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4.2气温和降水2共27张ppt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4.2气温和降水2共27张ppt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专题12 气温和降水(解析版)

专题12 气温和降水 知识讲解 1.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最炎热的大陆非洲;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 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同纬度的范围内,海洋与陆地的气温不相同;③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的气温比周围低。 4.北半球,7月,是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1月,是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南半球冬夏季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5.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6.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7.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中纬度地区大陆沿海降水多于内陆地区;③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少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8.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乞拉朋齐 9.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形地势和人类的活动。 10.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太阳光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中四种气候类型中,代表热带雨林气候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分析】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气候资料图中气温曲线上的点表示各月气温,降水柱状图表示各月降水量;根据气温和降水特点能够判断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气温

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 【解答】解:读图可知,甲图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故A正确; 乙图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故B错误; 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故C错误; 丁图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赤道地区降水多 B.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于东岸 C.两极地区地面潮湿,降水较少 D.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多于沿海地区 【分析】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多雨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可超过10000毫米。 少雨的区域,有时多年滴雨不下。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解答】解:世界降水的规律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故选:A。 3.下面四幅图,从左到右表示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苔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湘教版 知识点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

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⑶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⑷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⑴纬度因素⑵海陆因素⑶地形因素 课后练习 1.下列地区中,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A.吐鲁番盆地 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2.下列城市中,位于中温带的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湘教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一、教学目标: 1. 阅读世界年平均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4. 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测量仪器和读法、测定方法、单位 5. 掌握世界主要降水类型的成因、分布特点和示意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教学难点: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能通过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总结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录像】播放天气预报录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平时听天气预报所关心的天气情况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学生思考、回答略 【小结】气温与降水对生活和生产影响深刻,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 (新课教学)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展示】展示东北、海南景观图片,学生观察景观图片内容,谈自己的生活感受。 【板书】一、气温 【阅读、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1——72页相关文字,自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气温指,单位是。 2.气温的测量:测量仪器是,测量时间是。 3.日平均气温的计算公式是,同时推导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某地 多年平均气温的计算公式。 【交流展示】1.小组内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认证答案,并请优秀小组展示。 2.教师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强调气温单位的正确书写和如何准确的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数。【过度】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气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那么气温在分布上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板书】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展示】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问题: 1.A、C气温比较可知,纬度越高,气温越;由A、B气温比较可知,同纬度海陆气 温,夏季A、B相比,气温高;D、E两地的比较可知,地势越高,气温 越。 2.根据观察,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读图、思考】学生读图思考,自主解决以上问题,对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小组讨论或请教师释疑。最后请学生代表发言。 【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1.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2.同一纬度上,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同一纬度上,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 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 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最大值为90°,即太阳直射。 (2)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谈重点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因 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释疑点气温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析规律纬度、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与气温的关系 【例1】)A.地球形状B.地球运动 C.地表起伏D.海陆分布 解析:由于地球的球状特征,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答案:A 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释疑点昼夜更替的原因 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半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①地球公转特征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谈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特征,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四季更替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如下图所示: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自定义类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 读图,完成下列题。 1. 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 在①地测得气温为16 ℃,若只考虑地形因素,则③地的气温应该是() A. 4 ℃ B. 20 ℃ C. 0 ℃ D. -2 ℃ 读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如果只考虑降雨的影响,四个城市中,“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4. 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A. 1月 B. 5月 C. 8月 D. 10月 6. 如图为全球降水与气温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全球年平均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B. 全球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C. 南北纬30°附近的年平均气温一样 D. 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北极地区 7. 降水的季节变化是用下面哪个图来表示() A. B. C. D.

读某校地理气象兴趣小组观测一天2:00、8:00、14:00、20:00的气温状况图,判断回答下面题目。 8. 图中能正确表示14:00的气温状况是( ) A. B. C. D. 9. 该地当日平均气温为( ) A. 10℃ B. 12℃ C. 15℃ D. 8℃ 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降水过程,并记录了降水量(见下表)。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1100mm。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10. 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 A. 1100mm B. 255mm C. 41mm D. 51mm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B. 该地当月处于旱季 C. 该地当月中下旬持续降水时间长 D. 该地当月第2次降水的强度最大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湘教版

4.2 气温和降水 【学习目标】 1.明白降水形成的条件和降水的要紧类型。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散布图,归纳世界降水散布特点。 *3.能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转变规律。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世界年降水量的散布规律特点; *难点:依照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点。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一、降水及降水类型 1.降水 (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 (2)单位:_____ 。(3)测量工具:_______ 。 (4)降水量:是指一段时刻内,雨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所积聚起来的_________,通常以_____为单位。 2.降水的形成条件 (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_____ 和_______ 。 (2)空气_____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3.降水类型 (1)对流雨:湿润空气_____膨胀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降水。 (2)地形雨:湿润空气_________时,碰到山地,沿山坡______,温度_____,水汽凝结,在_______产生的降水。 (3)锋面雨:当_______与_______相遇时,相对较轻的_______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名师点睛】降水类型的形成 由世界气温散布规律知,海拔高处气温低;由降水形成条件知,空气温度下降,水汽能够凝结出来。三种降水类型的形成都与空气上升有关。

二、世界降水的散布 1.世界降水散布特点:_________ 2.世界降水散布规律 (1)_____地域降水多,_____地域降水少。 (2)回归线周围大陆_____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域,_____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三、气候资料的表示方式 1.气候要素:_____、_____ 2.表示方式: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和等值线图; 3.气候资料图的阅读 (1)坐标图中的横坐标轴表示月份;_____纵坐标轴表示气温,与图中曲线相对应;_____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与图中柱形相对应。 (2)判读气温一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判读降水一样包括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派。 【合作探讨一】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冷冻的饮料,什么缘故会在容器表面形成大量的水珠? 【合作探讨二】 1.图中A地处_赤道周围,终年酷热,空气膨胀上升,气温_____,易形成降水;B地处_____地域,终年严寒,空气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2.图中C地处____回归线周围的大陆_____和内陆地域,降水少;D地处________线周围的_____东岸,降水多。 3.图中E、F地处中纬度的_____地域,空气湿度大,降水多;G地处大陆_____地域,空气干燥,降水少。 【记忆口诀】降水散布规律巧记

优品课件之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教学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的测量方法,理解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会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教学重难点: 1、世界降水的分布 2、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教学方法:以图析文合作交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景观图片如:热带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景观、热带沙漠景观设问:你知道造成这些地区景观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吗?(降水的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降水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等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主要降水类型 1、自主学习:学生读书63、64页,结合自身体验,思考:(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降水有哪几种类型?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师出示三种降水类型的形成示意图、生合作探究:对照教材提供降水的概念,分析:三种示意图各是什么降水类型,你判断的关键什么?【教师精讲点拨】抓关键词【探究结论】 A、对流雨: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赤道地区多见) B、地形雨:发生在暖湿空气水平运动遇到山地阻挡时(例如:台湾的火烧寮) C、锋面雨:发生在冷暖两种空气相遇时(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联系实际: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教师补充:降水量的测定引导学生推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学习任务(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1、自主学习:学生读书64页正文及阅读教材,回答:(1)、世界各地降水是否均衡,举例说明。(2)、列举世界上的两个雨极。 2、小组交流:学生回答,教师简单介绍乞拉朋齐降水较多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读地图册35页强调等降水量线的概念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完成65页活动题。(2)你认为我们当地的年降水量是否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教师精讲点拨】1、指导学生如何读降水量分布图2、从工农业生产、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与降水 教案(表格式)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与降水教 案(表格式)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与降水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气温与降水测定及变化, 绘制并判读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新课程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本71-77页,内容包括“气温”和“降水”两部分,是气候的基本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又为学习本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以及后面章节中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等教学打下基础。本节内容贴近生活,通过描述气温、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地理的用处,激发学生地理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认知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不足,在学习上具有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等特点,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是该阶段的学习障碍。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能力。学生对气温与降水的空间变化规律等抽象知识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减轻压力,提高学习积极性;采取多种教学手

段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理学习模式,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学习气温与降水的测定及变化,增强对地理区域的认知。 2、综合思维:通过绘制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判读其分布规律。 3、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气温与降水的测定,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4、人地协调观:运用气温与降水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分析人与环境协调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气温的测定与变化。 (2)降水的定义与测定。 2、教学难点: 绘制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判读其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图示分析法。 课前准备 温度计、量杯、2023年陵水县气温与降水数据、陵水县暴雨图片、PPT。 教学过程

湘教版七年级上教案第四章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2.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3.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4.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讲授新课: 一.气温 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二.测定气温 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 学生自己阅读书7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 湘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3.知道降水及降水的类型 4.学会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并分析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5.能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能依据图示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 1.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绘图、读图、析图的能力。 2.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终身能力为基本宗旨,内容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3.学生表现活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回答和互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隐含在图中的等温线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难点: 1.通过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以一组2016年武汉暴雨新闻图为素材,将学生带入探究降水分布的氛围和情境中。 活动2【导入】温故——复习旧知识点 在新闻资料中,划出重点词语“降雨”“暴雨”“降水量xxx毫米”等,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降水的形式、降水的等级、降水的测量以及单位,并用大量生活图片再现,加深学生印象,拉近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活动3【导入】知新——引入新课 提问降水测量仪器及单位后,很自然地呈现某年月降水量的数据表格,利用表格的数据分析降水量在一年中的分布,总结出降水的季节变化。接着由以下3种导入方式: 方案①:前面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它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方案②:教师板书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预报(用天气符号表示)内容,请同学以预报员的角色进行预报(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教学内容);然后向前班同学提问:天气预报中最常用的两个要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那么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知识。 方案③:出示一组对比显明景观图片(可用教材P.73两幅景观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否说出这两个地区1月的气温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

湖南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区一等奖】

课题气温和降水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通过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通过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重 点 难 点 1、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教 学 策 略 读图分析法、讲练结合、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提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之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小组探究】请同学们花几分钟时间,探讨课前有关导学案中的疑惑点。 【教师讲授】 一、气温的分布规律(板书) 活动一:指导学生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规律一: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规律二:同纬度的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规律三: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相同 冬季夏季气温表现 陆地 海洋 [拓展提升] 1、已知:同纬度的AB两地,A为陆地,B为海洋,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1)此地区属于()半球,判断依据是() 2)A比B气温()(填高、低) 3)此图表示的是()原因是() 2、一六海拔约200米,七月平均气温为32度,莽山最高峰海拔约1900米,计算莽山最高峰七月的平均气温约为多少度 二、降水的分布规律(板书) 活动二: 请三位学生上台讲解三中降水类型的形成及分布地区。 降水类型成因分布地区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活动三: 1、学生通过读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分析降水的分布规律,并完成表格内容。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 [拓展练习] 1、下图是亚欧大陆局部图,读图完成: 1)上图所示的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2)A、C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三、习题巩固 1、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2、“地形雨”多形成于:() A.沿海平原 B.内陆高原 C.山脉迎风坡 D.背风坡 3、郴州的主要降水类型为:() A.地形雨 B.台风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4、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赤道地区降水多 B.两极地区降水少 C.沿海地区降水少 D.沿海迎海风地区降水多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习题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 学 反 思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导学案-4.2 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主要降水类型世界降水的分布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三、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是空气中含有足够 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2.降水的主要类型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做对流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叫做锋面雨。 四、世界降水的分布 1.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2.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和夏威夷群岛的卡维金尼山的东北山麓,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两个地方,人们称它们为地球的“雨极”。 五、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中横坐标表示一年中的12个月,纵坐标左边是气温数,右边是降水量。 如何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图 (1)气温曲线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气温。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中,通过观察曲线最高点和最低点可以了解一年当中的最热月和最冷月,并由此计算出气温年较差。还可以通过观察某地气温曲线的弯曲情况判断南北半球,气温曲线上凸,7、8月份气温最高,则是北半球;而曲线下凹,7、8月份气温最低,则是南半球。 (2)逐月降水量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降水量,阅读降水量图的基本方法如下: ①看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分析降水时间变化情况(有的地方各月都很多,有的地方各月都很少,这两种情况说明这些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变化很小;有的地方夏季降水多,有的地方冬季降水多,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匀,变化很大)。 ②找出最高和最低的降水柱,了解最高和最低的降水数值及相应的月份,并计算其差值。 ③累计各月降水量,获得年降水量总值。 【例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02【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教案】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 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教学方法启发式、分层次教学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讲授新课: 一、气温 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二、测定气温 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 学生自己阅读书7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累积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答案:(1)摄氏度(℃)(2)7月(3)1月(4)雨(5)冰雹(6)水汽和凝结核(7)下降(8)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1.气温 (1)气温的概念 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谈重点气温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差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2)气温的测定 ①测量工具 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有很多种,如下图所示,不同的温度计测量范围和用途不同。 ②测量方法 气象站观察和记录的气温,是利用放在百叶箱内的温度计测得的。如果没有百叶箱,也可以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约1.5米的阴影处来测量。 ③测量时间

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观测。 ④气温的计算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如下图所示: 月平均气温:将一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本月的天数。 年平均气温:将一年中各月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12即可。 (3)气温的变化 ①气温的日变化 随着一天内太阳的东升西落,气温也相应地有变化。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如下图所示:某地气温日较差=31 ℃-24.5 ℃=6.5 ℃。 某地的气温日变化 谈重点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气温的年变化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北半球南半球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陆地7月1月1月7月 海洋8月2月2月8月 因此海洋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时间比陆地要滞后一个月。 一年内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气温年较差。如下图所示:某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