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数位的认识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数位的认识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数位的认识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数位的认识

2.数位的认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几十几

认识几十几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非整十的两位数的意义,能按顺序写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 教学难点: 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整十数。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学生40准备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进行摆小棒比赛,比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1、师: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3、师: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4、提问: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 5、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6、提问:三十九根添上一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7、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人数给小组内的小朋友听。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1、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2、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着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3、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4、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5、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填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巩固反思 1、“想想做做”第1题

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8月28日,我参加了三亚市教研室举办的“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专题培训。从市教研员陈老师透彻的分析中,我更加了解到《数学2011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感触最深的是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双基”修改为“四基”,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要准确把握教师角色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 1、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7分) 3+9=5+9=4+7=4+2= 6+9=12-10=8+8= 18-3= 5+7=2+8=4+3=0+10= 14-4-3=4+0+6=8+9-3= 16-10+4=3+9+5= 二、填空(32分) 1、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这个数在()和()的中间。 2、2个十是(),10里面有()个一。 3、一个数的个位上是0,十位是2,这个数是(),它在()的后面。 4、按规律填数:()8()()11()() 15 5、 大约是()时(:)大约是()时()时 6、在○里填上“<”、“>”或“=”. 9- 3 911+4 1514+4 11+2 7 6+36-6 123+9 5+7 7、写出两道得数是10的算式□○□=□□○□=□ 8、在里填上“+”或“-”. 14 4=10 16 4=20 8 7<912>6 5 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11()-()=57+4=()+() 5+6=()+3=()+() 三、数一数,涂一涂,圈一圈。(16分) ()个()个()个()个

2、☆☆☆☆★☆☆☆☆☆☆☆☆☆☆☆☆☆ (1)一共有()个五角星。 (2)将左起的第8个☆涂上红色。 (3)★在左起第()个。 (4)第8个☆的右边有()个☆ 3、把不同类的用“〇”圈起来。 苹果梨香蕉萝卜 四、按要求做一做。(6分) 1)一共有()个物体,其中有()个。 2)从左边数排第(),从右数排()。 3)把从左数的第6个圈起来,把从右数的第3个物体涂成红色。 五、试试你的眼力如何!(5分) 1、比一比,把最长的铅笔涂上红色。 2、数一数,填一填。 六、看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4分) ???????????????????? □○□=□ □○□=□ □○□=□ □○□=□ 七、解决问题(20分) 1、?支 2、 15支 □○□=□(本)□○□=□(本)

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几十几 2 教学反思 苏教版

认识几十几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样循序渐进地安排,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基本到稍复杂的认数需要,有利于教学。 教材先通过数小棒、捆小棒(每10根捆成一捆),直观认识几十几的组成。并通过对“三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根”的探讨,着重解决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接着安排数数。最后通过用计数器表示几十几,教学非整十的两位数的写法和组成。讲完这些内容后,就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教材上有一个题目: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颗五角星?(这些五角星是杂乱无章的。我想教材编写者的目的就是启发教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数,以此培养学生的数感。)我组织学生进行数星星比赛,让学生自己数,想一想怎么数得快,又数得对。学生兴趣盎然,有的人是一个一个数的,有的人是2个2个数的,有的人是5个5个数的,有的人是10个10个数的,还有一些学生是圈起来数的……学生的方法各种各样,我非常高兴,然后就让学生自己比较,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知道了10个10个数圈起来最好,不容易漏掉。 在教学《认识几十几》一课中,课堂中我设计了数一数,我们教室中有多少男同学和女同学等活动,在实践活动课之前,我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并要求他们在写一写、记一记,在课堂上读一读,结果小朋友的交流五花八门,“我爷爷今年58岁了”“我家门牌号是87号”“我家的楼梯有20级”……当学生在生活中用自己的慧眼找到了学习的知识,兴奋不已,这些“熟视无睹的数”此刻变的真实和有生命,因为它们和我们是有关系的。在生活实践中学生体验到了数字的意义,走近了数字,这对他们数感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

小学数学_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厘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片、1厘米长的物体、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想不想听啊? 生:想。 师:请小朋友们一边听一边想,动画片中都有谁?它们都在干什么?

(讲故事:阿福的新衣) (这一环节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思考衣服做小的原因,为学习新知设置了悬念,吸引了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情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长度单位的统一 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谁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观察的真仔细,师傅的柞大,徒弟柞小,结果衣服做小了。帮他们想想用什么方法测量能比较准确的把阿福的衣服做好呢? 生1:师傅的手量,师傅做, 生2:徒弟的手量,徒弟做。(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 生3:用尺子量。(真聪明) 师: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生活中我们测量物体长度通常用尺子。 2、检查学生对尺子的认识情况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朋友—尺子。谁来说一说,从这个新朋友身上,你知道了有关尺子的哪些知识?(出示课件:尺子) 生1:有数字0—20它们是用来表示几刻度地的 生2:有长短不同的线段叫刻度线 生3: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案1.1 数一数_人教新课标

1.1 数一数学案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学习目标】 1、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 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 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 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 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 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 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 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 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 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通过数数,学会数数的方法。 2、“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 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

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 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 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 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 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 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 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 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 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培养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体验小组合作交流的快乐。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学生通过数数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习难点:掌握数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课本的主题图你有什么发现吗? 2、尝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数字表示出第2、3页的物体分别是多少。 3、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数数的方法进行数数。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练习题

“位置”的复习试卷 姓名班别 1、 (1)小鸟在小狗的()面。 (2)小狗在小老鼠的()面。 (3)小老鼠在小狗的()面。 2、 小朋友,我家在8号门的左边,请帮我找一找,应是()号门。 3、 (1)小狗跑在最()面, 小象跑在最()面。 (2)小象跑在小牛的()面,小狗跑在小兔的()面。 (3)小兔跑第(),它的后面还有()个,前面还有()个。 4、 (1)下楼的小朋友是靠()边走,上楼的小朋友是靠()边走. (2)上楼、下楼和在路上行走我们都应靠()边走.

5、 上面是一群小动物在一起休息。从左数起小马是第( )位,从右数起小象是第( )位。 小鹿的右边有( )个,左边有( )个,一共有( )个小动物。 6、 (1)小花是左边数起的第( )个,右边数起的第( )个。 (2)左边数起的第6个,就是右边数起的第( )个,这个小朋友是( )。 (3)丁一的左边是( ),右边是( ) 。 7、 8、 从右数起,丁一是第9个小朋友,这一排一共有( )个人。 9、 (1)从左数香蕉排第( ) ,它的左边是( )。 (2)梨的左边有( )种水果,葡萄在它的( )边。 (3)上面共有( )种水果,从左数第一个是( )。

10、认一认 左手号码(),右手号码()11、看图填上“前”、“后”。 12、按要求填一填。 13、看图填上“左”、“右”。

14.看图填空。 15.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小明的左边是小军,右边是小青。 ()()() 16.看一看,说一说。 17.排队时,小华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一共有( )人。 18.与14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一比单元目标: 1、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单元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单元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课时安排:3课时比一比(长短高矮)教学内容: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教具:实物、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1、明确比较的要求。(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 比XX矮、XX和XX同样高。)4、练习P4。(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5、小结。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四、巩固练习。1、课本P5想想做做。(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动画导入(播放《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动画把学生带入到愉快的学习环境当中。 二、你说我讲 1.用手量一量课桌长几拃。(学生汇报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师:我们的课桌比较标准,结果你们量得长度却不一样,我们的课桌到底有多长知道吗?怎么办呢?(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一般想法可能是用一个人的手量)。 师:如果我们到工厂定做课桌,告诉他们长度是某某同学的几拃,行吗?怎么办?(学生可能会用铅笔盒,用书、本子,学生尺等再来量,但离开具体情境,所测量结果都会受限制,不能即方便又准确地传达。在活动中,学生的办法一次次被否认,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统一标准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尺。 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上面几种情况,聪明的人们就发明了尺子,现在我们常用的尺子有卷尺、直尺等,裁缝用的尺子是软尺(出示各种实物尺子。使学生认识到尺子的产生,是人类的创举,社会的进步,进而产生自豪感。)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课件出示放大的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上有什么? 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我们看屏幕,老师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还有字母cm。(边说边演示)老师告诉你,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所用的长度单位是“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见到“cm”就等于见到厘米。 (1)认识1厘米。 我们知道了cm表示厘米,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 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看!这条红线段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出示:1厘米) (2)认识2厘米。 我们已经知道0刻度线到1刻度线的长度为1厘米,那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是几厘米呢?为什么? 你还能找出其他2厘米的长度吗?同桌讨论后回答。 小结:2个大格就是2厘米 (3)认识几厘米。 你能找出3厘米的长度吗?4厘米呢?5厘米呢? 引导学生说清楚起始的刻度线和末尾的刻度线,并学会用数出所占的大格数,来确定几厘米的方法。只要符合要求便给予适当表扬。 小结:3个大格是3厘米,4个大格是4厘米,5个大格是5厘米… 也就是说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板书: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4.学生测量活动,掌握使用直尺的正确方法 (1)独立测量1厘米长的小棒,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课件出示几幅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图画。(有正确的测量方法,也有不正确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直尺。) (3)测量自己1拃有多长,老师1拃有多长,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大人的手大约有多长,同学的手大约有多长。 (4)同位两人合作,测量学具袋中各种物品的长度,完成记录单。

一年级上册数学新课标辅导作业

辅导作业(一)姓名1.○○○○○ 把左边的4个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个涂上颜色。 2.☆◇○□△ (l)从左面数,○排在第()个. (2)从右面数,△排在第()个. (3)□左面有()个图形. (4)○右面有()个图形. (5)从○开始往右数,数到第()个是△. (6)☆和△相隔()个图形. 辅导作业(二)姓名 1.在少的下面画√。 2.在多的后面画√。 3、比一比,画一画 (1)画★比○多一个(2)画△与○同样多 ○○○○○○○○○ 4.思考题★★★ 晚上,小明的妈妈为全家人每人准备了同样多的葡萄。看完电视,每个人的盘子里都剩一些,小明剩5颗,爸爸剩1颗,妈妈剩3颗。猜猜谁吃的最多,谁吃的最少。 --

辅导作业(三)姓名 1.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2.算一算。 2+1= 3+1= 2+2= 3-1= 5-3= 4-2= 0+5= 3-3= 4-0= 5-1= 4-1= 0-0= 3.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 4○3 5-2○2 3-3○1 2+1○3 辅导作业(四)姓名 1.算一算,连线。 2.看图,填空。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3 ()-2=3 ()-4=1 4-()=1 3-()=2 5-()=3 ()-( )=2 2+( )=5 --

辅导作业(五)姓名 3 1 4 2 3 三、我会从大到小排一排。(10分) ()>( )>( )>( )>( ) 辅导作业(六)姓名 一、我会选。(20分) 1、在里填“>、<或=”。(8分) 3 3 2 5 2+”或“—”。(12分) 2=2 1=2 2=0 1=2 二、我会看图填空。(6分) (1)图中一共有()个图形。 (2)从右往左数,是第()个。 (3排第()。 --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 品版

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呢,想看吗? 生:想。 师:那就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动画) 师:对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谁想说给大家听?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刚才同学们想出那么多的方法帮助阿福解决问题,都很不错,今天这节课呢我们就采用()的方法来帮助阿福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3、认识直尺: 师: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尺子?指生回答。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4)师:看尺子的最左端的数是几?(出示直尺图片)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一般我们在测量物体的时候就是从0起点开始。 (5)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6)cm: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完成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你可以用手比划一下看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师:(引领学生看大屏幕)大家看,在直尺上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直尺上除了0刻度线到1刻度线的长度是1厘米,那么1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是多少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新教材)学期计划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大单元检测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9课时 大单元检测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2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大单元检测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8课时 大单元检测 期中复习………………………………………………约4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学期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 课标解读

《认识图形(一)》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二、课标解读 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开始,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几何直观的重要基础。课标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这一要求就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直观地、整体地认识立体图形。从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过程中来认识图形的特征,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1.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常见的楼房、积木、各种包装盒、皮球等,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直观形象。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通过实物和模型等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与以往的经验有所不同,它要经历从事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学生没有任何知识基础,但是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童趣的语言,如:从玩积木开始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玩积木。“看看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种图形最淘气”“哪种图形比较淘气”“哪种图形最乖”“说说你的理由”。使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语言中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总结、归纳出每种图形的特征。了解每种图形的特征是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依据。 2.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的平台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说理、思辨、修正自己的过程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为学生能够正确辨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及解读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 2 三、课程设计思路 . 4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 9 一、总目标 . 9 二、学段目标 . 10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 16 第一学段( 1~3 年级) . 16

一、数与代数. 16 二、图形与几何. 18 三、统计与概率. 19 四、综合与实践. 20 第二学段( 4~6 年级) . 20 一、数与代数. 20 二、图形与几何. 23 三、统计与概率. 25 四、综合与实践. 26 第三学段( 7~9

年级) . 26 一、数与代数 . 26 二、图形与几何 . 31 三、统计与概率 . 40 四、综合与实践 . 42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 43 一、教学建议 . 43 二、评价建议 . 54 三、教材编写建议 . 62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

附 录 . 75 附录 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 75 附录 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 78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 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

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 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

一年级上册数学新课标辅导作业

辅导作业(十)姓名 1. ○○○○○ 把左边的4个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个涂上颜色。 ○□△ 2. ☆◇ (l)从左面数,○排在第()个. (2)从右面数,△排在第()个. (3)□左面有()个图形. (4)○右面有()个图形. (5)从○开始往右数,数到第()个是△.(6)☆和△相隔()个图形.

辅导作业(十一)姓名 1.在少的下面画√。 2.在多的后面画√。 3、比一比,画一画 (1)画★比○多一个(2)画△与○同样多○○○○○○○○○ 4.思考题★★★ 晚上,小明的妈妈为全家人每人准备了同样多的葡萄。看完电视,每个人的盘子里都剩一些,小明剩5颗,爸爸剩1颗,妈妈剩3颗。猜猜谁吃的最多?谁吃的最少? ()吃最多。()吃最少

辅导作业(十二)姓名 1.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2.算一算。 2+1= 3+1= 2+2= 3-1= 5-3= 4-2= 0+5= 3-3= 4-0= 5-1= 4-1= 0-0= 3.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 4○35-2○2 3-3○1 2+1○3

辅导作业(十三)姓名 1.算一算,连线。 2.看图,填空。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3 ()-2=3 ()-4=1 4-()=1 3-()=2 5-()=3 ()-( )=2 2+( )=5 5+( )=5 5-()=4 3-()=0 5-()=5

辅导作业(十四)姓名一、我会算。(24分) 二、我会填。(10分) 3 1 2 4 1 2 三、我会从大到小排一排。(10分) ()>( )>( )>( )>( )

辅导作业(十五)姓名 一、我会选。(20分) 1、里填“>、<或=”。(8分) 4 0 2 4 2里填上“+”或“—”。(12分) 4 2=2 1=2 2 2=0 2=5 1=2 二、我会看图填空。(6分) (1)图中一共有()个图形。 (2是第()个。 (3排第()。 (4)把左边的三个圈起来。 (5)给从后面数第三个图上色。

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几十几 教学反思 苏教版

认识几十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在玩的氛围中,通过摆、数、拨、写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快乐地学习认数知识,培养喜爱数学的意识。 玩是学生的本性,学生为什么会那么喜欢玩呢?我想:在学生玩的时候,他有自主的空间,他可以选择喜欢的内容、方式、过程和结果,如果在低年级教学中让学生“把玩进行到底”那将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尝试与积极引导。但是玩和学比较,玩缺少了学的目标指向,玩缺少了学的有序性,玩与学的关系是需要正确认知的。在教学中,要积极的去引导学生在玩中有目标地玩,有意义地玩,要会玩,玩好,这才是成功之所在。 有人会觉得,“玩”这个字在低年级教学中花哨,实际在教学中学生是不会玩的,这节课我就是想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实践证明,这样的形式学生是喜欢的,教学效果是优良的,这足以证明这个试验是可以继续的,是有意义的尝试。本节课的教学有配套的光盘使用,但是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成效为标准。 本学期学生的学具中就有一根的小棒和一捆的小棒,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是采用了用学具先摆再演示的方法,故此课仍然选用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摆、去评价、去感悟其中的算理。这样,学生可以在操作中感知、在交流中分享、在探究中自得。这样的教学是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知识的承载容器。实践证明,学生是乐于参与这样的学习方式的。有一些教师热忠于课前精美的课件制做,其实不然,在课件面前,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欣赏者,却不是真正的参与学习者。课件是教辅,要用的恰如其分,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节课,对教材也稍做了一些改动。就是把认数这个知识放在了数的发展长河之中去体验与感悟。本节课,将书上的数方格题做了大胆的改革。由原来的几十几的组成练习改成了由1到100,甚至是200等更大数的认识。这样的认数学习有利于学生整体上对数的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建构数的概念。当然,这节课也有不成熟的地方。一方面,认为对于数只能说“多”与“少”,不可以说“前”与“后”,做猜数游戏的时候,这里没有处理好。另一个方面课堂上时间把握出了错,生活中的数没有来得及讲,成为这节课最大的遗憾。 法国作家雨果这样写道:比陆地更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不是吗?当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孩子们的爱,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工作也会发出动人的光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

小学教师备课簿 数学(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二、揭示新课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4.数一数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知道,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预设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预设2:这里有一座大楼。)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学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心得体会

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心得体会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