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

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二)能力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知识

•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

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成长中的我

(一)认识自我

(二)自尊自强

(三)心中有法

二我与他人和集体(一)交往与沟通

(二)在集体中成长

课程内容

2.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2.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2.3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2.4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2.5知道每个人在人格活动建议

2.1开展多样化的班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体会温暖与力量。

2.2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讨论在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或其他方式来化解矛盾。

2.3以“诚信”为题展开一次课堂讨论。

2.5就“公民的平等”问题开展一次课堂讨论,理解平等主要表现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

(三)权利与义务

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2.4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2.5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6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2.7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2.8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2.9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三)法律与秩序

课程内容

3.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3.3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3.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

3.1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宪法在我心中”的主题活动。

3.2开展“我是中国公民” 主题活动,讨论群众举报和舆论监督对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3.3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主题,设计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讨论活动,并进行相应的实践。

3.5结合本地实际,以“维护国家各民族的团结”为主题,开展一次主题活动。

活动建议

关于活动建议的说明

以上表格中的课程内容不全配有活动建议,活动建议的编号是依据与之相关联的课程内容的编号进行编制的。活动建议仅具有参考价值,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设计、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是落实本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应以本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一)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教学应准确把握课程的综合性,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

(二)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者应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形成教育合力。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本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

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

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

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二评价建议

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教师要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评价目标

(完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

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

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 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 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 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 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 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 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 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 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 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

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 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是目前我国初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通过教育和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行为习惯,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道德和法律意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需要具备更高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和谐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行为习惯。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法律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作用和意义、以及法律的适用范围等。具体包括: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提高学生对法律的

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信念和意识;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依法维权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社会实践教育: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的现实情况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体包括: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多元文化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包容性和理解力;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变革方向,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实施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确保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课程内容的质量和深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和教材,确保教育质量和效果。 2.注重课程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和创新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师能够胜任教育任务和教学工作。 4.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经验。 5.注重教育评估和反馈,及时了解教育效果和问题,不断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性质与理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公民素养,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做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有爱国情怀、有文明素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好少年。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和“国情省情市情”三个部分。其中,“道德与法治”部分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和法治原则的学习与实践;“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部分主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

自我;“国情省情市情”部分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省、市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乡情感。 四、课程实施建议 1.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教师应深入理解课程的性质和理念,注重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2.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应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实现课程之间的整合和相互促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顺序,优化教学过程。同时,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 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标准 道德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两种精神力量。道德是指人们对于善恶、美丑等价值观念的认识和行为规范的遵循,而法治则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素养的关键时期。为此,教育部制定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提高 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目标,即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使其具有以下能力: 1. 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了解国家法律制度和法律 文化。 2. 培养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 公民意识。 3.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和道德情感。 4. 能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独立思考和判 断的能力。 5. 具有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

二、课程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内容,分为道德与法律知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法律意识与法治实践三个方面。 1. 道德与法律知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法律基本概念、法律规范的制定和适用、法律责任和法律保护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国家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 2. 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应该培养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3. 法律意识与法治实践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意识、法治实践、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法律意识,能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具有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游戏教学、实践教学等。 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

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

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 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全面解析 一、引言 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是指导和规范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文件。本文将对该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解析,包括其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和影响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主题。 二、背景介绍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三、主要内容 1.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设定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培养学

生的法治观念、价值观、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等。这些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的公民。 2. 课程内容的调整和优化 新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注重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加强了对国家法律法规、法治精神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意义和影响 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意味着我国中小学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的我国公民。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 个人认为,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是顺应时代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全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全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全文(简体中文版) 第一章概述 为了贯彻《中小学德育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 原则,提高初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培养他们健全人格,发 展国家公民素质,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章目标 第一节教育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使其具备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以及基本法律常识和法治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劳动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态度和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沟通、合作、辩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尊重法律、法规、校规和道德规范的能力。 5.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拒绝暴力、拥护平等和互助的精神。 第二节内容要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和个人品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 2.社会公德: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弱势群体、守法守纪、遵 守社会规范的意识。 3.家庭美德: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心家人、尊重家庭成员、传 承传统文化的习惯和品质。 4.个人品德:培养学生自律、自爱、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和 品质。 5.社会问题与解决: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 出解决办法的能力。

6.法律与法治:培养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治的重要性, 使其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益和参与法治建设。 7.政治品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和社会主义 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识。 第三章教学要求 第一节教学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知行合一原则: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到率先垂范,自己具备良 好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 2.德育与学科的融合原则: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形成全员全程的德育教育。 3.生活化原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为教学素材,使道 德与法治的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4.体验式教学原则:通过情境故事、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新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新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 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 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 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

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 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 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 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

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这意味着,课程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德课程的另一个核心理念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思想品德课程的另一个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课程应该尊重学生研究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

学生心灵。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研究、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品德课程应该注重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思想品德课程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讲授、讨论、体验、实践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思想品德课程应该注重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研究、自主实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培养有道德、有法律意识的公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公民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一需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应运而生。本文将详细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背景、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方式,以期为读者提供有关该标准的全面了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该标准是教育部根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制定的,用于指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体而言,该课程应使学生:了解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会遵守法律、尊重他人,养成依法办事的意识和习惯;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以及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课堂讲解、情景模拟等。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考试、测验、作业等。通过这些评价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评价结果还可以用于指导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起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评价方式科学合理。通过实施该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促进社会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培养更多有道德、有法律意识的公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的生活为根底,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逐步扩展自己的生活。通过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学生能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认识、体验和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开展。这种综合性的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三课程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通过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观念。同时,思想品德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实施 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和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开展和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此外,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共同为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五结语 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通过培养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积极健康的公民。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关注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展,为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思想品德是人在认识、体验和实践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也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验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根本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

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