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与防护要求的检测
- 格式:ppt
- 大小:3.82 MB
- 文档页数:65
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第 4 章~第 7 章和附录 A、附录 B 、附录 C 是强制性内容,其余为推荐性内容。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BZ130 —2002《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和GBZ 138 —200 2《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本标准以 GBZ 130 —2002为主,整合了 GBZ138 —2002 的内容,与 GBZ 130 — 2002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关于医用 X 射线机的生产、 X 射线机不适用种类限制、 X 射线源组件泄漏辐射定期检测等内容和有关诊断床板、乳腺摄影支撑台滤过厚度的要求;——增加了 CT 机、介入X 射线设备可允许的最小第一半值层的内容,牙科机管电压指示的偏离和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等要求、同室近台操作(非普通荧光屏透视)时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剂量率控制值和机房屏蔽体外辐射剂量水平剂量率的控制值,介入放射学设备配置患者受照剂量记录装置的要求和机房防护检测方法以及附录D;——修改并增加了机房屏蔽防护厚度和机房使用面积的要求,还增加了机房单边长度的要求,并修改了水箱散射标准水模的尺寸;——将 GBZ 138-2002 中 X 射线诊断设备及场所的防护监测要求内容改写在第7 章,检测方法内容改写在附录 B 中。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娄云、冯泽臣、万玲、岳保荣、范瑶华、余宁乐、王时进、杜国生、王进、张泓。
GBZ 130 — 2002 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8279 —2001 :GBZ 138 — 2002 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WS/T 190 — 1999 。
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用设备防护性能、机房防护设施、 X 射线诊断操作的通用防护安全要求及其相关检测要求。
4.GBZ130-2013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用设备防护性能、机房防护设施、X射线诊断操作的通用防护安全要求及其相关检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实践。
模拟定位设备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9706.12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三、并列标准诊断X射线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GB9706.23医用电气设备第243部分:介入操作X射线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16348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65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179医疗照射防护基本要求GBZ/T180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186乳腺X射线摄影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187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76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3总则3.1在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实践中,应保障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以及公众的放射防护安全与健康,并应符合GB18871、GB16348和GBZ179的规定。
3.2应用X射线检查应经过正当性判断。
执业医师应掌握好适应证,优先选用非X射线的检查方法。
加强对育龄妇女、孕妇和婴幼儿X射线检查正当性判断;严格控制使用剂量较大、风险较高的放射技术、除非有明确的疾病风险指征,否则不宜使用CT进行健康体检。
对不符合正当性原则的,不应进行X射线检查。
3.3遵从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在保证获得足够的诊断信息情况下,使患者和受检者所受剂量尽可能低。
3.4对工作人员所受的职业照射应加以限制,符合GB18871职业照射剂量限值的规定;对患者和受检者开展的诊疗检查,应以医疗照射指导水平为放射防护指导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对确实具有正当理由需要进行的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应在获取所需诊断信息的同时,把患者和受检者的受照剂量控制到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水平。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2020标题: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2020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用X射线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X射线的辐射特性,如果不加以控制和防护,会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因此,制定并遵守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2020至关重要。
二、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概述1. 设备质量控制:所有的医用X射线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其性能稳定、图像清晰,并能准确地提供所需的辐射剂量。
2. 工作人员防护:所有接触X射线的工作人员都应接受适当的培训,了解辐射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他们应该在工作时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铅衣、铅眼镜等。
3. 患者防护:尽可能使用最低的有效剂量来获取诊断所需的信息。
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应特别注意降低他们的照射剂量。
4. 环境防护:设置专门的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对废弃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安全处置。
三、设备质量控制1. 设备的选择:选择经过国家认证的、质量优良的医用X射线设备。
2. 设备的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3. 设备的检测:定期进行设备性能检测,包括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等,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四、工作人员防护1. 培训教育: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辐射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
2. 防护装备: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铅衣、铅眼镜等,并监督他们正确使用。
3. 健康监测: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因辐射引起的健康问题。
五、患者防护1. 最低剂量原则:尽可能使用最低的有效剂量来获取诊断所需的信息。
2. 特殊人群保护: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应特别注意降低他们的照射剂量。
3. 信息告知:向患者说明X射线检查的必要性和可能的风险,征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六、环境防护1. 废物处理:设置专门的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对废弃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安全处置。
2. 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辐射水平监测,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ws76-2020标准
WS76-2020标准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和防护性能检测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在质量控制检测和防护性能检测方面的要求,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其技术要求。
该标准适用于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和防护性能检测,包括X射线摄影设备(如X射线屏片摄影设备、数字X射线摄影设备等)、X射线透视设备(如直接荧光屏透视设备、影像增强器透视设备等)、牙科X射线设备(如牙科X射线机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设备等。
此外,标准中还提到了强制性条款和推荐性条款。
强制性条款包括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和防护性能检测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推荐性条款则是在满足强制性条款的前提下,为提高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而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指导。
总之,WS76-2020标准是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和防护性能检测的重要标准,对于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4号)现颁布《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请各地遵照执行。
部长陈敏章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三日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用X射线诊断质量,保障受检者、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使用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国家对医用X射线诊断的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实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单位必须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影像质量;减少重拍率、误诊率及漏诊率;注意受检者的屏蔽防护,减少和控制受检者的照射剂量,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工作。
第二章许可证件申请与管理第五条凡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的单位必须事先向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办理申请手续,经审查合格,领取《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许可范围内的工作。
第六条新建、扩建和改建的X射线机房,在场址选择、建筑设计、防护设施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接受县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性审查和竣工验收。
第七条凡申请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的单位、个人,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备与所开展的X射线诊断项目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和防护性能合格,运行指标满足所开展诊断项目要求的设备。
(二)、具备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的相应专业技能、熟悉防护知识,健康条件合格,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的工作人员。
序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拟订本标准。
本标准第 4 章~第7 章和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是强迫性内容,其余为介绍性内容。
本标准依据GB/T2009 给出的规则草拟。
本标准取代GBZ130 — 2002 《医用X 射线诊断卫生防备标准》和GBZ 138 — 2002《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备监测规范》。
本标准以GBZ 130—2002为主,整合了GB Z 138 —2002的内容,与GBZ 130—2002对比,除编写性改正外,主要技术变化以下:——删除了对于医用X 射线机的生产、X 射线机不合用种类限制、X 射线源组件泄露辐射按期检测等内容和有关诊断床板、乳腺拍照支撑台滤过厚度的要求;——增添了 CT 机、介入X 射线设备可同意的最小第一半值层的内容,牙科机管电压指示的偏离和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等要求、同室近台操作(非一般荧光屏透视)时透视防备区测试平面剂量率控制值和机房障蔽体外辐射剂量水平剂量率的控制值,介入放射学设备配置患者受照剂量记录装置的要乞降机房防备检测方法以及附录D;——改正并增添了机房障蔽防备厚度和机房使用面积的要求,还增添了机房单边长度的要求,并改正了水箱散射标准水模的尺寸;——将 GBZ 138-2002 中 X 射线诊断设备及场所的防备监测要求内容改写在第7 章,检测方法内容改写在附录 B 中。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意。
本标准草拟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备与核安全医学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草拟人:娄云、冯泽臣、万玲、岳保荣、范瑶华、余宁乐、王时进、杜国生、王进、张泓。
GBZ 130 — 2002 的历次版本公布状况为:—— GB 8279 —2001 :GBZ 138 — 2002 的历次版本公布状况为:—— WS/T 190 — 1999 。
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备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用设备防备性能、机房防护设备、 X 射线诊断操作的通用防备安全要求及其有关检测要求。
4.GBZ130-2013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用设备防护性能、机房防护设施、X射线诊断操作的通用防护安全要求及其相关检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实践。
模拟定位设备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9706.12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三、并列标准诊断X射线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GB9706.23医用电气设备第243部分:介入操作X射线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16348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65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179医疗照射防护基本要求GBZ/T180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186乳腺X射线摄影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187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76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3总则3.1在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实践中,应保障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以及公众的放射防护安全与健康,并应符合GB18871、GB16348和GBZ179的规定。
3.2应用X射线检查应经过正当性判断。
执业医师应掌握好适应证,优先选用非X射线的检查方法。
加强对育龄妇女、孕妇和婴幼儿X射线检查正当性判断;严格控制使用剂量较大、风险较高的放射技术、除非有明确的疾病风险指征,否则不宜使用CT进行健康体检。
对不符合正当性原则的,不应进行X射线检查。
3.3遵从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在保证获得足够的诊断信息情况下,使患者和受检者所受剂量尽可能低。
3.4对工作人员所受的职业照射应加以限制,符合GB18871职业照射剂量限值的规定;对患者和受检者开展的诊疗检查,应以医疗照射指导水平为放射防护指导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对确实具有正当理由需要进行的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应在获取所需诊断信息的同时,把患者和受检者的受照剂量控制到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水平。
4.GBZ130-2013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用设备防护性能、机房防护设施、X射线诊断操作的通用防护安全要求及其相关检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实践。
模拟定位设备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9706.12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三、并列标准诊断X射线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GB9706.23医用电气设备第243部分:介入操作X射线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16348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65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179医疗照射防护基本要求GBZ/T180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186乳腺X射线摄影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187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76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3总则3.1在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实践中,应保障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以及公众的放射防护安全与健康,并应符合GB18871、GB16348和GBZ179的规定。
3.2应用X射线检查应经过正当性判断。
执业医师应掌握好适应证,优先选用非X射线的检查方法。
加强对育龄妇女、孕妇和婴幼儿X射线检查正当性判断;严格控制使用剂量较大、风险较高的放射技术、除非有明确的疾病风险指征,否则不宜使用CT进行健康体检。
对不符合正当性原则的,不应进行X射线检查。
3.3遵从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在保证获得足够的诊断信息情况下,使患者和受检者所受剂量尽可能低。
3.4对工作人员所受的职业照射应加以限制,符合GB18871职业照射剂量限值的规定;对患者和受检者开展的诊疗检查,应以医疗照射指导水平为放射防护指导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对确实具有正当理由需要进行的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应在获取所需诊断信息的同时,把患者和受检者的受照剂量控制到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水平。
.138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设备管理Equipment Management医用X 射线诊断设备是当下最为常见的医用影像诊断手段所需的设备之一,其图像质量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的精准度,同时它也直接影响到患者和和医务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1.辐射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辐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X 射线的有效使用可以让很多患者受益,例如放射治疗、放射诊断辐照的应用等,一旦不注重防护或者使用不妥当,它就会造成不小的危害。
如果X 射线诊断设备技术性能存在缺陷,在使用中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误诊、漏诊;如果X 射线诊断设备的安全性能存在缺陷,在使用中还会对患者及医护人员造成危害。
在利用X 射线诊断设备进行诊断、治疗时,如何在获得高质量的医学影像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同时,加强对受检者的防护,尽量减少受检者与工作者的受照剂量,尽可能地降低X 射线诊断设备检查带来的潜在危害,一直是放射学与放射防护学的重大研究课题。
X 射线诊断设备的质量控制是这些课题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一般性问题在长期的检测过程中发现,随着电子电路技术的发展,X 射线诊断设备管电压的重复性、曝光时间的重复性、输出剂量的重复性、空间分辨力等参数的平均合格率较高;而光野一致性、管电压的准确度、低对比度分辨力等参数合格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基层医院这种现象出现较多。
大量的数据表明,为了保证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必须严格实施日常质量控制。
使用单位的日常质量控制一般包括验收检测、状态检测、稳定性检测等必备的相关检测要求。
验收检测:新进的设备进院安装以后或者是设备存在问题经过重大的修理以后,为了能保证是否会符合预期的指标要求而进行的检测。
状态检测:在评价图像质量中的对比度、分辨率、噪声、伪影、信噪比等状态以及识别超出控制标准而影响到稳定性检测结果原因后所要进行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