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血栓症状、并发症、检查诊断、临床治疗、预防护理及健康宣教

静脉血栓症状、并发症、检查诊断、临床治疗、预防护理及健康宣教

静脉血栓症状、并发症、检查诊断、临床治疗、预防护理及健康宣教

概念

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病变主要累及下肢浅表静脉或下肢深静脉,常表现为发热、患肢肿痛,部分患者在体表有压痛的条索状物,常继发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

病因

1.静脉血流滞缓。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仰卧,肢体制动或偏瘫卧床,或长途乘车等,均可引起静脉血流滞缓,一直被认为是引起的因素。全麻、感染或其他增加下肢静脉容量和减少静脉血流的因素都可起静脉血流滞缓,血栓即可在静脉瓣膜尖部和肌肉静脉窦内形成。另外,解剖因素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由于静脉血流滞缓,血液淤滞于静脉内,淤滞的血小板促进凝血酶的产生和释放。积累的凝血酶损伤血管壁内膜,导致5-羟色胺和组胺的释放,进而血栓形成。

2.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不同程度地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

3.血液高凝状态。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最常见原因。术中或术后因组织损伤引起血小板凝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

症状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常被漏诊常见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2.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少数股静脉血栓也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Homans征阳性或阴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有时原发于髂股静脉或髂静脉产后妇女骨盆骨折盆腔手术和晚期癌肿病人易发生病变。发生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较右侧多2-3倍,这可能是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的行径较长,部分左髂部总静脉腔受右髂总动脉压迫的缘故。偶尔也可能由于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存在先天性网状畸形。

并发症

1.出血:对于出血性并发症,应指导病人自我观察及预防,如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出现黑便等,嘱病人不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耳道,勿用力咳嗽以免引起咯血;选用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轻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创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免食物损伤消化道,多次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肺栓塞: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所引起的一个病理过程。其诊断率低误诊率和病死率高。80%—90%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血栓,尤其是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栓子脱落的几率更高,大的栓

子可导致患者在几分钟内死亡。因此,临床上肺栓塞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目前临床上预防肺栓塞多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下腔。

3.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在血栓的机化过程中静脉瓣膜遭受破坏,甚至消失或者黏附于管壁,导致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即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下肢慢性水肿疼痛肌肉疲劳(静脉性跛行),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下组织纤维变化,重者形成局部溃疡,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术中用脉冲电极刺激小腿肌肉增加收缩促进回流,术后鼓励病人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

检查诊断

1.血液D-二聚体(D-dimer)浓度测定: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复合物溶解时产生的降解产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同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血液中D-二聚体浓度上升,但手术后或重症病人D-二聚体浓度也有升高,故其阳性意义并不大。如果D-二聚体浓度正常时,其阴性价值更可靠,基本可排除急性血栓形成的可能,准确率达97%-99%。

2.血常规:急性期常有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轻度增加。

3.血液生化:可有乳酸脱氢酶等的增高。

4.血液黏稠度、血液凝固性、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检查

辅助检查

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变部位、程度及范围,可采取以下检查方法:

1.超声波检查:此法为较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可直接观察静脉直径及腔内情况,可了解栓塞的所在部位。用彩色血流多普勒实时显像法对膝以上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达99%)。

2.CT或MR静脉造影:无创,准确,直观,可以同时观察下腔静脉及髂静脉周围有无肿块压迫等血栓形成的因素。

3.静脉造影:是最准确的检查方法,能有效地判断有无血栓,血栓的大小、位置、形态及侧支循环情况。同时还可以逆行造影,了解静脉瓣膜功能情况。但由于此法有一定的损伤性,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肾功能损害,因此必要时才进行。凡因术后产后严重创伤或全身性疾病卧床病人,突然觉小腿深部疼痛有压痛,Homans征阳性。首先应考虑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但需与下列疾病作鉴别:急性小腿肌炎、急性小腿纤维组织炎,小腿肌劳损,小腿深静脉破裂出血及跟腱断裂。后者均有外伤史起病急骤局部疼痛,剧烈伴小腿尤其踝部皮肤瘀血斑可作鉴别。

治疗

(一)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

1.一般性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局部热敷,必要时可穿弹力袜或用弹性绷带包扎。避免久立或久坐。

2.药物治疗:止痛药有:保泰松、引哚美辛(消炎痛)、此罗昔康(炎痛喜康)、阿司匹林等,一般不必用抗生素治疗。急性期浅静脉血栓范围较广时建议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避免血栓蔓延至深静脉系统导致肺栓塞。

(二)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约离床面20-30cm,膝关节微屈曲位。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使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起床后应穿长筒弹力袜,穿着时间为6周-3个月。

2.抗凝治疗

(1)肝素:静脉注射肝素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达到正常的1.5-2倍,维持治疗5一7日。但静脉注射肝素的剂量较难控制,掌握不慎就可能引起出血,因此较安全的方法可用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

(2)华法林:肝素治疗5天后口服华法林,直到凝血INR指数(凝血激酶时间,PT)达正常水平的2-2.5倍。其后,给予维持量持续3~4月。

(三)溶栓疗法: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和纤维蛋白溶酶。由于较易引起出血,其长期疗效并不胜于抗凝疗法,因此一般只在合并肺栓塞时使用。对于不能使用抗凝治疗的患者,又发生肺栓塞危险较低的情况,可试着用抬高肢体和局部热敷的方法。

(四)介入治疗:分永久性和临时性腔静脉滤器。一般认为,以下指征是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指征:

(1)病人已发生肺栓塞事件;

(2)血栓蔓延到下腔静脉;

(3)病人在规范抗凝的情况下,仍发生栓塞事件;

(4)病人有出血现象存在不能使用抗凝剂者;

(5)病人处于脑血管意外或重大外科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可能导致致命性出血者;

(6)髂静脉内存在漂浮血栓者。

预防护理

1.饮食: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2.体位:术后抬高患肢30度,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3.活动:

(1)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加强日常锻炼,促进静脉回流。

(2)长期卧床和制动病人,应同时指导其家属加强病人床上运动,如定时翻身,协助病人做四肢的主动被动锻炼,必要时穿弹力袜。

(3)避免在膝下垫枕过高、过度曲髋、用过紧腰带和紧身衣物而影响静脉回流。

4.保护静脉:静脉壁损伤也是静脉血栓形成因素,长期静脉输液者应尽量保护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5.戒烟:长期卧床及手术病人应告知病人绝对禁烟,防止烟草中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

6.及时就诊:若突然出现下肢剧烈疼痛、浅静脉曲张伴有发热等,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及时就诊。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临床常见并发症,有导致肺栓塞的致命危险,本期我们请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护士长贾彦梅为大家介绍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护理。 一、概述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 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造成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有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三种。脊髓损伤、骨科手术等卧床后会在上述高危因素作用下发生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卧床、肢体瘫痪是静脉血栓高危因素。在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脊髓损伤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81%,有文献甚至报道发生率高达100%。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DVT形成的高发期是术后24小时内,故预防应尽早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之后,只有少部分血栓局限于发生部位或自行消失,大部分会扩展至整个肢体深静脉主干,可引起静脉炎后综合征、水肿、压迫性溃疡、深静脉血栓复发甚至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引起心律失常、缺氧而迅速死亡。因此,应充分重视静脉血栓的风险性。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的整个下肢肿胀 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分型 静脉血栓分为中央型、周围型、混合型。 中央型:腘静脉以上的深静脉血栓。如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等。左侧多见,表现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患侧腹壁浅静脉怒张,皮肤温度升高,神经功能正常者深静脉走向压痛。此型极易发生血栓脱落而导致肺栓塞,严重威胁病人生命。 周围型:也称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因血栓局限,

多数症状较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小腿疼痛和轻度肿胀,活动受限。症状与血栓形成时间一致。此型会发生Homan征:神经功能正常者足背屈时牵拉腓肠肌引起疼痛;脊髓损伤患者则疼痛缺乏。 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静脉及肌肉静脉丛均有血栓形成,可以由周围型扩展而来,开始症状较轻未引起注意,以后肿胀平面逐渐上升,直至全下肢水肿始被发现。 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 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静脉血栓的预防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按照血栓发生的程度可采取一般性预防、机械性预防和药物性预防;三种预防措施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应用。 一般性预防措施 (1)提高防治意识,对患者和陪护人员进行宣教。 (2)手术操作规范,减少静脉内膜损伤。 (3)正确使用止血带。 (4)术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5)围手术期适度补液,避免血液浓缩。避免在下肢过多穿刺和输液。 (6)卧床期间应定时变化体位,抬高患侧肢体,避免膝下垫枕及过度屈髋。 (7)卧床期间未固定的肢体和瘫痪肢体应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以改善血液循环。 机械性预防措施 (1)瘫痪肢体穿戴逐级加压弹力袜。 (2)腓肠肌按摩,间歇充气加压泵,足底静脉泵治疗。 除了皮肤清洁处理之外,逐级加压弹力袜需要全天候地穿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血管病,其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中形成血栓,导致下肢深部肌肉及表浅静脉回流受阻,严重时会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皮肤变色及溃疡等症状,甚至引起肺栓塞或其他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和安全。为了及时诊断和治疗DVT,减轻患者痛苦,并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下面我们将介绍DVT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DVT的临床表现 1.下肢疼痛:可呈剧烈持续性疼痛,膝关节以下多见。 2. 下肢肿胀:DVT的肿胀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轻度肿胀可能不太容易觉察,重度肿胀可致肢体肿胀、不能穿上鞋子或裤子,因床位受限而进一步加重。 3.皮温变化:患肢皮肤温度升高或出现潮红、发热现象。 4.表浅静脉曲张、水肿:DVT患者常出现静脉曲张、水肿,甚至皮下出血,并带有疼痛感。 5.下肢表面皮肤发红、变硬甚至有发紫的现象。 二、DVT的诊断 1. 征象学诊断

a)仰卧位下肢抬高30-45度,观察患肢静脉曲张、水肿和疼痛 情况,若出现这些现象,应加强检查和确诊。 b)在双侧下肢深静脉压痛点比较应用时,若在一侧深静脉压痛 点压痛比对侧复现且肿胀度较大,可能是DVT。 2. 影像学诊断 a)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到下肢深静脉的血流情况,对 于DVT的诊断十分精确。 b)CT或MRI检查:可以检测到血栓形成的位置、范围、数量等,同时可以检查是否存在肺栓塞等并发症。 三、DVT的治疗 1.抗凝治疗 a)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是DVT引起的肺栓塞 的标准治疗方法,通过抑制血栓的形成,避免血栓破裂并预防再次形成,可以避免患者出现肺栓塞等危险并发症。 b)华法林:若已经确诊DVT,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华法林治疗。日常口服剂量为5-10mg,分2-3次服用,治疗持续期要长达 3-6个月至一年。 2.药物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 导学案例 病人,男,67岁,有长期吸烟史,脊柱手术后卧床2周,出现 右侧小腿疼痛、紧束感,并逐渐出现下肢水肿。问题: 1.病人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是什么? 2.如何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下肢静脉多见;若未予以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 一、病因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其中血液高凝状态是最重要的因素。静脉壁损伤时,可因内膜下层及胶原裸露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血栓;血流缓慢主要见于长期卧床、手术以及肢体制动的病人;血液高凝状态主要见于妊娠、产后、术后、创伤、肿瘤、长期服用避孕药等情况,可由于血小板数量增多、凝血因子含量增加、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而造成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 二、病理生理 典型的血栓:头部为白血栓,颈部为混合性血栓,尾部为红血栓。

血栓形成后可向主干静脉近端和远端滋长蔓延;随后,可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溶解消散,或血栓与静脉壁粘连并逐渐机化;最终形成边缘毛糙、管径粗细不一的再通静脉。同时因静脉瓣膜的破坏,造成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三、临床表现 因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血栓静脉远端回流障碍的症状。 1.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腋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前臂和手部肿胀、胀痛,手指活动受限。 (2)腋-锁骨下静脉血栓整个上肢肿胀,伴有上臂、肩部、锁骨上和患侧前胸壁等部位的浅静脉扩张。上肢下垂时,症状加重。 2.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1)上腔静脉血栓在上肢静脉回流障碍临床表现的基础上,还有面颈部和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部、胸壁和肩部浅静脉扩张;常伴有头痛、头胀及其他神经系统和原发疾病的症状。常见于纵隔器官或肺的恶性肿瘤。 (2)下腔静脉血栓表现为双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和躯干的浅静脉扩张,主要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向上蔓延所致。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根据血栓发生的部位、病程及

深静脉血栓防治健康宣教

深静脉血栓(DVT)的防治健康宣教 当血流在下肢深静脉中不正常的凝结就会形成深静脉血栓。DVT早期有症状的患者只有不到20%。所以在临床中很容易被医护人员及病人本身忽视。 DVT会造成的哪些危害? 1、肺栓赛(PE)是指下肢的血栓脱落,随着血液循环流到肺动脉,堵塞肺动脉,造成患者无法正常呼吸,如果血栓足够大会造成患者无法呼吸而死亡,一旦发病抢救时间很短。 2、血栓后静脉综合症(PTS)是由于血栓堵塞下肢深静脉,造成血液回流不畅,破坏血管内部结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疼痛、肿胀、麻木、慢性炎症和腿部溃疡 哪些患者具有DVT的高危因素? ·外科手术(大手术,普通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肿瘤或者接受化疗患者 ·怀孕、产后 ·年龄>40岁,肥胖 ·长期卧床,站立或者久坐 ·静脉曲张 ·中风 ·手术时间>45分钟 ·DVT病史

DVT如何预防 一、基本预防 1、术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2、尽可能多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踝泵运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3、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多饮水; 4、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血脂,控制体重等。 5、着装宽松,减少腹内压増加的因素,保持排便通畅。 6、肢体运动 1)、踝泵运动-屈伸动作: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以上动作为一组,每次做20~30组,每天3~4次。 2)、环绕运动: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环绕动作趾作360度绕环,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活动频率和屈伸动作相同,可结合伸屈动作一起锻炼。 3)、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绷腿练习方法):仰卧或坐在床上,绷直双腿,保持10秒,在放松休息10秒,以上动作为一组,每天做20~30组,每天3~4次。

静脉血栓症状、并发症、检查诊断、临床治疗、预防护理及健康宣教

静脉血栓症状、并发症、检查诊断、临床治疗、预防护理及健康宣教 概念 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病变主要累及下肢浅表静脉或下肢深静脉,常表现为发热、患肢肿痛,部分患者在体表有压痛的条索状物,常继发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 病因 1.静脉血流滞缓。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仰卧,肢体制动或偏瘫卧床,或长途乘车等,均可引起静脉血流滞缓,一直被认为是引起的因素。全麻、感染或其他增加下肢静脉容量和减少静脉血流的因素都可起静脉血流滞缓,血栓即可在静脉瓣膜尖部和肌肉静脉窦内形成。另外,解剖因素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由于静脉血流滞缓,血液淤滞于静脉内,淤滞的血小板促进凝血酶的产生和释放。积累的凝血酶损伤血管壁内膜,导致5-羟色胺和组胺的释放,进而血栓形成。 2.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不同程度地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

3.血液高凝状态。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最常见原因。术中或术后因组织损伤引起血小板凝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 症状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常被漏诊常见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2.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少数股静脉血栓也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Homans征阳性或阴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有时原发于髂股静脉或髂静脉产后妇女骨盆骨折盆腔手术和晚期癌肿病人易发生病变。发生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较右侧多2-3倍,这可能是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的行径较长,部分左髂部总静脉腔受右髂总动脉压迫的缘故。偶尔也可能由于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存在先天性网状畸形。 并发症 1.出血:对于出血性并发症,应指导病人自我观察及预防,如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出现黑便等,嘱病人不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耳道,勿用力咳嗽以免引起咯血;选用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轻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创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免食物损伤消化道,多次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肺栓塞: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所引起的一个病理过程。其诊断率低误诊率和病死率高。80%—90%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血栓,尤其是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栓子脱落的几率更高,大的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是外科手术以及妇科手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果出现后 没有及时干预治疗,轻者肢体局部功能丧失,重者可致瘫痪,以及致命性肺栓塞。致病因素为:肥胖、血栓病史、静脉曲张、糖尿病、外伤等等。临床表现为:下 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浅表静脉曲张等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1、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正常的血流对活化的凝血因子起到稀释和清除作用。手术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休息,缺少运动锻炼,导致血流缓慢,容易使静脉血淤 出现在髂股骨静脉瓣袋以及小腿肌肉静脉丛內,局部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 降低出现静脉血栓。针对以上情况,在手术完成后可以采用这些预防方式(1) 根据患者情况可以将患者的下肢抬高20~30度,鼓励、引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 性锻炼,指导患者定时进行下肢的主动、被动训练如背屈、抬腿等。意识不清昏 迷的患者,需要护理人员或家属给予足跟自下而上的下肢腿比目鱼肌、腓肠肌挤 压运动,使下肢静脉形成回流梯度,每小时不少于3次,这样可以加速下肢静脉 血液回流,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建议下床进行简单运动。(2)利用肢体被动装 置改善下肢血液回流。如使用循序减压弹力袜等可以达到改善下肢静脉回流的效果。(3)因为下肢静脉血栓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因此要保证患者大便畅通, 叮嘱患者定时排便。(4)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后及时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让 患者感到亲切感,及时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2、防止静脉内膜损伤。正常血管内膜是血小板聚集的生理屏障,当血管内 膜损伤后,内膜下的胶原纤维显露,使血小板聚集并释放组织活酶,激活内外凝 血系统,出现血栓。临床上造成静脉内膜出现损伤的因素有化学因素、机械、感 染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原因有注射刺激性药物如高渗液体、抗癌药物等等。预 防事项:(1)提高静脉穿刺质量。(2)减少或避免下肢静脉穿刺。(3)长期 需要静脉穿刺患者可留置针管,减少穿刺。(4)尽可能避免穿刺注射对血管刺 激性大的药物。 3、防止血液高凝状态。(1)手术后进行静脉穿刺发现回血差或采血后血液 凝集较快等现象时,可能提示有高凝状态倾向,必要时进行相关化学检查。(2)由于术前术后禁止患者饮水,加之患者存在呕吐、出汗、补液不足等情况,可能 导致患者血液黏稠度增高,此时应遵循叮嘱及时给患者补液,纠正患者脱水现象,为此达到患者酸碱、电解质平衡。(3)平衡膳食:患者宜多吃清淡、低脂肪食物,多吃含维生素较多的新鲜水果、蔬菜如番茄、蘑菇、海带、苹果、橘子、梨 子等,每日的饮水量维持在1500ml以上。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患者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并抬高下肢20~30度,使髂股静 脉呈不受压状态。避免在膝下垫枕,以阻碍下肢静脉回流,注意为下腿保暖。避 免食用含有维生素K的食物,以免影响抗凝药物的功效。 2、抗凝以及溶栓治疗的护理。在用相关药物前需要验证清楚患者是否患有 出血性疾病。用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肝脏、肾脏功能以及凝血功能。保证部分 凝血活酶的活化时间为对照值的1.5倍最适宜。用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出血症 状如牙龈出血等。 3、肿消散外敷护理。肿消散是一种外治剂,具有减轻肢体紧张、改善血液 循环、肢体消肿等功效。在外敷过程中需要注意:(1)加强皮肤护理,敷料部 位潮湿后应及时更换,以保证药效,避免皮肤创伤出现湿疹等。(2)严密观察 消肿情况,注意观察辅料处皮肤的颜色、湿度,检测肢端动脉搏动情况,每日进 行患肢定点周径测量。(3)外敷消肿需要持续进行,不能中断。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预防胜于治疗,店铺收集了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欢迎阅读。 一.严密观察早期症状 1.典型临床表现:下肢突发肿胀、增粗、疼痛、皮温高和肤色加深。 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DVT的关键:加强观察,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对比观察双下肢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运动情况。 3.为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测量肢体周径,因肿胀在血栓部位以下肢体均匀出现,可伴淤血和静脉曲张,如两侧肢体同一平面的周径差>0.5cm,及时通知医师,警惕有DVT发生的可能。 二.做好健康宣教 1.针对DVT的危险度分级,加强对具有高危和极高危发生DVT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讲解下肢DVT常见的症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护士。 2.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湿温度,以利于静脉回流; 保暖,室温应保持在25℃左右,室温过低会导致血管痉挛。 3.创造无烟环境,关注吸烟患者,劝其戒烟,长期吸烟患者血液中所含的有毒物质抑制了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周围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内源性舒张因子减少,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诱发。 4.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低脂饮食可以避免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血液淤滞而加重血栓的形成。 高纤维易消化饮食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导致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三.促进血液回流

1.体位和活动抬高下肢踝泵运动早期活动:主动或被动锻炼行走练习、踮脚运动。 抬高下肢20一30度,膝关节屈曲5度。目的:保护护膝关节运动功能和利于患肢血液回流,预防水肿。要求:患肢远端足尖应高于心脏水平。 2.梯度加压弹力袜(GCS):安全简便、费用低廉,一线方案,有助于解决血液淤滞,可减轻由于血管壁损伤造成的内皮过度牵拉,梯度压力形式为18、14、 8、 10、 8 mmHg,对增加血流最有效。这种压力形式经临床证实,与基础值相比血流增加了138%。 3.间断充气加压:最佳的压力梯度是踝部45mmHg 小腿30mmHg 大腿20 mmHg;使血流速度增加240% ;可增加全身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可能是机械刺激使得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酶原所致。 4.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提高静脉穿刺技能,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减少同一静脉多次穿刺、采用留置针;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 四.防止血液的高凝状态 1.有高凝状态的.倾向者:应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常用检查:出凝血时间,D-二聚体。 2.静脉补液:补充足够的液体,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浓缩。 3.平衡膳食:选择清淡低脂食品,低脂和新鲜蔬菜和水果均含有丰富的吡嗪,它可使血小板下降50%以下,有利于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改变血粘稠度;每日饮水量>1500mL,保证足够的液体量,防止血液浓缩。 4.药物预防:目前证明对于高危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它可明显降低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不增加术中出血倾向;常用的药物:口服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右旋糖酐40 和70、低剂量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深静脉血栓的健康教育

深静脉血栓的健康教育 引言概述: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会导致血液在深静脉中凝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年龄、遗传、长时间久坐等。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正文内容: 1.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1.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弹性下降,血液循环变差,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2 遗传因素:某些人体内的血液凝结因子异常,容易导致血液凝结,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1.3 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血液凝结的风险,进而引发深静脉血栓。 2. 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和诊断 2.1 症状: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包括肿胀、疼痛、发热、皮肤变色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2.2 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超声检查、血液检查等方法来确定是否患有深静脉血栓。 3.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 3.1 积极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3.2 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应该适时起身活动, 避免久坐不动。 3.3 注意饮食:饮食中应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保持血液的健康状态。 4. 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 4.1 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进行治疗,以防 止血栓进一步扩大。 4.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压力袜的使用、按摩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 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4.3 手术治疗:在一些严重的深静脉血栓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 清除血栓。 5. 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和预后 5.1 并发症: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包括肺栓塞、下肢溃疡等,严重时可能危及 生命。 5.2 预后:如果及时进行治疗,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深静脉血栓的预后通常 是良好的。 总结: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预防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通过积极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注意饮食等措施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一旦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预后。

下肢静脉栓塞的健康宣教

预防下肢静脉栓塞健康宣教 一、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 1.静脉血流滞缓 2.静脉壁的损伤 3.血液高凝状态 二、下肢静脉栓塞患者的症状: 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下肢肿胀、胀痛、浅表静脉曲张。肤色以潮红色居多,严重者甚至可以呈青紫色;皮肤温度略高;肢体沉重、抬高患肢可以部分缓解。 三、下肢静脉栓塞的危害: 1.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所引起的一个病理过程,即 长在深静脉系统里的血栓发生了脱落,顺着血流的方向通过心脏到达肺 动脉,造成肺动脉栓塞,患者会有胸痛、胸闷、咳嗽咳血等表现,严重 者甚至会发生猝死。 2.出血 溶栓治疗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特别应警惕胃肠道颅内出血, 因此溶栓治疗前应检查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溶栓过程及溶 栓后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如血管穿刺点皮肤牙龈等部位观察 有无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有无腹痛黑便等情况;如有穿刺部位出

血,可压迫止血严重的大出血应终止溶栓,并输血或血浆对症治疗。 3.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在血栓的机化过程中静脉瓣膜遭受破坏,甚至消失或者黏附于管壁,导致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即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发生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数月至数年,主要表现为下肢慢性水肿疼痛肌肉疲劳,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下组织纤维变化,重者形成局部溃疡,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四、下肢静脉栓塞的预防护理措施: 1. 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活动。 2. 抬高患肢20-30度,指导患者定时翻身,协助病人做四肢的主动或被 动锻炼。 3. 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或吹气球及咳嗽动作,戒烟戒酒,多饮水,进食低 脂、高纤维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4. 可穿合适规格的分级弹力袜,改善下肢静脉回流,减轻下肢静脉血液 淤积。 5. 避免双下肢穿刺及输液,定时观察患肢远端的皮肤温度、色泽、感觉 和动脉搏动强度。 6.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简称气压治疗仪,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从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直

深静脉血栓的健康教育

深静脉血栓的健康教育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它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如果不及时治疗,DVT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 肺栓塞。因此,对于深静脉血栓的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1. 深静脉血栓的定义和病因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中形成的血块阻塞了深静脉,导致血流受阻。病因包括长 时间不活动、手术、创伤、某些疾病(如癌症、心衰、肥胖等)、孕产期、荷尔蒙治疗等。 2. 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和诊断 常见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疼痛、发红、发热等。诊断通常通过超声波检查、 血液检测和静脉造影等方法进行。 3.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 积极运动:长时间坐卧不动会增加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要保持适度的 运动,如散步、做简单的伸展运动等。 - 避免长时间久坐:如果需要长时间坐着,可以尝试定期站立活动,或者使用 压缩袜提高血液循环。 - 注意体重控制:肥胖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 预防该疾病。 - 避免穿紧身衣物:过紧的衣物可能会限制血液流动,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 合理用药:某些药物,如避孕药和雌激素替代疗法,可能增加深静脉血栓的 风险。在使用这些药物前应咨询医生。 4. 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

- 抗凝治疗:抗凝剂是常用的治疗深静脉血栓的药物,它们可以阻止血液凝结 并帮助溶解血栓。 - 静脉内溶栓治疗:对于较大的血栓,医生可能会采用静脉内溶栓治疗,通过 药物直接溶解血栓。 - 外科手术:在某些情况下,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例如血栓阻塞了重要的 血管。 5. 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 如果深静脉血栓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 肺栓塞。肺栓塞是指血栓脱落并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组织供血不足。 6. 深静脉血栓的生活方式改变 - 戒烟:吸烟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戒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 饮食调整:摄入健康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乳制品等,有 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 - 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可能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要保持 血压和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7. 深静脉血栓的复发预防 对于曾经患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预防复发非常重要。医生可能会建议长期服 用抗凝剂药物,并进行定期的检查。 总结: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但通过健康教育和采取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患病风险。积极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注意体重控制、避免穿紧身衣物以及合理用药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措施。如果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应

深静脉血栓的健康教育

深静脉血栓的健康教育 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血栓形成在深静脉内的疾病,通常发生在下肢。它 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深静脉血栓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1. 深静脉血栓的定义和病因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在深静脉内形成血栓。常见的 病因包括长时间不活动、手术后休息不足、肿瘤、肥胖、孕期、长时间乘坐飞机等。 2. 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和诊断 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疼痛、发红、发热等。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3. 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包括肺栓塞、慢性深静脉血栓、下肢溃疡等。肺栓塞是最 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4.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包括保持适当的体重、定期锻炼、避免长时间久坐、穿 着合适的袜子等。治疗通常包括抗凝治疗和物理治疗,以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深静脉血栓的康复和生活方式建议 深静脉血栓的康复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康复期间,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如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等。此外,改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再次发生的重要措施,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6. 深静脉血栓的注意事项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避免长时间久坐,定期活动下肢;穿着合适的袜子或弹力绷带;避免受伤,特别是下肢受伤;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不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7. 深静脉血栓的预后和复发风险 深静脉血栓的预后和复发风险因人而异。一般来说,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等可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总之,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可以减少其发生的风险,保护人们的健康。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与健康教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与健康教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 碍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有4大主证: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增高。如 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致残,有 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 1 心理指导 急性期患者常因病情危重,起病急,致残率、死亡率高,产生恐惧和精神压力而致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对治疗缺乏信心,甚至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此时护士应对患者的心理变化做好充 分理解,及时给与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特点,不断鼓励患者,尊重关心患者,以温 和的语言,过硬的技术,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心理上打消对疾病的 顾虑,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 2 体位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4周,患肢抬高30°,这是为了增加静脉回流,应 用患肢抬高架,由专业护士指导使用。在床上进行一切活动,包括在床上大小便,并要避免 咳嗽、深呼吸、剧烈翻身及按摩挤压肿胀的肢体等,这些行为均可使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从 而增加肺动脉栓塞的机会。非急性期可室内轻体力活动。 3 饮食护理 低脂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腻之类,如辣椒、浓咖啡、浓茶等,期间可给高热量、 高蛋白、低糖、低脂肪饮食,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病情。可为病人提供流质或半流质 清淡饮食,防止过硬,以免损伤和刺激口腔粘膜。还要戒烟,因为烟中的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防止再加重此病。同时做好口腔护理2至3次/天,根据唾液的PH值选 择合适的漱口液,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口腔炎及口臭,控制感染源。 4 排便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如芹菜、韭菜、蜂蜜、香蕉,必要时协助患者大便, 便秘患者可给予导泻剂,肛管灌药等,灌注后,以脐为中心,沿腹部顺时针方向环行按摩, 以挤压刺激肠蠕动,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诱导血栓脱落。做好肛 周护理,以温水清洗肛周皮肤并涂氧化锌软膏或麻油,防止皮肤破损,出汗较多者及时擦身 并更衣,经常更换体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5 病情观察 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神志及患肢皮温、色泽、动脉搏动的情况;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 不同平面周径的变化,并和健肢比较,列表判断疗效;疼痛时不可过分限制止痛剂,以免因 疼痛引起动脉痉挛;肺动脉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死亡率高,因此是护理的 重中之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血压下降时,应高度警惕肺动脉栓塞的发生。若出现 上述症状,应立即使患者平卧、避免活动、4~6L/min吸氧,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6 抗凝溶栓治疗的护理 遵医嘱给予溶栓、抗凝、祛聚药物来消融血栓治疗,在应用抗凝溶栓药物治疗时,如尿激酶,要求选用单一通道给药,避免推注药物,导致剂量不准确,注射部位要求选择患肢远端的静脉,期间要注意有无胸痛、腰痛和憋气等过敏症状,以便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在应用抗凝溶 栓药物治疗期间要按时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变化,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例如:鼻衄、牙 龈出血、尿血、腹痛黑便、皮下瘀斑、手术切口的出血及血肿等。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一般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与健康宣 教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与健康宣 教 静脉血栓栓塞症,英文缩写VTE,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出现异常凝结,导致 静脉管腔出现局部堵塞或者是完全堵塞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临床患者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如何预防 1、基本预防 患者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禁止吸烟喝酒,每天多喝水,控制好血糖和降低高血脂。如果患者下肢未形成血栓可做被动运动或者是主动运动,麻醉未醒或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应给予按摩和进行被动踝泵运动,从足部到大腿的顺序进行按摩,每次按摩 10~30 分钟,每次 6~8 组。待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嘱自主进行 踝泵运动,次数和时间与上述按摩一致。患者也可做足踝关节内外翻、旋转动作,如果病情恢复较好还可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其踝泵运动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长时间卧床,下肢血液流淌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踝泵运动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所以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让家属也能够掌握预防运动方法,可辅助患者进行运动。

2、物理预防 根据医嘱使用抗血栓弹力袜或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每次 30 分钟,每天 2~ 4 次。使用弹力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弹力袜最佳穿戴时间为早上起床,晚上睡觉时脱下,每天必须保证弹力袜穿戴 8 小时以上。②如果是在较为干燥的季节,患者要预防脚后部位皮肤皲裂,否则会对弹力袜造成损伤,同时,穿戴前检查鞋内是否存在异物、是否平整,否则会对弹力袜造成损伤。③不能用女性弹力袜替代医用弹力袜,因为医用弹力袜有治疗压力,并且部位不同所产生的压力也不同,如果盲目替代会影响最终的穿戴效果。④穿戴弹力袜时如果发现疼痛情况并无改善,且腿部受到的压迫明显,可能是因为弹力袜压力过大,可联系护士或者是医生更换弹力袜。⑤弹力袜的要定期进行清洗,清洗时要使用温水,保证水温不超过40℃,切忌机洗或者是用力拧绞。⑥洗净后不要拧干,可用手挤出多余水分,或者是用毛巾吸干,平整放置于阴凉处晾干。 3、药物预防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抗凝药物,但是由于抗凝药物作用机制的影响的,每种药物都存在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患者服用药物前需要详细说明。使用抗凝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良出血反应,如牙龈出血、粪便带血等,如果服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出血反应,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避免情况进一步加重。若患者存在肾功能、肝功能损伤,应对药物用量进行调整,个别药物不适用于严重肾损害患者,如低分子肝,可选择应用普通肝素。椎内血管血肿较为少见,但是如果发生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椎管内手术、穿刺等操作之前,如果使用抗凝药物会增加患者出血概率。

深静脉血栓评估、预防及护理

深静脉血栓评估、预防及护理 深静脉血栓评估、预防及护理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血液凝块形成在深静脉内的病症。它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但有时也可能在其他部位形成。DVT可引发严重并发症,例如肺栓塞,对高危人群进行评估、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 评估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于深静脉血栓评估的方法: 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个人病史、手术史、家族病史等与DVT相关的信息。 2. 临床特征评估:检查患者是否存在下肢肿胀、疼痛、压痛等临床症状,观察脉搏、温度和肤色的异常变化。 3. D-二聚体检测:测定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高水平可能提示存在DVT。 预防措施 预防DVT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下: 1. 行动:促进患者行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定期活动肌肉。

2. 使用抗凝剂:对于高危患者,如术后患者或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可以使用肝素或华法林等抗凝剂进行预防。 3. 穿着弹力袜:对于一些特定高危人群,例如产褥期妇女或长 时间乘坐飞机的旅客,穿着弹力袜可以有效预防DVT。 护理措施 对于已经诊断为DVT的患者,以下是一些护理措施: 1. 床位休息: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保护受影响的肢体,避免 受到外力撞击。 2. 抗凝治疗:根据医嘱,给予抗凝药物治疗,使血栓得到溶解,并防止进一步的血栓形成。 3. 加强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呼吸、心率和血 压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 定期检查:安排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包括D-二聚体水平的 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 ,对于深静脉血栓的评估、预防和护理至关重要。通过评估高 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并为已经诊断的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可 以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血栓疾病的常见症状及诊断方法

血栓疾病的常见症状及诊断方法血栓疾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健康问题,可引发心脏病、中风等并发症,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血栓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该疾病。 一、常见症状 1. 呼吸困难:血栓形成在肺动脉导致肺栓塞时,患者会出现呼吸急促、气急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窒息感。 2. 胸痛或胸闷:血栓阻塞冠状动脉时,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导致胸痛或胸闷的症状,有时这种疼痛可能向左臂、下巴、肩胛区或背部放射。 3. 大腿或小腿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单侧或双侧大腿、小腿肿胀、疼痛以及触痛等症状。 4. 突发的视力模糊: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血栓疾病可导致患者突然失明或视力模糊,出现眼前闪光、眼球痛或眼红等症状。 5. 中风症状:血栓堵塞脑动脉时可能引发中风,表现为突然出现的面部嘈杂、言语困难、肢体无力或麻木等。 二、诊断方法 1.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家族病史等,同时进行体格检查,检查可能的体征,如肿胀、触痛等。

2. D-二聚体(D-dimer)检测:D-二聚体是一种血液中的特殊物质,其水平可以反映血液中是否存在异常的血栓形成。医生可能要求患者 进行血液检测,以测定D-二聚体的水平。 3.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血管内部 的情况。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确定血栓的位置、大小和是否存在。 4.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提供血管和组织的精确图像。CT扫描可以用来检查肺栓塞或其他血管阻塞病变。 5.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 详细的图像,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和定位血栓形成。 6. 血栓前药物试验:医生可能会对存在血栓风险的患者进行血栓前 药物试验,以了解他们对药物的反应,并评估其患血栓疾病的风险。 7.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一种介入性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血 管及其供血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血栓。 三、预防措施 预防是血栓疾病管理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可以帮 助降低血栓疾病的风险: 1. 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及时治疗这 些疾病,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 定期锻炼和体育活动: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 风险。每周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等。

ICU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诊治临床工作手册

ICU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诊治临床工作 手册 一、诊断和诊断流程 (一)概念 1.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mmbosis,DVT):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的一种 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深静脉,可发生在下肢近端和远端,前者位于胭静脉或以上部位,后者位于胭静脉以下。下肢近端DVT是肺血栓栓塞症栓子的主要来源。 2.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 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肺循环功能障碍性疾病。 3.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DVT和PTE统称为VTE。因在发 病机制上互相关联,DVT和PTE可作为同一疾病表现为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临床两种重要形式。 (二) 病因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多见于大手术或 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晚期肿瘤患者或有明显家族史者。 (三)危险因素DVT的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 表1.DVT的原发危险因素 原发性因素 抗凝血酶缺乏凝血酶原20210A基因变异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蛋白C缺乏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V因子Leiden突变(活化蛋白c抵抗)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纤溶酶原缺乏 抗心磷脂抗体异常纤溶酶原血症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过多蛋白S缺乏 Ⅻ因子缺乏 表2.DVT的继发危险因素 继发性因素 损伤/骨折肥胖 血小板异常吸烟 脑卒中心功能衰竭 手术妊娠/产后 高龄长途旅行 制动Crohn病 中心静脉插管口服避孕药 恶性肿瘤化疗肾病综合征 狼疮抗凝物人工材料 血液高凝(红细胞增多症,waldenstmm巨球蛋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白血症) (四)危险性评估DVT的危险性评估:可参考Wells临床评分(表3)。

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及护理

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及护理 内容:一、静脉血栓栓塞症概述 二、静脉血栓栓塞症流行病学的研究 三、骨科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四、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 五、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概述: 血栓形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血液有形成分在血管或心脏内膜局部形成栓子的过程,在许多疾病过程中,凝血机制被病理过程不恰当激活,形成血栓,被人们称之为血栓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深静脉血栓形成(DYT) 肺血栓栓塞症(PTE) VTE=DVT+PTE 发病机理: 1、静脉血流淤滞 下肢静脉的向心回流依赖政党的静脉瓣功能,骨骼肌收缩的唧筒作用和胸腔内的负压吸引作用。正常的静脉血流对活化的凝血因子起稀释和清除作用。当下肢血流缓慢或淤滞时,局部凝血酶聚集,纤维蛋口活性下降易导致局部血栓形成。近年来研究表明,乘坐汽车,火车,飞机等旅行持续在5小时以上者,可以使静脉血栓性疼痛增加5倍左右。 2、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组成成分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手术应激可使血小板增高,粘附性增强,手术造成的失血脱水可导致血液浓缩,血细胞相对增多。另一方面与患者的自身因素及合并的疼痛状态有关,高龄、肥胖、吸烟,既往血栓形成史,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先天性抗凝血酶缺乏症等,均可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 3、静脉搏内膜损伤 正常血管内膜是血小板凝集的生理屏障,当血管内膜损伤后血小板便发生凝集,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加重血小板的聚集和附着,促进血栓形成。如外科整形手术后引起的静脉扩张,创伤导致的静脉壁的微创,全身麻醉患者山于血管张力改变而导致的内膜破裂,均可引起PVT。 最近的研究发现静脉注射是慢性静脉疼痛及至静脉血栓中重要的潜在危险。血栓造成的影响:

深静脉血栓护理案例-副本

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DVT 常导致PE 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者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为提高我国的DVT 诊治水平,指导各级医院的DVT诊治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表1KDVT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 二、临床表现 DVT 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患肢伸直,足突然背屈时,引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为Homans征阳性;压迫小腿后方,引起局部疼痛,为Neuhof征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股白肿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股青肿是下肢DVT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骼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 DVT慢性期可发生PTS。主要症状是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和溃疡。PTS发生率为20%〜50%。 三、诊断 DVT不能仅凭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加以证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