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超声检查规范指南 版
- 格式:pdf
- 大小:598.83 KB
- 文档页数:6
最新2020年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全文)引言甲状腺结节非常多见,19%~68%的普通人群超声可测及甲状腺结节,其中大多数为不具有临床意义的良性结节[1-2]。
在中国,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约20%~35%[3-6]。
根据年龄、性别、受辐射史、家族史和其他因素的不同,甲状腺结节患者7%~15%为甲状腺癌[2]。
超声检查作为甲状腺结节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诊疗决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由于医学影像学图像的判读有较大的主观性,常出现报告术语和处理建议不一致的情况。
鉴于此,1992年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推出针对乳腺成像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开发了标准化的影像词典,对乳腺病变的恶性危险进行了标准化分层,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置建议[7]。
BIRADS在临床上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受ACR的BIRADS启发,2009年智利学者率先尝试建立了针对甲状腺的TIRADS(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System, TIRADS)[8],随后韩国学者[9-10]、法国学者[11]、德国学者[12]、美国学者[13]、泰国学者[14]也相继报道了各自建立的TIRADS,上海瑞金医院也建立了基于单中心研究的TIRADS[15]。
2016年5月韩国放射学会和韩国甲状腺放射学会联合推出了K-TIRADS(Korean-TIRADS),这是全球第一个以学会名义发布的TIRADS[16]。
2017年8月欧洲甲状腺协会(European Thyroid Association, ETA)发布了欧洲版的Eu-TIRADS[17]。
然而,作为RADS概念的先行者,ACR于2015年才正式出版了ACR-TIRADS词典[18],2017年出版了ACR-TIRADS分类系统[19],这距2009年智利学者推出TIRADS已经8年之久。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最全版)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的检出率为20%~76%,其中恶性肿瘤仅占7%~15%[1-3],临床工作的重点是如何将甲状腺癌从高发的甲状腺结节中甄别出来。
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是传统的微创诊断技术,可在术前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为甲状腺疾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是甲状腺诊治决策的关键[4-11]。
FNAB在国内开展较晚,相关理念及操作方法差异较大,为普及、规范该项技术,推动FNAB技术顺畅发展,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疾病诊治水平,经国内相关专家讨论,特制定本共识及操作指南。
第一部分专家共识FNAB利用细针(22~25 G)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穿刺,从中获取细胞成分,通过细胞学诊断来实现对目标病灶性质的判断。
FNAB可分为细针抽吸活检和无负压细针活检。
目前情况下,两种方法均推荐超声引导下穿刺(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使穿刺目标更为准确,提高取材成功率,同时有利于穿刺过程中对重要组织结构的保护和穿刺后判断有无血肿。
传统的细针穿刺为细针抽吸活检,在穿刺过程中用注射器维持一定负压以期获取更多成分。
改良的细针穿刺方法采用特制的穿刺针在无负压的情况操作,更加简便。
文献[12-14]研究证实二者在获取细胞成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后者标本中血液成分更少,更有利于细胞学诊断。
临床上可根据条件、实际情况酌情选择此二种方法或联合使用。
FNAB是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敏感度、特异度最高的方法,被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AACE)、欧洲甲状腺学会(European thyroid association,ETA)、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和中华医学会等国内外机构所制定指南推荐[15-19],具有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原则上临床决策宜以活检结果为基础。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最全版)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较高,但其中恶性肿瘤的比例较低。
因此,如何准确识别甲状腺癌成为了临床工作的重点。
细针穿刺活检是一种微创诊断技术,可以在术前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为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是甲状腺疾病诊治决策的关键。
由于国内对___的理念和操作方法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推广和规范该项技术,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水平,国内专家制定了本共识及操作指南。
第一部分:专家共识1.原理及分类细针穿刺活检利用细针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穿刺,从中获取细胞成分,通过细胞学诊断来判断目标病灶的性质。
目前,细针抽吸活检和无负压细针活检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可以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取材成功率,同时能够保护重要组织结构并判断是否有血肿。
改良的细针穿刺方法采用特制的穿刺针在无负压的情况下操作,更加简便。
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在获取细胞成分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后者标本中血液成分更少,更有利于细胞学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选择这两种方法或联合使用。
2.临床应用超声检查在穿刺前应进行高分辨率评估和定位结节。
颈部超声可以确定甲状腺结节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边界、边缘、声晕、内部结构、回声水平、回声均匀性、钙化、血供、后方回声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评估颈部区域是否有异常淋巴结和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特点。
以下超声征象提示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大(恶性风险70%~90%):(1)实性低回声或囊实性结节中的实性成分为低回声的结节;(2)同时具有以下1项或多项超声特征:①边缘不规则(浸润性、小分叶或毛刺);②微钙化;③纵横比>1;④边缘钙化中断,低回声突出钙化外;⑤甲状腺被膜受侵;⑥同时伴有颈部淋巴结超声影像异常,如内部出现微钙化、囊性改变、强回声团、周边血流等。
确定待穿刺结节后,需要详细标记该结节位置和大小等信息,可以参考图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显示结节本身的血供和周边的血管分布,帮助分析穿刺的出血风险和设计安全的穿刺路径。
目录腹部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腹部学组范小明等执笔) (1)甲状腺超声检查报告规范(浅表学组洪玉蓉执笔) (42)甲状腺超声检查技术规范(浅表学组洪玉蓉执笔) (54)乳腺超声检查技术规范(浅表学组包凌云执笔) (65)腹部超声检查指南第一节肝脏超声检查指南一、检查前准备1、为保证图像质量,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以上。
(急诊例外)。
2、了解病史(肝炎史、服药史、手术史、肝外肿瘤史、白细胞及分类、乙肝三系、AFP。
3、其他影像学检查及前次超声检查情况。
二、检查方法1、探头的选择:成人选择探头频率为3、5MHz,肥胖体型选择2-3MHz,体型较瘦、位置较表浅的病变或小儿选择探头频率为5MHz。
2、受检者体位:仰卧位是最常用体位,结合检查的需要,左侧卧位、半卧位、坐位或站立位。
三、肝脏标准切面、存图共分三组:剑突下、右肋间、右肋缘下。
1、剑突下切面在剑突下从左至右连续进行矢状面扫查,显示肝左叶及其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胰腺等组织的关系。
显示切面:(1)经腹主动脉左肝纵切面:显示腹主动脉长轴的左肝纵切,此切面可测量肝左叶上下径和前后径。
(2)经下腔静脉左肝纵切面:显示下腔静脉长轴的左肝纵切。
(3)剑突下左肝横切面:显示门静脉左支横部、矢状部、左外叶下段支、左外叶上段支、左內支;尾状叶、肝圆韧带及静脉韧带;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横断面。
2、右肋间斜切面:(1)肋间斜切1(显示门脉右前与右后的分支)。
(2)肋间斜切2(显示门脉右前支的右前后、右前前分支)。
3、右肋缘下切面:(1)平行肋缘下斜切面:显示三支肝静脉及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第二肝门)、膈顶区。
当肝右静脉显示最完整时,是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的切面。
(2)垂直肋缘下斜切面:显示胆囊、第一肝门(肝动脉、胆总管、门静脉)、下腔静脉。
四、肝脏超声分叶与分段国际比较通用的分段法是肝脏库氏(Couinand)分段法:以肝裂、门静脉及肝静脉为指示标志,将肝脏分为左、右半肝、5叶和8段,其中门静脉是叶和段的“示标”,肝静脉是叶和段的“界标”。
厦门市甲状腺超声检查规范指南(2016年版)一.超声检查适应症:1.临床出现甲状腺相关症状或体征2.核素、CT或实验室检查发现甲状腺异常3.甲状腺外科手术前、术中及术后评估4.甲状腺病变的随访5.甲状腺活检、消融或其他介入手术的定位二.超声检查方法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行颈部I131放射治疗的患者需在治疗1个月后再行甲状腺超声检查;行ECT检查的患者需在1周后再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1.检查体位(1)仰卧位:为常规体位,在颈后及双肩后垫一枕头,头稍后仰,呈头低颈高位,充分暴露颈前及侧方。
(2)侧卧位:如一侧甲状腺明显肿大,可采取侧卧位,分别检查甲状腺左、右叶。
检查两侧颈部淋巴结时,也可采用侧卧位。
2.扫查方式原则:包含所有甲状腺组织(两侧叶、峡部、锥状叶)(1) 横切扫查时,左右叶分别从上向下滑行扫查,直至甲状腺下极消失为止。
(2) 纵切面扫查时,可沿甲状腺左右叶的长径扫查,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做一系列的纵切面滑行扫查。
(3)任意角度切面,针对感兴趣区的任意角度多切面扫查,评估感兴趣区超声特征。
(4)甲状腺血管扫查:彩色/能量多普勒检查,探测甲状腺实质血流、结节血流以及甲状腺大血管情况(甲状腺上动脉)。
(5)甲状腺周围颈部软组织:扫查范围为颈前、颈侧区。
有无异常回声,有无异常淋巴结病变。
图1 在左右侧叶纵切面上极扫查甲状腺上动脉,(左图);甲状腺周围颈部软组织颈前颈侧区扫查范围(右图)3.检查程序(1)检查内容①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整体)a)体积:增大(上下径>6cm,前后径>2cm,横径>2cm,峡部前后径>0.5cm)、正常、缩小(两侧叶体积之和小于6cm3)b)包膜:清晰,模糊或中断c)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或不均匀),强度(正常,减低或增高),粗细,网格d)血流:丰富、正常、减少e)PW:甲状腺上动脉内径有无增宽,流速有无增快,RI有无升高或降低一般无法做定性诊断。
一些典型弥漫性疾病表现:Graves病:甲状腺体积弥漫性增大,实质回声减低,血流较丰富,甲状腺上动脉PSV增快。
超声甲状腺测量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超声甲状腺测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利用超声波的特性来评估甲状腺的形态和结构。
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尤其是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针对超声甲状腺测量的标准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超声甲状腺测量的意义,包括其在甲状腺疾病早期诊断和定量评估方面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将讨论目前常见的超声甲状腺测量方法,包括超声图像获取、甲状腺结构参数测量等,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为了确保超声甲状腺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
因此,本文还将探讨超声甲状腺测量标准的制定过程,包括其参考的国内外相关指南和研究成果,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同时,我们也将分析标准遵循的必要性,以及对临床实践和患者管理的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将总结超声甲状腺测量的重要性,并强调遵循标准的必要性。
此外,我们还将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超声甲状腺测量的准确性和应用范围,以满足临床需求和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深入探讨超声甲状腺测量标准的制定及其应用,为医学界提供参考,促进超声甲状腺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编写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总共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超声甲状腺测量进行概述,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首先,我们将简要概述超声甲状腺测量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制定测量标准的需求。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目的,即通过探讨超声甲状腺测量的意义、常见方法和制定标准等方面,来增进对该领域的了解和规范其应用。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为三个小节来讨论超声甲状腺测量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将详细阐述超声甲状腺测量的意义,包括其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
其次,我们将介绍常见的超声甲状腺测量方法,包括超声图像采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步骤。
最后,我们将讨论超声甲状腺测量标准的制定,包括标准的制定背景、制定的过程和标准的内容。
2023中国甲状腺癌诊疗规范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中国甲状腺癌诊疗的规范指南。
以下是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要点。
诊断1. 初步诊断:- 针对可疑病例,应进行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 配合甲状腺超声检查,以评估结节的特征和性质。
- 如有需要,进行甲状腺穿刺活检以确诊。
2. 确诊:- 根据甲状腺穿刺活检结果,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分析,做出准确的甲状腺癌诊断。
分期和评估甲状腺癌分期有助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针对不同分期的评估要点:1. 分期标准:- 采用国际癌症分期联盟 (AJCC) 第8版分期标准。
- 结合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2. 分期评估:- 根据分期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化疗等。
治疗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案应根据病人个体情况和分期选择。
以下是常见治疗方案的要点:1. 手术切除:- 根据分期和肿瘤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范围。
- 包括甲状腺全切除、近周围组织清扫、淋巴结清扫等。
2. 放射治疗:- 在手术后或术前进行放射治疗,以减少肿瘤复发率和降低死亡率。
- 使用适当的辐射剂量和治疗周期。
3. 靶向治疗:- 针对分期较晚或有转移的甲状腺癌病人,采用靶向治疗药物。
- 药物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等。
4. 化疗:- 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考虑化疗以控制癌细胞的增长和扩散。
- 化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
随访甲状腺癌治疗后的随访是至关重要的,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
以下是随访的要点:1. 随访周期:- 按照分期和治疗方案的要求,进行定期随访。
- 初期随访一般为每3个月一次,然后逐渐延长。
2. 随访内容:- 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等。
- 定期进行放射性碘治疗(RAI)全身扫描。
3. 随访结果评估:- 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或采取其他措施。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中国甲状腺癌诊疗的规范指南,包括诊断、分期与评估、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要点。
超声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最新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超声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最新版解读引言超声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是医学界的重要参考资料,它提供了在超声检查中的诊断、治疗和操作方面的标准和指导原则。
甲状腺疾病中医文献中对甲状腺疾病统称为“瘦”,并根据局部的主要表现,分为气瘦、血瘦、肉瘦、筋瘦、石瘦5种。
这里选择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按现在的中医认识和治疗介绍如下。
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瘤是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甲状腺良性肿瘤。
中医因该病之肿块如肉团样而称为“肉瘦二由肝郁气结,脾失健运,气结痰凝而成。
【诊断】1多见于20〜40岁妇女。
2 .常在一侧甲状腺内触及表面光滑、质地韧实的圆形肿块,境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3 .肿块生长缓慢,一般没有自觉症状。
如为腺瘤囊性变,在囊内出血时,肿块可迅速增大,伴有轻微胀痛。
靠近气管的较大腺瘤,可引起轻度呼吸困难。
4.3, 碘甲状腺扫描可示为“温结节”,囊性变时则常为“冷结节”。
超声波检查可区别实质性或囊性肿块。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治法:行气解郁,化痰软坚。
方药举例:海藻玉壶汤加减。
昆布、海藻各15g,牡蛎30g,陈皮5g,制半夏、大贝母、青皮、当归、川萼各IOg0黄药子IOg0囊性变时,加三棱、莪术、桃仁各IOg,红花5go二、中成药逍遥丸每次服6g,每日2次。
二陈丸每次服6g,每日2次。
小金丹每次服2丸,每日2次。
消瘦片每次服5片,每日2次。
三、局部处理贴阳和解凝膏或八将膏。
药物治疗经过短期观察不能消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亚急性甲状腺炎本病为非化脓性炎症,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可能是病毒感染所引起。
中医称为“瘦痈”,因肺胃蕴有痰热,外感风邪搏结而成。
【诊断】1发病前1-2周有感冒或流行性腮腺炎病史。
2 .甲状腺突然呈弥漫性肿大或呈结节性肿块,疼痛和触痛,质硬,光滑,皮肤无红肿。
3 .低热,畏寒,周身不适,脉象浮数。
4 .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减低,血沉增快。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治法:疏风清热,化痰散结。
方药举例:牛劳解肌汤加减。
薄荷、桔梗各5g,牛劳子、荆芥、金银花、玄参、夏枯草、桅子各IOg,板蓝根30g,生甘草3g。
加减:发热、疼痛等急性症状解除后,去薄荷、牛劳子、荆芥,加射干、僵蚕、大贝母以化痰散结。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要点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的检出率为20%~76%,其中恶性肿瘤仅占7%~15%,临床工作的重点是如何将甲状腺癌从高发的甲状腺结节中甄别出来。
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是传统的微创诊断技术,可在术前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为甲状腺疾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是甲状腺诊治决策的关键。
FNAB在国内开展较晚,相关理念及操作方法差异较大,为普及、规范该项技术,推动FNAB技术顺畅发展,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疾病诊治水平,经国内相关专家讨论,特制定本共识及操作指南。
第一部分专家共识1 原理及分类FNAB利用细针(22~25G)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穿刺,从中获取细胞成分,通过细胞学诊断来实现对目标病灶性质的判断。
FNAB可分为细针抽吸活检和无负压细针活检。
目前情况下,两种方法均推荐超声引导下穿刺(US-FNAB),使穿刺目标更为准确,提高取材成功率,同时有利于穿刺过程中对重要组织结构的保护和穿刺后判断有无血肿。
2 临床应用FNAB是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敏感度、特异度最高的方法,被美国甲状腺协会(ATA)、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欧洲甲状腺学会(ETA)、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中华医学会等国内外机构所制定指南推荐,具有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原则上临床决策宜以活检结果为基础。
3 甲状腺结节US-FNAB适应证(1)直径>1cm的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有恶性征象者应考虑行穿刺活检。
(2)直径≤1cm的甲状腺结节,不推荐常规行穿刺活检。
但如果存在下述情况之一者,可考虑US-FNAB:①超声检查提示结节有恶性征象。
②伴颈部淋巴结超声影像异常。
③童年期有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辐射污染接触史。
④有甲状腺癌家族史或甲状腺癌综合征病史。
⑤18F-FDG PET 显像阳性。
⑥伴血清降钙素水平异常升高。
4 甲状腺结节US-FNAB排除指征(1)经甲状腺核素显像证实为有自主摄取功能的“热结节”。
甲状腺超声检查规范指南一、检查前准备1、患者准备患者在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但应穿着宽松的上衣,以便充分暴露颈部。
如果患者颈部有饰物,应提前取下。
2、仪器准备选择合适的超声仪器,通常采用高频线阵探头,频率在 75 12 MHz 之间。
检查前应确保仪器性能良好,图像清晰,调节好增益、深度、聚焦等参数。
3、检查环境检查室应保持安静、整洁、温度适宜,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检查环境。
二、检查体位1、仰卧位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头部后仰,充分暴露颈部。
在肩部下方垫一薄枕,使颈部伸展。
2、侧卧位对于颈部较短或仰卧位检查困难的患者,可采用侧卧位,将检查侧朝上。
三、检查方法1、横切面检查从甲状腺上极开始,沿甲状腺左右两侧依次进行横切面扫查,观察甲状腺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结节等。
2、纵切面检查在横切面检查的基础上,对甲状腺进行纵切面扫查,重点观察甲状腺的前后径、峡部厚度等。
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甲状腺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情况,判断血流是否丰富、有无异常血流信号。
四、检查内容1、甲状腺大小测量甲状腺的左右叶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以及峡部的厚度。
正常成人甲状腺左右叶上下径约 4 6 cm,左右径约 2 25 cm,前后径约 1 2 cm,峡部厚度约 02 06 cm。
2、甲状腺形态观察甲状腺的形态是否规则,有无局部隆起或凹陷。
3、甲状腺包膜检查甲状腺包膜是否完整、清晰。
4、甲状腺内部回声正常甲状腺内部呈均匀的中等回声。
注意观察有无回声增强、减弱或不均匀,以及是否存在结节。
5、甲状腺结节如果发现结节,应详细描述结节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纵横比等特征。
同时,评估结节的血流情况。
6、颈部淋巴结检查颈部淋巴结时,应注意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情况等,判断是否有异常肿大的淋巴结。
五、图像存储与记录1、存储图像在检查过程中,应存储具有代表性的图像,包括甲状腺的横切面、纵切面、结节图像以及 CDFI 图像等。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编写组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疾病。
实施甲状腺疾病的规范化诊治是国际临床内分泌学界的普遍趋势,也是我国临床内分泌学界多年的愿望。
它对于规范和提高我国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保障国人的甲状腺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5年10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开始撰写《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简称《指南》),组成了由17位内分泌专家、2位核医学专家参加的编委会。
《指南》包括甲状腺疾病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碘缺乏病、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6个部分。
《指南》遵循实用性、公认性、先进性、时效性的原则,面向市级医院以上的内分泌医生和内科医生,吸收欧美国家近年来出版的甲状腺疾病指南和权威教科书、循证医学文献的精华,结合我国该领域的进展,既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又反映本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客观评价。
遗憾的是本《指南》缺乏国内循证医学形式的临床研究资料的支持。
此为《指南》的第一版,我们将适时更新《指南》的版本。
德国默克公司中国总部对《指南》的撰写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并且与地方内分泌学会一起组织和赞助《指南》在全国各地的宣讲解读工作,在此我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甲状腺疾病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一、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甲状腺素(T4)全部由甲状腺分泌,而三碘甲腺原氨酸(T3)仅有20%直接来自甲状腺,其余约80%在外周组织中由T4经脱碘代谢转化而来。
T3是甲状腺激素在组织实现生物作用的活性形式。
正常情况下,循环中T4约99.98%与特异的血浆蛋白相结合,包括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占60%~75%)、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TBPA,占15%~30%)以及白蛋白(Alb,占10%)。
循环中T4仅有0.02%为游离状态(FT4);循环中T3的99.7%特异性与TBG结合,约0.3%为游离状态(FT3)。
结合型甲状腺激素是激素的贮存和运输形式;游离型甲状腺激素则是甲状腺激素的活性部分,直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不受血清TBG浓度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