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阎连科不在乎你读多少书,更在乎你读什么书

阎连科不在乎你读多少书,更在乎你读什么书

阎连科不在乎你读多少书,更在乎你读什么书
阎连科不在乎你读多少书,更在乎你读什么书

阎连科不在乎你读多少书,更在乎你读什么书

8月25日,著名作家、人民大学教授阎连科就立法阅读、大学生阅读等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大学?校园版》:相比其他的一些国家,中国人目前的阅读量比较少,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阎连科:我们现在号召全民阅读的时候,很多时候会统计一些数据,但是被忽略的一个问题是不是大家在读多少书,而是大家在读什么书。大家读琼瑶也是读,读《红楼梦》也是读,但是这中间是有天壤之别的。有些阅读是浪费青春的,有些书对你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我认为阅读的起步就应该站在一个很高的起跑点。

《大学?校园版》:现在很多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手机上看新闻、博客、微博等,您觉得这些可以称作是阅读吗?可以理解成是一种现代式阅读吗?

阎连科:我们无法改变生活,所谓信息时代也好,科技时代也好,你能挡住让科技时代来得慢一点吗?那不太可能。现实就是这个样子的。

称这些为现代式阅读,我觉得为时尚早。打字机刚出来的时候,四通打字机是多么了不得。过了两天,

就有了286电脑,286之后就是386、486,现在我都不知道发展到什么地步了。科技还在这么神速地发展,我们现在就对“现代式阅读”下定义还太早。我们刚开始以为博客厉害,接着微博就来了,再接着微信又来了,这以后我们都不知道还有什么要出现。这些事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阅读。科技没有疲劳感,我们就不能随便下定义。等到科技真的疲劳了,我们才有时间去梳理这些问题。

《大学?校园版》:有人抱怨说书上的内容越来越记不住,看完等于白看,或者一进书店就恐慌,那么多书几辈子都读不完,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

阎连科: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就去挑选什么书。你是做科研的,当然要多读跟科研有关的书,但是你每天工作那么累,也是可以阅读一些让人轻松的书。

《大学?校园版》:除了要多读跟专业有关的书以外,其他的书应该也多关注吗?

阎连科:对于年轻人来说,读书基本上就是囫囵吞枣,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读书就是读书,没有明确的意义。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对某种理想的追求,读书才有了明显的方向和意义。这只是年龄和追求的问题。我建议大家都不要放弃这个囫囵吞枣的过程,这有长远的意义,是一个长久积累的过程。

《大学?校园版》:现在图书的类型特别多,您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阅读不同类型的书?我们怎么能够提高读书的感悟力?

阎连科: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什么书都读,现在已经不是学富五车的年代,因为一个车子拉的书是有限的。今天信息量这么大,书这么多,你怎么可能面面俱到地读书?我经常说,你有什么追求,你就偏于什么方向地读书。你读的书一定是和你的理想有所结合的。读书有助于实现人生理想。

关于感悟力,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也不知道怎么提高读书的感悟力,我经常感慨自己一生也没找到方法,我每天都在想提高,但是这个绝对是没有人可以传递的事情,就像是你问一个天才,他是怎么成为天才的,我相信他也不知道。

《大学?校园版》: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将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并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对此您怎么看?

阎连科:我建议先让小学老师读好书,一定要从教育开始,让孩子们爱读书。这个一定不像体育,我们花点钱,可以把一个有才华的人培养成冠军。读书不是一个奥运会的精彩项目,读书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这才是真正要从娃娃抓起。

我想让阅读进入法律程序,就像法律规定子女要探亲一样,我非常欣喜但也有点儿说不出的滋味儿,这也不知道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还是一个特别庞大浅薄的问题。所以我坚持什么都不说。我们经常看到政府推荐了很多书,一百本,甚至两百本,我觉得关键是谁在推荐,都推荐了什么书。

《大学?校园版》:您可以给大学生们一些阅读的建议吗?比如大学生应该怎样对待阅读?

阎连科:阅读不是千篇一律的,但是对经典著作的尊重我们应该都是一样的。阅读的时候我们先要考虑的是读什么书。

《大学?校园版》:您可以给大学生们一句关于读书的寄语吗?

阎连科:不在乎你读多少书,更在乎你读什么书。

阎连科小说修辞解读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 文学纵横阎连科小说修辞解读 徐 漫 摘 要:作家阎连科小说中的小人物身上折射出一种虽微弱但执着的理想主义光辉,同时,也在小说语言上进行修辞探索和美学追求,从而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和回味无穷的美感。 关键词:小说语言 修辞格 文本智慧 多种修辞格兼而有之在阎连科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他善兼取多种修辞格而用之,才思喷涌,构思巧妙,想像新奇,联想丰富,得心应手,引人入胜。他的多种修辞格兼用中,意境灵动,意象独特。尤其是其中所蕴藏的诗意和韵味,不仅丰富了作品所展示的内容,同时也使读者获得了解读与欣赏的喜悦激动和审美情趣。例如: 离开港口时,有许多胡子老兵,泪水砰砰啪啪跌落在舰栏上,如落夹的豆粒在甲板上滚来滚去。 ( 1949年的门和房 ) 这段话兼用摹绘、比喻和夸张三种修辞格。 砰砰啪啪 的摹声, 落夹的豆粒 的新奇比喻和 滚来滚去 的夸张,将 胡子老兵 离开故土时的无奈和依依不舍,以及舰艇在汹涌海浪中的颠簸起伏表现得惟妙惟肖,读者脑际浮现着一幅伤感的动态的画面。 他看见这泥屋门口的丝瓜,昨儿他来时还只是绿旺旺地在院墙上爬挂着,今儿一醒来丝瓜花竟又 浓又烈开了一院墙,把泥坯木架的院墙都染得通红 了。用小麦壳和泥糊成的屋墙上,居然长着一层小 麦芽,又嫩又绿,仿佛那四周的屋墙原本是竖起的 四面草地儿。院里的甬路两旁,长满了蓑草、茅草、 野菊、齿角芽、车轮花、葛根旺和有浓稠甜味的紫香 蒿。小白花、小红花和小黄花在草间开得无所顾 忌,把用料礓砂石铺成的甬路挤得扭腰歪脖儿。喇 叭花盛气凌人地爬在所有的草顶上,几分邪荡地开 满一世界。不消说那花草中间有着野蜜和狂蝶,有 不知名的飞蛾和草虫。院子里涌满了草腥和花香。 到处是白光和影儿。虫蛾在花草上飞舞时磨翅、撞 头、似黄似红的香味在日光中飘散时有震耳的响 动。野草为争夺空中的场地扭扭打打。( 朝着东 南走 ) 在上述的段落中,其语言修辞中可以看出作家兼用转类、比喻、比拟和通感等四种修辞格,把门前屋院描绘得如诗如画。 绿旺旺 作为状语修饰的对象是 爬挂 ,如果将语序调整为 绿旺旺的丝瓜 , 绿旺旺 作为定语修饰 丝瓜 ,则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相符。而作家突破正常的汉语语法规范,运用转类修辞,突出了 丝瓜 旺盛的生命力和生长动感,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染得通红 的隐喻和 仿佛那四周的屋墙原本是竖起的四面草地儿 的明喻的运用,都令读者赏心悦目,我们好似身临童话般的境界,又好似在欣赏水粉画。各色小花 在草间开得无所顾忌 ,把 甬路挤得扭腰歪脖儿 、 喇叭花盛气凌人 、 几分邪荡地开满一世界 、 野草为争夺空中的 26

同步练习习题:第4课柳永词两首

第4课柳永词两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珠玑.(jī)凝噎.(yē) 钓叟.(sǒu) 差.劲(chà) B.千骑.(jì) 暮霭.(ài) 叠(xiàn) 拙.劣(zhuō) C.重.湖(chónɡ) 罗绮.(qǐ) 参差.(cī) 喟.然(kuì) D.天堑.(qiàn) 羌.管(qiānɡ) 寒蜩.(tiáo) 囤.积(tún) 解析:B项,“霭”应读ǎi,“”应读yǎn。 答案:B 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B.异日图将 ..好景,归去凤池夸。 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C.有三秋 ..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三个秋天。 D.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 烟霞:美丽的自然风景。 解析:C项,三秋:秋季。 答案:C 3.对下列诗句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暗寓别意。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精练地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解析:C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应为细节描写。 答案:C 4.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其中柳永的《望海潮》中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概括出来了。 (2)《雨霖铃》中有一个全用名词排列起来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交融,抒发出浓浓的愁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也是具有相同写法的句子。 (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三秋桂子十里荷花(2)杨柳岸,晓风残月小桥流水人家(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尾犯 柳永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一片闲愁,想丹青①难貌。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祗恁孤眠却。 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记得当初,翦香云②为约。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③共酌。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珠珍 博④。 【注】①丹青:绘画。②香云:女子鬓发。③流霞:仙酒。④博:换取。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以写景开端,写“夜雨”透着寒凉、“空阶”透着冷落、“孤馆”透着寂寞,可见词人于寂寞孤馆“梦回”之际又见雨打“空阶”,最觉凄凉难耐。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意象后,仅用“情绪萧索”四字就使人物的孤寂与环境的凄冷融在一处,为全词营造了伤感的氛围。 C.词人凄凉的情绪是由无可名状的“一片闲愁”引起的,词人想请丹青妙手将它描绘出来,无奈这“闲愁”太深重了,难以将其描绘出来。 D.词人正“情绪萧索”,谁知夜深人静之时,又目睹灯花凋落,这不能不叫词人深深感叹辜负良宵的无聊。 解析:C项,“词人想请丹青妙手将它描绘出来”错,“想丹青难貌”的意思是“想必难以用绘画描摹”。 答案:C

《读书的三境界》阅读答案

《读书的三境界》阅读答案 《读书的三境界》阅读答案 读书的三境界 童道明 ⑴在我看来,读书可以分三个境界。 ⑵第一境界是马克思、鲁迅、顾准式的读书境界。 他们读书不仅为自己,更为天下。马克思读了书写《资本论》,让天下的有geming倾向的人生出实际的geming 理想;鲁迅读外国书译外国书,有为中国人“盗天火” 的神圣感;顾准读书研究希腊城邦式民主,试图解开一 些历史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个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只 有一代伟人或哲人才能达到的。 ⑶第二境界是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生动的例子是曹禺1930年进入清华大学后利用三年的时间读遍了清华园图书馆中从古希腊悲剧到奥尼 尔的所有世界戏剧的经典名著,之后,也是在清华园图 书馆内于1934年写成了《雷雨》。这种天才式的读书境界,一般人也是难以企及的。 ⑷第三境界就是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个 境界,我们自觉努力之后是可能达到的。重要的是,要“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理解为不要“死读书”,

这样就能“会意”。读书务求“会意”,清代有位诗人就说过,“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知味”与“会意”是一个意思。“会意”可以有大小之别,概括言之就是能诱发恻隐之心等美好情愫产生的联想。 ⑸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一文里发表了一个很好的见解:“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只有这样他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 ⑹我要补充的是,最好不是“寻找一个”,而是寻找几个。拿我自己来说,与我最贴心的作家,在中国古代作家里是陶渊明,在中国五四以来是冯至,在俄罗斯是契诃夫。 ⑺前几年我沉浸在契诃夫的文字里。他对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能让我吃惊。契诃夫对“美的空费”常生伤感之情。他有篇小说叫《美人》,写的是主人公在穷乡僻壤见到两个美丽的姑娘之后生出的“惋惜美丽”的惆怅。去年我在云南一个哈尼族的村寨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竟然也产生了“惋惜美丽”的念想。 ⑻但给我带来最大的阅读愉快的中文书,还是五四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文学作品。读朱自清的文章、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題,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愈素不喜佛,上疏谏。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乃授袁州刺史。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改吏部侍郎。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旧唐书·韩愈传》)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 来谏者 B.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 来谏者

阎连科小说修辞论

阎连科小说修辞论 阎连科在他的小说中建构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耙耧世界”。从《寻找土地》、《年月日》到《日光流年》、《受活》,阎连科力图从“形式进入意义”,刻意回避了小说的故事性、情节性,漠视人物形象塑造,有意识增强形式表达上的结构化,增强语言的丰富性,突显人类的本质生存意义。 本文借助布斯的“小说修辞学”理论,通过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来分析阎连科小说的“为谁写”和“怎么写”。从具体的创作过程来说,作者最首要的修辞选择是语言选择。 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农民之子,豫西方言则成为了阎连科的“终极词汇”。首先,阎连科通过对“方言”的整理,来试图恢复被“共同语”所完全屏蔽掉的历史真相。 其次,以絮言与正文互文,使现实、历史、传说很自如地相互沟通。正文与絮言在互文中表现出一种自由叙事的精神,同时让以往完全由作者控制意义的“封闭文本”呈现出开放的状态,取消了“文本意义”的“绝对性”与作者的“独断性”,让不同的读者能达到不同的理解。 最后,“狂欢化”的文革语言,与特定语境中的政治相关联,形成独特的历史语境,而人虽然表现上是话语的操纵者,事实上一直为话语所控制。在独特而荒诞的历史语境中,叙述者以自身的癫狂叙述了特定时代的癫狂,用话语将一种特定的历史语境进行夸张性“还原”,让“狂欢化”的语言来显示出自己的荒诞性,从而达到对于历史苦难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布斯认为,作者必须通过“自然的客体”对自我象征意义的表现来唤起读者的情感。在阎连科的小说创作中,有一个特别的“自然客体”值得关注——那就

是“身体”。 阎连科让“身体”在场,让“身体”处于日常生活中的中心地位,成为一切社会符号与意义的承担者。他从身体与存在、身体与疾病、身体与欲望三个角度来表达人与世界的关系。 首先,身体必须依托粮食与繁衍而保住肉身的存在,其次,他创造残病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关于“身体与健康”的看法,人的疾病、人的抗争、人的失败,这是人所必须经历的生命历程,而身体与时间的战争将永不止息。最后,人类的情欲与外在的压抑因素总处于一种具体的对抗之中,身体的压抑往往会导致情绪的癫狂,从个人的情欲想象到情欲引发的革命事件,都使人看到了身体是如何受规训的,而欲望的力量是如何突破外在的禁忌得以实现的。 同时,在阎连科的身体叙事中,女体被物化为一种自然景观,对应的是男性心中的本能,而本能在接受文明的规训之后,往往直接被扼杀或被激发,成为自然的破坏者。女体,始终无法进入历史,与荒野保持着同一性。 这种命运,正是命运对于人类、权力对于规训者绝对权威的映照。阎连科在小说中表达了自己的时空修辞意识,在文本的结构修辞上,根据不同类型的读者设定了“情智双结构”。 首先,阎连科放弃对线性时间的把握,从人物的心理时间走进他的世界,展示的是编年之外的“真实个体”与“真实事件”。因此,在阎连科的小说中,时间只是一种循环,呈现出“圆形”而非“线性”时间状态。 他利用对时间的控制,让历史走出编年,回到具体的事件与生命体验之中,传递了历史过程中被忽略的生命真相,达到了对“此在”的本质理解与关照,从历史回到事件,突显出历史的“盲点”。同时,在圆形的时间中,阎连科精心构建了一个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必修四4 柳永词两首课后辅导练习第九十三篇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必修四4 柳永词两首课后辅导练习第九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 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霖铃》上片离别时的冷清之景和离别时一对恋人难分难舍是实景,下片想象离别后的孤寂悲 苦是虚景,虚实结合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表现得更加充分,多方位表达惜别 之情。 B、“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语双关。“风雨”二字,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 治“风雨”和人生险途。两个“也无”表明词人对自然晴雨,对宦海沉浮,对人生乐悲毫不在意, 表现了他洒脱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片用孙权的典故,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无觅”二字表达 词人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下片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年 老了,无法为国效力,无力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了,流露出词人深深的遗憾。 D、《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词人拿黄花自比,一则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品(淡雅高洁)二则用 黄花清瘦衬托自己因思人而憔悴。《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词人明写黄花凋谢,暗指岁月 流逝,自己人老憔悴。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A、起首三句交代离别的时间、地点,用“寒蝉”“长亭晚”等景物渲染凄楚氛围。 B、下阕先点明“伤离别”自古皆然,再用“更那堪”强化清秋离别的凄凉氛围。 C、“酒醒何处”对应“帐饮无绪”,“与何人说”暗合“无语凝咽”,照应自然巧妙。 D、上阕写景由虚到实,下阕抒情由实到虚,写景、抒情虚实结合,情景相生。 【答案】: 【解析】:

论阎连科的童年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论阎连科的童年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刘富斌 指导教师刘保亮 摘要 童年经历作为个体成长经历的第一个阶段,人类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对于世界的认知往往是根深蒂固的,这种认知对于个体的影响深远而巨大。作家是一个依赖于自身认识进行艺术创作的群体,童年经历对作家的影响直接融入到文学创作过程,体现在文学作品中。阎连科自幼生活于穷苦的豫西乡村,封闭的农村环境,加上革命的时代背景,以及长久的笼罩在整个家庭的贫穷和病痛,使得阎连科对于穷困、疾病、权利、城乡差距有着直接的感受,也正是因为家庭的贫困使得阎连科很早便辍学打工,这些独特的童年经历,使阎连科对于社会底层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而广泛的底层话语也成为其核心的创作价值所在。阎连科赖以成名的“瑶沟系列”“耙耧山脉系列”也正是来源于其童年农村的生活经历,童年对于苦难和病痛的深刻认知也成为其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主题构件。可以说,这种童年经历在直接影响着阎连科自身人生道路选择并形成了其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融入到其文学创作过程中,成为其文学创作重要的主题来源和创作风格形成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阎连科;童年;创作主题;创作风格

The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Yan lianke's impact on their literary creation ABSTRACT Childhood experience as an individual experiences growing up of the first stage, at this stage of human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tends to be ingrained, the effect of the cognitive for individual deep and vast. The writer is a dependent on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art creation, childhood experiences on the writer's influence directly into the literary creation process, reflected in literary works. Lianke have been living in the poor western countryside, closed rural environment, plus the time background of revolution, and for a long time over the whole family poverty, and pain, naturally makes for rights,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overty, disease, and there is a direct feeling, it is because of family poverty make lianke work very early drop-out, these unique childhood experiences, naturally makes for the bottom ha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and a wide range of the creation of discourse has become the core of the underlying value. Lianke's famous "yao ditch series" and "series" palou area mountains is also comes from its rural childhood life experience, his childhood for suffering and pain deep cognition has become the very important theme in the literature of artifacts. Naturally, so to speak, the childhood experiences in a direct impact on their life path choice and formed its unique "world outlook, the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t the same time, into their literary creation in the proces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his literature creation important source and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style. KEY WORDS: Yan lianke ;childhood ;Creative theme;writing style

阅读《你要读书》原文答案2篇

阅读《你要读书》原文答案2篇 阅读《你要读书》原文答案2篇 阅读《你要读书》原文答案1 ①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②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 ③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囫囵吞枣。()看了,()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和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④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⑤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⑥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将下列词语填入第②自然段中。(文学书科学书哲学书4分 2、在文中第③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1分 3、参照括号里的提示,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成语。2分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分 乐此不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移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传蜀汉大将军关羽写过《戒子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了短文后,再想想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3分 (1)“读书好”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读书”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我们来看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千年一叹读韩愈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千年一叹读韩愈 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为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因而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咏叹,还启迪我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又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②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因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

学,在唐宪宗十四年,他担任监察御史官爵时,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做潮州刺史。 ③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和流放的历史。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章;但到了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④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碑。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鳄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履为艰。但生性执著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

阎连科谈《炸裂志》

石剑锋:《阎连科谈<炸裂志>》,《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3年9月29日。 《炸裂志》里的“炸裂村”或“炸裂市”依然位于您文学地图上的耙耧山脉,但看完小说,我们知道小说里这座利维坦式的城市更可能是中国南方某一座城市。“炸裂”特指哪些城市呢? 阎连科:其实这部小说写的就是深圳、海南或其他新兴大城市的故事。小说里这座叫炸裂的城市,它的发展和深圳极其相似。我做的无非是把深圳或者海南搬到了我所熟悉的河南某个地方,也就是我文学地理位置上的耙耧山脉。这部小说完全来自于一次对深圳的偶然好奇。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去深圳开一个笔会,大家都说深圳非常开放,这里的开放无非是指有很多大楼,但到了晚上还是一片寂静。可是过了十年再去,就完全不同了。但最令我感触的不是深圳的发展,而是有一次从香港去深圳。在从香港到深圳的一瞬间,你感受到两个城市的迥异之处:一个极其有秩序,一个极其无秩序。深圳的发展虽然极其惊人,但代表的却是中国任何一个大都市,也可以表现中国当下的状态。对我来说,我想写的故事、人物忽然找到了他们的舞台。这个舞台可以是深圳,也可以是海南或者其他新兴发展的城市。这些城市的迅速发展让人不可思议,它的扭曲和荒诞也超过我们的想象。也就是在那个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我可以写那个故事了!到了小说中,炸裂这个村庄最后发展成一座超级大城市,成为直辖市,这座城市甚至还有野心成为独立国家。 在《炸裂志》的开头,这座城市的发家来自于小说主角孔明亮带领村民扒火车。您这么写,是想说明发展背后有不可告人的某些秘密吗? 阎连科:这部小说的开头,炸裂村里的男人是扒火车的,女人是卖淫的。这些细节、情节的真实性是不需要去考察的。深圳这样的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但在中国人的记忆中,1980年代很多有各种问题的人都到深圳、海南去发展了。这些人都不是我们概念中的老实人。我们确实知道,1980年代南下淘金,淘到第一桶金的很多并非诚实可靠的人,而是最有能力但最靠不住的人,甚至不少是从监狱里出来的。这部小说把我们带回到1980年代的记忆中。扒火车是有象征性的。无论是扒火车还是火车提速,在其背后隐藏着原罪,也就是偷盗的不只是火车上的物资,小说里偷盗这个行为把我们的人心也盗走了。从那开始,人心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可以回望1980年代对万元户的崇拜,中国人现在对金钱的崇拜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我们看到炸裂村的发展是从男盗女娼开始的,但这恰恰也是无数真实的生活片段连接起来的。比如,我听某个地方的村民说,他们区政府里的领导,不少人都在监狱里待过。这不是作为笑话来说的,而是想说,现在有的基层干部成了什么样子?也就是这些真实的生活片段,成了我的故事的一部分。在这部小说里,几乎没有一个正常人,更不要说小说里主角孔明亮四兄弟。老大一心要当校长,老二明亮后来当了市长,老三要带三千万百姓去远征。这些人都不可思议。老四看上去很正常,但其实也是有问题。他在事业、家庭方面都不想,一心想着把所有人拉回正轨,但他的力量那么微弱。其实在那样一个环境下,他也是不正常的。明亮的妻子周颖用女人去获取一切,也是不正常的。所以,这样一部小说,要么作家不正常,要么小说里的所有人物确实不正常。

阎连科《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阅读练习及答案

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 阎连科 ①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时代楔进我脑里永远也拔不出来的一根桩。 ②成长是由无数、无数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言的一种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离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儿,也许正是长大、成熟的一种准备呢。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给我们的爱,多得常常从小院漫出来。然而这种爱,还总是不能化去一个男孩想要离家出走的念想和理愿。有一天,我决定出走了。 ③想到我决定要出走,有一种兴奋在我身上鼓荡着,仿佛不立刻离开那个家、那院子,我会窒息在那家那院的温暖里。也就说走就走,把作业课本收起扔在窗台上;把屋门、大门锁起来;把家里钥匙塞进家人可以找到的门脑上方的一个小墙洞儿里,就这么匆匆离家上路了。 ④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又好像早就计划好了要去哪儿样,直到沿着大堤走离村庄,东山渐近,田湖渐远,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泻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 ⑤老师说过,九皋是伏牛山余脉东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上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说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说唐朝的李白,曾独自从龙门走来,上过那山峰。还在那儿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 ⑥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⑦这首诗,有啥儿意味和蕴藏,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现在也不懂),但却觉得不懂反而好写了,如“窗前明月光”那样的《静夜思》,因为人人都懂反而写不得。 ⑧我总以为自己能写出那种人人都不懂的诗,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诗兴大发,写出一首好到别人都看不懂的诗。当然呢,写不写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离家出走、独自走了很远的路,经过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艰辛和奇遇,它们都被我一一征服后,我成了站在山顶上的一个大人物。 ⑨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发酵鼓胀着,使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离家出走的英雄气。走小路,过村庄;在村头遇到了土狗追着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惊马从我身边飞过去,弹起的灰尘落在我脸上,我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异。我是要离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模样,独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顶的九皋峰(一定要写诗),我当然不能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我就那么独自沿着东山下的村庄走,不和人说话,不和人来往,旁若无顾,视若无人,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条“牛瞪眼”的小路上。 ⑩山在头顶,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阳烧在我的发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用我最大的嗓子对着天下唤:“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

《多读书的好处》阅读题及答案

《多读书的好处》阅读题及答案 著名的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 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读书,可以让你全身都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觉得你知书达理,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似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棉队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变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液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方式。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 (1)、写出多读书会给你带来的好处。(1) (2)、在文中找出名人名言。(4分) (3)、全文有个自然段。(2)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4分) 良师益友: 遨游: 参考答案: (1)、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全身都有礼节。也能使你的心情变得快乐。可以让你变聪明,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就是力量。 (3)、全文有(八)个自然段。 (4)、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使人得到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遨游:漫游、畅游。

阎连科作品研究篇目

1.阎连科谈“平民意识” 阎连科《当代作家评论》1991. 1 2.阎连科将会怎样——阎连科创作漫谈朱向前《文学评论家》1991.2 3.论《瑶沟人的梦》的艺术特色谢馨藻《湖南科技大学学报》1991.3 4.瑶沟的世界及其他——评阎连科的四部中篇小说张德祥《文论月刊》1991.11 5.和平环境下的军人灵魂——读阎连科《和平雪》于秋雨《小说评论》1992.6 6.阎连科小说的人格力量黄献国《当代作家评论》1993. 1 7.农民情结:难圆的梦——阎连科小说漫评徐国俊《当代作家评论》1993.4 8.阎连科小说创作散论丁临一《文学评论》1993. 4 9.未被吉星高照的阎连科丁临一《当代作家评论》1993. 5 10.乡土的梦想——论阎连科近年来的小说创作赵顺宏《小说评论》1993.6 11.生命的谛视——读阎连科近年中篇小说林舟《当代作家评论》1994.4 12.乡土中国与农民军人——新时军旅文学一个重要主题的相关阐释朱向前《文学评论》1994.5 13.对农民军人的爱与知——阎连科印象兼跋《和平寓言》朱向前《小说评论》1994.6 14.《和平战》:健康人格与偏狭心理吴然《小说评论》1994.6 15.农民之子与农民军人——阎连科军旅小说创作的定位朱向前《当代作家评论》1994.6 16.《乡村死亡报告》评论小辑《青年文学》1995.7 17.“恋土”:一个纠缠着河南作家的情结张喜田《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2 18.仰仗土地的文化阎连科《当代作家评论》1997. 1 19.大悲悯的情怀——评《阎连科文集》王侃《牡丹》1997. 2 20.乡土的歌哭与守望——读阎连科的乡土小说林舟《当代文坛》1997.5 21.咀嚼生命——读阎连科及他的小说《年月日》薛胜利《东方艺术》1997.5 22.守望乡土——阎连科素描张文欣《牡丹》1997. 5 23.立足本地的艰难远行——解读阎连科的创作道路柳建伟《小说评论》1998.2 24.论“瑶沟人系列小说”的价值与局限曹书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3 25.抗战精神与民族意识――《年月日》与《老人与海》人文精神比较师华《人文杂志》1998.4 26.仅仅仰仗土地文化是不够的——关于长篇小说《生死晶黄》致阎连科西南《小说评论》1998. 5 27.“农家军歌”变奏――读阎连科中篇小说《大校》张玉华《解放军文艺》1999.2 28.超越于皈依的困厄――浅析《大校》的文化批判意义瑶维荣《解放军文艺》1999.3 29.被挤压下的生命寻找人生之光——阎连科《日光流年》解读王晓岚《吕梁高专学报》1999. 1 30.“不是我展现人物,而是人物展现我”——阎连科访谈录阎连科、侯丽艳《牡丹》1999. 2 31.阎连科小说人物探析谭笑风《中州大学学报》1999. 2 32.一部世纪末的奇书力作――阎连科《日光流年》讨论纪要王蒙等《东方艺术》1999.2 33.长篇小说:新的文学风向标——以1998年的几部作品为考察个案朱向前《东方艺术》1999. 3 34.反抗与悲剧——读阎连科的《日光流年》南帆《当代作家评论》1999.4 35.《日光流年》及其他何向阳《当代作家评论》1999. 4 36.关于《日光流年》对话阎连科、侯丽艳《小说评论》1999.4 37.死亡与时间——长篇小说《日光流年》主题揭示及其他冯敏《小说评论》1999.5 38.听见一种声音万里《小说选刊》2001. 1 39.陌生的世界不懈的寻求——读阎连科的《朝着东南走》刘峰《当代文坛》2000.2

柳永词两首练习

天佑中学高一语文练习(柳永词两首) 命题人:洪晓芳审题人:学科组长: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倏.忽(shū)旌旆.(fai)杳.然(yǎo)鱼龙潜.跃(qián) B.老妪.(yù)兰橑.(lǎo)坼.裂(cha)架梁之椽.(ch uán) C.荠.麦(qí)罗衾.(qīn)扁.舟(piān)宵衣旰.食(gàn) D.巨擘.(b?)扛.鼎(gāng)戏谑.(xua)叱咤.(chà)风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骨鲠在喉潺湲国殇越俎代庖 B.黍离之悲豆蔻账簿知人论事 C.渔阳皮鼓聒躁羁旅未雨绸缪 D.钟鼓馔玉阑珊耆旧残绝人寰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表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将作为重点予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呼之欲出 ....。 B.NBA全明星赛于2月16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明星的风采,从四 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 C.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晨钟暮鼓 ....地勤劳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由他主编的《李商隐诗选浅释》日前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D.陈云林访台,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了解,虽有海峡阻隔,但两岸一衣带水 ....,同为炎黄子孙的骨肉亲情是任何力量也阻隔不断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这一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C.奥运场馆“水立方”的膜材具有不浸水性,水从膜上滑过不留水痕,膜材上面的尘埃会因雨水的自然降落而被清洗掉。 D.经过细致地调查取证后,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是那个男人一手策划的。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居易说自己为诗“系于意不系于文。”他确乎不穷工于词,却有返璞归真之美。 B.孟浩然的诗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清远、不媚世俗,多自然超妙之趣。 C.唐玄宗天宝元年的一天(公元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 到长安来。 D.年味淡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做些什么? 6.下列相关名著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副主教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带到格雷沃广场,指着绞刑架要爱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让他陷入疯狂之中,又哭又恳求又威胁,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叫来了军警。《巴黎圣母院》B.东吴大将吕蒙乘荆州空虚,用“白衣渡江”之计偷渡过江,突击烽火台,袭取荆州城。关羽得讯回救,被孙、曹两军夹击,败走麦城。麦城粮尽,关羽和关平乘夜突围,中伏被孙权伏兵所擒。孙权劝降不成,便杀了关羽,从此荆州归了东吴。《三国演义》 C.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薛蟠向柳湘莲调情遭柳一顿暴打,只被打得“好兄弟”“好哥哥”“好老爷”的乱叫,喝了泥水才给放过。原来这柳湘莲最痛恨这个不堪的薛蟠,只和宝玉交好。前文宝玉挨打,忠肃王爷要找的戏子琪官就是他。尤三姐耻情拔剑自刎,他后悔莫及,也拔剑自刎。 《红楼梦》 D.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家》 7. 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 A. 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 B. 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 C. 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 D. 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 8. 下列词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②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③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⑥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①②③ B.⑤⑥ C.④⑤ D.①④⑥ 9.下列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 一样深。 C.“云树绕堤沙”一句,写入云的高树环绕着钱塘江堤的沙路,写的是江边之景。词人要我们将 注意力转向从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 D.“怒涛卷霜雪”一句,写奔腾的江涛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是水上。“天堑无涯”一句,则补足 了钱塘江的雄伟、广阔和险要。 10.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给词人送行的情人的心理描写。她想到词人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浩淼的 江面,更不舍得让词人离去。 B.这是两人的心理活动。两人想到词人离去,将孤独地漂流在遥远浩淼的江面,更不舍得分离。

阎连科小说中的村长形象研究

阎连科小说中的村长形象研究 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有着独特风格的作家,他凭借一系列优秀作品赢得了评论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阎连科是农民出身,河南伏牛山脉和耙耧山脉交界处的小村庄是生他养他的家乡,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所在。 农民与作家的双重身份在阎连科身上重叠,但他总是把农民这个身份看得更重一些,他立足乡土、守望乡土。乡村养育了阎连科,但同时带给他的还有无尽的黑暗,乡土世界落后、贫穷、愚昧的面貌从小就给他留下了阴影。 他在成长中既受惠于乡土,又目睹乡土世界藏污纳垢的那一面,在此背景下,对土地的“又爱又恨”刺激着阎连科剥去一切外壳,追寻乡土的真实面目,这成为了他作为一名作家的自觉。在阎连科的小说中,乡村世界的人际关系复杂得像一张分不开的网,生活在乡土中的人们,手中若是没有些权力,是不可能有立足之地的。 阎连科在表现“耙耧世界”乡土权力运作时,往往借助小说中的村长形象来展开,塑造了一系列饱满的村长形象。本文即以阎连科小说中的村长形象为研究对象,试图对阎连科笔下的村长形象进行考察,在权力关系复杂的小说的乡土世界里,探究作家对权力的态度,对乡土真实书写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反映乡土世界人情、人性的责任担当,并试图阐释农民出身的阎连科对土地的爱与恨。 “我就是王法”是阎连科笔下的村长形象的真实写照,在权力视域下,村长形象可以分为“掌权者”和“逐权者”两个类型。掌权者们手中的权力可细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话语权力、长老权力四类,而无论掌握了这其中的哪一类权力,村长们都是“耙耧世界”中皇帝一般的存在,能够对无权者进行权力的宰制。 逐权者一类的村长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会不择一切手段实现目标,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