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缓存机制原理图

缓存机制原理图

缓存机制原理图
缓存机制原理图

前言

Http 缓存机制作为web 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对于从事Web 开发的同学们来说,应该是知识体系库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同时对于有志成为前端架构师的同学来说是必备的知识技能。

但是对于很多前端同学来说,仅仅只是知道浏览器会对请求的静态文件进行缓存,但是为什么被缓存,缓存是怎样生效的,却并不是很清楚。

在此,我会尝试用简单明了的文字,像大家系统的介绍HTTP缓存机制,期望对各位正确的理解前端缓存有所帮助。

在介绍HTTP缓存之前,作为知识铺垫,先简单介绍一下HTTP报文

HTTP报文就是浏览器和服务器间通信时发送及响应的数据块。

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数据,发送请求(request)报文;服务器向浏览器返回数据,返回响应(response)报文。

报文信息主要分为两部分

1.包含属性的首部(header)--------------------------附加信息(cookie,缓

存信息等)与缓存相关的规则信息,均包含在header中

2.包含数据的主体部分(body)-----------------------HTTP请求真正想要传输的部分

缓存规则解析

为方便大家理解,我们认为浏览器存在一个缓存数据库,用于存储缓存信息。在客户端第一次请求数据时,此时缓存数据库中没有对应的缓存数据,需要请求服务器,服务器返回后,将数据存储至缓存数据库中。

HTTP缓存有多种规则,根据是否需要重新向服务器发起请求来分类,我将其分为两大类(强制缓存,对比缓存)

在详细介绍这两种规则之前,先通过时序图的方式,让大家对这两种规则有个简单了解。

已存在缓存数据时,仅基于强制缓存,请求数据的流程如下

已存在缓存数据时,仅基于对比缓存,请求数据的流程如下

对缓存机制不太了解的同学可能会问,基于对比缓存的流程下,不管是否使用缓存,都需要向服务器发送请求,那么还用缓存干什么?

这个问题,我们暂且放下,后文在详细介绍每种缓存规则的时候,会带给大家答案。

我们可以看到两类缓存规则的不同,强制缓存如果生效,不需要再和服务器发生交互,而对比缓存不管是否生效,都需要与服务端发生交互。

两类缓存规则可以同时存在,强制缓存优先级高于对比缓存,也就是说,当执行强制缓存的规则时,如果缓存生效,直接使用缓存,不再执行对比缓存规则。

强制缓存

从上文我们得知,强制缓存,在缓存数据未失效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缓存数据,那么浏览器是如何判断缓存数据是否失效呢?

我们知道,在没有缓存数据的时候,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数据时,服务器会将数据和缓存规则一并返回,缓存规则信息包含在响应header中。

对于强制缓存来说,响应header中会有两个字段来标明失效规则(Expires/Cache-Control)

使用chrome的开发者工具,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对于强制缓存生效时,网络请求的情况

Expires

Expires的值为服务端返回的到期时间,即下一次请求时,请求时间小于服务端返回的到期时间,直接使用缓存数据。

不过Expires 是HTTP 1.0的东西,现在默认浏览器均默认使用HTTP 1.1,所以它的作用基本忽略。

另一个问题是,到期时间是由服务端生成的,但是客户端时间可能跟服

务端时间有误差,这就会导致缓存命中的误差。

所以HTTP 1.1 的版本,使用Cache-Control替代。

Cache-Control

Cache-Control 是最重要的规则。常见的取值有private、public、no-cache、max-age,no-store,默认为private。

private: 客户端可以缓存

public: 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都可缓存(前端的同学,可以认为public和private是一样的)

max-age=xxx: 缓存的内容将在xxx 秒后失效

no-cache: 需要使用对比缓存来验证缓存数据(后面介绍)no-store: 所有内容都不会缓存,强制缓存,对比缓存都不会触发(对于前端开发来说,缓存越多越好,so...基本上和它说886)

举个板栗

图中Cache-Control仅指定了max-age,所以默认为private,缓存时间为31536000秒(365天)

也就是说,在365天内再次请求这条数据,都会直接获取缓存数据库中的数据,直接使用。

对比缓存

对比缓存,顾名思义,需要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可以使用缓存。

浏览器第一次请求数据时,服务器会将缓存标识与数据一起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将二者备份至缓存数据库中。

再次请求数据时,客户端将备份的缓存标识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缓存标识进行判断,判断成功后,返回304状态码,通知客户端比较成功,可以使用缓存数据。

第一次访问:

再次访问:

通过两图的对比,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在对比缓存生效时,状态码为304,并且报文大小和请求时间大大减少。

原因是,服务端在进行标识比较后,只返回header部分,通过状态码通知客户端使用缓存,不再需要将报文主体部分返回给客户端。

对于对比缓存来说,缓存标识的传递是我们着重需要理解的,它在请求header和响应header间进行传递,

一共分为两种标识传递,接下来,我们分开介绍。

Last-Modified / If-Modified-Since

Last-Modified:

服务器在响应请求时,告诉浏览器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If-Modified-Since:

再次请求服务器时,通过此字段通知服务器上次请求时,服务器返回的资源最后修改时间。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现有头If-Modified-Since 则与被请求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进行比对。

若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大于If-Modified-Since,说明资源又被改动过,则响应整片资源内容,返回状态码200;

若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小于或等于If-Modified-Since,说明资源无新修改,则响应HTTP 304,告知浏览器继续使用所保存的cache。

Etag / If-None-Match(优先级高于

Last-Modified / If-Modified-Since)

Etag:

服务器响应请求时,告诉浏览器当前资源在服务器的唯一标识(生成规则由服务器决定)。

If-None-Match:

再次请求服务器时,通过此字段通知服务器客户段缓存数据的唯一标

识。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现有头If-None-Match 则与被请求资源的唯一

标识进行比对,

不同,说明资源又被改动过,则响应整片资源内容,返回状态码200;相同,说明资源无新修改,则响应HTTP 304,告知浏览器继续使用所保存的cache。

总结

对于强制缓存,服务器通知浏览器一个缓存时间,在缓存时间内,下次请求,直接用缓存,不在时间内,执行比较缓存策略。

对于比较缓存,将缓存信息中的Etag和Last-Modified通过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校验,返回304状态码时,浏览器直接使用缓存。

浏览器第一次请求:

浏览器再次请求时:

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的教案

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教学教案) 授课人:张瑞林 授课时间:20分钟 【教学目标】: 通过缓冲溶液的定义、作用、组成及作用机制的介绍,使学生对缓冲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人体缓冲体系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方式】: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讲解式教学 【教学内容】: 1、缓冲溶液的定义 2、缓冲溶液的作用 3、缓冲溶液的组成 4、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及难点】: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教学过程】: 引言: 通过医学常识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为7.35 ~ 7.45,pH值不因代谢过程中产生酸、碱性物质而变化。为什么血液的pH的范围能保持在7.35 ~ 7.45? 知识准备: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盐类水解 一、缓冲溶液的概念(由实验引出) 缓冲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而维持pH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溶液。 缓冲作用:缓冲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的作用。 【提问】:1.缓冲溶液的组成是怎样的? 2.缓冲溶液为什么能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 二、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制 1.缓冲溶液的组成 根据缓冲对不同,缓冲溶液分为三种: 弱酸及其盐 弱碱及其盐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与其次级盐

2.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以HAc — NaAc为例 HAc、NaAc足量 HAc + H 2O H 3 O+ + Ac- + 左移 H 3 O+抗酸成分 + 抗碱成分右移 OH- 2H 2 O 共轭酸—抗碱成分共轭碱—抗酸成分三、讨论: NH 3—NH 4 Cl的缓冲原理 四、练习: 五、小结: 概念: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组成和缓冲作用 缓冲原理 六、作业: 搜集资料: 缓冲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android文件功能释义

01.frameworks: 02../bin/am am命令来发送Intent 03../bin/app_process 系统进程 04../bin/audioloop 多媒体框架读取缓存内容 05../bin/bmgr adb shell命令下对Android Device所有package备份和恢复的操作。 06../bin/bootanimation 显示开机画面命令 07../bin/bu 系统backup manager 08../bin/bugreport bugreport命令,里面包含了各种log信息,大部分log也可以通过直接运行相关的程序来直接获得. bin/mpdecision 智能开核 09../bin/decoder decoder命令 10../bin/drmserver video protected 11../bin/dumpstate 状态抓取器 12../bin/dumpsys 系统抓取器 13../bin/ime ime命令所需jar包,用于查看当前话机输入法列表、设置输入法 14../bin/input input命令所需的jar包,用于模拟按键输入。 15../bin/installd android apk安装最后使用服务installd 来实现 16../bin/keystore keystore服务是加解密储存键值的服务。它主要作用就是验证应用程序与签名文件是否一致。 17../bin/keystore_cli keystore命令行 18../bin/mediaserver 是整个android中media部分的核心和灵魂。几乎所有与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内容都放在这里。包括了音视频的编解码以及显示输出 19../bin/omx_tests 多媒体框架omx接口测试 20../bin/pm 包管理器 21../bin/record 多媒体核心及插件record命令 22../bin/recordvideo 多媒体核心及插件 recordvideo命令 23../bin/screencap framebuffer service则调用截屏工具screencap来截屏。那些同步软件也是调用screencap实现截屏的 24../bin/screenshot 系统screenshot命令 25../bin/sensorservice 在Java层Sensor的状态控制由SensorService来负责 26../bin/service 配合libandroid_servers.so在话机启动时通过SystemServer以循环闭合管理的方式将各个service添加到ServiceManager中。 27../bin/servicemanager servicemanager服务的作用主要是服务管理,所谓的服务管理其实就是获取服务、检查服务、添加服务、枚举所有服务。 28../bin/sf2 多媒体核心及插件 recordvideo命令 sf2命令 29../bin/stagefright 多媒体框架 30../bin/stream 多媒体核心及插件stream命令 31../bin/surfaceflinger 触摸感应驱动

Android客户端缓存方案

概述: 客户端缓存机制是android应用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使用缓存机制不仅仅可以为用户节省3G流量,同时在用户体验方面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缓存机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文字缓存,另一部分是多媒体文件缓存. 缓存文件保存策略: 1.文字缓存: 文字缓存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更新比较频繁的区域,一种是更新不频繁的区域. 根据两者的更新频率区分它们的过期时间. 更新比较频繁的区域,它的缓存过期时间应该为应用程序内(即应用程序从打开到关闭的这段时间).这种情况会有专门的缓存文件夹存放该类缓存文件,以及专门的缓存数据库表存放信息.每次应用程序启动的时候都会先将该类数据清空. 另一种很少更新的区域,它的缓存不设置过期时间,而是提供一个按钮或者Menu可以让用户选择手动更新(如我的好友列表,我的订阅,我的分享.等等….) 具体的文字缓存划分,详见附录1. (1)通常情况下,我们与服务器交互都是采用JSON格式获取数据的,获取的JSON数 据仅仅是一段字符串,我们可以考虑将这些字符串使用文件流写入一个TXT,保存到 SD卡中,在数据库添加该数据的记录.添加数据库记录时,提供两个关键字段,一个是 请求的URL,另一个则是本地保存后的文件地址.日后每次向服务器发起请求之前都会根据URL在数据库中检索. 该方法好处:降低系统数据库数据量,不会出现数据库满了的现象. 缺点:IO操作频繁,有时代码书写有误会造成内存泄露等状况. (2)将JSON数据解析后装入List对象中,然后遍历List,将数据统统写入相应的 数据库表结构中,以后每次向服务器发起请求之前可以先在数据库中检索,如果有直接返回. 该方法好处:如果本地存在文字缓存,那么读取缓存速度快. 缺点:增加数据库数据量. 2.多媒体文件缓存 (1)图片缓存 图片的缓存可以根据当前日期,时间为名字缓存到SD卡中的指定图片缓存目录, 同时数据库中做相应记录,记录办法可以采用两个关键字段控制,一个字段是该图片 的URL地址,另一个字段是该图片的本机地址.取图片时根据URL在数据中检索, 如果没有则连接服务器下载,下载之后再服务器中作出相应记录. (2)视频文件缓存 考虑到视频文件就是动画片,每一集的大小应该超过20MB,如果边播放边下载的话 用户的3G流量负担是很大的,而且用户看完一集动画片,基本上不会再去看第二遍. 从这个状况来看,建议不要对视频文件进行下载缓存.另外也能降低程序员的编码负 担.

缓存机制

3.1、缓存策略 3.1.1、一级缓存 之前每一个数据库操作都是一个Session,那么对于Session来说本身是存在着缓存,可以保留之前的查询结果。 但是对于Session的缓存只针对于一个Session有效,那么如果现在想针对于多个Session 有作用,则必须在SessionFactory上配置缓存,那么这样的缓存称为二级缓存。 在Hiernate按ID查询有两个方法:load、get 那么下面使用以上的查询方法,查询两次 程序虽然调用了两次load方法,但是只发出了一条的查询命令,证明,第一次的查询结果被保存下来了,那么这就是一级缓存。

与之前的相比,查询了两次操作,所以此时,证明一级缓存只是针对于一个Session起作用的。但是一级缓存是无法关闭的,始终会存在。

从运行结果可以发现,如果之前先进行了保存操作,那么之后再查询的话也不会重新发出查询语句。证明实体被缓存下来。 问题: 如果现在要求使用程序插入100000万条记录?该怎么办? 如果使用Hibernate处理的话,则可能会出现内存的溢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是绝对不建议使用Hibernate完成的,就使用最基本的JDBC操作完成即可。 如果非要使用Hibernate做,则必须使用到Session中关于缓存的一些操作方法:·清空Session中的所有缓存:clear() ·清空Session中一个指定的实体:evict(Object obj) 例如:下面验证clear()方法 因为程序中,将所有的缓存清空了,所以之后再查询相同实体的时候,在Session中已

以上因为只清空了一个实体,所以只发出了三个查询语句。 那么就可以通过以上的方式完成100W条记录的插入 思路:按照每十条清空缓存的操作,并将缓存中的内容强制性的写到数据库之中 3.1.2、二级缓存(重点) 在Hibernate本身中支持了多种的二级缓存组件。本次使用EHcache。如果要想使用ehcache话,则首先必须进行配置,配置ehcache的缓存文件。 ehcache.xml:

Android4.0的多媒体框架Nuplayer介绍

Android4.x 的RTSP 框架学习 ——NuPlayer 介绍 本文介绍如下内容: 播放框架介绍 RTSP 源介绍 HTTP 流媒体的区别 要研究的点 NuPlayer 框图: NuPlayer NuPlayerDriver ALooper <<接口>> MediaPlayerInterface NuPlayer::Renderer NuPlayer::Decoder ACodec::UninitializedState AHierarchicalStateMachine ACodec ACodec::UninitializedState ACodec::LoadedToIdleState ACodec::IdleToExecutingState ACodec::ExecutingState ACodec::ExecutingToIdleState ACodec::IdleToLoadedState ACodec::FlushingState AHandler 1 * * 11* <<接口>>NuPlayer::Source *1 NuPlayer::HTTPLiveSource NuPlayer::RTSPSource ALooper 1* MyHandler * 1 ARTPConnection ARTSPConnection ALooper 1* mNetLooper for ARTPConnection ARTPSource ARTPAssembler AAVCAssembler AAVCAssembler AMPEG4AudioAssembler AH263Assembler AAMRAssembler AAMRAssembler AMPEG4ElementaryAssembler ARawAudioAssembler AnotherPacketSource <<接口>>MediaSource APacketSource * 1 * 1* 1OMX AHandler

FTP文件下载不能及时更新

FTP文件下载“不能及时更新”都是IE缓存的错 事件回放:学期末,信息技术课学生正在微机室进行在线考试。”上面有答案,”下面有同学小声议论经,我看了一下,原来我在制作试卷时将答案与试题做成了一个文档,学生在下载试卷的同时,答案也就下载了。我赶紧嘱咐学生自觉考试,同时将答案自觉删除。幸好是第一个班,我赶紧登陆到学校FTP服务器上,将考试文档中答案删除。每想到第二个班考试时,下载的考试文档还有答案。我直接到FTP服务器上操作,发现确实已经删除了。怎么加事?经过一番分析,原来都是IE缓存引起的。 关于IE缓存 为了提高访问网页的速度,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会采用累积式加速的方法,将你曾经访问的网页内容(包括图片以及cookie文件等)存放在电脑里。这个存放空间,我们就称它为IE缓存。以后我们每次访问网站时,IE会首先搜索这个目录,如果其中已经有访问过的内容,那IE就不必从网上下载,而直接从缓存中调出来,从而提高了访问网站的速度。 FTP默认工作方式也是通过IE打开,我们不难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从FTP服务器下载文档到本地或是直接打开文档,首先到IE缓存检查有没有同名的文件存在,如果有,就直接从IE缓存打开或下载。如果没有,先下载到IE缓存,然后再从IE缓存下载到本地,当在FTP服务器上对文件内容修改时,只要文件名没改变时,即使内容变了或者文件大小变了,客户端先检查本地IE缓存,如果存在同名(不管大小或文件最后修改时间),就直接从本地IE缓存下载,当然还是原来那个文件了。 小秘密:关于文件在缓存中的位置。在IE的“工具”菜单下选择“Internet选项”,然后在“常规”选项卡中你会看到有“Internet临时文件”这一项,单击“设置”按钮,然后在弹出的“设置”对话框中就可以看到IE缓存的位置,winxp与win7略有不同了。这里有一个不能不说的秘密了。我开始在实验中,在该缓存目录下没有发现任何我要下载的文档,通过WINDOWS的文件查找功能在该目录下也没有找到任何文档了,其实下载的文档应该还是从缓存COPY过来的,因为在FTP服务端已经更改了内容了。后来查阅了相关资料才知道在系统提示的IE缓存目录下还有一个文件夹“\Content.IE5”,它即不是隐藏的也不是系统的,所以不通过手工输入,是无法进入的。当进入到该目录下,你看到那些在"content.ie5"目录下以数字和字母命名的文件夹了么?这是微软试图通过使用复杂的文件名来使他的计划越发难以理解,这些数字和字母命名的文件夹就是微软生成的用来保存你的cookies和缓存的文件夹,如下图所示。

Android http流媒体开发总结

Android http流媒体开发总结 http流媒体原理与实现: (1) android http流媒体的实现: (2) android http流媒体存在的问题与改善: (3) 流媒体早已容入我们现代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欢快与乐趣。那它的技术原理又是如何的,又是如何实现的呢?流媒体是一种在网络上在线播放多媒体的技术,由于其边下载边播放的特性,缩短了用户初始等待的延迟,所以其数据也需要采用流式传输,具有较高的实时需求;其传输协议是使用最为广泛的http/tcp协议。 http流媒体原理与实现: http流媒体这个应用是从http网站提供文件服务发展而来的,在网站我们可以把文件放到http的服务器上,用户就可以从下载,而把支持流媒体传输的媒体文件放到支持http服务的服务器上,并且支持断点继传的服务就能做为http流媒体的服务器,然后客户端就可以通过url直接连接到服务器接收数据进行流媒体的播放,之前的http服务是只能支持下载然后播放的,而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在线播放边下载边播放,这得益于我们在http协议层有了支持,就是在HTTP/1.1里新增了一个header field叫做range 的字段。 http协议对range 的规范定义如下: ranges-specifier = byte-ranges-specifier byte-ranges-specifier = bytes-unit “=” byte-range-set byte-range-set = 1#( byte-range-spec | suffix-byte-range-spec ) byte-range-spec = first-byte-pos “-” [last-byte-pos] first-byte-pos = 1*DIGIT last-byte-pos = 1*DIGIT range的意思请求的数据可以是指定位置,指定大小的,这样就如同操作本地文件一样读取服务器中的文件任何位置的任何数据。有了range支持使得http流媒体播放成为可能,当然也使得一些快速下载工具成为可能。如果在没有range 的情况下,数据只能顺序的接收,当文件的媒体数据很大的时候就出现内存无法保存到索引出现的地方,只能把整个文件下载下来才能播放。当有range的时候,文件可以像本地文件一样,随处随大小的读取播放。

缓存管理需求说明

缓存管理功能需求说明 缓存管理开发背景 缓存管理功能的开发,意在减少系统对数据库的过多访问,通过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次数,改用访问内存的方式,提升系统的性能。直接从内存获取数据,较之从数据库获取数据,效率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 系统由于多次查询数据库,消耗大量系统资源,且查询效率可能因为开发者的个人能力导致查询效率不高,或占用过多资源影响系统性能。使用缓存管理,系统只有第一次查询访问数据库,而后皆通过访问内存取得数据,不需要在计较这次查询的SQL是否过于复杂,是否效率低下,直接取得数据返回即可。 第一部分、缓存管理 缓存管理提供了缓存工具类CacheUtils以供开发者对缓存进行自定义开发。如果开发者需要自己开发某功能需要涉及缓存管理则可以借助使用CacheUtils工具类来完成。本地缓存管理和redis 缓存管理的区分在于redis是否正确连接且启动。注意,是正确连接并且启动redis服务器。 关于开发者需要自行开发某功能的缓存管理需要了解CacheUtils怎么使用可以查看《缓存管理开发说明》 本地缓存管理 本地缓存管理是在redis没有正常启动运行的时候系统提供的缓存管理方式。本地缓存管理暂无任何持久化操作。对于缓存中的所有数据,在应用重启后一律清空,需要重新载入缓存。本地缓存

管理采用的是标准的key-value形式保存,于Java中采用的结构形式为HashMap结构,HashMap 有利于快速的存取,因而采用该结构保存本地缓存。其中key的类型为string,value的类型为object。本地缓存管理对于类型的限制基本没有。Value可以置入任何Java支持的对象。 本地缓存管理中,保存进入缓存只需要使用CacheUtils中的save方法进行保存即可,保存的数据在本地缓存中不做多余的处理,直接置入缓存中。由于采用的是以Object类型的形式保存,并不会对保存的数据进行转换,获取保存的缓存数据时直接使用CacheUtils中的get方法即可取得保存的数据,达到怎么存就怎么取,存什么取什么。无需更多的变换数据结构,更不会导致因为存储导致类型的变换或者数据的丢失。 由于存什么取得的就是什么,因而直接修改取得的数据对象有可能导致缓存数据也被修改。Redis缓存管理 Redis缓存管理需要开启redis服务器并正确配置连接信息,系统会在启动的时候检测redis是否可以正常连接启用,如果没有正常连接启用则使用本地缓存管理。 Redis缓存管理对于类型具有特别的要求,对于不同的数据类型需要使用对应的类型进行保存。且不允许使用复杂的对象类型进行保存,如list-object是不被允许的,需要转换为list-string的类型再进行保存,同理Map类型也不被允许使用Object,但是单个JavaBean是允许进行存取的。即redis 缓存管理不支持三维结构存储,仅支持二维结构存储。 Redis缓存管理的数据会有简易的持久化。即当redis停止后或者系统停止后,再次启动时redis 依然存有数据提供,不需要再次载入缓存。如果缓存设置了失效则可能会被清除。 Redis缓存管理保存、修改 由于redis数据类型的特殊性,所以所有Java中复杂的对象存储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转换后才可

减震缓冲技术

减震缓冲技术发展综述 姓名:尚兴超 学号:511011503 指导老师:梁医 一.概述 机械振动、冲击问题广泛存在于工程机械[1]、汽车机械、建筑机械、船舶机械、航空航天、武器领域[2]等,减振器和缓冲器主要是用于减小或削弱振动或冲击对设备与人员影响的一个部件。它起到衰减和吸收振动的作用。使得某些设备及人员免受不良振动的影响,起到保护设备及人员正常工作与安全的作用,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床、汽车、摩托车、火车、轮船、飞机及坦克等装备上。 振动问题的基本方程为: ()e sin n t d x A t ζωωφ-=+ 从方程中可以看出,系统振动幅值的衰减与阻尼系数大小ζ有关[3],也就是说,震动产生的能量将会被阻尼所吸收。减震器和缓冲器就是基于此原理而设计的。 二.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个有记载、比较简单的减震器是1897年由两个姓吉明的人发明的。他们把橡胶块与叶片弹簧的端部相连,当悬架被完全压缩时,橡胶减震块就碰到连接在汽车大梁上的一个螺栓, 产生止动。1898年,第一个实用的减震器 由一个法国人特鲁芬特研制成功并被安装到摩托赛车上。他将前叉悬置于弹簧上,同时与一个摩擦阻尼件相连,以防止摩托车的振颤。1899年,美国汽车爱好者爱德华特·哈德福特将前者应用于汽车上。后来,又经历了加布里埃尔减震器、平衡弹簧式减震器和1909年发明的空气弹簧减震器。空气弹簧减震器类似于充气轮胎的工作原理,它的主要缺点是常常产生漏气。 1908年法国人霍迪立设计了第一个实用的液压减震器。其原理是液流通过小孔时产生的阻尼现象。20世纪60年代,通用公司麦迪逊工程师研制了把螺旋弹簧、液压减震器和上悬架臂杆组成的麦迪逊减震器,其体积比较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 三.研究现状 液压缓冲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减震缓冲装置,其结构简单,运行平稳。

OpenMax多媒体引擎

Android OpenMax的基本层次结构如图18-1所示。

OpenMax是无授权费的,跨平台的应用程序接口API,通过使媒体加速组件能够在开发、集成和编程环节中实现跨多操作系统和处理器硬件平台,提供全面的流媒体编解码器和应用程序便携化。 OpenMax的官方网站如下所示: https://www.doczj.com/doc/f71447102.html,/openmax/ OpenMax实际上分成三个层次,自上而下分别是,OpenMax DL(开发层),OpenMax IL(集成层)和OpenMax AL(应用层)。三个层次的内容分别如下所示。 第一层:OpenMax DL(Development Layer,开发层) OpenMax DL定义了一个API,它是音频、视频和图像功能的集合。供应商能够在一个新的处理器上实现并优化,然后编解码供应商使用它来编写更广泛的编解码器功能。它包括音频信号的处理功能,如FFT和filter,图像原始处理,如颜色空间转换、视频原始处理,以实现例如MPEG-4、H.264、MP3、AAC和JPEG 等编解码器的优化。 第二层:OpenMax IL(Integration Layer,集成层) OpenMax IL作为音频、视频和图像编解码器能与多媒体编解码器交互,并以统一的行为支持组件(例如,资源和皮肤)。这些编解码器或许是软硬件的混合体,对用户是透明的底层接口应用于嵌入式、移动设备。它提供了应用程序和媒体框架,透明的。S编解码器供应商必须写私有的或者封闭的接口,集成进移动设备。IL的主要目的是使用特征集合为编解码器提供一个系统抽象,为解决多个不同媒体系统之间轻便性的问题。 第三层:OpenMax AL(Appliction Layer,应用层) OpenMax AL API在应用程序和多媒体中间件之间提供了一个标准化接口,多媒体中间件提供服务以实现被期待的API功能。 --------------------------------------------------------------------------------------------------- OpenMax的三个层次如图18-2所示。 OpenMax API将会与处理器一同提供,以使库和编解码器开发者能够高速有效地利用新器件的完整加速潜能,无须担心其底层的硬件结构。该标准是针对嵌入式设备和移动设备的多媒体软件架构。在架构底层上为多媒体的编解码和数据处理定义了一套统一的编程接口,对多媒体数据的处理功能进行系统级抽象,为用户屏蔽了底层的细节。因此,多媒体应用程序和多媒体框架通过OpenMax IL

LibStageFright

LibStageFright AwesomePlayer AudioPlayer MEPG4Writer (default) AMRWriter OMXCodec OMX AwesomeRender OMXClient SoftWareRender AwesomeNativeWindowRenderer MediaExtractor SoftWare Codec DataSource 图1 LibStageFright 内部架构图 LibStageFright 图2 LibStageFright 与外部接口调用关系图 MediaSource OMXMaster MediaPlayerService AwesomePlayer MEPG4Writer AMRWriter SoftWareRender AwesomeNativeWindowRenderer AudioPlayer OMXClient OMX StagefrightRecorder Audio Output Get OMX SurfaceFlinger EGL AudioFlinger StagefrightPlayer OMXMaster libstagefrighthw Hardware

MediaPlayer MediaPlayeService Jni_android_media_MediaPlayer AwesomPlayer StagefrightPlayer MediaPlayer.java 图3 MediaPlayer 框架 MediaRecorder.java Jni_android_media_MediaRecorder MediaRecorder MediaPlayerService MediaRecorderClient StagefrightRecorder AudioSource CameraSource AudioRecord Camera 图4 MediaRecorder 框架

mybatis的缓存机制(一级缓存二级缓存和刷新缓存)和mybatis整合ehcache

mybatis的缓存机制(一级缓存二级缓存和刷新缓存)和 mybatis整合ehcache 1 查询缓存1.1 什么是查询缓存mybatis提供查询缓存,用于减轻数据压力,提高数据库性能。mybaits 提供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一级缓存是SqlSession级别的缓存。在操作数据库时需要构造sqlSession对象,在对象中有一个(内存区域)数据结构(HashMap)用于存储缓存数据。不同的sqlSession之间的缓存数据区域(HashMap)是互相不影响的。一级缓存的作用域是同一个SqlSession,在同一个sqlSession中两次执行相同的sql语句,第一次执行完毕会将数据库中查询的数据写到缓存(内存),第二次会从缓存中获取数据将不再从数据库查询,从而提高查询效率。当一个sqlSession结束后该sqlSession中的一级缓存也就不存在了。Mybatis默认开启一级缓存。二级缓存是mapper级别的缓存,多个SqlSession去操作同一个Mapper 的sql语句,多个SqlSession去操作数据库得到数据会存在二级缓存区域,多个SqlSession可以共用二级缓存,二级缓存是跨SqlSession的。二级缓存是多个SqlSession 共享的,其作用域是mapper的同一个namespace,不同的sqlSession两次执行相同namespace下的sql语句且向sql 中传递参数也相同即最终执行相同的sql语句,第一次执行

完毕会将数据库中查询的数据写到缓存(内存),第二次会 从缓存中获取数据将不再从数据库查询,从而提高查询效率。Mybatis默认没有开启二级缓存需要在setting全局参数中配置开启二级缓存。如果缓存中有数据就不用从数据库中获取,大大提高系统性能。1.2 一级缓存1.2.1 一级缓存工作原理下图是根据id查询用户的一级缓存图解第一次发起查询用户id为1的用户信息,先去找缓存中是否有id为1的 用户信息,如果没有,从数据库查询用户信息。得到用户信息,将用户信息存储到一级缓存中。如果sqlSession去执行commit操作(执行插入、更新、删除),清空SqlSession 中的一级缓存,这样做的目的为了让缓存中存储的是最新的信息,避免脏读。第二次发起查询用户id为1的用户信息,先去找缓存中是否有id为1的用户信息,缓存中有,直接从缓存中获取用户信息。1.2.2 一级缓存测试mybatis默认支持一级缓存,不需要在配置文件去配置。按照上边一级 缓存原理步骤去测试。@Test public void testCache1() throws Exception{ SqlSessionsqlSession = sql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创建代理对象UserMapperuserMapper = sqlSession.getMapper(UserMapper.class); // 下边查询使用一个SqlSession //第一次发起请求,查询id为1的用户Useruser1 =

openVXI的缓存实现机制

DocumentParser的FetchDocument方法的声明如下: int DocumentParser::FetchDocument(const VXIchar * url, const VXIMapHolder & properties, VXIinetInterface * inet, VXIcacheInterface * cache, SimpleLogger & log, VXMLDocument & document, VXIMapHolder & docProperties, bool isDefaults, bool isRootApp, VXIbyte **content, VXIulong *size); 很明显声明用到了VXIcacheInterface,但是继续阅读代码,却没有发现使用了参数cache。就是参数中虽有VXIcacheInterface,但是函数中并没有用到。浏览一下函数FetchDocument,里面有这样的注释: // (1) Load the VXML DTD for validation. This will override an externally // specified DTD if the user provides a link. // (2) Load the url into memory. // (3) Pull the document from cache. // (4) Not in cache; parse buffer into our VXML document representation // (5) Write the compiled form out to the cache. // (6) Parse was successful, process document. W e want only the top level node. 看一下// (3) Pull the document from cache.下面的代码,会发现是从一个叫DocumentStorageSingleton的变量里面。 DocumentStorageSingleton::Instance()->Retrieve(doc, buffer, bufSize, docURL.c_str()) 看一下DocumentStorageSingleton里面有个成员变量DOC_STORAGE storage;其实是map类型的。注释所指的cache就是DocumentStorageSingleton。也就是说DocumentParser用到的cache的功能是由DocumentSt orageSingleton实现的。 看一下VXIcache.h开头的注释: /* Abstract interface for accessing caching functionality, which * permits writing arbitrary data into the cache with a client * supplied key name, then retrieving that data from the cache one or * more times by reading against that key name. * * Normally the cache implementation can choose to discard the data * between the write and the read when necessary (due to running out * of cache space, etc.), but it is also possible for clients to lock * data in the cache to support built-in grammars and other data that * is explicitly provisioned by system administrators and thus must * not be removed unless by explicit system administrator command. * The interface is a synchronous interface based on the ANSI/ISO C * standard file I/O interface. The client of the interface may use this in * an asynchronous manner by using non-blocking I/O operations, * creating threads, or by invoking this from a separate server

Java 中常用缓存Cache机制的实现

Cache 所谓缓存,就是将程序或系统经常要调用的对象存在内存中,一遍其使用时可以快速调用,不必再去创建新的重复的实例。这样做可以减少系统开销,提高系统效率。 缓存主要可分为二大类: 一、通过文件缓存,顾名思义文件缓存是指把数据存储在磁盘上,不管你是以XML格式,序列化文件DAT格式还是其它文件格式; 二、内存缓存,也就是实现一个类中静态Map,对这个Map进行常规的增删查. 代码如下: package lhm.hcy.guge.frameset.cache; import java.util.*; //Description: 管理缓存 //可扩展的功能:当chche到内存溢出时必须清除掉最早期的一些缓存对象,这就要求对每个缓存对象保存创建时间 public class CacheManager { private static HashMap cacheMap = new HashMap(); //单实例构造方法 private CacheManager() { super(); } //获取布尔值的缓存 public static boolean getSimpleFlag(String key){ try{ return (Boolean) cacheMap.get(key); }catch(NullPointerException e){ return false;

} public static long getServerStartdt(String key){ try { return (Long)cacheMap.get(key); } catch (Exception ex) { return 0; } } //设置布尔值的缓存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boolean setSimpleFlag(String key,boolean flag){ if (flag && getSimpleFlag(key)) {//假如为真不允许被覆盖 return false; }else{ cacheMap.put(key, flag); return true; } }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boolean setSimpleFlag(String key,long serverbegrundt){ if (cacheMap.get(key) == null) { cacheMap.put(key,serverbegrundt);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 //得到缓存。同步静态方法 private synchronized static Cache getCache(String key) { return (Cache) cacheMap.get(key); } //判断是否存在一个缓存 private synchronized static boolean hasCache(String key) { return cacheMap.containsKey(key); } //清除所有缓存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void clearAll() { cacheMap.clear(); } //清除某一类特定缓存,通过遍历HASHMAP下的所有对象,来判断它的KEY与传入的

小程序的更新机制

背景 此前我们有收到开发者的反馈,当小程序发布新版本后,新版本覆盖率比较慢,尤其是遇到 了一些紧急的 BUG时,线上覆盖速度令人着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最终得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小程序更新机制,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程序的更新机制 异步更新机制 小程序的更新需要经过两个关键的步骤: Step1:向微信后台请求新版本信息; Step2:从微信 CDN 下载小程序的代码包。 这两个步骤均需要网络链接,同时这两个步骤都是单独进行,并且是强依赖的,即如果没有 新版本信息,就无法确定新版本的下载地址。 更新检测与下载流程通常会放在启动阶段进行,小程序平台也是如此。 不过小程序的更新流程与启动流程是同时并发执行。 即使更新信息拉取失败了,也不会影响小程序的启动;同时更新也不会影响到小程序的启动 速度。 但由于小程序的更新流程是异步的,无法在本次启动就能够应用上新的版本,如果本次启动 已经下载好新的版本了,需要在下次启动小程序时才能应用上新版本。 超过有效时间强制同步更新机制 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更新延迟情况,我们还设计了一个超过有效时间同步检查更新机制,假如 用户已经超过7天没有打开过小程序了,这个时候会强制同步拉取新版本信息、下载新版本,并且使用新版本启动。 更新机制引起的问题 超过有效时间同步检查更新机制能确保到发布版本7天后,绝大部分用户能用上新的版本, 但问题时在 7天之内使用的用户,可能在第一次启动时遇到的是异步更新机制,需要在第二 次启动时才能应用新的版本。 这就导致了一些紧急发布无法在批量检查更新的 7天内无法覆盖到绝大部分用户,对于线上 问题来说是很致命的。 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内部也经历了数个方案的讨论,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思考的过程:1. 同步检查更新(放弃) 可能是最直接的解决思路,但这个方案的问题在于会影响小程序的启动速度,当下小程序的 更新迭代是非常频繁的,部分用户可能每次启动都命中更新,如果需要同步检查更新 + 同步 下载新的版本,那将会影响这部分用户的启动体验。 2. 模块热替换(放弃) 模块热替换是指小程序运行起来后,将新版本的 JS 代码与页面进行热替换,使之可以在当前版本上应用上新版本的功能。 这种方案可以解决异步更新不能在本次启动马上应用上的问题,从技术上来说,这也是最好 的方案,但同时缺点也比较明显,会存在新旧逻辑、页面共存问题,对于开发者来说,反而 更不好处理,特别是涉及到全局变量时,情况会更复杂。

一级、二级、三级缓存机制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一级缓存。目前所有主流处理器大都具有一级缓存和 二级缓存,少数高端处理器还集成了三级缓存。其中,一级缓存可分为一级指 令缓存和一级数据缓存。一级指令缓存用于暂时存储并向CPU递送各类运算指令;一级数据缓存用于暂时存储并向CPU递送运算所需数据,这就是一级缓存的作用(如果大家对上述文字理解困难的话,可参照下图所示)。 那么,二级缓存的作用又是什么呢?简单地说,二级缓存就是一级缓存的缓冲器:一级缓存制造成本很高因此它的容量有限,二级缓存的作用就是存储那些CPU处理时需要用到、一级缓存又无法存储的数据。同样道理,三级缓存和内存可以看作是二级缓存的缓冲器,它们的容量递增,但单位制造成本却递减。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二级缓存、三级缓存还是内存都不能存储处理器操作的 原始指令,这些指令只能存储在CPU的一级指令缓存中,而余下的二级缓存、三级缓存和内存仅用于存储CPU所需数据。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目前主流处理器所采用的一级数据缓存又可以分为实数 据读写缓存和数据代码指令追踪缓存2种,它们分别被AMD和Intel所采用。不同的一级数据缓存设计对于二级缓存容量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简 单了解一下这两种一级数据缓存设计的不同之处。 一、AMD一级数据缓存设计 AMD采用的一级缓存设计属于传统的“实数据读写缓存”设计。基于该架构 的一级数据缓存主要用于存储CPU最先读取的数据;而更多的读取数据则分别存储在二级缓存和系统内存当中。做个简单的假设,假如处理器需要读取“AMD ATHLON64 3000+ IS GOOD”这一串数据(不记空格),那么首先要被读取的“AMDATHL”将被存储在一级数据缓存中,而余下的 “ON643000+ISGOOD”则被分别存储在二级缓存和系统内存当中(如下图 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假设只是对AMD处理器一级数据缓存的一个抽象描述, 一级数据缓存和二级缓存所能存储的数据长度完全由缓存容量的大小决定,而 绝非以上假设中的几个字节。“实数据读写缓存”的优点是数据读取直接快速,

高并发网站多级缓存设计

高并发网站多级缓存设计

什么是多级缓存 所谓多级缓存,即在整个系统架构的不同系统层级进行数据缓存,以提升访问效率,这也是应用最广的方案之一。我们应用的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多级缓存方案 整体流程如上图所示: 1)首先接入Nginx将请求负载均衡到应用Nginx,此处常用的负载均衡算法是轮询或者一致性哈希,轮询可以使服务器的请求更加均衡,而一致性哈希可以提升应用Nginx的缓存命中率,相对于轮询,

一致性哈希会存在单机热点问题,一种解决办法是热点直接推送到接入层Nginx,一种办法是设置一个阀值,当超过阀值,改为轮询算法。 2)接着应用Nginx读取本地缓存(本地缓存可以使用Lua Shared Dict、Nginx Proxy Cache(磁盘/内存)、Local Redis实现),如果本地缓存命中则直接返回,使用应用Nginx本地缓存可以提升整体的吞吐量,降低后端的压力,尤其应对热点问题非常有效。 3)如果Nginx本地缓存没命中,则会读取相应的分布式缓存(如Redis缓存,另外可以考虑使用主从架构来提升性能和吞吐量),如果分布式缓存命中则直接返回相应数据(并回写到Nginx本地缓存)。 4)如果分布式缓存也没有命中,则会回源到Tomcat集群,在回源到Tomcat集群时也可以使用轮询和一致性哈希作为负载均衡算法。 5)在Tomcat应用中,首先读取本地堆缓存,如果有则直接返回(并会写到主Redis集群),为什么要加一层本地堆缓存将在缓存崩溃与快速修复部分细聊。

6)作为可选部分,如果步骤4没有命中可以再尝试一次读主Redis集群操作。目的是防止当从有问题时的流量冲击。 7)如果所有缓存都没有命中只能查询DB或相关服务获取相关数据并返回。 8)步骤7返回的数据异步写到主Redis集群,此处可能多个Tomcat实例同时写主Redis集群,可能造成数据错乱,如何解决该问题将在更新缓存与原子性部分细聊。 应用整体分了三部分缓存:应用Nginx本地缓存、分布式缓存、Tomcat堆缓存,每一层缓存都用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如应用Nginx本地缓存用来解决热点缓存问题,分布式缓存用来减少访问回源率、Tomcat堆缓存用于防止相关缓存失效/崩溃之后的冲击。 虽然就是加缓存,但是怎么加,怎么用细想下来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权衡和考量的,接下来部分我们就详细来讨论一些缓存相关的问题。 如何缓存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