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绿道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以深圳南山区城市绿道为例

城市绿道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以深圳南山区城市绿道为例

城市绿道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以深圳南山区城市绿道为例
城市绿道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以深圳南山区城市绿道为例

2017年第1期现代园艺

丝网链接,起到一定的固结作用,但在混凝土养护之后,植生混凝土中的种子发芽生根,就失去了连接作用。很多工程中用造纸浆的木质纤维作为植生混凝土的原料,其特性符合,并且绿色环保,但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比如,造纸浆所用木质纤维pH 值成中强碱性,使用时需改良其酸碱性,还有就是比较细,容易造成混凝土板结。3.6木质屑

在基材中可以起到保湿的作用,在坡面坡度较大时,可以增大基质中的摩擦,并且,在长时间腐化后,又可以作为种子的肥料。一般的锯木屑就可用。

4结语

关于我国的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喷播基质标准的建立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材料选取标准,施工技艺标准,人员操作标准等等都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而本文也只是给出了小小的尝试性探究,以供大家参阅探析。

参考文献

1童景.客土喷播防护技术在高速公路中边坡绿化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5(3)

2

王天宇.客土喷播技术在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6)

(责任编辑禾初)

1绪论

1.1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一种称为“绿色通道”运动的热

潮席卷了全球,即绿道。

为了深入贯彻与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中共广东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关于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面开展宜居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先行加快推进珠三角绿道网的规划建设,从而为区域绿地划定及管理工作积累经验。以下简称为《纲要》。1.2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市绿道处于城市各种网络交织的系统中,拥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首先作为城市的线性空间,使城市绿地相互连通,与其功能和交通完美结合,从而更加有效提升其生态、社会、经济价值。

(1)生态价值:城市绿道的建设,重建与城市相互交织的绿带,从而发挥其最大生态效应,是连接城市块状绿地重要的神态廊道。(2)社会价值:将各类开放空间及生态斑块连接起来,将城市的居住区、学校、商业中心、体育文化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等资源链接于一体,不仅为人们提供接近自然的通道,充分提升了城市各系统设施的可达性和认知性,由此形成城市的综合流通廊道,将这些社会因

子交融再一起,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活环境。(3)经济价值:正是由于不同因素的串联,线状效应带动城市休闲旅游资源,使其经济更加繁荣昌盛。

2绿道概念

2.1绿道定义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

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绿道包括慢行道和配套设施两大部分,配套设施包括标志系统、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3深圳市绿道规划与建设

目前,深圳市共建成总长约2210km 的绿道,其中区域

绿道346km ,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1864km ,绿道密度超过1km/km 2。全市已经形成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三级网络体系。规划遵循生态优先、节约环保、整合资源、协调规划;结构完整、层级清晰;以人为本、特色多样。

4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绿道

4.1南山区城市绿道概况

南山区在绿道网规划建设过程中,贯彻实施“绿色南

山”、“生态南山”的发展战略,结合辖区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要素,注重保护沿线的原生态景观,丰富沿途景观。现南山区的城市绿道总长约为67.3km 。4.2南山区绿道使用情况

作者简介:施晨(1990-),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

城市绿道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

——

—以深圳南山区城市绿道为例施晨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城市绿道是一种处于城市当中人为介入使用的,但与自然相交融的一种自然廊道,它连接城市里的广场、

公园、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区等。为了使城市绿道能够更加充分地被市民和旅游者使用,本文以深圳南山区城市绿道为例,通过多次多时段地调查南山区绿道的使用情况,且综合以上调查分析深圳南山区绿道的现存问题。通过对深圳南山区现存的问题分析提出一系列的改造意见,提及未来城市绿道的展望。

关键词:城市绿道;人群使用;现存问题

生态绿化

191--

深圳市干线路网总报告最终版

第一章前言 1.1 规划背景 自1993年建区以来,龙岗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获得了飞速发展,人口总量不断扩大、经济总量迅速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与此同时,城市化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3年10月30日,深圳市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龙岗、宝安城市化进程动员大会,龙岗区城市化工作正式启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4年龙岗区各街道城市化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规划区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同时,大运会的申办成功以及规划区工业产业布局的升级调整,对规划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龙岗区干线路网的规划和建设尚处于由原公路网向城市路网转变的阶段,与全市及宝安区相比仍处于较为滞后的水平,干线路网的规划和建设成为制约龙岗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科学指导龙岗区道路网络的规划建设,合理配置和优化道路资源设施,保证和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尽快进行龙岗区干线路网规划已成为当务之急。深圳市规划局龙岗分局委托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下称“我公司”)进行《龙岗区干线路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1.2 项目必要性 本次干线路网的编制,是在深圳市干线路网规划、龙岗区各组团分区规划等规划编制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龙岗区城市定位提升的需要 龙岗区是珠三角沿海重要功能与产业发展带上重要的节点,是“深莞惠”城市群中重要的向东经潮汕都市区辐射闽东南地区的桥头堡。随着深圳市申大成功,深圳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将进一步增大。龙岗区作为大运会的主要场馆所在地,其定位将进一步提升。为适应龙岗区城市定位提升的需要,就必须进一步整合现有规划路网体系,形成高效、快捷、全区一体化的干线道路网络。 2)配合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落实深圳市干线路网在龙岗区线位的需要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的修编工作正在开展,原总体规划的路网与后期编制的《深圳市干线路网》以及组团分区规划路网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而《深圳市干线道路网规划》中的部分干线道路在龙岗区线位一直未得到落实。利用此次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的机会,落实和深化深圳市干线路网在龙岗区的道路线位,保证全市一体化的干线路网体系顺利实施,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3)是适应外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变化的需要 龙岗区作为城市快速化地区,周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速度非常之快。国铁厦深线、深圳市外环高速公路、博深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近年来相继开展,其选址与原规划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应对外部交通基础设施的变化,也需要对现有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4)是整合既有规划,加强组团之间交通联系,指导下层次规划和建设的需要龙岗区近年来先后进行了市政详规、组团分区规划的编制,以组团为单位的规划路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受规划范围的限制,已有规划只考虑了组团内部路网体系,缺乏全区范围内的一体化考虑,对于与周边城市和地区路网衔接、组团之间路网衔接考虑不足,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本次规划的编制,从全区的角度出发,对已有规划进行整合和优化,对于龙岗区城市一体化发展、龙岗区与周边区域的区域协作将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课程作业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概况简述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201131160707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前言 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执行广东省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战略任务,是建设东莞市低碳、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城乡居民休闲需求的实际举措。 东莞市区域绿道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搭建了绿道网整体的骨架。但区域绿道尚未串联市域内众多优质的资源要素,从规模和密度上还不能满足市民便利使用的要求。因此,在区域绿道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充实,建设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便民利民的绿道网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开展《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编制工作,正是为绿道网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绿道网规划建设的背景 1. 响应省市号召,深化绿道网体系 省委、省政府部署珠三角绿道网建设,东莞市积极响应,成立了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基本完成区域绿道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获得上级和市民普遍认同。为继续深化充实、加长加密绿道网,进一步向市民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延伸,加大覆盖面与提高服务水平,省建设厅正在出台相关文件,部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展城市绿道网建设工作,要求各市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绿道网规划。东莞市积极主动,加紧编制绿道网总体规划,落实城市绿道的规划布局,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民生的东莞市绿道网体系,走在全省前列。 2. 步入休闲时代,推动绿道网建设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生态资源越来越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到大自然去,休闲游憩成为人们工作之余追求的生活方式。绿道作为重要的户外休闲游憩场所,正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东莞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居民对健康和运动更加关注,日常和周末、节假日游憩需求大大增加。东莞已经进入休闲时代,并已具备进一步构建休闲社会的基础条件。 因此,从东莞市经济实力以及市民的休闲需求来看,绿道网的建设是东莞自身提升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休闲社会的重要途径。

深圳绿道地图【KECYC编辑整理版】

深圳共建成总长约2300公里的绿 道。其中,省立绿道346公里,城市绿 道和社区绿道约1954公里。绿道密度超 过1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了结构合理、 功能完善、衔接有序、惠及民生的深圳 绿道网体系。 在深圳,如果不弄一辆自行车在绿道上骑行和穿梭,就等于 浪费了自己为深圳作出的贡献,辜负了自己的付出。每一个 深圳市民都在为深圳的经济做贡献,每一分的消费都含有贡 献。正是因为全部深圳市民的贡献,深圳才可以建设完备的 绿道和其他公共设施。 所以,行动起来吧。 在周末和休息的时间,骑上你的自 行车,用不紧不慢的速度,呼吸清 新的空气,浏览周边的景色。 开车太快 ,步行太慢,只有骑自行车 的速度刚刚好,才能看到美好的景 色。 绿 道 清晨我骑行于海边的一道小路上,轻轻的风,向我吹拂了过来。是的,此时此刻我正散步于绿道上,感受着清晨的绿道。 绿道,现代化环境的重要标志,新时代人们所向往的地方,在那我们可以感受自然的风光,也可以体现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代表着顺畅的交通环境,而已也是最自然、最令人感到舒适的一条简简单单的道路。因为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破坏,人们仅有的少量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少了,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只有多植树,建设更多的绿道,才能使我们的美好环境保存下来。 绿道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一条条普通而又意义非凡的绿道,就好像一部部空气清新机,是它们将污浊的空气净化成清新自然的空气。使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能活得更加舒适,美好。绿道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所需的必需品——清新的空气,而且也大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因为有了绿道,人们才开始真正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每逢假日,或是大型活动,都会有许多不同人群前来植树造林,用自己的双手为共创绿色环境做一份贡献。一条条绿道,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条绿色的长龙,蜿蜒盘转,为单调的大地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绿道,一个新世纪的人们精神旅游的胜地,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枯燥的城市生活也渐渐乏味了。于是就有了更多人对大自然的追求,许多的人利用放假的时间,空闲的时间,来到的来自野外的绿道上展开一段健康愉快的旅行。在这里它们拥有了重来没有过的快乐,在这里他们尽情的放松于自然之中,在这里他们也抛开了城市生活的繁忙的节奏, 试着尝试自然单调的生活。散步于绿道中的人们,与大自然为伴,在蓝天白云下,仿佛生命达到了另一个新的进阶。 绿道,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还时时刻刻保卫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一条条由无数树木组成的绿道,拥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每当有沙尘暴,台风,洪涝来临时,无私的绿道总会第一个挺出身子,为我们遮挡,即使这会使他们伤痕累累。但它们却一点也不在乎这一切。因为有了它们的保卫, 才一次次的减少了灾难对我们的破坏。 忽然,一片落叶从我眼前翩翩落下,我这时才发觉原来自己已经在绿道上停留了许久,回过神的我,不放过早晨的美好时光,又重新踏上了旅程。 由 KECYC 整理。KECYC ,与您共享更健康的生活。 ——https://www.doczj.com/doc/f313820950.html,

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法定文件

项目名称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编号 组织编制(甲方)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局 承担设计(乙方)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 27952120-8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登记甲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81102) 董事长张春杰(高级规划师) 院长宋波(高级规划师) 副院长黄皓(高级规划师) 总规划师张留昆(高级规划师) 副总规划师董金莲(高级规划师) 主管所长钟凯(规划师) 审定黄皓(高级规划师) 审核董金莲(高级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曾明(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何晓雯(规划师)谢玉昆((规划师) 冯先锋(工程师)叶亮(工程师) 曾海航(工程师)阳素攀(工程师)

法定文本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一条规划目的 (2) 第二条规划依据 (2) 第三条规划原则 (3) 第四条规划范围 (3) 第五条使用原则 (3) 第二章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4) 第六条发展目标 (4) 第七条功能定位 (4) 第八条发展策略 (4) 第九条用地布局 (5) 第三章地块编码与控制原则 (6) 第十条地块划分与地块编码 (6) 第十一条控制单元与控制原则 (6) 第四章建设用地性质 (7) 第十二条土地使用性质的确定 (7) 第十三条土地使用性质兼容性 (8) 第十四条土地混合使用的管制 (8) 第五章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 (9) 第十五条开发建设规模 (9) 第十六条建设用地使用强度规定 (9) 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 (10) 第十七条公共设施配置 (10) 第七章道路交通规划 (11) 第十八条道路交通规划 (11) 第十九条道路交叉口规划 (12) 第二十条交通设施规划 (13) 第二十一条公共交通规划 (13) 第二十二条慢行交通规划 (14) 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14)

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

关键词 日期: 2005-12-07 一、关键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 《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提出深圳发展目标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先锋”城市是指在某一项或多项领域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地位,并在这些领域引导城市发展的趋势,它强调的是城市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强调最终结果。过去25年里,深圳承担了中国城市经济转型探路者的历史使命,未来深圳还将在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环境创新方面继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正如《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里面阐述的:深圳未来将是改革开发与制度创新的先行者;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排头兵;深港交流和区域合作的推动者;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领跑者。 中国城市规划院副院长李迅认为:从以下四点考虑提出深圳的长远发展目标:第一个就是站在世界的角度、用世界的眼光来看深圳,作为我们出发点,而不仅仅以深圳的眼光来看深圳,就广东看深圳。另外一个是国家的目标和国家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深圳的要求。第三个是历史的眼光看深圳,深圳很年轻,

现在才25年,还要走更长远的路。第四点,要保持深圳固有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深圳的精神,深圳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朝气,敢创敢干的勇气。 按照国家中长期发展计划,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这就要求未来中国要有世界级的城市,深圳拥有的发展优势,使其理所当然要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市规划局局长王芃强调,深圳作为经济特区,要敢闯敢试,勇当排头兵,当好示范窗口,从城市责任和自身发展的角度和定位,深圳都应该主动认识、承担这个任务。深圳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发展愿望,同时还取决于在区域发展中深圳所起的作用。从世界层面来讲,深圳应通过与香港合作,共同发展成为国际都会,从国家层面来讲,深圳定位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城市;从区域层面来讲,深圳应发展成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城市。 二、关键词---- 与香港共建国际都会 《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提出未来深圳将强调深港合作,共同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在功能定位中将深圳定位为“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都会”,在区域发展策略中提出“与香港形成同城化发展态势”。加强与香港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它领域的合作,形成“同城化”发展态势。依托深圳与内地的联系优势和香港的对外联系优势,坚持不懈地走向国际市场,不断提升深圳的国际影响力。 专家分析,在经济发展上,深港联合发展是一种趋势。深圳的角色历来是学习香港、服务香港、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不仅是国家是国家赋予深圳的特殊任务,也是深圳自身发展的要求。从区域职能上看,深圳与香港这两个城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则双赢。目前,深圳与香港都处在一个调整时期,双方更应进行优势互补,携手谋求共同发展。长期以来深圳跟香港的合作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今后将加强与香港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它领域的合作。 市规划局副局长许重光表示,在《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中,深港城市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影响深圳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圳有毗邻香港的优势,而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因此,从全球定位来讲,深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项目组前言 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执行广东省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战略任务,是建设东莞市低碳、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城乡居民休闲需求的实际举措。 东莞市区域绿道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搭建了绿道网整体的骨架。但区域绿道尚未串联市域内众多优质的资源要素,从规模和密度上还不能满足市民便利使用的要求。因此,在区域绿道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充实,建设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便民利民的绿道网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开展《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编制工作,正是为绿道网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绿道网规划建设的背景 1.响应省市号召,深化绿道网体系 省委、省政府部署珠三角绿道网建设,东莞市积极响应,成立了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基本完成区域绿道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获得上级和市民普遍认同。为继续深化充实、加长加密绿道网,进一步向市民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延伸,加大覆盖面与提高服务水平,省建设厅正在出台相关文件,部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展城市绿道网建设工作,要求各市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绿道网规划。东莞市积极主动,加紧编制绿道网总体规划,落实城市绿道的规划布局,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民生的东莞市绿道网体系,走在全省前列。 2.步入休闲时代,推动绿道网建设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生态资源越来越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到大自然去,休闲游憩成为人们工作之余追求的生活方式。绿道作为重要的户外

新城市:关于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上市流通提示性公告

证券代码:300778 证券简称:新城市公告编号:2020-023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上市流通提示性公告Array 特别提示: 1、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本次解除限售的股份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的部分股份,本次解除限售的股份数量为16,878,48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1.10%;实际可上市流通数量为4,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0%。 2、本次限售股份可上市流通日为2020年5月15日(星期五)。 一、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及上市后股本变动概况 (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情况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19]784号)核准,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在创业板上市的通知》(深证上[2019]259号)同意,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20,000,000股,公司股票于2019年5月10日上市流通。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总股本为60,000,000股,首次公开发行后总股本为80,000,000股。截至本意见出具日,公司总股本为80,000,000股,其中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总数为60,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5.00%;无限售条件流通股总数为20,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5.00%。 公司自上市之日至本意见出具之日期间,未发生派发股票股利或用资本公积 金转增股本等事项,总股本未发生变动。

二、申请解除股份限售股东履行承诺情况 本次申请解除股份限售的股东为深圳市远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远望实业”)。 根据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招股说明书》”)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之上市公告书》,本次申请解除股份限售的股东远望实业做出的承诺如下: 1、自发行人股票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公司持有的发行人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已发行的股份,也不由发行人回购本公司持有的发行人公开发行股票前已发行的股份。 2、本公司将严格遵守关于股份锁定期的承诺。 3、在锁定期满后,可以根据发行人经营、资本市场、自身资金需求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自主选择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认可的方式予以减持。 4、如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的,减持价格不低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 股股票的发行价(本次发行后发生权益分派、公积金转增股本、配股等情况的,发行价进行相应的除权除息处理);在所持发行人股票锁定期满后的两年内,减持数量不超过发行人股票总数的5%。 5、本公司在减持时,会提前将减持意向和拟减持数量等信息以书面方式通知公司,并由公司及时予以公告,自发行人公告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方可减持发行人股份。 股东尚未在收购、权益变动过程中做出承诺,未追加承诺。 本次申请解除股份限售的股东严格履行了上述各项承诺,未发现违反上述承诺情况。本次申请解除股份限售的股东不存在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形,公司不存在违法违规为其提供担保的情形。 三、本次解除限售股份的上市流通安排 1、本次解除限售股份的上市流通日期为2020年5月15日(星期五)。 2、本次解除限售的股份数量为16,878,48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1.10%;本次实际可上市流通数量为4,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0%。 3、本次申请解除股份限售的股东数量共1名。

深圳市土地政策解读及更新相关用地报告

城市更新技术交流会第三期 深圳市土地政策解读及更新五类用地情况梳理深圳市新城市事业二部城市更新研究中心 2017.06.23

?土地权属认定情况分类: 1)国有已出让(划拨)用地(包括合同产权用地、 协议出让用地、行政划拨用地); 2)国有未出让用地; 3)城中村用地(包括:非农建设用地、征地返还 用地、原农村用地红线用地); 4)旧屋村用地; 5)房地产权登记历史遗留处理用地; 6)未完善征转手续用地; 7)其它用地 ?权属性质划分: 1)国有已出让用地; 2)国有未出让用地; 3)非农建设用地(征地返还用地、工商发展用地); 4)非农建设用地范围外形成的建成区域; 5)老屋村 6)已按历史遗留用地和建筑有关政策处理的用地 1、《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定计划申报指引》(试行) 2、《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历史用地处置暂行规定》 城市更新中合法用地分类

3、《深圳市城市更新土地、建筑物信息核查及历史用地处置操作规程》(试行) ?土地权属情况划分: 1)国有已出让(划拨)用地; 2)国有未出让用地; 3)城中村用地; 4)旧屋村用地; 5)符合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相关规定,已办理房地产权登记或已取得处理意见书的用地; 6)未完善征转地手续用地4、《龙岗区股份合作公司参与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工作指引》 ?权属清晰的合法土地分类: 1)国有用地(国有已出让用地、行政划拨用地和已办理房地产权登记的用地) 2)非农建设用地; 3)征地返还用地; 4)旧屋村用地; 5)已经处理的历史遗留违法用地; 6)其它经规划国土部门认定或处理的合法用地 城市更新中合法用地分类

绿道规划设计编制指引

东莞市社区绿道规划编制指引 社区绿道是绿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道网的微循环系统,为居民日常出行通勤提供便捷的慢行系统、完善的配套设施、优美的绿化环境,与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紧密接驳。为了明确社区绿道规划编制内容、规范规划编制成果,统一规划技术标准,确保社区绿道的顺利实施,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制定本指引。 一、总则 1.01本指引所指的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 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按等级和规模分,社区绿道属于绿道网第三级。 由绿廊系统、人工系统(含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构成。 1.02本指引适用于东莞市内各镇街的社区绿道规划,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编制 范围为镇域行政区范围。 1.03社区绿道规划年限为2011-2015年。 1.04社区绿道规划应符合《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 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相关要求,同时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 二、规划内容 2.01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应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 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提出的社区绿道建设目标,确定辖区内社区绿道的建设规模、线网布局、服务设施布点,基础设施配置等内容,并提出分期建设计划等实施建议。 2.02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目标与定位。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相关要求,结合镇街实际, 确定城镇绿道网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 (2)社区绿道线网布局。参考本指引附件2社区绿道选线原则及附件3社区绿道建设技术要求,结合镇街实际,确定社区绿道的线网布局,并

以深圳市中心区22、23-1 街坊城市设计为案例

分类号TU学校代码10590 U D C密级学 号20010812 深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详细城市设计导则的操作可行性 及有效性研究 ——以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 坊城市设计为案例 房文君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名称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学院(系、所)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黄大田

论文摘要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均采用传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对城市建设进行规范引导,对于这样的控制方式能否有效地促进高质量的城市环境的形成,仍存有多方疑虑。而在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坊的开发建设中则制定了详细城市设计导则并对其在相当程度上加以严格执行,这类探索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因此,本文将以该城市设计为案例,研究在22、23-1街坊城市设计导则操作落实的过程中,导则对于规范、控制、引导该片区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通过对其研究,了解一个城市设计项目从设计构思到最终建成所经历的各个步骤,以及有关各个方面所持的态度,探讨详细城市设计导则的操作可行性与有效性,从而得到一定程度上城市设计导则的客观理论支持。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由第一章《导论》和第二章《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坊城市设计的案例研究》组成。其中概述了国外城市设计的操作方法和我国对城市设计的认识,以及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委托美国SOM公司进行城市设计的背景和设计的过程。 第二部分是本研究的中心,由第三章《在城市设计导则引导下的建筑设计的衍进》、第四章《本次城市设计有关方面的评价》组成。其中纵向的比较了本次城市设计导则的操作程序及其结果;横向的比较了中标方案到建成项目的建筑设计,并采用采访和问卷的形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有关各方面对本次城市设计的评价,分析研究了本次城市设计导则操作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结束篇,由第五章《城市设计导则的发展方向》构成。这部分内容指出了城市设计导则的发展方向要从进一步完善导则的编制和操作落实程序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关键词:城市设计导则 操作落实 可行性 有效性

深圳发展历程

深圳城市发展历程 111001112 隆皓原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富海在大讲堂谈“深圳城市规划30年”,全面回顾了深圳城市规划30年的进程和教训,强调以后必须控制好建设用地。 深圳市,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东岸,处于广东省沿海,南邻香港的新界、北接东莞、东部和惠州隔着大亚湾、西部和珠海澳门隔着珠江口。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经过29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深圳特区。深圳具有特区和开放区的区域倾斜政策, 是我国大陆对外开放程度最高, 市场经济休制相对最发育的城市, 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最为密切。因优惠政策及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 深圳聚集了全国各地来的相当数量的人才群体。深圳属移民城市, 居民的素质较高, 观念开放, 对外来文化的吸纳能力较强, 城市国际化的软环境条件在我国大陆名列前茅。 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在短短的30年里,深圳从一个南疆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惟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内地城市第一。至今。深圳已经建设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旧时的深圳

深圳老城改造 罗湖第一楼“友谊商场” 1982 建成虽然只有七层高,但已是当时深圳的最高记录。 蛇口村貌(1983年) 东湖地段原貌(1984年)

嘉善绿道网总体规划公示文

嘉善县绿道网总体规划 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1.0.1条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嘉善县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嘉善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构建全县生态安全新格局,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平台,特编制嘉善县生态绿道网总体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适用于嘉善县域506平方公里,辖6个镇3个街道,在县域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与本规划相衔接。 第1.0.3条规划深度与规划层次 《嘉善县绿道网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嘉善县的行政区范围,包括六个建制镇和三个街道,总面积为506平方公里。 本规划以绿道线网规划为主,确定嘉善县绿道网的规划原则、总体布局、建设指引和专项配套规划等内容。 本规划分为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各乡镇应以本规划为指导编制相应的镇域绿道详细规划。 第1.0.4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10—2020年。 近期为2010-2013年;远期为2014-2020年。 第1.0.5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 3、《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10月1日) 4、《嘉兴市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5、《嘉嘉善县域总体规划》、水系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旅游规划以及各镇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 6、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和其他规定 7、国内外关于绿道规划建设的相关文献。

地 嘉 人 善 The Master Plan for Greenway Network of 第1.0.6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嘉善科学发展示范点和主动融入上海前沿阵地的建设要求,以支持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乡生态环境为基础,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避免大规模、高强度开发,保持和修复绿道及周边地区的原生生态功能,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满足人的多样性需求,制定整体规划,明确建设标准,分期推进建设,体现绿道的多样化、本土化和生态化,进一步优化区域生态格局和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开敞空间,推动城市生态保护、生活休闲一体化,凸显嘉善的水乡特色和科学发展性。 第1.0.7条规划建设原则 1、衔接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亲水性原则 4、生态性原则 5、安全性原则 6、便捷性原则 7、低成本性原则 第1.0.8条规划理念 1、“顺藤摸瓜”的线网规划 以水和绿做为绿道网的“藤”,以公园、农庄、城镇和文化景点等做为绿道上的“瓜”,体现“以水为脉,以绿为魂,以城镇为体,以文化为核”的规划理念。 2、低影响开发建设(LID)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充分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保证将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绿道建设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形象和城市生活品质为目的,因此更需要以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去规划和建设,避免大拆大建和对原有的绿化、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绿道道路建设尽量采用透气、透水性材料;沿河两岸以自然驳岸为主;驿站、自行车租售点可以结合工业厂房、农村居民点等进行建设。 第1.0.9条规划目标 在融入上海、发展旅游和优化结构、体现民享的总体要求指导下确定近远期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在中心城区范围内,确定“一年成线、两年成网、三年成景”的总体目标与任务 (1)2010—2011年:示范成线

晶报·深圳特色绿道出行指南

带动城市健康运动生活 晶报带路 深圳特色绿道出行指南 招商方案 主办单位 深圳市城管局 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社 活动时间 2014年4月-12月

●为热爱健康运动生活的市民提供最详实、最权威、最专业的深圳特色绿道出行指南; ●把阳光媒体晶报倡行的健康生活理念传播给每一个深圳人。 【特刊名称】 《晶报带路·深圳特色绿道出行指南》 【版面设置】 ●封面 ●深圳市绿道简介(2-3版) 版面元素:出行前言+深圳市绿道地图。 福田:梅林绿道(全长约4.6km,西起涂鸦墙,途径梅林水库,东至梅林坳),福荣都市绿道(全长约3.08km),福田河绿道(全长约6.1km,途径福田河,串联笔架山公园和中心公园); 南山:深圳湾公园绿道,省立绿道2号线南山段(起于宝石路牛成村路口,沿原二线巡逻道至梅林坳); 罗湖:省立绿道2号线罗湖段(全长约21.15km,途径人民公园、洪湖公园、深圳水库、梧桐山风景区),省立绿道2号线大运支线罗湖段(途径梧桐山艺术小镇),罗湖城市绿道5号线(全长约14km,分为山水休闲线、果林野趣线和河滨心爽线等路段); 盐田:省立绿道2号线盐田段(全长约33.8km,跨越龙岗、坪山),海滨栈道、盐田区登山环道(全长141.5km,包括梧桐山片区、三洲田—大梅沙片区

以及小三洲—小梅沙片区登山道线路); 宝安:省立绿道2号线宝安段(全长约62.6km,划分田园休闲、攀峦养生和赏湖怡情三个主题,包括六座水库风光和多个自然风景区); 龙岗:省立绿道5号线龙岗段(全长约14.9km,由北侧的布吉花圃,穿越机荷高速、平南铁路,经甘李路、三联水库、南坪快速沿线至坂田正坑水库与南山水库),省立绿道2号线大运支线(全长约25.1km,北起大运体育公园,经过龙口水库和深圳水库,穿越罗湖林果场和仙湖植物园,与省立绿道2号线主线相连。大运支线串联大运中心城、大运公园、龙岗体育中心); 光明:省立绿道5号线光明新区段(北起石狗公水库大坝,南至光明龙华交界,南北贯穿整个光明新区); 坪山:省立绿道2号线坪山新区段(全长约5.42km,由东部华侨城至老围村),江岭社区森林公园风光绿道(起于大运场馆八号路,终至江岭社区竹园路口,途径大山陂水库、荔林果园等风景点); 大鹏:省立绿道2号线大鹏新区段(全长约83.7km,西起溪涌,东至惠州,连接大鹏所城、南澳、七娘山和鹿嘴),白沙湾绿道; 龙华:省立绿道5号线龙华新区段(全长约21.5km,位于省立绿道5号线中部,北起光明段接驳点,经过三九高尔夫、茜坑老村、环观南路、高新科技园、樟坑径社区、绿宝佳苗场,接龙岗接驳点)。 ●深圳特色绿道推荐(4版-16版) 版面元素: 绿道路线图(包括路线长度、特色景点标注) 达人心水(绿道难易程度、行程时间、燃脂等运动数据) 温馨提醒(前往绿道的行车路线、户外运动装备、安全注意事项、卫生间、巴士站、休息凉亭、报警点) 二维码(扫出地图) 特色餐饮(农家菜)

绿道绿廊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背景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临城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构建全县生态安全新格局,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平台,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围与规模 本次规划编制围:以临城县行政围为界限,总面积797 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依据与年限 《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绿化条例》 ( 1992 年)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 2002 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GB50220—95 《临城县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20)》 《临城县城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 年) 》 规划年限:根据国家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结合临城实际,确定规划年限 近期:2013~2015年; 远期:2015~2020年。 第四条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2、通达便捷原则 3、生态先行原则 4、彰显特色原则

5、以人为本原则 第五条规划目标 从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区的目标出发,突出绿道绿廊网的生态和旅游休闲功能, 达到绿量和布局的优化。规划将临城县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通过绿带连接起来,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整体空间形态。充分发挥临城县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使绿道成网、景观相连、景随步移、人景交融,打造生态、休闲、宜游、宜行的绿色廊道,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 近期目标:完成首期规划绿道线以及示段的建设,构建绿道的主体框架,使人们认 识绿道、了解绿道、使用绿道。为居民提供休闲锻炼、绿色出行旅游的场所。 中期目标:完成次要绿道线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使绿道形成初步网状,更加便捷通达。加强宣传力度,使绿道观念深入人心;绿道沿线的商贸服务业更加成熟,对乡村经济起到带动促进作用;创建属于临城独特的旅游品牌,将临城打造成为市旅游的新亮点。 远期目标:完成绿道连接线和部分偏远绿道建设工作,使绿道网更加完善合理。最 终建设集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绿道,创造安居、康居、乐居的人居环境,提升临城在市的竞争力,成为市旅游的中心点。 第二章绿道绿廊总体规划 第6 条绿道绿廊规划原则 (1)必须与周边城市绿道绿廊空间对接。 (2)必须与河流水系整治相结合:绿道与水系相结合是临城地域特色的体现,绿道建设可以利用和依托河流水系进行,同时绿道绿廊也就具备极为明显的水质改善功能。 (3)必须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绿道绿廊通过串联各种旅游资源点,增加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可观赏性和趣味性。 (4)必须体现生态化和本土化:绿道绿廊本身就是生态学中的生态廊道, 是将区域生态斑块串连成“网”进而成“面”的重要手段。建设中尽可能以本土植物为主,保障本地生态安全。

绿道经营调研报告

深圳市绿道 调 研 报 告

绿化部、市场营销部二零一六年一月十日

深圳市绿道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6年1月4日——9日 调研地点:广东省深圳市 调研目标:深圳市湾滨海绿道、莲花山绿道、梅林坳绿道、世博园绿道 调研目的:1、了解深圳市绿道的整体规划; 2、了解深圳市绿道的经营模式; 3、了解深圳市绿道的发展方向; 调研方式:实地参观、学习、了解;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品的提高,对于生活品质和健康越来越重视,串联各种景观和可供骑车者和行人进入的绿色通道应运而生,绿道起源于欧美国家,我们对其知之甚少。我们花一周时间前往广东省深圳市对深圳湾,莲花山,梅林坳、世博园等几条不同类型的绿道的调研,通过调研感受到绿道发展的前景,深圳市绿道建设比较早,随着城市的发展,绿道也逐步发展成多功能、多用途、多形态的绿道网并贯穿整座城市。 前往深圳之前,我们在网上浏览了大量关于绿道的资料,觉得深圳是绿道建设的一个典范,种类之多,总程之长可堪全国之最,到深圳后才感觉到,绿道在这座城市已经不再新鲜,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一种标签。旨在为行人创造健身,休闲,娱乐,聚会的场所。 调研过程: (一)深圳湾滨海绿道 深圳湾绿道西起南海酒店,东到红树林滨海生态公园,全长15公里,是集休闲、骑行、健身运动、观光旅游、体验自然等一起的绿色海滨长廊。由于是沿海而建,开放的段落呈长条带状形,从东自西,左侧是海域,右侧是一片草坪和高大树木(会不时有鸟落入树中休息),并设有石凳、公厕、小卖部等。市民在此段绿道骑行累了时,可就近停车,带孩子和家人观海、观鸟或在草坪上铺上自带的塑料布,进行简易的休息和饮食,或可进行阅读、跳舞。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 ——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深圳是具有改革开放特征并且是几个改革开放城市中建设发展最为成功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经验无疑是试验田的宝贵果实。二十几年的发展让深圳极具吸引力,汇集了全国的高端人才,融合了四面八方的文化,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特区城市。正因为如此,深圳的融合文化优势、政策优势,在未来会起到引领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深圳发展历史,深入了解这座特殊的年轻城市如何建设发展,其规划发展在这过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并给予解答。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深圳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临近珠江入海口,通过口岸可以直达香港。全市面积1991.65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有1035万人,包括流动人口约有13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为251万人。全市共有六个行政辖区,由西至东分别是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和龙岗区。另外,还设有龙华、坪山、大鹏以及光明四个功能区。深圳的发展是奇迹式的,从仅有几万人的边陲小镇摇身成为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仅仅只花了20多年的时间。目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城市规划是必要和重要的过程,怎么样运用好城市规划是现在问题所在。深圳的城市规划作为实验地,它在市场经济的初期首次与市场接触,其不足反映了高速发展的城市设计中的问题与矛盾。因此,作为中国城市规划的试验田和代表,对其进行规划范式深入研究,其成果能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与借鉴。 1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考虑到深圳的政治、经济以及发历程等情况,在此用时间来划分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79年至1986年,深圳城市建设的基础时期。“文革”的影响使城市规划发展停滞了一段时间,所以在后来的城市规划思路方法和内容上实质仍是50年代苏联模式的延续。因此在最初的深圳城市规划中,规划仅是延续了国民经济计划,实际上也就是计划具体的落实,并没有新的规划信息加入,也没有特定的研究。从城市建设角度来

深圳市绿地专项规划解读

中图分类号:TU98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30(2010)05-0042-06 收稿日期:2010-09-12 修回日期:2010-10-10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道网;规划设计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eenway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摘要:绿道网建设是促进宜居城乡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活休闲一体化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绿道网专项规划实践为例,着重分析了绿道网规划原则、总体规划策略、总体布局结构等内容,率先将绿道理论运用到规划实践中,以期为我国正在兴起的绿道建设提供一点启示。 Abstract: Greenways are significant for the creation of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the conservation of regional eco-community, the promotion of recreational program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sustainability. With the planning of Shenzhen Greenway Networ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inciples of greenway network planning, master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the overall layout. Greenway theory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practice in Shenzhen, which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emerging greenway programs in China. 深圳市绿道网专项规划解析 Analysis to the Planning of Shenzhen Greenway Network 周亚琦 盛鸣 ZHOU Ya-qi SHENG Ming 1 深圳市绿道网建设背景 绿道(greenways)的理念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并不陌生。自1867年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美国波士顿公园绿道系统建设以来,国外建设绿道网已有逾百年历史,他们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绿道网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保护和发掘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鲜明的城市特色;有利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提高城市的品味……绿道逐渐被认为是一种体系化的规划方法,发挥着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1] 2010年1月,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率先在珠三角进行绿道网建设。随后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和《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根据规划,从2010年起,广东将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全长约1690km的区域绿道,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串联200多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场所,直接服务人口约2565万人,能增加约30万个就业机会。[2] 2 深圳市绿道网构成要素 2.1 自然资源 深圳全市基本地势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主要由南部半岛海湾地貌带、中部海岸山脉地貌带、北部丘陵谷地地貌带三个明显的地貌带组成。中部海岸山脉依次为笔架山—田心山—梅沙尖—梧桐山主峰;北部丘陵谷地由10条主要河流穿插其中,其东侧是龙岗河、坪山河谷地,西侧是羊台山、凤凰山、塘朗山、鸡公头、吊神山等组成的椭圆形穹窿体。 深圳市共有大小河流310条,分属东江、粤东沿海和珠江三角洲水系。河流大多比较短小,属于雨源型河流,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有5条,分别为深圳河、茅洲河、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 深圳市西部和西南部是珠江口、伶仃洋,东部和东南部是大亚湾、大鹏湾,海岸线长约230km,由东向西分别为大亚湾—大鹏半岛—大鹏湾—九龙半岛—深圳湾—南山半岛—前海。东部海岸线属港湾山地和海崖山地景观地貌,曲折悠长,沿岸有许多两侧岬角拱卫的水深岸陡的港湾和优良的倚山面海的天然海滩。西部海岸线属冲积、海积平原,岸线平直,有泥滩、红树林滩等。 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约170.3km2,主要有包括伶仃岛一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梧桐山风景区等。福田位于深圳市沿海地带,保护对象以猕猴、鸟类和红树林而闻名。梧桐山风景区是一个以山体和自然植被为景观主体的城市郊野型自然风景区。 2.2 人文资源 迄今为止,深圳考古发现共150余处先秦遗址,两汉至唐宋时期的汉墓12座、东晋墓22座、南朝墓葬88座等。其中汉代墓葬的乘法口诀砖,对研究中国数学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明清时期代表文物有南头古城、大鹏古城、龙岗客家围、广府式民居、中西合璧式民居。鸦片战争和三洲田起义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遗址有中英街界碑、三洲田庚子首义遗址、省港大罢工接待站遗址、中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深圳还保存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六百年前大鹏所城内独特语言“军语”演化而来的《大鹏山歌》、源于清代末期客家聚居地的民歌奇葩《龙岗皆歌》、反映深圳渔民文化的精髓《舞草龙》等。 除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最能够代表和彰显深圳的现代建设历程和演变过程,这些物质空间载体包括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如孺子牛雕塑、莲花山邓小平雕像等(图01-04)。 3 规划原则与策略 按照《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深圳绿道建设的实际情况,规划以构建以区域 图01 主要资源分布图 Fig.01 Resources distribution map 图02 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 Fig.02 Dapeng Peninsula National Geo-park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0/05 04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