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绿道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

城市绿道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

城市绿道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
城市绿道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

城市绿道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90 年代至今,有一种称为“绿色通道”运动的热潮席卷了全球,即绿道。

为了深入贯彻与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及《中共广东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关于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面开展宜居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先行加快推进珠三角绿道网的规划建设,从而为区域绿地划定及管理工作积累经验。以下简称为《纲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城市绿道处于城市各种网络交织的系统中,拥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首先作为城市的线性空间,使城市绿地相互连通,与其功能和交通完美结合,从而更加有效提升其生态、社会、经济价值。

( 1)生态价值:城市绿道的建设,重建与城市相互交织的绿带,从而发挥其最大生态效应,是连接城市块状绿地重要的神态廊道。 (2)社会价值:将各类开放空间及生态斑块连接起来,将城市的

居住区、学校、商业中心、体育文化设施、公共交通设

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等资源链接于一体,不仅为人们提供接近自然的通道,充分提升了城市各系统设施的可达性和认知性,由此形成

城市的综合流通廊道,将这些社会因子交融再一起,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活环境。(3)经济价值:正是由于不同因素的串联,线状效应带动城市休闲旅游资源,使其经济更加繁荣昌盛。

2绿道概念

2.1 绿道定义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绿道包括慢行道和配套设施两大部分,配套设施包括标志系统、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3深圳市绿道规划与建设

目前,深圳市共建成总长约2210 km的绿道,其中区域绿道

346 km,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 1 864km,绿道密度超过1km/km2 全市已经形成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三级网络体系。规划遵循生态优先、节约环保、整合资源、协调规划;结构完整、层级清晰;以人为本、特色多样。

4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绿道

4.1南山区城市绿道概况南山区在绿道网规划建设过程中,贯彻实施“绿色南山”、“生态南山”的发展战略, 结合辖区实际, 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要素,注重保护沿线的原生态景观,丰富沿途景观。

现南山区的城市绿道总长约为67.3km。

4.2南山区绿道使用情况城市绿道的主要功能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出行的快捷通道,而非日常交通出行。但据本次调研来看,绿道

仍然停留在一个形象工程的层面上,一定程度上未能对城市交通或城市居民出行方式改善有所帮助。

4.2.1慢行系统。(1)可达性:南山区慢行系统路线相对完善,串联起不少大型活动及娱乐场所、滨海景观带和一些重要的城市节点。与区域型绿道和社区型绿道的连接通畅。(2)分流:?G道辨别程度低,由于绿道绝大部分铺装与一般城市人行道并无区别,只是两边画下了白线,导致人与非机动车辆混流,存在交通隐患。(3)并且部分公交巴士站位置与绿道交织,导致人流混杂,影响使用出行。(4)交叉口:平面交叉口的处理形式包括人行横道线、信号灯以及安全岛,竖向交叉口处理多为人行立交桥。交叉口虽然划出了人行横道线,但来往车辆很多,车辆通过时并未减速,无法保障使用人群的人身安全。

4.2.2基础、服务设施。(1)现有的绿道服务设施局仅有少量的公厕、服务站等基础服务建筑,缺乏具有复合功能和高附加值的科普教育和文化展示设施。(2)绿道的休息点主要以座椅的形式体现,它的位置多以街头绿地相结合同时建设形式与周边环境相结合,但休息点相距较远,除重要节点设置外,其他区域数量过少。(3)绿道标识形式统一,识别程度高,多出现再

交叉口,节点位置。深圳市绿道网规划中的标识设计比较合理。(4)自行车租赁点的不足,车辆基本全部借出,这也反映出这个片区对于自行车的使用率极高,供不应求。目前南山区只有在蛇口片区形成了自行车租赁网点,采取统一的租赁系统,其它片区仅在城市绿道

途经的几个地铁站旁设置了租赁点。(5)一些

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设置十分不合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大多建在地铁公交接驳处,或绿化道沿边地带。

4.2.3植被状况。(1)深圳市本土植物区系主要以热带、

亚热带分布成分为主,绿道沿途绿化植物以本土植物为主。(2)在路面宽敞的情况下行道树遮阴良好,但是在有些狭窄路面、天桥山太阳暴晒没有遮阴之处。(3)对于大部分绿道,植物层次相对丰富,乔灌草搭配良好。但在部分绿道可见植物单一,毫无设计感。

4.3 存在问题

(1)绿道整体使用率不高。这是由于辨识度不够引起的,只是画了白线,但似乎并未投入使用社会人群和绿道使用人群往往交织在一起。(2)交叉口衔接处,存在安全隐患。绿道多从加油站公交车站等处穿越,这些地方机动车辆出入频繁,车速不慢,使用人群的人生安全无法受到保护。(3)设施简陋,数量有限,供不应求。公厕数量极少,或者位置不易被人发现;除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垃圾桶,座椅外基本没有其他设施;自行车租赁设施设计不完善,未见雨棚等相应的配套设施,租赁点数量有限,常常出现供不应求。(4)绿道分流不清晰。大部分区域铺装无明显区分,导致人与非机动车并行,引起严重的交通隐患;而在大型集散区并未起到良好的引导和疏导作用。(5)部分绿道植被覆盖率不高。这将导致遮荫效果不佳,夏天太阳直射情况下,行人舒适感降低。当植被单一时,也会影响人群使用的舒适度。

4.4 策略

4.4.1构建完善的慢行系统体系。为了防止行人、非机动车长时间占用主干道,导致主干道拥堵以及干扰交叉口处机动车的行驶,铺设慢行道时,要尽量选择现有的慢行道路(尤其是处于次干路和支路上的)。优化铺装,建议换成辨识度较高的颜色或者材质,将城市人行道与绿道区别开,这样提高不同人群分流,提升使用率,降低其他人群和非机动车的占用率,而在大型集散区域尤其注意采取分流措施。

4.4.2建立与城市绿道结合紧密的设施系统。增加设施的数量以及优化设施的分布位置和美观度。增设公厕、售卖点、自行车租赁、教育科普区等公共设施,方便人群的使用。增设醒目的绿道标示,让市民真正意识绿道的作用和重要性。另建议在车辆较多的交叉口出曾设缓冲带和醒目标示,减慢汽车速度,保障市民使用安全。

4.4.3营造出南山区特色的绿道。现有的南山区城市绿道两侧植物绿化率较高,遮荫度较好,仅有部支路种植层次单一,仅种植了单层乔木,应加以补植生长迅速、遮荫度好的乔木和灌木,来增加景观丰富性和遮荫性。可以利用色彩季相变化、植物高低错落等营造植物景观,增添绿化的趣味性,满足观赏性。对于城市滨海绿道,应加强其特有的地域性特点,增加乡土植被。应选用防风抗涝抗盐碱的树种。

5未来城市绿道的展望本文研究了南山区城市绿道使用情况及存

在问题,对南山区城市绿道进行评价,并分析评价结果,从而得到优化策略。现如今绿道建设在我国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和发展中,但是很多时候,由于缺乏互动策略体系的指导和民众使用情况的探究,导致城市绿道规划和建设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需要更多领域分工协作,才能完善城市绿道的规划建设甚至推广。希望今后的绿道建设和发展能够更加切合人的使用,贴合整个城市的特色,真正做到为每一个城市增光添彩。

慢性与绿道系统规划

2012年5月,福建省出台《福建省绿道规划建设导则(试行)》,为福建省各市编制绿道规划提供了规划依据与指导;同期,我局委托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厦门市绿道与慢行系统总体规划,近期建设重点结合新城、小城镇建设及溪流整治重点展开,以慢行系统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依托厦门岛山体、环岛、湾区等资源,尽快形成高品质、完善的绿道与慢行系统。 2012年底,厦门市绿道与慢行系统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公布。 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是厦门市域范围1699平方公里,包括厦门本岛、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和翔安区。 规划期限:2012年-2020年 规划内容 (1)绿道系统规划:根据《福建省绿道规划建设导则(试行)》要求,对厦门市城市绿道进行选线,将其按照都市型、郊野型和生态型进行分类,配套服务设施,并提出近期建设内容; (2)慢行系统规划:按照“慢行系统+慢行社区”的空间组织模式,通过建设步行和自行车道、步行(自行车)+公交、旅游观光、休闲健身慢行系统等为市民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交通出行。 工作重点及规划特色 (1)工作重点:按省绿道规划导则编制。对原有休闲绿道总体规划进行调整;突出厦门绿道规划的特色;提出省级绿道建设线路。 (2)规划特色:对绿道规划延伸的慢行系统深入研究,提出自行车系统总体规划。整合岛内慢行系统规划;整合溪流整治景观规划;深化新城慢行系统规划。 (一)绿道系统 1.规划结构:根据厦门城市规划区自然本底特点、城镇发展结构特征和未来发展态势、景观资源的分布情况,以绿道线性联系为基础,服务尽量多的人口。规划结构为“一环、两带、四放射”。 一环:为厦门市本岛环岛路滨海绿道; 两带:沿厦门湾的滨海绿道和沿城市外围的山体绿道; 四放射:主要是利用岛外各区溪流过芸溪、后溪、东西溪和东坑湾-九溪作为城市放射绿道。

景区卫生管理规定

卫生管理规定(试行) 为保持八门湾景区公共场所及绿道和沿线的干净、整洁,创造优美、舒适的游玩环境,树立景区良好的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一、景区公共场所卫生 1、景区路面:干净卫生,无积水、纸屑及瓜果皮等杂物,道路通畅无阻。 2、景区内,公共财物干净整齐,无异物、灰尘、蜘蛛网和虫类,桌椅摆放整齐。 3、景区办公室:地面干净,无污渍,桌面整齐无异物、灰尘、蜘蛛网和虫类,桌椅摆放整齐。 4、绿道沿线垃圾箱干净、美观、无污迹,无异味。 5、驿站办公、生活区域地面整洁,无瓜果皮、纸屑等杂物,各类物品摆放整齐。 6、接待、会客区内通道平整、干净、无异味。 二、公共卫生间 公共卫生间要求达到六无、六净、三好: 六无: 1、无痰涕、纸屑; 2、无堵塞; 3、无污垢; 4、无污泥、地面无积水; 5、无蛆蝇、臭味; 6、无积尘、蜘蛛网。 六净: 1、墙壁、门窗净;

2、间隔净、无损坏; 3、便槽净; 4、地面、立面净; 5、蹲位净; 6、公厕周围净。 三好: 1、公厕指示牌、男女标志牌完好; 2、公厕水电设备完好; 3、公厕档板、档墙完好。 三、公共卫生管理 1、主管领导负责制,人人动手,共同监督管理。 2、明确卫生责任区,实行门前工作场所包干制度。 3、景区全体人员应加强环境卫生意识,以身作则,不乱丢垃圾、随地吐痰。 4、景区全体人员如发现任何破坏景区环境卫生的行为,应大胆劝阻。 5、景区保洁人员应按要求每天进行打扫;客流量大时,应加强打扫力度,时刻保持地面干净、无积水。 6、景区保洁人员应注意保持公共设施清洁、整齐,无尘埃、蜘蛛网等。 7、景区保洁人员应确保人行步道无枯枝败叶、无杂草等障碍物,保持步道畅通无阻。 8、景区保洁人员应按要求每天清理景区公共场所垃圾箱,确保公共场所垃圾箱干净、美观,无污迹,无异味。 四、景区客房卫生 1、清洁卫生的标准和要求。做到“七无”、“六洁”、“一干净”。 1)、七无:无六害、无积尘、无杂物、无异味、无污渍、无不卫生死角。

城市规划-绿道系统规划

第一章 第一条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两城同创”工作,积极落实《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的实施,确保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特编制《安庆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参考城市总体规划分层次研究的方法,具体如下: 1、市域绿地系统规划范围: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为安庆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三区八县,总面积15398平方公里。 2、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 包括安庆市区(辖大观、迎江、宜秀三个行政区)和皖河农场,总面积901平方公里。其中安庆市区821平方公里,皖河农场80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 安庆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180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1、近期2014~2020年; 2、远期2021~2030年。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为依据,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大生态战略,坚持城乡绿化的有机融合,在全市域范围内构筑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框架。 2、结合安庆市的自然山水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突出安庆市园林绿化的滨江滨湖特色和文化内涵,努力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色生态环境。 3、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和绿树成林、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适于市民居住的绿色人居环境。 4、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基础,明确划定各类绿地的控制范围线(即绿线),制定绿线控制法定图则,逐步实现城市绿地的“绿线管制”制度。 第五条规划原则 1、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城乡统筹的原则。 3、综合效益的原则。 4、以人为本,均匀合理的原则。 5、因地制宜,体现地域特色的原则。 6、可操作性的原则。 7、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 第六条规划依据 1、法律、行政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颁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6年颁布,1998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颁布,1998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颁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颁布) (6)《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6月,2011年修订) (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8)《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 (9)《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 (10)《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年112号) (1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12)《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建城[2004]98号) (13)《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城[2002]249号) (14)《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意见的通知》(皖政办[1996]69号) (14)《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 (15)《中国21世纪议程》

绿化绿道总承包EPC工程合同信息管理办法

绿化绿道总承包EPC工程合同信息管理办法 一、合同管理的工作内容及措施 1、工作内容 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合同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是根据监理合同的要求,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进行监督检查,对合同双方的争议进行调解和处理,以保证合同的依法签订和全面履行。 监理通过参与各类合同谈判,协助建设单位确定合同结构、起草有关合同,使建设单位的利益得到充分反映,并对各类工程合同进行跟踪管理,督促履行。 2、合同管理的监理措施 (1)、拟订项目合同体系及合同管理制度,包括合同草案的拟订、会签、协商、修改、审批、签署、保管等工作制度及流程; (2)、协助建设单位拟订项目的各类合同条款,并参与各类合同的商谈; (3)、合同执行情况的分析和跟踪管理; (4)、协助建设单位处理与项目有关的索赔事宜,调解合同纠纷; 二、信息管理的工作内容及措施 1、工作内容

建设监理信息是监理工作实施控制的基础,也是监理决策的依据。本工程建设监理信息的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将按建设监理的目标通过收集有关工程建设中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有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处理、存储、传递和应用等一系列工作,以作出科学的决策。监理信息管理的工作为:(1)、文件管理:对文件的编号、登记以及合同有关方之间的文件传递作出规定; (2)、档案管理:对文件分类整理,立卷归档或按规定处理;(3)、建设监理常用报表体系化、标准化; (4)、督促施工、材料及设备供应单位及时上报或整理有关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资料。 2、信息管理的监理措施 (1)、信息管理员负责本工程实施阶段全过程的信息收集、整理,按规定编目; (2)、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定期工地会议或监理工作会议,信息管理员负责整理会议记录,并经总监理工程师签 认订印分发; (3)、专业监理工程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承包商的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状况及工程质量验收签认; (4)、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检查承包商及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 (5)、随时向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报告工作,并准确及时提供

绿道网的建设规划方式和管理

绿道网的建设规划方式和管理 发表时间:2018-06-12T09:43:11.5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宋宸[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绿道的建设问题也开始得到重视,我国绿道思想雏形的产生较早,但近代以来的城市绿道发展的较为缓慢,我们在绿道网的规划方式和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绿道的建设问题也开始得到重视,我国绿道思想雏形的产生较早,但近代以来的城市绿道发展的较为缓慢,我们在绿道网的规划方式和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发展绿道网的同时要兼顾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管理也需要更加模式化和具体化,并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居民对于绿道网的认识,从而加强居民的自觉维护意识,除了内部改 革以外,还应该动国家、地区间的交流,综合分析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绿道网建设情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尽量少走弯路。我国绿道网的建设需要我们一直站在科学的角度进行审视,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努力。 关键词:绿道建设;规划方式;绿道管理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诸多改善生态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措施应运而生。“绿道”概念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和谐的同步发展。城市绿道在绿化城市同时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放松和休闲娱乐的场所。我国的绿道建设起步比较晚,大范围实施成功的城市案例也屈指可数,在当代人类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时,绿道的建设规划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一、绿道网建设在我国的发展 1.1我国“绿道”思像的雏形 中国人最讲究天人合一,据记载,早在公元前的周代就有了关于“绿道”的雏形,周朝修建的周道便很好的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周道的石板节节相接处就有一定空隙。使得小草得以生长,道路两旁值有绿树,下雨天雨水流向低洼的地方,使得草木得到水分。这样的设计在现在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只是当时走在路上的只有人和牲畜,因此“周道”行得通,放在当下科技发达的时代各种交通工具将大路堵的水泄不通的形势下,也就另当别论了。 1.2“绿道”的发展过程 “绿道”一词正式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景观设计中,原意为一种与生态景观相结合为行人和骑车者提供休闲娱乐和活动场地的线型开阔空间。在长时间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一些国家对于“绿道”的研究和设计已经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果。我国近代引进这种思像比较晚,对于绿道网的建设更是刚刚起步,比较成功的有珠江三角洲的绿道网建设。该工程开始于2010年历时3年完成,已成为全省以及全中国的标志性工程。珠三角的绿道网很好的解决了珠三角结构性生态廊道保护体系缺失的问题,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求,是我国绿道网建设的重大成就。但在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绿道网建设事业仍存在诸多不足。 二、关于城市绿道网的规划方式 2.1因地制宜 城市绿道的建设通常来讲都是依山傍水,在建设线型空间的同时保护生态系统与城市的发展范围,因此绿道网的建设选址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仍然以珠江三角洲的绿道网为例,基于中国传统的理念,该区绿道网的建设更加注重这座城市原本的元素,根据“山”“江”“海”“林”等原素开展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一步步完善加强,创造更加优异的生态长廊。因此可见,绿道网建设的重要根据就是因地制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在城市的建设中仍然适用。 2.2将目光放到长远的角度 绿道网的建设不可能完成于一朝一夕,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它的规划需要考虑到诸多可变元素,例如城市发展的规模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城乡的均衡等等… 在当下这个多变的时代,我们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只有根据时代不停的改变,不断的完善才是正解,因此我国在建设“绿道网”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国家也应支持有关于环境生态建设等部门的发展,各个高校加大培养有关专业人才的力度,源源不断的为“前线输送人才”,欧美等各国在不断地发展和研究中才得到了现在的成就,我国也应把绿道网的建设摆在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在当下的时代城市环境的保护关乎人类以后的发展。 2.3将“绿道网”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 胡锦涛主席在2003年7月28日根据当下我国的国情讲话提出科学发展观,其中有一点“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此处讲的“科学发展”并不是说我们只发展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而放弃环境,更不是完全以保护当下的生态系统为中心,不要经济建设了。要的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就是“统筹”。在“绿道网”的修建中,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以多为好,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状况,做出合理的规划,使“绿道” 带动起城市的“呼吸”,让人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 三、绿道的管理“道阻且跻” 3.1绿道网建成后面对的主要问题 绿道的建设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在绿道建成之后面我们临着更加严俊的考验,一些绿道的建成可能会吸引“外来”物种的入住,影响和危害原本的生态链和系统结构。绿道网建成后更是面临着维护和整改的问题,毕竟城市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的需求也是在不断改变着的,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极其迅速,要时刻保持绿道网的建设和人们的需求相适应。政府相对应的保护政策不够完善,等等。 3.2建立完善有关于绿道管理的机制 绿道的发展在我国并没有太长时间,但是取得的成就和成果值得重视,我国政府机关虽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但是并没有成立相关的机关部门去专门的进行管理保护和功能开发,于是乎我国的绿道网仍处在一个“有人生没人养”的状态中,但反观其他绿道机制已经较为完善的国家,这一方面做的就很好,于是“绿道网”系统可以很好的很长久的,更加与人类和谐的发展下去。所以我国应该加快成立这一部门的进程。

城市绿道介绍

“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如今的人们更多地渴望到山林海边寻求惬意,踏上没有噪音尾气的城市绿道。而这份渴望,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会在我们身边实现,贯穿整个城市的绿道网正在规划和建设当中。今后,市民朋友或许只要出门走上几步路,就能踏上精心设计、设备齐全的绿道,尽享自然惬意。 什么是绿道? 北京近山松认为绿道上应有自行车专用道,还有驿站 “绿道,简单地说就是绿色生态之道。”绿道是提供给行人、骑车者休闲健身的道路,也被认为是慢行之道。 绿道到底是什么样子? 北京近山松认为绿道里面有自行车道,有步行道路,有绿色的环境,有标识系统,还有停下来休息的地方,类似于古代的驿站。 绿道特征 绿道是引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在我国国内尚无完整的经验可循。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根据需要,绿道外围可以划定一定范围的生态敏感区或农业生产用地作为城市生态廊道或组团隔离带。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组成的绿道网是城乡、区域生态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种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结合的有效载

体。 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还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位。 绿道与人行道的区别? 人行道:上班绿道:休闲 绿道与人行道有何区别?绿道和非机动车道在一般情况下是分开的,非机动车道从城市功能来说是供日常生活,包括上班行走的一条道路。绿道是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空间,当绿道由于很多原因不能连贯时,可能借用非机动车道使绿道连接起来。 绿道六大组成要素: 一、绿廊,由现行的带状空间两侧来控制一定的绿化控制带,这个绿化控制带通过景观修复来打造绿廊。 二、游径,在绿道里面设计一定的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专用道)和水道等非机动车道游径系统。 三、标识,通过标识牌、标识信息的设计,让大家在绿道里安全行驶。 四、基础设施,包括出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等基础设施系统。 五、服务,在一定的范围内设计驿站,保证市民享受到服务设施。 六、发展节点,绿道不单单是一条线,在绿道网络上依托森林公园、市域公园发展为绿道的重要节点。

绿道及其发展演变

河南农业大学 绿道及其发展演变 专业讨论课 姓名:穆博 专业:2009级城市规划与设计 指导老师:田国行教授 学号:09202021

绿道及其发展演变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都市区和交通网络的建设,大自然和生物栖息地不断被侵蚀,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我国对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城市经济与生态和谐永续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绿道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其理论、研究技术和构建方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绿道的思想起源、概念和类型的演变进行综述,进而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绿道发展的历程,并划分了四个阶段。最后,对我国绿道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我国绿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绿道;发展;演变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way Abstract: Due to the side eff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recent years, loss of natural habitats and habitat structures, and extinction of species, increase of city residents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green space needs. our country made a series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urban areas. Greenway has more improntant role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concept, and the type of greenways were studie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greenway was analyzed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the bud of greenway, the rise of greenway development,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greenway, the theroy and technical tend to ripe. Finally,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world, outlook the greenway theroy and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Keyword:greenway; development; evolution

2018年增城区绿道建设管理工作任务和进展情况表

附件 2018年增城区绿道建设管理工作任务和进展情况表 序号工作 任务 具体项目责任单位配合单位工作内容和目标成效完成时间进展情况 1 (一) 精品乡 村绿道 建设 增城区白 洞森林公 园绿道建 设工程 区林业和 园林局 中新镇、 区水务局 围绕白洞水库周边,新建白洞森林公园 绿道,全长15公里(2018年建设10公里, 2019年建设5公里),设计标准宽 2.5-3米 绿道,铺设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沿线设置 驿站、观景平台、标识标线指引,种植赏花 乔灌木等。 2019年 6月底 2018年增 城区(中 新镇)新 建绿道建 设工程 中新镇 区林业和 园林局、 区农业局 新建五联村绿道,全长5公里,设计标 准宽2.5米绿道,铺设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 配套驿站、护栏、标识标线指引等。 2018年 12月底 2018年增 城区(派 潭镇)新 建绿道建 设工程 派潭镇 区林业和 园林局、 区水务局 围绕石马龙水库周边建设环湖绿道和汉 湖村连接线,全长5公里,设计标准宽 2.5 米绿道,铺设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配套绿 化、护栏、标识标线指引等。 2018年 12月底 — 1 —

序号工作 任务 具体项目责任单位配合单位工作内容和目标成效完成时间进展情况 2 (二) 健康步 道试点 打造 徒步径 派潭镇、正 果镇 区国土 规划局 结合吕田镇莲麻村至正果镇徒步径与周 边整体提升片区策划,利用穗东北的派潭镇、 正果镇大片山区乡村,划定“步行都市”行 动计划、片区策划项目实施的行动范围,形 成徒步径活动区域,打造健康慢游优质品牌。 2018年 12月底缓跑径 区林业和园 林局、荔城 街、增江街 区卫生和计 划生育局 选择荔湖环湖绿道(10公里)、增城广 场(1公里)、增江画廊两岸(各2公里)作 为示范点,建设人与自行车分离的缓跑径, 以设起点、定里程、达效果为建设理念,沿 线设置健康知识宣传、距离步数指引、功能 解说、安全提示等,加强健康生活认识和进 一步提高市民身体素质。 2018年 12月底 3 (三) 配套服 务质量 提升 重点提升绿 道驿站(卫 生间)配套 服务 各绿道责任 主体 区林业和园 林局、区农 业局、区文 体旅游局 一是规范驿站运营,加强从业人员的综 合能力培训,提升服务水平;管理单位制定 应急措施,运营单位定期上报运营情况;在 重点驿站和服务区配置视频监控、急救箱、 救援车辆等,安装无线网络和无线电话充电 桩。二是积极引导农民从事休闲农林业、特 色种养业、旅游服务业等经营活动,吸纳农 民参与到绿道产业链各环节和后续运营服 务,不断增加农民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让 农民充分共享绿道增值效益。三是加快推进 旅游厕所革命,绿道范围内的驿站、服务区、 旅游节点的厕所应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 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绿道周 边的单位厕所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鼓励有 条件的增设和改造第三卫生间,并设置无障 碍通道和指示牌。从而不断提高市民游客满 意度和认知度,推动全域旅游示范,打造荔 乡生态文化旅游知名品牌。 2018年12 月底 — 2 —

城市绿道的生态学意义

城市绿道的生态学意义 (广州市黄埔区绿化维护队欧阳苍山) 绿道有两部分意思表达:其一表现为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其二表现为通道。它是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绿色走廊。绿道也可以理解为连接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绿道内涵很广,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对绿道概念的定义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引用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美国的绿道》的定义: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上讲,绿道也可以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parkway)或绿带(greenbelt)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 在我国,绿道具有景观设计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的概念。一、它是一种绿色景观线路。一般地,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徜徉其间,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的带状景观斑块走廊,承担信息、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作用,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效循环,同时加强各密近斑块之间的联系。二、我们不仅在大自然中建设绿道,还要在民众心中铺设政府与百姓顺畅沟通的绿道,让老百姓无障碍、少恐惧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提高民众在精神生活上的宜居水平。 绿道可以分成三类:郊野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社区绿道主要连接居住区绿地;城市绿道主要连接城市里的公园、广场、游憩空间和风景名胜。郊野绿道的建设难度较大,主要是游客的需求不足。而城市绿道建设难度小,它最利于建设、推广的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园绿地等设施,穿针引线,见效快,分布广。绿道和公园绿地建设的显著差别是不用征地,基本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资源,简单地说就是但求所用,不强求所有。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实践大都专注于绿化隔离带和单个公园的建设,由于城市的无序蔓延,人工绿化隔离带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绿道途径可以将单个公园的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文化线路、道路系统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当中,使各个公园的生态效益、游憩效益和历史文化效益得以更好的发挥。 绿道规划建设的生态学意义是多方面的,其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尺度、层次、角度去分析理解: 一、从生态系统分析 绿道通过影响系统内的环境和生物种类及数量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通过保护野生生境和建立生境链、生境网从而防止生境退化和生境破碎。绿道增加了系统内的连通性,为系统内的生物提供了更多便捷的通道,促进了网络完善,加快了系统内能流和物流。如城市绿道建成后,市区和市郊的人流增加,动物的迁移更多,就增加了整个城市生态系统能流和物流。绿道可以保护或使系统内物种数量发生变化,影响到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如由于通道的便捷,某些市区的动物新迁徒到市郊或增加迁到市郊的数量,就可能影响市郊现有的食物链。在绿道规划生态化的前提下,绿道使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环境多样化,结构更复杂化,功能更完善。它通过打破系统旧的平衡建立了更高层次的新的平衡,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能力,更大程度克服和消除外来干扰,促进系统平衡,保障生态系统安全。 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分析 生境破碎化极其严重地威胁着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存,甚至可能引起物种的灭绝。绿道通过减少斑块破碎化,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重要作用。绿道能够提高斑块间物种的迁移率,方便不同斑块中同一物种个体间的交配,减少近亲繁殖,避免物种退化,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如绿道能提供动物运动的通道,使动物在不同栖息地之间可以季节性觅食,增加物种的基因交流;通过不同栖息地之间迁徒来适应气候的变化。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认为:岛屿的面积越小及与大陆越远,其物种的多样性就越低。绿道通过提高迁移率和增加迁移通道,促进斑块间物种的扩散,增加特定物种的数量和外来种群的侵入,降低物种灭绝的可能性,从而对保护和提高物种数量、保护物种多样性起积极的作用。从更大的尺度上,增强了种群的生存,保持和丰富了城市生态系统。 三、从景观生态学分析 根据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绿道属于廊道的范畴,是生态景观的主要内容。 廊道是生态景观系统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廊道是线性的景观单元,是各种流的通道,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功能。既能对斑块分裂、阻隔,造成景观的异质性;又能把斑块连通,减少景观破碎化。廊道的格局分布往往引导着整个景观系统格局的分布。连通性好、形状、尺度、结构上合适的廊道,则能形成多样化的斑块,并与廊道一起连接成网络,有助于形成自然、稳定的景观系统。廊道对生态景观系统的过程也有重要意义。它影响种群

市政绿化绿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第五章监理规划与监理大纲 5.1 监理工作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钱塘江生态经济带建德段)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监理1标段 2、工程地点:建德市 3、建设单位:建德市城兴城防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6、工程概况: 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钱塘江生态经济带建德段)(以下简称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位于建德市黄饶半岛地块,境贯“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旅游资源丰富,是首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其中上游起于莲花溪出口,下游至梅城七郎庙,工程建设容主要包括绿道建设工程、黄饶半岛美丽乡村精品示工程、岱头村美丽乡村精品示工程工程、下涯美丽乡村精品示工程四个部分。本工程始于新安江干流莲花溪出口西水桥,终止梅城镇,河道中心线长度约34.5km,沿线涉及苏村、岱头村、岭下村、滩头村、后山埂村、黄饶村、山边村、下涯村等村庄。共打造绿道26.8km、村庄10个(71万平方米)、农田793亩、游路体系4.1km、湿地建设29.2万平方米、市政道路建设7.2公里,全面提升新安江流域特色,将黄饶半岛打造成建德的城市生态客厅,并推动产业的升级。

二、监理工作围及目标承诺 根据工程建设监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以及建设单位在监理招标文件(类似材料、说明)中的各项具体要求和委托容,可知委托人委托实施的是本项目的施工阶段监理:(一)本标段围 溪以东至马目大桥以西(含钟潭路景观提升工程)。 (二)主要工程容 标段围绿道建设工程、黄饶半岛美丽乡村精品示工程、下涯美丽乡村精品示工程等容,包含绿道工程、景观绿化工程、道路工程、建筑工程、湿地工程等。 (三)监理目标承诺 我单位承诺按照以下目标对本工程进行管理: 质量控制目标:工程质量达到现行验收标准的合格等级。 进度控制目标:施工工期控制在施工总进度计划工期。 投资控制目标:工程竣工结算必须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概算,监理过程中不能发生因监理人原因产生的索赔。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目标:确保安全施工,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城市绿道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城市绿道管理办法(暂行) 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明政办[2016]48号 【发布部门】三明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6.02 【实施日期】2016.06.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城市绿道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明政办〔2016〕48号) 梅列、三元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三明城市绿道管理办法(暂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6月2日 三明城市绿道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三明城市绿道管理和养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福建省绿道规划建设标准(DBJ/T13-194-2014)》和《三明市区城市绿道建设工作方案》(明政办﹝2012﹞150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三明市区后山城市绿道的管理和养护,包括慢行系统、绿廊系统、服务设施系统、标识系统和交通衔接系统等的管理和养护。 第三条城市绿道管理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部门配合的原则,梅列区、三元区人民政府应当明确城市绿道管理单位,具体承担本辖区城市绿道的管理和养护。 第四条城市绿道管理按地域划分,伊人桥(含伊人桥)往北区域由梅列区人民政府管理,伊人桥(不含伊人桥)往南区域由三元区人民政府管理。 第五条城市绿道管护参照公共绿地管理方式和标准规范,实行属地管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城市绿道驿站和游客服务中心内餐饮、商品销售等商业活动可实行市场化经营,鼓励引入社会经营。 绿道连接线、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以及其他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等管理方式不变,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

泉州市城市绿道系统规划说明书

目录 1、导言 (2) 1.1规划背景与意义 (2) 1.2规划范围与期限 (2) 1.3规划依据 (3) 1.4规划技术路线 (3) 2、绿道系统内涵及相关经验借鉴 (4) 2.1绿道系统内涵 (4) 2.2相关经验借鉴 (4) 3、相关规划解读 (7) 3.1《福建省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7) 3.2《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7) 3.3《泉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8) 3.4《泉州市中心城区景观风貌总体规划》 (9) 3.5《泉州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0) 3.6《泉州古城保护整治规划》 (10) 3.7小结 (11) 4、绿道选线基础条件分析 (11) 4.1生态格局 (11) 4.2景观资源 (12) 4.3城镇建设与人口分布 (15) 4.4交通系统 (16) 4.5旅游需求 (17) 4.6选线模型与综合分析 (17) 5、规划目标与原则 (20) 5.1规划目标 (20) 5.2规划原则 (20) 5.3规划策略 (20) 6、城市规划区绿道系统规划 (22) 6.1规划结构 (22) 6.2总体布局 (22) 6.3交界面控制 (28) 6.4绿道控制区及绿廊生态建设 (29) 6.5服务设施(驿站)布局 (31) 6.6分区建设指引 (33) 7、环湾核心区绿道系统规划 (38) 7.1规划结构 (38) 7.2总体布局 (38) 7.3绿道控制区规划 (44) 7.4绿道慢行系统规划 (45) 7.5绿道交通衔接系统规划 (46) 7.6绿道服务设施系统(驿站)规划 (48) 8、古城绿道规划与建设指引 (50) 8.1古城的特色与交通 (50) 8.2古城绿道的定位与分类 (52) 8.3古城绿道的结构与布局 (53) 8.4古城绿道分线路特色 (54) 8.5古城绿道服务与交通系统 (55) 9、绿道与土地功能协调发展指引 (59) 9.1绿道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指引 (59) 9.2绿道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指引 (60) 10、绿道沿线文化与旅游发展指引 (64) 10.1绿道沿线文化传承策划 (64) 10.2绿道旅游策划与规划 (65) 11、分类建设指引 (68) 11.1滨河休闲型 (68) 11.2滨海风情型 (70) 11.3现代都市型 (72) 11.4古城风貌型 (74) 11.5田园郊野型 (77) 11.6山林野趣型 (78) 12、近期建设规划 (81) 12.1分期建设规划 (81) 12.2近期建设目标 (82) 12.3近期建设路线 (82) 13、规划实施保障 (84) 13.1组织计划管理 (84) 13.2实施保障措施 (84) 13.3配套支持政策 (85) 图录 1、城市规划区旅游资源现状分布图 2、城市规划区绿道网总体布局图 3、城市规划区绿道网类型分布图 4、城市规划区绿道网服务设施布局图 5、城市规划区绿道网交界面分布图 6、环湾核心区绿道网总体布局图 7、环湾核心区绿道网类型分布图 8、环湾核心区绿道网控制区规划图 9、环湾核心区绿道网服务设施布局图 10、古城绿道规划布局图 11、绿道与城市空间结构协调图 12、城市规划区绿道网分期建设规划图 13、环湾核心区绿道近期建设规划图

绿道管理机制初探 ——以珠三角绿道网为例

绿道是一种沿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主要由自然因素所构成的绿廊系统和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配建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构成。其中绿廊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人工系统由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的发展节点、慢行道、 2010年初,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决定, 在珠三角率先开展绿道建设,先行构建起2000多km的珠三角绿道网骨架。半年多来,珠三角绿道网建成量已经过半,部分路段已逐步投入使用。绿道作为公共产品,是为公众提供休闲、游憩、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及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绿道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为了保障绿道功能的发挥,解决多级政府、多个城市、多个部门单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绿道 绿道网由区域、城市、社区三级构成, 按照等级和规模划分,绿道可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城市绿道是指a 区域绿道 b 城市绿道 c 社区绿道

2 省市联动的珠三角绿道网规划管理架构

四、结语 绿道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事物,绿道网建设 是广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乡的重 要内容。珠三角绿道网不仅能满足居民日益增 长的亲近自然的生活需求,增强城市的亲和力 和吸引力,还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创新手 段。通过研究和探索可行的绿道管理机制,可 有力保障珠三角绿道网真正建成惠及广大百姓 的标志性工程,确保绿道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建设厅. 广东省区域绿地规划指引[S]. 2003-10. [2]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三角绿道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2010 (01). [3] 年兴等. 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 (9):3108-3116. [4] (01). [5] 2006,30(11):46-50. [6] 深圳市规划局,关于执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的 实施意见(代拟稿).2007-03. [7]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深圳市绿道网规划建设指导手册 .2010(04). 3 动态检测系统

【城管办法】绿道管理办法(00001)

【城管办法】北京市绿道管理办法北京市绿道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绿道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本市绿道资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市政府审议通过的《北京市级绿道建设总体方案(xxxx-xxxx年)》,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绿道慢行道路、绿地景观、服务设施和标识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本市绿道分为市级、区级和社区绿道三个层级。 第四条市园林绿化局为绿道管理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绿道的统筹管理和监督,拟定技术规程规范及管护办法。 区县园林绿化局为区县绿道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本区县绿道管理实施办法,并负责做好绿道管护工作的检查、验收和考核。 区县园林绿化局或者区县政府确定的其他绿道管理部门,应依法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园林绿化企事业单位作为绿道管理单位(以下简称管理单位),负责绿道的日常运营维护和保护管理。 第五条绿道慢行道路是在绿道用地范围内,满足市民休闲需求而建设的自行车骑行、步行及骑步行兼有的慢行道路;绿道连接线是为保证绿道连续而局部利用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的路段。 第六条绿道管护参照公共绿地管理方式和标准规范,实行属地管理,免费向公众开放。 绿道自行车租赁、驿站和游客服务中心内餐饮、商品销售等

商业活动可实行市场化经营,鼓励引入社会经营。 绿道连接线、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以及其他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等管理方式不变,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 第七条发改、规划、国土、交通、市政、公安、财政、水务、体育、旅游、药监等主管部门应当按市政府审定通过的《北京市级绿道建设总体方案》确定的职责,做好绿道相关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绿道管护 第八条管理单位应建立绿道管理维护、安全巡查和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 第九条慢行道路管护应做到道路路面平整,安全设施和道路标志、标线完整,维修及时。 第十条本市绿道内只允许人行和自行车通行。有条件区域应安装硬质隔离措施,同时要设置机动车、电动车、人力三轮车等禁行警示标志牌及边界警示线。步行绿道还应设立禁止自行车通行的警示标识和标志。 市民在骑行绿道内应遵守指示标识,按照指示方向以规定速度骑行自行车。禁止在绿道内竞骑追逐,不得危及其他游客安全。 第十一条绿道连接线设置应当加强安全引导,做好现状市政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现状衔接,并在绿道与绿道连接线衔接处设置标识牌,保持交通信息的连续性。 第十二条绿道的绿地分为城市范围内和城市范围外绿地。分别指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用于绿化的土地。两类绿地管护按照如下标准执行:

城市绿道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管理

城市绿道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管理 发表时间:2018-09-19T15:09:03.7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作者:叶朝虹[导读] 还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证市民的正常生活。因此,积极的加强生态绿道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浅析城市绿道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叶朝虹 防城港市园林管理处广西防城港市 538000摘要: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能够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还能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同时,还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证市民的正常生活。因此,积极的加强生态绿道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浅析城市绿道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关键词:城市绿道;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用分析 引言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在北京、广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也先后启动了城市绿道建设项目,不仅发挥了较好的景观价值,而且借助于园林规划,打造城市周边特色风景区、旅游区,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收益。本文首先概述了城市绿道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作用,随后对优化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1城市绿道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1.1串接城市斑点绿地 目前我国城市内的公共绿地大多呈斑点状、独立分布于城市各处,各公共绿地间连通性差,没有形成系统的休闲空间体系,而城市绿道则能串联城市市域范围内各类开敞空间以及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并形成绿色步行通道网络,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和休闲健身空间。以防城港市海湾绿道为例,绿道建设将北码头、旅游码头、仙人山公园、伏波文化园、城市沙滩景区、白鹭公园、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西岸公园等多个城市景观节点贯通联系起来,形成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1.2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从整体上看,多数情况下的保护工作相对独立,没有形成一个全面性的自然保护网络。通过建立城市绿道,可以将城市内部及周边的绿化资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便于集中的管理和保护,通过有效的保护,避免了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还来的破坏。例如,美国西雅图绿道的建立保护了重点生态区、保障物种多样性,维持绿道沿线自然资源的原生态,德国鲁尔工业区通过绿道建设,对污染的矿山进行植被复绿,较好的恢复了工业区的生态环境。 1.3构建城市慢行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休闲也成为现代城市功能之一,城市虽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公共绿地和休闲空间,但是由于以往对慢行交通的考虑较少,没有形成系统的慢行体系和休闲空间。而城市绿道正好通过线形串联城市的景观,从而形成慢行通道网络,并不受任何机动车的干扰,且作为带状的连续的景观,绿道环境的优美舒适,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的游憩和散步休闲空间,同时也为城市的整体风貌增添色彩。使人们慢行过程中,对城市延绵不绝的绿色风貌强烈地感同身受,兼具人性化和服务性的特征,是体现人类行为活动和绿色景观相互交流的绿色走廊。 1.4美化城市园林景观 绿道通过富有变化和韵律的植被配置,可使园林规划中的绿道景观更加富有趣味活力,也更引人入胜。同时,植被还可将一些不良景观掩盖,对相邻土地的不合理利用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绿道作为城市最长的景观展廊,能使人享受到优美的景致,更加心旷神怡。 1.5窗体顶端 1.5拓展城市绿地空间 受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和用地成本上升的影响,在城市规划中很少有大面积的绿化带,主要以点状分布的绿化公园为主。由于市区中心缺少绿色植被,因此易出现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城市空气污染。通过建设城市生态绿道,可以有效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并且形成沿河、沿路等多条绿化带,有效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此外,城市生态绿道还为市区居民提供了散步和休憩的场所,对于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城市绿道设计的原则 2.1科学选线,合理布局 城市绿道的选线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态导向,尊重城市山水自然基底、城市生态格局和城乡空间布局,充分利用水系、山川、植被等自然资源,顺应自然肌理。充分发挥城市绿道的组织串联作用,以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以及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自然、人文节点为依托,尽可能多地连接发展节点,高级优先,分类串联,形成综合功能的绿色网络体系,有效整合各种生态景观资源,实现绿道景观性、多样性与通达性的有机统一。 2.2坚持生态化设计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是现代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不仅影响了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还对城市的生物活动空间造成一定的影响。城市绿道建设应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维护良好的生态功能,注重乡土植物的开发利用,减少使用人工化的基础设施和园林植物,在保证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同时,注重突出植物群落的景观价植,使得人们能够很好的融入到自然环境中,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能推动城市的持续发展。 2.3绿道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