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导学案

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导学案

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导学案
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导学案

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初步掌握拉马克进化学说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内容并知道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在自然界中对动物进化的解释。

二、预习内容: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拉马克的基本观点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____________来的。

(2)生物是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逐渐进化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意义: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经论的基础。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与变异、适者生存。

(1)__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2)过度繁殖产生的大量个体不但提供了较多的____________,同时也加剧了____________。

(3)变异是____________的。而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__的。自然选择是通过自然环境来____________地选择____________的变异。

(4)__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

2、意义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___________ _,生物的多样性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3、局限性

(1)对于____________的本质,未做出科学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___________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__________的结果,不能和奶好地解释__________ _等现象。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二).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学习重点: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三)学习难点: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二、学习过程

1、自选择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均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代,相对于环境承受能力(资源有限),该能力表现为“过度”。

(2)生存斗争

①起因:因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而引发。

②斗争方式:种内斗争、种间竞争及生物与无机环境(如干旱、寒冷等)之间的斗争。

③斗争结果:大量死亡,少量生存。

(3)遗传变异

①变异是不定向的,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②遗传的作用:可使微小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加强,从而形成生物新类型。

(4)适者生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表现为与环境相适应,在生存斗争中取胜而保留下来(适者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不适者被淘汰)。

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1)选择的对象:从表面上看,自然选择是对一个个不同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括的变异进行选择。

(2)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外界环境,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环境。

(3)选择的手段:生存斗争。生物的过度繁殖与有限的生活条件之间的矛盾,必然引起生存斗争。

(4)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分析拓展: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自然选择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连续过程。

三、反思总结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四、当堂检测

1.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

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

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者有较佳的生存机会

C.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

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

2. 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按达尔文的观点,最好的解释是()

A、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结果

B、农药与害虫相互选择的结果

C、害虫对农药进行了选择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选择的结果

3、单孔类动物只分布在澳洲,这是由于()

A、单孔类动物起源于澳洲

B、单孔类动物适于在南半球生活

C、除澳洲外,其他地区的气候对单孔类动物生存不利

D、澳洲很早就与其他大陆分离,单孔类动物未受其它高等哺乳类的排斥而得以保存

4.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的进化进程。

(1)狼的种群存在着不同个体,如跑得慢一些、跑得快一些,狡猾机灵些、行动呆板迟钝些,这些变异是______________的。

(2)随着环境的变化,食物的稀少,凶狠、善跑、贪婪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这样,环境和食物对狼起了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的。

(3)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性的增强,是通过狼与种内、种间以及环境条件的

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因而它能适应环境,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2.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

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3.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获得性遗传

D.自然选择

4.果蝇多是有翅的,但后来产生了残翅的类型,这些类型的个体在森林中难以生存,但在海岛上生活得很好,这说明:()

A.突变是有害的 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决定于环境条件

B.突变是有益的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题都是有利的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A.获得性遗传

B. 用尽废退学说

C.自然选择学说

D.中性学说

6.“基因突变对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

A.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

B.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力,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不对,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个体的繁殖.易纯种

D.不对,因为基因突变易导致个体死亡,不会产生进化.

7.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两地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B.变异的方向不同

C.岛上的生物未进化

D.它们的祖先不同

8.到了寒冷的冬天,柳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依然是郁郁葱葱,这表明:()A.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适应寒冷的环境 B.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柳树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D.它们之间进行着种间斗争

9.右图表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始材料

B.A------B的变化通过生存斗争实现

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抗药性增加

10.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出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由10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绝灭.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那一观点相矛盾:()

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B.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D.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地等到高等进化的

11.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A.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

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

1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

()

A.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 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D.自然选择和遗传

13.右图中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

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

14.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下列哪个过程为自然选择提供了这一基础:()

A.DNA→DNA B.DNA→RNA C.mRNA→蛋白质 D.转运RNA携带氨基酸

二.非选择题

15.根据书本知识回答问题:

自然选择的定义: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的过程. 选择的对象:;选择的因素:;选择的手段:;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学说的意义,

不足:

16.用灭害灵消灭蚊蝇等有害昆虫,开始时效果显著,但过一时期后,药效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灭害灵使蚊蝇产生了抗药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7.右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地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

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

(1)曲线下降为什么不可能达到0?

曲线回升是通过

之间的来实现的.

(2)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作用,这种

作用是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的产生.

(3)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

有.

(4)针对这种缺点,你认为消灭害虫应采用的较好方法有(举出在生物学中所学过的两种方法)

18.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

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

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

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

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导学案(全)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的边 学习目标: 1、明确三角形的相关概念;能正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能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新课导学: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阅读课本第1至3页,回答以下问题: (1)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条线段连接所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的表示法(如图1)三角形ABC可表示为:; (3)ΔABC的顶点分别为A、、; (3)ΔABC的内角分别为∠ABC,,; (4)ΔABC的三条边分别为AB,,;或a,、; (5)顶点A的对边是,顶点B的对边分别是,顶点C的对边分别是。 三角形的分类: (1)下图中,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各有什么特点 (2)下图中,每个三角形的三边各有什么特点 (3)结合以上图形你认为三角形可以如何分类试一试 ①按角分类: ②按边分类: (4)在等腰三角形中,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两腰的夹角叫做,叫做底角。 (5)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底边和腰的等腰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第1题 问题1:如图,现有三块地,问从A 地到B 地有几种走法,哪一种走法的距离最近请将你的设计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路线 距离 比较 (3)阅读课本第3页,填写:三角形两边的和 (4)用式子表示:BC + AC AB (填上“> ”或“ < ” ) ① BC + AB AC (填上“> ”或“ < ” ) ② AB + AC BC (填上“> ”或“ < ” ) ③ 4、例题:用一条长为18cm 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解:设底边长为xcm ,则腰长是 cm 因为三角形的周长为 cm 所以: 所以x= cm 答: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 、 、 课堂练习: A 组 1.①图中有 个三角形,分别为 ②△ABC 的三个顶点是 、 、 ; 三个内角是 、 、 ; 三条边是 、 、 ; 2、如图中有 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 3.判断下列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4,5,6 ( )②1,2,3 ( ) ③2,2,6 ( )④8,8,2 ( ) 4、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6,底边长为7,则另一腰为 ,周长为 。 5、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6,一边长为7,则第三边是 ,周长为 。 E D A 第2题 B 地 A 地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1等腰三角形1.1.1等腰三角形提高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1.1.1 等腰三角形(一)学 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自主导学温故知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有:“”、“”、“”、“”。 2、①已知:如图1,AB=AC,BD=DC. ②已知:如图1,AB=AC,AD为∠BAC的角平分线. 求证:∠B=∠C. 求证:∠B=∠C. 自主探究:请你先看课本p2,然后解答下列问题。 (1)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有哪些性质呢? (2)请你选择等腰三角形的一条性质进行证明。并与同伴交流. 例题1:已知:如图2,在△ABC中,AB=AC 求证:∠B=∠C 辅助线的作用:①②化繁为易③发挥特殊点的作用 你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与同伴交流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底边上的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即时训练 1.如图,△ABC中,AC=BC,直线l经过点C,则() A.l垂直AB B.l平分AB C.l垂直平分AB D.l与AB的关系不能确定 A B C D 图1 图2 B C A 第1题图

2、在△ABC中, AB=AC,若∠A=40°,则∠C= ;若∠B=72°,则∠A= 。 3、如图,在△ABD中,AC⊥BD,垂足为C,AC=BC=CD. (1)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 (2)求∠BAD的度数 巩固作业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A.80° B.80°或20° C.80°或50° D.20°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A.8 B.9 C.10或12 D.11或13 3.在△ABC中,AB=AC,∠A=44°,则∠B=度. 4.在△ABC中,AB=AC,∠BAC=120°,延长BC到D,使CD=AC, 则∠C DA=度. 5. 已知:如图7,AB=AC,AD为△ABC的高.(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 求证:∠B=∠C. 6.已知:如图,点D是△ABC内一点,AB=AC,∠1=∠2.求证:∠ABD=∠ACD. 7、等腰ΔABC中,底边BC上的高AD =1 2 BC,试求∠B AC的度数。 A B C D A B C D 图7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编号八下第七章课题7.1力编制人田进梅 学习目标1、能说出力的概念,能写出力的单位和符号; 2、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力的概念,会画力的示意图 难点: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自主学习 开学第一天 新学期开始了,大家都有了新的变化,小洋同学更机灵了。知道各科老师要检查作业,小洋自信的将假期认真完成的作业整理好,准备从宿舍抱到4号教学楼4楼教室。他抱着所有作业走到宿舍门口时就感觉到非常累,他立即返回宿舍拿出自己的行李箱,将作业装进箱子里,推着箱子走的时候感觉轻松了很多。小洋边走边探索,发现拉箱子的不同部位,自己费的劲也不同,拉箱子的方向不同,箱子运动的方向也在变化,用的劲大箱子就跑的快,小洋在思考:如果能总结出省力的规律,拿每次拉箱子的时候岂不是非常方便了,所以他进行了研究,请你帮他归纳问题的答案吧 1.为什么拉箱子的不同部位,自己费的劲也不同? 2.拉箱子的方向不同会有什么影响? 3.为什么用的劲大箱子就跑的快? 小洋将作业放好就去操场和小鹏踢足球,小洋一脚就将足球踢的非常远,小鹏接住球继续踢,过了不久,机灵的小鹏发现足球撞击尖锐物体后有一块凹进去了,立即停止了玩耍,开始观察足球,思考为什么足球表面会凹进去。 4.为什么足球表面会凹进去? 5.如果用如图所示图形代替足球,你能否画出足球撞击尖锐物体的受力示意图?用适当的文字说明。【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作用不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B.有的物体本身就有力,如磁铁的吸引力 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2.如图甲所示,长期不用的水龙头会因生锈而很难打开,维修人员常会用一长铁管套在水龙头上,如图乙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管端A点处,则会很容易打开水管,此过程中,改变了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A.大小B.作用点 C.方向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如图所示,分别用力F1、F2作用在A、B两点来开门,且F1与F2的大小相同,作用力的方向也相同,那么作用在点的力更容易把门打开(选填“A”或“B”),由此可见,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4.如下图,是一吊灯挂在天花板的示意图,线对灯的拉力F=6N,在图中画出吊灯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5.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小鸟和飞机受到的力一样大 C.飞机收到的力大 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6.甲乙两组同学拔河比赛中,突然绳子向甲方运动,则此时() A.甲用的力大B.乙用的力大 C.甲乙用的力一样大D.无法确定 7.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①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弹起;②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③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④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上述现象中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B.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D.以上说法都不对 9.用电线把电灯挂在天花板下面,电灯受到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天花板B.地球C.电线D.电灯 10.放学时小刚同学手提书包走出教室,手对书包施加了一个提力,同时书包对小刚的手也施加了一个拉力,那么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完全相同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D.作用点相同,大小和方向都不同 题2 题4 题3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导学案 第课时设计者: 校审: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重、难点:理解力的概念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会画力的示意图器材:弹簧、磁铁、小铁球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 XXXXX: (一)什么是力同学们阅读P 2、1—3 自然段,感知章首图“攀岩”和第一节的节首图“押加”。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产生力的现象, 1、活动一: 体验力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例手搬桌子手搬桌子1234

【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我的体验: 力(for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力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二)、力的作用效果 1、活动二:展示力作用的效果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例手拉弹簧弹簧的长度变长12 32、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加油站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 ,符号是 _______。 2、演示:观察用力向下压弹簧和向上拉弹簧有何不同?轻轻拉弹簧与用力拉弹簧有何不同?在门轴处推门和在门把手处推门有何不同?总结:力的三要素是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力的三要素不同会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四)、力的示意图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章末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章末复习 一、复习导入 1.导入课题: 虽说我们从小学开始,就零零散散地学习了一些三角形的知识,但系统地学习三角形的知识,是从本章开始的,下面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本章的知识要点和几何研究办法. 2.复习目标: (1)梳理三角形和多边形有关的知识点. (2)了解三角形与多边形的内在联系. 3.复习重、难点: 重点:与三角形和多边形相关的概念. 难点:与三角形和多边形有关的计算. 二、分层复习 1.复习指导: (1)复习内容:教材第2页到第29页的内容. (2)复习方法:知识梳理:回顾本章的内容,理顺本章的基础知识要点和思想方法. (3)复习参考提纲: ①三角形的定义 a.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 b.顶点:相邻两边的交点 c.角:相邻两边组成的角 d.表示法:△ABC ②三角形的分类: a.按边分: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b.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③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a.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对边上的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c.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所得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④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⑤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⑥多边形的对角线、内角和、外角和: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等于n(3) 2 n ,内角和等于 (n-2)·180°,外角和等于360°. 2.自主复习:根据复习参考提纲,认真阅读教材第27页“小结”内容,有不懂的地方或

遗漏的知识点与小组讨论补充完整. 3.互助复习: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本章的内容学生以前分散学习过,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并不难;但是,由于接触到几何证明的时间不长,学生对于证明的格式.方法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应认真地了解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图回忆本章所学的内容. (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研讨. 4.强化复习: (1)三角形的表示法. (2)三角形有关线段的应用.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应用. (4)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5,则三角形周长y的范围是(C) A.2<y<8 B.10<y<18 C.10<y<16 D.无法确定 (5)以长为13cm、10cm、5cm、7cm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90°-∠B,④∠A=∠B=∠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6. 1.复习指导: (1)复习内容:独立完成复习参考提纲中的①、②. (2)复习方法:通过动手证明,探索解题要领,思考需用的知识点. (3)复习参考提纲: ①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外角分别为a°,b°,且满足(a-50)2=-|a+b-200|,求此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解:∵(a-50)2+|a+b-200|=0, ∴a-50=0,a+b-200=0.∴a=50,b=150.∴其中两内角为130°,30°,另一个内角为20°. ②三角形的最长边为10,另两边的长分别为x和4,周长为c,求x和c的取值范围. 解: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又最长边为10,得x的取值范围. 10-4<x<10∴6<x<10.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导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导学案 第周第课时设计者:校审: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重、难点:理解力的概念 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会画力的示意图 器材:弹簧、磁铁、小铁球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一)什么是力 同学们阅读P2.1―3 自然段,感知章首图“攀岩”和第一节的节首图“押加”。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产生力的现象, 1. 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例1 2 3 4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手搬桌子手搬桌子我的体验: 力(for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力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二)、力的作用效果 1. 活动二: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例1 2 3 手拉弹簧弹簧的长

度变长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加油站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 ,符号是_______。 2、演示:观察用力向下压弹簧和向上拉弹簧有何不同?轻轻拉弹簧与用力拉弹簧有何不同?在门轴处推门和在门把手处推门有何不同? 总结: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力的三要素不同会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四)、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画力的示意图 1.小明用F=10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重。G=5的小车 2.用F=50N的力竖直向上提水桶 教师点拨画法: 1.确定力的作用点(没有说明时,一般画在几何中心)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明力的大小。 3. 如果在同一图中有两个以上的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五)、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三: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的。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教案 导学案 导读单

课题:11.1全等三角形(1)月日班级:姓名: 一、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什么是全等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2. 能指出什么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会找出对应顶点、对应 边、对应角,会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难点:找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1—4页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P2页中彩图中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与同学交流) 2.回答本页中的“小云朵”和“思考”问题(答案写在教材空白处) 3.说明全等形与全等三角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本节课中“思考2”问题,给我们带来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3页中的“小纸鉴”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明“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 图11.1—1 △ABC和△______全等,记做: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顶点有:A和__,B和__,C和__等对应. 对应边有:AB和____,BC和____,AC和____等对应. 对应角有: ∠A和____, ∠B和____, ∠C和____等对应. 图11.1—2 △ABC和△______全等,记做: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顶点有:A和__,B和__,C和__等对应. 对应边有:AB和____,BC和____,AC和____等对应. 对应角有: ∠A和____, ∠ABC和______, ∠ACB和________等对应. 图11.1—3 △ABC和△______全等,记做: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顶点有:A和__,B和__,C和__等对应. 对应边有:AB和____,BC和____,AC和____等对应. 对应角有: ∠BAC和____, ∠B和____, ∠C和____等对应. 7. 回答“思考3”问题,并说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01讲-三角形的证明-学案

第01讲 三角形的证明 温故知新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三角形全等条件1:三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注意:①在运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同时满足三边对应相等,只有一边或两边对应相等是不能得到全等的。②“SSS ”判定全等只适用于三角形,不能适用其他图形。 符号语言:已知△ABC 与△DEF 的三条边对应相等。 在△ABC 与△DEF 中,?? ? ??===DF AC EF BC DE AB ∴△ABC ≌△DEF (SSS ) (2)三角形全等条件2: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注意:①用“ASA”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一定要说明两个角及夹边对应相等 ②在书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时,一般把夹边相等写在中间的位置。 符号语言:已知∠D=∠E ,AD =AE ,∠BAD =∠CAE .求证:△ABD ≌△ACE . 证明:在△ABD 和△ACE 中, ∠D=∠E AD=AE ∠BAD =∠CAE ∴△ABD ≌△ACE (ASA ) (3)三角形全等条件3: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角”或“AAS”。 符号语言: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DC=EB,∠C=∠B .求证:△ACD ≌△ABE 证明:在△ACD 和△ABE 中. ∠C=∠B ∠A=∠A DC=EB ∴△ACD ≌△ABE (AAS ). 注意:“AAS”中的“S”是有限制条件的,必须是两组对应等角中一组等角的对边。 (4)三角形全等条件4: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符号语言:在△ABC 与△DEF 中,

完整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七章力导学案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力单位及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完成下列问题】 1、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3、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怎样画力的示意图? 4、使劲拍桌面手会感到疼,为什么? 5、你知道1N的力有多大么? 【巩固练习】 1、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C、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下列物体中没有相互作用力的是() A、推出去的铅球和人的手 B、地球和月球 C、课桌和地面 D、飞行的飞机和地球 3、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受到向左的拉力为20N,做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预习反思】 通过自主学习,你认为这部分知识的疑点、难点有哪些?未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请记录下来,上课时小组内一起解决。 课内探究学案 【情境导入】 为什么地球等九大行星能绕太阳旋转而不会“跑掉”呢?海水为什么会时涨时落呢?磁悬浮列车又是如何实现高速行驶的呢?这一切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力,生活中力无处不在,那么力究竟是什么呢?它的作用效果又有哪些呢?这节课我它主宰着宇宙万物的一切活动, 们将一起来探讨其中的奥秘。 【自主学习】 1、预习总结,展示问题(学习要求:组内交流预习情况,找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初步构建知识体系。 自主探究点一:力的作用效果 看课本P3“演示”: 用图7.1-2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人教版八年数学上导学案第十一单元:三角形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学习目标: 1、明确三角形的相关概念;能正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能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新课导学: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阅读课本第1至3页,回答以下问题: (1)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条线段连接所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的表示法(如图1)三角形ABC可表示为:; (3)ΔABC的顶点分别为A、、; (3)ΔABC的内角分别为∠ABC,,; (4)ΔABC的三条边分别为AB,,;或a,、; (5)顶点A的对边是,顶点B的对边分别是,顶点C的对边分别是。 三角形的分类: (1)下图中,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各有什么特点? (2)下图中,每个三角形的三边各有什么特点? (3)结合以上图形你认为三角形可以如何分类?试一试 ①按角分类: ②按边分类: (4)在等腰三角形中,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两腰的夹角叫做,叫做底角。

第1题 (5)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底边和腰 的等腰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问题1:如图,现有三块地,问从A 地到B 地有几种走法,哪一种走法的距离最近?请将你的设计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路线 距离 比较 (3)阅读课本第3页,填写:三角形两边的和 (4)用式子表示:BC + AC AB (填上“> ”或“ < ” ) ① BC + AB AC (填上“> ”或“ < ” ) ② AB + AC BC (填上“> ”或“ < ” ) ③ 4、例题:用一条长为18cm 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解:设底边长为xcm ,则腰长是 cm 因为三角形的周长为 cm 所以: 所以x= cm 答: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 、 、 课堂练习: A 组 1.①图中有 个三角形,分别为 ②△ABC 的三个顶点是 、 、 ; 三个内角是 、 、 ; 三条边是 、 、 ; 2、如图中有 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 3.判断下列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4,5,6 ( )②1,2,3 ( ) ③2,2,6 ( )④8,8,2 ( ) E B C D A 第2题 C 地 A 地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力研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 力 【课前热身】 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 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 点出发向Q 运动,它们运动的s-t 图像如图16所示,由图像可知 (1)、甲乙两车都做 运动,甲车速度 乙车速度 (2)、经过6s ,乙车离P 点 m (3)、甲车比乙车早 s 通过Q 点 (4)、经过3s ,甲、 乙两车相距 m 【教学目标】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过程】 一、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变化) 二、力的单位 三、力的三要素 四、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 五、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 (1)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2)两个带相同电荷的通草球靠近时能看到什么现象? (画图表示) (3)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 (4)你用所料袋提西瓜时,你对袋用力了,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5)看课文图12.4-4,分析两幅图片产生的现象。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关于这一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小组交流、讨论) 【达标自查】 1、人推车时,是 和 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 ,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 2、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 ,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为 。 3、力的 、 、 称为力的三要素,因为 。 4、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 ) A 、一头小牛 B 、一块砖 C 、九年级物理课本 D 、两枚1元硬币 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

三角形全章导学案(精典)

精典专题十一 三角形(1)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会按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重点:三角形及其基本元素的表示方法;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难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一、兴趣导入 分享一句话: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假设,现实是一个一个真实的耳光,打在你的脸上,喊疼毫无意义,唯有一往无前。--饶雪漫《沙漏》 二.旧知回顾 1.小学时学过哪些特殊的三角形? 2.在平面内有两点,那么这两点的所有连线中, 是最短的。 三.教材研读 1.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在位置上具有以下特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角形两边的和____ 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_____ 第三边 。 3.以“是否有边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三角形的各个元素如何表示? 5.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自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B .△AB C 中,顶点A 所对的边为直线BC C.三条边分别为a,b,c 的三角形记作“△ abc ” D.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如图1,(1)图中共有____个三角形,其中以BC 为一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 ;以∠EAD 为一内角的三角形是______, ______;(2)AB 既是△____中∠___ 的对边 ,又是△____ 中∠____ 的对边,还是△____ 中∠ ____ 的对边。 3.下列长度的两组线段中,哪一组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1).3,6,9; (2).3,7,8. 探究点一 三角形的定义及其基本元素的表示方法(重点) 问题: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 。 图(2)中,点A 、B 、C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 ;线段AB 、BC 、CA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 ;∠A 、∠B 、∠C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 ,简称三角形的 。我们把这个三角形记作 ,读作 ,三角形的三边有时用它所对角的相应小写字母表示:如边BC 对着∠A ,记作 ;边CA 记作 ;边AB 记作 。 归纳总结:

八年级数学下册1三角形的证明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三角形的证明 (二)学习目标: 1.在回顾与思考中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复习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尺规作图等. 2.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论证过程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是重点, 难点:是本章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对学生来讲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约6分钟) 前置诊断,导入新课(通过一组简单基础知识,引领学生回顾全章知识) 1.在△ABC中,AB=AC,∠A=44°,则∠B=度. 2.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条件是,结论是.3.如图,AB=AD,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判定△ABC≌△ADE. 4.已知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和6,则它的周长等于. 5.如图,在△ABC中,∠C=90°,D为BC上的一点,且DA=DB,DC=AC.则∠B=度. (第3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ABC中,∠ACB=90°,CD⊥AB于点D,∠A=30°,BD=1.5cm,则AB= cm.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师巡视指导,学生互相纠偏,并说出理由。 【目标出示】(约1分钟) 1.回顾全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对全章知识理解和认识。 2、复习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尺规作图等. 提高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论证过程的能力. 【自学环节】 1、自学指导(约1分钟) (1)回顾全章知识

(2)构件知识体系,形成网络。 (3)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最终达到掌握并灵活应用的目的。 2.自主学习(约15分钟) (1)学生先看课本33页,思考回顾与思考的9个问题。 (2)小组合作构件知识体系,形成网络。 (3)做课本复习题1—9题。 【导学环节】(约5分钟)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拨,最后对答案。 【检测环节】(15分钟左右)A组:夯实基础题 1.到△ABC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的() A.三边中线的交点 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边上高的交点 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2.如图所示,在△ABC中,∠B=90°,AB=3,AC=5,将△ABC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BE的周长为. 3.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BE的是. B组:巩固技能题 1.如图在两条交叉的公路L1与L2之间有两家工厂A.B,现在要修一个货物中转站,使它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以及到两个工厂距离相等,你能帮助确定中转站的地址吗?请试试. 2.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沿过B点的一条直线BE折叠这个三角形,使C点与AB 边上的一点D重合. (1)当∠A=°时?点D恰为AB的中点? 并证明D为AB的中点;

初中物理7.1力导学案

第七章力 NO:1 第一节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预习生成】 1.叫做力。 物理学中力通常用字母表示。 2.我们在讨论一个力时一定存在个物体,一个是另一个是。因此力不能离开两个物体而单独存在。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在踢球时,相对足球来说是对施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物理学中,把力的单位定为,简称,符号是。托起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体验1N 的力的大小。) 4.我们将叫做力的三要素. 【新知探究】 探究一 一、力是什么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用手用力拍击桌面,手有何感觉? 分析:手拍击桌子,手是,桌子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对桌子施力的同时,又受到了桌子对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在这个过程中手是物体又是物体。同时桌子是物体又是物体。 2.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 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也就是说。 4.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探究并思考: 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相互作用吗? 请举例说明。

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力》复习教学案 【复习目标】 1、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4、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5、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重点】 1、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 3、相互作用力。 4、弹力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5、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 1、力的示意图。 2、相互作用力。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 知识要点回顾 一、力 1、力是对的作用。物体间的作用是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别的物体对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使物体发生。 3、力的单位是:,符号是,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图就叫力的。 二、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到原来的,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物体受力后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3、弹性: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

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它的伸长就。(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和;(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挂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三、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的力。 2、重力: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重力的大小叫。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公式:。 4、重力的方向:。 5、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形状、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问题导学 专题一、力 1、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物体是:,同时也收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包含的力学知识有:。 。 2、如图所示,小强和小丽坐在滑板车上,各自握住绳子的一端,同时向 相反的方向用力拉动绳子,请你写出在此情境中涉及的两个物理知识? (1)、。 (2)、。 举一反三: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应用这些原理?并加以分析解释。 专题二、弹力 1、2011年5月,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思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思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表面,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 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第十一章《三角形》教案人教版

11.1.1三角形的边教案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黄海娟复备人:八年级数学备课组 教学目标:1.三角形的概念,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并把三角形分类. 2.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让学生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教学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本1-3页探究前的内容 二、填一填:(见导学案),然后个别展示答案 三、练一练:(见导学案)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四、探一探,说一说:(课本第3页探究) 小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五、用一用:(导学案及课本第3页例题,)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六、谈一谈: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还有哪些疑惑? 七、测一测:(见导学案)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案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黄海娟复备人:八年级数学备课组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并会画出三角形的高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2. 让学生认识并会画出三角形的中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3. 让学生认识并会画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并会画出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1、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什么?按角分可分为什么? 2、下列长度的三个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1)3,6,8 (2)1,2,3 (3)6,8,2 二、看一看:课本第4-5页内容 三、探一探:(先独立再合作) (一)高线: 1、高线的定义 2、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高并归纳结论(见导学案) (二)中线: 1、中线的定义 2、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中线并归纳结论(见导学案) (三)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定义 2、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角的角平分线并归纳结论(见导学案) 总结: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一条。 巩固练习:课本第5页 四、谈一谈: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还有哪些疑惑? 五、测一测:(见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力的作用效果●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 2、3面,回答下列问题:(1)力有如下两大作用效果: ①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能不能看见?不能,我们是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力的存在,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我们叫做“转换法”。●小组讨论请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如下探究:(1)用力捏橡皮泥,松手后,观察橡皮泥的形状;用力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形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如图,让小铁球两次从斜面上滚下,分别在小铁球的前方、侧方放一个磁体,观察小铁球的运动情况有什么样的改变。●教师点拨 1、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2、运动状态改变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改变(加速、减速)或运动方向改变、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要理解成用力可以(或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效果,而不能理解成力一定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可引导学生举例加深理解(比如一小孩用力推一辆重型卡车,卡车的表面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但运动状态是不可能改变的)、 ●跟踪训练 1、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3面,同时观看课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完成填空:(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人推车、用手捏橡皮泥……(学生实验:手拍打桌子,感受力)、(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足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1、人用力推小车,人对车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车、2、人用力拉弹簧,人对弹簧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

第七章第1节《力》导学案

7.01《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 认识力的三要素。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 (一)什么是力 1. 活动一:体验力 例手搬桌子手搬桌子1 2 (四).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五).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感受力的作用: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_______ 物体对_______ 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的。 【达标检测】 1.如图2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例手拉弹簧弹簧的长度变长 1 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加油站: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 发生了改变。 2. 我的体验: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思考:力________ (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_______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二).力的三要素 1.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__ ,符号是__________ 。 2. 演示:观察用力向下压弹簧和向上拉弹簧有何不同?轻轻拉弹簧与用力拉弹簧有何不同?在门轴处推门和在门把手处推门有何不同? 总结: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力的三要素不同会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三).力的作用效果 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A. 鱼线对鱼杆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B. 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 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D.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2. 如图中画出了物体A、B所受拉力F1与F2的示意图,由图可知( A. F1 > F2 B. F1=F2 C. F1V F2 D.无法判断F1和F2的大小 3. 王明同学用力提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王 明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完全相同 B ?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D ?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 4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