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1. 简介

兰北现代城是位于中国兰州市北部的一个新兴城市。作为该地区的重点地区,兰北现代城需要进行全面的城市设计,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本文将就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2. 城市规划

2.1 总体布局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的总体布局应该注重功能分区、交通布局、绿化空间和公共设施的合理设置。可以考虑将城市划分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并通过合理规划道路网络,提高交通效率。

2.2 建筑密度与高度限制

为了保持良好的人居环境,应该控制建筑密度和高度限制。适当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可以避免阴影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并保证人们能够享受到阳光。

2.3 绿化空间与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设计中要注重绿化空间和生态环境保护。在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可以规划建设公园、绿地和景观湖泊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此外,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水资源、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

3. 交通规划

3.1 道路网络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的道路网络应该便捷、通畅,并能够满足未来的交通需求。可以考虑设置主干道和支路,并合理规划道路宽度和交叉口设置,以提高交通效率。

3.2 公共交通系统

为了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应该发展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考虑建设轨道交通、公交系统和自行车道等,以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

4. 建筑设计

4.1 环保设计

建筑设计应注重环保性能,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通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优化建筑结构和加强节能设备的使用等措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2 智能化设计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的建筑设计应该注重智能化。可以考虑引入智能家居系统、智慧停车系统和智能安防系统等,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管理水平。

5. 公共设施规划

5.1 教育设施

为了满足居民的教育需求,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应该规划建设优质的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等。同时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以确保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服务。

5.2 医疗设施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还需要规划建设完善的医疗设施。可以考虑建设综合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和急救中心等,以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5.3 文化娱乐设施

为了满足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可以规划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剧院和体育馆等公共文化娱乐设施。这些设施可以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并促进城市的文化发展。

6. 总结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总体布局、交通规划、建筑设计和公共设施规划等。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打造一个宜居、便捷和环保的现代化城市。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发展,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城市规划概论

1.城市: 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化: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有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3.城市规划: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4.城市总体规划: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与实施措施。 5.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6.城市性质: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7.居住用地: 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8.功能分区: 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照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9.居住小区: 城市中由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以居 民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 市主要交通线为原则,并 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 应的、满足该区居民基本 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 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 聚居地区。 10.道路网密度: 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 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 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 11.历史文化名城: 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 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 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 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12.历史地段: 城市中文物古迹比较集中 连片,或能完整地体现一 定历史时期的传风貌和民 族地方特色的街区或地 段。 13.工程管线综合: 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地区各 类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 综合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 及与城市其他各项工程之 间的矛盾所进行的规划设 计。 1.第一、二次劳动大分工的 内容及与城市产生的关 系: (1)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 大分工与原始聚落的出 现: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 出现固定的原始聚落(乡 村聚落)。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 大分工与城市的出现:此 时,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 中分离出来,商业和手工 业的聚集地逐渐发展成为 城市。所以,最早的城市 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 分工的产物,原始社会向 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 了城市。 2.城市产生的充分必要条 件: 发达的农业是城市产生的 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包括 人类文明的其他产物:分 阶层的社会,所有权的不 平等,宗教、政治国家的 出现等。 3.城市最早出现的地域可 能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黄 河、长江流域的中下游, 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 尼罗河下游等。 湖南澧县城头山城址为中 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史前 城址。 4.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差别: (最明显2、3) (1)人口特征:更高的人 口密度,更多二三产业从 业人口。 (2)经济特征:二三产业 为主,规模经济特征和聚 集经济特征。 (3)职能特征:行政管理 职能。 (4)建设特征:建设规模、 建设密度。 5.城市的类型(按人口规模 分类) 四个等级(特大城市>100 万,大城市>50万,中等城 市>20万,小城市<20万) 6.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1)礼制思想(北方平原, eg唐长安、明清北京、元 大都) (2)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的道家思想(南方水网密 集处为主) 7.近现代城市的三大发展 阶段: 城市绝对集中发展阶段, 城市相对分散发展阶段, 城市区域协同发展阶段 8.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的几 个主要影响因素: (1)科学技术的影响(2) 全球化 9.人类发展观的转变对城 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1)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 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和工 业文明时代。原始时代和 农耕文明时代,人类与自 然的关系的表现为人类对 自然的尊重与和谐共处。 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掌握 了改造自然的诸多技术手 段,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 造自然、战胜自然的活动,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 人类对自然的攫取与破 坏。(2)可持续发展将成 为人类在21世纪的核心发 展观,并对城市的未来发 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 预见的影响至少可能体现 在如下几个方面:①人们 将致力于追求建设高效、 公正、健康、文明的城市 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②生态城市将 会是面向未来的全新的人 类聚居模式。 10.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1)城乡不分—城乡对立 —城乡融合 (2)城市随产业高层次化 而呈螺旋上升式发展及二 者间的互动 (3)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 11.城市化的实质含义: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 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 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 活动的比重逐渐上升的过 程。 12.城市化过程的S形曲线 (诺瑟姆曲线) 初级阶段<30%(城市化水 平低,速度慢,农业为主), 加速阶段<70%(城市化速 度快,第二产业为主),后 期阶段>70%(城市化水平 高,速度变慢,第三产业 为主) 1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如 何起作用: 动力是:(1)农业发展是 城市化的初始动力。(2)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 力。(3)第三产业是城市 化的后续动力。 城市化发展动力之推拉理 论:(1)推动:工业化使 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产 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 力。(2)拉动:大规模工 业生产需大量劳动力。 14.近现代城规体系立法源 头是:英国于1909年颁布 的《住房和城市规划法》 15.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国家 城市规划体系在英国形 成。 16.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 系包括: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现代 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城 市规划行政体系、城市规 划运作体系 17.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包 括: 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 项法、相关法(我国没有 专项法) 18.我国主干法:《城市规划 法》,从属法:根据主干法 制定的规范与标准,相关 法:《环境保护法》等于城 市规划相关的法律 19.中国的城市规划行政体 系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 自治的结合,表现为:根 据《城市规划法》,城市规 划的编制和审批实行分级 体制。各级城市的人民政 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 划。 20.城市规划分为两个层 面:

城市规划重点

城市规划 第一章 1、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因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及行政管辖意义。 2、古代城市发展因素:防御要求、社会形态发展、政治体制、经济发展。 3、影响近代城市发展的因素:产业革命。 4、城市化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包括: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表现:(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校长,不断变化。 城市化的指标: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5、中国城市化道路: 苏南模式 珠三角模式 温州模式 第二章 1、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托马斯?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康帕内拉—太阳城; 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 傅立叶—法郎吉 2、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指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城市人口30000人,占地404.7公顷,外围为永久性绿地,供农牧业生产用。城市部分有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六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中间是一个占地20公顷的公园。沿公园可建公共建筑物,包括市政厅、图书馆、剧院、医院等,他们外面是一圈公园,公园外围是一些商店、商店展览馆,再外面是住宅,再外面是林荫道,大道中有学校、儿童游戏场及教堂,大道另一面又是一圈花园住宅。 3、卫星城镇:恩维进一步发展了霍华德的“田园”理论,提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 三个发展阶段: “卧城”,除建筑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的生产工作及文化生活上的需要尚需去母城解决。对疏散大城市人口方面并无显著效果。 “半独立城镇”,除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完整)

打铁关地块拆迁安置用房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杭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的立项文件 2.杭州市规划局提供的数字化四线座标及现状地形图 3.杭州市规划局批复的建设项目意见书和勘设红线图 4.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提供的设计招标任务书 5.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书面意见 6.杭州市现行的《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05版)、《杭州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005版)及国家制定的有关规范 二、概述及现状分析 为响应杭州市政府要求三年建设三百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的目标,根据统一规划,分批实施,确定一批,实施一批的思路,拆迁的居民需要更快更好的被安置已成为急待解决的大事,打铁关地块拆迁安置用房规划设计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展开的。 本地块位于杭州市下城区打铁关,东至建国北路,南至规划二号路,西至规划中学,北至市电力局110KV东新变电所,现状地址即东新路与绍兴路交叉口西南角。本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完善,文化气息浓郁,商业发展成熟,这充分体现出市政府对拆迁市民的人文关怀。 本地块交通便捷,紧临两条双向八车道的市级道路,远期还将有地铁一号线艮山门出站口在地块东侧。周边配套完善,地块北侧为易初莲花、和平家私等商业中心,西北侧为朝晖现代城等成熟社区,根据详规,地块西侧将建设为中学和幼儿园,南侧将建设配套公建和农贸市场。四周自然环境优美,东西南侧均有河流分布。总用地面积22698m2,根据总体规划要求进行设计,该区块以小高层与高层相结合,辅以沿街商业用房及配套用房及地下停车库,容积率为1.94,绿化率为43%,建筑密度为23.2%,区块总建筑面积为5323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3970 m2,地下建筑面积9265m2。 三、设计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即以公众需要为本 人本主义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建设准则。体现一切以公众需要为本的原则,突出人文关怀的规划设计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努力创造一个经济适用、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生活便利的现代化小区。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新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办法目的)为积极稳妥推进城市设计工作,完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依据《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设市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开展城市设计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工作定位)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的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第四条(工作原则)城市设计工作应当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上位规划和相关标准;应当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环境,传承历史文化,优化城市形态,创造宜居公共空间;根据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和管理需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第五条(职责划分)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设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设计的组织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 第六条(总规阶段)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设立专门章节,确定城市风貌特色,优化城市形态格局,明确公共空间体系,建立城市景观框架,划定城市设计的重点地区。如有必要可开展总体城市设计。 第七条(重点地区划定)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重要的更新改造地区,以及城市中心地区、交通枢纽地区、重要街道和滨水地区等能够集中体现和塑造城市文化、风貌特色,具有特殊价值、特定意图的地区,应当被划定为城市设计的重点地区。 第八条(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要求)重点地区必须开展城市设计,塑造景观特色,明确空间结构,组织公共空间,协调市政工程,提出建筑高度、体量、风格、色彩等控制要求,并作为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依据。 应根据相关保护规划和要求,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的城市设计,整体安排空间格局,统筹塑造风貌特色,明确新建和建筑改扩建控制要求。 应根据城市生活和公共活动需要,开展重要街道的城市设计,统筹交通组织,合理布置交通设施、市政设施、街道家具,积极拓展步行活动和绿化空间,提升街道活力和特色。

(整理)临汾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临汾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临汾市规划局 二○○八年四月十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筑用地使用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六章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附则 附录1 制订依据 附录2 名词解释 附录3 计算规则 附录4 离界距离图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技术规定、规范, 结合临汾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市区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建筑工程。周边农村个人建房及各县(市、区)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详细规划没有作出规定或者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当按照上层次城市规划(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均须执行本规定。本规定未包括的内容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使用 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分类,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按照经批准的上层次规划和本规定(附表一)[u1] 确定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执行。 凡附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可以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规划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附表一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意见,按法定程序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建设项目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总平面图时应先向规划部门申请规划设计条件。 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大于1万平米的成片开发地区,按规划设计条件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小于或等于1万平方米的用地,应按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已批准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应按规划设计条件或本规定要求编制总平面图,经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城市重点控制地区或地段、建设用地大于3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城市主次干路两侧建筑、中心城区内11层以上高层建筑、5000平方米以上重要公共建筑、规划市区内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公共建筑、3万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建筑、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规划交通重点地段、重要位置(如平阳广场和火车站地区)的建筑、交通枢纽、长途客货运站场、大型停车场等城市交通设施项目须委托编制交通影响分析报告。 第九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应当遵守城市规划划定的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黑线、黄线要求。 第十条建设用地应整合周边地块形成片区,按片区统一规划建设。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兰州市城市重点区域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兰州市城市重点区域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兰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02.04.09 •【字号】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号 •【施行日期】2002.06.01 •【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号) 《兰州市城市重点区域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经兰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已报请甘肃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2年3月30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2002年4月9日兰州市城市重点区域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2002年3月30日甘肃省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加强城市重点区域的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重点区域内制定城市规划,实施规划管理,进行土地开发利用和各项城市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重点区域是指: (一)兰州市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城区; (二)黄河兰州市区段及其两岸地区; (三)主要的城乡结合部; (四)南北两山面城部分; (五)城市主要出入口; (六)重点绿地和公园; (七)广场、于道及主要道路交叉口。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重点区域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重点区域的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重点区域内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应突出兰州的山水城市特色,在城市设计中重点突出天际轮廓线、建筑形式、建筑色彩等。

兰州市第4版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第4版城市总体规划 (2011年-2020年)草案 前言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发函《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9]1号),同意兰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具体组织总规修编工作。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2008年10-11月,2009年7-8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来兰进行了现场调查,与40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向70多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中型企业)收集了资料,并与八个县区政府及县区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和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14日,省委书记陆浩及省上四大家领导亲临兰州调研听取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构想汇报。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2010年3月、4月,中规院项目组先后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市上四大

家主要领导汇报了《兰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等各项前期研究成果。2010年8月13日,袁占亭市长专题听取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汇报。2010年10月中规院项目组向陆武成书记和袁占亭市长汇报了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并就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向市上各部门征询意见。2010年11月23日,陆武成书记主持召开四大家联席会专题研究了总体规划纲要初步成果,就兰州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与定位、城市空间结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2010年12月12日,总规纲要成果通过兰州市规划局主持召开的纲要成果评审会,充分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2010年12月14日,陆武成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四大家联席会议专题审议了四版总规纲要成果,各位领导、各个部门对纲要成果进行了充分讨论。2011年1月7日总规纲要成果通过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持召开的省规委会审查。2011年1月28日,总规纲要成果通过甘肃省人民政府刘伟平省长主持的省政府常务会议审查。2011年3月29日-4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召开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审查会,原则通过第四版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审查会意见,项目组完成了《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成果编制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规定,现将规划成果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三十日,欢迎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踊跃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远景为 2020年以后。 (二)规划范围和层次 (1)市域 兰州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平方公里。 (2)规划区

湖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南

湖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南 (试行) — 3 —

目录 一、总则 (6) 1.1、制定指南的目的 (6) 1.2、指南适用范围 (6) 1.3、编制原则 (6) 1.4、主要内容 (6) 二、总体城市设计 (7) 2.1、主要任务 (7) 2.2、资料收集与分析 (7) 2.3、编制内容 (9) 2.4、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 (10) 2.5、成果要求 (11) 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12) 3.1、主要任务 (12) 3.2、资料收集 (12) 3.3、重点地区的类型 (13) 3.4、重点地区的共性要求 (14) 3.5、重点地区的特性要求 (16) — 4 —

3.6、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衔接 (21) 3.7、成果要求 (24) 四、其他类型城市设计 (26) 五、附则 (26) — 5 —

一、总则 1.1、制定指南的目的 为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推进城市设计工作,规范城市设计编制内容,依据《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第35号令)、《湖南省实施<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细则》,结合湖南省实际,制定本指南。 1.2、指南适用范围 湖南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含县城,下同)开展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可参用本指南,县以下建制镇确需开展城市设计工作的,可参用。 1.3、编制原则 1.3.1 重视人的需求。从人的需求出发,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空间实用、安全、舒适的要求,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空间。 1.3.2突出城市特色。尊重城市自然人文特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 1.3.3 鼓励新技术、新方法。鼓励运用三维仿真技术、BIM 等新技术手段,在城市设计编制中应运用新的方法和技术。 1.3.4 强调可实施性。应充分考虑当地发展条件,让城市设计成果与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充分衔接,保证城市设计的可实施性。 1.4、主要内容 — 6 —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二、规划背景 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全市以及各个区县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江宁区健康有序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决定会同江宁区政府组织编制区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总定位、总规模和总布局,结合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近期建设重点,成为江宁区指导“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可以作为指导所在江宁区规划城镇单元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内容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9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区县的协调。 2、规划期限 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

展望。 3、编制重点 (1)江宁区现状描述与分析; (2)江宁区重要发展要素分析; (3)江宁区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 (4)江宁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 (5)江宁区空间布局规划; (6)江宁区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 (7)江宁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工作深度 江宁区是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拓展为主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冲突激烈。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区总体规划可在“类县域规划”的深度上,关注区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东山副城作为城市规划结构中南京市南部重要的副城,将结合本次区总体规划同步开展。区内的新城、新市镇,另行编制法定的各城镇体系等级单元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深度)。现状调查精度到1:1000,其余涉及空间的内容需在1:5000比例的地形图上进行落实。 5、重要规划依据和参考 (1)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报审稿)及相关专题专项 (2)江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草案) (3)江宁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4)江宁区生态区建设规划 (5)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方案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实施 方 案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已于2015 年7 月13 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总体规 划》的批复实施为我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对于提高我市规划建设水平,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积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统筹城乡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总体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根据《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国函〔2015〕109 号,下简称《批复》)、《甘 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兰州市总体规划批复的意见》(甘政发〔2015〕82 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14〕94 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的城市性质,坚持走“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的战略机遇,全力推进“大兰州”建设,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兰州在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龙头作用,以《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努力提高城乡规划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为转变城乡发展模式、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起到积极的引领协调作用,逐步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消费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城市。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统筹城乡、协调衔接的规划体系。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强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强化城乡规划在城镇功能、环境生态、产业布局上的引导和空间管控作用,加快构建统筹城乡、协调衔接的规划体系。 在市域层面形成以城市总体规划—县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为框架的规划体系,在中心城区层面形成以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详规划—城市设计为框架的规划体系。市、县两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加快各层次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城乡规划的全覆盖。 (二)依据《总体规划》,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及红古区政府要尽快组织修编县城(区)总体规划,并按程序报市政府审批;各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1. 简介 兰北现代城是位于中国兰州市北部的一个新兴城市。作为该地区的重点地区,兰北现代城需要进行全面的城市设计,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本文将就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2. 城市规划 2.1 总体布局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的总体布局应该注重功能分区、交通布局、绿化空间和公共设施的合理设置。可以考虑将城市划分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并通过合理规划道路网络,提高交通效率。 2.2 建筑密度与高度限制 为了保持良好的人居环境,应该控制建筑密度和高度限制。适当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可以避免阴影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并保证人们能够享受到阳光。 2.3 绿化空间与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设计中要注重绿化空间和生态环境保护。在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可以规划建设公园、绿地和景观湖泊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此外,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水资源、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 3. 交通规划 3.1 道路网络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的道路网络应该便捷、通畅,并能够满足未来的交通需求。可以考虑设置主干道和支路,并合理规划道路宽度和交叉口设置,以提高交通效率。 3.2 公共交通系统 为了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应该发展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考虑建设轨道交通、公交系统和自行车道等,以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

4. 建筑设计 4.1 环保设计 建筑设计应注重环保性能,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通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优化建筑结构和加强节能设备的使用等措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2 智能化设计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的建筑设计应该注重智能化。可以考虑引入智能家居系统、智慧停车系统和智能安防系统等,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管理水平。 5. 公共设施规划 5.1 教育设施 为了满足居民的教育需求,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应该规划建设优质的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等。同时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以确保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服务。 5.2 医疗设施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还需要规划建设完善的医疗设施。可以考虑建设综合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和急救中心等,以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5.3 文化娱乐设施 为了满足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可以规划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剧院和体育馆等公共文化娱乐设施。这些设施可以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并促进城市的文化发展。 6. 总结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总体布局、交通规划、建筑设计和公共设施规划等。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打造一个宜居、便捷和环保的现代化城市。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发展,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2011年全省城市规划交流会议

2011年全省城市规划 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发挥龙头作用,服务地方政府 为乐陵城市建设发展再创佳绩 乐陵市城市规划局 近年来,乐陵市城市规划局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大力指导和乐陵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把握新时期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在规划编制上立足高起点定位,在规划管理上坚持依法行政,在作风建设上围绕优化发展,进一步打开了规划工作的局面,为推动乐陵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突出城市特色,全力做好规划管理工作 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引导城市发展的指南针,城市合理的定位对于一个城市的稳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乐陵市委、市府高度重视城市定位,在新版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把乐陵市的发展总目标定位为以构建和谐乐陵为目标,坚持“城乡一体、绿色开放、经济繁荣、生活舒适”的发展方针,打造“中国枣都”城市形象品牌,建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形成“一心、二带、三片、五区”的布局结构,打造了“南居、北工,城中碧水萦绕,城外绿海环抱”的宜居宜游的新乐陵。

一是着力规划编制,强化规划指导作用。2010年,委托同济大学、上海同华城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正式启动城市西部新城城市设计深化设计、千红湖公园景观扩初设计、城市水系概念性规划等项目的编制工作,并组织和开展了以上规划的基础资料的现场勘察和收集工作。 积极配合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做好城中村规划的前期核算和城中村规划方案的审批工作。分别对粮局家属院、路家、路家新村、浸出油厂、文庙及周围用地、小许家新村等拆迁、安置面积并对收益情况进行核算。对翡翠绿洲、皇冠花园、东城家园、泰山现代城等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审核,促进我市的城中村改造项目高标准、高质量的进行。 二是强化规划管理,规范规划程序。2010年,对所报批建设项目严格施行“一书三证”制度,在认真把关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的要求,对报建项目的规划平面图、效果图重点从采光间距、绿化指标、整体效果以及用地功能布局和协调上下功夫。引入版本控制概念,按“项目名称+资料接收时间”的方式,进行资料整理。并在所属文件夹中放入评审意见,以备查询。通过对CAD中查询功能的扩展及对EXCEL的运用,实现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面积审核的半自动化。全年共发放用地规划许可证 18个,审核用地面积1194926平方米;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4个,审核建筑面积957107.503平方米;发放竣工验收合格证4个,竣工验收总面积为284589.17平方米;拟订规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更新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更新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兰州北部现代城(以下简称兰北现代城)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一直以来致力于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功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经济需求。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更新,探讨其发展历程、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前景。 1. 城市设计更新的历史和发展 兰北现代城的城市设计更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努力逐步实现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兰州市政府就开始了对兰北地区的发展规划,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宜居的城市。这一规划的出发点是充分利用兰州市北部的自然资源,包括黄河、山脉和湖泊,以创造一个宜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经过多轮规划和更新,兰北现代城逐渐形成了一套综合的城市设计理念。这包括了城市绿化、交通系统、住宅区、商业区和文化设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在近年来,兰北现代城的城市设计日趋成熟,引入了现代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得城市更加智能、绿色和宜居。 2. 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更新 兰北现代城包括了多个重点地区,其中一些地区在城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是对其中几个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更新的深入探讨: 2.1. 水系规划 兰北现代城位于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在城市设计中,水系规划被视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修复和改善河流、湖泊和水渠,兰北现代城已经成功打造了美丽的水上景观,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吸引力。这些水域不仅美观,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减轻城市的气温,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2.2. 交通枢纽 兰北现代城的交通枢纽规划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城市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地铁系统、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网络,以确保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这些交通枢纽的规划

新城中心区以枢纽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新城中心区以枢纽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策 略研究 【摘要】 随着交通技术的不断提高,铁路交通给人的中远距离出行带来极大便利,高铁枢纽的便捷性为城市郊区的开发提供重要的条件。新城在结合高铁枢纽发展的条件下,吸聚大量人流,枢纽成为地区门户性节点,带动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使新城得以迅速高效地建设起来,枢纽中心往往成为新城的活力核心。文章以位于新城中心区的枢纽站点——惠城南站为例,通过详尽分析项目功能定位、用地特征及城市特色,从生态空间、区域关系、站城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枢纽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关键词】新城中心区;枢纽核心;城市设计策略 1新城中心区枢纽片区特点及规划设计重点 1.1新城中心区枢纽片区特点 根据现有研究,新城中心区枢纽片区具有几下几点特征:①城市空间发展趋向于高密化:枢纽为大量人口集聚之处,于是满足人口需求的大量商业、居住、办公等功能空间在此汇集,再加上周边区域以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活动加快,导致该地区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满足多种行为方式的存在,使得枢纽片区城市空间形态趋向于紧凑型与高密化;②城市功能趋向于复合化:现代建筑逐渐由单一功能空间向能够容纳多种功能空间的建筑综合体转变,而交通枢纽就是一种集交通、购物、餐饮、娱乐、展览、停车、市政等多种功能与一体的综合体。③交通系统一体化:交通枢纽承担着交通转换的媒介作用,要求能够实现人流的快速集散,因此要求进出站设施、各种接驳设施、步行系统一体化组织,实现枢纽的高效运转。④城市地块之间联系紧密:从不同地点汇聚到枢纽的交通工具能够实现

大量人流、物流从一个地块到另一个地块的转换,所以通过交通枢纽,各个地块之间的联系加强。【1】 1.2新城中心区枢纽片区规划设计重点:①完善片区公共服务,填补新城服务空白,缓解新城距离主城区较远,服务溢出较弱、带动不足的问题。②依托交通枢纽的门户效应,提供与主城区和新城其他功能组团便捷联系的交通设施。③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功能,形成职住平衡、功能完备的新城中心,为新城周边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④培育产城融合的城市新兴产业集聚点,导入与高铁密切相关的快运及相关电子商务功能、大型节事和旅游服务等相关功能,快速聚集人气,推动新城产业发展。③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和景观轴线,促进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互相融合,增强枢纽片区活力。【2】 2惠城南枢纽片区基本概况 1.1线路概况 惠城南站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金山新城中心城区,站台规模为6台16线,其中广汕高铁2台6线,预留高铁2台6线,深惠城际及惠大铁路2台4线,广汕高铁为近期建设线路,其余为远期线路。 广汕高铁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的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也是广东省“五纵二横”高速铁路骨干网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将进一步加强粤东粤西之间的联系,助力惠州全面对接广深港。 1.2片区概况 惠城南站片区位于惠州市金山新城核心区,惠城区以南、淡水河谷以西,范围东至惠大高速、南至演达路、西至金山大道南、北至惠南湖,用地面积约为366.5公顷。 片区大部分用地处于未开发状态,土地权属较为明晰,总体开发条件良好。东部水塘遍布,以农田和水塘肌理为主,西部分布部分丘陵,毗邻庙背山,东南角有淡水河支流穿过,山水资源较为丰富,生态条件优越。周边紧邻多条高速公

【规划】北京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关键字】规划 北京商务中心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 1.北京商务中心区的建设背景 1.1 城市总体发展的战略需求 商务中心区(又称中央商务区,英文名称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故又简称CBD)最初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意为商业会聚之地。现代意义上的商务中心区是指在一些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中,形成的一个相对集中、具有国际性商务活动的地区。如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芳斯、东京的新宿等。这些地区集中了大量高档写字楼、酒店、公寓及商业、文化、娱乐等各种配套设施,具有便捷的交通、完善的现代化根底设施及良好的环境,这里汇集了众多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和专业化服务公司,为开展各种商务活动提供最便利的条件。 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已逐步成为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和经济、科技实力的增强,北京的国际交往和经济活动将更加频繁,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目前已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投资者来北京发展,因此北京的商务办公设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前景。北京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是对北京经济的推动、对北京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的改善,还是对确立北京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都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2 北京商务中心区的选址 1992年,基于对市场经济发展和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预测,为容纳迅速增多的国际性商务办公设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的构想,并对其建设地点的选择作了一定的研究和论证。在综合考虑了北京城市特点、古都传统风貌保护要求、地域环境和交通市政设施等条件的根底上,确定了北京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地点在朝阳门外大街至建国门外大街、东二环至东三环路一带。 随着北京市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城市的用地功能不断调整和优化,为适应北京未来发展的更大需求,1997年2月市政府常委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商务中心区的位置,并要求适当扩大用地规模,据此规划作了相应调整。在1999年编制完成的《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北京商务中心区用地分别向东、向南扩展至西大望路和通惠河,总占地约4平方公里。 比较其他地区,规划中确定的CBD的选址具备了以下一些有利条件: 1)优越的区位。 这里地处北京旧城以外,且相距不远,与城市其他地区及通往首都机场、天津、秦皇

现代城广场规划设计方案

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 现代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最具公共性、最具艺术性、最具活力、最能体现都市文化和文明的开放空间。 现代城市广场绿地规划设计 一、广场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①广场绿地布局应与城市广场总体布局统一,成为广场的有机 组成部分,更好地发挥其主要功能,符合其主要性质要求。 ②广场绿地的功能与广场内各功能区相一致,更好地配合加强该区功能的实现。 ③广场绿地规划应具有清晰的空间层次,独立形成或配合广场 周边建筑、地形等形成良好、多元、优美的广场空间体系。 ④应考虑到与该城市绿化总体风格协调一致,结合地理区位特征,物种选择应符合植物区系规律,突出地方特色。 ⑤结合城市广场环境和广场的竖向特点,以提高环境质量和改 善小气候为目的,协调好风向、交通、人流等诸多元素。

⑥对城市广场场址上的原有大树应加强保护,保留原有大树有利于广场景观的形成,有利于体现对自然、历史的尊重,有 利于对广场场所感的认同。 二、城市广场绿地种植设计形式 城市广场绿地种植主要有四种基本形式: 1、排列式种植属于整形式,用于长条地带,作为隔离、遮 挡或作背景 2、集团式种植也是一种整形式,为避免成排种植的单调 感,用几种树组成一个树丛,有规律 的排 列在一定地段上。 3、自然式种植花木种植不受统一的株行距限制,而是模仿自 然界花木生长的无序性布置。可 以巧 妙地解决植株与地下管线的矛盾。 4、花坛式种植用植株组成各种图案,最适合于广场的种 植形势。通常不要超过广场面积的 1/3,华丽的可以小些,简单的需要大 一点。

三、城市广场树种选择的原则 城市广场树种选择要适应当地土壤与环境条件,掌握选树种的原则、要求,因地制宜,才能达到合理、最佳的绿化效果。 1、广场的土壤与环境 ⑴土壤⑵空气⑶光照和温度⑷空中、地下设施 2、选择树种的原则 ⑴冠幅大,枝叶密⑵耐瘠薄土壤⑶具深根性 ⑷耐修剪⑸抗病虫害与污染⑹落果少 或无飞毛 ⑺发芽早、落叶晚⑻耐寒、耐寒⑼寿命长 3、广场树种选择调查研究 ①调查研究本地区自然分布的树种,从而可以估计选择树种的范围。 ②了解在本地区以外边缘地带生长的树种或是与本地区自然条件相似的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生长的树种,以便引种。③整理和鉴定本地区的杂交种。 ④观察城市内已经生长的树种情况。 四、绿地种植 ㈠绿地种植设计构思 1、以生态园林理论指导绿化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