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师作文课: “学习描写景物”课堂实录

名师作文课: “学习描写景物”课堂实录

名师作文课:“学习描写景物”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开始上课了。告诉我你们是哪个班的?一起说。

生:12班。

师:好。盐城市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八年级12班。我们今天上一节作文课,学习描写景物。本来布置你们看一看语文书八年级上册65页“学习描写景物”的知识短文的,主办方忘掉布置,你们都没看。现在书又没带。丁老师就大概的提示一下吧。看屏幕……这是知识短文中的死的知识,我们下面要用起来,要活起来,好不好?别坐得这么工整,放松哦!你们坐得这么工整,丁老师有点害怕。

师:(板书:油菜花)油菜花,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

生:魅力油菜花,

师:你说油菜花很有魅力。你来说。

生:金黄的。

师:金黄的,能不能换一个雅一点的词?哦,不错,金灿灿的油菜花。这是从颜色角度说的。

生:灿烂的油菜花。

师:灿烂的油菜花,灿烂得像笑脸。(台下笑。)

生:一大片一大片的。

师:从数量上形容。一大片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灿烂得像一张张笑脸,你来说。(转一男生)你见过吗?(生迟疑)用最朴实的话来说。

生:生机勃勃的。

师:生机勃勃的,说到内在精神上去了。由外而内的,是内在特征。

生:我觉得油菜花被微风吹过,像一大片金色的麦浪。

师:金色的“麦浪”。(台下笑)哦,波浪。由静态到动态。非常好。你来说说看。

生:油菜花的香弥漫四周。

PPT显示:

师:(打开图片)刚才大家说出的是印象中的油菜花。看这里:油菜花漫山遍野。我们进入这张照片的情境中,看看这里的油菜花有什么特点?我们以油菜花为主体,你还看到

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在一片油菜花中……(台下笑。)

师:有一个有个女孩是吧?我们看到的是她的……

生:背影。

师:可见我们站在哪里看的?站在她的背后看的,还有什么?

生:绿树和天空。

生:还有房子。

师:这绿树中隐隐约约有房子。婺源是油菜花最多最美的地方。听说过吗?(生摇头)有人去过吗?都没有哦。看我们的写作任务:如果在婺源看油菜花,你就是这幅照片的拍摄者,你要向你的爸爸妈妈描绘这幅画面,你该如何写?但这个写作任务跟平时的“看照片写景物”有什么不同?任务里还强调了什么?

PPT显示:

写作任务:

如果在婺源看油菜花,你就是这幅照片的拍摄者,你要向你的爸爸妈妈描绘这幅画面,你该如何写?

生:向别人描绘。

师:向谁?

生:向爸爸妈妈。

师:我们写出来给谁看?给爸爸妈妈看的,怎么跟爸爸妈妈说话?我是谁?这个时候我是照片的拍摄者,对不对?所以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写作对象的主体是油菜花,还要注意作者的身份,读者的身份。“我”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爸爸妈妈呢?看这幅美景拍下来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我们写起来吧!给大家8—10分钟,写150字到200字,看谁写得又快又多,能够写得好就更好了。

(学生动笔写。10分钟。)

师:差不多了,放下笔,大家自己读一读。读不通的那个地方,可能句子就有问题。对照这张图表,看看你做到了哪几点?自己读,拿出红笔,对照自己的文字自我评价一下,我做到哪几点。看看我在拍摄的现场吗,我跟爸爸妈妈有对话吗。照片上你写的它的形、色、态了没?这是看得到。还有哪些是看不到的呢?什么东西看不到?

师:自己评估一下。(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哪位同学愿意来交流一下的,有吗?你们不说丁老师就不说了,丁老师就走了,(生笑)小伙子你来说好吧?戴眼镜的,文化人咱不怕。没有投影,就只好读了。

生:爸爸妈妈,你们看我拍了一大片油菜花,蓝空白云和照片中的一位女孩的背影好不好看?在这美丽且生机勃勃的油菜花中能拍上一张真是好生漂亮,尤其是风吹油菜花时的沙沙声。油菜花在风中摇摆,真像是金色的浪波,在空气清新、植物繁茂的地方,岂不美哉?

师:他写的很全。他把重点落在了油菜花上,他写的蓝天、白云,也写到了小姑娘和这张照片。写的油菜,你听懂到他抓住了什么来写?

生:形。

师:他写到形,还有吗?上课倾听非常重要。你来说。

生:风。

师:他抓住了风儿吹动油菜花来写。摇曳的沙沙声,摇摆像波浪,是不是?那么你想传达什么样的情感?

生:我长大以后要好好工作,在油菜花最多的地方带父母一块去游玩。

师(笑):你想的很远了,面对照片,你在婺源看菜花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想传达给父母怎样一种心情?贴着写,但是这个同学优点在什么地方?他把静态的画面写活了,他进入了现场。(板书:在场)把自己摆进去,非常棒。还有吗?这个男生,你看着丁老师一定似乎有一种表达的欲望。来,大家给点掌声。(掌声起)我们同学写出来,比憋在心里好,展示比干坐着看别人好。

生:在婺源这个美丽的城镇中有着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爸爸妈妈,你们快看,照片中金色海洋似的油菜花田中驻足的一个女孩,也许她是听闻油菜花的美丽特地前来欣赏,也许偶然经过被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所吸引,总之,她沉浸在美丽的景色中。观赏这大自然创造的奇迹。油菜田一眼望不到边,远处有几棵大树,恐怕破坏这美丽的景色,像卫士般的站在菜花的边缘,菜花与蓝天相连,青天与金黄融成一片,爸爸妈妈,你们说这菜花田照片怎么样?

师:你来评价评价看,用崇拜的眼光看他一眼。(生笑)我提一个问题,他在这里写那个女孩起什么作用?

生:铺垫。

师:我们的描写对象是油菜花。(其他学生:衬托)写这个女孩起到了衬托的作用,从侧面来进行衬托这一片油菜花吸引人。这个同学给丁老师最深的印象——写景有序。你看看你文章是不是做到有序呢?(板书:有序)

师:写景最难的就是“序”的问题。怎么做到有序呢?一起读。

PPT显示: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老舍《济南的冬天》

师:把第一句跟最后一句再来读。(生读。)

师: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进行抒情。融入自己的情感。红字部分让我们看到了景的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有了这些表示方位的词,景物显得有序了。这个同学在写作时跟父母有了心灵的交流,把父母也带到情境中。如果要现场感更强一点,小伙子可以写“你们快看,我拍的这张照片”,写这个女孩的时候,你可以说“她也许和我一样听闻这里美丽的油菜花特地来欣赏”,是不是?他写的很有“序”,由主要的油菜花到近处的女孩,再到远处的绿树。这是我们的一个难点。我们有时候看起来什么都写了,但是写得凌乱。从这一段话中哪里看到“我”在其中?哪个词?

生:看吧。

师:“看吧”。对不对?我们再看,再读。

PPT显示: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师:从树上、花下到遍地的空间顺序。哪里有“我”?对,“闭了眼”。进入现场,融入自我,融入真情。(板书:融情)好,我再来请同学试试看,这两个男生很棒,有女生吗?真好!你的眼睛特别大,你来给大家分享。

生:爸爸妈妈,你看我拍的照片,那照片里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放眼望去看不到尽头,远处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到几座房子,近处有一个小女孩就站在我的面前,站在这油菜花丛中,一只手指向那湛蓝的天空,仿佛陶醉在那金灿灿的油菜花中了。不远处还有几棵紫绿油油的大树,更衬得这油菜花的金黄。这时一阵风吹来,油菜花发出沙沙的声音。那个小女孩就静静地站在那儿,似乎不想离开,保持着那个姿势很久很久,我也陪她站了很久很久,因为我和她一样也沉醉在那油菜花丛中了。

师:几乎无懈可击,是不是?给我们展示了怎么抓景物的序,怎么抓景物的特征,怎么把自己融进去。如果我是你的老师的话,你的作文丁老师肯定是不敢教你的,只有向你学习(生笑)。你再大声的让同学们来听一听是怎么描写的。

(生再次朗读。)

师:爸爸妈妈,你们也来婺源看看这样的美景吧。我问一个问题,我们看到的是花海中这个女孩的背影,我们可不可以写它的正面?

生:我觉得可以。

师:如果你来丰富的话,你怎么把小女孩的正面跟油菜花勾连起来?

生:那个小女孩闭着眼睛,闻着油菜花香,一脸的陶醉。

师:你刚才写了她的声音,这又出现了油菜花的香,有了视觉、听觉,这里又有了。

生:嗅觉。

师:厉害不厉害?向她学习。好,还有哪位同学?你看着我笑得有点“魅”。你来读。(生笑)

生:看,金灿灿的油菜花与天空相照应,显出蓬勃的生机,你还伫立在田野里,对着蓝天伸出手臂,似乎在想着美好的明天。远处的树木和隐隐若现的房屋不禁给宽阔的田野增添了一份生机。

师:丁老师着急呀,你这一段写的不能说不好,除了写“想着美好的明天“那一句有点假”以外,(生笑)其他挺好,但是你写作的主体,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对不对?油菜花

呢?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呢?(生笑)这个同学优点你能听到吗?丁老师听到。他很有整体感,这张图片整体感非常强,你知道怎么修改吗?怎么着重的来写这一大片的油菜花?其他至多只是一个衬托。我们有同学犯这样的错误吗?而且他在第一句话特别值钱。他第一句话是:“看!金灿灿的油菜花与碧蓝的天空相照应,显出了蓬勃的生机。”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上课要向丁老师这么聚精会神听,听他的好,听他的缺憾,我们自己就有长进。对不对?在抓特征的时候,我们要善于用词,用形容词。刚才这位同学也有情感的融入。他现学现卖——“看”,怎么来抓这个词?来看这一段,男孩读。

PPT显示: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花开得正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们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师:你看形容菊花用的词语:热烈而深沉,淡雅、高洁。由景生情,景与情融合在一起。

师:我们怎么让自己在场?怎么抓住特征来写,怎么做到有序,怎么来融情?这些都是我们的难点。根据我们刚才的提示,大家自己改改,做一些添加,好不好?人人都要动笔。我们不要把概念化的东西带到文章中来。看这幅照片,我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我的情感是怎样的?我们不要把真的写假的了。

(学生修改。师巡视强调:我们画面上有可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看看是不是抓住了特征,做到有序、融情。)

师:你来。再来读一读你修改之后的。其他同学听好了。

生:爸爸妈妈,你们看我拍摄的一大片的菜花,天空、白云和照片中的一位女孩的背影,好不好看?可能这位女孩也是被油菜花吸引而来的吧。当风扫着油菜花时,阵阵的沙沙声在耳边围绕,此时的油菜花在风中摇摆,真像是金色的波浪,阵阵的香味也扑鼻而来。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我拍上一照真是开心,我国的奇山异水真是美极了。

师:这个“我国的奇山异水”似乎有些远了,有些端的感觉。结构发生了变化——总分总。这个小伙子你刚才主角补进去了吗?

生:爸爸妈妈快看啊,那金灿灿的油菜花与湛蓝的天空相照应,显出澎湃的生机。女孩

儿久久伫立在田野中蓝天,对着蓝天伸出手臂享受着油菜花的花香。远处碧绿的大树。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

师:主角还是没有能够补起来。课后我们再努力一下。我们看这个照片是很典型的,是可以有顺序的。我站在这里,近处是油菜、女孩,然后远处有绿树,高处是蓝天、白云,是不是?我们学过济南的冬天,蓝汪汪的蓝水晶怎么把天、地、景、人、变成一个什么整体的,可以借鉴?好,请坐。

师:小伙子你来展示一下好吗?我看你修改得不错。

生:爸爸妈妈,你看女孩伫立在金黄花海中,眼前的油菜花花枝招展,仿佛在炫耀它的美,再放眼望去是尽收眼里的片片金黄,蓝天似乎也被渲染了,竟也似乎显出淡淡的金黄,花与天的相称,是那么夺目耀眼。微风拂过灿烂的金黄随风摇曳,荡漾在我心头。阳光慷慨地洒在油菜花田上,回馈它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此时我想眼前的女孩也应该是笑容满面的吧。风渐渐大了,将油菜花推向尽头,也吹到了灿烂的未来。(掌声)师:他由风小风大为序,由近处的女孩到远处的天空。这个画面写得很充实。还有同学愿意展示吗?(面向大眼睛的女生)你又在看我了,你想把你补充的展示一下?让你再读一下,我们这节课就结束。课后大家对照知识短文,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还需要修改的。丁老师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融情”,没有情感的景物,是苍白的,是没有生命的。理解吧?好,可以给她点掌声。

生:爸爸妈妈,你看我拍的照片。照片中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放眼望去看不到尽头,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座房子。有一个小女孩站在这油菜花丛中,一只手指向那湛蓝的天空,仿佛陶醉在这金灿灿的油菜花中,不远处有几棵绿油油的大树,更衬得这漫地油菜花的金黄。这时一阵风儿吹来,油菜花沙沙作响,小女孩就静静地站在那里似乎不想离开,保持着那个姿势很久很久,虽然我拍的是她的背影,但是我可以想象她的正面。她一定闭上了眼睛,闻着油菜花香,嘴角微微上扬。我陪她站了很久,因为我和她一样沉醉在这油菜花丛中了。爸爸妈妈有时间你们也来婺源看油菜花吧,我想你们也会和我一样沉醉于那漫山半遍野的油菜花田的。

师:还是有遗憾。你看,过渡到女孩正面的时候还是有点生硬的。课后还可以修改,这说明作文是难的,但是我们不怕,我们坚持写,坚持改,一定会写出你自己满意的作品。好,这一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师:好,谢谢大家。

【湖北部优】《学习描写景物》课堂实录

物色尽而情有余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实录 湖北省宜都市潘家湾民族中学谷业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准确抓住景物特征,提炼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领学生调动真情体悟融情于景,提升发现与感受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提炼方法,生动描写景物特征。 教学难点:调动情感,体悟学习融情于景。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景物开展观察活动。 2、教师准备好纸片、树形图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文激趣,明确景物含义 (微视频)导入:悬空白瀑、雨后彩虹、醉人花香、恋花玉蝶、穿空乱石、嶙峋奇岩、锦绣名城、精巧建筑、彤云密布、四时更替、润物雨水……自然景象、植物动物、古迹名胜、城乡风光、天象气象、时序时节……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 生:景物(板书)。 师: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统称景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描写景物(呈示课题)。 师:景物可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致。无论何种,唯有写出特色,才能流芳百世。纵情第三单元的优美篇章中,我们饱览了奇山异水的变幻之趣,领略了鸟鸣鳞跃的蓬勃之气,也沉浸于如水月华的空明之境(图文展示) 过渡语:掩卷回味,大千世界,无限风光,似尽收眼底。而这份真切的感受源于历代文人善于观形察色,悟情品理。 二、校园聚焦,初试描写景物 师:前不久,我们开展了“发现校园之美”的观察活动,老师注意到转角的那颗石榴树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兴趣。所以,老师课下拍了段它的小视频,请大家欣赏,看看你能把它描写出来吗?

1、播放景拍,学生试写。 2、交流评点,曝光问题。 生1:校园的石榴树开花了,看上去很红。 师:你们这一组谁来点评一下?(可以结合阅读经验评评) 生2:虽然点明了石榴花红的特点,但是描写不够具体。 生3:石榴树开花了,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生4:这句话很简单,但从视觉、嗅觉两个角度描写石榴开花,将石榴花气味清香的特点描述出来了,但语言较平淡。 师:不过,他们在描写景物时都要抓住了一个特征(红和清香),想想,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形状、颜色、质地、声响和气味等。 师小结:看来观察景物要细致,要调动各种感官,从视、触、听、味和嗅觉等方面入手。 师:明确特征以后,用方法把它描写出来才是关键。 过渡语:怎样才能把景物的“特征”描写出来呢?让我们从名家经典中借鉴一些方法吧! 三、经典共析,引导提炼写法 1、析读课外名著片段 出示课外同步阅读的《昆虫记》片段 在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 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 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又尽情地呼吸一些陆上空气…… ——节选自《昆虫记》指名读。 师:这段文字写出了小田螺们的什么特点? 生1:沉静。 生2:稳重。 生3:好奇和可爱。

初中作文 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从名家名篇中学习写景技巧》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从名家名篇中学习写景技巧》教学实录 推荐絮语: 八上第三单元的写作专题是“学习描写景物”。 这个写作专题,主题很大。“学习描写景物”,可以讲的很多。如,讲“抓住景物的特征”,讲“描写景物的特征,描述人的多感官感受”,讲“对一个景物,从仰视、俯视、近观、远观等多视角描写”,讲“描写一个景物,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讲“描写一个景物,写其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讲“写景注意融入情感”…… 一节课,只有45分钟。 且看看蒋老师是如何在写作能力培养目标化策略前提下,实施“精细化分解策略”的。看看他是如何在精细化分解之后,再采用“精细化扩充策略”和“精细化拓展策略”,从而聚焦“写景注意融入情感”这一写作指导的。在聚焦的同时,其他的写景方法,他也在自然地“勾连”和“穿插”。 他展示给我们的课题,是《从名家名篇中学习写景技巧》。 一、导入 师:我们都知道在写人记事作文中应该穿插写点景,可为什么你们的作文中一般不写景呢? 生:脑袋里没货,空的,写不出来呗。(众生笑) 生:背的好词好句写的时候好像都用不上。(挠头)(众笑) 生:不知道什么地方该写,什么地方不该写。 生:怕写得不合适,弄巧成拙! 师:你们很真实地反映了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想不想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呀? 众生:想! 师:好!今天我们来向大师们取经,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师板书课题一一《从名家名篇中学习写景技巧》) 二、学习探究 ㈠叙事前,如何用写景来衬托人物心情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叙事前,如何用写景来衬托人物心情。 屏显: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仓皇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力。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了。 ——鲁迅《故乡》 师:这是鲁迅先生在《故乡》开头写的一段景,你们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文字所构造的场景,体会一下“我”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朗读。 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当时环境太惨了,心情很悲凉。 师:怎么个惨法?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过程与方法:学习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教学难点: 通过教材中景物描写的范例,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实现景物描写的生动性、形象性,抒发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日月星辰,春夏秋冬,风花雪月,高山大川,草原森林……世间万物,千姿百态,自然界的美景随处可见。我们怎样把自然界的美景写下来呢,今天就来学习《描写景物》。 二、什么是景物描写?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 (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用文字表达出来。 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讲,叙述,可以视为粗略的描写,描写可以视为详细的叙述。) 很明显,前者是景物叙述,后者才是景物描写;前者虽涉及景物,但只是简单的状态介绍,后者则从形象、色彩等多方面进行感性的叙述,并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三、畅谈自然之景 1.展示景物图片,让学生进行描写。 2.请同学展示作品。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四、描写景物技法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1.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气味等方面。 如《春》中对雨的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了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2.巧妙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3.描写景物的特征,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 如《紫藤萝瀑布》对花的描写:“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从色彩写到气味,又赋予气味以色彩,将视觉和嗅觉互通,传神地描绘出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 五觉法

2022年部编版语文《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精品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通过赏析经典美文与分析习作相结合,培养想象与联想能力。 3.学会在观察和欣赏过程中与别人交流,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时安排 2课时。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课前准备 1.如果让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附近,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什么新发现。把这些观察角度和观察结果写下来。字数不限。 2.找出你以前的写景作文,根据“多角度描写景物〞的要求进行修改,尽量多增加一些描写角度,丰富文章的内容。不少于500字。 3.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展现了秋天的画卷。你的家乡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边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慨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让你发思古之幽情?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不少于500字。 教学过程 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方: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写想象虚景。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景物,全面了解景物的主要特点。 2.增加一些描写的角度,力求具体生动。 3.写秋之景,立体地感受景物之美,并适当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1.立足一点,多角度观察就是选一个适宜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做细致描写。例如《答谢中书书》,仰观“顶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观潮》,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那么玉城

名师作文课: “学习描写景物”课堂实录

名师作文课:“学习描写景物”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开始上课了。告诉我你们是哪个班的?一起说。 生:12班。 师:好。盐城市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八年级12班。我们今天上一节作文课,学习描写景物。本来布置你们看一看语文书八年级上册65页“学习描写景物”的知识短文的,主办方忘掉布置,你们都没看。现在书又没带。丁老师就大概的提示一下吧。看屏幕……这是知识短文中的死的知识,我们下面要用起来,要活起来,好不好?别坐得这么工整,放松哦!你们坐得这么工整,丁老师有点害怕。 师:(板书:油菜花)油菜花,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 生:魅力油菜花, 师:你说油菜花很有魅力。你来说。 生:金黄的。 师:金黄的,能不能换一个雅一点的词?哦,不错,金灿灿的油菜花。这是从颜色角度说的。 生:灿烂的油菜花。 师:灿烂的油菜花,灿烂得像笑脸。(台下笑。) 生:一大片一大片的。 师:从数量上形容。一大片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灿烂得像一张张笑脸,你来说。(转一男生)你见过吗?(生迟疑)用最朴实的话来说。 生:生机勃勃的。 师:生机勃勃的,说到内在精神上去了。由外而内的,是内在特征。 生:我觉得油菜花被微风吹过,像一大片金色的麦浪。 师:金色的“麦浪”。(台下笑)哦,波浪。由静态到动态。非常好。你来说说看。 生:油菜花的香弥漫四周。 PPT显示: 师:(打开图片)刚才大家说出的是印象中的油菜花。看这里:油菜花漫山遍野。我们进入这张照片的情境中,看看这里的油菜花有什么特点?我们以油菜花为主体,你还看到

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在一片油菜花中……(台下笑。) 师:有一个有个女孩是吧?我们看到的是她的…… 生:背影。 师:可见我们站在哪里看的?站在她的背后看的,还有什么? 生:绿树和天空。 生:还有房子。 师:这绿树中隐隐约约有房子。婺源是油菜花最多最美的地方。听说过吗?(生摇头)有人去过吗?都没有哦。看我们的写作任务:如果在婺源看油菜花,你就是这幅照片的拍摄者,你要向你的爸爸妈妈描绘这幅画面,你该如何写?但这个写作任务跟平时的“看照片写景物”有什么不同?任务里还强调了什么? PPT显示: 写作任务: 如果在婺源看油菜花,你就是这幅照片的拍摄者,你要向你的爸爸妈妈描绘这幅画面,你该如何写? 生:向别人描绘。 师:向谁? 生:向爸爸妈妈。 师:我们写出来给谁看?给爸爸妈妈看的,怎么跟爸爸妈妈说话?我是谁?这个时候我是照片的拍摄者,对不对?所以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写作对象的主体是油菜花,还要注意作者的身份,读者的身份。“我”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爸爸妈妈呢?看这幅美景拍下来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我们写起来吧!给大家8—10分钟,写150字到200字,看谁写得又快又多,能够写得好就更好了。 (学生动笔写。10分钟。) 师:差不多了,放下笔,大家自己读一读。读不通的那个地方,可能句子就有问题。对照这张图表,看看你做到了哪几点?自己读,拿出红笔,对照自己的文字自我评价一下,我做到哪几点。看看我在拍摄的现场吗,我跟爸爸妈妈有对话吗。照片上你写的它的形、色、态了没?这是看得到。还有哪些是看不到的呢?什么东西看不到?

写作 学写游记 空中课堂实录

写作学写游记空中课堂实录 同学们好。 环节一:导入 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4篇游记。 《壶口瀑布》一文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凸显黄河博大宽厚不屈的精神,再由黄河的伟大联想到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一往无前、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的作者以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抒写了自己的见闻感受,让读者领略各拉丹东原始风景的壮美,感悟其中蕴含的关于生命的思考。 《登勃朗峰》的作者描写了自己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奇绝景色,记叙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我们在阅读时领会到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作者以一滴水的自述的方式展现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历史发展,当代风貌、文物古迹、民风民俗,带领读者全面了解丽江。 同学们,你们也一定外出旅行过,是否曾被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是否曾为那恢弘的人文景观感叹?写游记能帮助你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和游览时的独特感受长久地留存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撰写游记。 环节二:阐释概念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环节三:指导方法 请大家先来看看课本第111页上的这段文字,读来你有什么感受呢? 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 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 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划船,湖 边有很多游客。 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 我们登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岛,看到了负有盛名的北海白塔。 读完这段文字,大家有没有对北海留下什么印象? 几乎没有。因为这位同学在写游记时,只是流水账式的叙述了自己的游览过程,没有详略,没有描写,更没有感受。蜻蜓点水式的介绍,不能突出北海景物的特点,也没能表达出自己游览时的独特感受。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引人入胜,让人留下印象的游记呢? 我们结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来讲解一下游记的写作方法。

初中景物描写作文讲评课堂实录

初中景物描写作文讲评课堂实录 “加油,加油!”操场上响起了一片助威声,这是四(1)班和四(2)班的同学正在 紧张地进行拔河比赛。 前两局双方战成一比一平,第三局刚开始,四(1)班就先发制人,只见他们一个个 像小老虎似的使足了劲,双手紧握大绳,身子后倾,双腿使劲地蹬着地。四(2)班的同 学没有防备,那大绳子一寸一寸地拽了过去。“四(2)班加油!四(2)班加油!”场地 上爆发出一片呼喊声。顿时,不知从哪来了一股劲,四(2)班同学有的咬着牙,有的紧 绷脸,有的屏住呼吸,个个瞪圆眼,用足劲。只见那大绳一点一点向四(2)班方向挪。 突然,绳子不动了,比赛进入了僵局,这时,操场上又响起了加油声。鼓劲的同学挥着小 红旗,有节奏地喊着:“四(2)!一二!四(2)!一二!”双方大约相持了七八秒之后,四(2)班同学齐心协必,迸发出一股巨大的力量,猛地一拉大绳,红标志一下子过了河界。”二班胜利了!二班胜利了!”同学们唱呀,跳呀,心里十分欢畅。 《麦哨》(人教版课标本八册)是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 戏的情形,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接着点出湖畔割草的孩子,紧跟着重点描写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在这种天 然娱乐场中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作结,“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 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 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 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 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 又有音乐的韵律美。一、在读文中赏析赏析有玩赏的意思,指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后 解释。 在读文中赏析,有细细品味的意思,而且这种细细品味有两层要义:首先,这是乐于 参与、主动积极的参与。不是教师的牵引下,对知识点的枯燥分析;其次,赏是为了析。 反复读文后能体验写作特色、方法以及优美的词句。在读文中赏析,使语文学习学得 趣味十足,又学习文章写作方法,从而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如《麦哨》第3自然段:“那 一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把蒙上了一层晶莹细汗的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比成是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既写出了孩 子的可爱,又非常贴切,连蒙上的晶莹汗珠也考虑到了,带了进去,成了“沾满露珠的”,对这一句的赏析,可以是这样的: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句,看看其中用了什么修辞方

部编版初中八上语文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教案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多方面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寓情于景,尝试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 4.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什么是景物描写,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描写景物。 2.教学难点: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写作实践”的范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 大自然中,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热情,秋有秋的魅力,冬有冬的神奇。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出示课件1) 二、精读细研,学习写景 教师:如何学习写景,我们一起来仔细研究一下: (学生默读课本,如何归纳回答。) 学生1:描写景物,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出示课件9) 教师:这样说太笼统了,哪位同学举例详细分析一下。 学生2: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描写景物的特征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人的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如《紫藤萝瀑布》对花的描写:“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这里从色彩写到气味,又赋予气味以色彩,将视觉和嗅觉互通,传神地描绘出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 教师补充: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观察某一个景物时,我们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也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出示课件10)教师:哪位同学还可以举例说明? 学生3:如《三峡》一文,俯仰结合,动静相衬,描写灵活生动,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师:同学们,常言道“一切景语皆情语”,哪位同学说说写景与情感的关系? 学生4: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情感。(出示课件11)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很好。 教师追述:相同的景物在不同人的笔下往往是不同的,而同一人笔下的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发生改变。描写景物时,要恰当地融入情感,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也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教师追问:哪位同学举例说明一下。 学生5:如《雨的四季》,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了它们不同的“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出示课件11)三、探究合作,写作实践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如何写景,下面一起来写作实践吧. 教师出示:(出示课件3) (一)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教师:同学们,我们出示了“写作实践”题(一),下面我们根据题目,一起讨论一下写作思路。 (学生阅读“题目”,讨论自己写作方向。) 提示:(出示课件4) 预设1:“校园一景”,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 预设2: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可以写一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 预设3:写作时可按一定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 教师:下面,我们再看看“写作实践”题(二)。

学习描写景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学习描写景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使描写更加生动。 在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安排好描写的顺序,使描写更加生动。比如在描写一座山时,可以先从山的外貌、形状、高度等方面入手,再描写山上的植被、动物、景观等,最后再进行感性的描写,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山的美丽和神秘。 三、练与拓展 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下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了解了景物描写的含义和技巧,学会了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描绘出生动形象的景象。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写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空间顺序:在描述一个地方时,可以从一个固定的观察 点出发,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这样可以让读者像身临其境一样感受到整个场景。

2.游览顺序: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种方式可以让读者像游览一样逐步领略整个场景,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3.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可以按照一定的时段依次写,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等。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4.点与面的结合:在写景状物时,不仅要写主体物,还要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5.融入情感:在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6.运用修辞: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形象,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作文指导:

1.校园一景:可以选择校园内的一个特定地点,按照空间 顺序或游览顺序进行描述,突出其独特之处,可以适当融入个人情感。 2.窗外:可以从自家窗户所看到的景物出发,按照时间顺 序或空间顺序进行描述,适当融入个人情感和联想,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学性。 3.我爱某季: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按照时间 顺序或空间顺序进行描述,突出该季节的独特之处,可以适当融入个人情感和联想,增加文学性。 校园一景是指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不需要面面俱到。除了景物描写,还可以写一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在写作时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在描写校园景色时,需要注意选择描写范围。可以将窗户当作一个“画框”,只描写“画框”内的风景,也可以将视野扩大 到窗外能看到的所有景物;可以选取窗外景物的一个局部进行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景物描写的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有情”的眼睛看景物,激起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学会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课型:写作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 一、导入(电脑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优美图片。)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轻盈的春柳,火热的夏花,还有羞涩的秋叶,纯洁的冬雪,它们时时刻刻都吸引着我们的目光,牵动着我们的情思,那么我们怎样用文字将这些美景很好地展现在文章中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让我们笔下的景物更动人。 二、什么是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如:日月山川、风霜雨雪、花草树木等

社会环境描写如:节日风俗、风土人情、街市面貌、居室陈设等 在作文中往往要进行景物描写,一般描写景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篇以描写景物为主,如《春》。一种是在写人、记事、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 三、赏析语段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学生活动:朗读语段,分析总结。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节选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分析内容: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抓特征) 2、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有动有静) 3、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色。(多角度) 4、层次分明、写静景由低到高、由远及近;写动景由高到低。先写整体,再写局部。(有层次、有顺序)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word配套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说课稿

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经典美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欣赏景物,写法指导,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2、结合例文引路和范文赏析,学写描写景物的作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经典美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 教学过程: 一、景物导入 图片欣赏东升旭日潺潺小溪陡峭山峰 二、写法指导 【多选角度,描绘立体图画】 自然景物有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而要把它展示出来,给读者立体的感受,就要善于多角度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入手描绘。如在写景时,很多人只习惯于描绘看到的事物,这样难免单调。其实,我们不妨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 【善用修辞,绘出景物的个性】 修辞好比语言的调色板,在描绘景物时,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不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景物的个性特征。 【寄寓深情,增强景物的魅力】 写景不能呆板地对景物进行介绍说明,要融进自己的感情,并以此来感染和启迪读者。带着感情写作,就能给景物涂上一层鲜明的色彩,即使平凡的景物也会变得充满魅力。 【动静结合,写出景物的生气】 自然万物,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有的则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因此,描写景物,既要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又要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这样文章才不会呆板沉闷、缺乏生机。写这类文章,一般是先采取静态描写,然后再根据事件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动态描写。这样写,文章才会生动活泼。 三、例文引路把握技巧 品读经典,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诵读原文第四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画面从哪些角度写月下的荷塘? 【交流点拨】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2)如果让你拍摄月下荷塘的画面,你怎样安排镜头? 【交流点拨】远——近,上——下,静——动。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作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作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学设计 作文题目:校园一景 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 一.导入: 我们沿着朱自清的足迹领略了旖旎的春光,我们踏着老舍的脚步走进过济南的冬天,秋天在《三峡》中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毫写下精美的篇章。无论是他们的创意,还是他们的笔法,都值得我们认真的揣摩。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跟着名家学写作,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寓情于景。 二、跟名篇写出“校园的美”: 校园对于大家来说,再熟悉不过,请大家将目光聚焦我们美丽的校园,我们该如何描写我们的校园一景呢? 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 1.我们校园里有哪些景物呢?请一组同学回答。 预设:小花园、操场、教学楼、各处的花草树木等。 2.你会重点写哪一个景物呢? 提示:写景不能面面俱到。我们将采用聚焦形式,把景集中在一处写。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将景写细,写透,写真,写活。 3.下面我们一起跟随名家,走进那些美妙的画面,看看他们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 学生真情朗读:

学生分析写作方法,教师提炼总结。 这段话里,作者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春花图"。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呢? 师:通过动静、色味、虚实、高低等多个角度,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放的特点,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画面。 请你移步校园中,按照一定顺序,调动你的多种感官,运用一些修辞.加入想象等写景方法记录你看到的画面。 (提示:1.可重点描写一种或两种景物;2.100字左右,时间5分钟) 学生写作并展示: 点拨学生作品: 大家的作品都注重了一般写景方法,但是老师觉得情感不够,个性不足。有了情感的景才是最美的景。 三、学名家写出“校园的神” 创设情境:我们同心外国语学校即将要迁往新校区,面对伴随我们两年风风雨雨的可爱校园,我们要做一本“校园相册集锦"作为留念,请你为精选的相片配文。那么大家将怀有怎样的情感付诸笔端呢? 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景物在自己的笔下才是人化的自然,做到山水有情,草木知意。 我们看看名家是如何融情于景的。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老舍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雨的四季》刘湛秋 “寓情于景”方法引领: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 计新人教版 学习描写景物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到,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缺乏描写的记叙文,总是内容空洞、枯燥乏味的。新课标的阶段教学目标中还强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而有创意的表达现事物的特征,首推描写。 统编教材写作专题,八年级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能够自如地“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有创意地表达”。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点是“学习描写景物”,教材主要从“抓住景物特征”“讲究描写角度”“注意融入情感”三方面进行指导。三个“写作实践”贴近学生生活,从校园、家园、季节景致入手,涵盖了生活最熟悉的时空,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本单元为自然山水单元,是写景的经典美文,从长江三峡高猿长啸,到苏轼与故友共赏明月淡雅;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奇异的自然山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情思。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观察景物的习惯。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3.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预习提示】

1.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自己印象深刻、感触最多的自然景观,看看打算从哪些角度来进行描写? 2.自己读过的写景类文章中,你最欣赏的是那几篇?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我赏我学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风景各不同,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使同一风景,因角度不同也会给人不同感受。 如何让美景在你的笔下鲜活生动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大屏) (二)知识链接 1.什么是景物描写? 所谓景物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大屏) 作文中往往要进行景物描写,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篇以描写景物为主,如《春》。一种是在写人记事中插入景物描写,如《秋天的怀念》。 2.阅读经典片段,尝试比较景物描写的妙处。 A. 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放了。 B.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 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大屏) A段文字是景物叙述,只是简单的景物状态介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名师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多方面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寓情于景,尝试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 4.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自然中,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热情,秋有秋的魅力,冬有冬的神奇.古往今来, 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二、观察图片来绘景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感受其美. 设问1:同学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预设湖水、植物、太阳. 追问:还有吗?大家往远处看. 预设房屋. 再问:请大家注意,当问你看到了什么时,一定要说具体.可以说你看到了什么植物, 它的形态是怎样等. 味等特点,并将其表达出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3.写之有序,条理清楚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娱蚣;还有斑螯,倘假设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预设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白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一石井栏一皂荚树一桑根〕,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一黄蜂一叫天子〕. 层次井然,条理清楚. 【设计意图】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景物的方位顺序〔即空间顺序〕写景. 4.虚实结合有意境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似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老舍?济南的冬天? 预设把济南城外山坡上积雪与草色错杂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景象联想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进而别出心裁地想象到“这件花衣好似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样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意境更深远.如此一来,也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使人如临其境.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联想、想象的画面,并体会其作用. 5.情景交融情韵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预设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然后借景抒情,既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乂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之情. 说到底,写景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三 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一 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作文基础较差,知识积淀不够,语感不强,书面表达欠缺,作文平铺直叙。七年级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是写景的经典美文,本单元的写作活动为“走进四季,我心中的美景”,据此我决定从景物描写入手布置一次作文:家乡的秋天。我知道,初学写景作文,学生会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是心中有景却无法表达。农村学生少有机会游览名山大川,但却置身于绿色的自然环境中,山水树木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了。如果指导得法,一定会比平时有所超越。 设计说明:《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新意的表达。”本课题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感观,让他们耳听、手动、心想。结合季节环境,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汲取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艺术营养,学会借鉴、模仿、创新,学以至用。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表达感情。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一定能触发他们的灵感和激情。 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写景的方法,能运用多种感观和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2、通过写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抓住景物特征和多种修辞方法写景。 课前准备:观察校园秋景和家乡秋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体会古人对不同景物的描绘,学习和积累古诗写景的名句) 1、多媒体出示下列几句古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 提问:以上几句古诗各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导入:在作家眼里,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热情,秋有秋的魅力,冬有冬的神奇。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3、出示课题:如何进行景物描写 二、学生互动(检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激活课堂,提高赏析能力) 1、多媒体出示下列语段描写,要求学生从修辞、语言方面进行品评。深秋到了,今天早晨我走进空旷的校园,一阵冷风吹来,让人感到一阵凉意。秋天的校园别有一番风彩。绿化带的树依旧那么翠绿迷人,它们随风摇动,好象在向你招手,欢迎你的到来。一些不知名的花儿

学习写景(共5则)

学习写景(共5则) 第一篇:学习写景 学习景物描写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写景的基本方法; 2、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并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写景的基本方法;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景物描写。 三、教学方法:利用所学知识,采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著名作家肖复兴曾说过:“无论是写小说,还是写散文,都离不开景物描写。景物是文章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无论对于初学写作者,还是职业写作者,景物描写都是文章写作的重头戏,是需要不断学习磨炼的。” 那么,我们学过许多经典的写景散文,历来被称为写景典范的当属朱自清的《春》,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语段,回顾归结写景的具体方法。 二、重温经典语段,归结写景方法 (一)请同学们从以下语段中,归结出使用的写景的方法都有哪些?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

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二)写景方法总结: 1、言之有物(抓住景物特征、修饰语); 2、言之有序(讲究合理顺序); 3、言之有变(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巧用修辞、引用诗句等) 4、言之有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 三、学习景物描写 看来大家都对写景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 写作文首先要做到“言之有物”。这里的“物”就是写作的对象。 1、如何做到善于选取一些“物”?(先问再讲) 写景的文章,选择写什么景物,必须要有所侧重,不可面面俱到。请同学们看大屏 例如: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中,作者选中了对柳树的侧重描写 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 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抓住特征,既形象生动,又能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 2、精心选取一些“物”,又如何将特征写清楚?(先问再讲)请同学们继续看大屏: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雨,雨像绢丝一般,又轻又细,听不见渐渐的声响,也感不到雨浇的淋漓。只觉得好像这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没有形状,也不出响声,轻柔地滋润着大地和人心。 雨水从屋檐、墙头和树顶跌落下来,摊在院子里,像烧开了似的冒着泡儿,顺着门缝和水沟眼儿滚出去;千家百院的水汇在一起,在大小街道上汇成了急流,经过墙角、树根和粪堆,涌向村西的小河。 由此可见,同一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也会有变化,如春风和秋风不同,南风和北风有异,细雨和暴雨各有千秋。因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