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15
2011年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潍坊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潍坊调查队2012年2月15日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一九五一”工作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各项方针政策,统筹做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等各方面工作,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平稳增长,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2011年潍坊市生产总值(GDP)完成3541.85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28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961.40亿元,增长12.3%,其中,工业增加值1760.97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1221.17亿元,增长11.0%。
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45、6.85和3.7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38833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6163美元),增长9.6%。
三次产业结构为10.14:55.38:34.48。
2011年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潍城区167.7亿元,寒亭区(含经济开发区)139.1亿元,坊子区91.7亿元,奎文区130.5亿元,青州市402.3亿元,诸城市521.0亿元,寿光市542.4亿元,安丘市197.1亿元,高密市384.5亿元,昌邑市263.9亿元,临朐县162.2亿元,昌乐县191.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30.3亿元,滨海经济开发区160.4亿元,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18.3亿元。
第四季度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130.6%,企业家信心指数125.5%,比上年同期分别降低15.5个和18.3个百分点,但均在景气区间之内。
非公有(民营)经济发展稳中有升。
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9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4.3%上升到54.8%;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33.3万户,增长12.5%;从业人员171.0万人,增长4.4%;注册资金1914.4亿元,增长25.5%;纳税额328.9亿元,增长23.4%,占全部税收比重73.4%,较上年提高0.73个百分点。
2011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两区’互动、强工兴城”工作重点,不因快速发展而自满,不因换届而分神,不因遇到困难而退缩,乘势而上,全力赶超,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GDP)1256.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69亿元,增长 4.2%;第二产业增加值735.94亿元,增长15.5%,其中工业增加值618.55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412.78亿元,增长 11.7%。
人均生产总值26464元,增长12.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5:56.2:34.3调整为8.6:58.6:32.8,第二产业的主导作用继续增强。
工业化进程继续加快,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9.2%,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61.8亿元,增长 38.6%,增幅比2010年加快3.2个百分点。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03亿元,增长42.2%。
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2.9%,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改善。
全年税收收入140.39亿元,增长36.6%,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到86.8%。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1%,其中食品类上涨12.1%,是带动CPI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1.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6%。
表1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82万人,城镇就业率98%。
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87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59万公顷,增长1.0%;粮食产量155.56万吨,增长1.4%。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92万公顷,增长1.2%;油料产量20.71万吨,增长8.2%。
1-4 主要年份平均每天主要社会经济活动
Selected Indicators on Average Daily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
资本形成总额(万元)Gross Capital Formation (10 000 yuan) 固定资产形成Fixed Capital Formation
存货增加Increase in Stock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Total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城 镇Urban
农 村Rural
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Total Energy Production
货运量(万吨)Freight Traffic (10 000 tons)
客运量(万人)Passenger Traffic (10 000 persons)
邮电业务总量(万元)Business Volume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10 000 yuan)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Total Value of Imports and Exports (USD 10 000) 出口额Exports
进口额Imports
实际利用外资额(万美元)Foreign Capital Actually Used (USD 10 000)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Number of Tourists from Abroad (person)
每天婚姻变动Daily Marriages Changes
结 婚(对)Marriages (couple)
离 婚(对)Divorces (couple)
tivities in Main Years。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摘录【2007 — 2011】[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5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第一产业增加值628.72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647.55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246.89亿元,增长14.3%。
三次产业结构为17.8∶46.8∶35.4。
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420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第一产业增加值691.10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2086.74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1425.57亿元,增长9.7%。
三次产业比例为16.4∶49.7∶33.9。
2009年:全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73.57亿元,比上年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759.7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951.87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1561.97亿元,增长8.3%。
三次产业比例为17.8:45.7:36.5。
2010年:全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541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第一产业增加值1078.6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533.69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806.51亿元,增长10.9%。
三次产业比例为19.9︰46.8︰33.3。
2011年:全区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600亿元,比上年增长增长12%。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5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第一产业投资147.64亿元,增长11.5%;第二产业投资953.15亿元,增长36.1%;第三产业投资750.05亿元,增长2.2%。
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为8.0∶51.5∶40.5。
房地产开发投资168.32亿元,比上年增长39.2%;房屋施工面积2053.76万平方米,增长31.0%;商品房销售面积1144.34万平方米,增长28.2%,销售额238.15亿元,增长43.6%。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州委、州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开发先导、项目带动、城乡统筹、和谐保障”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挑战、主动破解难题,着力发挥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和环境优势,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了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州实现生产总值65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6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26.0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265.1亿元,增长9.7%。
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782元,增长15.3%。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3:50.0:40.7,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5和2.5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分别为3.4%,69.5%和27.1%。
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工业经济发展较快,拉动经济增长10.1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累计上涨4.7%,比全省、全国平均涨幅分别低0.5和0.7个百分点。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全面上涨。
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衣着类和居住类分别上涨9.5%、5.1%、4.7%、3.5%和3.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涨幅相对较小,分别上涨0.5%、0.4%和0.2%。
全年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7.3%。
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53.5亿元,增长29.6%。
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34.4亿元,增长29.0%,其中,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14.6%和40.6%。
全年财政支出187.6亿元,增长24.1%。
2011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青海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2012年2月24日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四个发展”为主要路径,以“四个坚持”为重要方法,积极处理保持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全省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全年全省生产总值[2]1634.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5.44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939.10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540.18亿元,增长9.7%。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7%、71.1%和25.2%,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5、9.6和3.4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0.0︰55.1︰34.9转变为2011年的9.5︰57.5︰33.0。
全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0.40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1.79亿元,增长37.7%;中央一般预算收入118.60亿元,增长25.2%。
实现增值税93.85亿元,企业所得税39.26亿元,个人所得税11.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1%、28.0%和28.8%。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1%。
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0%,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4%。
表1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名称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6.1食品11.1#粮食9.3肉禽及其制品23.0蛋10.3菜-1.5烟酒 3.3衣着 3.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3.0交通和通信-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3居住1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2.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7.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4%,生活资料价格上涨7.3%;轻工业价格上涨8.7%,重工业价格上涨7.3%;高技术类价格上涨0.9%;能源类价格上涨8.9%。
昌吉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昌吉回族自治州统计局2011年10月19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自治区、自治州以及全州七县、市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州各族人民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通过全州一万多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和认真细致的工作,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州常住人口全州常住人口[3]为142858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33192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6658人,增长7.27%。
年平均增长率为7.0‰。
二、家庭户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543860户,家庭户人口135668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3人减少0.84人。
三、性别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57038人,占52.99%;女性人口为671549人,占47.01%。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13上升为112.73。
四、年龄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0531人,占15.44%;15-59岁人口为1025654人,占71.79%;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2402人,占12.7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7796人,占8.9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提高2.0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9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22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75852人,占75.3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52735人,占24.6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50152人,增长4.89%;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46535人,增长15.20%。
昌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强基础、抓机遇、谋跨越的重要一年。
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第八次、自治州第十次、市第七次党代会以及区、州、市党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积极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据初步统计,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2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7%。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7亿元,同比增长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3.6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86.1亿元,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1亿元,同比增长11.1%。
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3.4:46.8:39.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12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
2011年1-12月及同期GDP总量、增速对比表全年物价稳中有升。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5%,居住价格上涨5.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5%。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上年同期为100%)指标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5.3城市 5.3农村食品10.5粮食8.1肉禽及其制品18.2油脂8蛋类18.7水产品 6.3烟酒及用品 4.2衣着 2.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3.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3交通和通信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9居住 5.5水、电、燃料0.4租房7.3建房及装饰材料10二、农业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据初步统计,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9亿元,同比增长7%。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6.5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农业产值完成16.5亿元,同比增长12.43%;畜牧业产值完成18.4亿元,同比增长2.71%;林业产值完成0.3亿元,同比增长2.74%;渔业产值完成0.98亿元,同比增长5.3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0.32亿元,同比增长1.8%。
1-7 主要年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Indicators on Proportions and Effi工业 (规模以上)总资产贡献率 (%)资产负债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次/年)建筑业技术装备率 (元/人)动力装备率 (千瓦/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 (元/人)交通运输业铁路网密度 (公里/万平方公里)公路网密度 (公里/万平方公里)邮电通信业固定电话普及率(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国际旅游每一来华游客花费(美元)金 融金融机构存款相当于新疆生产总值比例(%)金融机构贷款相当于新疆生产总值比例(%)金融机构现金支出相当于收入比例(%)教 育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学率(%)初中升学率(%)学校教师负担系数(%)高等学校普通中等小学学校科 技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新疆生产总值比例(%)文 化每百万人有艺术表演团体(个)每百万人有公共图书馆(个)每百万人有博物馆(个)卫 生每万人医院、卫生院数(个)每万人医生数(人)每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张)医院病床使用率(%)市政建设城市自来水普及率(%)城市燃气普及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灾 害平均每起火灾损失(元)平均每起交通事故损失(元)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d Efficiency in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Main Years11.262.72.612.81.5 1.6251185825712014749946.199.4818.08 1431532080.615.0152371 82.0884.98136.62 46.7489.55102.87105.71101.65 96.0097.5097.03 88.6782.1792.01 48.2239.1230.30 4.16 4.479.34 19.3613.1214.92 24.5619.5418.870.38rs3.8 3.2199422505766.165.148.440.95490610422.0821.329.19.231.531.245.8978.900.851.770.801.771.9357795771179116972367243715.118.254.150.814.319.32.0 2.29136714554 17371417640423.0526.3990591826.925.452.663.0385346160.04163.13 88.4591.46 101.49101.7399.4199.78 100.33100.53 41.9445.4014.8815.2213.0412.4814.7014.450.526.30 6.08 4.35 4.75 2.92 3.270.770.79 21.1322.25 47.5050.36 81.0883.8199.099.2 89.395.8 36.336.442875422 1779174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2012年2月29日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八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弘扬新疆精神,践行新疆效率,在变化变革中求新创新,民生建设年取得新成效,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574.54亿元,比上年增加1137.07亿元,突破6000亿元大关。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9.02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289.84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2145.68亿元,增长15.2%。
三次产业比例为17.3︰50.0︰32.7 。
人均生产总值2992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7%,以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4633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6%,居住价格上涨5.4%。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4.8%,其中,轻工业上涨10.1%,重工业上涨15.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7.8%。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6%。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1%。
二、农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5.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其中,农业产值1437.89亿元,增长8.3%;林业产值38.08亿元,增长5.9%;畜牧业产值415亿元,增长2.0%;渔业产值14.17亿元,增长7.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0.25亿元,增长4.1%。
农作物播种面积7475.21万亩,增长4.7%。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071.22万亩,增长0.9%;棉花播种面积2457.09万亩,增长12.2%;油料播种面积396.43万亩,下降3.3%;甜菜播种面积113.14万亩,增长0.2%;蔬菜播种面积483.91万亩,增长6.3%。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2012年02月23日10 版)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
(见图1)(所有图、表见第十一版)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
农产品生产价格[3]上涨16.5%。
(见图2)(见表1)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环比下降的城市个数逐步增加。
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为52个,比1月份增加49个。
(见图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
全年农民工[4]总量为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长3.4%;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增长5.9%。
(见图4)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181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33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3009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5.1%。
(见图5)全年公共财政收入[5]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其中税收收入89720亿元,增加16510亿元,增长22.6%。
1-6 主要年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Composition Indicators on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M 单位: %财 政Government Finance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结构Composition of Government Revenue税收收入Various Taxes非税收入Nontax Revenues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结构Composition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一般公共服务General Common Service教育与科学技术Operating Expenses for Education and Operating Expense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社会保障和就业Operating Expenses for Medical Treatment and Sanitation 环境保护Operating Expenses for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城乡社区事务Expenses of Community农林水事务Expenses of Agriculture, Forest and Irrigation其他各项支出Other Expense能源生产与消费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能源生产总量结构Composition of Total Energy Production原 煤Coal原 油 Petroleum Crude Oil天然气 Natural Gas水风电 Water, Wind and Electricity能源消费总量结构Composition of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煤 炭Coal石 油 Petroleum Oil天然气 Natural Gas水电、风电 Hydro-power, Wind Power产 业Industrial农 业Agriculture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Composition of Gross Output Value of Agriculture Forestry,Animal Husbandry, Fishery农 业Farming林 业 Forestry牧 业 Animal Husbandry渔 业 Fishery农林牧渔服务业Agricultural,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Fishery and Their Services 工 业Industry工业总产值规模结构Composition of Gross Output Value of Industry大型企业Large Enterprises中型企业 Medium-sized Enterprises小型企业 Small Enterprises建筑业Construction建筑业总产值结构Composition of Gross Output Valu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建筑工程Construction Projects安装工程 Installation Projects其 他Others交通运输业Transportation货运量结构按运输方式分By Means of Transportation铁 路Railways公 路 Highways民用航空 Civil Aviation管道输油(气) Pipelines旅游业International Tourism来华旅游人数结构Composition of Tourists外国人Foreigners港澳台同胞 Compatriots form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金 融Finance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结构Composition of Sources of Funds in State Banks各项存款Various Deposits应付及暂收款Payable and Temporary Collection所有者权益 Owner’s Right and Interest其 他 Others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结构Composition of Fund Uses in State Banks各项贷款 Loans有价证券及投资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行内资金往来Funds Tranfer inward Banks库存现金Cash in Stock其 他Others教育、科技Education and Science教 育Education在校学生结构Composition of Student Enrollment大学生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中学生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小学生 Primary School Students专任教师结构Full-time Teachers by Type大 学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中 学 Secondary Schools小 学 Primary Schools科 技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结构Composition of Expenditur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应用研究Supplied Research实验发展Experimental Development生活、环境People's Livelihood and Environment生 活People's Livelihood城镇居民消费结构Consumption Composition of Urban Residents食品类Food衣着类 Clothing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Articles for Daily Use and Others医疗保健Health Care and Medical Services交通通讯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教育文化娱乐服务Education ,Culture and Recreation Services居 住 Residence杂项商品和服务 Miscellaneous Goods and Services农村居民消费结构Consumption Composition of Rural Residents食品类 Food衣着类 Clothing家庭设备、用品及其他 Articles for Daily Use and Others医疗保健Health Care and Medical Services交通通讯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教育文化娱乐服务Education ,Culture and Recreation Services居 住 Residence其他商品和服务 Other Goods and Services卫 生Health Care卫生技术人员结构Doctors by Types执业医师(西医师) (Doctors of Western Medicine)执业助理医师(西医士) (Paramedics of Western Medicine)注册护士 Registered Nurses药剂人员 Pharmacist技师(士) Laboratory Technician其他 Others环境、灾害Environment and Disasters治理工业污染资金使用结构Uses of Funds Inindustrial Pollution Treatment治理废水Waste Water Treatment治理废气 Waste Gas Treatment治理固体废物 Solid Wastes Treatment治理噪声 Noise Abatement其 他 Others火灾事故损失额结构Composition of Fire Losses Converted into Cash 特 大Extraordinarily Serious Fires重 大 Serious Fires较 大 Big Fires一 般 Ordinary Firest in Main Years(%)60.893.981.677.583.2 39.2 6.118.422.516.814.511.519.019.713.29.82.73.05.9 5.614.613.030.137.460.058.840.646.535.835.848.726.52.4 2.47.924.11.8 3.02.8 2.972.569.663.665.921.522.523.316.93.4 3.58.612.02.6 4.4 4.5 5.274.576.474.069.274.6 1.8 2.6 1.7 2.1 1.9 23.520.423.524.520.4 0.20.60.80.90.73.3 2.427.553.756.555.217.410.123.124.455.136.220.420.488.288.387.587.210.39.111.011.41.52.6 1.5 1.415.212.112.710.610.6 79.983.081.777.878.1………......4.9 4.95.611.611.3100.080.481.489.794.819.618.610.3 5.2122.8110.5110.1… 1.7 1.50.1 2.8 3.6-22.9-15.0-15.392.561.161.84.4 3.25.61.632.829.11.10.70.70.4 2.2 2.80.4 1.1 2.0 6.5 6.8 29.131.430.843.243.4 70.567.567.250.349.81.9 3.9 3.5 5.9 5.9 34.343.539.145.446.063.852.657.448.748.14.7 4.827.435.667.959.647.836.436.336.215.613.114.514.811.07.6 5.9 6.62.57.57.3 6.91.67.512.912.311.215.19.29.94.69.49.28.85.7 3.4 4.7 4.553.750.041.640.315.39.28.98.817.4 3.7 3.6 4.07.0 6.010.79.11.1 4.910.811.15.38.6 5.4 4.913.513.817.420.10.7 3.8 1.6 1.714.431.376.932.532.0 18.710.923.17.37.2 21.129.335.336.07.9 5.2 5.26.3 6.313.413.355.338.221.429.5。
昌吉州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要任务,认真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弘扬新疆精神,践行新疆效率,紧密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求真务实、创新变革,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重点民生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民生建设取得新成效,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
一、综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预计2012年我州实现生产总值82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6.0%,增速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51708元,同比增长16%。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8.4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95.9亿元,增长22.9%,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319.5亿元,增长23.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12.2亿元,增长13.2%。
三次产业结构为26.4:47.9:25.7。
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9、10.5和3.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8.6个百分点。
全年物价稳中有升。
昌吉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增长4.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8%;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4.7%;服务价格上涨2.5%。
扣除食品和能源的价格上涨1.6%。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1%。
昌吉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指标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4.1#食品8.8粮食9.4油脂 6.8肉禽7.8蛋类10.0水产品 3.8烟酒及用品 3.0衣着 3.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2.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2.3交通和通信-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1居住 1.9建房及装修材料-0.1自有住房 2.6水电燃料0.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下降2.9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下降1.2%。
全州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47732人,较上年下降1.9%,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人数138821人,同比下降0.8%,其中企业单位人数77394人,下降3.0%;事业单位39273人,增长2%;机关单位21602人,增长2.5 %。
2011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重点战略,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整体运行较为平稳,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79.06亿元,增长12.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9.8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66.07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243.15亿元,增长14.2%。
三次产业结构为19.32:53.02:27.66。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202元,增长12.2%。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21.65亿元,增长13.9%,占GDP的比重达59.3%。
全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18.31亿元,增长33.5%,占GDP比重为13.46%,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6.81亿元,增长34.5%,其中税收收入53.83亿元,增长32.5%,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0.08%。
全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96.71亿元,增长24.2%,其中教育支出增长5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8.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6.3%,交通运输支出增长28.7%,住房保障支出增长48.7%。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7,比上年上涨4.7%。
从八大类别看,呈现“三降五升”格局。
食品类价格上涨11.8%,其中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干鲜瓜果类分别上涨17.2%、25.7%、18.1%、9.2%和13.7%;烟酒类价格上涨2.4%;衣着类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6%;居住类价格上涨4.6%。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3%。
全年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4.8,比上年上涨4.8%。
年末全市全社会就业人员264.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9万人。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也是江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关键之年。
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坚定信心,顽强拼搏,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1.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592.2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3600.5亿元,增长10.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67.4%和28.3%。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0:56.9:31.1。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6393.2亿元,增长13.6%,占GDP的比重达55.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体地位初步显现,实现生产总值6804.8亿元,增长12.8%,占全省的58.7%。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568.3亿元,增长21.6%。
人均生产总值25884元,增长11.8%。
全年财政总收入1645.0亿元,比上年增长34.2%。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3.4亿元,增长35.4%。
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税收总收入1368.7亿元,增长32.5%,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3.2%。
县域财力进一步增强,全年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40个,其中南昌县超45亿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2%,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6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4.6%。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1.3%,其中冶金工业上涨23.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2.4%,其中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25.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在兵团党委、兵团的正确领导下,兵团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兵团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加快推进“三化”建设,实施“十件实事”,加强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民生建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兵团生产总值96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7.62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367.27亿元,增长30.5%;第三产业增加值273.95亿元,增长9.6%。
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4:38:28。
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17.2%、65.0%和17.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7、10.4和2.9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37113元,比上年增长14.4%。
图1 2005—2011年兵团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2011年12月28日,北屯市正式成立。
全年兵团国有及国有控股农工建交商企业实现利润57.11亿元,比上年增加16.85亿元。
初步统计,全年上缴各类税费106.42亿元。
全疆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见表一),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6%,居住价格上涨5.4%。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0%。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4.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7.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1%。
全年兵团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6%。
表一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增减变动情况年末从业人员111.36万人,比上年增长4.9%。
年末在岗职工68.16万人,比上年增长0.6%。
全年新增劳动力就业8.55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
全年四个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均处于较景气区间。
昌吉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11年我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7.0%,增速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43251元,同比增长16.1%。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0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25亿元,增长26.3%,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262亿元,增长27.9%。
2011年,在区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昌吉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八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弘扬新疆精神,践行新疆效率,努力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和困难,强化措施、攻艰克难,继续坚定不移的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突出发展优势,加快结构调整,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2011年我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7.0%,增速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43251元,同比增长16.1%。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0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25亿元,增长26.3%,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262亿元,增长27.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87亿元,增长13.6%。
三次产业结构为27.1:46.3:26.6。
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1、11.1和3.8个百分点。
昌吉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增长5.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5%;非食品价格上涨2.7%;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价格上涨3.5%。
扣除食品和能源的价格上涨2.6%。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8%。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上涨6.2%,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5.7%,生活资料价格指数上涨8.0%。
全州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不含私营和个体)150610人,较上年增长8.6%,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人数132686人,同比下降1.0%,其中企业单位人数88325人,增长13.1%;事业单位39322人,增长2%;机关单位22415人,增长4.3%。
全年通过各种途径使42107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再就业人数4203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54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
二、农业农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0.94亿元,比上年增长7.01%。
其中,农业产值107.91亿元,增长9.98%;林业产值2.21亿元,下降6.05%;牧业产值126.67亿元,增长4.6%;渔业产值1.68亿元,增长7.39%;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47亿元,增长6.49%。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5.78亿元,增长6.99%;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占大农业的比重分别为43.01%、0.94%、54.07%、0.57%和1.41%。
农作物播种面积812.67万亩,增长8.2%。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30.48万亩,下降9.4%,在粮食面积中,小麦播种面积267.99万亩,下降9.1%,玉米播种面积110.06万亩,下降13.67%;棉花播种面积158.25万亩,增长36.4%;油料播种面积40.74万亩,增长27.3%;蔬菜播种面积75.97万亩,增长38.7%,其中制酱番茄播种面积30.19万亩,增长10.3%。
粮经草的比例为1:0.83:0.06。
全年粮食总产量180.16万吨,下降13.3%;棉花产量19.92万吨,增长43.4%;油料产量8.23万吨,增长44.6%;甜菜产量56.37万吨,增长36.07%。
当年完成造林面积39.4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9.44万亩。
年末实有封山育林266.64万亩。
年末牲畜存栏403.93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0%;全年牲畜出栏812.47万头(只),增长9.06%。
全年肉类总产量50.27万吨,增长11.09%;奶产量74.55万吨,增长16.17%;禽蛋产量7.91万吨,增长25.35%;水产品产量1.7万吨,增长8.28%。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85.34万千瓦,增长5.47%;农用大中型拖拉机1.78万台,增长14.93%;小型拖拉机5.12万台,下降6.24%;农用运输车0.52万辆,下降2.26%。
化肥施用量(折纯)13.46万吨,增长2.76%;地膜使用量1.13万吨,增长2.69%。
农村用电量7.95亿千瓦时,增长9.45%。
三、工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48亿元(不含兵团、石油天然气),较上年同比增长3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完成增加值119亿元,增长32.3%。
规模以上企业个数比上年增加52家,达到437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2.2%,较上年上升2.8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呈现逐月走好态势。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1.0,比上年提高11.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1.60亿元,下降5.4%;企业亏损面30.5%,上升2.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率25.7%,下降13.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1.6%,提高3.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6.17万元/人,增长22.5%。
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4.63亿元,比上年增长65.2%。
建筑业企业完成竣工产值51.54亿元,增长54.5%。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59.74万平方米,增长31.9%;房屋竣工面积278.34万平方米,增长52.5%。
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3亿元,增长86.0%;企业上缴税金3.12亿元,增长50%。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州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2%。
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含房地产投资)435.0亿元,增长130.4%;农村非农户投资73.8亿元,增长58.4%。
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980个,增长41.4%,其中本年新开工830个,增长49.8%。
计划总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147个,本年累计完成投资450.2亿元,占投资总额的88.5%。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5.5亿元,下降7.3%。
第二产业投资352.9亿元,增长147.7%,其中工业投资352.8亿元,增长147.8%。
在工业投资中,采掘业投资33.0亿元,下降32.7%;制造业投资245.7亿元,增长334.9%;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74.1亿元,增长101.5%。
第三产业投资140.4亿元,增长84.3%。
三次产业投资构成3.0:69.4:27.6。
全州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9.7亿元,比上年增长74.4%。
房屋施工面积449.4万平方米,增长88.0%;房屋竣工面积99.6万平方米,增长256.0%;商品房销售面积222.5万平方米,增长33.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15.4万平方米,增长36.0%;商品房销售额63.1亿元,增长46.1%;商品房待销面积28.8万平方米,增长55.0%。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客运量5493万人,同比增长8.8%,客运周转量354483万人公里,增长9.2%;货运量7686万吨,增长11.3%,货物周转量1089758万吨公里,增长12.3%。
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收入10.14亿元。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6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2万户,互联网宽带注册用户16.9万户。
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8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0%,旅游收入51.1亿元,比上年增长46.0%。
截至2011年末,全州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21家,其中5A级2家,4A级6家,3A级景区10家,2A级3家,A级1家;国家风景名胜区1家;国家地质公园1家;国家湿地公园1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家;星级旅游宾馆32家,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17家,二星级10家,一星级1家;星级农家乐114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6家;旅行社6家;旅游购物街5家。
六、国内贸易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补贴措施和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推动下,在居民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利好环境下,全州消费市场继续走旺,热点频现。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分城乡。
六、国内贸易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补贴措施和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推动下,在居民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利好环境下,全州消费市场继续走旺,热点频现。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21.9亿元,增长18.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1.1亿元,增长16.7%。
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2.7亿元,增长28.7%;零售业零售额98.1亿元,增长17.0%;住宿业零售额1.0亿元,增长28.3%;餐饮业零售额21.2亿元,增长16.3%。
全州共有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106家,其中限额以上法人单位67个,限额以上产业单位10个,限额以上大个体29个;67家限额以上法人企业中包括60家批发零售企业,7家住宿餐饮企业;10家限额以上产业企业中包括4家批发零售企业,6家住宿餐饮企业;29家限额以上大个体中包括6家批发零售企业,23家住宿餐饮企业。
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0.9亿元,增长31.7%;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占全社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3.3%,较去年提高2.4个百分点。
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25类商品零售分类情况看,增幅超过25%的分别是: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1.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1.2%;化妆品类,增长26.1%;金银珠宝类,增长33.4%;日用品类,增长32.8%;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25.8%,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料类,增长36.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73.2%;通讯器材类,增长55.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3.6%;汽车类,增长33.8%。
七、对外经济与招商引资2011年1至12月昌吉州实现外贸进出口额211335.5万美元,同比增长1.8%,进出口贸易额列全疆第三位。
其中出口完成194569.6万美元,同比增长1.5%,进口完成16765.9万美元,同比增长5.2%。
招商引资项目375个,落实到位资金453.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29.6%;其中,本期项目244个,投入资金343.3亿元;结转项目131个,投入资金110.2亿元。
落实区外项目282个,到位资金406.8亿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6.66亿元,增长92.2%,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22亿元,增长47.4%。
其中,增值税收入6.15亿元,增长30.6%;营业税17.54亿元,增长46.7%;企业所得税4.03亿元,增长47.9%;个人所得税3.33亿元,增长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