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埙的吹法

埙的吹法

埙的吹法
埙的吹法

一、埙的基本演奏姿势

一般分站式和坐式,独奏一般用站式,合奏或伴奏时一般用坐式,基本要领是:站式演奏时,要求身体应站稳,呈垂直状,两腿稍稍分开或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指,腕,肘,臂及全身各个关节应自然放松。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合适两腿自然分开,身体坐正,坐在凳面的三分之二处,两脚自然分开着地。以上两种演奏姿势,都要求头要挺直,双肩自然平放,手指按好音孔,正视前方,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气息的顺畅通达。二、持埙方法

用大拇指按住后面两孔,前面的孔从下往上依次用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住,小指不按孔的时候,应自然放在埙的底部托住埙体,每个手指在按孔的时候,必须严实,不能漏气,切忌手指过于放松或是僵硬。

三、吹埙的口型

吹埙的口型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埙的发音的好坏,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口型包含了三方面的因素,即“风门,口风,口劲”,三者有机而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发音。

(一)风门

吹埙时,上下唇中间形成的空隙,就是气流经过的地方,叫风门。它可大可小。须随着音的高低而调节和变文章来源于https://www.doczj.com/doc/fa6806671.html,/article-3183-1.html流缓,风门大,高音反之,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要不然出来的音就非常虚,不实在。初学者一般第一次吹埙都会把风门放的很大,而且喜欢一次放好几个音孔,老吹不响埙,原因是风门过大,大量的气没有吹进吹孔,而是吹到了外面,本来高音就需要更急的气流才能吹好,开过多的孔肯定更吹不响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二)口风

就是气的流动速度,口风的急缓,是通过丹田控制的,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高音口风急,流速快,低音则相反。这个不是一天的工夫,要长期练习,才能体会到丹田之气是怎么运用的,初学者吹埙会觉得头晕,这就是不会运用丹田之气,把刚吸入的氧气就吹出来了,缺氧造成的。

(三)口劲

是指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颊肌肉反复收放时所用的力量。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相对小一些,高音则相反。

四、吹埙的角度

手指按好音孔后,将埙举起,放至嘴边,是唇与埙的吹孔形成约75度角,头稍稍仰起一些,不过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高音角度会加大,低音则变小,这个可以自己慢慢体会。

五、呼吸的方法

呼吸对于任何管乐都十分重要,练成正确的呼吸方法非一日之功,吸气时全身要放松,做深吸气,标举个例子,要把很重很重的东西搬起来,在搬动之前的吸气,就是深吸气。吸气是发音的的准备阶段,要根据乐句的长短来决定吸气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但是一定要深吸气,这个中间有一个速度的问题,吸气的时间肯定是越短越好。呼气才是真正的发音阶段,具体参照吹埙的口型一章。

六、关于俯吹音

埙不同于别的民族管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音高会随口风强弱的变化和口风与吹孔的角度的变化发生变化,在中高音区不很明显,但是在低音区非常明显,有时候小心,差上半个音都很正常,在全闭情况下把口风的变弱,把角度变小,可以吹出比筒音(指全闭状态下正常口风的哪个音)更低的音,叫俯吹音,一般有效音是一个小三度,比如筒音是低音5,俯吹可以吹出低音4和低音3。练习好俯吹音可以使埙的音域得到扩展,增加了埙的表现力。

七、关于常用指法和转调

埙的常用指法有筒音做低音5或是6,中音1或是2或是3等。每把埙都有自己的基本调,阴氏陶埙一般的基本调指的是筒音做低音5时的调,在这个的基础上再变出别的调来。这对初学者已经很难了,我建议初学者只掌握基本指法就可以了,基本指法音最全,八音孔埙筒音做低音5可以吹到高音1,十音孔埙还可以吹到高音2或是高音3,足够初学者用了。学会基本指法以后再学学乐理知识,然后在考虑学转调。

气类吹奏技巧

埙的气类吹奏技巧有长音、气震音、唇振音等,其中长音是埙吹奏技巧的基础,必须饱满圆润,响亮平稳无杂音。

埙的常用技巧汇总起来可分为气、指、舌三大类:包括长音、气震音、指震音、唇震音、颤音、滑音、吐音、打音、空打音、循环换气、双吐循环换气、虚吹音等多种。这些技巧是演奏埙时必须具备的。

在埙的吹奏技巧中,长音是埙气息训练的基础,通过练习长音可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养成良好的演奏口形以及平稳、饱满、纯正的发音。故必须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练习,练习时可以结合力度共同进行,音色必须饱满圆润,响亮平稳无杂音。

气震音又叫“腹震音”,依靠腹部收缩力量引起的气流颤动而产生。气震音有大、小、快、慢之分,在实际演奏中应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而定。如歌唱性的旋律应采用均匀自如的气震音,激情、悲愤的旋律则采用夸大式的气震音等。气震音可在保证音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要求均匀流畅。

唇震音是用双手带动埙体,使风门与吹孔快速前后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波动音。埙体后移时吹孔变小,音则低;埙体前移时吹孔变大,音则高。这种演奏技巧常在表现神奇、空灵的意境时使用。

舌类吹奏技巧

吐音是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适于演奏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曲调,要求声音结实、干净、有弹性,节奏要均匀平稳。

吐音是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适于演奏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曲调。吐音分单吐音(包括单外吐、单内吐)、双吐、轻吐、气吐、唇吐等多种。单外吐(标记T)在保持正确吹奏口形的基础上舌头自然向上,微贴上唇内沿,呼气时迅速后缩,使气流冲入吹孔发出短促有力之声,类似“吐”音。单内吐(标记K)在保持正确吹奏口形的基础上,舌根部后缩堵住上腭,呼气时舌根部迅速前送,使气流冲入吹孔而发出短促有力之声,类似“库”音。双吐就是结合单内吐和单外吐,速度比单吐快一倍,其音类似“吐库”或“库吐”,适于演奏欢快、激昂的曲调。吐音要求声音结实、干净、有弹性,节奏要均匀平稳。轻吐与常用的吐音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舌的活动范围短而小,吐音力度减弱,发声轻巧柔润,类似“区”音,犹如弦乐器的轻抖弓,适于表现抒情的快速乐曲。气吐是依靠腹部力量的突然收缩,加之横膈膜有力的上托,使气流短促有力地冲入吹孔而发声。类似“呼”音,气吐音浑厚、圆润,但由于吐音速度缓慢,因此用途不广,只在特殊情况下偶而使用。唇吐是依靠上下唇肌的力量,在上下唇有意识开闭的瞬间,利用腹

中气流的冲力,把气流输入吹孔而发声。类似“扑”音,唇吐发音柔和,只适于在弱起乐段的起音或特殊的情况下使用。花舌即舌打嘟噜。舌尖微触上腭,在呼气对舌尖冲击的同时使舌尖产生连续、快速地颤动,并发出“嘟、嘟”之声。花舌音犹如弹拨乐的轮指,只有在特殊需要时才使用。

指类演奏技巧

一、颤音滑音

二、赠音叠音打音 >>

颤音:是用手指在音孔上作全孔迅速开闭动作,使声音产生波动效果。颤音最常用的有大、小二度,三度、四度颤音,可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风格灵活运用。颤音练习是手指运动技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练习时要求手指灵活而有弹性。

滑音: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多用于诙谐、幽默、低沉、哀怨的乐曲中,这种技巧极大地丰富了埙的表现力。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和圆滑音三种。 1.上滑音:是在奏出本音后,手指无痕迹的向上滑抹至第二音(比本音高)的同时,呼气力度随之相应增强。

2.下滑音:是在奏出本音后,手指无痕迹的向下滑抹至第二音(比本音低)的同时,呼气力度随之相应减弱。

3.圆滑音:是在奏出第一个音后,手指无痕迹的向上或向下滑抹至第二个音后再返回原位的同时,呼气力度按下滑音、上滑音而求得。圆滑音也称复滑音,是上、下滑音的结合体。滑音要求音色圆润干净、节奏准确,每个滑音的开始均用轻吐演奏;此外,手指滑抹时不要紧张,保持自然状态为宜。发声要柔和、圆滑,听不出痕迹。

赠音,一般用在乐句末尾、本音结束前带出的短暂装饰音,也称送音。赠音是一种装饰音,几乎不占用本音时值,能听也但并不明显,演奏时要短、轻、快,换气要及时、准确。

叠音,在本音的上方作二度、三度、四度等时值短促的重叠加花下行至本音的音。演奏叠音时,手指开闭要迅速,把经过音的动作全部做出来,但不要奏成明显的装饰音,要以本为主,只有经过音的痕迹。叠音有长短之分,要根据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作品灵活应用。

打音、采用手指弹打本音孔、或本音孔下方的音孔,使本音孔发出相分离的音叫打音。打音也是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运用得当能给乐曲增加色彩和美感。练习时,要锻练手指的速度和力度,下指不能犹豫,手指弹打的力度要大,要把同等音区分开来,乐句要连贯、音符要清楚。气、指结合要干净、利落。打音和颤音重叠时,打音先发声,颤音随之而出,听起来则像同时出现的感觉。切记:要衔接紧凑、配合默契。空打音用手指弹打音孔,使埙体内腔发出的共鸣声叫空打音。演奏空打音时不用吹奏,而是将本音孔打开,弹打共鸣好的音孔。音准靠听觉和用唇部控制吹孔角度的大小来调整。空打音要求手指要有力度和弹性,并使发音准确、饱适于演奏深远含蓄的旋律以及模仿自然界某些特殊的音响效果。

埙的指法练习

(一)演奏姿势 1. 身体姿势 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适宜,身体要正,两腿自然分开着地。坐在凳面三分之二处,切忌坐满整个椅子。 立式要求身体站立,两脚稍分开或一脚稍前,一脚稍后。双手持埙,将吹孔对准风门,头要正,双臂张开约45度角,两肘下垂。全身自然放松成垂直状,确保气息通畅。 注:因为埙体的长度要比其他乐器短,所以演奏时切记头不要向前探,要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 2.持埙方法 手指自然弯曲,指肚按孔。手指按孔要严实,不能漏气。开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影响演奏速度,过低影响音准。 一般手指抬到距离埙体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八孔埙: 右手无名指按住第一孔,中指按住第二孔,食指按住第三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四孔,中指按住第五孔,食指按住第六孔。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七孔和第八孔,小指轻轻托底。 九孔埙: 右手小指按住第一孔,无名指按住第二孔,中指按住第三孔,食指按住第四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五孔,中指按住第六孔,食指按住第七孔。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八孔和第九孔,左手小指轻轻托住埙底。 注:八孔埙与九孔埙经张荣华先生标准化研制,已成定制。八孔埙的指法与笛子的指法相同,筒音作5,运指灵活方便,九孔埙的音域比八孔埙多一个大二度,筒音作1。演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3.演奏口形 埙的演奏口形是通过唇肌,口轮匝肌与面部肌肉的协同动作完成的。口形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吹埙的音色、音准以及强弱控制能力。 演奏时,唇部肌肉自然贴住牙床,两边嘴角适当收缩(呈微笑状),使上下唇的力点向中间依靠,双唇中央形成椭圆形风门,口腔扩张。舌自然平伸。 根据乐曲的需要,吹埙的口形会随时变化,其变化集中表现在风门、口风和口劲三个方面。

陶埙教程

本教程所教学的对象为初学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懂之处,或者是需要中高级教程的,请直接和站长联系,我正在编写一本关于埙的制作和演奏的教材,埙的曲谱也在整理之中,不久也会结集出版,另外埙的教学光盘也在酝酿之中,敬请陶埙爱好者注意论坛公告。一。埙的基本演奏姿势 一般分站式和坐式,独奏一般用站式,合奏或伴奏时一般用坐式,基本要领是:站式演奏时,要求身体应站稳,呈垂直状,两腿稍稍分开或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指,腕,肘,臂及全身各个关节应自然放松。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合适两腿自然分开,身体坐正,坐在凳面的三分之二处,两脚自然分开着地。以上两种演奏姿势,都要求头要挺直,双肩自然平放,手指按好音孔,正视前方,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气息的顺畅通达。二。持埙方法 用大拇指按住后面两孔,前面的孔从下往上依次用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住,小指不按孔的时候,应自然放在埙的底部托住埙体,每个手指在按孔的时候,必须严实,不能漏气,切忌手指过于放松或是僵硬。 三。吹埙的口型 吹埙的口型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埙的发音的好坏,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口型包含了三方面的因素,即“风门,口风,口劲”,三者有机而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发音。 (一)风门 吹埙时,上下唇中间形成的空隙,就是气流经过的地方,叫风门。它可大可小。须随着音的高低而调节和变化,低音气流缓,风门大,高音反之,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要不然出来的音就非常虚,不实在。初学者一般第一次吹埙都会把风门放的很大,而且喜欢一次放好几个音孔,老吹不响埙,原因是风门过大,大量的气没有吹进吹孔,而是吹到了外面,本来高音就需要更急的气流才能吹好,开过多的孔肯定更吹不响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这两点。(二)口风 就是气的流动速度,口风的急缓,是通过丹田控制的,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高音口风急,流速快,低音则相反。这个不是一天的工夫,要长期练习,才能体会到丹田之气是怎么运用的,初学者吹埙会觉得头晕,这就是不会运用丹田之气,把刚吸入的氧气就吹出来了,缺氧造成的。 (三)口劲 是指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颊肌肉反复收放时所用的力量。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相对小一些,高音则相反。 四吹埙的角度 手指按好音孔后,将埙举起,放至嘴边,是唇与埙的吹孔形成约75度角,头稍稍仰起一些,不过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高音角度会加大,低音则变小,这个可以自己慢慢体会。五呼吸的方法 呼吸对于任何管乐都十分重要,练成正确的呼吸方法非一日之功,吸气时全身要放松,做深吸气,标举个例子,要把很重很重的东西搬起来,在搬动之前的吸气,就是深吸气。吸气是发音的的准备阶段,要根据乐句的长短来决定吸气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但是一定要深吸气,这个中间有一个速度的问题,吸气的时间肯定是越短越好。呼气才是真正的发音阶段,具体参照吹埙的口型一章。 六关于俯吹音 埙不同于别的民族管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音高会随口风强弱的变化和口风与吹孔的角度的变化发生变化,在中高音区不很明显,但是在低音区非常明显,有时候小心,差上半

中国古典乐器——埙

埙 这学期上了音乐作品欣赏的课程,在**这样一个工科大学里能够上到这样的课确实感到很新鲜,机会也很难得。在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而且也欣赏到了很多中外的音乐,学到了很多以前闻所未闻的东西。 其中有一节课苏老师给我们专门介绍了中国的古典乐器,这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的确,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精彩,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传承下去。但是很多东西已经越来越少的人知道了,比如说这些几乎快“失传”的中国古典乐器。 “2005年8月,一支中国乐队在瑞士的日内瓦州巡回演出,演出的主题为“东方音符”,观众从未见过乐队用来演奏的乐器、也从未欣赏过如此悠扬而古远的旋律,演奏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台下的聆听者并不了解,这种演奏方式已经融入了不少现代因素,现在的艺术家们已无法真正再现中国古人的音乐精髓了。”——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报道。 这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外来的西方文化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部分,而我们自己的文化却在逐渐地被我们遗弃。所以这样的演出是给我们一个提醒,提醒我们要记住自己的文化,记住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过的精彩的文化。 在这支演出队伍中,有一种很特别的乐器叫——埙(xun)。首先是它的样子很特别,“大小如鹅蛋,六孔,顶端为吹口”。看到它的样子,你很难想象这样的东西居然也可以作为一种乐器。 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从前,这种乐器是用来在旷野上演奏的,它曾经统治了古中国人的音乐生活。从长江下游到黄河中游,人们在很多新石器时代的古文明遗址中,都发现了这种乐器。也有人说,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如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掘的陶埙,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距今约七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榄,也只有一个吹孔,用细泥捏塑而成,是埙的原始形态之一,距今约六千

埙的演奏基础知识

一、埙的基本演奏姿势 一般分站式和坐式,独奏一般用站式,合奏或伴奏时一般用坐式,基本要领是:站式演奏时,要求身体应站稳,呈垂直状,两腿稍稍分开或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指,腕,肘,臂及全身各个关节应自然放松。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合适两腿自然分开,身体坐正,坐在凳面的三分之二处,两脚自然分开着地。以上两种演奏姿势,都要求头要挺直,双肩自然平放,手指按好音孔,正视前方,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气息的顺畅通达。 二、持埙方法 用大拇指按住后面两孔,前面的孔从下往上依次用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住,小指不按孔的时候,应自然放在埙的底部托住埙体,每个手指在按孔的时候,必须严实,不能漏气,切忌手指过于放松或是僵硬。 三、吹埙的口型 吹埙的口型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埙的发音的好坏,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口型包含了三方面的因素,即“风门,口风,口劲”,三者有机而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发音。 (一)风门吹埙时,上下唇中间形成的空隙,就是气流经过的地方,叫风门。它可大可小。须随着音的高低而调节和变化,低音气流缓,风门大,高音反之,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要不然出来的音就非常虚,不实在。初学者一般第一次吹埙都会把风门放的很大,而且喜欢一次放好几个音孔,老吹不响埙,原因是风门过大,大量的气没有吹进吹孔,而是吹到了外面,本来高音就需要更急的气流才能吹好,开过多的孔肯定更吹不响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二)口风就是气的流动速度,口风的急缓,是通过丹田控制的,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高音口风急,流速快,低音则相反。这个不是一天的工夫,要长期练习,才能体会到丹田之气是怎么运用的,初学者吹埙会觉得头晕,这就是不会运用丹田之气,把刚吸入的氧气就吹出来了,缺氧造成的。 (三)口劲是指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颊肌肉反复收放时所用的力量。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相对小一些,高音则相反。 四、吹埙的角度 手指按好音孔后,将埙举起,放至嘴边,是唇与埙的吹孔形成约75度角,头稍稍仰起一些,不过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高音角度会加大,低音则变小,这个可以自己慢慢体会。 五、呼吸的方法 呼吸对于任何管乐都十分重要,练成正确的呼吸方法非一日之功,吸气时全身要放松,做深吸气,标举个例子,要把很重很重的东西搬起来,在搬动之前的吸气,就是深吸气。吸气是发音的的准备阶段,要根据乐句的长短来决定吸气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但是一定要

埙--古代乐器

埙--古代乐器 埙是开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早期雏形是狩猎用的石头。有的石头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当先民们用这样的石头投击猎物时,石上空腔由于气 流的作用而产生哨音。这 种哨音启发了古代先民 制作乐器的灵感,于是早 期的埙就产生了。陶制 的埙是古代就流行的乐 器之一,属于吹奏鸣响乐 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 山文化时期,埙的演奏就很盛行,延续至今。埙在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现在有八孔,九孔,十孔,双八度等,六孔埙目前市场上不常见)。亦称“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中文名埙外文名XUN 材料 陶土、瓷、竹、玉、石、骨 类别吹管乐器 种类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等 文字解释 埙同壎xūn形声。从土,熏声。本义: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

奏乐器,大小如鹅蛋,六孔,顶端为吹口。又叫“陶埙”) 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数也。中虚上锐,火之形也。埙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声。故大者声合黄钟大吕,小者声合太簇夹钟,要皆中声之和而已。 由来 壎,乐器也。以土为之,六孔。——《说文》。字亦作埙。 埙箫管。——《周礼·小师》。注:“大如雁卵。” 埙 调竽笙壎箎。——《礼记·月令》 伯氏吹壎,仲氏吹箎。——《诗·小雅·何人斯》 如壎如箎。——《诗·大雅·板》。注:“其声平下,与箎相谐。”礼乐壎坎音也。——《白虎通》 凡六孔,上一、前三、后二。——《新定三礼图·投壶图·埙》 又如:埙箎(埙为土制乐器,篪为竹制乐器,埙篪合奏声音和谐。后用以表示兄弟和睦,也代指兄弟) 埙(埙)xūnㄒㄩㄣˉ 郑码:BJLO,U:57D9,GBK:DBF7笔画数:10,部首:土 结构 十孔埙的结构为一个类似空心球式的主体。有一个吹孔、九个发音孔。主体上端设有一个吹孔,正面设有七个发音孔,反面设有两个发音孔。发展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埙是开

中国古埙吹奏方法

埙的基本吹奏知识: 本教程所教学的对象为初学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懂之处,或者是需要中高级教程的,请直接和站长联系,我正在编写一本关于埙的制作和演奏的教材,埙的曲谱也在整理之中,不久也会结集出版,另外埙的教学光盘也在酝酿之中,敬请陶埙爱好者注意论坛公告。 一。埙的基本演奏姿势 一般分站式和坐式,独奏一般用站式,合奏或伴奏时一般用坐式,基本要领是:站式演奏时,要求身体应站稳,呈垂直状,两腿稍稍分开或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指,腕,肘,臂及全身各个关节应自然放松。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合适两腿自然分开,身体坐正,坐在凳面的三分之二处,两脚自然分开着地。以上两种演奏姿势,都要求头要挺直,双肩自然平放,手指按好音孔,正视前方,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气息的顺畅通达。 二。持埙方法 用大拇指按住后面两孔,前面的孔从下往上依次用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住,小指不按孔的时候,应自然放在埙的底部托住埙体,每个手指在按孔的时候,必须严实,不能漏气,切忌手指过于放松或是僵硬。三。吹埙的口型 吹埙的口型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埙的发音的好坏,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口型包含了三方面的因素,即“风门,口风,口劲”,三者有机而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发音。 (一)风门 吹埙时,上下唇中间形成的空隙,就是气流经过的地方,叫风门。它可大可小。须随着音的高低而调节和变化,低音气流缓,风门大,高音反之,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要不然出来的音就非常虚,不实在。初学者一般第一次吹埙都会把风门放的很大,而且喜欢一次放好几个音孔,老吹不响埙,原因是风门过大,大量的气没有吹进吹孔,而是吹到了外面,本来高音就需要更急的气流才能吹好,开过多的孔肯定更吹不响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二)口风 就是气的流动速度,口风的急缓,是通过丹田控制的,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高音口风急,流速快,低音则相反。这个不是一天的工夫,要长期练习,才能体会到丹田之气是怎么运用的,初学者吹埙会觉得头晕,这就是不会运用丹田之气,把刚吸入的氧气就吹出来了,缺氧造成的。 (三)口劲 是指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颊肌肉反复收放时所用的力量。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相对小一些,高音则相反。 四吹埙的角度 手指按好音孔后,将埙举起,放至嘴边,是唇与埙的吹孔形成约75度角,头稍稍仰起一些,不过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高音角度会加大,低音则变小,这个可以自己慢慢体会。 五呼吸的方法 呼吸对于任何管乐都十分重要,练成正确的呼吸方法非一日之功,吸气时全身要放松,做深吸气,标举个例子,要把很重很重的东西搬起来,在搬动之前的吸气,就是深吸气。吸气是发音的的准备阶段,要根据乐句的长短来决定吸气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但是一定要深吸气,这个中间有一个速度的问题,吸气的时间肯定是越短越好。呼气才是真正的发音阶段,具体参照吹埙的口型一章。 六关于俯吹音 埙不同于别的民族管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音高会随口风强弱的变化和口风与吹孔的角度的变化发生变化,在中高音区不很明显,但是在低音区非常明显,有时候小心,差上半个音都很正常,在全闭情况下把口风的变弱,把角度变小,可以吹出比筒音(指全闭状态下正常口风的哪个音)更低的音,叫俯吹音,一般有效音是一个小三度,比如筒音是低音5,俯吹可以吹出低音4和低音3。练习好俯吹音可以使埙的音域得到扩展,增加了埙的表现力。

(完整版)古埙教程供参考学习

古埙教程 一、演凑姿势 埙的演奏姿势分为立式和坐式两种。 1、坐式: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稍稍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部放松。 2、立式:是指人体站立演奏的姿势。要求身体平稳、两腿直立、两脚分开成八字形或丁字形,重心落于两脚之间。头正、腰直、肩平、两眼平视,双手捧埙自然抬起,双臂张开约成45°角。埙吹孔应放置嘴唇中部下沿处,风门要正,并与吹孔约成90°角,指、腕、肘、臂等放松。 二、持埙方法 手指自然放松呈弧形持埙,双肩放松,双手手掌、指自然弯曲,各指肚分满处按闭音孔,处于放松状态。 三、演凑口形 埙的演奏口形是由唇肌和面部肌的协同动作而形成的。下唇肌贴着牙床,微向人中部收缩靠拢,使双唇中央部位形成“椭圆形”风门。舌处于自然状态,口腔扩大为含气状态,吹奏时,气流的冲击使上下唇肌自然得以控制,形成正确的演奏口型。 口型包含风门、口风、口劲三要素,只要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发音效果。

1、风门的含义及作用 吹奏时,由上下唇肌中间通过气流的椭圆形唇孔叫做风门。在吹奏过程中,风门的变化很活跃,其大小是随着高低音区的不同、音乐强弱起伏的不 同而变化的。吹奏低音时,其的流速粗而缓,风门需放大;吹奏高音时,气 的流速细而急,风门需缩小。吹奏强音时,气的流速粗而急,风门需放大;吹奏弱音时气的流速细而急,风门 小。 2、口风的含义及作用 经过风门吹出的气流叫做口风。口风的急缓、气息流量的大小主要由丹田控制,它随着高低音区的不同、音乐 强弱的变化而变化。吹奏高音、强音时,口风要急;吹奏底音、弱音时,口风要缓。 ◆下唇贴紧吹孔外沿,注意不要把吹孔遮盖,下唇肌肉向两侧略微收紧,下唇稍向前伸,上唇嘴角肌肉有所控 制,上下唇之间形成一条窄缝,尽量让这条缝越细越短则越好。舌头自然放松伸平,通过呼气灌入吹孔发出声音。 ◆吹低音时,口风略松,气流较缓顺着腔体灌入,吹高音时,口风收紧,气流加急并上挑。加以时日练习,根据乐曲的需要不断调整口风与吹孔的位置,使口风能松能紧,能放能收,这样才能适应演奏的需要。 3、口劲的含义及作用

中国古埙吹奏方法

本教程所教学的对象为初学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懂之处,或者是需要中高级教程的,请直接和我联系。 一、埙的基本演奏姿势 一般分站式和坐式,独奏一般用站式,合奏或伴奏时一般用坐式,基本要领是:站式演奏时,要求身体应站稳,呈垂直状,两腿稍稍分开或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指,腕,肘,臂及全身各个关节应自然放松。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合适两腿自然分开,身体坐正,坐在凳面的三分之二处,两脚自然分开着地。以上两种演奏姿势,都要求头要挺直,双肩自然平放,手指按好音孔,正视前方,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气息的顺畅通达。 二、持埙方法 用大拇指按住后面两孔,前面的孔从下往上依次用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住,小指不按孔的时候,应自然放在埙的底部托住埙体,每个手指在按孔的时候,必须严实,不能漏气,切忌手指过于放松或是僵硬。 三、吹埙的口型 吹埙的口型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埙的发音的好坏,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口型包含了三方面的因素,即“风门,口风,口劲”,三者有机而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发音。 (一)风门 吹埙时,上下唇中间形成的空隙,就是气流经过的地方,叫风门。它可大可小。须随着音的高低而调节和变化,低音气流缓,风门大,高音反之,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要不然出来的音就非常虚,不实在。初学者一般第一次吹埙都会把风门放的很大,而且喜欢一次放好几个音孔,老吹不响埙,原因是风门过大,大量的气没有吹进吹孔,而是吹到了外面,本来高音就需要更急的气流才能吹好,开过多的孔肯定更吹不响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二)口风 就是气的流动速度,口风的急缓,是通过丹田控制的,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高音口风急,流速快,低音则相反。这个不是一天的工夫,要长期练习,才能体会到丹田之气是怎么运用的,初学者吹埙会觉得头晕,这就是不会运用丹田之气,把刚吸入的氧气就吹出来了,缺氧造成的。 (三)口劲 是指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颊肌肉反复收放时所用的力量。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相对小一些,高音则相反。 四、吹埙的角度 手指按好音孔后,将埙举起,放至嘴边,是唇与埙的吹孔形成约75度角,头稍稍仰起一些,不过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高音角度会加大,低音则变小,这个可以自己慢慢体会。 五、呼吸的方法 呼吸对于任何管乐都十分重要,练成正确的呼吸方法非一日之功,吸气时全身要放松,做深吸气,标举个例子,要把很重很重的东西搬起来,在搬动之前的吸气,就是深吸气。吸气是发音的的准备阶段,要根据乐句的长短来决定吸气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但是一定要深吸气,这个中间有一个速度的问题,吸气的时间肯定是越短越好。呼气才是真正的发音阶段,具体参照吹埙的口型一章。

中国古埙吹奏方法

中国古埙吹奏方法 【--个人简历制作】 中国古埙吹奏方法 埙的基本吹奏知识: 本教程所教学的对象为初学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懂之处,或者是需要中高级教程的,请直接和站长联系,我正在编写一本关于埙的制作和演奏的教材,埙的曲谱也在整理之中,不久也会结集出版,另外埙的教学光盘也在酝酿之中,敬请陶埙爱好者注意论坛公告。 一。埙的基本演奏姿势 一般分站式和坐式,独奏一般用站式,合奏或伴奏时一般用坐式,基本要领是:站式演奏时,要求身体应站稳,呈垂直状,两腿稍稍分开或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指,腕,肘,臂及全身各个关节应自然放松。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合适两腿自然分开,身体坐正,坐在凳面的三分之二处,两脚自然分开着地。以上两种演奏姿势,都

要求头要挺直,双肩自然平放,手指按好音孔,正视前方,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气息的顺畅通达。 二。持埙方法 用大拇指按住后面两孔,前面的孔从下往上依次用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住,小指不按孔的时候,应自然放在埙的底部托住埙体,每个手指在按孔的时候,必须严实,不能漏气,切忌手指过于放松或是僵硬。 三。吹埙的口型 吹埙的口型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埙的发音的好坏,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口型包含了三方面的因素,即"风门,口风,口劲,三者有机而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发音。 (一) 风门 吹埙时,上下唇中间形成的空隙,就是气流经过的地方,叫风门。它可大可小。须随着音的高低而调节和变化,低音气流缓,风门大,高音反之,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要不然出来的音就非常虚,不实在。初学者一般第一次吹埙都会把

风门放的很大,而且喜欢一次放好几个音孔,老吹不响埙,原因是风门过大,大量的气没有吹进吹孔,而是吹到了外面,本来高音就需要更急的气流才能吹好,开过多的孔肯定更吹不响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二) 口风 就是气的流动速度,口风的急缓,是通过丹田控制的,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高音口风急,流速快,低音则相反。这个不是一天的工夫,要长期练习,才能体会到丹田之气是怎么运用的,初学者吹埙会觉得头晕,这就是不会运用丹田之气,把刚吸入的氧气就吹出来了,缺氧造成的。 (三) 口劲 是指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颊肌肉反复收放时所用的力量。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相对小一些,高音则相反。 四吹埙的角度 手指按好音孔后,将埙举起,放至嘴边,是唇与埙的吹

埙的吹奏方法

埙的基本演奏姿势 一般分站式和坐式,独奏一般用站式,合奏或伴奏时一般用坐式,基本要领是:站式演奏时,要求身体应站稳,呈垂直状,两腿稍稍分开或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指,腕,肘,臂及全身各个关节应自然放松。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合适两腿自然分开,身体坐正,坐在凳面的三分之二处,两脚自然分开着地。以上两种演奏姿势,都要求头要挺直,双肩自然平放,手指按好音孔,正视前方,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气息的顺畅通达。二、持埙方法 用大拇指按住后面两孔,前面的孔从下往上依次用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住,小指不按孔的时候,应自然放在埙的底部托住埙体,每个手指在按孔的时候,必须严实,不能漏气,切忌手指过于放松或是僵硬。 三、吹埙的口型 吹埙的口型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埙的发音的好坏,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口型包含了三方面的因素,即“风门,口风,口劲”,三者有机而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发音。 (一)风门 吹埙时,上下唇中间形成的空隙,就是气流经过的地方,叫风门。它可大可小。须随着音的高低而调节和变化,低音气流缓,风门大,高音反之,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要不然出来的音就非常虚,不实在。初学者一般第一次吹埙都会把风门放的很大,而且喜欢一次放好几个音孔,老吹不响埙,原因是风门过大,大量的气没有吹进吹孔,而是吹到了外面,本来高音就需要更急的气流才能吹好,开过多的孔肯定更吹不响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二)口风 就是气的流动速度,口风的急缓,是通过丹田控制的,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高音口风

急,流速快,低音则相反。这个不是一天的工夫,要长期练习,才能体会到丹田之气是怎么运用的,初学者吹埙会觉得头晕,这就是不会运用丹田之气,把刚吸入的氧气就吹出来了,缺氧造成的。 (三)口劲 是指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颊肌肉反复收放时所用的力量。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相对小一些,高音则相反。 四、吹埙的角度 手指按好音孔后,将埙举起,放至嘴边,是唇与埙的吹孔形成约75度角,头稍稍仰起一些,不过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高音角度会加大,低音则变小,这个可以自己慢慢体会。 五、呼吸的方法 呼吸对于任何管乐都十分重要,练成正确的呼吸方法非一日之功,吸气时全身要放松,做深吸气,标举个例子,要把很重很重的东西搬起来,在搬动之前的吸气,就是深吸气。吸气是发音的的准备阶段,要根据乐句的长短来决定吸气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但是一定要深吸气,这个中间有一个速度的问题,吸气的时间肯定是越短越好。呼气才是真正的发音阶段,具体参照吹埙的口型一章。 六、关于俯吹音 埙不同于别的民族管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音高会随口风强弱的变化和口风与吹孔的角度的变化发生变化,在中高音区不很明显,但是在低音区非常明显,有时候小心,差上半个音都很正常,在全闭情况下把口风的变弱,把角度变小,可以吹出比筒音(指全闭状态下正常口风的哪个音)更低的音,叫俯吹音,一般有效音是一个小三度,比如筒音是低音5,俯吹可以吹出低音4和低音3。练习好俯吹音可以使埙的音域得到扩展,增加了埙的表现力。 七、关于常用指法和转调 埙的常用指法有筒音做低音5或是6,中音1或是2或是3等。每把埙都有自己的基本调,阴氏陶埙一般的基本调指的是筒音做低音5时的调,在这个的基础上再变出别的调来。这对初学者已经很难了,我建议初学者只掌握基本指法就可以了,基本指法音最全,八音孔埙筒音做低音5可以吹到高音1,十音孔埙还可以吹到高音2或是高音3,足够初学者用了。学会基本指法以后再学学乐理知识,然后在考虑学转调。 气类吹奏技巧 埙的气类吹奏技巧有长音、气震音、唇振音等,其中长音是埙吹奏技巧的基础,必须饱满圆润,响亮平稳无杂音。 埙的常用技巧汇总起来可分为气、指、舌三大类:包括长音、气震音、指震音、唇震音、颤音、滑音、吐音、打音、空打音、循环换气、双吐循环换气、虚吹音等多种。这些技巧是演奏埙时必须具备的。 在埙的吹奏技巧中,长音是埙气息训练的基础,通过练习长音可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养成良好的演奏口形以及平稳、饱满、纯正的发音。故必须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练习,练习时可以结合力度共同进行,音色必须饱满圆润,响亮平稳无杂音。 气震音又叫“腹震音”,依靠腹部收缩力量引起的气流颤动而产生。气震音有大、小、快、慢之分,在实际演奏中应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而定。如歌唱性的旋律应采用均匀自如的气震音,激情、悲愤的旋律则采用夸大式的气震音等。气震音可在保证音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要求均匀流畅。 唇震音是用双手带动埙体,使风门与吹孔快速前后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波动音。埙体后移时吹孔变小,音则低;埙体前移时吹孔变大,音则高。这种演奏技巧常在表现神奇、空灵的意境时使用。

演变从半坡到汉唐,埙经历了由单音孔到多音孔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能表达高雅、清丽、悲壮、深沉、凄凉之意的成熟乐器,被封建帝王们封为"雅乐" 盛行于宫廷。《诗经·小雅》中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chi)"这样的关于描写埙在古代宫廷盛典中的演奏情景。 由于埙从明代起就失传于民间,所以对二十多年前的现代人来说,相当多的人对埙是陌生的。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位名叫杜次文的北京青年男子用古埙演奏的古曲《楚歌》令所有在座的人为之惊叹,从此"中国魔笛"便成为埙的别称。从此开始引起民乐学术专家和民间艺人们的关注。 阴占中是陕西蒲城县平鹿乡的乡村音乐教师。十多年来因为喜爱古埙的音色,痴迷于埙文化的他,在自己家里设了一个手工作坊专门从事埙的研究与制作,成为陕西民间的小有名气的专业制埙人。 在这条遗留着古代文化韵味的古街上,埙已经变成了旅游商品跟陶质工艺品。但作为乐器,这些出自制陶艺人手中的埙,还不能够被称为乐器。它们只能吹出基本的音阶,不论是在音域、音色还是工艺制作上都不够规范。 中国音乐学院曹正教授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就开始制作仿古陶埙。后来,天津音乐学院的陈重教授在古制梨形六孔埙的基础上,又设计出新型的九孔陶埙,用江苏省宜兴市的紫陶制成。这种九孔埙既保持了传统埙原有的外形和音色,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能吹出音阶和半音,使它成为可以转调的乐器,而且音色古朴醇厚、低沉悲壮,极富特色。另外,由于九孔埙改变了原来不规则的音孔排列,按照现代人的演奏习惯,使演奏更为方便,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使用。九孔陶埙的面世,标志着中国古埙重新获得了生机。不久之后,陈重教授的另一位学生、湖北省歌舞团的赵良山,用红木研制出十孔埙,解决了埙难以吹奏高音的缺陷。 2004年,河北邢台的侯义敏,对传统的竹埙进行改良,设计制作了一款新型竹埙,并且申请了国家专利(200420077527.6),这种竹埙是10孔的低音埙,这种埙音域宽广,音色低沉浑厚、空灵柔美。这种埙发音灵敏,省气,高音好吹。 2011年,吉林省古埙演奏家,制作家赵海斌(醉卧兰亭)开始了长达5年的研发,以其数十年的专业画家基础和优秀的演奏功底,成功创立了泠泷埙坊及其品牌,成为中国第一位专业制作紫砂文人埙的演奏及制作家,并研发了一系列造型精美,声音苍古的专业演奏埙,弥补了古埙在紫砂成型领域的突破和创新! 埙曲发展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乐器之一。在可考的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确认,埙在战国初就广泛应用于宫廷的祭祀活动中。秦汉以后,埙成了宫廷雅乐乐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只是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除了在欣赏宫廷雅乐时还可偶或一闻埙乐外,几乎不知道还有埙这样一种乐器了。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公演中埙乐几绝于耳。 八十年代以来,在演奏家、制作家和作曲家的共同努力下,埙作为乐器有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制作,喜爱埙乐并且学习、演奏的人越来越多,习埙的热潮悄然兴起。从埙上人们似

八孔埙曲谱

八孔埙曲谱 1. 身体姿势 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适宜,身体要正,两腿自然分开着地。坐在凳面三分之二处,切忌坐满整个椅子。 立式要求身体站立,两脚稍分开或一脚稍前,一脚稍后。双手持埙,将吹孔对准风门,头要正,双臂张开约45度角,两肘下垂。全身自然放松成垂直状,确保气息通畅。 注:因为埙体的长度要比其他乐器短,所以演奏时切记头不要向前探,要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 2.持埙方法 手指自然弯曲,指肚按孔。手指按孔要严实,不能漏气。开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影响演奏速度,过低影响音准。 一般手指抬到距离埙体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八孔埙: 右手无名指按住第一孔,中指按住第二孔,食指按住第三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四孔,中指按住第五孔,食指按住第六孔。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七孔和第八孔,小指轻轻托底。 九孔埙: 右手小指按住第一孔,无名指按住第二孔,中指按住第三孔,食指按住第四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五孔,中指按住第六孔,食指按住第七孔。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八孔和第九孔,左手小指轻轻托住埙底。 注:八孔埙与九孔埙经张荣华先生标准化研制,已成定制。八孔埙的指法与笛子的指法相同,筒音作5,运指灵活方便,九孔埙的音域比八孔埙多一个大二度,筒音作1。演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3.演奏口形 埙的演奏口形是通过唇肌,口轮匝肌与面部肌肉的协同动作完成的。口形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吹埙的音色、音准以及强弱控制能力。 演奏时,唇部肌肉自然贴住牙床,两边嘴角适当收缩(呈微笑状),使上下唇的力点向中间依靠,双唇中央形成椭圆形风门,口腔扩张。舌自然平伸。 根据乐曲的需要,吹埙的口形会随时变化,其变化集中表现在风门、口风和口劲三个方面。 演奏时,上下唇中央形成的空隙,是气流经过之“门”,称为“风门”。通过风门吹出的气流称为“口风”,唇肌与面部肌肉的有机协同收缩、放松和支撑的力量称为“口劲”。也叫“嘴劲”。风门的大小、口风的缓急和口劲的大小随乐曲高低音区的不同、音量强弱的变化而变化。

陶埙演奏基本训练方法1

陶埙演奏基本训练方法1 ---四无散人收集整理 一、埙的基本演奏姿势 一般分站式和坐式,独奏一般用站式,合奏或伴奏时一般用坐式,基本要领是:站式演奏时,要求身体应站稳,呈垂直状,两腿稍稍分开或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指,腕,肘,臂及全身各个关节应自然放松。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合适两腿自然分开,身体坐正,坐在凳面的三分之二处,两脚自然分开着地。以上两种演奏姿势,都要求头要挺直,双肩自然平放,手指按好音孔,正视前方,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气息的顺畅通达。 二、持埙方法 用大拇指按住后面两孔,前面的孔从下往上依次用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住,每个手指在按孔的时候,必须严实,不能漏气,切忌手指过于放松或是僵硬。 三、吹埙的口型 吹埙的口型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埙的发音的好坏,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口型包含了三方面的因素,即“风门,口风,口劲”,三者有机而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发音。 (一)风门 吹埙时,上下唇中间形成的空隙,就是气流经过的地方,叫风门。它可大可小。须随着音的高低而调节和变化,低音气流缓,风门大,高音反之,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要不然出来的音就非常虚,不实在。初学者一般第一次吹埙都会把风门放的很大,而且喜欢一次放好几个音孔,老吹不响埙,原因是风门过大,大量的气没有吹进吹孔,而是吹到了外面,本来高音就需要更急的气流才能吹好,开过多的孔肯定更吹不响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二)口风 就是气的流动速度,口风的急缓,是通过丹田控制的,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高音口风急,流速快,低音则相反。这个不是一天的工夫,要长期练习,才能体会到丹田之气是怎么运用的,初学者吹埙会觉得头晕,这就是不会运用丹田之气,把刚吸入的氧气就吹出来了,缺氧造成的。 (三)口劲 是指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颊肌肉反复收放时所用的力量。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相对小一些,高音则相反。 四、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管乐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吹埙(箫)用不了很大气力,但要想吹奏出优美的音色就与正确的呼吸方法息息相关了。中国民间吹管乐非常重视用“气”,气息运用得当,才能较长时间的自由演奏,否则,吹一会就会感觉累,还可能有胸闷气短的现象,时间长了,于身体不利,那么呼吸方法分为几种,怎样才是正确的呼吸方法呢? 一般来说,呼吸方法可分为三种: 1、胸式呼吸; 2、腹式呼吸; 3、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首先弄清和呼吸有关的人体器官,气管、肺(分左肺叶、右肺叶)、肋、横隔肌、腹部(丹田)、腰部、胸部。 1、胸式呼吸:完全用胸部控制气息,气吸到肺里后,由胸部向外挤压。这种呼吸吸气量不能达到最大值,气流不稳定,气息不能持久,身体易感疲劳,除了身体特别好的人外,不提倡采用胸式呼吸方法,因为既不好控制气息,又于身体健康不利。 2、腹部呼吸:吸气时将横隔肌下沉,尽量扩大腹部与腰部,民间说法叫做“气沉丹田”。呼气时,丹田要绷住劲,一点一点均匀地将

埙的演奏方法

学的对象为初学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懂之处,或者是需要中高级教程的,请直接和站长联系,我正在编写一本关于埙的制作和演奏的教材,埙的曲谱也在整理之中,不久也会结集出版,另外埙的教学光盘也在酝酿之中,敬请陶埙爱好者注意论坛公告。 一。埙的基本演奏姿势一般分站式和坐式,独奏一般用站式,合奏或伴奏时一般用坐式,基本要领是:站式演奏时,要求身体应站稳,呈垂直状,两腿稍稍分开或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指,腕,肘,臂及全身各个关节应自然放松。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合适两腿自然分开,身体坐正,坐在凳面的三分之二处,两脚自然分开着地。以上两种演奏姿势,都要求头要挺直,双肩自然平放,手指按好音孔,正视前方,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气息的顺畅通达。 二。持埙方法用大拇指按住后面两孔,前面的孔从下往上依次用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住,小指不按孔的时候,应自然放在埙的底部托住埙体,每个手指在按孔的时候,必须严实,不能漏气,切忌手指过于放松或是僵硬。三。吹埙的口型吹埙的口型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埙的发音的好坏,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口型包含了三方面的因素,即“风门,口风,口劲”,三者有机而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发音。 (一)风门吹埙时,上下唇中间形成的空隙,就是气流经过的地方,叫风门。它可大可小。须随着音的高低而调节和变化,低音气流缓,风门大,高音反之,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要不然出来的音就非常虚,不实在。初学者一般第一次吹埙都会把风门放的很大,而且喜欢一次放好几个音孔,老吹不响埙,原因是风门过大,大量的气没有吹进吹孔,而是吹到了外面,本来高音就需要更急的气流才能吹好,开过多的孔肯定更吹不响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二)口风就是气的流动速度,口风的急缓,是通过丹田控制的,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高音口风急,流速快,低音则相反。这个不是一天的工夫,要长期练习,才能体会到丹田之气是怎么运用的,初学者吹埙会觉得头晕,这就是不会运用丹田之气,把刚吸入的氧气就吹出来了,缺氧造成的。 (三)口劲是指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颊肌肉反复收放时所用的力量。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相对小一些,高音则相反。 四吹埙的角度 手指按好音孔后,将埙举起,放至嘴边,是唇与埙的吹孔形成约75 度角,头稍稍仰起一些,不过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高音角度会加大,低音则变小,这个可以自己慢慢体会。 五呼吸的方法呼吸对于任何管乐都十分重要,练成正确的呼吸方法非一日之功,吸气时全身要放松,做深吸气,标举个例子,要把很重很重的东西搬起来,在搬动之前的吸气,就是深吸气。吸气是发音的的准备阶段,要根据乐句的长短来决定吸气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但是一定要深吸气,这个中间有一个速度的问题,吸气的时间肯定是越短越好。呼气才是真正的发音阶段,具体参照吹埙的口型一章。 六关于俯吹音埙不同于别的民族管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音高会随口风强弱的变化和口风与吹孔的角度的变化发生变化,在中高音区不很明显,但是在低音区非常明显,有时候小心,差上半个音都很正常,在全闭情况下把口风的变弱,把角度变小,可以吹出比筒音(指全闭状态下正常口风的哪个音)更低的音,叫俯吹音,一般有效音是一个小三度,比如筒音是低音5,俯吹可以吹出低音 4 和低音3。练习好俯吹音可以使埙 的音域得到扩展,增加了埙的表现力。 七关于常用指法和转调 埙的常用指法有筒音做低音5或是6,中音1或是2或是3等。每把埙都有自己的基本调,阴氏陶埙一般的基本调指的是筒音做低音5时的调,在这个的基础上再变岀别的调来。这对初学者已经很难了,我建议初学者只掌握基本指法就可以了,基本指法音最全,八音孔埙筒音做低音5可以吹到高音1,十音 孔埙还可以吹到高音2或是高音3,足够初学者用了。学会基本指法以后再学学乐理知识,然后在考虑学转调。 后记:因为本教程只是针对初学者而写,所以技巧部分就全部省略了,毕竟对初学者来说,能把口型 练好已经很不容易了,能吹岀不错的音色,完整的演奏一首曲子才是他们的目的,至于说要演奏的更好听,可以在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方法之后再练习技巧,曲谱可以找一些自己会唱的歌的谱子,谱子可以在埙的资料栏目里找,需要我提供里面没有的谱子的朋友可以留言或直接和我联系,在练习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找我,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大家。

也许,埙是适合吹在黄昏夕阳下的。这个陶制的天工造物,发出的声音和它的历史一样古老,是深幽幽的,苍茫茫的,夹带无尽的哀婉悲凉。不知道,当初创造它的主人,有着怎样的悲欢离合,有着怎样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乐书》上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秋天,风渐凉,木叶萧萧。凝眸天边归雁,守望如血残阳,一叶红枫似火,灼了思念。此情此景,若以埙音伴奏,最惹人愁肠。贾平凹说:“埙有鬼气,宜于晚上吹奏。”此说更平添几分诡异。想这清风明月夜,也是情怀易寄时,人世间,莫过于生死离别情,谁能忍埙音之凄婉缠绵?记得少年时,在电视里听见埙音,内心仿佛被什么捶击,听得泪水淆淆。之前,我是喜欢萧和二胡的,喜欢洞萧的悠扬委婉,喜欢二胡的如泣如诉。那时,青春年少的我,多愁善感,喜欢独处,一个人静静思考。作文时,常常倾泄无端愁绪。书上讲“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这话我不苟同。谁说少年没有愁绪?是心的敏感所致,境界有深浅而已。对于埙音,我是深深喜欢上了。老家是买不到埙的;在武汉的乐器店,也难觅踪迹。前几年,去了西安,在回民街上,竟与它相遇了。想不到,这条熙熙攘攘的街道,凡有摆小商品之处,必有它的身影。它是在这儿等我,等很多年了。它的身上一排三个孔,分两排平行,身后一个孔,近底部又分两个孔,孔孔浑圆,大小均匀。它上窄下宽,状如半截葫芦。顶端似婴儿嘟嘟小嘴,底部平整如削,可以直立放置。那朴拙的憨憨的模样,令我爱不释手。我当即买下,捧着它,亲着它,千里迢迢将它送到我的书桌。我能把萧吹得如哀似怨,能把二胡拉得荡气回肠,却吹不了我亲爱的埙。我是专门买了演奏书籍作指导的,可是一吹,它只发出“呜呜”声,像个受尽委屈的孩子的咽泣。是我还不够爱它吗?是我还不能心系一处,用情不专吗?我把埙恭恭敬敬地安放在书桌上,写作累了,一抬头,就能看见它了。看见那孔,仿佛可以听到流泻出来的声音。埙无时无刻不在鸣响,它在自鸣。这是真的。有一天夜里,我无意中把它贴向耳朵,居然听到了极其轻微的“呜呜”声。啊,是我忽略了它,是我的心不够清净。我的埙,原来一直在鸣着。我与它日夜相伴,竟不是它的知音。多少年来,我在生活里浮沉,得意时轻狂;失落时悲伤,我不如埙。埙是忍受了寂寞的,不管有没有人亲近,它厚积而薄发,持续自鸣,从不间断。它的声音凄婉绵绵,是为了软化世间的罪恶,激活人心的悲悯。我想,在某一个秋天的黄昏,我会把埙吹响,让它的音符,随着秋风去播扬。

民族器乐之埙篇

民族器乐之埙篇 ◆文字解释 埙、壎xūn(形声。从熏声。本义: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大小如鹅蛋,六孔,顶端为吹口。又叫“陶埙”) 同本义[an egg-shaped, holed wind instrument]。也有用石、骨、象牙制成的壎,乐器也。 以土为之,六孔。——《说文》。字亦作埙。 埙箫管。——《周礼·小师》。注:“大如雁卵。” 调竽笙壎箎。——《礼记·月令》 伯氏吹壎,仲氏吹箎。——《诗·小雅·何人斯》 如壎如箎。——《诗·大雅·板》。注:“其声平下,与箎相谐。” 礼乐壎坎音也。——《白虎通》 凡六孔,上一、前三、后二。——《新定三礼图·投壶图·埙》又如:埙箎(埙为土制乐器,篪为竹制乐器,埙篪合奏声音和谐。后用以表示兄弟和睦,也代指兄弟) 埙(埙)xūnㄒㄩㄣˉ

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郑码:BJLO,U:57D9,GBK:DBF7笔画数:10,部首:土,笔顺编号:1212512534 ◆埙的历史 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 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如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掘的陶埙,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距今约七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榄,也只有一个吹孔,用细泥捏塑而成,是埙的原始形态之一,距今约六千年。 商代的埙比原始时期和夏代有了较大的发展,有陶制,石制和骨制的,以陶制最为常见,形体多为平底卵形。战国时期陶埙也为平底卵形,但也有其他形状的。 秦汉以后,埙在中国的音乐历史上主要用于历代的宫廷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埙分成颂埙和雅埙两种。颂埙形体较小,像个鸡蛋,音响稍高;雅埙形体较大,音响浑厚低沉,常常和一种用竹

埙的吹奏技巧与指法技巧

埙的吹奏技巧与指法技巧 埙 埙的吹奏技巧可分为气吹和舌吹两类,然后和指法技巧构成了它的演奏技巧。 1. 气类吹奏技巧 埙的气类吹奏技巧有长音、气震音、唇振音等,其中长音是埙吹奏技巧的基础,必须饱满圆润,响亮平稳无杂音。埙的常用技巧汇总起来可分为气、指、舌三大类:包括长音、气震音、指震音、唇震音、颤音、滑音、吐音、打音、空打音、循环换气、双吐循环换气、虚吹音等多种。这些技巧是演奏埙时必须具备的。 在埙的吹奏技巧中,长音是埙气息训练的基础,通过练习长音可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养成良好的演奏口形以及平稳、饱满、纯正的发音。故必须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练习,练习时可以结合力度共同进行,音色必须饱满圆润,响亮平稳无杂音。 气震音又叫“腹震音”,依靠腹部收缩力量引起的气流颤动而产生。气震音有大、小、快、慢之分,在实际演奏中应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而定。如歌唱性的旋律应采用均匀自如的

气震音,激情、悲愤的旋律则采用夸大式的气震音等。气震音可在保证音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要求均匀流畅。 唇震音是用双手带动埙体,使风门与吹孔快速前后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波动音。埙体后移时吹孔变小,音则低;埙体前移时吹孔变大,音则高。这种演奏技巧常在表现神奇、空灵的意境时使用。 2. 舌类吹奏技巧 吐音是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适于演奏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曲调,要求声音结实、干净、有弹性,节奏要均匀平稳。吐音是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适于演奏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曲调。吐音分单吐音(包括单外吐、单内吐)、双吐、轻吐、气吐、唇吐等多种。 单外吐(标记T)在保持正确吹奏口形的基础上舌头自然向上,微贴上唇内沿,呼气时迅速后缩,使气流冲入吹孔发出短促有力之声,类似“吐”音。 单内吐(标记K)在保持正确吹奏口形的基础上,舌根部后缩堵住上腭,呼气时舌根部迅速前送,使气流冲入吹孔而发出短促有力之声,类似“库”音。 双吐就是结合单内吐和单外吐,速度比单吐快一倍,其音类似“吐库”或“库吐”,适于演奏欢快、激昂的曲调。吐音要求声音结实、干净、有弹性,节奏要均匀平稳。 轻吐与常用的吐音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舌的活动范围短而小,吐音力度减弱,发声轻巧柔润,类似“区”音,犹如弦乐器的轻抖弓,适于表现抒情的快速乐曲。 气吐是依靠腹部力量的突然收缩,加之横膈膜有力的上托,使气流短促有力地冲入吹孔而发声。类似“呼”音,气吐音浑厚、圆润,但由于吐音速度缓慢,因此用途不广,只在特殊情况下偶而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