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学发展简史

药理学发展简史

药理学发展简史

药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下面将分别介绍药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

1.早期药理学

早期药理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的药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随着医学和药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阿拉伯医生和炼金术士对草药和金属的疗效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早期药理学奠定了基础。

2.药理学创始人

药理学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先驱之一是德国化学家Harald Ling。他在19世纪中叶开始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为现代药理学奠定了基础。Ling提出了药物作用的“物理化学理论”,认为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这一理论对后世药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3.药物筛选与临床前药理学

药物筛选是药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寻找和验证新的药物治疗方案。在药物筛选过程中,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测试,评估药物对特定病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前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在进入人体之前的基本性质、作用机制和潜在的毒副作用。这一阶段的研究包括动物实验、体外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等,旨在为临床试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4.药物治疗与临床药理学

药物治疗是指使用药物对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的过程。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理学家需要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和不良反应,以便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作用机制和疗效。临床药理学涉及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这些研究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药物使用的科学依据,还促进了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优化。

5.分子药理学、基因药理学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药理学领域逐渐引入了分子和基因层面的研究方法。分子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与生物体分子水平的相互作用,如药物对特定蛋白质、基因或细胞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创新思路。

基因药理学是药理学与遗传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遗传因素对药物分布、活化、代谢等过程的影响,以及基因变异与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阐明个体差异对药物反应的影响,为针对特定基因型人群的药物个性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6.药理学分支

药理学分支学科包括神经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免疫药理学、肿瘤药理学等。这些分支学科分别关注药物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免疫系统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机制。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为针对不同疾病的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了重要支撑。

7.未来药理学

未来药理学将借助新兴科技和方法,如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和组学技术等,进一步深入探究药物作用机制和疾病治疗策略。同时,未来药理学将更加关注个性化治疗、精准医疗和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提供更多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总之,药理学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充满创新、挑战与发展的史诗。在未来的发展中,药理学将继续努力寻找更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药理学发展简史

药理学发展简 作者:张钰麟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药理学发展简史 摘要: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药理学pharmacology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德国人施米德贝尔(O.schmiedeberg,1838—1921)首创的实验药理学成为近代药理学的基础。药物同毒物有时也难于严密区分,药理学实际上也以毒物为研究对象,因此把药理学中特别关于医药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为药物学(原意为药饵学),与以毒物为对象的毒物学(toxicology)相区别。 (一)目的和任务 1药理学: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该学科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2学科目的和任务: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

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3药理学三大任务: 第一:药理是医学院校必修的一门课,指导临床用药。 第二:评价药物疗效以及在经济上面和其他方面有些什么不同。 第三:药理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药发展简史及现代研究的主要成就: (1)中药发展简史及本草学主要著作 中药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广大劳动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劳动人民在自然斗争、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得到的药物知识的总结。其中麻黄治喘、常山抗疟、楝实驱虫、大黄

药理学发展简史(优.选)

药理学发展简史 学院(系) 中药系 班级 11级药材班 学号 11406016 姓名王鹏 指导老师于海食 完成时间 2013年10月2日

摘要: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和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这门学科经历了药物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两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才形成一门现代科学。而中国在药理学的发展付出巨大的贡献,本文将重点论述中国在世界药理学发展历史所起到的作用和中国药理学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药理学发展历史药物学现代药理学中国 前言 药理学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科学是药理学发展的支柱,相关历史事件众多。已有文献根据认识规律对药理学的发展进行过简要阐释,但未提出合理的发展阶段。现行的药理学教科书中在绪论中对药理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但多以时间为线索罗列药理学甚至生

物医学的主要历史事件,未能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有线索地归纳,也未提出合理的发展阶段,甚至将药理学事件和基础科学发展事件不加区分地列在一起。因此,笔者将药理学发展归为两个阶段,药物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 药理学发展简史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1]它阐明了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规律性,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其中本学科的发展分为药物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两个阶段,中国在这两个阶段的发展中都付出了巨大贡献。 一.最初发展阶段:药物学 众所周知,药理学是基于古代的药物学或者称本草学的基础上发展开来的[2]。最早的药理学源于对“火”与“酒”的认识和利用。古代,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为了生存必须猎取食物,当时主要食物来源是渔猎动物和采摘植物。最初并不知道哪些可食哪些有毒,难免遇到致吐、腹泻、发汗、止痛、止血等情况,甚至也会有中毒死亡的情况发生。在此阶段,古人们主要采用试错法来进行药物防病治病的探索。因此,这种“临床试验”导致此阶段的药理学发展充满了风险,中毒死亡时有发生。尽管这种“临床试验”有悖于现代伦理学要求,但这种大胆尝试还在积累防病治病的经验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推动着药理学的发展。 [3]而古人将这些治病经验逐一汇总,同时结合本土文化所含有的哲学理论,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而在中国,从宋至金元,随着人类用药实践的不断丰富,药物品种不断增多,药物治疗范围也不断扩大,同时受到宋代理学格物穷理的影响,探讨药性理论成为本草学家的研究主题,在此阶段相关药理学著述颇多。以易水学派为主的气味厚薄、法象药理学说成为当时药学理论之主流,这种潮流促使了中医从经验用药走向理论用药。及至明末,《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部分药理研究的动物实验,尤其是毒理实验似与当今无异,但是,这种研究方法甚为初步,不是本草学术研究的主流,与近代欧洲兴起的实验药理学也有着本质区别。明末清初以来,为了扭转中医用药简单平庸、不明原本的颓风,使药物的运用更紧密地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一批医药学家以尊经为旗号,对《神农本草经》以及后世常用药物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深化了药性功治的认识。因此,古代本草学术三大主题(基原、药理、药效)终于取得了比较圆满的进展。[4]而记载这些药物知识的书籍称为“药物学”(materia medica)。 二.现代发展阶段:现代药理学 随着西方现代科学的逐渐兴起,19世纪德国Buchheim建立起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随后又写出第一本药理学教科书,这标志着现代药理学的建立。随后几百年中,陆续有学者开始研究和发展药理学。1856年,德国Bernald用青蛙证明筒箭毒箭作用于神经肌接头,阐明了它们的药理特点,为药理学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方法。1820年-1879年德国的Buchheim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创立了实验药理学。1832年-1921年Schmiedberg 用动物做实验,进一步发展了实验药理学,被称为器官药理学。 二十世纪初,德国Ehrlich发现砷凡纳明能治疗梅毒,从而开始用合成药物

药理学发展历史

药理学发展简史综述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它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规律性,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他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医学和药学之间的桥梁。 药理学是在药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药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代采用天然动植物及矿物等为药物的古代本草学或药物学和现代建立在化学、生理学及其他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现代药理学两个阶段。 一、药物学(本草学)阶段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从生活经验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治疗疾病与伤痛,这是药物的源始。这些实践经验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饮酒止痛、大黄导泻、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以后在宗教迷信与邪恶斗争及封建君王寻求享乐与长寿中药物也有所发展。但更多的是将民间医药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流传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记载。 例如: 公元1世纪前后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积累的药物知识。该书收载药物365种,其中大部分药物至今仍广为应用,如大黄导泻、麻黄止喘、海藻治瘿、常山截疟等。 公元659年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比欧洲最早的《佛罗伦萨药典》和《纽约堡药典》分别早839年和883年。 公元1596年的《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通过长期从事医药实践:行医、采药、考证、调查、总结用药经验等,写成的巨著,分52卷,收载药物1892种,约190万字。他提出了科学的药物分类法,叙述药物的生态、形态、性味和功能,促进了祖国医药的发展。该书已受到国际医药界的广泛重视,分别被译成英、日、朝、德、法、俄、拉丁等国文字,对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现代药理学阶段 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十四世纪开始)后,人们的思维开始摆脱宗教束缚,认为事各有因,只要客观观察都可以认识。瑞士医生Paracelsus(1493-1541)批判了古希腊医生Galen 恶液质唯心学说,结束了医学史上1500余年的黑暗时代。后来英国解剖学家W.Harvey (1578-1657)发现了血液循环,开创了实验药理学新纪元。十八世纪,意大利生理学家Fontana(1720~1805)通过动物实验对千余种药物进行了毒性测试,得出结论认为:天然药物都有其活性成分,并且选择性作用于机体某个部位而引起典型反应。而使药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现代科学是从十九世纪开始的,Buchheim(1820-1879)在德国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写出了第一本药理教科书,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 主要事件有以下几项: 1804德国的Serturner从阿片中提出吗啡,用狗实验证明有镇痛作用。 1819,德国的Magendi用青蛙证明士的宁作用于脊髓;1856,德国Bernald

药学的发展历史

药学的发展历史 古代药学的起源 药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利用 植物、动物和矿物来治疗疾病,并传承了许多草药知识。古代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都有独立发展的药学体系。 中国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草 药治疗疾病。药物治疗在《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 学著作中被广泛提及。这些著作中记载了许多草药的性能、用途和 配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药学不断发展。汉代的《神农本草经》 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药物学著作之一,记录了大量草药的药理作 用和用途。唐代的《伤寒杂病论》和宋代的《千金方》也对药物学 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药学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飞跃发展。19世纪的工业革命带来了许多新的药物及疗法的发现。20世纪的 化学和生物技术的进步进一步促进了药学的发展。 现代药学不仅涉及药物的发现和研制,还包括药效评价、药物 剂量设计和药物安全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药学的发展也与其他学 科如化学、生物学、药理学和医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药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的需求,药学将继续发展和创新。 现代化的药学研究会越来越注重个性化治疗,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纳米技术、基因治疗和生物制剂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推 动药学的发展。 此外,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和药物安全的关注也将引导药 学走向更加环保、人性化的方向。在药学的发展中,合规性和道德 伦理等问题也需要得到充分重视。

结论 药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国药学的起源与发展与中医草药有着密切联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药学在科技的推动下取得了飞跃的发展。未来,药学将继续迎接新 的挑战,推动医药领域的创新与进步。 --- 您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以满足您的需求。

药理学发展简史

药理学发展简史 药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下面将分别介绍药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 1.早期药理学 早期药理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的药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随着医学和药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阿拉伯医生和炼金术士对草药和金属的疗效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早期药理学奠定了基础。 2.药理学创始人 药理学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先驱之一是德国化学家Harald Ling。他在19世纪中叶开始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为现代药理学奠定了基础。Ling提出了药物作用的“物理化学理论”,认为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这一理论对后世药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3.药物筛选与临床前药理学 药物筛选是药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寻找和验证新的药物治疗方案。在药物筛选过程中,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测试,评估药物对特定病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前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在进入人体之前的基本性质、作用机制和潜在的毒副作用。这一阶段的研究包括动物实验、体外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等,旨在为临床试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4.药物治疗与临床药理学

药物治疗是指使用药物对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的过程。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理学家需要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和不良反应,以便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作用机制和疗效。临床药理学涉及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这些研究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药物使用的科学依据,还促进了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优化。 5.分子药理学、基因药理学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药理学领域逐渐引入了分子和基因层面的研究方法。分子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与生物体分子水平的相互作用,如药物对特定蛋白质、基因或细胞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创新思路。 基因药理学是药理学与遗传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遗传因素对药物分布、活化、代谢等过程的影响,以及基因变异与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阐明个体差异对药物反应的影响,为针对特定基因型人群的药物个性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6.药理学分支 药理学分支学科包括神经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免疫药理学、肿瘤药理学等。这些分支学科分别关注药物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药学发展简史

药学发展简史 作者:***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日

药学发展简史 药 最先是从人类社会初期开始的。人类在与大自然 作斗争中创造了原始的医药,医药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药学是历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它对全人类的健康发展,种族繁衍与发展,有着巨大贡献。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珍宝,是现代国际交流中我国独具特色的优势之一。有着极其光辉的历史。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一)中国药学发展简史包括我国固有的中药学(传统药学)和由西方传入的西药学(现代药学) 1中药学:中药起源于人类的出现和医疗活动的产生过程。据考古发现约在50万年便有了医事活动。最早的药学源于对“火”与“酒”的认识和利用。古代,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为了生存必须猎取食物,当时主要食物来源是渔猎动物和采摘植物。最初并不知道哪些可食哪些有毒,难免遇到致吐、腹泻、发汗、止痛、止血等情况,甚至也会有中毒死亡的情况发生。当些现象反复出现时,痛苦的经验和血的教训,使人们发现自然界的东西对人体有不同影响。于是便由被动接受转为有意识的开发利用,从而变害为利,

使其为人类除病痛、恢复健康服务。所以说人们对医药的认识,是在生活劳动中及同疾病的抗争中,不断创造、积累逐渐丰富起来的。药物知识的起源是与猎取食物联系在一起的,是凭着人类的“本能”选择必须的物质充饥和治疗而产生的。因此说“药物同源”、“药、食、医”与生俱始。 (二)中药学的形成: 1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味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非药学论著中记载的药学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论载3200种药物,是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书。大多只记下药名,对各药作用记述甚少。《山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史地类古书,书中记载药353种之多,包括动、植物和矿物等类药材。且对药物的产地、形状、特点及效用等内容有所描述。是我国最早记述药物功效的文献,对后世药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被称为我国本草著作开先河之作。《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书,由《素问》和《针经》(又称《灵枢》)两部分组成。书中提到的药中有十种,药方也不多。但对药物味理论和炮制方法及要求却有简要记论述。比如,指出五味和五脏的关系是“酸入肝、辛入肺、咸入肾、甘入脾”。《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总结前人经

国内外药物发展史

国内外药物发展史 药物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利用植 物和动物的自然资源进行治疗。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从古代药物使用开始,逐步 介绍国内外药物发展的里程碑,并探讨现代药物发展的前景。 一、古代药物使用 古代人们主要依赖自然疗法,利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自然资源制 作药物。中国古代药物发展有着独特的特点,早在4000多年前的古代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对药物的记载,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 论体系。此外,印度的阿育吠陀经典也收录了丰富的草药疗法。 二、古希腊药物学 古希腊文化对于药物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是古希腊药物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强调医者应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提出了著名的“将食物作为药物”观念。 同时,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对于药物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中世纪的药物开发 中世纪时期,摩尔开普曼大学(Montpellier University)在欧洲崛起,并成为了医学和药物学的研究中心。当时,草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人们开始对草药进行系统的组合和配伍,以提高疗效。同时, 在中世纪的阿拉伯世界,伊本·西那(Ibn Sina)的《医学典篇》对药物 的研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近代药物发展 近代的药物发展主要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兴起。19世纪末,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贝尔(Friedrich Bayer)发现了一种有效的解热药物——阿司匹林,开启了现代药物研究的新时代。此后,药物研究逐渐由天然药物向合成药物转变,第一批合成药物的诞生不仅丰富了医学领域的药物种类,也进一步推动了药物研究的进展。 五、现代药物发展与前景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药物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使得药物研究和开发更加精准,并且有望开发出更具个性化的药物。此外,纳米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为药物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国内外药物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古代的自然疗法到现代的基因工程技术,每个阶段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革新,未来的药物发展可期,相信药物会在人类健康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药物发展史 文献综述

药物发展史综述 摘要 药最先是从人类社会初期开始的。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创造了原始的医药,医药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药学是历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经历了从天然药物,到化学制药再到生物制药三个阶段。它对全人类的健康发展,种族繁衍与发展,有着巨大贡献。 正文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从生活经验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治疗疾病与伤痛,这是药物的源始。这些实践经验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饮酒止痛、大黄导泻、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以后在宗教迷信与邪恶斗争及封建君王寻求享乐与长寿中药物也有所发展。但更多的是将民间医药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流传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记载,例如在公元一世纪前后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及埃及的《埃伯斯医药籍》(Ebers‘Papyrus)等。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在药物发展史上有巨大贡献,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帧,药方11000余条,是现今研究中药的必读书籍,在国际上有七种文字译本流传。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十四世纪开始)后,人们的思维开始摆脱宗教束缚,认为事各有因,只要客观观察都可以认识。瑞士医生Paracelsus(1493-1541)批判了古希腊医生Galen恶液质唯心学说,结束了医学史上1500余年的黑暗时代。后来英国解剖学家W.Harvey (1578-1657)发现了血液循环,开创了实验药理学新纪元。意大利生理学家F.Fontana (1720-1805)通过动物实验对千余种药物进行了毒性测试,得出了天然药物都有其活性成分,选择作用于机体某个部位而引起典型反应的客观结论。这一结论以后为德国化学家F.W.Serturner(1783-1841)首先从罂粟中分离提纯吗啡所证实。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不仅促进了工业生产也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其中有机化学的发展为药理学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植物药中不断提纯其活性成分,得到纯度较高的药物,如依米丁、奎宁、士的宁、可卡因等。 l9世纪末,化学工业的兴起,Ehrlich化学治疗概念的建立,为20世纪初化学药物的合成和进展奠定了基础。例如早期的含锑、砷的有机药物用于治疗锥虫病、阿米巴病和梅毒等。在此基础上发展用于治疗疟疾和寄生虫病的化学药物。20世纪30年代中期发现百浪多息和磺胺后,合成了一系列磺胺类药物。1940 年青霉素疗效得到肯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得到飞速发展。化学治疗的范围日益扩大,已不限于细茵感染的疾病。随着1940年Woods和Fildes抗代谢学说的建立,不仅阐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也为寻找新药开拓了新的途径。例如根据抗代谢学说发现抗抽搐药,利尿药和抗疟药等。药物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的研究也随之开展,为创制新药和先导物提供了重要依据。30到40年代发现的化学药物最多,此时期是药物化学发展史上的丰收时代。

药理学 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药理学是在药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建立和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大致可分为传统本草学、近代药理学和现代药理学三个阶段。 早自远古时代,人类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药物知识的和疾病防治经验,这些实践经验被记录下来,后又被广为应用。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称为“本草”,药物学形成的这段时期称为传统本草学阶段。《神农本草经》形成于公元一世纪前后,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其总结了东汉以前的药物知识,收载365种植物、动物及矿物药,其中不少至今仍在使用,如大黄导泻、饮酒止痛、柳皮退热、楝实祛虫等。唐代《新修本草》(公元659年)也称“唐本草”,收载药物884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明朝的李时珍通过长期医药实践,著成举世闻名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帧,药方11000余条,是药物尤其是天然来源药物研究的必读书籍,已被译成英、德、法、俄、日、朝、拉丁语等七种语言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 18世纪末,化学和生理学的迅速发展为近代药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德国Ser türner于1804年首先从植物药罂粟中分离提纯吗啡,并证实了吗啡对犬的镇痛作用。此后法国Magendi用青蛙实验,发现士的宁具有致惊厥作用,并证明其作用部位在脊髓。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德国Buchheim(1820-1879)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并写出第一本药理教科书,开创了实验药理学,使药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现代药理学阶段约从20世纪初开始。1909年,德国Ehrlich发现砷凡纳明能治疗锥虫病和梅毒,从而开创了合成药物治疗传染病的新纪元。1940年英国Florey等人在Fleming研究的基础上从青霉菌中分离提纯得到青霉素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使化学治疗药的研究进入抗生素时代。20世纪中叶,是化学药物发展的黄金时期,磺胺类、抗生素、合成的抗疟药、抗组胺药、镇痛药等纷纷问世,促进了药理学快速发展。 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电子显微镜、生物工程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已由原来的系统、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受体、分子和量

药理学发展史案例

药理学发展史案例 19世纪初实验药理学的创立标志着近代药理学阶段的开始。随着有机化学、解剖学和实验生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实验药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对药物安全性的高度重视,促进了药理学研究从实验药理向临床药理发展。根据药理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产生了医用药理学、护理药理学等。我国于20世纪初开设了实验药理学课程,并着重在中药药理方面进行研究。 古代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我国早在公元一世纪前后问世的《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药物学著作,全书收载药物365种,其中不少药物至今仍广为应用。唐代政府颁发的《新修本草》收载药物884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是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巨著,全书52卷,收载药物1 892种,11 000余条,约190万字,并被译成英、日、朝、德、法、俄及拉丁文等7种文本,广为流传,对我国和世界药物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出有效成分,人工合成化学药物等;其次是各种药理实验方法的建立,对药物的作用部位、作用性质及治疗效果在整体、器官、细胞水平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了实验药理学。 药理学的发展更加迅速,产生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分支学科,如生化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神经药理学、免疫药理学、遗传药

理学、时辰药理学等边缘学科,分别从不同方面研究药物作用的基本理论。对药物安全性的高度重视,促进了药理学研究从实验药理向临床药理发展。根据药理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产生了医用药理学、护理药理学等。我国于20世纪初开设了实验药理学近几十年来,我国在新药开发和新理论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药物品种增多、质量产量提高。有的药物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供应国际市场,,为祖国和世界医药发展作出了贡献。疗、言语治疗等方面的工作。

药理学发展简史综述

药理学发展简史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按传统药理学和近现代药理学两部分阐述药理学在不同时代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对药物的影响。 关键词:药理学发展史传统药理学近现代药理学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 学科。药理学pharmacology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德国人施米德贝尔(O.schmiedeberg,1838—1921)首创的实验药理学成为近代药理学的基础。药物同毒物有时也难于严密区分,药理学实际上也以毒物为研究对象,因此把药理学中特别关于医药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为药物学(原意为药饵学),与以毒物为对象的毒物学(toxicology)相区别。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药物包括有利于健康的催眠药、感冒药、退烧药、胃药等等各种药品。 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1、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和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 2、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等。 早期经验积累[1]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从生活经验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治 疗疾病与伤痛,这是药物的源始。这些实践经验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饮酒止痛、大黄导泻、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以后在宗教迷信与邪恶斗争及封建君王寻求享乐与长寿中药物也有所发展。但更多的是将民间医药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流传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记载。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有,公元一世纪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唐代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药典,收载药物884种。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科学巨著,历时27载,全书190万字、共52卷、收载药物1892种、方剂11000多条、插图1160幅。全世界广为传播,是药物发展史上的光辉一页。

医药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绪论 一、医药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兽医药物是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动物疾病,保障畜牧业发展的一类化学物质;也包括用以促进动物生长、繁殖和提高动物生产效能,促进畜牧业生产的一些物质。 兽药应用得当,能促进或调节动物机体的某些生理生化过程,促进动物生长,或使患病动物的病理过程得到纠正,恢复健康,从而达到防治疾病或提高饲养水平的目的。所有药物如用量过大或用法不当都会对动物机体产生毒性,损害动物健康,甚至引起死亡,则成为毒物。因此,药物与毒物之间并无明显界限。所以,药理学中必须提供药物过量时中毒和解毒的一般知识。实际上对动物有毒害的物质不仅仅来自过量的药品,还包括多方面的工业污染、农药,有毒植物以及霉菌毒素等等。故研究有关毒物的毒性、中毒原理和病理过程,以及对中毒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又从药理学中分化出来,单独发展成一分支学科----毒理学、兽药毒理学。 研究药物全部知识的科学称为药物学,我国古代称之为“本草”,因其多系天然的植物(也有动物和矿物)之故。近代药物除了利用天然产物外,更多采用其提取出的有效成分或人工合成品,并制成各种剂型的制剂,因而药物学又逐渐分化成几门独立的学科,如生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 兽医药理学是专门研究药物与畜禽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药理学的发展也推动着兽医药理学的发展。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学)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即研究机体对进入体内的药物的处置或处理过程,以及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随时间推移而消长的规律。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ecs,简称药效动力学或药效学)研究药物对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即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机能的变化或效应(如兴奋、抑制、解热、平喘、抑菌、杀菌等)及其作用原理或机理。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和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药动学)是同一个过程而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加强这两方面结合的研究,就更能为临床治疗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打下基础。 学习药理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来认识和掌握药物与机体的相互联系,正确评价药物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重点要学习现代药理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章的代表性药物。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理论上给兽医工作者正确应用药物打下可靠的基础,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同时也为寻找新药,发掘祖国医药遗产提供线索;更进一步还可对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乃至对生命的本质有所阐明,为发展生物科学作出贡献。 药理学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知识为基础,阐时药物的作用原理和规律,进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服务。为了提高药物的疗效,也要注意药剂学的研究,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药理学是联系基础、临床以及药剂学三方面的实验课。它不仅能验证课堂理论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善于察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独立进行医疗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

第六讲中医药理学发展简史之二

第六讲中医药理学发展简史之二 第三节宋金元时期:法象药理和归经理论的提出 宋金元时期,随着用药实践的不断丰富,药物品种不断增多,药物治疗范围也不断扩大,本草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宋金元时期医家多以药材性状的形、色、气、味、体、质为核心,结合阴阳五行、五运六气、气味升降之理,建立了“法象药理”的理论模式。药物的气化学说、归经学说、升降浮沉学说等等,也都是在这段时间得到具体化、体系化的。 法象药理初步形成于宋代,是宋代临床药理学的重大进展,当时受到宋儒理学的影响,大兴探讨药理之风,药性理论成为本草学家的研究主题之一。北宋初年的《开宝本草》(973-974年)已经运用性味药理解释药效。例如释龙眼:“《神农本草经》云一名益智者,盖甘味归脾而能益智。”不过类似的药效解释简单零散,还不成体系。 从思维特点来看,这一时期的药性理论发展引入了理学思想。理学,具体指宋儒哲学思想,概括为“格物穷理”的思维,虽然也有各个流派,常可见到朴素唯物观、客观唯心观、主观唯心观的杂揉现象,也有取类比象以及象数思维、实用主义倾向,但就其形成较完整的哲学体系来讲,对于药性理论的发展,仍然有相当大的促进,而且延伸影响及于金、元乃至明清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1、沈括《梦溪笔谈》对中医药理的探索 北宋沈括(1031-1095年)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沈括的医学著作有《沈存中良方》,但对中药药理的研究内容出现在其晚年的著作《梦溪笔谈》(大约成书于1086-1093年)中“药议”部分: “人之饮食药饵,但自咽入肠胃,何尝能至五脏?凡人之肌骨、五脏、肠胃虽各别,其入肠之物,英精之气味,皆能洞达,但滓秽即入二肠。凡人饮食及服药,既入肠,为真气所蒸,英精之气味,以至金石之精者,如细研硫黄、朱砂、乳石之类,凡能飞走融结者,皆随真

药理学理论讲义

第一章绪论 一、根本概念 1、药理学(pharmacology)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 (含病原体) 相互作用与作用规律的学科。 2、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与作用机制的学科。 3、药动学(pharmcokinetics) 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与规律的学科。 4、药物(drug) 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与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 的化学物质。 5、药物、食物、毒物三者之间辨证关系。 三者之间没有质的区别,只有使用的目的和量的不同。 二、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1、说明药物的作用与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正确疗效、防治不良反响提供依据 2、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的新用途 3、为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四、理学的开展简史 《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唐代《新修本草》为我国政府颁发的第一部药典,收载药物844种;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全书52卷,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药方11000条,图谱1162幅。 出现生化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免疫药理学、遗传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等新型学科分支。 五、新药开发与研究 新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已经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症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按新药管理。 1、新药的来源〔天然、半合成、全合成〕 2、新药开发与研究 1〕临床前研究 2〕临床研究 Ⅰ期:在20-30例成年志愿者肾上进展初步的药理学与人体安全性试验。 Ⅱ期:为随机双盲对照,主要是对新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作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Ⅲ期:上市前、试生产期间,扩大多中心试验,对新药安全性、有效性进展社会考察。 Ⅳ期:上市后大X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包括不良反响。 3〕上市后药物监测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cokinetics)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1、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1〕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离子障〔ion trapping〕: 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通过生物膜,而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膜一侧的现象。 特点:1〕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解离少易转运;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解离多难转运。 2〕当膜两侧PH不等时,弱酸性药物容易从酸侧进入到碱侧;弱碱性药物容易从碱侧进入到酸侧。 3〕当扩散达平衡时,弱酸性药物在碱侧的浓度大于酸侧;弱碱性药物在酸侧的浓度大于碱侧。 4〕在生理PHX围,强酸、强碱与季铵盐都以离子形式存在,很难跨膜转运。 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弱酸性药物:10PH-PKa=离子型/非离子型 弱碱性药物:10PKa-PH=离子型/非离子型 〔2〕滤过(filtr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