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痛风教案-教案

痛风教案-教案

痛风教案-教案(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面试人员教案序号: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2020年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

面试序号:

姓名:宋迎

申请任教学科:内科学

时间:2020年6月

PBL教案教师版

教师版 同济大学医学院 问题导向学习课程 泌尿系统 咽痛引发的血尿 代码:PBL- 作者:王菱 来源:医学院临床医学肾内科 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学生 初版:2013年7月29日 ※本教案版权属同济大学医学院所有,非经本学院书面同意,不 得以任何形式刊登、转载、节录本教案之全部或局部任一章节。 教案摘要 一位23岁年轻女性在受凉后出现咽痛伴发热,继而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尿检发现持续性蛋白尿。收入院后进一步检查,排除继发性肾脏病可能,肾穿刺活检明确IgA肾病,伴有细胞性新月体形成,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后改为强的松口服,出院后随访尿蛋白转阴。 【关键词】咽痛;血尿;蛋白尿;IgA肾病;新月体; 教学目标: 1、血尿及蛋白尿的鉴别诊断思路

2、IgA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 3、IgA肾病的病理特征 4、IgA肾病的鉴别诊断 5、IgA肾病的治疗及预后

第一幕 嘉嘉,女,23岁,某大学在读研究生。正值风华正茂的她一向身体素质不错,从未因大病小病进过医院。但在某天,因受凉后出现咽痛伴发热,最高体温℃,至发热门诊就诊查咽红,扁桃体II度肿大,给予口服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起初嘉嘉也认为是普通的小毛病,但接着的24小时之内,嘉嘉突然解出了一次无痛的全程肉眼血尿,着实吓了嘉嘉一跳,转至肾内科门诊就诊,查尿常规示尿蛋白增加(2+),合并镜下血尿。虽然连续三天的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渐恢复正常,肉眼血尿未再发作,但嘉嘉晨起洗脸时,发现自己眼睑出现了浮肿,再次肾内科就诊查尿常规显示尿蛋白3+,医师建议嘉嘉住院检查。 1、血常规检查发现: 项目抗生素治疗前抗生素治疗后正常范围 白细胞×109/L ↑×109/L ~×109/L 红细胞×1012/L ×1012/L ~×1012/L 血红蛋白131g/L 124 g/L 113-151 g/L 血小板137×109/L 232×109/L 101~320×109/ L 中性粒细胞% % ↑% 50~70% 淋巴细胞% % ↓% 20~40% 2、尿常规检查发现: 项目抗生素治疗前抗生素治疗后正常范围 蛋白质2+ ↑3+ ↑阴性 红细胞75-80/HPF↑10-12/HPF↑0-3/HPF

药理学教案首页:第十八章

药理学教案首页:第十八章第12次课授课时间:2006-3-31 教案完成时:2005-9-29

第十八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第一节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亦称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其中除苯胺类药物外,绝大多数药物兼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该类药物按其结构不同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吲哚乙酸类、灭酸类、丙酸类和昔康类。抑制花生四稀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使前列素(PG)合成减少,为其共同作用机制。 目前研究发现COX有两种即COX-1和COX-2,两者为结构异构体。COX-1位于血管、胃和肾,COX-2是在炎症环境中由细胞因之和炎症介质诱导产生。NSAIDs抑制炎症部位的COX-2 ,可产生抗炎镇痛作用;抑制胃部COX-1。可产生胃肠道的不良反应。NSAIDs具有下列共同作用。 1.解热作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通过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当人体受到病原体及其毒素的侵袭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与释放内热源(可能是IL-1),它进入体温调节中枢后,引起PG合成释放增加,PG作用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定点升高,引起发热。试验证明解热镇痛药对微量PGE脑室内注射所致的发热无效,充分说明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下丘脑环氧酶,使PGE合成减少。该类药物可以降低发热者体温,但不能降至正常体温以下;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 2.镇痛作用组织损伤或炎症部位可产生致痛物质PG、5-HT和缓激肽等,可引起疼痛。另外,PG特别是PGI2和PGE2能提高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加重疼痛。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外周病变部位的环氧酶,使PG合成减少而减轻疼痛。该类药物仅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尚未发现欣快感和成瘾性。 3.抗炎作用除苯胺类药物外,其他药物均具有抗炎作用。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仅能缓减症状,对病原菌所致的炎症无效。PGs在炎症反应中占重要地位,炎症局部有大量的PG产生,本身是一种致炎剂,除具有扩张血管、增加白细胞趋化性外,还与其它致炎物质如缓激肽、组胺、5-HT和LTs等有协同作用,使炎症进一步加重。NASIDs 可抑制炎症部位环氧酶,使PGs 合成减少,炎症减轻。另外,还具有抑制白细胞凝集,降低白细胞的趋化性;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透明质酸酶;保护溶酶体膜,抑制水解酶释放等多种作用。 一、水杨酸类 水杨酸类(salicylates)包括乙酰水杨酸、水杨酸和氟苯水杨酸。乙酰水杨酸最常用。水杨酸刺激性大,仅外用。 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阿司匹林,aspirin) 1893年合成,至今100余年。不仅发现新作用和新用途,而且还研制出多种新剂型如肠溶片、泡腾片等。 [药动学] 口服后从胃和小肠上部吸收。吸收后可被胃粘膜、血浆和肝中的酯酶迅速水解,产生水杨酸,故乙酰水杨酸的T1/2仅有15min左右。代谢产物水杨酸以盐的形式存在,具有药理活性。乙酰水杨酸与蛋白结合率为80%~90%,游离型可分布于全身组织,也能进入关节腔、脑脊液、乳汁和胎盘。水杨酸盐主要由肝药酶代谢,代谢物与甘氨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随尿液排出。

疼痛科主治疾病各临床表现讲课教案

昭通西南医院疼痛科开展科目 1、射频靶点热凝术:此技术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既能治疗突出部位,又不损伤正常椎间盘组织的最安全、最高效、痛苦最小、并发症最少、操作最简单、费用最低、且应用最广泛的全新的治疗方法。利用C臂可视系统,进行准确定位,一根直径只有0.7毫米的穿刺针,直接作用在病变处,进行热凝消融,使其你、变性,凝固,收缩减少体积,解除压迫,整个操作精准,严谨,一般30分钟便可使整个手术治疗、不伤及任何正常组织、非常安全。 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半月板损伤、三叉神经痛。 2.椎间孔技术:此技术在患者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微创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使用精密器械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增生、射频电极修复破纤维环。能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疗效非常确切,复发率仅为4%。 适应症:用超微创技术不能很好解决的颈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源性疼痛,椎间孔狭窄等疾病。 3.椎间盘镜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经后路椎板间隙的腰椎内窥镜技术,其特点是在内窥镜辅助下通过1.5-18㎝的工作通道完成全部手术操作,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光学纤维将光束传到内窥镜物前端,照亮被观察物体,然后依靠透镜的成像,放大以获得清晰图像,从而观察深部微小病变。 适应症:1膨出及轻中度合并根性压迫症状者,2持续性腰腿痛、跛行、3.椎间盘突出或膨出、4.经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腰椎间盘患者。4.关节镜:关节镜是一种观察关节内部结构的直径5㎜左右的棒光学器械,不仅

痛风教案

痛风 1、如何早期发现痛风? 早期发现痛风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检测血尿酸浓度。对人群进行大规模的血尿酸普查可及时发现高尿酸血症,这对早期发现及早期防治痛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目前尚无条件进行大规模血尿酸检测的情况下,至少应对下列人员进行血尿酸的常规检测:(1)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男、女及是否肥胖。(2)肥胖的中年男性及绝经期后的女性。(3)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病人。(4)糖尿病(主要是II型糖尿病)。(5)原因未明的关节炎,尤其是中年以上的病人,以单关节炎发作为特征。(6)肾结石,尤其是多发性肾结石及双侧肾结石病人。(7)有痛风家族史的成员。(8)长期嗜肉类,并有饮酒习惯的中年以上的人。凡属于以上所列情况中任何一项的人,均应主动去医院做有关痛风的实验室检查,以及早发现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不要等到已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如皮下痛风结石)后才去求医。如果首次检查血尿酸正常,也不能轻易排除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以后应定期复查,至少应每年健康检查一次。这样可使痛风的早期发现率大大提高。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前奏曲,喜欢吃肉喝酒的患者,必须多加节制。否则,痛风发作时,拇趾、足背、足跟、踝、指、腕等小关节都有可能红肿剧痛,反复发作,关节畸形,形成'痛风石'。 2、痛风病的病因及发病因素? 痛风(gout)是一组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本病据血中尿酸增高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的病因,除少数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属遗传性疾病外,大多数尚未阐明。继发性痛风的病因,可由肾脏病、白血病、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本病好发于男性及绝经期妇女,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0:1。根据本病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医学准绳六要·痛风》:“痛风,即内经痛痹”。《血证论》“痛风,身体不仁,四肢疼痛,今名痛风,古曰痹证”。 3、痛风病情的发展过程分几期? 痛风是终生性疾病,它的病情发展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期: (1)高尿酸血症期:又称痛风前期,在这一期病人可无痛风的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血尿酸升高。 (2)痛风早期:此期由高尿酸血症发展而来。突出的症状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消失后关节可完全恢复正常,亦不遗留功能损害,但可以反复发作。此期一般皮下痛风石的形成,亦无明显的肾脏病变如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的形成,肾功能正常。 (3)痛风中期:此期痛风性关节炎由于反复急性发作造成的损伤,使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破坏与功能障碍,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出现皮下痛风石,也可有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的形成,肾功能可正常或轻度减退。 (4)痛风晚期:出现明显的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皮下痛风石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可以破溃出白色尿盐结晶。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有所发展,肾功能明显减退,可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4、痛风为何“偏爱”男人? 痛风,痛风,疼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此痛风有来去如风之说,故名:痛风。 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也是近年来的一种多发病,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据统计,较15年前,患者增加了15—30倍。 痛风病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但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的中年男人。男女发病比例是20:1。脑力劳动者,体胖者发病率较高。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失调致其代谢产物———尿酸在人体内浓度增高所致的疾病。过多的尿酸容易形成尿酸钠结晶。沉积于关节及附近软组织部位。引起全身关节,特别是指、趾、

9解热镇痛抗炎药-药理教案

教师授课方案

一、综述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

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阿司匹林是此类药物的代表。 NSAIDs共同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干扰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COX有COX-1和COX-2两种同工酶。COX-1为结构型,主要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胃粘液分泌及肾功能等的调节。COX-2为诱导型,多种损伤因子和细胞因子可诱导其表达,参与发热、疼痛、炎症等病理过程。NSAIDs对COX-2的抑制作用为其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对COX-1的作用则成为其不良反应的原因。 NSAIDs主要具有三方面的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此类药物通过抑制中枢PG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因而仅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体温几无影响。 2.镇痛作用: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常用于治疗慢性钝痛,其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通过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减轻PG的致痛作用及痛觉增敏作用。 3.抗炎作用:除苯胺类外,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抑制炎症反应时PG合成,而缓解炎症反应,对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有肯定疗效,但不能根治,也不能防止疾病发展及合并症的发生。 NSAIDs按化学结构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及其他有机酸等四类,常用药物有: 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药理作用及应用 (1)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常用于各种慢性钝痛及感冒发热。对于急性风湿热患者能迅速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可用作鉴别诊断。是目前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 (2)能使PG合成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而失活,减少血栓素(TXA2)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小剂量应用可较好的抑制TXA2合成,而不致影响前列环素(PGI2)合成。因而,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建议日服50mg~75mg;

动物常见病防治课程教案

动物常见病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动物常见病防治是研究畜禽的普通病和流行病的综合性学科,是畜牧工作者必学的一门专业课。《动物常见病防治》包括动物常见和多发的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等五个部分的内容。它的任务是有效的防治和消灭畜禽常见的普通病、群发病和多发病、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市场经济建设和广大农村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畜牧兽医人才,最终达到促进和保证动物养殖业发展的目的。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本课程的目的是为普通病和流行病诊、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法。它是在学习兽医基础课(病原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诊断学基础)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灵活运用有关方面的知识,把握家畜常见和多发的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防治方法;把握畜禽常见和多发的寄生虫病与传染病的病原、传播条件和流行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剖检变化的特征和诊断要点,并能为防止此病的发生制订出综合性防治措施。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对于教学内容,大纲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要求。学习《动物常见病防治》的重点在于掌握普通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以及流行病(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的诊断要点、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本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也是考核的重点。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内90学时;实验45学时;录像13学时。本课程为5学分。 学时分配见下表: 主要篇章 主要内容 录像学时 课内时数 绪论 绪论

第一章家畜内科常见病 第一节消化系统疾病 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 第三节循环系统及血液疾病 第四节泌尿系统疾病 第五节中毒 第六节代谢病 3 20 第二章家畜外科常见病 第一节外科基本技术 第二节外科感染 第三节创伤 第四节眼病 第五节疝 第六节风湿病 第七节四肢病 3 20 第三章家畜产科常见病 第一节怀孕期疾病 第二节分娩期疾病 第三节产后期疾病 第四节乳房疾病 2 15 第四章畜禽常见寄生虫病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 - 快思幼教网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快思幼教网 小班健康详案教案《小小手指》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设计嬉戏、音乐提高幼儿学习爱好,预备了小贴画来鼓舞幼儿。活动目标1. 知道手心、手背、手指等手的各个部分名称,熟悉五个手指。2. 学习爱护手的方法。3.初步了 小班健康详案教案《做个不挑食的好孩子》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现在的小孩,由于大部分的家长们的娇生惯养,从小就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因此大部分的孩子到了吃饭的时候就不情愿吃,这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活动 小班健康教案《不露小肚皮》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听故事、看图片引导幼儿知道小肚皮露在外面,会受凉生病。2、教幼儿学会穿衣服时将上衣塞到裤子里。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5 幼儿小班健康教案《我爱刷牙》含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2、尝试沿着一条线段自上而下地画短线,初步学习正确的握笔姿态。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 小班健康详案教案《尝一尝,真香》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我班幼儿在吃饭的的时候总是不喜爱吃芹菜、香菜、香菇、蒜、胡萝卜等特别气味比较大的蔬菜。当老师指正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是一脸的无辜,有的甚至还会哭起来。看

小班健康教案《快乐枕》含反思活动目标:1、懂得心情开心有利与身体健康,初步学习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快乐的心情。2、引导幼儿渐渐养成乐观乐观的生活态度。3、让幼儿知道开心有益于身体健康。4、学会保持愉 小班健康教案《小脚找伴侣》含反思活动目标:1 . 通过儿歌熟悉鞋有正反。2 . 学会区分鞋子正反的方法。3 . 进展幼儿的动手力量。 4 .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呈现出来。 5 . 培育良好的卫生习惯。活动重点难 小班健康教案《良好的睡眠习惯》含反思活动目标:1. 明白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特别重要。2. 了解正确的睡眠姿态和习惯。3.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4. 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5. 探究、发觉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小班健康教案《皮肤》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初步了解皮肤的功能。2.知道要爱护自己的皮肤,了解一些爱护皮肤的方法。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4.培育良好的卫生习惯。5.了解主要症状,懂 小班健康详案教案《钻洞洞》含反思活动意图小班幼儿活泼好动,爱仿照,对于钻的动作尤其宠爱,有时趁老师一不留意就像小虫子一样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针对幼儿这一特点,设计这次活动,引导幼儿探究用身体各部位做各 小班健康儿歌教案《打喷嚏》含反思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对着别人打喷嚏是一件不卫生、不礼貌的事情。2、学习正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讲课教案

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多以多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品,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四周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瘰”(痛风石)。 (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5)必要时作肾B超探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洁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 (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 (2)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murexide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条中6条者: A、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B、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到高峰 C、单关节炎发作 D、观察到关节发红 E、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F、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G、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H、可疑的痛风石 I、高尿酸血症 J、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X线片)。 K、不伴骨质腐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片)。 L、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上述(1)(2)(3)项中,具备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湿热蕴结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稍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乏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3、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肿胀不甚,局部不热,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肌肤麻痹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 4、痰瘀痹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皮色紫暗,脉弦或沉涩。 5、肝肾阴虚: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

小学健康教育教案(优秀5篇)

小学健康教育教案(优秀5篇) 小学健康教育教案篇一 学习目标: 知道水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用一些途径知道水的用途。 教学准备: 叶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地球表面有百分之几是水? 2、板题 二、说一说 1、同桌互相说说水的用途。 2、填写在书上第一页。 3、汇报。 4、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三、小实践 怎样证明植物和动物体内有水? 1、小组合作做挤叶子的实验。 2、汇报实验结果。 四、辩一辩 1、动物体内也有水吗? 2、运动后出汗了,我的体重减轻了。 3、还有其他方法验证生命体内有水分吗? 五、小结 板书设计: 1生命之源——水 水的用途 植物和动物体内有水 小学健康教育教案篇二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 呼吸道传染病和腮腺炎的预防。 教学难点: 了解传播途径。 教学用具: 《学校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课: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白喉、腮腺炎等。)

二、让学生说一说得了呼吸道传染病的感受。 三、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计划免疫。注意卫生。少去公共场所。会添减衣服。积极锻炼身体。 四、流行性腮腺炎是怎样传染的?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腮腺炎病毒存在与病人地唾液、鼻烟分泌物及被病人的唾液、鼻烟分泌物污染的衣物、手帕、食品、用具等,干燥后病毒可以进入空气引起感染。 五、怎样预防腮腺炎? 避免与腮腺炎病人接触;病好后才能上学。可煎服板兰根等草药预防。 六、观看影片《学校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并交流感受 七、作业: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有那些方法? 板书设计 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计划免疫注意卫生 少去公共场所会添减衣服 积极锻炼身体 小学健康教育教案篇三 课题1:保护眼睛 一、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眼形 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良好地用眼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在行动上落实,并坚持做到预防近视的几点要求。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保护眼睛的挂图或幻灯片及视力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前边学习有关人体的知识。 2、讲述: 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灿烂的太阳,皎洁的月亮,蓝蓝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无边的海洋,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各种各样的动物,你们喜欢吗?这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是用眼睛看到的,你们想想,如果眼睛不好,还能看得清楚吗?所以,保护眼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保护眼睛”。(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 (1)看图:出示图(2)分小组讨论:这图说的是什么? (3)全班讨论。(4)教师讲述:这图告诉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和保卫祖国都需要有一双好眼睛,如果眼睛不好,看不清楚远处物体,就会影响学习、影响工作、给生活带来不 方便,更不可能担负起保护祖国的任务。所以,我们从小就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这是非常重 要的事情。 2、教育学生要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第十二章教案

卫生学校教案 课题:体腔积液检验 课时:3 课型:理论 教学目的 1、说出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定义、理化检验、镜 检等鉴别要点 2、记住漏出液和渗出液的形成原因 3、学会浆膜腔积液检验方法 4、了解关节腔积液检验方法 教学重点: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定义、理化检验、镜检等鉴别要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教具: 小结: 漏出液为各种理化因素刺激产生的非炎性积液;炎症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各种成分从血管渗出,进入组织间隙或浆膜腔而形成渗出性积液。此两种积液的外观、李凡他试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等均有明显区别。 积液检验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检验方法包括:(1)一般性状检验; (2)化学检验主要为李凡他试验;(3)镜检。 布置作业或思考题: 1、什么是漏出液和渗出液? 2、下列哪种积液为渗出液 A.营养性 B.肝硬化腹水C.结核性胸水 D.心力衰竭水肿 E.肾病综合征水肿 3、下列哪项是渗出液的检验结果 A.淡黄微 B.有核细胞数0.05×109/L C.不易凝固 D.积液蛋白/血清蛋白(比值)>0. 5 E.相对密度1.010 4、浆膜腔渗出液产生的原因可见于下述何种情况 A、血浆蛋白含量减低 B、淋巴管阻 C、细菌感染

D、营养不良 E、静脉瘀滞 5、下列哪项试验结果不符合渗出液的标准 A.比重1.018 B.蛋白质30克/ 升 C.粘蛋白定性试验阳性 D.细胞数0.2×109/升 E.分类淋巴细胞占0.60 答案:1.C 2. B 3.C 4.D 课后记录: 教学进程: 第十二章:体腔积液检验 第一节浆膜腔积液检验 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1、标本的采集 送检标本最好留取中段液体,分装于两个消毒容器内。一份按每6ml加入0.l ml100g/L的EDTA-Na 2抗凝剂,用作常规和细菌学检验的标本,生化检验则用肝素抗凝;另一份标本不加抗凝剂,以观察有无凝固现象 2、标本的处理 检验后标本和容器均需消毒处理 二、检验目的 主要目的是区别积液的性质,鉴别是渗出液还是漏出液,其次是寻找病原如细菌、寄生虫、肿瘤等 三、漏出液、渗出液形成原因 (一)漏出液 1、概念:各种理化因素刺激产生的非炎性积液 2、常见的原因 (1)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2)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3) 淋巴回流受阻 (4) 钠、水储留 (二)渗出液 1.概念:炎症病变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血液中液体成分、大分子物质和细胞等从血管壁渗出,进人组织间隙或浆膜腔而形成的积液 2.形成原因:细菌感染、恶性肿瘤、其它原因刺激 四、漏出液和渗出液检验 (一)理学检验 1、量 2、颜色 漏出液:一般为深浅不同的黄色或黄绿色 渗出液:颜色随病情而变化:红色、咖啡色、深黄色脓样或奶酪色、乳白色、黄绿色、棕色 3、透明度 漏出液:清晰透明或微浑 渗出液:不同程度浑浊(含大量细胞、细菌)

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脂肪肝、甲亢、糖尿病、痛风)

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教案 一、教案名称: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预防、症状及治疗等有关知识 二、授课目的:1、了解脂肪肝的预防、症状及治疗等有关知识; 2、了解甲亢的预防、症状及治疗等有关知识; 3、了解糖尿病的预防、症状及治疗等有关知识。 4、了解痛风的预防、症状及治疗等有关知识 三、授课时间:1.5小时 四、授课对象:XXX人员 五、授课地点:餐厅 六、实施方法:集中理论统一授课 七、教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八、要求:1、集中精力、注意听讲; 2、认真讨论、做好笔记; 3、积极思考、活学活用。 授课人:XXX 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五日

脂肪肝的预防、症状及治疗等有关知识 一、概述 脂肪性肝病是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脏过度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据报道其发病率可高达10%左右,而且发病年龄日趋提前。 目前我国脂肪性肝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近年来,部队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饮食营养不断丰富,如摄入过度、缺乏锻炼、体重控制不佳,容易引发脂肪肝,长期此会引起肝硬化,最终导致肝功能的损害,影响部队官兵身体素质,降低军队的战斗力。 二、脂肪肝的分类及原因 临床上脂肪性肝病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分。 (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中心器官,肝内脂肪主要来源于食物和外周脂组织。部队官兵脂质异常沉积的原因主要是脂质摄入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教学设计(模版)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教学设计(模版) 第一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教学设计(模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 2、知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的病因 3、知道如何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的病因 2、知道如何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教学过程: 一、概念、类型及现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 NCDS)简称“慢性病”或“慢病”,是指从发现之日起起算超过3个月且不能治愈或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治愈或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按照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CD-10)标准可分为: (1)精神和行为障碍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症等(2)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3)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胰腺炎、胆石症等 (5)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血脂紊乱、痛风、糖尿病、肥胖、营养缺乏等(6)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7)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慢性病已成为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成人的最主要死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未来十年,慢病死亡率将占死亡的73%,占疾病负担的60%。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也是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卫生部06年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

中死亡人数将近600万。09年11月11日慢性病防治研讨会指出,我国慢性病患者呈快速增长趋势,死亡率已占因病死亡人数的80%,未来30年将出现高峰。 二、病因: 慢性病的病因可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中间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等,下面主要针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阐述。(1)吸烟众所周知,吸烟已经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吸烟人群中患多种癌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WHO 认为,每人每天吸5支以上的香烟,或每天连续或间断被动吸烟15分钟,就会对身体造成中度以上的损伤。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4000种有毒成分被吸入人体后与组织细胞争夺氧气和营养,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缺血,容易癌变,有毒成分还能导致血管硬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达500万,大概每10个成人中有1个死于烟草的毒害,约有一半的青少年呼吸着被香烟烟雾污染的空气。国外资料证实:被动吸烟的母亲与无被动吸烟母亲相比所生新生儿体重低200—500克,畸形发生率高1.8—3.8倍。总之,香烟杀人于无形之中,其破坏性之大、危害性之广已无需赘述。(2)酗酒 长期过度饮酒对人体危害最大最直接的器官是肝,乙醇长期大量进入肝脏可使肝细胞反复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纤维化和肝硬化。除此之外还会伤害到生殖器官、消化系统等,大量饮酒也是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酒精是一种嗜神经性精神活性物质,严重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出现人格障碍、遗忘综合征、脑萎缩等,导致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但是,适度饮酒对防治慢性病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3)不合理膳食 专家指出,“吃出来的慢性病”危害巨大,大量研究显示,膳食中营养过剩是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膳食不平衡尤其对心血管病影响最为明显,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和营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营养不良和营

肾内科疾病教案

1 肾内科疾病 第一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病史采集】 1.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 2.尿量和尿色的变化,有无泡沫尿。 3.水肿部位、程度和性质。 4.高血压病史。 5.全身表现,如疲乏、厌食、嗜睡、头晕、腰部钝痛等。 6.皮疹,关节痛,尿路刺激症。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血压,浮肿,心肺体征,肾区叩击痛。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风湿八项,狼疮细胞,内生肌酐清除率。 2.器械检查:心电图,胸片,双肾B超,根据病情需要作心脏彩超。 3.特殊检查:有条件作肾穿刺活检,标本送光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短期内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即可诊断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病前1~3周有感染史可帮助确定诊断,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继发性肾损害,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 2.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治疗原则】 1.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直到症状消失。 2.低盐饮食,蛋白入量保持1.0克/公斤体重/天。 3.抗感染,针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生素,一般二周。 4.对症治疗:降压,利尿,抗心衰治疗。 5.中医中药治疗。 6.必要时透析治疗。 【疗效与出院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病情稳定即可出院。 急进性肾炎 【病史采集】 1.尿量和尿色的变化,有无泡沫尿。 2.水肿部位,程度和性质。 3.高血压情况。 4.全身表现,如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发热,皮疹,咯血,关节痛等。 5.肾功能的演变。

2 肾内科疾病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贫血,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血压,浮肿,肾区叩击痛。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风湿八项,狼疮细胞,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条件作抗中性白细胞胞浆抗体(ANCA)。 2.器械检查:心电图,胸片,双肾B超,根据病情需要作心脏彩超。 3.特殊检查:尽早作肾穿刺活检,标本送光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有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而以少尿、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为突出表现者,应考虑本病。凡怀疑本病者,应尽早肾活检,如50%肾小球有新月体诊断可成立。应与下列疾病鉴别:1.其他原因的急性肾衰,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等。 2.继发性肾病,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 3.急性肾炎的重型。 【治疗原则】 1.卧床休息。 2.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冲击疗法。 3.血浆置换加免疫抑制疗法。 4.四联疗法: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抗凝药物,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5.中医中药治疗。 6.肾功能严重恶化时,应在透析帮助下治疗. 【疗效与出院标准】 症状改善,无严重并发症,肾功能恢复或稳定者即可出院。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简称肾综)并非单一疾病,而是由很多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其共同表现为四大特点,即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水肿。 【病史采集】 1.浮肿:部位、严重程度、性质。 2.大量蛋白尿。 3.有、无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 4.有、无诱发因素:感染、药物、毒素及过敏、肿瘤、家族遗传及代谢性疾病。 【体格检查】 1.全身系统检查: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浮肿部位、性质、严重程度、贫血及营养状态。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血脂、肾功能。 2.器械检查:双肾B超、胸片、心电图。 3.特殊检查:肾穿刺活检(有条件的医院)。 【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