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5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师用书岳麓版
- 格式:doc
- 大小:370.50 KB
- 文档页数:14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考纲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3、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4、单元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一、新航路的开辟1、开辟瓣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欧洲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动机)。
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暴风角)。
②、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
③、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对欧洲:①、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清末上海竹枝词写道:“衣衫华美习为常,抱布贸丝作大商。
几句西人言语识,肩舆日日到洋行。
”下列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概括准确的是( )A.民营企业的发展B.思想观念的变化C.消费水平的提高D.工业文明的冲击D[材料反映了工业文明冲击下,人们的穿着、习惯以及经商活动的变化,与民族工业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思想观念的变化,故B项错误;消费水平的提高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
]2.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维新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
这说明( )A.近代放足运动具有反封建政治意义B.传教士主张男女的社会地位平等C.维新人士反对缠足的态度最为坚决D.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D[传教士提倡天足与反封建政治意义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传教士提出该主张的目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维新人士反对缠足态度的程度,故C 项错误;废除缠足表明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故D项正确。
]3.民初的剪辫意外地促进了服饰的改革,诚如孙中山所指明的:“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
”由此可见( )A.剪辫巩固了革命成果B.易服成为社会共识C.服饰变革具有经济性D.社会崇洋风气盛行C[材料信息“剪辫后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说明服饰的变革具有经济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剪辫后还是出现了复辟,因此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社会崇洋风气盛行”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
第18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习题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1.(2015·某某六校教研会)“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导学号 26060705( )A.天才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的发展轨迹B.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C【解析】由“……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可知材料强调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C项正确。
材料并不是强调科学发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问题,A项与题意无关;历次工业革命特别是后两次将大量的科学原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源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D项符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
2.(2015·滨州)《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
”下列选项能最先验证这一趋势的是导学号 26060706( )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B.珍妮纺纱机C.发电机D.电子计算机【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的开始,该现象出现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C项发电机是这一时期的发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排除A、B、D三项。
3.(2015·某某)英国工业革命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到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再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能够“连续涌现新奇事物”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 26060707( )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生产模式的转型C.创新机制的激励D.市场需求的带动【答案】D【解析】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技术发明的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生产模式的转型是技术发明的影响,故B项错误;创新机制的激励也是推动技术发明的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原有的生产工具代表的生产力,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利润驱使生产部门进行技术革新,导致“连续涌现新奇事物”,这是根源,故D 项正确。
专题二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3课时)(必修2第2、4、5单元)【课标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课时)(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课时)(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课时)(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课前演练】1.15—16世纪西欧国家开辟的新航路主要有()①由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②由欧洲绕道亚洲到美洲的新航路③由欧洲到非洲的新航路④由欧洲绕道非洲到亚洲的新航路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2.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A.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B.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C.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D.科学与技术结合得特别紧密3.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的直接冲击是()A.英国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B.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中国开始了近代化D.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发生变化4.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于()A.明末清初B.鸦片战争后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19世纪末5.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不包括()A.清朝政府对民间设厂限制的放宽B.洋务运动的诱导C.外商企业的刺激D.外国入侵使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6.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黄金时期”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国,提供了政治保障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热情D.群众性的反日斗争,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利时机7.19世纪40年代后中国的衣食住行的最突出的特点是()A.全盘西化B.没有任何改变C.仍旧是传统方式D.中西合璧【考点串讲】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新航路的开辟(15—17世纪)1.背景:社会根源:黄金——寻金热原因(必要性)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条件(可能性)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2.主要航路①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1487年,迪亚士首航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首航印度。
讲堂新坐标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能训练山东专用版(岳麓版):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40分分:100分)一、60分)(本大共12小,每小5分,共1.葡萄牙的国歌《葡萄牙人》中唱道:“海上英豪,民族崇高,国家不朽和英勇,在是候起,重放葡萄牙的光辉。
”推葡萄牙人成“海上英豪”的根本力是 ( )A.播天主教的需要B.商路衰败的刺激C.找重金属的欲念D.商品的展2.18世法国某地理学家这样地理大:“一个极大的致了一次极其大的”。
此“大的”是指 ( )A.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美洲新大的B.15世末至16世初哥布船到达美洲C.达·伽船开辟到达印度的航D.麦哲船的球航行3.(2018·淮北月考)“促进哥布‘’美洲大的力是所的3G(God,GoldandGlory),即上帝、黄金和荣誉,也就是打着上帝的旗帜,到美洲国家黄金,攫取政功名。
”点 ( )A.必定了哥布美洲社会型的献B.指出了哥布航海的真意C.哥布的价失客与公正D.哥布的指是惹是生非4.“然航的目的是找黄金,但⋯⋯通地观察探了然地球上的大海是相通的,了然地球是形的,科学的展和人宇宙念的更新拥有重要意”。
表示新航路的开辟( )A.推了地理大和科学步B.足了宗教人士天主教的梦想C.反应了西欧工商展的道路D.使西欧国家走向了殖民的道路5.有人哥布的抱和思想反应出中世的衰败,也反应出理性主和本主新代的起。
以下最能反应“中世的衰败”的根本表是 ( )A.美洲的促了新旧大之的交流和系B.美洲的加快了欧洲本主原始累的步伐C.美洲的冲了西欧教会的威望D.美洲的发现有益于不一样文化的集合和民族交融6.“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从根本上改变了东西半球相对隔断的格局,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东西半球的会集与全世界一体化的新进度,所以我们将其定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这一结论反应的史观是( )A.文明史观B.革命史观C.全世界史观D.近代化史观7.(2018·沧州质检)菲律宾在1512年被麦哲伦发现后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
单元检测提升一、选择题1.(2017·安徽皖南八校联考)“随着一股股黄金热的到来,英国殖民者考虑建立海外殖民地,并在殖民地上生产在国内无法生产的东西。
”英国的这一历史活动事实上()A.以掠夺黄金作为其根本目的B.加快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D.说明英国工业水平先进解析:选B。
本题考查英国殖民扩张的影响。
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殖民扩张,其主要目的是建立殖民地,而不是掠夺黄金,故A项错误;英国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得到拓展,故B项正确;英国的殖民扩张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故C 项错误;此时,英国尚未进行工业革命,工业水平并不明显比殖民地先进,故D 项错误。
2.(2017·江西赣州高三模拟)《殷海光文集》记载:“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欧洲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B.亚非社会的民族文化受到欧洲人强有力的冲击C.欧洲人的成就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D.亚非社会被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系解析:选C。
欧洲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社会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题中并未突出哪一个方面的影响,故A项错误;题中并未涉及亚非社会的民族文化,故B项错误;“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体现了欧洲人的成就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故C项正确;题中未提到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系,故D项错误。
3.(2017·黑龙江哈尔滨五校高三联考)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
”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B.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C.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解析:选D。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5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5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5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的全部内容。
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5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全球通史》上说欧洲“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这些革命早些时候曾赋予它向全世界扩张并征服巨大的殖民帝国的力量、动力和知识。
"“这些革命"开始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是开始于( )A.14、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B.15世纪开始的早期殖民扩张C.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D.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C[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整个世界由原先松散状态向联系更加紧密的人类共同体迈进,故A 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使得西班牙、葡萄牙等早期殖民国家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对被殖民国家、地区进行疯狂殖民掠夺,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的出现及不断向西欧各国扩展,使得整个欧洲地区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凭借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占据近代历史发展制高点,故C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切合题干时间要求,故D项错误。
第15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考点1| 两次工业革命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条件(1)政治:“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稳定。
(2)经济: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
(3)市场:到18世纪中期,海内外市场不断扩张。
(4)技术:许多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开始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
成就发明飞梭发明手摇纺纱机发明水力纺纱机出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炼铁、采煤技术提高改进“万能蒸汽机”制成火车机车制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轮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4.影响(1)使生产力飞速提高,新兴工业部门涌现,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欧美国家纷纷仿效,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工业革命,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轻巧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范围: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
3.特点: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4.成就(1)电力: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等。
(2)交通:戴姆莱和狄赛尔先后发明了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
(3)化学:李比希最早提出使用有机化肥;柏琴发现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
(4)钢铁:出现了多种新的炼钢法。
5.影响(1)新的工业部门兴起,旧的工业部门由于技术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2)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进入大企业时代。
[易混辨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生产技术革新的需要推动了新技术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科学技术研究取得突出成就,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史料一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①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
第15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考点1| 两次工业革命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条件(1)政治:“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稳定。
(2)经济: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
(3)市场:到18世纪中期,海内外市场不断扩张。
(4)技术:许多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开始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
成就发明飞梭发明手摇纺纱机发明水力纺纱机出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炼铁、采煤技术提高改进“万能蒸汽机”制成火车机车制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轮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4.影响(1)使生产力飞速提高,新兴工业部门涌现,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欧美国家纷纷仿效,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工业革命,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轻巧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范围: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
3.特点: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4.成就(1)电力: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等。
(2)交通:戴姆莱和狄赛尔先后发明了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
(3)化学:李比希最早提出使用有机化肥;柏琴发现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
(4)钢铁:出现了多种新的炼钢法。
5.影响(1)新的工业部门兴起,旧的工业部门由于技术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2)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进入大企业时代。
[易混辨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生产技术革新的需要推动了新技术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科学技术研究取得突出成就,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史料一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①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
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
——《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史料二 19世纪的思想一方面②以旧思想为基础,对旧学说进行延续,另一方面是对现实的反思,尤其是对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现实的反思。
正如帕尔默认为“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和运动的产生”。
——《论帕尔默“变革世界的引擎”》史料三从这③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评论曼彻斯特[学会读史](1)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
提示:经济: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城市化进程加快。
社会: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工人运动兴起。
政治: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代议制不断完善。
思想: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工厂”。
(2)如何理解史料三中“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文明转型?提示:理解: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中,资产阶级不断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史论归纳比较两次工业革命1.(2017·海口期末)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
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
这说明当时英国 ( )A.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C.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C[资产阶级强调的是民主平等而非等级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住房问题得到了保障,故B项错误;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更加希望自由、民主和人权,个人隐私希望得到尊重,故C项正确;19世纪中叶,社会中的主要阶级结构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故D项错误。
]2.(2017·枣庄高三统考)据统计,1760-1780年,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0.1%;1780-1801年则为0.8%,同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4%,工业年增长率为2%。
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B.形成有机联系的国内市场C.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D[1760-1801年间英国在进行工业革命,英国农业增长率不能代表农业在经济中地位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仅反映出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无法推测国内市场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进程,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的进行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3.“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
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电灯的时代来临了。
”这说明了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B.煤气行业开始为新兴电力工业所淘汰C.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D.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D[题干材料主要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并不能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故A项错误;题干指的是煤气灯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而不是煤气行业即将淘汰,故B项错误;仅根据题干不能看出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恰恰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美国的经济,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2| 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时代1.基本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
2.企业特点(1)工厂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
(2)工厂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
(3)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易混辨析]工场与工厂的区别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工厂是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企业时代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2.特点(1)大企业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
(2)大企业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
(3)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方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逼迫等方式,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国际贸易: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的格局和规模都发生巨大变化。
19世纪最后30年,国际贸易额增长了3倍。
(2)资本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即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3)武力逼迫: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卷进了世界市场。
2.表现(1)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
(2)它们之间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它们中的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3)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轻巧识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示意图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史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①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史料二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②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个中心的新格局。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及欧洲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史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②→世界经济形成了多个贸易中心(1)根据史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提示:特点: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原因: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提示:英国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形成多个中心的贸易新格局;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世界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史论归纳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1)提供了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3)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
它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2017·太原质检)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C[19世纪末的世界市场中,欧洲凭借其经济实力,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故C 项正确。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同时欧洲资本投向海外,进行资本输出,B项不够全面,排除;落后地区成为欧洲经济的附庸,是不合理的经济秩序,故D项错误。
] 2.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道:“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