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

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全球范围内都在逐渐步入工业4.0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

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个背景下,德国作为全球

制造业大国之一,其职业教育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以适应工业4.0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将探讨德国职业教育的新动向,并探讨其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一、工业4.0时代对职业教育的挑战

工业4.0时代对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时代,制造业向数字化、智

能化方向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涌现了大量新技术和新工艺,例如物联网、人工智能、3D

打印等。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出符合新技术、新工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工人,这对传统

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分工生产

模式正在逐渐被灵活、多样化的生产模式所取代,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技术工人。这些新要求也对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提出

了挑战。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新动向

面对工业4.0时代对职业教育的挑战,德国职业教育系统正在不断更新和变革,以更

好地适应工业发展的新需求。

1.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

传统的德国职业教育以实践教学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工业4.0

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融合,将新技术、新工艺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德国职业教育注重行业与学校的紧密合作,实

现教育内容和工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2. 数字化教学与在线教育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教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德国职业

学校正在不断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开设相关的数字化课程,提供在线教育服务,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 跨学科教学的推广

为适应工业4.0时代对技术工人的新要求,德国职业教育正推进跨学科教学,促进不

同专业领域之间的知识交叉和融合。这样一来,学生将更加全面地掌握各种技术技能,提

高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

4. 持续学习与职业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系统也在不断强调职业发展规划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也提供终身教育的机会,帮

助技术工人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德国职业教育的新动向给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很多启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学和在线教育成为了职业教育的新趋势。其他国家的

职业教育也应该借鉴德国的经验,积极推进数字化教学和在线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

的学习方式。

工业4.0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德

国职业教育的新动向为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很多启示,希望各国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工业4.0时代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图解】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图解】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导读:德国工业4.0战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工业蓝图,深入分析其愿景与要点,可以洞察德国提出工业4.0的目的与战略意图。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与我国工业化历史进程紧密结合起来,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主线,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从而在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占得先机,这是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启示。』“工业4.0”的概念源于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其初衷是通过应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大力推动下,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于2013年将“工业4.0”项目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中,计划投入2亿欧元资金,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随后,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VDMA)等设立了“工业4.0平台”,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表了德国首个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 德国政府认为,尽管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但中国对德国工业构成了竞争威胁,美国也在通过各种计划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因此,制定“工业4.0”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德国制造的未来”。当前,正值我国大力推动两化

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德国推行“工业4.0”战略的理念、内容和做法等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学习并给出积极回应。 “工业4.0”战略愿景与要点 与美国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同,德国将制造业领域技术的渐进性进步描述为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即工业4.0的进化历程(图1)。 工业1.0。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称为工业1.0。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工业2.0。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称为工业2.0。这次工业革命,通过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的成功分离,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 工业3.0。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制造过程不断实现自动化,可称为工业3.0。自此,机器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 工业4.0。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未来10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智能化,

后工业时代与工业4.0

后工业时代 1定义 他把人在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不同的社会是依据不同的中轴建立起来的。前工业社会以传统主义为轴心,意图是同自然界竞争,土地是资源,地主和军人拥有统治权。(从时间上大约是蒸汽机出现之前)工业社会以经济增长为轴心,同经过加工的自然界竞争,机器是资源,企业主是社会的统治人物。(从时间上大约是20世纪70,80年代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之后)而后工业社会以理论知识为中轴,意图是人与人之间知识的竞争,科技精英成为社会的统治人物。科技专家之所以拥有权力,全凭他们受的专业教育与技术专长。 2后工业时代的特点 (1)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任何国家的经济,随着逐步工业化,各产业的生产率将发生变化,从而必然会产生大多数劳动力转向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对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地,劳动力又将向服务业方面转移。因此,后工业社会首要的也是最简单的特征就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服务业指的是除上述两种产业之外的商业、财经、交通、卫生、娱乐、科研、教育和行政工作等等。 (2)职业分布以技术阶层的崛起为特征区别后工业社会的第二个方面,是职业分布的变化。所谓职业分布,不仅指人们在何处工作,还指他们从事何类工作。随着服务型经济的发展,工作重心转向办公室、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自然引起职业向"白领职员"转移。拿美国的职业结构来说,直到1956年,白领职员总数才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人总数。此后这两者的比例进一步扩大,到1970年已经超过5:4。然而最令人吃惊的变化是专业和技术职员的增长,这部分职员的增长率是从业人员总数增长率的2倍。还有一项统计数字更能说明全貌,这就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他们是后工业社会的关键集团。整个技术阶层人数的增长率是劳动力总数增长率的2倍,而科学技术人员的增长率则是劳动力总数增长率的3倍。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德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之一,其职业教育体系也在不断调 整和创新。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以来被世界视为典范,其与企业零距离结合的特点,使得 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实际工作,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技工。在工业4.0时代,德 国的职业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和趋势,这些动向和趋势对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 也有一定启示作用。 一、技术科学更新 在工业4.0时代,技术科学的更新和变革是不可避免的。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也在不 断更新和调整课程设置,引入更多新的技术科学知识,以适应新的工业模式和需求。德国 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开始引入3D打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机会,也让德国的劳动力 更加适应工业4.0时代的发展。 二、跨学科融合 工业4.0时代要求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而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正在与此 保持同步。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等专业正在加强跨学科融合,学生将接受更为全面的知识技能培训。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中,学生在学习专业 知识的也接受通识教育和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跨学科应用能力。这 种跨学科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也更符合工业4.0时代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实践教学强化 工业4.0时代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更为突出,而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就以其强调 实践教学而著称。在工业4.0时代,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强化了实践教学的环节,学 生将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进行实地操作和项目实践。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中,学生不仅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还要在企业进行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这种强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符 合工业4.0时代对于实践型人才的需求。 四、软实力培养 工业4.0时代的职业教育不仅需要硬实力的培养,更需要软实力的提升。德国的职业 教育体系也在加强对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在 德国的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也要参与到各种团队项目中,培养团队协作和沟 通能力。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鼓励学生挖掘问题、提出解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程发展与应用》(2019)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程发展与应用》(2019)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2G的两大技术主要来自()。 A.北美和非洲 B.亚洲和北美 C.欧洲和亚洲 D.欧洲和北美 参考答案:D 2 .根据本课程,强人工智能能不能出现,主要取决于()。 A.国家对人工智能的政策导向 B.发达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划投入 C.能不能出现能够产生智能的机器和平台 D.计算机的速度和存储能力是否足够强大 参考答案:C 3 .国土空间规划目标导向是指()。 A.综合利益最大化 B.解决问题是根本 C.完善宏观调控职能 D.调控型兼顾市场 参考答案:A 4 .根据本课程,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是什么?() A.大数据 B.云计算 C.3D打印 D.智能制造和机器人 参考答案:D

5 .本课程提到了一些国家的工业发展动态,不包括()。 A.美国 B.中国 C.英国 D.意大利 参考答案:D 6 .首次以党内法规和地方规章性文件联合的形式出台的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文件是()。 A.《湖北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办法》 B.《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 C.《四川省消防条例》 D.《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参考答案:A 7 .根据本课程,生态墙最初的植被是() A.苔藓 B.蕨类 C.绿藻 D.螺旋藻 参考答案:A 8 .根据本课程,智能制造概念的提出是在什么时间?()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末 D.21世纪 参考答案:B

9 .本课程指出,推进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作为支撑。 A.收入 B.支出 C.高质量的人才 D.财政管理 参考答案:C 10 .英国工业2025的战略核心是()。 A.智能制造 B.循环经济 C.再生经济 D.绿色经济 参考答案:B 11 .()是指整个网络的用户面的数据传送功能在边缘,而且这个数据流就在边缘直接接入到互联网去。 A.网络切片 B.边缘计算 C.编码技术 D.传输技术 参考答案:B 12 .本课程提到,城市与规划之间存在一定的供给关系,规划的实施主体是()。A.以环保组织为主导 B.以市民为主导 C.以政府为主导 D.以企业为主导 参考答案:C

比较中国制造2025_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分析

比较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分析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传统与现代共生,需要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传统手工艺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第一次工业化与第二次工业化相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 德国工业4.0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全球加快全面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德国工业4.0与美国比较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和一些学者说的第五次工业革命等,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基础,反映了工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分析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比较中国制造2025,得出一些重要启示。 德国工业4.0主要特点 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大集成,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一个核心:互联网制造业,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两个重点:领先的供应商策略,成为“智能生产”设备的主要供应者;主导的市场策略,设计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方案,引领市场发展。三大集成:企业部灵活且可重新组合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全社会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四个特征:生产可调节,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产品可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产品分辨出来;需求可变通,可以根据临时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设计、构造、计划、生产和运作,并且仍有获利空间;四是过程可监测,可以实时针对商业模式全过程进行监测。六项措施: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复杂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创新工作组织和设计方式;加强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 把德国工业4.0放在全球围和历史背景中比较发现,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有以下5个重要特点。 1.基础性。与德国整体发展战略相关,发挥优势,应对全局性挑战。德国是一个很重视发展战略规划的国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在努力建立部门间高技术战略协调机制,制定德国的创新发展国家战略。2006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高科技战略”,2010年7月,

公需课《工匠精神与广东制造》第七章“工匠精神与职业发展”测试题答案

正确选项:B 你答对了!

考试:产业转移到产业共建:内涵、特点及其逻辑 •试卷年份:2015年 •题量:10题 •答题时间:分钟 •总分:100分 •合格线:60分1 【单选】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后,()成为当时第一个“世界工厂” • A. 英国 • B. 法国 • C. 美国 • D. 日本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 A 2 【单选】对产业转移的主体——“三高”行业描述有误的是() • A. 高技术密集型 • B. 高劳动密集型 • C. 高附加值 • D. 高加工度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 B 3 【单选】()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 • A. 劳动力成本 • B. 创新活动 • C. 社会分工 • D. 政府主导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 B 4 【多选】根据国际生产者折衷理论,企业跨国直接投资必须具备的三大优势()• A. 所有权优势

• B. 区位优势 • C. 内部化优势 • D. 外部化优势 • B • C • D •正确答案: A B C 5 【多选】以下属于广东省财政厅出台《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确定的未来三大目标任务的是() • A. 引导珠三角相关企业(项目)向粤东西北转移 • B. 引导产业链跨区域对接融合 • C. 引导跨国企业的直接投资 • D. 引导构建粤东西北创新型经济体系框架 • B • C • D •正确答案: A B D 6 【多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 B.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 C.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 D.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 B • C • D

工业4.0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标准化工厂 “标准化”作为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工作方法已经被各行各业所熟知和应用。工厂管理同样也不能例外,于是标准化工厂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既是工厂管理的目标,也是工厂管理的方法。不管企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处于怎样的管理水平,建设标准化工厂都将作为工厂运作的长期目标。 一、标准化工厂概念 简言之,就是秉承标准化的理念,遵循标准化的流程,运用标准化的方法,达成标准化的目标。 首先,标准化是一种理念。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任何事件,任何活动,任何人员都要以标准化作为统一的思维方式。 其次,标准化是一种方法。用标准化的方法将“正常”的固化,将“异常”处理的过程和措施固化,减少变差,防止反复。 再次,标准化是一个过程。它既是终点更是起点,它是一个标准化——持续改良——再标准化——再持续改良,循环往复的过程。标准化不等于千篇一律,标准化不等于一成不变,要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持续改良、做出特色、做大做强。 标准化工厂的核心是“人”,标准化工厂的基础是“体系”,标准化工厂的手段是“现地现物”,标准化工厂的目

标是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 二、标准化工厂包含的主要内容 1.工厂文化理念:职工统一的愿景,统一的思维方式,统一的核心价值观,统一的行为标准。 2.指标系统:统一的标准化工厂指标和指标计算方法,明确哪些指标必须得到监控和跟踪。 3.制造工艺技术:标准的作业方法和工艺技术积累,使制造工艺技术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可以实现实时复制。 4.制造管理技术:工作和任务的流程和职责分工,用结构化的方法和标准化的工具使工厂运作实现流程化管理。建设标准化工厂的两大支柱是标准化和持续改良。没有标准化,也就谈不上持续改良;没有持续改良后的标准化,也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只有不断的去标准化、持续改良、再标准化、再持续改良,才能实现能力的提高和高水平的复制。 三、标准化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到达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获得最正确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良产品质量,对工业产品、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等需要有统一的技术要求。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合理发展产品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是公司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保

工业4.0心得体会

工业4.0心得体会 【篇一: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读 后感】 工业4.0作为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 一的国家战略,在传入中国之后,立马成为舆论的焦点。国家发改 委在8月7日发文公告,将为工业4.0中核心的概念之一——物联网出台重大产业政策,媒体的热度更不在话下,根据百度搜索的结果,现在跟工业4.0相关的搜索页面已经达到800多万,国内知名的信 息化平台e-works也制作了非常专业的工业4.0的专题,但对于很 多用户,太复杂的信息化专业词汇,反而让很多从事商业的用户, 无法真正深刻地理解到工业4.0真正带来的跨革命影响和带来的全新商机。 因此,在众多的工业4.0资料中,挑出一本比较具有系统性、描述 更加“平民化”的书对我们全面深刻了解工业4.0意义重大。由西门子公司工业领域首席执行官(ceo)鲁斯沃撰写,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费尔达芬工业峰会系统领导2030年的配套材料—— 《工业4.0:即将袭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就是这样一本著作。本书从经济和科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工业怎样 才能使中欧工业到2030年仍能保持一个成功的全球生产基地的地位。到2030年,互联网和其他服务联网的系统将使所有行业实现智能化,并取代传统的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产品。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 哪些领域,通过哪些产品和什么样的服务,可以使我们取得成功以 及如何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本书试图为这些问题给出一个答案。每个章节都从非常特殊的角度 表达了对工业4.0的独特看法。所有这些观点综合在一起可以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目前工业产业发展所处岔路口的情形。 工业4.0强调“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其实质是实现信息化与自 动化技术的高度集成,旨在保持德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 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因此,学习和 借鉴工业4.0的理念,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 本书的三大特点:

德国工业4.0“精益学习工厂”系统化构建与启示

德国工业4.0“精益学习工厂”系统化构建与启示 作者:李一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0期

摘要德国工业4.0“精益学习工厂”以行为主义为引领,以能力本位为导向,以学习者面向工业4.0需求的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合作,将价值链管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在宏观层面的学习工厂、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块和微观层面的教学情境三个维度的一体化设计,实现了技术、生产、教学要素的系统整合,发展了一套致力于培养和提升学习者实践能力的系统方法,为培养学习者面向工业4.0需求的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德国工业 4.0“精益学习工厂”为我国培养面向智能工业发展需求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提供了如下借鉴:明确面向我国智能工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实现实践教学机构从宏观建设运营到微观教学实施的系统化设计,借助工业4.0技术手段将价值链管理和精益生产融入教学过程以实现生产、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产教融合;德国;工业4.0;精益学习工厂 中图分类号 G719.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10-0068-06 一、德国工业4.0“精益学习工厂”出现的背景 “工业4.0”又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利用信息物理系统使产品生产遵从客户的个性化愿望,通过网络实时获取产品从开发、生产到交付的所有相关信息,并从中获得最佳价值

流。工业4.0通过网络将人员、对象和系统进行信息联通,创建动态、自组织、跨组织和实时价值网络,减低中间成本,优化产品和服务,以提高劳动生产率[1]。 “工业4.0”的概念首先由德国政府于2011年提出,是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工业生产与信息和通信技术之间的融合提升本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2]。近年来,德国正在通过加强工业系统与信息通信技术相关联的举措积极推动工业4.0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法国、中国也提出了相似的智能工业发展战略,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法国的“未来工业”、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都强调工业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转变生产和业务流程,以实现更高的商业价值。 (一)工业4.0的人才能力需求 在工业4.0背景下,工业的智能化发展与变革使当今的工业化生产呈现出一系列变化:以往孤立的生产制造单元被自动化集成生产线所取代,产品的生产周期进一步缩短,生产过程更加灵活,定制化生产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企业员工所面临的生产环境更加复杂化,虚拟的混合人机界面以及远程操控成为生产工作区的新型沟通和协作方式。 工业4.0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能够适应这些变化,并能推动其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工业4.0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有复杂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还要有创新创造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和商业思维。具体来说,面向工业4.0需求的8大关键能力包括:领导与决策能力、支持与合作能力、互动与呈现能力、分析与阐释能力、创新与概念化能力、组织与执行能力、适应与调整能力、思维与表现[3]。 (二)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 在针对能力有效发展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有限,以往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僅仅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固定的、被动的学习场景,教学过程往往以企业人员的示范和口头传授为主,而对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组织能力缺乏关注,容易造成学习者自身行动能力缺乏和学习惰性的形成。此外,现有的学习工厂通常由模拟环境的技术专家设计,侧重学习工厂对真实工厂场景的复制和映射,而在学习者能力培养效率和有效性方面有所欠缺。面对传统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的不足,德国教育界提出,要加强学习工厂在教学层面的设计,进一步完善学习工厂在教学分析、评估和验证等方面的整体设计与安排;无论是学习工厂的教学媒介和手段,还是课程设计和技术应用,都必须致力于面向行业发展需求能力的有效开发[5]。 为了培养学习者面向工业4.0需求的核心能力,德国高校通过和产业界合作,构建了一种面向工业4.0需求的“精益学习工厂”,这种新型学习工厂将价值链管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工厂”“教学模块”和“学习情境”3个层面的系统设计与整合,实现了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互嵌。德国工业4.0“精益学习工厂”模式是以能力为导向的一整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