性动物,对草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保护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
1.2 羚牛的保护状况由于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和相关政策的保护,羚牛目前的数量有所恢复,但仍然处于濒危状态。
羚牛的数量与保护区域之间的关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有责任通过专项调查来了解羚牛的生存和繁衍情况。
1.3 羚牛的特殊性及其调查的意义羚牛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行为习性,对其进行专项调查有助于了解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制定保护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和分布范围的扩大。
第二部分羚牛专项调查培训规范2.1 调查对象及范围羚牛专项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中国西南地区的羚牛种群,调查范围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其他羚牛分布地的重点调查区域。
2.2 培训对象及要求培训对象主要包括从事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生态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工作的工作人员。
培训要求具备一定的生态学、动物学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具备较强的户外和调查能力。
2.3 培训内容及方法(1)羚牛生态与生理特性的了解通过讲座、文献阅读和视频资料等方式,使培训对象对羚牛的生态环境、行为习性、生活习惯和繁殖特性有所了解,为实地调查提供基础知识。
(2)专项调查方法和技巧的培训授课老师将重点介绍羚牛专项调查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包括野外调查的注意事项、数据记录的方法、使用调查工具的技巧等,为学员提供专业的调查技能。
2.4 培训后的实地调查培训结束后,将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实习,深化学员对羚牛的了解和掌握调查技能。
羚牛保护措施简介羚牛是一种受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保护的珍稀动物,是草食性哺乳动物。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非法猎捕和偷猎等因素的影响,羚牛种群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为了保护羚牛,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羚牛保护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栖息地保护羚牛是草原和山地环境中的物种,对其栖息地的保护至关重要。
保护羚牛所生活的栖息地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羚牛的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这一物种的首要措施之一。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指定的地区,旨在保护和管理其生物多样性资源。
在保护区内,可以采取控制非法猎捕、破坏栖息地的行为,并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栖息地恢复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一些羚牛栖息地已经部分破坏。
为了保护羚牛,可以实施栖息地恢复措施,包括恢复植被、修复水源和湿地等。
这些措施可以促进羚牛的繁殖和生存,并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
生态赔偿一些地区的羚牛栖息地遭到人类活动的侵蚀,这时可以通过生态赔偿措施来缓解矛盾。
生态赔偿是一种经济手段,通过支付羚牛栖息地的使用权来促进资源管理和保护。
科学研究与监测科学研究和监测是保护羚牛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研究和监测,可以了解羚牛的种群状况、栖息地使用情况以及面临的威胁,为科学合理地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种群监测通过实施种群监测,可以了解羚牛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动态。
种群监测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拍和红外相机等技术手段来实施。
栖息地评估栖息地评估可以帮助鉴定羚牛的主要栖息地,并确定其关键生境要素。
这一信息对于制定栖息地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遗传监测遗传监测可以通过采集羚牛的粪便、毛发等样本来进行。
通过分析这些样本,可以了解羚牛的遗传信息,推测种群遗传结构及基因流动情况,这对于制定合理的遗传保护策略很有帮助。
执法和打击非法猎捕非法猎捕是威胁羚牛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护羚牛,加强执法和打击非法猎捕行为是必不可少的。
法律法规各国可以制定具有保护羚牛的法律法规,明确非法猎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1、羚牛性情变幻莫测,喜欢发动无差别攻击虽然羚牛看起来“憨憨”的,但实际却是一个“暴躁老哥”,尤其是处于繁殖期的雄性羚牛,性情会变得异常暴躁,经常莫名其妙的对其他动物发动攻击。
而且一些没有找到配偶的“怨牛”,一气之下还会离开族群,独自下山发泄怒火,有时甚至会把家畜作为发泄对象,发动凶猛攻击。
此外,作为“重型”有蹄动物,羚牛的领地意识也很强,一旦发现有陌生动物闯入自己的领地,就会发动狂风暴雨般的攻击,十分可怕。
2、羚牛擅长攀岩,身体极为灵活羚牛是一种巨型食草动物,它们的体型比黑熊还大,肌肉也很发达,全身没有一块赘肉,看上去就像是一座行走的“小山峰”,威慑力极强。
别看它们平时慢悠悠的,但身形却异常灵活,攀岩能力极为惊人,甚至能在悬崖峭壁上任意“飞跃”,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山凶兽”。
另外,羚牛的速度也很快,最快速度可达每小时60千米,如此飞快的速度,再加上壮硕的身躯,让羚牛拥有了可以媲美“陆地战车”的冲击力,很少有动物敢承受它们的正面冲锋。
3、羚牛攻击欲望极强,杀伤力十分惊人羚牛虽然是一种食草动物,但攻击欲望极强,它们身强体壮、力大无穷,爆发力十分出色,在食物匮乏的时候,甚至会把碗口粗的树直接撞倒,然后啃食上面的树叶。
它们的犄角也很特殊,角尖十分锐利,就像锥子一样,而且又粗又硬,在撞击时可以产生剧烈的冲击力,一击就将敌人撞的头破血流。
不仅如此,羚牛的踢击也很强大,它们擅长使用“连环踢”,一击就能踢碎野狼的脑袋,杀伤力极其恐怖,简直就是天生的战斗专家。
4、羚牛皮糙肉厚,防御力非常出色对食草动物来说,防御力越强,生存能力就越强,而羚牛正是以防御著称的生物,它们的毛发极为厚实,长度超过5厘米,皮肤也很坚韧,能抵御绝大多数的攻击。
最重要的是,羚牛的皮肤下面还有一层厚厚的脂肪,作用类似于软甲,就算是野狼都难以破防,如此完美的防御力,足以让羚牛在秦岭“称霸一方”。
值得一提的是,羚牛的感知力也很强大,它们听力敏锐,可以轻松听到数百米外的脚步声,嗅觉灵敏,就算是轻微的异味也可以闻出来,令人难以置信。
六不像羚牛羚牛并不是牛它居于牛科羊亚科分类上近于寒带羚羊是世界上公认的珍贵动物之一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因它体形粗壮如牛长2.1m 约重300kg活像一头小水牛而头小尾短又像羚羊它叫声似羊但性情粗暴又如牛故名羚牛。
由于它的长相奇特有些科学家经长期认真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后称它为“六不像”。
它生有一对似牛的角角从头部长出后突然翻转向外侧伸出然后向后方角尖向内呈扭曲状故又称“扭角羚”。
尼泊尔人称羚牛为“塔金”与不丹人最崇拜的“藏传佛教济公活佛”竹巴衮列有关。
据说竹巴衮列在不丹四处游走时有人见他游手好闲怀疑他没有真本事。
竹巴衮列说你们请我吃犛牛肉与羊肉我就会让你们看到奇迹。
竹巴衮列酒足饭饱后将羊头骨放置于犛牛骨之上一弹指一只羊头牛身的怪兽骤然出现在山坡上。
当地人管它叫“塔金”意即“羊头犛牛身”。
羚牛是典型的高寒种类常栖息于2500m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地带冬季又迁移至2500m以下的针叶林中的多岩区。
喜群栖。
羚牛体型雄健且性情凶悍。
春季采食禾本科、百合科青草、竹笋与竹叶以及灌丛的一些嫩枝幼叶。
夏季迁移至高处采集多种维生素及淀粉的草本植物。
秋季采食植物的果实冬季进入高山台地或向阳的山地主食箭竹冷杉等树皮及灌木嫩枝。
它们主要以草、树叶及花蕾为食一般在白天活动。
冬天组成小规模的种群夏天时种群数量可扩充到100头以上年长的公羚牛则基本为独居。
羚牛是一种高山动物栖息于高海拔的高山悬崖地带。
由低至高依次生长着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草甸灌丛海拔愈高条件愈酷气候也愈冷。
可是羚牛并不在乎林下生长的灌木、幼树、嫩草及一些高大乔木的树皮都是它们的美味佳肴它们白天隐匿于竹林、灌丛中休息黄昏和夜间出来觅食。
上下往来于群山之中纵横于悬崖峭壁之间如履平地。
它们身上长有一身厚密的被毛能抵御严寒不怕寒冷可是怕热夏季气温接近30℃时每分钟气喘即达100次以上。
凭借强壮的体躯和力气羚牛可以随时赶走到来争食的毛冠鹿、麝、鬣羚和其它有蹄动物。
“六不像”神秘奇兽羚牛“四不像”的动物已有所闻,“六不像”的动物谁听说过?“六不像”的动物,确实不大听到,更难见到,除我国动物园有少量展出外,全世界只有三家动物园饲养,总共不超过5只,相当珍贵。
这种动物便是羚牛。
乍看起来似牛,其实它是羊,故名羚牛,又因为它的角扭曲,又名扭角羚。
羚牛属偶蹄目,牛科羚牛属,是古老的孑遗种类。
它的分类和形态介于绵羊和牛之间。
体型高大,体长一般为1.7—2.2米,肩高1—1.3米。
体重230—350千克。
它庞大的脊背隆起像棕熊,两条倾斜的后腿像斑鬃狗,四肢粗短像家牛,绷紧的脸部像驼鹿,宽而扁的尾巴像山羊,两只角长得像角马。
雌雄都有角,角很特别。
它二岁的时候角是直的,到了三岁,开始扭转,从角基部向上又向外弯,角尖向内,构成一种扭曲的形状,然后扭向后上方。
羚牛有三种不同的基本体色:深棕色,称之为喜马拉雅羚牛,国外仅产于缅甸,我国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云南北部、四川西部;浅黄色,在腿、胁、背、臀部分有灰黑色的斑纹,称之为四川羚牛,主要产于四川西部、北部和青海南部;金黄色,没有一点杂色,是羚牛中最漂亮的一种,称之为金毛羚牛,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南部的秦岭和岷山上,所以又可称作为秦岭羚牛。
三种不同的体色是羚牛三个不同的亚种。
三个亚种体色不同,但它们的吻部连带鼻周围和嘴色都是黑色,其中有一些白毛,额部和眼睛周围却呈浅棕白色,所以当地人称它叫“白羊”。
羚牛是高山动物,通常生活在2000—4500米的高山上。
喜欢栖身于山势陡峭、树木茂密、多石崖和沟涧的地区。
白天藏在竹林或石楠丛中休息,清晨或傍晚出来觅食。
随着气候的变化羚牛居住地方也随之改变,夏季它居住在山上,冬季降雪时,它搬到低处住宿。
羚牛有一个怪癖,夏季过着群居的生活,一般6—10只,多的时候上百只生活在一起,由一只雄性成年羚牛当首领。
在行进中“首领”走在前面,“部下”跟在后面,大多走的是小道,一旦遇到异常情况用“哞哞”的叫声来发出信号,群体或“撤退”或准备应战,如果应战,“首领”身先士卒,跑在前头。
羚牛是羊还是牛导语:在动物界中,有一种令人着迷的生物,它既有绵长的毛发,又有角,让人难以判断它是否是羊还是牛。
这个神秘的动物便是羚牛。
那么,羚牛究竟是羊还是牛呢?本文将带您揭开羚牛的身份之谜,从分类、外貌及特征等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分类:从分类学的角度来看,羚牛属于哺乳纲偶蹄目牛科。
这意味着它们在系统分类上与牛类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然而,羚牛在科属的划分上与普通的牛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导致人们始终困惑羚牛是否为牛类的一个原因。
二、外貌:羚牛的外貌与传统的牛类有一些相似之处,它们都具有较大的体型和坚实的蹄子。
然而,如果仔细观察,您会发现羚牛的体型要比普通牛类更为纤细,而且身上长着一层柔软而具有弹性的细毛。
这种特殊的外貌使得人们很容易将羚牛误认为是羊类,因为羊类的外貌与羚牛更为相似。
三、特征:继续深入了解羚牛的特征可以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羚牛以其独特的生活习性而闻名于世。
它们通常生活在草原或半沙漠地区,采食的主要对象是草和灌木。
跑步速度极快是羚牛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可以达到每小时60英里的极速。
这是为了逃避天敌,如狮子和豹子,而进化出来的生存战略。
在羚牛的特征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它们的角。
不同于牛类角的粗大和弯曲,羚牛的角相对较短,且直立向上。
这些角仅在雄性羚牛之间展开威力比拼的时候才会使用。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区别特征,因为大多数牛类的公牛都会通过角来展现领地和权威。
四、科研认证:羚牛究竟是羊还是牛,这个问题自然不仅仅是凭借表面上的外貌和特征来解答的。
通过科学研究和分析,确定羚牛确实在分类上属于牛类,而不是羊类。
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分析和遗传学的方法,确认了这个结论。
羚牛的基因组与其他牛类非常相似,并与其它牛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结论:通过从分类、外貌及特征等多个角度对羚牛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羚牛确实是牛类而不是羊类的结论。
虽然羚牛的外貌与羊类有些相似,但通过进一步的科研认证,我们可以确定羚牛在分类上属于牛类。
秦岭最霸气的动物
牛角羚,也被称为羚牛,它体格雄壮,样貌非凡。
长相似牛又似羊的羚牛,糅合了各种动物的特征,所以,有人称它为‘六不像’。
鲜有人知的是,羚牛和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一样,它也是属于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秦岭最霸气的动物。
羚牛不仅是跳高能手,还是能力强悍的摔跤能手,甚至会用自己的前肢和胸膛去顶撞一根挡在它们面前的树枝,直到树枝断了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畅通无阻地前进。
愤怒的羚牛可以轻轻松松地就撞断直径十厘米的树干,或者是连根推倒。
当羚牛食物短缺时,它们还会把碗口粗的树给撞倒,靠吃树皮填饱肚子。
难以想象,碗口粗的树干都能被它们给破坏,这杀伤力有够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野生羚牛与金丝猴、大熊猫、朱鹮并驾齐驱,享有“秦岭四宝”这一美誉,羚牛还是秦岭山脉的特有物种,它虽是食草动物,可在秦岭里,羚牛还是最为强壮、霸气的一种野生动物,或许是因为秦岭缺乏大型食肉动物,所以,生活在秦岭的羚牛,就成了‘高山王者’,称霸一方。
【rlyl物种说】今日--羚牛(Takin)rlyl陪你每天认识一个新物种(总第592篇)好好学习天天想上▲羚牛头部特写界:动物界 Animalia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哺乳纲 Mammalia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科:牛科 Bovidae亚科:羊亚科 Caprinae属:羚牛属 Budorcas种:羚牛 B. taxicolor( Hodgson, 1850 )▲羚牛物种概述 Summary中文名:羚牛(拼音:líng niú);英文名:Takin;学名:Budorcas taxicolor。
羚牛,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海拔2000-4500米的密林中。
一般在白天活,主要以草、树叶及花蕾为食。
羚牛平均寿命为12-15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体长: 170-220厘米身高: 肩高100-130厘米体重: 250-400公斤生命: 12-15岁食性: 以草、树叶及花蕾为食繁殖: 每胎产1仔习性: 白天活动,群居分布: 喜马拉雅山东麓▲羚牛幼崽外形特征 Description羚牛体长170-220厘米;肩高100-130厘米;尾长15-20厘米;重量250-400公斤。
羚牛,雄性和雌性均具较短的角,角呈扭曲状,一般长约20厘米。
头如马、角似鹿、蹄如牛、尾似驴其体型介于牛和羊之间,但在牙齿、角、蹄子等更接近羊,可以说是超大型的野羊。
▲羚牛休息生态习性 Ecological Habit羚牛生活在海拔2,000-4,500米的竹林中,它们主要以草、树叶及花蕾为食,一般在白天活动。
冬天组成小规模的种群,夏天时种群数量可扩充到100头以上,年长的公羚牛则基本为独居。
生长繁殖 Growth and Breed羚牛交配季节为7-8月份,孕期大约8个月,每胎产1仔。
平均寿命为12-15年。
▲羚牛觅食地理分布 Distribution羚牛分布在亚洲的印度、中国、缅甸和不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