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晏子春秋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晏子春秋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晏子春秋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晏子春秋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晏子春秋|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晏子春秋|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①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②无走,四顾无告。而君不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③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④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

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

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敝撤:艰难的样子

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

【文本解析一:清华附中王武镝】

[文本解析]

2005年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本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记载了有关晏子进谏的一个故事。“晏子,齐之习辞者也。”对于这个人,同学们并不生疏,但只知道他

能言善辩,不辱使命,而对他为救助百姓不惜倾尽家财,为劝谏景公不惜放弃官位的事迹,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文本记载了齐景公在国内连续下了十七天大雨的情况下,只知饮酒作乐,不恤民情,晏子为民请命,得不到准许,不得不辞官而去,用自家的财物救助百姓的故事。应该

说文本的难度不大,但有个别词语比较生疏,补充注释

于下。

[补充注释]

霖雨,连续下雨超过三天就叫霖雨,就是现在所说的“淫雨”。

柏遽,历来有不同说法,有一说认为是一个近臣的名字,有一说认为“柏”就是“伯”,官名,君主的近臣。译文从此说。“遽”,立刻。

家粟,春秋时,诸侯称国,大夫称家,“家粟”指晏子自己封地的粮食。

请身,就是“乞身”,请求辞职的委婉说法。

兼于涂,“兼”是“溓”的假借字,读“黏”。兼于涂,是说连续下雨十七日,道路泥泞难行,所以才“令趋驾”。

有约,这里的“约”是“屈”,这里意思是说,我本不足以委屈您侍奉了,但是社稷百姓又该怎么办呢?

遂拜于涂,这里的“拜”,解释为授予官职为好,因为前面晏子已经辞官了。

命禀,和前面的“命柏”同,就是命令官吏。

后者,若不用令之罪,意思是过了三天没有办完,就是没有尽心办事,将要治罪。

[参考译文]

齐景公的时候,雨一连下了十七天不停。景公却日日夜夜喝酒。晏子请求发放粮食给灾民,请求了多次,

也没有被允许。景公命令近臣急速巡视全国,招致会唱

歌的人。晏子听说后,不高兴,就把他自己食邑出产的

粮食分给百姓,并把装运粮食的工具放在路上,徒步去

见景公,说:“雨一连下了十七天了,毁坏房屋的一乡

有好几十,挨饿的百姓一里(二十五户)有好几家,百姓年老体弱,地冻天寒时连粗布短衣都得不到,饥饿时连

酒糟谷糠都得不到,踟蹰徘徊,无家可归,环顾四方,

求告无门。您却不担忧这些,还一天到晚喝酒,不停地

叫人到全国寻找乐师歌手。马吃官府的粮食,狗饱食牛

羊猪肉,三宫的妻妾,都有充足的美食佳肴。狗马妻妾,(享用的东西)不是太多了吗?黎民百姓,(得到的东西)不是太少了吗?因此.乡里人穷困而求告无门,就不会

喜欢他们的君主;乡里人饥饿而求告无门,也不会喜欢

他们的君主。我随同百官办事,使人民饥饿贫困而求告

无门,使君主沉迷酒色,失去民心而不知忧虑,我的罪

过已经很大了。”于是他拜了两拜,请求辞去官职,就

跑出去了。

景公追赶他,路途泥泞追赶不上。就命令驾车追到

晏子的家里,还是没有追上。晏子的粮食全部分给了百姓,装载粮食的工具还放在道边。景公驾着车,在一个

四通八达的大路口追上了晏子。景公下车跟在晏子的身后,说;“我有罪,先生背弃我,不帮助我,我不值得

您屈身(帮我治理国政)了,难道您就不顾及国家和百姓了吗?希望先生保全我,请允许我拿出齐国的粮食财物,送给百姓,送多送少,送轻送重,就听您的命令了。”

就在路上任命晏子官职。晏子才(和他)回去。(晏子)命令大臣到民间巡视,百姓家中有农田蚕桑却没有饭吃的,使他们有一个月柴米积蓄;连农田蚕桑也没有的,

使他们有一年的食物;没有积蓄柴草的百姓,给他们柴草,使他们足以度过连绵的雨天。又命令近臣到民间巡视,百姓中房屋不能抵御风雨的,给他们钱;巡视查找

百姓中缺钱少用的,三天内要完成,超过三天按不服从

命令治罪。

景公走出(日夜饮酒听歌的)馆舍,减少肉食,撤去酒席。三天后,官吏的报告全都上来了:贫困百姓有一

万七千家,用去粮食九十七万钟,柴草一万三千车;毁

坏房屋的二千七百家,用去三千金。景公从这以后才回

到内宫节缩膳食,不调琴弦,不列钟鼓。晏子请求斥退

景公身边的亲信和那些用歌舞娱乐君主的人。

【文本解析二:刘玉贤】

[文本解析]

本篇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五》,《晏子春秋》是战国时期一部记事的散文著作,包括《内篇谏上》《内篇谏下》《内篇问上》《内篇问下》《内篇杂上》《内篇

杂下》《外篇重而异者》《外篇不合经术者》,共八篇。相传是春秋末齐国的政治家晏婴所作,但从内容看,大

致是后人追记、整理晏婴思想言行的一部书。所记内容

也不完全是写实,即使是有史实作根据,作者也多加以

夸张和渲染。因此,该书虽然是记晏子言行的,却可以

当作历史小说来看。《汉书?艺文志》将此书列于儒家,但因书中有宣扬墨家兼爱、非乐、节用等主张的内容,

所以有人认为该书应归入墨家。

晏子,名婴,字平仲,是管仲之后齐国的大政治家。他生活朴素,爱国爱民,在国内敢于主持正义,抑强抚弱,又善于辞令,出使能对抗强权,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大。《晏子春秋》着重宣扬晏子的才能和美德,写得生动有趣,也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对当时荒淫残暴的君主、

无恶不作的佞臣等都有所揭露和批判。书中作者善于运

用简炼生动的语言写人叙事,展开矛盾和斗争,使这部

书故事性较强,人物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记述在齐国遭受霖雨灾害时,景公却一味追求

享乐、不恤国事、不顾百姓死活。晏子敢于主持正义,

为了劝谏景公而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表现了晏子爱民

爱国的美德。

[参考译文]

齐景公在位时,有一年齐国大雨一连下了十七天。

面对大雨灾害,齐景公却仍然日夜饮酒作乐。国相晏婴

请求景公散发官仓的粮食救济灾民。多次请求,都不被

景公准许。景公命令伯官赴各地视察,寻找能歌善舞的

美女。晏婴听到后,很不高兴,他就先把自己家的粮食

拿出来,分发给饥饿的百姓,把装粟米的容器放在路边,然后步行去拜见景公,劝谏说:“大雨接连下了十七天,每乡倒塌的房屋以数十计,每个村子都有好多户饥饿无

靠的灾民,老弱病残的百姓,受冻没有粗布衣服穿,挨

饿没有粗劣的食物吃,处境艰难无路可逃,翘首四望求

告无门。而你作为国君,却不体恤自己的子民,日夜饮

酒作乐,下令寻求能歌善舞的的美女不停止。你的马吃

着官府的粮食,你的家畜吃得饱饱的,你的后宫都有精

美的食物享受,和你的子民百姓相比,你不觉得你的狗

马后宫享受太多,你的子民享受太少了吗?本来百姓在

走投无路求告无门时,生活困苦心里还惦着国君的体恤,饥寒交迫,求告无门时,愁苦不堪仍然把希望寄托于国

君啊。今晏婴率百官,却使百姓饥寒交迫处境困窘而又

求告无门,使国君沉溺于享乐不恤国事不察民情,我晏

婴实在是罪大恶极。”说完向景公拜了两拜叩头后,起

身迅速离去。

景公在晏子后边紧追,加倍赶路却没能追上。景公

命快马加鞭追到晏子家,还没有追上。只看到晏子把自

家的粮食分发给饥民,装粟的容器摆在路边的情景,景

公驱车继续追赶,一直追到郊外大路上才追上晏子。景

公走下车子,跟在晏子后边说:“我有罪,先生你可以

违背不施援手,我的德行也不值得你用臣礼约束自己,

难道先生你就不考虑齐国和百姓吗?希望先生你能继续

关心帮助我,我愿拿出国库的粮食财物分发给灾民,分

发标准一切听从先生你的安排。”景公就在大路上拜谢

晏子。晏子这才返回城里。发布命令视察全国,百姓家

尚有织物而没饭吃的,先供给一月的粮食;完全没有生

活来源的,供给一年的粮食;没有物资储备的百姓,供

给柴禾,使他们能够度过这场大雨灾害。下令伯官视察

各地百姓,那些房屋不能抵御大雨的,发给他们救济金。视察落实灾民生活困难无力自救的,限三天时间全部调

查清楚,拖延推迟的,按不遵从命令治罪。

景公自己也走出宫室,每餐减少肉食,撤掉酒宴。

三天以后,各地巡视的官员汇报上总:贫困无靠的灾民

有一万七千多家,需救济粮食九十七万钟,需救济薪柴

一万三千多车;房屋倒塌的有二千七百多家,需发放救

济金三千两。这以后,景公回到宫室裁撤用度,不再陈

设歌舞。晏子又清退了那些平日在景公身边专以歌舞声

色享受引诱国君的小人。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D]

A.致能歌者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逮:赶上

D.委之百姓委:任命

【王武镝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委”,在这里是“交

付”“交给”的意思。从前文“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可知,齐景公是要把粮食财物“委”之百姓,讲成“任命”显然不通。这实际是一个省略句,“委之”后

面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实际是请求晏子把这些粮食

财物交给百姓。

【刘玉贤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句中加点

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D中“委之百姓”的“委”解释为任命是太明显的错误,联系上下文“委”

在句中应是舍弃的意思,。此题中A句“致能歌者”的“致”解释为“使……到来”也很勉强,恰当的解释应

为招引、招来,引申为寻找、寻求。因为“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句中“柏”即伯,古代的官名,“遽”,传驿。柏按景公的旨意主动搜寻歌者的意思非常清楚,

没有使动的意味,解释为“使……到来”显得牵强。尽

管因D项错误太显眼,考生大部分会选D,但如果认真的考生选了A,又该如何裁定呢?所以命题还是要慎之又慎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答案D]

A.三请,不见许B.令国致乐不已

徒行见公曰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公驱,及之康内D.晏子乃返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王武镝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本题要求学生能够把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自觉迁移到阅读中,因而历来采用将课文所学例句与阅读材料中的句子对照组合的考查形式,但今年例句只有最后一句选自《黔之驴》,其余均选自阅读材料。D项的两个“乃”均表示时间上前后紧密相接,相当于“才”。其他三项,A项的两个“见”,前者表示被动,是介词,后者表示“拜见”,是动词。B项两个“已”字,前一个是动词,“停”;后一个是副词“太”。C项的两个“之”字,前者是代词,代晏子;后者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需要指出的是,本题所考的四个虚词,除了“之”字以外,其他三个都不在规定的18个虚词范围之内。

【刘玉贤解析】

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要求

考生能够结合文句,把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自觉迁移到阅

读中,准确把握同一虚词在文中不同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既有同一虚词在文中不同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也有将课文所学例句与阅读材料中的句子对照组合

的考查形式。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D。D组两句中的“乃”都是副词,作才讲。A组

中“三请,不见许”中的“见”是介词,加在动词前,

表被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被;“徒行见公曰”名中的“见”是动词,作往见、拜见讲。B组中“令国致乐不已”中的“已”是动词,作停止讲;“狗马室妾,不已

厚乎”名中的“已”是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甚、太。C组中“公驱,及之康内”句中的“之”是代词,作他讲,代晏子;“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句中的“之”是助词,其作用是取消“夫子幸存寡人”这一主谓句的独立性,使之相当一个短语,作“愿”的宾语。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答案A]

A.(但)无乐有上矣。

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C.惟夫子之令(是听)。

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王武镝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式。考查对文言省略句省略内容的理解,这一点和以往并没有根本区别。不同的是,往年省略句补出的成分不是主语就是宾语,今年补出的内容比较复杂,既有主语,也有谓语,还有补语。但在解题思路上,都同样要建立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之上。 A项,“无乐有上矣”前一个分句是“故里穷而无告”,前后是假设关系,而不是转折关系,应该补出的是“就”。

【刘玉贤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辨析括号中补出的文字的正误,实际是考查对句意的正确理解。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联系上下文看,“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里穷而无告”与“无乐有上”顺承关系,在“无乐有上矣”前的括号中加“但”,使“里穷而无告”与“无乐有上”变成转折关系,这样的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符。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答案C]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B.②④⑤

C.①③⑥D.③④⑥

【王武镝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①为了救民于饥渴,拿出自己

封地的粮食,当然是爱民之心。③为民请命不得,弃官

而去,自是爱民。⑥请求斥退小人,完全是为国家考虑。所以C项是正确的。解答这类题,应该充分利用排除法,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不合要求的去排除。②是说乡里百姓,在饥寒无告的情况下对君主的态度。与晏子无关,

据此可排除AB;④是景公的行为,也与晏子无关,这样

就只有C项是正确答案了。

【刘玉贤解析】

此题考查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全部表现晏子爱

民爱国的一组是C。(1)遂分家粟于氓晏子在齐国霖雨

十有七日,自己三请景公发粟于民,不见许的情况下,

遂分家粟于氓,充分表现了晏子爱民爱国的美德。(2)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陈述的对象是百姓不是晏子。(3)请身而去,遂走而出这是晏子徒行见景公,对其在

霖雨灾害面前,仍一味追求享乐、不恤国事、不顾百姓

死活的行为劝谏后的行为,突出表现了晏子爱国爱民的

美德。(4)公出舍,损肉撤酒陈述的对象是景公不是晏子。(6)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写晏子在景公认识并改正错误后,及时清退景公身边那些专以歌舞享

乐娱君的小人,表现晏子爱国爱民的美德。综上可知全

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C。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B]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个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王武镝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B项错在说景公“从谏如流”,从原文看,“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恐怕谈不上“从谏如流”。

【刘玉贤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B。从全文看在齐国霖雨十有七日的的严重灾害面前,“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

一味追求享乐、不恤国事、不顾百姓死活的昏君。在晏

子徒行见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对景公劝谏后,

“景公出舍,损肉撤酒。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

鼓不陈。”应该说景公对其错误是有所认识和改正的。

晏子趁机及时“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就是担心

景公一有机会又会旧病复发。所以从全文看根本得不出“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的结论,属以偏概全,故意拔高。

晏子春秋·景公使鲁有事已仲尼以为知礼第二十一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使鲁有事已仲尼以为知礼 第二十一原文|翻译 【原文】 晏子使鲁,仲尼命门弟子往观。子贡反,报曰:孰谓晏子习于礼乎?夫礼曰:登阶不历,堂上不趋,授玉不跪。今晏子皆反此,孰谓晏子习于礼者?晏子既已有事于鲁君,退见仲尼,仲尼曰:夫礼,登阶不历,堂上不趋,授玉不跪。夫子反此乎?晏子曰:婴闻两槛之闲,君臣有位焉,君行其一,臣行其二。君之来速,是以登阶历堂上趋以及位也。君授玉卑,故跪以下之。且吾闻之,大者不逾闲,小者出入可也。晏子出,仲尼送之以宾客之礼,不计之义,维晏子为能行之。 【译文】 晏子出使鲁国,孔子命令及门弟子前去观看,子贡回来,报告说:谁说晏子熟习于礼?《礼》中说: 上台阶不能越级,在堂上不能快步走,授给玉器不能下跪。现在晏子全部与此相反,谁说晏子是熟习礼的人呢? 晏子结束了对鲁君的拜谒后,离开宫廷去见孔子。孔子说:礼仪的规则,上台阶不能越级,在堂上不能快步走,授给玉器不能下跪。先生违反了这些吗? 晏子说:我听说两堂之间,君臣各有其位,君王走一步,臣子走两步。鲁君走来得快,所以我上台阶

跨越而行,在堂上快步走以按规定的时间到达我的位置。君王授受玉时身子低伏,所以跪下以比他更低。而且我听说,大的方面不超越礼的规则,小的方面有些出入是可以的。晏子出去了,孔子以宾客之礼相送,(返回后对及门弟子说): 不合常规的礼,只有晏子能够实行。 【繁体原文】 景公使魯有事已仲尼以為知禮第二十一〔一〕 晏子使魯〔二〕,仲尼命門弟子往觀〔三〕。子貢反,報曰:「孰謂晏子習于禮乎〔四〕?夫禮曰:『登階不歷,堂上不趨,授玉不跪。』今晏子皆反此,孰謂晏子習于禮者〔五〕?」晏子既已有事于魯君〔六〕,退見仲尼,仲尼曰〔七〕:「夫禮,登階不歷〔八〕,堂上不趨,授玉不跪。〔九〕夫子反此乎〔一十〕?」晏子曰:「嬰聞兩檻之閒〔一一〕,君臣有位焉,君行其一,臣行其二〔一二〕。君之來遬〔一三〕,是以登階歷堂上趨以及位也〔一四〕。君授玉卑,故跪以下之〔一五〕。且吾聞之,大者不踰閑,小者出入可也〔一六〕。」晏子出,仲尼送之以賓客之禮,不計之義〔一七〕,維晏子為能行之〔一八〕。 【繁体注释】 〔一〕蘇輿云:「『景公』當作『晏子』,傳寫誤也。」◎則虞案:元刻本、活字本「有」誤作「布」。凌本此章以下各文皆無。 〔二〕則虞案:韓詩外傳四、論衡知實篇作「晏子聘于魯」,初學記二十一引作「使魯」。周廷寀云:「春秋齊使聘魯,自襄公二十七年慶封之後,於經更無所見,蓋諸子之寓言也。」 〔三〕則虞案:元刻本、活字本、嘉靖本、綿眇閣本「弟子」

《出师表》《晏子春秋·内篇杂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14分) 【甲】待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 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③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 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注释】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性行淑均()(2)拥大盖,策驷马() (3)身相齐国()(4)晏子怪而问之()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愚以为宫中之事晏子荐以为大夫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C.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其夫为相御其后夫自损抑 2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2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2分) (1)诸葛亮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晏子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古诗晏子谏景公翻译赏析

古诗晏子谏景公翻译赏析 文言文《晏子谏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 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释】 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三:此为虚词,表多次。而:表转折,但是、然而。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闻:听命;辞命。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视。 15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阐明。 18 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 善:好的 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回答。 25与:给。

晏子春秋寓言故事《南桔北枳》原文及翻译

晏子春秋寓言故事《南桔北枳》原文及翻译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寓言故事 原文: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注释: ①诣:(拜见) ②曷:(疑问词语,什么) 1/ 2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景公自矜冠裳游处之贵晏子谏第十五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景公自矜冠裳游处之贵晏子谏第十五原文|翻译 【原文】 景公为西曲潢,其深灭轨,高三仞,横木龙蛇,立木鸟兽。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五彩具焉;带球玉而冠且,被发乱首,南面而立,傲然。晏子见,公曰:昔仲父之霸何如?晏子抑首而不对。公又曰:昔管文仲之霸何如?晏子对曰:臣闻之,维翟人与龙蛇比,今君横木龙蛇,立木鸟兽,亦室一就矣,何暇在霸哉!且公伐宫室之美,矜衣服之丽,一衣而五彩具焉,带球玉而乱首被发,亦室一容矣,万乘之君,而壹心于邪,君之魂魄亡矣,以谁与图霸哉?公下堂就晏子曰:梁丘据、裔款以室之成告寡人,是以窃袭此服,与据为笑,又使夫子及,寡人请改室易服而敬听命,其可乎?晏子曰:夫二子营君以邪,公安得知道哉!且伐木不自其根,则蘗又生也,公何不去二子者,毋使耳目淫焉。 【译文】 景公挖曲池,池深可以淹灭车子。又建造宫室,高有三仞。梁木上刻着龙蛇,立柱上刻着鸟兽。景公穿着有华美花纹的礼服,绣着白色花的下衣。一身衣服便五彩具全,佩带美玉而且戴着冠缨。披头散发,面向前方站着,十分骄傲的样子。晏子见进,景公说: 从前管仲的霸业怎样? 晏子低着头不回答。景公又说: 从前管仲的霸业怎样?

晏子回答说: 我听说,只有狄人同龙蛇亲近。现在君王梁木上刻着龙蛇,立柱上刻着鸟兽,也只是在房屋中亲近一下它们。哪有闲暇去图霸业!而且国君自夸宫室之美,自傲衣服的美丽,一身衣服而五彩齐备,佩带着美玉而披头散发,也只是在房屋中打扮一下。大国的君王,而专心于邪行,君王的魂魄已经没有了,凭什么来和别人商量霸业呢? 景公下堂到晏子跟前,说:梁丘据、裔款告诉寡人宫室建好了,所以私下穿上这身衣服,和梁丘据相调笑,又使先生到这儿,我请求改造这座房子,换掉这身衣服而恭敬地听从您的吩咐,可以吗? 晏子说: 那两个人以邪僻之行迷惑君王,您怎么会知道呢!而且砍树不砍根,那么枝条又会重生,您为何不除掉这两个人,不使耳目被其迷惑呢? 【繁体原文】 景公為西曲潢〔一〕,其深滅軌〔二〕,高三仞〔三〕,橫木龍蛇,立木鳥獸〔四〕。公衣黼黻之衣〔五〕,素繡之裳〔六〕,一衣而五綵具焉〔七〕;帶球玉而冠且〔八〕,被髮亂首〔九〕,南面而立,傲然。晏子見,公曰:「昔仲父之霸何如?」晏子抑首而不對。公又曰:「昔管文仲之霸何如〔一十〕?」晏子對曰:「臣聞之,維翟人與龍蛇比〔一一〕,今君橫木龍蛇,立木鳥獸,亦室一就矣〔一二〕,何暇在霸哉!且公伐宮室之美,矜衣服之麗,一衣而五綵具焉,帶球玉而亂首被髮,亦室一容矣,萬乘之君,而壹心于邪〔一三〕,君之魂魄亡矣,以誰與圖霸哉?」公下堂就晏子曰:「梁丘據、裔款以室之成告寡人,是以竊襲此服〔一四〕,與據為笑,又使夫子及〔一五〕,寡人請改室易服而敬聽命,其可乎?」晏子曰:「夫二子營君以邪〔一六〕,公安

《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连云港(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 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12.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 10.(2分)君爱老/ 而恩无所不逮/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 11.(6分) (1)(3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3分)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12.(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

晏子春秋·景公为履而饰以金玉晏子谏第十三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为履而饰以金玉晏子谏第 十三原文|翻译 【简体原文】 景公为履,黄金之綦,饰以银,连以珠,良玉之絇,其长尺,冰月服之,以听朝。晏子朝,公迎之,履重,仅能举足,问曰:天寒乎?晏子曰:君奚问天之寒也?古圣人制衣服也,冬轻而暖,夏轻而凊,今君之履,冰月服之,是重寒也,履重不节,是过任也,失生之情矣。故鲁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其罪一也;作服不常,以笑诸侯,其罪二也;用财无功,以怨百姓,其罪三也。请拘而使吏度之。公苦,请释之。晏子曰:不可。婴闻之,苦身为善者,其赏厚;苦身为非者,其罪重。公不对。晏子出,令吏拘鲁工,令人送之境,使不得入。公撤履,不复服也。 【简体译文】 齐景公做了一双鞋,黄金带,用白银装饰,用珍珠连缀,用美玉做,鞋有一尺长,冬天穿着它来听取朝政。晏子上朝,齐景公迎向他,鞋子太重,刚刚能抬起脚,问道: 天很冷吧? 晏子说: 君王为何问天冷不冷呢?古代圣人制作服装,冬季轻而温暖,夏季轻而凉爽,现在君王您的鞋,冬天穿着它,是加重寒冷;鞋子太重不合适,超出了人力所能及,有损人之常情。所以,鲁工不知冷热适度、轻重的分量,有损于人穿鞋的常情,这是他的第一条罪状。制作的鞋子不符合

常情,而招致诸侯的嘲笑,这是他的第二条罪状。耗费国家钱财而对国家没有好处,反而使百姓心生怨恨,这是他的第三条罪状。请把他押起来,让官吏治他的罪。景公以为鲁工很辛劳,要求放了他。晏子说: 不行。我听说自身劳苦做好事的人,他得的赏赐应丰厚;自身劳苦做坏事的人,他的惩罚应加重。景公答对不上了。晏子出来,让官吏抓住鲁工,派人把他送到边境,再不许进入齐国。景公脱去金玉做的鞋,再也不穿了。 【繁体原文】 景公為履〔二〕,黃金之綦〔三〕,飾以銀〔四〕,連以珠,良玉之絇〔五〕,其長尺〔六〕,冰月服之以聽朝。晏子朝,公迎之,履重,僅能舉足〔七〕,問曰:「天寒乎?」晏子曰:「君奚問天之寒也〔八〕?古聖人製衣服也〔九〕,冬輕而暖〔一十〕,夏輕而凊〔一一〕,今君之履〔一二〕,冰月服之,是重寒也〔一三〕,履重不節〔一四〕,是過任也,失生之情矣。故魯工不知寒溫之節〔一五〕,輕重之量,以害正生〔一六〕,其罪一也;作服不常,以笑諸侯〔一七〕,其罪二也;用財無功〔一八〕,以怨百姓,其罪三也。請拘而使吏度之〔一九〕。」公苦〔二十〕,請釋之。晏子曰:「不可。嬰聞之,苦身為善者,其賞厚;苦身為非者,其罪重。」公不對。晏子出,令吏拘魯工,令人送之境〔二一〕,使不得入〔二二〕。公撤履〔二三〕,不復服也。 【繁体注释】 〔一〕則虞案:金綦玉絇,其制未聞。春申君食客珠履三千,蓋亦戰國時制,至漢猶存。「飾」上目錄有「而」字,各本皆挩,茲

晏子春秋·田无宇胜栾氏高氏欲分其家晏子使致之公第十四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田无宇胜栾氏高氏欲分其家晏子使致之公第十四原文|翻译 【原文】 栾氏、高氏欲逐田氏、鲍氏,田氏、鲍氏先知而遂攻之。高彊曰:先得君,田、鲍安往?遂攻虎门。二家召晏子,晏子无所从也。从者曰:何为不助田、鲍?晏子曰:何善焉,其助之也。何为不助栾、高?曰:庸愈于彼乎?门开,公召而入。栾、高不胜而出,田桓子欲分其家,以告晏子。晏子曰:不可!君不能饬法,而群臣专制,乱之本也。今又欲分其家,利其货,是非制也。子必致之公。且婴闻之,廉者,政之本也;让者,德之主也。栾、高不让,以至此祸,可毋慎乎!廉之谓公正,让之谓保德,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怨利生孽,维义可以为长存。且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子必勿取。桓子曰:善。尽致之公,而请老于剧。 【译文】 栾氏、高氏想赶走田氏、鲍氏。田氏、鲍氏事先得知了情况,栾氏、高氏于是攻伐他们。高强说: 先抓国君,田、鲍能跑到哪里去? 于是攻打虎门。双方都召晏子,晏子没有跟从任何一方。跟随他的人说:为何不帮助田氏、鲍氏? 晏子说:帮助他们,有什么好处呢? 为何不帮助栾氏、高氏? 说: 难道有什么更大的好处吗? 大门打开,齐君召见就进去了。栾、高没有获胜便出逃了。田桓子想分掉他们的家

财,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晏子。晏子说: 不行。国君不能修整法度,而使群臣专制,这是祸乱的根本啊。现在又想分掉他们的家财,贪求他们的财物,这是不合法的。你一定要将其充公。况且我听说,廉洁是政治的根本;谦让是德行的主宰。栾氏、高氏不谦让,才招来这样的灾祸,能不慎重吗?廉洁才能公正,谦让才能保有美德,凡是有血气的人,都有争夺之心,畜积财货就会产生灾祸,只有义才可使人长存。况且分争的人不断承受祸患,谦让的人不会失去他的福份。你一定不要拿取那些。田桓子说: 好。全部都充了公,并请求到剧地养老。 【繁体原文】 欒氏、高氏〔一〕欲逐田氏、鮑氏〔二〕,田氏、鮑氏先知而遂攻之。高彊曰:「先得君,田、鮑安往〔三〕?」遂攻虎門〔四〕。二家召晏子,晏子無所從也〔五〕。從者曰:「何為不助田、鮑?」晏子曰:「何善焉,其助之也〔六〕。」「何為不助欒、高?」曰:「庸愈于彼乎〔七〕?」門開,公召而入〔八〕。欒、高不勝而出,田桓子欲分其家,以告晏子〔九〕,晏子曰:「不可!君不能飭法,而群臣專制,亂之本也。今又欲分其家,利其貨,是非制也。子必致之公〔一十〕。且嬰聞之,廉者,政之本也〔一一〕;讓者,德之主也。欒、高不讓,以至此禍,可毋慎乎!廉之謂公正,讓之謂保德,凡有血氣者,皆有爭心,怨利生孽〔一二〕,維義可以為長存〔一三〕。且分爭者不勝其禍,辭讓者不失其福,子必勿取〔一四〕。」桓子曰:「善。」盡致之公,而請老于劇〔一五〕。 【繁体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晏子春秋阅读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晏子春秋阅读附答案 (2014广西柳州市)文言文阅读 【甲】因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处所千里,百二十城,宫妇摆布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以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以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以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戈,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因而召而数之公前,日:”独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掌管。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妇摆布莫不私王(私:偏爱) B. 时时而间进(间:偶尔) C. 数烛邹已毕(数:数量) D. 寡人闻命矣(闻命:接受教导)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以下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威王和景公都擅长纳谏,能理解大臣的良苦居心。 B.邹忌和晏子都采取了奇妙的规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C.两个文段都是用平常小事作类比,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 D.两个文段给了咱们一个启示:给他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 4.请把“文言文”【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分) (2)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3分) 参考答案: 1.C; 2.A; 3.C; 4.(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受上等奖赏。(重点词语“面”“刺”) (2)让咱们的君王由于鸟的原因杀人。(重点词:“使”“以”)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附翻译)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附翻译)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后或雪后初晴。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 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晏子谏景公⑵晏子对曰 ⑶公被狐白之裘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0.以下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水落而石出者 B.坐于堂侧阶墨子闻之起于鲁 C.公被狐白之裘温而知人之寒

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12.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 13.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 参考答案: 9.向君王提意见,提意见。⑵回答。⑶身穿⑷挨饿受冻的人。 。 11.吃饱了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知道他人的劳苦。 12.晏子是一个了解民情,敢于并善于劝谏的人。景公是一个能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夹雨带雪一连下了三日还不见晴。景公披着白狐狸皮袍,坐在殿堂侧面的台阶上。晏子进来见景公,在他旁边侍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雨雪一连下了三天而天气不冷。”晏子反问他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时候的贤明君主,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

文言文阅读《左传》《晏子春秋》练习及答案译文

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1)景公出游于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①将有齐国,恒、襄、文、武将皆相之,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②以蹲行吠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曰:“人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廿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廿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使禳③“去之。晏子曰:“不可!今升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公忿然作色,不说。 及晏子卒,公出屏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取材于《晏子春秋》) (2)齐侯至自田,晏了侍于遇台,子④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口:“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费焉。宰大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共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共可以去其否。足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先王之济五味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口可:君所谓否,据亦口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取材于《左传》) 【注】①丁公太公:丁公太公以及文的桓、襄、文、武,集中指齐景公之前历代齐国国君。②铫耨:两种耕田农具。③禳:迷信的人向鬼神祈求消除灾殃。④子:指梁丘据,齐景公近臣。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桓、襄、文、武将皆相之相:辅佐。 B. 人暑而疾驰疾:快速。 C.宰夫和之和:调和。 D. 是以政平而不干干:追求。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景公出游于公阜 政不饰而宽于小人 B. 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 以泄其过 C. 梁丘据御六马而来 子犹驰而造焉 D. 非据孰敢为之 先王之济五味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使古而无死,何如? 假使将来我们不是消亡而是回到古代,会怎样呢?

晏子春秋·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 子谏原文|翻译 内篇谏(上)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原文及 【原文】 景公飲酒酣,曰:「今日願與諸大夫為樂飲,請無為禮。」晏子蹴然改容曰〔二〕:「君之言過矣!群臣固欲君之無禮也。力多足以勝其長〔三〕,勇多足以弒君,而禮不使也〔四〕。禽獸以力為政,〔五〕彊者犯弱,故日易主〔六〕,今君去禮,則是禽獸也。群臣以力為政,彊者犯弱,而日易主〔七〕,君將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故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八〕。』禮不可無也。」公湎而不聽〔九〕。少間,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舉則先飲。公怒,色變,抑手疾視曰〔一十〕:「嚮者夫子之教寡人無禮之不可也〔一一〕,寡人出入不起,交舉則先飲,禮也〔一二〕?」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請曰〔一三〕:「嬰敢與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無禮之實也。君若欲無禮,此是已〔一四〕!」公曰:「若是〔一五〕,孤之罪也。夫子就席,寡人聞命矣。」觴三行,遂罷酒〔一六〕。蓋是後也〔一七〕,飭法修禮以治國政〔一八〕,而百姓肅也。 【注释】 〔一〕則虞案:此篇與景公飲酒命晏子去禮晏子諫章相合,記者略異其辭耳。其事又見韓詩外傳九,蓋外傳襲晏子以說相鼠之詩。

侍君小燕、三觴罷酒之禮,不見於禮經;玉藻及左氏傳有之,亦不詳其節文,獨賴此書之傳。其禮蓋嘗行乎春秋之際,秦漢後久廢,此文自非後世人所能偽託。全章大旨,亦以勇力與禮義相較,以明禮之用。然結之飭法修禮,與儒者以禮為終始者有間。 〔二〕則虞案:莊子田子方:「諸大夫蹴然曰,」釋文:「本或作『愀』。」「蹴然改容」,即上林賦之「愀然改容」,彼注云:「變色貌。」〔三〕孫星衍云:「讀『令長』之『長』。」◎則虞案:以下文例之,「其」字衍。 〔四〕則虞案:此有二說:于鬯云:「『而』當讀為『如』,詩都人士篇鄭康成箋云:『而,亦如也。』莊子人間世篇陸德明經典釋文云:『而,崔本作「如」,』『而禮不使也』者,如禮不使也,如禮不使,則是禽獸矣,文義自明。若以『而』作轉語,則不可解。」此一說也。劉師培補釋云:「案『使』字當作『便』,『禮不便』一語,與上『固欲君無禮』相應,『便』『使』二字因字形相近而訛。」此又一說也。案:劉說是。 〔五〕孫本「以」作「矣」,黃以周云:「『矣』字誤,當依元刻作『以』。下云『群臣以力為政』,文與此同。」蘇輿本改從元刻作「以」。◎則虞案:黃蘇二君皆未見元刻,故所云有誤,元刻本、活字本、嘉靖本、吳懷保本俱作「矣」。黃之寀本、楊本、凌本、吳刻本俱作「以」,今從之。 〔六〕則虞案:元刻本、活字本、嘉靖本、吳勉學本、吳懷保本、凌本俱作「曰」,楊本、吳本、指海本俱作「日」,作「曰」非。

晏子春秋(高中文言文阅读)

晏子春秋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①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 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敝撤②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日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③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④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而。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手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数量:艰难的样子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致能歌者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逮:赶上 D.委之百姓委:任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三请,不见许见笑于大方之家 B.令国致乐不已木已成舟 C.钟鼓不陈陈规陋习 D.晏子乃返失败乃成功之母 3.下列四组句子,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3分) ①遂分家粟于氓。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屈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晏子谏齐景公

晏子谏齐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偱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注解 (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 (2)雨雪:下雪。雨,音yu(四声),动词,下雨。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3)被:披。裘:皮衣。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4)阶: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闲适。 (8)闻命:受到教诲。(齐景公自谦的话,) (9)粟:指救济粮。 (10)饥寒:指饥寒之人。 (11途:路上。 (12)里:指里巷。 (13)循:巡,巡视。 (14)既事:指任职。兼月:两个月。 (15)兼岁:两年。 (16)明:阐明。欲:欲念,愿望。 (17)行:实行。善:善行,德政。 (18)乃:于是。 (19)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0)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22)陛:殿堂的台阶。 (23)霁:雨后或雪后初晴 (24)谏:进谏

(25)对:对答,回答 (26)裘:皮衣 (27)间:一会儿 (27)闻:听说 (28)与:给 (29)见:朝见 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几天不转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腿下白色的皮毛缝制的皮衣,坐在朝堂一侧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凡看见路途时候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看见在里闾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一家,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不必报他们的姓名。已任职的发给两月救济粮,生病的发给两年救济粮。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高兴做的事。” 引申 本文记述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话,提醒执政要重视百姓疾苦,这里可以《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句话的思想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本文通过晏子与景公的对话宣扬了爱民的民本思想,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本文充分体现了晏子的语言艺术。面对景公拥狐白之裘却以“雨雪三日而天不含寒”为怪,晏子没有与之正面交锋,而是树立“古之贤君”为榜样,对照是非立断,政务鲜明。 人物性格特征 齐景公: 虚心纳谏,知错能改。 晏子: (关心百姓)体恤民情,善于进谏。

晏子春秋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晏子春秋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晏子春秋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0-13题。(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工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 1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带。”裂衣断带相望○ 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节选自《晏子春秋》) 1相望:相互都看得见。说明这类事很多。【注】○ 1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

A. 一食或尽粟一石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君使服之于内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B. 使内外异法也皆以美于徐公..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主要事件。(2分) 13、简要说明邹忌和晏子在劝谏时的语言特点有何不同(2分) 答案: 10、C 11、(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2)没有超过一个月,都城的人(或国人)也就不穿了。 12、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13、邹忌;委婉(1分);晏子;直接(1分)。 【晏子春秋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 2. 3. 4. 5.

晏子春秋·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之义晏子 谏第二十四原文|翻译 【原文】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

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译文】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侍奉景公,三人凭借勇武有力打虎而闻名。晏子在他们面前经过,加快脚步,三个人却没有站起身。晏子入宫,进见景公说: 我听说圣明的君王蓄养勇力之人,对上要有君与臣的,在下要有长官和下属的次序。在内可以用来禁止暴力,在外可以威震敌人。君王得利于他们的功业,臣下佩服他们的勇力,所以尊崇他们的地位,提高他们的俸禄。现在国君蓄养勇力之人,对上没有君臣的仪节,在下没有上下级的次序。在内不能禁止暴力,在外不能威震敌人。这是对国家有害的人呀,不如除掉他们。景公说: 这三个人,捉拿恐怕不能捉住,刺杀又怕刺不中啊。晏子说:这些人都是靠力气攻打强敌的人,不讲长幼之礼。于是请景公派人送去两只桃子,说: 你们三个人为何不按功劳来吃桃子呢? 公孙接仰天叹道: 晏子是聪明人啊,他就是让景公计算我们的功劳的人。不接受桃子,这是不勇敢。人多而桃少,何不按功劳大小来吃桃呢?我打过一只野猪,杀过两只育子的母虎,像我这样的功劳,可以吃桃子而不与他人同享了。拿起一只桃子站了起来。田开疆说: 我率领军队两次打败敌人的军队,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吃桃子而不与他人同享了。拿起桃子站了起来。古冶子说: 我曾经同君王渡河,一只大鳖衔着左边的骖马跃入黄河的激流。那时候,我年少还不会游泳。潜入水底行走,

晏子春秋《景公问晏子曰》原文及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问晏子曰》原文及翻译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I 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 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樱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译文: 景公询问晏子说:我想穿上古代圣王的衣服,居住圣王的宫室,这样,那么诸侯们都会来吗? 晏子回答说:效法古圣王的节俭那么就可以,效法穿衣服,居其室,没有益处。夏商周三王穿不同的衣服而统一天下,不是因为衣服使诸侯归服的,诚心于爱护人民,果断地行善,天下人都心怀他们的统治规律而归服于他们的最佳行为方式,这就是他们的衣服节俭而人民大众高兴的原因。那帽子足够用来表示恭敬就行了,不要致力于装饰;衣服足够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于华美。衣服不要致力于角落削领,帽子没有残破的酒杯状,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杂陈,头上戴的帽子不要镂刻花纹。况且古人曾有穿着缝补卷领的衣服而统一天下的,他们的最佳行为方式是喜

《晏子使吴》阅读答案及翻译

《晏子使吴》阅读答案及翻译 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①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摈②者曰:“客见则称‘天子请见’。”明日,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③。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就。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行人:官名,主管礼仪。②摈:同“傧”,导引宾客。③蹴然:局促不安的样子。 20. (1) 晏子是春秋国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司马迁曾为他与该国另一位政治家写作了一篇合传。这位政治家的姓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文中晏子为什么多次“蹴然”?(2分) 参考答案: 19. 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便于吴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 20. (1) 齐管仲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晏子出使吴国时,吴王对行人说:“寡人听说晏婴是北方长于言辞、熟悉礼制的人。”(吴王)下令给手下导引宾客的官员说:“晏婴求见时,你让行人对他说‘天子请你相见’。”第二天,行人(对晏子)说:“天子请你相见。”晏子流露出局促不安的样子。行人再次(对晏子)说:“天子请相见。”晏子仍然局促不安。行人(第三次对晏子)说:“天子请相见。”晏子还是局促不安,(并对行人)说:“我接受齐王的命令,出使到吴王所在的国家,因为不明事理而糊里糊涂地走进了周天子的宫廷,冒昧地请问吴王他在哪里呀?”这之后吴王(马上改口)说:“夫差请你相见。”(于是)以合于诸侯身份的礼仪接待晏子。

晏子春秋·景公藉重而狱多欲托晏子晏子谏第一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藉重而獄多欲託晏子晏子 諫第一原文|翻译 【原文】 景公藉重而獄多〔一〕,拘者滿圄〔二〕,怨者滿朝〔三〕。晏子諫,公不聽。公謂晏子曰:「夫獄,國之重官也,願託之夫子。」晏子對曰:「君將使嬰敕其功乎〔四〕?則嬰有壹妄能書,足以治之矣〔五〕。君將使嬰敕其意乎?夫民無欲殘其家室之生,以奉暴上之僻者,則君使吏比而焚之而已矣〔六〕。」景公不說,曰:「敕其功則使壹妄,敕其意則比焚〔七〕,如是,夫子無所謂能治國乎?」晏子曰:「嬰聞與君異。今夫胡貉戎狄之蓄狗也〔八〕,多者十有餘,〔九〕寡者五六,然不相害傷。今束雞豚妄投之,其折骨決皮〔一〕,可立得也〔一一〕。且夫上正其治,下審其論〔一二〕,則貴賤不相踰越。今君舉千鍾爵祿,而妄投之于左右,左右爭之,甚于胡狗,而公不知也。寸之管無當〔一三〕,天下不能足之以粟〔一四〕。今齊國丈夫耕,女子織,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而君側皆雕文刻鏤之觀〔五〕。此無當之管也,而君終不知。五尺童子,操寸之煙〔一六〕,天下不能足以薪〔一七〕。今君之左右,皆操煙之徒,而君終不知。鐘鼓成肆〔一八〕,干戚成舞,雖禹不能禁民之觀。且夫飾民之欲,而嚴其聽,禁其心,聖人所難也,而況奪其財而飢之,勞其力而疲之〔一九〕,常致其苦而嚴聽其獄〔二十〕,痛誅其罪,非嬰所知也。」

【注释】 〔一〕廬文弨云:「藉即藉斂。」◎劉師培校補云:「書鈔四十五引『藉』作『籍』。」◎則虞案:御覽四百八十三、六百四十三俱作『籍』,元明各本「籍」「藉」錯出。 〔二〕孫星衍云:「據此及左傳『圄伯嬴于轑陽』之文,知囹圄非秦獄名。說文:『圉,囹圉,所以拘罪人。』」 〔三〕于鬯云:「據下文言『民』,則此似不應言『朝』。或者謂外朝耳。國語晉語云:『絳之富商韋藩木楗而過於朝,』是民亦得往來於朝,必外朝也。」 〔四〕孫星衍云:「說文:『敕,戒也。』『敕,勞也。』經典多用『敕』為『敕』。呂氏春秋:『用事既飭』,高誘注:『「飭」讀作「敕」,敕督田事。』是此『敕』當讀『飭』也。」◎盧文弨云:「『敕』通『敕』,『功』,謂功效也。下云『敕其意』,謂革民之心也。」◎于省吾云:「孫星衍謂『敕』當讀『飭』,是也。盧文弨云:『功謂功效也,下云敕其意,謂革民之心也。』按盧以『功』為『功效』,殊誤。詩七月『載纘武功』,傳『功,事也』。崧高『世執其功』,傳『功,事也』。『飭』謂整飭,『飭其功』謂整飭其事,與下云『敕其意』為對文。功效就事之已有成者言,已有成不須再言整飭也。」 〔五〕孫星衍云:「言一妄男子能書記者,即成讞矣。」◎俞樾云:「按孫說非也,一妄男子,不可止曰『一妄』,『妄』疑『妾』字之誤,『嬰有壹妾能書足以治之』,極言治之之易,雖婦女可也。下文曰『則君使吏比而焚之而已矣』,蓋兩語皆滑稽之詞,故景公不說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