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认识数位数的读写冀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认识数位数的读写冀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认识数位数的读写冀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认识数位数的读写冀教版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位、数的读写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明白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十个十个的数,从0数到100。

2、揭示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的组成,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来学习有关100以内数的知识——读数、写数。(板书:读数写数)

二、学习读数、写数:

1、

认识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2、认识计数器

出示计数器,说说计数器的特征:三根柱子,分成三档。每档10个珠子。

计数器上下面的字:从右边是个位,十位,百位。

3、用计数器表示数。

(1)师:24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请你们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摆24根小棒

①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篮子,现在请同学们从小篮子里拿出24根小棒,拿好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②学生说教师也拿出24根小棒,问:2捆是多少根?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说得真好!

师:想一想: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

4根小棒(也就是4个一)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

(2)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24

师:为什么这样表示呢?说得真好!2捆小棒表示2个十,2个十就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4根小棒表示4个一,4个一就在个位上拨4颗珠子。

(3)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

师:计数器上表示多少?怎么写呢?对,计数器十位上有2颗珠子,我们就对着它的十位写2,个位上有4颗珠子,我们就对着它的个位写4。(板书:写作:24)。2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4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

(4)读出24

师:这个数怎么读呢?对,十位上是二就读二十,个位上是四就读四,这个数就读作二十四。(板书:读作:二十四)一起来读两遍吧!

2、摆出42根小棒

①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从小篮子里拿出42根小棒,像刚才那样摆在桌上。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②学生说教师也拿出42根小棒摆在黑板上,问:4捆是多少根?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师:想一想:4捆小棒(也就是4个十)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

2根小棒(也就是2个一)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

说得真好!那么42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请你们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2)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42

师:为什么这样表示呢?说得真好!4捆小棒表示4个十,4个十就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2根小棒表示2个一,2个一就在个位上拨2颗珠子。

(3)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

师:计数器上表示多少?怎么写呢?对,计数器十位上有4颗珠子,我们就对着它的十位写4,个位上有2颗珠子,我们就对着它的个位写2。(板书:写作:42)。4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2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

(4)读出42

师:这个数怎么读呢?对,十位上是四就读四十,个位上是二就读二,这个数就读作四十二。(板书:读作:四十二)一起来读两遍吧!

(5)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说一说这两个数中的2和4有什么不一样?

一年级下册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几十几

认识几十几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非整十的两位数的意义,能按顺序写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 教学难点: 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整十数。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学生40准备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进行摆小棒比赛,比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1、师: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3、师: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4、提问: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 5、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6、提问:三十九根添上一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7、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人数给小组内的小朋友听。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1、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2、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着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3、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4、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5、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填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巩固反思 1、“想想做做”第1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几十几 2 教学反思 苏教版

认识几十几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样循序渐进地安排,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基本到稍复杂的认数需要,有利于教学。 教材先通过数小棒、捆小棒(每10根捆成一捆),直观认识几十几的组成。并通过对“三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根”的探讨,着重解决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接着安排数数。最后通过用计数器表示几十几,教学非整十的两位数的写法和组成。讲完这些内容后,就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教材上有一个题目: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颗五角星?(这些五角星是杂乱无章的。我想教材编写者的目的就是启发教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数,以此培养学生的数感。)我组织学生进行数星星比赛,让学生自己数,想一想怎么数得快,又数得对。学生兴趣盎然,有的人是一个一个数的,有的人是2个2个数的,有的人是5个5个数的,有的人是10个10个数的,还有一些学生是圈起来数的……学生的方法各种各样,我非常高兴,然后就让学生自己比较,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知道了10个10个数圈起来最好,不容易漏掉。 在教学《认识几十几》一课中,课堂中我设计了数一数,我们教室中有多少男同学和女同学等活动,在实践活动课之前,我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并要求他们在写一写、记一记,在课堂上读一读,结果小朋友的交流五花八门,“我爷爷今年58岁了”“我家门牌号是87号”“我家的楼梯有20级”……当学生在生活中用自己的慧眼找到了学习的知识,兴奋不已,这些“熟视无睹的数”此刻变的真实和有生命,因为它们和我们是有关系的。在生活实践中学生体验到了数字的意义,走近了数字,这对他们数感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

小学数学_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厘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片、1厘米长的物体、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想不想听啊? 生:想。 师:请小朋友们一边听一边想,动画片中都有谁?它们都在干什么?

(讲故事:阿福的新衣) (这一环节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思考衣服做小的原因,为学习新知设置了悬念,吸引了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情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长度单位的统一 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谁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观察的真仔细,师傅的柞大,徒弟柞小,结果衣服做小了。帮他们想想用什么方法测量能比较准确的把阿福的衣服做好呢? 生1:师傅的手量,师傅做, 生2:徒弟的手量,徒弟做。(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 生3:用尺子量。(真聪明) 师: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生活中我们测量物体长度通常用尺子。 2、检查学生对尺子的认识情况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朋友—尺子。谁来说一说,从这个新朋友身上,你知道了有关尺子的哪些知识?(出示课件:尺子) 生1:有数字0—20它们是用来表示几刻度地的 生2:有长短不同的线段叫刻度线 生3: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练习题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咼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1、写出下面各钟面上的时间。 2、用两种方法写时间 9 O 3 、 12 9 G 12 : 00 12 9 G 6 : 30

6、小冬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请你用线连一连。 7、找朋友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现在是几时?过2小时后是几时 ? 00 *? 6 O - 3 ■ ■ 00 2 12, 00 1: 50 lit 00-

2、半个小时后是几时? 快4时了 .. 8时半 5、按照规律画出最后一幅图的时间。 3、下面的时间对不对?正确的画“" )里改正过 来。 4、连 ,错误的在( )1:30 ( ) 2 6 1时刚过 7时

6、哪个钟的指针转不了?画“x ( ) < ) ( ) ( > 7、下面哪个钟面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 一年级超级钟表练习(认识时间)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要点】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能说出钟表上的时间再过几分是几时几分。 一、填空。 1、钟面上有()大格,()小格。 2、时针走一个大格是()时,走一圈是()个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分, 走一个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3、分针指着10,时针快指向5,这时是()时()分。

4、2 : 10再过30分钟后是()时()分。

5、现在时间是上午7时45分,再过()分是8时正。 6现在的时间是1 : 57,再过3分是( 7、下午上课的时间是2:30,明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分钟,明明最慢要()时( )分从家里出发。 8、电影9时30分开始,聪聪8时50分从家出发, 经过30分钟到达电影院,他能不能准时赶 上?( ) 9、生活中的数:早上上课的时间是()时()分; 下午上课的时间是()时( )分 。 10、1时=( )分70 分=( )时)分180 分=( )时 80分+ 40分=( )分=( )时时一8分=()分 50 分+ 40 分=( )分时+ 15分=( )分 12 、连 线。 6时42分10 : 55 7 : 30 4时35分 明明家的钟对面有一面镜子,镜子里的钟表现在显示的 时刻如下图,请问实际钟表上正确的时间是几时呢?钟面上正确的时间是: 、看钟面,写时间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动画导入(播放《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动画把学生带入到愉快的学习环境当中。 二、你说我讲 1.用手量一量课桌长几拃。(学生汇报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师:我们的课桌比较标准,结果你们量得长度却不一样,我们的课桌到底有多长知道吗?怎么办呢?(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一般想法可能是用一个人的手量)。 师:如果我们到工厂定做课桌,告诉他们长度是某某同学的几拃,行吗?怎么办?(学生可能会用铅笔盒,用书、本子,学生尺等再来量,但离开具体情境,所测量结果都会受限制,不能即方便又准确地传达。在活动中,学生的办法一次次被否认,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统一标准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尺。 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上面几种情况,聪明的人们就发明了尺子,现在我们常用的尺子有卷尺、直尺等,裁缝用的尺子是软尺(出示各种实物尺子。使学生认识到尺子的产生,是人类的创举,社会的进步,进而产生自豪感。)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课件出示放大的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上有什么? 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我们看屏幕,老师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还有字母cm。(边说边演示)老师告诉你,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所用的长度单位是“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见到“cm”就等于见到厘米。 (1)认识1厘米。 我们知道了cm表示厘米,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 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看!这条红线段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出示:1厘米) (2)认识2厘米。 我们已经知道0刻度线到1刻度线的长度为1厘米,那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是几厘米呢?为什么? 你还能找出其他2厘米的长度吗?同桌讨论后回答。 小结:2个大格就是2厘米 (3)认识几厘米。 你能找出3厘米的长度吗?4厘米呢?5厘米呢? 引导学生说清楚起始的刻度线和末尾的刻度线,并学会用数出所占的大格数,来确定几厘米的方法。只要符合要求便给予适当表扬。 小结:3个大格是3厘米,4个大格是4厘米,5个大格是5厘米… 也就是说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板书: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4.学生测量活动,掌握使用直尺的正确方法 (1)独立测量1厘米长的小棒,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课件出示几幅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图画。(有正确的测量方法,也有不正确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直尺。) (3)测量自己1拃有多长,老师1拃有多长,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大人的手大约有多长,同学的手大约有多长。 (4)同位两人合作,测量学具袋中各种物品的长度,完成记录单。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 品版

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呢,想看吗? 生:想。 师:那就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动画) 师:对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谁想说给大家听?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刚才同学们想出那么多的方法帮助阿福解决问题,都很不错,今天这节课呢我们就采用()的方法来帮助阿福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3、认识直尺: 师: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尺子?指生回答。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4)师:看尺子的最左端的数是几?(出示直尺图片)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一般我们在测量物体的时候就是从0起点开始。 (5)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6)cm: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完成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你可以用手比划一下看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师:(引领学生看大屏幕)大家看,在直尺上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直尺上除了0刻度线到1刻度线的长度是1厘米,那么1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是多少呢?

一年级数学钟表的认识

第八单元钟表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一)人教版新教材与省编教材的比较 省编教材第一册没有安排这一内容,安排在第五册中,而人教版教材安排了两课时认识钟表,它是先认识钟面,再认识整时,再认识半时。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这其实也体现出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因为小朋友一进校门,就要了解几时上课、放学等等,所以新教材把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放在第一册,虽然难度增加了,可要求并不高,只要认识整时和半时就可以了,让学生体验数学是非常有用的。 (二)新教材教学目标分析 学段目标:(1)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2)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单元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2)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二、实施建议 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第91页的情景图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学生观察:这幅图中都有什么?小学生在做什么呢?你认识钟表吗?钟表上都有什 么?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用钟表演示,同时让学生进行操作,进一步明确: 钟表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2、体现数学教学的活动性能 如教学91页下边这个内容时,可以先引导独立思考,再进行合作交流,除了看图 认钟表外,还要让学生用钟表进行操作,让学生用钟表拨出几时,再用数字写出来, 加强对整时的认识。 3、借助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例如,教学第92页小朋友一天的生活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一 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同时引导学生遵守并爱惜时间。 4、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在教学93页上边的内容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时针指向什么位置?与表 示整时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说一说。 三、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教材91页92页和94页练习十六1---3 第二课时93页和95练习十六4、5

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几十几 教学反思 苏教版

认识几十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在玩的氛围中,通过摆、数、拨、写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快乐地学习认数知识,培养喜爱数学的意识。 玩是学生的本性,学生为什么会那么喜欢玩呢?我想:在学生玩的时候,他有自主的空间,他可以选择喜欢的内容、方式、过程和结果,如果在低年级教学中让学生“把玩进行到底”那将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尝试与积极引导。但是玩和学比较,玩缺少了学的目标指向,玩缺少了学的有序性,玩与学的关系是需要正确认知的。在教学中,要积极的去引导学生在玩中有目标地玩,有意义地玩,要会玩,玩好,这才是成功之所在。 有人会觉得,“玩”这个字在低年级教学中花哨,实际在教学中学生是不会玩的,这节课我就是想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实践证明,这样的形式学生是喜欢的,教学效果是优良的,这足以证明这个试验是可以继续的,是有意义的尝试。本节课的教学有配套的光盘使用,但是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成效为标准。 本学期学生的学具中就有一根的小棒和一捆的小棒,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是采用了用学具先摆再演示的方法,故此课仍然选用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摆、去评价、去感悟其中的算理。这样,学生可以在操作中感知、在交流中分享、在探究中自得。这样的教学是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知识的承载容器。实践证明,学生是乐于参与这样的学习方式的。有一些教师热忠于课前精美的课件制做,其实不然,在课件面前,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欣赏者,却不是真正的参与学习者。课件是教辅,要用的恰如其分,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节课,对教材也稍做了一些改动。就是把认数这个知识放在了数的发展长河之中去体验与感悟。本节课,将书上的数方格题做了大胆的改革。由原来的几十几的组成练习改成了由1到100,甚至是200等更大数的认识。这样的认数学习有利于学生整体上对数的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建构数的概念。当然,这节课也有不成熟的地方。一方面,认为对于数只能说“多”与“少”,不可以说“前”与“后”,做猜数游戏的时候,这里没有处理好。另一个方面课堂上时间把握出了错,生活中的数没有来得及讲,成为这节课最大的遗憾。 法国作家雨果这样写道:比陆地更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不是吗?当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孩子们的爱,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工作也会发出动人的光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各数的认识个位十位练习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各数的认识个位十位练 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年级数学作业【个位、十位】 姓名:____________家长:_____________ 1、13前面的一个数是(),比13大比18小的数有()。 2、比17大1的数是(),比17小1的数是()。 3、18和16中间的数是(),20与16之间有()。 4、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5、2个十组成(),20里面有()个一组成。 6、5个一和1个十组成()。 7、与14相邻的数有()和()。 8、我是最大的一位数是(),我是最小的两位数()。 9、我是一个两位数,个位、十位都是“1”。() 10、我是一个两位数,但比20小3。() 11、1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12、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13、1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14、19的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的数字是()。 15、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16、15中的“5”在()位上,表示5个()。 “1”在()位上,表示()个()。 17、20中的“2”在()位上,表示()个()。 18、11中左边的“1”在()位上,表示()个()。 右边的“1”在()位上,表示()个()。 19、10个一就是()个十,()个十就是()个一。 20、(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2)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个一和()个十组成15。 (4)11前一个数是(),后一个数是()。 (6)16的十位上是1,表示1个();个位上是6,表示6个()。

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几十几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几十几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书,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有非整十数的场景,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谈话:请小朋友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好在那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提问: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再班内交流。 提问: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这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天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看谁数得又快又对,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位、数的读写教案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位、数的读写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明白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十个十个的数,从0数到100。 2、揭示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的组成,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来学习有关100以内数的知识——读数、写数。(板书:读数写数) 二、学习读数、写数: 1、 认识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2、认识计数器 出示计数器,说说计数器的特征:三根柱子,分成三档。每档10个珠子。 计数器上下面的字:从右边是个位,十位,百位。 3、用计数器表示数。 (1)师:24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请你们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摆24根小棒 ①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篮子,现在请同学们从小篮子里拿出24根小棒,拿好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②学生说教师也拿出24根小棒,问:2捆是多少根?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说得真好! 师:想一想: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 4根小棒(也就是4个一)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 (2)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24 师:为什么这样表示呢?说得真好!2捆小棒表示2个十,2个十就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4根小棒表示4个一,4个一就在个位上拨4颗珠子。 (3)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 师:计数器上表示多少?怎么写呢?对,计数器十位上有2颗珠子,我们就对着它的十位写2,个位上有4颗珠子,我们就对着它的个位写4。(板书:写作:24)。2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4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 (4)读出24 师:这个数怎么读呢?对,十位上是二就读二十,个位上是四就读四,这个数就读作二十四。(板书:读作:二十四)一起来读两遍吧! 2、摆出42根小棒 ①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从小篮子里拿出42根小棒,像刚才那样摆在桌上。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②学生说教师也拿出42根小棒摆在黑板上,问:4捆是多少根?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师:想一想:4捆小棒(也就是4个十)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 2根小棒(也就是2个一)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 说得真好!那么42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请你们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2)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42 师:为什么这样表示呢?说得真好!4捆小棒表示4个十,4个十就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2根小棒表示2个一,2个一就在个位上拨2颗珠子。 (3)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 师:计数器上表示多少?怎么写呢?对,计数器十位上有4颗珠子,我们就对着它的十位写4,个位上有2颗珠子,我们就对着它的个位写2。(板书: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案

课题 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一) 课型研讨 知识体系 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厘米的认识认识1厘米:感受1厘米 认识几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课时教学目标基本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感知1厘米多长。 3、认识几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分层目标: A类:理解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能够建立1厘米的概念,并能估测和准确测量物体长度。 B类:能较准确感知1厘米,并会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C类:能初步感知1厘米,学会测量物体长度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预习前置1、向家长了解“一拃”的意思 2、初步认识直尺 3、根据图画编一个小故事 教学师生活动课堂评价

环节 一、创 设 情境,导 入 课 题 二、自 主 探究,合 作 交 流1.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汇报自己编的小故事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看谁能把这幅画讲 个故事给大家听听。 (2)讨论交流 师:徒弟遇到了什么困难?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怎么回事呢?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汇报预设: 1.因为阿福长高了。 2.阿福太粗心了。 3.师傅的手大,阿福的手小。 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怎样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生:让师傅量,师傅做。 生:用尺子量…… 师: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用尺子来测量 物体的长度就不会出错了。(出示尺子) 1.认识尺子 (1)借助手中的直尺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 1.尺子上有数字,还有很多小竖线。 2.尺子上还有两个字母:cm 3.尺子上还有很多数字。…… (2)全班总结 师: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尺子上的小竖线都叫做刻度线。尺子上还有 两个英文字母cm,它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短的物 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厘米的认识)(学生同时书写)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1厘米,学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 师: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也是1厘米…… 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也就是每相临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评价要点: 1、能否准确表达画 中的意思,关键地方 是否讲得清楚。 2、表达是否流畅, 普通话是否标 准,声音是否洪 亮。 评价要点: 小组的讨论结果是 否抓住了问题的本 质:因为量和做用了 不同的工具。 评价要点: 看学生的办法是否 可行、易操作。 。 评价要点: 观察的是否全面、细 致 评价要点: 学生是否用较准确 的语言表述1厘米。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几十几》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几十几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理解非整十的两位数的意义,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养成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养成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养成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会读、写非整十数的两位数。 教学难点: 知道几十几后面的数是几十。 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了整十数和数位,对认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脑海里有了“合”的概念。学生对一捆就是10根,2捆就是20根已经掌握了,能正确认识几十几,但对这些数的读写可能会出错。 教学过程: 一、课前: 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摆小棒游戏?老师报数,请你准确的摆出相应的小棒根数。比一比那位小朋友反应最快。通过摆小棒的游戏,我们发现:几捆就是几十根。 师:刚才我们数的这些数都是几十。可是在有的时候,这样的整十数不能准确表达我们身边的信息。出示KFC全家桶价格,你们知道一个全家桶多少钱呢?(学生尝试读一读69)小朋友,真是聪明,像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几十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几十几。(板书:认识几十几) 师:你能用手边的小棒摆出这个数吗?指名说说怎么摆。 生: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摆了6捆和9根。

师:我们看起来可真清楚。 二、摆数,在问题中引导中出发 师:老师手中有23 板书:23 根小棒,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摆一摆吗?学生动手摆。 指名交流:你是怎样摆的? 生:2捆和3根 师:老师直接拿了23根而这位同学拿了2捆加3根,这两种表示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小结:2捆表示2个十,3根就是3个一。用几捆和几根表示几十和几,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一个数,其实几捆就是十位上的数几十,几根就是个位上的数几。 三、探究,在动手操作中领悟几十几 1、想一想 师:(1)3捆和4根合起来是多少根?(34根) (2)3捆和9根合起来呢?(39根)板书:39 (3)你还知道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几十几吗? 生:26、58、76、89、33、11 师:你们可真聪明,举了这么多几十几。 师:(4)在学习的过程中,小萝卜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助他来解决:39根添上1根是多少呢?(40根) 师:(5)小组活动: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吗? A:摆先摆3捆和9根 B:添:添上的1根 C:并:9根和1根合起来,正好是10根小棒,也就是有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 D:合:9根添上1根就是10根,合成1捆,3捆加1捆就是4捆,4捆就是40。师:(6)从摆小棒的过程我们发现:39添上1根是40,那么49添上1是______ ,59添上1是______ ,69添上1是______ ,79添上1是______ ,89添上1是______ ,99添上1是______ 。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2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重点: 整时与半时的认读;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难点:: 整时和半时钟面指针的规律;观察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要求学生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是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一般来说,每个家庭中都必备有挂钟或钟表,一名6-7岁的儿童也每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睡觉等,这样使学生在各种感官上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钟表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对时针、分针的整体认识有些不习惯,所以教学难点应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特点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是多少。 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生活中获得的有关钟表的经验,不把认识钟面、整时、半时作为“全新”的知识进行教学,而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进行自主、合作、探索研究,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目标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教学资源: 1、网络教室,实物投影仪,每生一台电脑。 2、每位学生一只可以拨动的小闹钟;教师演示用的实物大挂钟一个。 3、动画课件模块:1小军、小明起床的情景画面 2整时和半时的卡通时钟娃娃。 4、“钟表的认识”局域网页一个(5个模块:小明的一天、钟面的认识、钟表练习、钟表小史、酷钟欣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的: 1.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教、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具钟表等。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学具钟、实物展示平台及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 ⑴展示课件: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配有闹钟“嘀嗒”声。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谁家的钟声这么响? ⑵课件出示图: ①大雄正在干什么?(起床)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几十几及答案

一个数的个位上是6,比70大比80小 一个数比20 大,比27小 是双数 一个整十数,比70小,比80大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几十几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看图写数。 ( ) 29添上1是( )个十, ( ) 是( )。 二、填空。 1. 和37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2. 8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 比24大比30小的数有( )。 4. 比49大1的数是( ),比49小1的数是( )。 5. 一个数从右边数,第一位上是2,第二位上是5,这个数是( )。 6. 写数,并从小到大排列。 六十七( ) 一百( ) 七十六( ) 五十( ) 十五( ) 三十四( ) 四十三( ) 十一( ) 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猜一猜。 百 十 个

( ) ( ) ( ) 四、解决问题。 1. 爷爷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而且是单数。爷爷今年( )岁。 2. 把下面各数填入适当的□里。 五、拓展运用。 1. 按规律填空。 (1)1、5、9、( )、( )、( ) (2)( )、15、( )、25、( )、35、( )、( ) 2. 用0—9的数字卡片,按下面的要求拿出其中的两张拼在一起组成一个两位数。 (1)拼成最大的整十数是( )。 (2)拼成最小的整十数是( )。 (3)拼成最大的数是( )。 (4)拼成最小的数是( )。 奥数

从0到100一共有()个0。 数学故事 奇妙的数12 12这个数跟人类有缘,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一年12个月,一昼夜12个时辰,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12个小时;在我国和亚洲一些国家有着12生肖;我国传统用做表示次序的符号(地支)有12个;12英寸是一英尺;小肠第一部分叫十二指肠,它的长度相当于本人12个手指的指幅;人体的胸部有12块胸椎,分别与12对肋骨相接;打排球时场上有12个队员等等。 参考答案 一、32、3、30、53 二、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练习题

认识钟表专项训练(一) 班别: 姓名: 1、写出下面各钟面上的时间。 ( ) ( ) ( ) ( ) 2、用两种方法写时间。 3、根据时间画出时针。 4、根据时间画上分针。 5、根据时刻画出时针和分针。 6、小冬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请你用线连一连。 7、找朋友。 8、现在是几时过2小时后是几时 9、半个小时后是几时 10、下面的时间对不对正确的画“√”,错误的在( )里改正过来。 10:00( ) 3:30( ) 12:00( )1:30( ) 11、连一连。 12、按照规律画出最后一幅图的时间。 13、哪个钟的指针转不了画“×”。 14、下面哪个钟面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 认识钟表专项训练(二) 12 : 1 2 3 4 5 6 7 8 10 11 9 12 1 2 3 4 5 6 7 8 10 11 9 : 12 1 2 3 4 5 6 7 8 10 11 9 再过5分是 现在是 : :

班级姓名 【知识要点】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能说出钟表上的时间再过几分是几时几分。 一、填空。 1、钟面上有()大格,()小格。 2、时针走一个大格是()时,走一圈是()个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分, 走一个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3、分针指着10,时针快指向5,这时是()时()分。 4、2∶10再过30分钟后是()时()分。 5、现在时间是上午7时45分,再过()分是8时正。 6、现在的时间是1∶57,再过3分是()。 7、下午上课的时间是2∶30,明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分钟,明明最慢要()时() 分从家里出发。 8、电影9时30分开始,聪聪8时50分从家出发,经过30分钟到达电影院,他能不能准时赶 上() 9、生活中的数:早上上课的时间是()时()分;下午上课的时间是()时() 分。 10、1时=()分 70分=()时()分 180分=()时 80分+40分=()分=()时 1时-8分=()分 50分+40分=()时()分 1时+15分=()分 二、连线。 6时42分10∶55 7∶30 4时35分 三、明明家的钟对面有一面镜子,镜子里的钟表现在显示的时刻如下图,请问实际钟表上正确的时间是几时呢 钟面上正确的时间是: 四、看钟面,写时间。 时分时分 时分 ∶∶∶ 时分时分时分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几十几 3.

认识几十几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江苏教育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9~31页的“认识整十数”。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数几十几,会读、写几十几;利用实物、小棒、计数器等教具和学具形象地理解几十几的含义;了解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操作、交流中发展数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流程: 流程1:谈话引入 ↓ 流程2:直观认识二十三 ↓ 流程3:教学“想一想” ↓ 流程4:完成“想想做做”1~3题 ↓ 流程5:学习读写 ↓ 流程6:巩固几十几的组成及读写 ↓ 流程7:总结提炼 流程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前面我们认识了几十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几十几”的数。(板书课题)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一(1)班有45位小朋友;丁丁的奶奶今年62岁了等等。象45、62这两个数都是几十几的数。 今天我们还是借助小棒来认识几十几的数。 (切换到光盘) 流程2:直观认识二十三 (点击出示例题) 师:用自己的小棒试着摆一摆,摆完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 暂停。 师:有的小朋友是一根一根地摆的,一共摆了23根。还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摆的:(点击出来摆法) 小朋友,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好呢?是呀,象这样的摆法看得又清楚,摆得又快。 流程3:教学“想一想”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摆出了二十三,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 (点击出示“想一想”前半题) 小朋友很容易就能知道,3捆添上4根是34根。 (点击出示后半题:3捆添上9根呢?) 师:是呀,3捆添上9根就是39根。 (点击出来最后一个问题) 师:小朋友可以看着图思考,也可以用自己手里的小棒照着摆一摆,再回答这个问题。 暂停。 师:小朋友已经有了答案了。用小棒摆一摆就能看得更清楚。(点击出来结果及动态过程。)小朋友你想对了

一年级数学认识数位练习试卷

一年级数学认识数位练习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100里面有()个十,45里面有()个一。 2、45读作();七十四写作()。 3、98里面的“9”在()位上,表示()个();“8”在()位上,表示()个()。 33从左面起,第一个3在()位上,表示()个();第二个3在()位上,表示()个()。 55从左面起,第一个5在()位上,表示()个();第二个5在()位上,表示()个()。 77从左面起,第一个7在()位上,表示()个();第二个7在()位上,表示()个()。 88从左面起,第一个8在()位上,表示()个();第二个8在()位上,表示()个()。99从左面起,第一个9在()位上,表示()个();第二个9在()位上,表示()个()。 4、7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数是();10个十是()。 5、最小的一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6、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7、写出5个十位和个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写出5个十位上数字是7的两位数()()()()()。写出5个个位上数字是9的两位数()()()()()。 8、8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9、个位是9十位是7,这个数是()。 10、与50相邻的数是()和()。 11、两个两个的数:三十六、三十八、()、()、()。 12、五个五个的数:八十、八十五、()、()、()。 13、十个十个的数:二十、三十、()、()、()。 14、比79大1的数是();比100小1的数是()。 二、判断 1、96读作:六十九。() 2、个位是4,十位是5这个数是45。() 3、一个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 4、66中两个“6”表示的含义相同。() 5、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三、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 47 28 55 45 69 76 58 79 67 ( )>( )>( )>( )>( )>( )>( )>( )>( ) 四、读一读,写一写 78 84 读作:读作: 五十九九十三 写作:写作: 47 99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几十几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几十几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非整十的两位数,是在认识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样循序渐进地安排,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基本到稍复杂的认数需要,有利于教学。教材先通过数小棒、捆小棒(每10根捆成一捆),直观认识几十几的组成。并通过对三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根的探讨,着重解决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接着安排数数。最后通过用计数器表示几十几,教学非整十的两位数的写法和组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掌握数数、读数、写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知道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有非整十数的场景,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评: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从几十几的数的广泛应用切入课题,渗透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的意义。]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谈话: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评:在摆23根小棒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互相交流,在观察比较中感悟出好的摆法,可以体会到逢十进一的好处,直观认识几十几的组成。] 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