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第七章力第一节力导学案

课题第七章力第一节力导学案

课题第七章力第一节力导学案
课题第七章力第一节力导学案

东亭中学自主发展型课堂导学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主备人查显芬参备人郑玉贤编号 0 1

审核人验收人上课时间 2014 年 02 月 18 日课题第七章力第一节力

【学习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预习提示】

1.力。

2.力的单位

3.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三要素。

5.力的示意图。

【教学流程】

一、学生展示

1.用手拍桌子,桌子受到手施加给它的力,同时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手受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力。大量的事实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改变或运动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

二、目标定向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三、学生自学

1.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

2.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力(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4.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都离不开力。在物理学中,力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两个物体是否有相互作用,要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考虑。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个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另一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只要有一个效果出现,就表明两个物体间存在着力的作用。

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对于任何一个力,它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发生力的作用时,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同时受到了力的作用,即甲对乙有力的作用的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3)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体间直接接触,并且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如拉力、推力、压力等;另一类是物体间不用直接接触也会产生的力,如重力等。因此,物体之间无论接触与否均可能有力的作用。

6.力的三要素新-课 -标-第- 一-网

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7.力的示意图

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只需要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不画大小,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四、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探究力的三要素

例如:“开门”或“关门”实例来引出力的三要素。

①保持推力大小和方向不变,离门轴较远和较近时比较推力的效果如何?

小组讨论回答。

②保持推力和作用点不变,方向不同时推门效果如何?

小组讨论回答。

③保持方向和作用点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推门效果如何?

小组讨论回答。

实验结论: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

五、答疑解惑

1.思考:力(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举例说明

2.如图所示,木箱受到水平向右的50N的拉力,画出木箱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六、当堂检测

1.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受力

物体是_________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

3.用扳手拧螺母时,手握扳手的末端比较容易拧紧螺母,这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能够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5.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竖直落下

B.小孩从直滑梯上匀速滑下

C.从枪膛射出来的子弹在空中飞行

D.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6.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7.请大家回忆“神舟七号”升空的情景,试着说出其中

所蕴含的力的知识。

8.一个物体收到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向右上方的拉力,大小为

300N,画出力的示意图。

9.如图所示,悬挂在绳上的小球受到的拉力是3N,画出小球所受拉

力的示意图。

练习册 每天1练 教材课后经典习题。

【中考宝典】

1.在图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

2.如图所示,F 2>F 1,①(a)(b)比较②(b)(d)比较③(c)(d)比较④(a)(c)比较,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的实验是 ( )

人对跳板的压力 手对弓的拉力 手对弹簧的拉力

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 A B C D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

第二节、二力平衡导学案 备课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总课时数 学习目标: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___________运动状态。但现实 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有些物体还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二、自主预习 1、学生看书完成预习检测 2、预习检测: (1)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状态或状态,我们把物体的这两种状态叫平衡状态. (2)若物体受到的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我们就说这几个 力,此时物体处于 . (3)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并且在,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图1中,悬挂着的电灯受到的两个平衡力是和,若电灯的重力为5N,则 绳子对它的拉力为N;图2中,书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和,若书的重力为10N, 则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为N;图3中,若人和伞受到的总重力为 900N,则他们受到的阻力为N. 图1 图2 图3 三、合作学习 探究一、平衡力和平衡状态 看图并阅读课本20页完成: 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放在桌面上的花瓶受到力和力的作用,这些物体虽然 受力,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________,我们就说这几个力_________, 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包括状态和状态) 探究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1、提出问题: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应该有什么关系? 2、做出猜想: 3、设计实验:如下图:让木块水平方向受两个力,当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时,观察二力的大小,方 向,作用点,从而确定二力平衡的条件。 4、进行实验: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分别 用线系住,并跨过支架的左右滑轮,可以认为两边的砝码盘所放砝码相同时,对木块的拉力大小 相同,否则拉力大小不同. (1)要探究二力平衡的两个力的大小是否相等时,应该选择图中的甲和对比;结论: 当桌面上木块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左右两个拉力大小。 (2)要探究二力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时,应该选择图中的_____和对比; 当木块处于图丙位置,松开手,木块会转动,当小车静止时观察拉力的方向并且在。 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定受平衡力,相互平 衡的两个力满足的条件: 【例1】如图所示,一小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A、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受到的支持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探究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注意: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反过来,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例2】起重机吊拉货物时,货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F之间的关系为( ). A.货物匀速上升时,F>G B.货物匀速下降时,F

班级小组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编号八下第七章课题7.1力编制人田进梅 学习目标1、能说出力的概念,能写出力的单位和符号; 2、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力的概念,会画力的示意图 难点: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自主学习 开学第一天 新学期开始了,大家都有了新的变化,小洋同学更机灵了。知道各科老师要检查作业,小洋自信的将假期认真完成的作业整理好,准备从宿舍抱到4号教学楼4楼教室。他抱着所有作业走到宿舍门口时就感觉到非常累,他立即返回宿舍拿出自己的行李箱,将作业装进箱子里,推着箱子走的时候感觉轻松了很多。小洋边走边探索,发现拉箱子的不同部位,自己费的劲也不同,拉箱子的方向不同,箱子运动的方向也在变化,用的劲大箱子就跑的快,小洋在思考:如果能总结出省力的规律,拿每次拉箱子的时候岂不是非常方便了,所以他进行了研究,请你帮他归纳问题的答案吧 1.为什么拉箱子的不同部位,自己费的劲也不同? 2.拉箱子的方向不同会有什么影响? 3.为什么用的劲大箱子就跑的快? 小洋将作业放好就去操场和小鹏踢足球,小洋一脚就将足球踢的非常远,小鹏接住球继续踢,过了不久,机灵的小鹏发现足球撞击尖锐物体后有一块凹进去了,立即停止了玩耍,开始观察足球,思考为什么足球表面会凹进去。 4.为什么足球表面会凹进去? 5.如果用如图所示图形代替足球,你能否画出足球撞击尖锐物体的受力示意图?用适当的文字说明。【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作用不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B.有的物体本身就有力,如磁铁的吸引力 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2.如图甲所示,长期不用的水龙头会因生锈而很难打开,维修人员常会用一长铁管套在水龙头上,如图乙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管端A点处,则会很容易打开水管,此过程中,改变了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A.大小B.作用点 C.方向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如图所示,分别用力F1、F2作用在A、B两点来开门,且F1与F2的大小相同,作用力的方向也相同,那么作用在点的力更容易把门打开(选填“A”或“B”),由此可见,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4.如下图,是一吊灯挂在天花板的示意图,线对灯的拉力F=6N,在图中画出吊灯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5.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小鸟和飞机受到的力一样大 C.飞机收到的力大 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6.甲乙两组同学拔河比赛中,突然绳子向甲方运动,则此时() A.甲用的力大B.乙用的力大 C.甲乙用的力一样大D.无法确定 7.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①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弹起;②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③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④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上述现象中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B.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D.以上说法都不对 9.用电线把电灯挂在天花板下面,电灯受到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天花板B.地球C.电线D.电灯 10.放学时小刚同学手提书包走出教室,手对书包施加了一个提力,同时书包对小刚的手也施加了一个拉力,那么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完全相同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D.作用点相同,大小和方向都不同 题2 题4 题3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导学案 第课时设计者: 校审: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重、难点:理解力的概念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会画力的示意图器材:弹簧、磁铁、小铁球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 XXXXX: (一)什么是力同学们阅读P 2、1—3 自然段,感知章首图“攀岩”和第一节的节首图“押加”。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产生力的现象, 1、活动一: 体验力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例手搬桌子手搬桌子1234

【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我的体验: 力(for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力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二)、力的作用效果 1、活动二:展示力作用的效果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例手拉弹簧弹簧的长度变长12 32、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加油站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 ,符号是 _______。 2、演示:观察用力向下压弹簧和向上拉弹簧有何不同?轻轻拉弹簧与用力拉弹簧有何不同?在门轴处推门和在门把手处推门有何不同?总结:力的三要素是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力的三要素不同会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四)、力的示意图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二力平衡的现象,认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含义,知道平衡状态的物理意义。 2.会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并能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预习过程】 1、分析课本图9-1中各个物体分别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和所处的状态 (a)静止在桌上的花瓶,受到和力,花瓶处于状态; (b)在青藏高原上匀速行驶的列车受到、、和力,列车处于状态; (c)静止的叠石,受到和力,石块处于状态; (d)起重机匀速起吊的重物,受到和力,重物处于状态。 2、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或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简称。 【学习过程】 一.平衡状态及二力平衡 对图9-1四个物体所受的力和所处的状态的分析 小结:1、上述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平衡状态包括:和.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叫 . 2、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简称。 举出日常生活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有: 练一练:作出下列各物体的受力情况: 上图中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它们受到的都是平衡力,其中最简单的平衡力是:.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平衡力中最简单的情形就是二力平衡,那么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达到平衡呢? 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 2、实验中从几方面去考虑相互平衡的二个力?应怎样控制? 。 3、实验中选择哪一种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来研究?为什么? 。 本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为何要用到滑轮?其作用是。 阅读课本实验方法,思考: 1.卡片受几个力的作用?卡片的重力为什么可以忽略不计? (画出力的示意图)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导学案 第周第课时设计者:校审: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重、难点:理解力的概念 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会画力的示意图 器材:弹簧、磁铁、小铁球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一)什么是力 同学们阅读P2.1―3 自然段,感知章首图“攀岩”和第一节的节首图“押加”。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产生力的现象, 1. 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例1 2 3 4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手搬桌子手搬桌子我的体验: 力(for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力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二)、力的作用效果 1. 活动二: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例1 2 3 手拉弹簧弹簧的长

度变长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加油站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 ,符号是_______。 2、演示:观察用力向下压弹簧和向上拉弹簧有何不同?轻轻拉弹簧与用力拉弹簧有何不同?在门轴处推门和在门把手处推门有何不同? 总结: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力的三要素不同会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四)、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画力的示意图 1.小明用F=10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重。G=5的小车 2.用F=50N的力竖直向上提水桶 教师点拨画法: 1.确定力的作用点(没有说明时,一般画在几何中心)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明力的大小。 3. 如果在同一图中有两个以上的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五)、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三: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的。

二力平衡学案 知识梳理: 1.识记: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 二力平衡: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同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理解:一对平衡力的特点共线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反向方向相反 等大大小相等 知识回顾: 1、力的三要素:、和。 2、力的作用效果:、。 3、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思考问题一: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物体一定不受力吗? 自主学习(一)自学课本39~40页上半部分内容,填写下列问题: 1、物体处于或状态,我们称之为平衡状态? 举出周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例子。 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找出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概念。 3、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自学反馈(一)二力平衡 1、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自由下落的苹果 B.加速上升的火箭 C.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 D.减速行驶的机车 2.处于下列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的是() A.静止在桌面上的文具盒 B.加速下落的雨滴 C.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爬的人 D.沿斜坡匀速向上行驶的汽车 思考问题二:一对平衡力之间存在哪些关系呢?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探究?实验探究(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自学课本40页内容,试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 1、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给左端增加一个钩码改变了 3、扭转物体改变了 4、从中间切开改变了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一对平衡力大小: 方向: 作用: 受力物体: 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思考问题三:该研究对象只受了这两个力吗? (一)物体受多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 竖直方向上 垂直于接触面的方向上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力单位及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完成下列问题】 1、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3、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怎样画力的示意图? 4、使劲拍桌面手会感到疼,为什么? 5、你知道1N的力有多大么? 【巩固练习】 1、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C、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下列物体中没有相互作用力的是() A、推出去的铅球和人的手 B、地球和月球 C、课桌和地面 D、飞行的飞机和地球 3、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受到向左的拉力为20N,做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预习反思】 通过自主学习,你认为这部分知识的疑点、难点有哪些?未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请记录下来,上课时小组内一起解决。 课内探究学案 【情境导入】 为什么地球等九大行星能绕太阳旋转而不会“跑掉”呢?海水为什么会时涨时落呢?磁悬浮列车又是如何实现高速行驶的呢?这一切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力,生活中力无处不在,那么力究竟是什么呢?它的作用效果又有哪些呢?这节课我它主宰着宇宙万物的一切活动, 们将一起来探讨其中的奥秘。 【自主学习】 1、预习总结,展示问题(学习要求:组内交流预习情况,找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初步构建知识体系。 自主探究点一:力的作用效果 看课本P3“演示”: 用图7.1-2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1 力 【课前热身】 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 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 点出发向Q 运动,它们运动的s-t 图像如图16所示,由图像可知 (1)、甲乙两车都做 运动,甲车速度 乙车速度 (2)、经过6s ,乙车离P 点 m (3)、甲车比乙车早 s 通过Q 点 (4)、经过3s ,甲、 乙两车相距 m 【教学目标】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过程】 一、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变化) 二、力的单位 三、力的三要素 四、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 五、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 (1)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2)两个带相同电荷的通草球靠近时能看到什么现象? (画图表示) (3)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 (4)你用所料袋提西瓜时,你对袋用力了,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5)看课文图12.4-4,分析两幅图片产生的现象。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关于这一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小组交流、讨论) 【达标自查】 1、人推车时,是 和 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 ,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 2、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 ,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为 。 3、力的 、 、 称为力的三要素,因为 。 4、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 ) A 、一头小牛 B 、一块砖 C 、九年级物理课本 D 、两枚1元硬币 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会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2.在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本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对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展开的。它为后面学习测量摩擦力、浮力等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由“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本专题教学的难点,突破它的关键是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策略 学生在本章中已经学习了力、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力的关系,这些内容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学时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结论,请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引导学生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四、教学资源准备

第七章力 NO:1 第一节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预习生成】 1.叫做力。 物理学中力通常用字母表示。 2.我们在讨论一个力时一定存在个物体,一个是另一个是。因此力不能离开两个物体而单独存在。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在踢球时,相对足球来说是对施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物理学中,把力的单位定为,简称,符号是。托起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体验1N 的力的大小。) 4.我们将叫做力的三要素. 【新知探究】 探究一 一、力是什么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用手用力拍击桌面,手有何感觉? 分析:手拍击桌子,手是,桌子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对桌子施力的同时,又受到了桌子对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在这个过程中手是物体又是物体。同时桌子是物体又是物体。 2.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 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也就是说。 4.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探究并思考: 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相互作用吗? 请举例说明。

第七章《力》复习教学案 【复习目标】 1、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4、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5、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重点】 1、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 3、相互作用力。 4、弹力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5、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 1、力的示意图。 2、相互作用力。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 知识要点回顾 一、力 1、力是对的作用。物体间的作用是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别的物体对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使物体发生。 3、力的单位是:,符号是,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图就叫力的。 二、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到原来的,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物体受力后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3、弹性: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

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它的伸长就。(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和;(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挂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三、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的力。 2、重力: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重力的大小叫。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公式:。 4、重力的方向:。 5、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形状、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问题导学 专题一、力 1、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物体是:,同时也收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包含的力学知识有:。 。 2、如图所示,小强和小丽坐在滑板车上,各自握住绳子的一端,同时向 相反的方向用力拉动绳子,请你写出在此情境中涉及的两个物理知识? (1)、。 (2)、。 举一反三: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应用这些原理?并加以分析解释。 专题二、弹力 1、2011年5月,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思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思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表面,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 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导学案(新 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力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价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学习过程情境导入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自主学习 1、叫做力。物理学中力通常用字母表示。 2、我们在讨论一个力时一定存在个物体,一个是另一个是。因此力不能离开两个物体而单独存在。足球运动员在踢球时,相对足球来说是对施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物理学中,把力的单位定为,简称,符号是。托起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体验1N的力的大小。) 4、我们将叫做力的三要素、合作探究 & 小组展示小组讨论探究力的三要素例如:“开门”或“关门”实例来引出力的三要

素。①保持推力大小和方向不变,离门轴较远和较近时比较推力的效果如何?小组讨论回答。②保持推力和作用点不变,方向不同时推门效果如何?小组讨论回答。③保持方向和作用点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推门效果如何?小组讨论回答。学生动手分组实验扳手拧螺母器材:扳手,螺母步骤:① 。② 。③ 。实验结论:力的三要素: , , ,影响。教师点拨学生动手分组实验部分,关于实验步骤,学生可仿照上面的实验例题,参照来写。跟踪训练 1、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2、力的、、称为力的三要素。 3、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4、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用50N沿水平方向向左推桌子的力 5、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 ) A、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力,甲不受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同时相对离开 6、火箭起飞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就腾空而起,这一现象说明了。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六、二力平衡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判断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一)【知识回顾】 举例说明惯性的利弊: (二)【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p47-47 1.什么是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指 2.平衡状态指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但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处于或状态。 3.平衡状态与力的平衡的关系 4. 什么是二力平衡二力平衡 (三)【合作交流】 .1.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猜想:联系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猜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设计实验: 讨论:(1)什么情况下左右两边的力平衡了? (2)怎样改变左右两边力的大小、方向、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作用在上的两个力,、、且作用在。这两个力就平衡了。 2.判断下列哪些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 甲乙丙丁 3. 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A:例举生活中受二力而平衡例子。 B:如果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其中的一个力,则可求出另一个力。 例题:1、用100N的力水平向右推一木箱,但没有推动,则与推力相平衡的力是,方向,大小是。 2、重50N的物体在10N的水平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则重物所受阻力的大小是()

A.10N B.40N C.50N D.60N 讨论答疑 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影响实验结论的因素是 2.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四)【当堂达标】 1、下列受到平衡力的物体是() A、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的汽车。 B、正在刹车的汽车 C、用细线系住一个小球使其做匀速圆周运动。 D、静止在桌面上的粉笔盒。 2.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 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起重机以1m/s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6000N。若起重机吊着这个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这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 A.12000N B.6000N C.3000N D.无法判定 4、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D.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5.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它对桌面压力的大小等于它所受重力的大小 C.因为它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没有惯性 D.它不会自动沿桌面滑动,是因为受到摩擦力 6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⑴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 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 的个数. ⑵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 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⑶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第27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力的作用效果●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 2、3面,回答下列问题:(1)力有如下两大作用效果: ①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能不能看见?不能,我们是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力的存在,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我们叫做“转换法”。●小组讨论请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如下探究:(1)用力捏橡皮泥,松手后,观察橡皮泥的形状;用力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形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如图,让小铁球两次从斜面上滚下,分别在小铁球的前方、侧方放一个磁体,观察小铁球的运动情况有什么样的改变。●教师点拨 1、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2、运动状态改变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改变(加速、减速)或运动方向改变、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要理解成用力可以(或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效果,而不能理解成力一定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可引导学生举例加深理解(比如一小孩用力推一辆重型卡车,卡车的表面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但运动状态是不可能改变的)、 ●跟踪训练 1、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3面,同时观看课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完成填空:(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人推车、用手捏橡皮泥……(学生实验:手拍打桌子,感受力)、(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足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1、人用力推小车,人对车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车、2、人用力拉弹簧,人对弹簧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

7.01《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 认识力的三要素。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 (一)什么是力 1. 活动一:体验力 例手搬桌子手搬桌子1 2 (四).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五).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感受力的作用: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_______ 物体对_______ 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的。 【达标检测】 1.如图2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例手拉弹簧弹簧的长度变长 1 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加油站: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 发生了改变。 2. 我的体验: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思考:力________ (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_______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二).力的三要素 1.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__ ,符号是__________ 。 2. 演示:观察用力向下压弹簧和向上拉弹簧有何不同?轻轻拉弹簧与用力拉弹簧有何不同?在门轴处推门和在门把手处推门有何不同? 总结: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力的三要素不同会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三).力的作用效果 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A. 鱼线对鱼杆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B. 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 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D.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2. 如图中画出了物体A、B所受拉力F1与F2的示意图,由图可知( A. F1 > F2 B. F1=F2 C. F1V F2 D.无法判断F1和F2的大小 3. 王明同学用力提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王 明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完全相同 B ?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D ?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 4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力(共1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教学重、难点、考点]重点: 1、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难点:对力的概念的理解考点: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应用[课前导学] 1、知识回顾单位换算:4105μm=_______m; 7、84106m=______km25nm=________m15km=__________cm 3、6m=__________nm3105km=______mm 2、预习引导(1)预习课本中本节内容(2)预习配套练习中相关内容问题(1)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3)力可以使

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课堂导学] 一、课题引入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二、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活动 一、力的作用效果演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下列探究问题:力的作用效果一:回答下列问题:①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钢球由变为。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磁铁吸引,速度变。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由此得出结论: 。(力改变物体的动状态包括两方面: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力可以改变物体物体运动。)力的作用效果二:④用力压弹簧,弹簧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⑤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会。⑥用力压乒乓球,球会被压。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练一练:①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力使物体。②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力使物体。③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力使物体。④如图所示,(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活动

第十二单元第六节《二力平衡》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说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2)通过组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 (2)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演示: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停泊在海面上的航天测量船,匀速上升 潜水艇,缓缓降落的“神舟”飞船返回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进而引导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2.在上节课学习中已进一步了解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反过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吗 (二)合作交流. 1.探究: (1)、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书包受重力和手对它向上的拉力,为什么书包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静止 (2)、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为什么水平方向汽车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讨论: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显然向上的拉力将使书包下落的效果抵消了。使书包不至于下落;同样道理,汽车牵引力将阻力产生的效果,也可以说阻力将牵引力产生的效果抵消了。使汽车的速度不发生变化。

结论:一些物体虽然受力,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当于不受力。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它们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相互抵消,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这时的物体我们就说它处于平衡状态。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做一做]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课本48页图) 你的猜想: 实验过程要注意什么: 与其他小组交流意见: 点拨: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八字口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3.练一练: 让学生分析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吊在空中重5N的电灯,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多大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当国旗匀速地上升时,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吸引力 B、旗对绳的拉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C、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D、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2、下列各图中,F 1和F 2 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拓展] 1、如图所示,天花板上有一个重为9N的静止, 请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小示受到的力。

第一节《力》学案(沪科版初二) 一、学习目标 1、用自己的语言什么是力?在物理学中,力通常用什么字母来表示? 2、明白得什么是力的作用 3、通过事例和实验感受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明白力作用在物体上,能够产生哪些成效。 5、明确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的方面? 二、学习指导 1、力是什么 通过对各种不同的现象进行观看、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相关性和共性,这时进行科学概括、归纳的差不多方法。同学们应注意熟悉这种科学的归纳方法。 课本图5-1涉及的力现象各不相同,请同学样从力的角度对这些现象进行归纳、概括,讲出它们之间共同的地点,从而得出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阅读以下介绍的两个实验:①在安静的水面上,在一只船上用力推另一只船,结果两只船同进向相反的方向运动。②在水面上放两个软木塞,一个软木塞上放一个小磁铁,另一个软木塞上放一个小铁条。能够看到,两个软木塞相向运动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观看上面介绍的现象?从中你能感悟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这些力的作用点与方向是如何样的? 请同学样完成下面的实验,看看有何感受,并相互交流得到的感受,总结出规律。 ①用手掌用力拍打桌面。②力推教室的墙 ③用双手搬起课桌④用一个铁块靠近一小块磁铁。 3、力的作用成效 读图5-3〔a〕、(b)、(c)、(d),足球的运动状态共有哪些具体的改变?在日常生活见到过的力现象中,力的作用成效共有几个方面?

三、自我检测 1、穿着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会感到墙在推他,这讲明, 同时他由静止向后运动,这讲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 2、请依照图5-4所示情形提出一个物理咨询题,并用 物理知识做出简要回答。 咨询题: 简答: 四、课外空间 图5-4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文章: 牛顿第三定律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要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施力物体是不是也要受到受力物体给予它的力呢?力是物体间的单方面作用,依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用手样弹簧,手的肌肉收缩发生形变,同时弹簧也发生形变,这时不但弹簧受到手的拉力,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坐在椅子上用力推桌子,会感到桌子也在推我们,我们的躯体要向后移,观看和实验讲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常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把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成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不是绝对的,我们能够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把两上弹簧秤A和B联结在一起〔图5-5〕,用手拉弹簧秤A,能够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示数指出弹簧秤子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能够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样弹簧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这讲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