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二线关绿道——白芒关到长源村

深圳二线关绿道——白芒关到长源村

深圳二线关绿道深圳二线关绿道——————白芒关到长源村

白芒关到长源村深圳二线关绿道——白芒关到长源村(长岭皮村)。全线约14公里,全程公路,有少量机动车,有短缓上下坡。途径麻堪工作口、大堪工作口、福林工作口、旺亨工业区、长岭皮水库。水库一带风景优美,福林村附近有个什么商周墓葬遗址(详情不知)。去旺亨工业区不久有路口可进入长岭皮水库越野路段,此路可出到大堪,也可出到龙华,是不错的越野路线。白芒到长源这一路颇多农家菜庄,遍地荔枝林。

白芒关到长源村路线图

由水库大坝下到长源村示意图。

走到大坝尽头的时候,不要沿着铁丝网走,要沿红线下来,穿过休整的公路,到对面的长源村里。从长源村道石板路也如图,看到路标右转。

麻堪工作口

二线公路,有机动车出入

大堪工作口

福林工作口

商周墓葬遗址

水库大坝一带

长岭皮水库大坝

长岭皮水库

大坝尽头

记得不要沿铁丝网前行,要转又下到底,然后传过正在修的公路,就是长源村。

长源村的绿道驿站

右转就是石板路

路标指示的很明确

景区卫生管理规定

卫生管理规定(试行) 为保持八门湾景区公共场所及绿道和沿线的干净、整洁,创造优美、舒适的游玩环境,树立景区良好的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一、景区公共场所卫生 1、景区路面:干净卫生,无积水、纸屑及瓜果皮等杂物,道路通畅无阻。 2、景区内,公共财物干净整齐,无异物、灰尘、蜘蛛网和虫类,桌椅摆放整齐。 3、景区办公室:地面干净,无污渍,桌面整齐无异物、灰尘、蜘蛛网和虫类,桌椅摆放整齐。 4、绿道沿线垃圾箱干净、美观、无污迹,无异味。 5、驿站办公、生活区域地面整洁,无瓜果皮、纸屑等杂物,各类物品摆放整齐。 6、接待、会客区内通道平整、干净、无异味。 二、公共卫生间 公共卫生间要求达到六无、六净、三好: 六无: 1、无痰涕、纸屑; 2、无堵塞; 3、无污垢; 4、无污泥、地面无积水; 5、无蛆蝇、臭味; 6、无积尘、蜘蛛网。 六净: 1、墙壁、门窗净;

2、间隔净、无损坏; 3、便槽净; 4、地面、立面净; 5、蹲位净; 6、公厕周围净。 三好: 1、公厕指示牌、男女标志牌完好; 2、公厕水电设备完好; 3、公厕档板、档墙完好。 三、公共卫生管理 1、主管领导负责制,人人动手,共同监督管理。 2、明确卫生责任区,实行门前工作场所包干制度。 3、景区全体人员应加强环境卫生意识,以身作则,不乱丢垃圾、随地吐痰。 4、景区全体人员如发现任何破坏景区环境卫生的行为,应大胆劝阻。 5、景区保洁人员应按要求每天进行打扫;客流量大时,应加强打扫力度,时刻保持地面干净、无积水。 6、景区保洁人员应注意保持公共设施清洁、整齐,无尘埃、蜘蛛网等。 7、景区保洁人员应确保人行步道无枯枝败叶、无杂草等障碍物,保持步道畅通无阻。 8、景区保洁人员应按要求每天清理景区公共场所垃圾箱,确保公共场所垃圾箱干净、美观,无污迹,无异味。 四、景区客房卫生 1、清洁卫生的标准和要求。做到“七无”、“六洁”、“一干净”。 1)、七无:无六害、无积尘、无杂物、无异味、无污渍、无不卫生死角。

深圳绿道地图【KECYC编辑整理版】

深圳共建成总长约2300公里的绿 道。其中,省立绿道346公里,城市绿 道和社区绿道约1954公里。绿道密度超 过1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了结构合理、 功能完善、衔接有序、惠及民生的深圳 绿道网体系。 在深圳,如果不弄一辆自行车在绿道上骑行和穿梭,就等于 浪费了自己为深圳作出的贡献,辜负了自己的付出。每一个 深圳市民都在为深圳的经济做贡献,每一分的消费都含有贡 献。正是因为全部深圳市民的贡献,深圳才可以建设完备的 绿道和其他公共设施。 所以,行动起来吧。 在周末和休息的时间,骑上你的自 行车,用不紧不慢的速度,呼吸清 新的空气,浏览周边的景色。 开车太快 ,步行太慢,只有骑自行车 的速度刚刚好,才能看到美好的景 色。 绿 道 清晨我骑行于海边的一道小路上,轻轻的风,向我吹拂了过来。是的,此时此刻我正散步于绿道上,感受着清晨的绿道。 绿道,现代化环境的重要标志,新时代人们所向往的地方,在那我们可以感受自然的风光,也可以体现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代表着顺畅的交通环境,而已也是最自然、最令人感到舒适的一条简简单单的道路。因为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破坏,人们仅有的少量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少了,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只有多植树,建设更多的绿道,才能使我们的美好环境保存下来。 绿道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一条条普通而又意义非凡的绿道,就好像一部部空气清新机,是它们将污浊的空气净化成清新自然的空气。使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能活得更加舒适,美好。绿道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所需的必需品——清新的空气,而且也大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因为有了绿道,人们才开始真正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每逢假日,或是大型活动,都会有许多不同人群前来植树造林,用自己的双手为共创绿色环境做一份贡献。一条条绿道,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条绿色的长龙,蜿蜒盘转,为单调的大地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绿道,一个新世纪的人们精神旅游的胜地,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枯燥的城市生活也渐渐乏味了。于是就有了更多人对大自然的追求,许多的人利用放假的时间,空闲的时间,来到的来自野外的绿道上展开一段健康愉快的旅行。在这里它们拥有了重来没有过的快乐,在这里他们尽情的放松于自然之中,在这里他们也抛开了城市生活的繁忙的节奏, 试着尝试自然单调的生活。散步于绿道中的人们,与大自然为伴,在蓝天白云下,仿佛生命达到了另一个新的进阶。 绿道,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还时时刻刻保卫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一条条由无数树木组成的绿道,拥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每当有沙尘暴,台风,洪涝来临时,无私的绿道总会第一个挺出身子,为我们遮挡,即使这会使他们伤痕累累。但它们却一点也不在乎这一切。因为有了它们的保卫, 才一次次的减少了灾难对我们的破坏。 忽然,一片落叶从我眼前翩翩落下,我这时才发觉原来自己已经在绿道上停留了许久,回过神的我,不放过早晨的美好时光,又重新踏上了旅程。 由 KECYC 整理。KECYC ,与您共享更健康的生活。 ——https://www.doczj.com/doc/e212827388.html,

绿化绿道总承包EPC工程合同信息管理办法

绿化绿道总承包EPC工程合同信息管理办法 一、合同管理的工作内容及措施 1、工作内容 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合同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是根据监理合同的要求,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进行监督检查,对合同双方的争议进行调解和处理,以保证合同的依法签订和全面履行。 监理通过参与各类合同谈判,协助建设单位确定合同结构、起草有关合同,使建设单位的利益得到充分反映,并对各类工程合同进行跟踪管理,督促履行。 2、合同管理的监理措施 (1)、拟订项目合同体系及合同管理制度,包括合同草案的拟订、会签、协商、修改、审批、签署、保管等工作制度及流程; (2)、协助建设单位拟订项目的各类合同条款,并参与各类合同的商谈; (3)、合同执行情况的分析和跟踪管理; (4)、协助建设单位处理与项目有关的索赔事宜,调解合同纠纷; 二、信息管理的工作内容及措施 1、工作内容

建设监理信息是监理工作实施控制的基础,也是监理决策的依据。本工程建设监理信息的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将按建设监理的目标通过收集有关工程建设中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有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处理、存储、传递和应用等一系列工作,以作出科学的决策。监理信息管理的工作为:(1)、文件管理:对文件的编号、登记以及合同有关方之间的文件传递作出规定; (2)、档案管理:对文件分类整理,立卷归档或按规定处理;(3)、建设监理常用报表体系化、标准化; (4)、督促施工、材料及设备供应单位及时上报或整理有关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资料。 2、信息管理的监理措施 (1)、信息管理员负责本工程实施阶段全过程的信息收集、整理,按规定编目; (2)、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定期工地会议或监理工作会议,信息管理员负责整理会议记录,并经总监理工程师签 认订印分发; (3)、专业监理工程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承包商的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状况及工程质量验收签认; (4)、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检查承包商及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 (5)、随时向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报告工作,并准确及时提供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教学文案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 3.1 绿道功能 (3) 3.2 绿道组成 (3) 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 4.1 绿道分级 (5) 4.2 绿道分类 (5) 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 5.1 规划设计原则 (6) 5.2 规划设计成果 (6) 6绿道选线 (9) 6.1 基本要求 (9) 6.2 分类选线 (10) 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 7.1 绿道游径系统 (11) 7.2 绿道绿化 (14) 7.3 绿道设施 (15) 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 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

1 总则 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1 总则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绿道 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游径系统 指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骑行综合道。 绿道连接线 主要承担连通功能,且对人们步行或自行车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包括借用的非干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人行天桥等。 绿道设施 为满足绿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驿站 供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编制说明 为适应我省绿道规划设计需求,有效指导、规范和协调全省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我省新型城市化战略、实施《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规范我省绿道规划设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各地政府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深化或具体化。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 本导则主编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编制人员:顾浩陈桂秋赵栋胡智清 高黑孙鹏周俊马敏 马浩杨永康周伊峰黄勤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2 年12月12日 1

目次 1 总则 (3) 2 绿道定义 (4) 2.1 绿道的定义 (4) 2.2 绿道的构成 (4) 3 绿道的分级与分类 (8) 3.1 绿道分级 (8) 3.2 绿道分类 (9) 4绿道规划总体要求 (10) 4.1绿道规划类型 (10) 4.2省级绿道网规划要求 (10) 4.3 设区市绿道网规划要求 (11) 4.4 县(市、区)绿道网规划要求 (11) 5绿道规划设计要求 (12) 5.1 绿道选线原则 (12) 5.2 绿廊 (13) 5.3 慢行道 (15) 5.4 驿站 (18) 5.5 标识 (22) 5.6 节点 (23) 2

1 总则 1.0.1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 1.0.2 本导则为我省绿道规划设计提供基本技术指导,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深化。 1.0.3 本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3

最新整理公园管理条例.docx

最新整理xxx公园管理条例 xxx公园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促进城市公园事业健康发展,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服务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城市公园的定义】本条例所称城市公园(以下简称公园),是指具有一定的园林绿化和配套设施,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休闲游憩、健身娱乐、传承文化、保护资源、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重要功能,并向公众开放的场所。 第四条【政府责任】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园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公园事业的健康发展。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公园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将政府管理的公园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管理部门】市城市管理部门是本市的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园的监督管理工作。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根据市城市管理部门的委托,负责本辖区内公园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规划、建设、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市政公

用、文物、宗教、工商、公安、价格、水务、质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公园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公园管理机构】公园管理机构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政府管理的公园的管理机构由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依法确定;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非政府管理的公园的管理机构由建设单位确定,并报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公园的管理机构及其地址、联系xxxx等相关信息。 第七条【基本原则】本市公园事业的发展应当体现公益性质,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服务、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八条【公园名录及分类】公园实行名录和分类、分级管理。公园名录、类别、等级的确定和调整,由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拟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鼓励社会投资】市、区、县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可以通过接受捐赠、资助等渠道筹集公园建设和管理经费。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投资、捐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十条【规划编制】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组织编制本市公园建设与保护专项规划,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生态绿道建设标准

健身步道 一、概念 登山健身步道: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为目的的步道,为登山健身步道。 二、分类 (一)依据步道形状(形态)分类 线状步道(相互不重合)、环形步道(闭合的环形)、网状步道。 注意:线状步道、环形步道在设计上,必须重点考虑步道的出入口不能是唯一的 (二)依据步道功能分类 山野步道、探险步道、亲子步道、自然科普教育步道。 山野步道,融山地、丛林等为一体。探险步道有不同探险主题,如:原始森林探险步道、喀斯特探险步道等。亲子步道,步道难度级别低,富有趣味性。自然科普教育步道,可结合动植物环境设计不同的区域,如:科普游览区和科普试验区等,成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旅游休闲、丰富知识、增长技能的教育基地。 三、步道及设备要求 (一)步道设计要求 1、登山步道系统中每条道路应与其它道路、景点相连接,形成环路,无断路,无死路。 2、以成人正常步行速度行进约40分钟为一距离段,设置观景休憩站。

(二)步道建设要求 1、登山步道路面由主步道与两侧的缓冲带构成。主步道路面宽度应大于等于60厘米、小于等于150厘米;两侧缓冲带每侧宽度不小于20厘米。缓冲带应有植被覆盖。路面以原地土石道为主要道路类型,辅以木栈道、砾石道、间隔石道、台阶、桥梁、灰渣道等其他辅助类道路。 ●原地土石道是步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原有道路经简单修整而成。 ●木栈道使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材 修建,用于山中湿地部分。 ●砾石道由砾石呈轨道状铺设,厚 度一般不超过15厘米。路心部分主要 用直径范围在6厘米至10厘米的砾石 铺建,两侧用直径范围在6厘米以下的砾石铺建。多用于有水处较平缓地面。 ●间隔石道采用长度为50厘米以 上的条状石板或石块呈间隔状分布架 设。用于泥泞潮湿的步道路段,或应用 在树根裸露处。 ●桥梁采用石板、原木或竹子等天

晶报·深圳特色绿道出行指南

带动城市健康运动生活 晶报带路 深圳特色绿道出行指南 招商方案 主办单位 深圳市城管局 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社 活动时间 2014年4月-12月

●为热爱健康运动生活的市民提供最详实、最权威、最专业的深圳特色绿道出行指南; ●把阳光媒体晶报倡行的健康生活理念传播给每一个深圳人。 【特刊名称】 《晶报带路·深圳特色绿道出行指南》 【版面设置】 ●封面 ●深圳市绿道简介(2-3版) 版面元素:出行前言+深圳市绿道地图。 福田:梅林绿道(全长约4.6km,西起涂鸦墙,途径梅林水库,东至梅林坳),福荣都市绿道(全长约3.08km),福田河绿道(全长约6.1km,途径福田河,串联笔架山公园和中心公园); 南山:深圳湾公园绿道,省立绿道2号线南山段(起于宝石路牛成村路口,沿原二线巡逻道至梅林坳); 罗湖:省立绿道2号线罗湖段(全长约21.15km,途径人民公园、洪湖公园、深圳水库、梧桐山风景区),省立绿道2号线大运支线罗湖段(途径梧桐山艺术小镇),罗湖城市绿道5号线(全长约14km,分为山水休闲线、果林野趣线和河滨心爽线等路段); 盐田:省立绿道2号线盐田段(全长约33.8km,跨越龙岗、坪山),海滨栈道、盐田区登山环道(全长141.5km,包括梧桐山片区、三洲田—大梅沙片区

以及小三洲—小梅沙片区登山道线路); 宝安:省立绿道2号线宝安段(全长约62.6km,划分田园休闲、攀峦养生和赏湖怡情三个主题,包括六座水库风光和多个自然风景区); 龙岗:省立绿道5号线龙岗段(全长约14.9km,由北侧的布吉花圃,穿越机荷高速、平南铁路,经甘李路、三联水库、南坪快速沿线至坂田正坑水库与南山水库),省立绿道2号线大运支线(全长约25.1km,北起大运体育公园,经过龙口水库和深圳水库,穿越罗湖林果场和仙湖植物园,与省立绿道2号线主线相连。大运支线串联大运中心城、大运公园、龙岗体育中心); 光明:省立绿道5号线光明新区段(北起石狗公水库大坝,南至光明龙华交界,南北贯穿整个光明新区); 坪山:省立绿道2号线坪山新区段(全长约5.42km,由东部华侨城至老围村),江岭社区森林公园风光绿道(起于大运场馆八号路,终至江岭社区竹园路口,途径大山陂水库、荔林果园等风景点); 大鹏:省立绿道2号线大鹏新区段(全长约83.7km,西起溪涌,东至惠州,连接大鹏所城、南澳、七娘山和鹿嘴),白沙湾绿道; 龙华:省立绿道5号线龙华新区段(全长约21.5km,位于省立绿道5号线中部,北起光明段接驳点,经过三九高尔夫、茜坑老村、环观南路、高新科技园、樟坑径社区、绿宝佳苗场,接龙岗接驳点)。 ●深圳特色绿道推荐(4版-16版) 版面元素: 绿道路线图(包括路线长度、特色景点标注) 达人心水(绿道难易程度、行程时间、燃脂等运动数据) 温馨提醒(前往绿道的行车路线、户外运动装备、安全注意事项、卫生间、巴士站、休息凉亭、报警点) 二维码(扫出地图) 特色餐饮(农家菜)

绿道绿廊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背景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临城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构建 全县生态安全新格局,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平台,特编制本 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与规模 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以临城县行政范围为界限,总面积797 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依据与年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绿化条例》(1992 年)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 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临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临城县城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 年) 》 规划年限:根据国家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结合临城实际,确定规划年限。 近期:2013~2015 年; 远期:2015~2020 年。 第四条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2、通达便捷原则 3、生态先行原则 4、彰显特色原则 5、以人为本原则 第五条规划目标

从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区的目标出发,突出绿道绿廊网的生态和旅游休 闲功能,达到绿量和布局的优化。规划将临城县内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 源等通过绿带连接起来,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整体空间形态。充分发 挥临城县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使绿道成网、景观相连、景随步移、人景 交融,打造生态、休闲、宜游、宜行的绿色廊道,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 近期目标:完成首期规划绿道线以及示范段的建设,构建绿道的主体框架,使人们认识绿道、了解绿道、使用绿道。为居民提供休闲锻炼、绿色出行旅游 的场所。 中期目标:完成次要绿道线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使绿道形成初步网状,更 加便捷通达。加强宣传力度,使绿道观念深入人心;绿道沿线的商贸服务业更 加成熟,对乡村经济起到带动促进作用;创建属于临城独特的旅游品牌,将临 城打造成为邢台市旅游的新亮点。 远期目标:完成绿道连接线和部分偏远绿道建设工作,使绿道网更加完善 合理。最终建设集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绿道,创造安居、康居、 乐居的人居环境,提升临城在邢台市的竞争力,成为邢台市旅游的中心点。 第二章绿道绿廊总体规划 第6 条绿道绿廊规划原则 (1))必须与周边城市绿道绿廊空间对接。 (2))必须与河流水系整治相结合:绿道与水系相结合是临城地域特色的 体现,绿道建设可以利用和依托河流水系进行,同时绿道绿廊也就具备极为明显的 水质改善功能。 (3))必须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绿道绿廊通过串联各种旅游资源点,增加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可观赏性和趣味性。 (4))必须体现生态化和本土化:绿道绿廊本身就是生态学中的生态廊道,是将区域生态斑块串连成“网”进而成“面”的重要手段。建设中尽可能以本土 植物为主,保障本地生态安全。 第7 条规划布局理念 临城绿道绿廊规划布局,区域角度重点考虑融入石家庄市、邢台市发展和

市政绿化绿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第五章监理规划与监理大纲 5.1 监理工作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钱塘江生态经济带建德段)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监理1标段 2、工程地点:建德市 3、建设单位:建德市城兴城防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6、工程概况: 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钱塘江生态经济带建德段)(以下简称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位于建德市黄饶半岛地块,境贯“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旅游资源丰富,是首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其中上游起于莲花溪出口,下游至梅城七郎庙,工程建设容主要包括绿道建设工程、黄饶半岛美丽乡村精品示工程、岱头村美丽乡村精品示工程工程、下涯美丽乡村精品示工程四个部分。本工程始于新安江干流莲花溪出口西水桥,终止梅城镇,河道中心线长度约34.5km,沿线涉及苏村、岱头村、岭下村、滩头村、后山埂村、黄饶村、山边村、下涯村等村庄。共打造绿道26.8km、村庄10个(71万平方米)、农田793亩、游路体系4.1km、湿地建设29.2万平方米、市政道路建设7.2公里,全面提升新安江流域特色,将黄饶半岛打造成建德的城市生态客厅,并推动产业的升级。

二、监理工作围及目标承诺 根据工程建设监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以及建设单位在监理招标文件(类似材料、说明)中的各项具体要求和委托容,可知委托人委托实施的是本项目的施工阶段监理:(一)本标段围 溪以东至马目大桥以西(含钟潭路景观提升工程)。 (二)主要工程容 标段围绿道建设工程、黄饶半岛美丽乡村精品示工程、下涯美丽乡村精品示工程等容,包含绿道工程、景观绿化工程、道路工程、建筑工程、湿地工程等。 (三)监理目标承诺 我单位承诺按照以下目标对本工程进行管理: 质量控制目标:工程质量达到现行验收标准的合格等级。 进度控制目标:施工工期控制在施工总进度计划工期。 投资控制目标:工程竣工结算必须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概算,监理过程中不能发生因监理人原因产生的索赔。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目标:确保安全施工,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绿道经营调研报告

深圳市绿道 调 研 报 告

绿化部、市场营销部二零一六年一月十日

深圳市绿道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6年1月4日——9日 调研地点:广东省深圳市 调研目标:深圳市湾滨海绿道、莲花山绿道、梅林坳绿道、世博园绿道 调研目的:1、了解深圳市绿道的整体规划; 2、了解深圳市绿道的经营模式; 3、了解深圳市绿道的发展方向; 调研方式:实地参观、学习、了解;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品的提高,对于生活品质和健康越来越重视,串联各种景观和可供骑车者和行人进入的绿色通道应运而生,绿道起源于欧美国家,我们对其知之甚少。我们花一周时间前往广东省深圳市对深圳湾,莲花山,梅林坳、世博园等几条不同类型的绿道的调研,通过调研感受到绿道发展的前景,深圳市绿道建设比较早,随着城市的发展,绿道也逐步发展成多功能、多用途、多形态的绿道网并贯穿整座城市。 前往深圳之前,我们在网上浏览了大量关于绿道的资料,觉得深圳是绿道建设的一个典范,种类之多,总程之长可堪全国之最,到深圳后才感觉到,绿道在这座城市已经不再新鲜,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一种标签。旨在为行人创造健身,休闲,娱乐,聚会的场所。 调研过程: (一)深圳湾滨海绿道 深圳湾绿道西起南海酒店,东到红树林滨海生态公园,全长15公里,是集休闲、骑行、健身运动、观光旅游、体验自然等一起的绿色海滨长廊。由于是沿海而建,开放的段落呈长条带状形,从东自西,左侧是海域,右侧是一片草坪和高大树木(会不时有鸟落入树中休息),并设有石凳、公厕、小卖部等。市民在此段绿道骑行累了时,可就近停车,带孩子和家人观海、观鸟或在草坪上铺上自带的塑料布,进行简易的休息和饮食,或可进行阅读、跳舞。

绿道规划设计

目次 1 总则 (2) 2 绿道定义 (5) 2.1 绿道的定义 (5) 2.2 绿道的构成 (5) 3 绿道的分级与分类 (6) 3.1 绿道分级 (6) 3.2 绿道分类 (7) 4绿道规划总体要求 (7) 4.1绿道规划类型 (7) 4.2省级绿道网规划要求 (8) 4.3 设区市绿道网规划要求 (8) 4.4 县(市、区)绿道网规划要求 (9) 5绿道规划设计要求 (13) 5.1 绿道选线原则 (13) 5.2 绿廊 (14) 5.3 慢行道 (16) 5.4 驿站 (19) 5.5 标识 (23) 1

5.6 节点 (24) 1 总则 1.0.1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 1.0.2 本导则为我省绿道规划设计提供基本技术指导,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深化。 1.0.3 本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表2-1 绿道组成要素表 3

4

2 绿道定义 2.1 绿道的定义 2.1.1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基础,以自然人文景观和休闲设施为串联节点,由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等组成的绿色开敞空间廊道系统。 2.1.2绿道主要功能是我省生态空间的保护系统、历史文化的展示系统、健康生活的活动系统、旅游网络的支撑系统和城乡统筹的连接系统。 2.2 绿道的构成 2.2.1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大系统构成,主要包括绿廊、慢行道、驿站、标识和节点五个部分。 2.2.2绿廊系统是慢行道两侧由植物群落、水体等构成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景观生态廊道。 2.2.3 人工系统由慢行道、驿站、标识和节点等四个部分构成。 2.2.4绿道组成的具体要素见表2-1。 5

深圳市绿地专项规划解读

中图分类号:TU98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30(2010)05-0042-06 收稿日期:2010-09-12 修回日期:2010-10-10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道网;规划设计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eenway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摘要:绿道网建设是促进宜居城乡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活休闲一体化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绿道网专项规划实践为例,着重分析了绿道网规划原则、总体规划策略、总体布局结构等内容,率先将绿道理论运用到规划实践中,以期为我国正在兴起的绿道建设提供一点启示。 Abstract: Greenways are significant for the creation of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the conservation of regional eco-community, the promotion of recreational program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sustainability. With the planning of Shenzhen Greenway Networ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inciples of greenway network planning, master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the overall layout. Greenway theory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practice in Shenzhen, which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emerging greenway programs in China. 深圳市绿道网专项规划解析 Analysis to the Planning of Shenzhen Greenway Network 周亚琦 盛鸣 ZHOU Ya-qi SHENG Ming 1 深圳市绿道网建设背景 绿道(greenways)的理念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并不陌生。自1867年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美国波士顿公园绿道系统建设以来,国外建设绿道网已有逾百年历史,他们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绿道网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保护和发掘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鲜明的城市特色;有利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提高城市的品味……绿道逐渐被认为是一种体系化的规划方法,发挥着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1] 2010年1月,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率先在珠三角进行绿道网建设。随后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和《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根据规划,从2010年起,广东将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全长约1690km的区域绿道,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串联200多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场所,直接服务人口约2565万人,能增加约30万个就业机会。[2] 2 深圳市绿道网构成要素 2.1 自然资源 深圳全市基本地势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主要由南部半岛海湾地貌带、中部海岸山脉地貌带、北部丘陵谷地地貌带三个明显的地貌带组成。中部海岸山脉依次为笔架山—田心山—梅沙尖—梧桐山主峰;北部丘陵谷地由10条主要河流穿插其中,其东侧是龙岗河、坪山河谷地,西侧是羊台山、凤凰山、塘朗山、鸡公头、吊神山等组成的椭圆形穹窿体。 深圳市共有大小河流310条,分属东江、粤东沿海和珠江三角洲水系。河流大多比较短小,属于雨源型河流,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有5条,分别为深圳河、茅洲河、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 深圳市西部和西南部是珠江口、伶仃洋,东部和东南部是大亚湾、大鹏湾,海岸线长约230km,由东向西分别为大亚湾—大鹏半岛—大鹏湾—九龙半岛—深圳湾—南山半岛—前海。东部海岸线属港湾山地和海崖山地景观地貌,曲折悠长,沿岸有许多两侧岬角拱卫的水深岸陡的港湾和优良的倚山面海的天然海滩。西部海岸线属冲积、海积平原,岸线平直,有泥滩、红树林滩等。 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约170.3km2,主要有包括伶仃岛一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梧桐山风景区等。福田位于深圳市沿海地带,保护对象以猕猴、鸟类和红树林而闻名。梧桐山风景区是一个以山体和自然植被为景观主体的城市郊野型自然风景区。 2.2 人文资源 迄今为止,深圳考古发现共150余处先秦遗址,两汉至唐宋时期的汉墓12座、东晋墓22座、南朝墓葬88座等。其中汉代墓葬的乘法口诀砖,对研究中国数学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明清时期代表文物有南头古城、大鹏古城、龙岗客家围、广府式民居、中西合璧式民居。鸦片战争和三洲田起义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遗址有中英街界碑、三洲田庚子首义遗址、省港大罢工接待站遗址、中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深圳还保存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六百年前大鹏所城内独特语言“军语”演化而来的《大鹏山歌》、源于清代末期客家聚居地的民歌奇葩《龙岗皆歌》、反映深圳渔民文化的精髓《舞草龙》等。 除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最能够代表和彰显深圳的现代建设历程和演变过程,这些物质空间载体包括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如孺子牛雕塑、莲花山邓小平雕像等(图01-04)。 3 规划原则与策略 按照《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深圳绿道建设的实际情况,规划以构建以区域 图01 主要资源分布图 Fig.01 Resources distribution map 图02 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 Fig.02 Dapeng Peninsula National Geo-park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0/05 042 |

《北海市城市绿道网专项规划》

《北海市城市绿道网专项规划》 简要说明 一、规划范围 1、总体范围:《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中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北至城区行政划边界,东至福成机场、竹林盐场东,西侧和南部均至滨海陆域用地 2、规划对象:沿着滨水、溪谷、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3、规划内容: (1)、构建三横四纵城市绿道骨架 构筑海滨特色绿道,建设多条沟通海-城的生态廊道, 形成与城市结构相契合的城市绿道骨架,使绿道成为 引导海洋向城市延伸,融入城市生活的绿色通道。 (2)、建设网状生态休闲绿道 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建设网状的休闲健身漫步道, 通过绿色开敞空间的营造与绿道设施的投入建设,为 市民提供积极而丰富的日常健身活动场所。 (3)、建设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展现魅力北海

绿道与旅游线路相结合,建设涵盖都市游、郊野游、 生态游三大类的八条绿道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不同主 题、各具特色的滨海风情廊道、都市活力廊道、滨河 休闲廊道等,使人们感受到多样化的城市风情。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4.《绿道规划设计导则》(2016年9月); 5.《广西壮族自治区绿道体系规划》; 6.《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7.《北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5)》; 8.《北海市城市道路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 9.《北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 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及规范。 三、规划目标 规划构建具有浓郁海滨特色,集生态、旅游、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网状绿道系统。优化城市环境景观,突出北海生态优势,全方位展现北海城市风貌,塑造生态宜居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形象。 四、规划策略 1、以绿色为脉,串联整合生态资源,构筑与城市结构相契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城市绿道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城市绿道管理办法(暂行) 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明政办[2016]48号 【发布部门】三明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6.02 【实施日期】2016.06.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城市绿道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明政办〔2016〕48号) 梅列、三元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三明城市绿道管理办法(暂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6月2日 三明城市绿道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三明城市绿道管理和养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福建省绿道规划建设标准(DBJ/T13-194-2014)》和《三明市区城市绿道建设工作方案》(明政办﹝2012﹞150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三明市区后山城市绿道的管理和养护,包括慢行系统、绿廊系统、服务设施系统、标识系统和交通衔接系统等的管理和养护。 第三条城市绿道管理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部门配合的原则,梅列区、三元区人民政府应当明确城市绿道管理单位,具体承担本辖区城市绿道的管理和养护。 第四条城市绿道管理按地域划分,伊人桥(含伊人桥)往北区域由梅列区人民政府管理,伊人桥(不含伊人桥)往南区域由三元区人民政府管理。 第五条城市绿道管护参照公共绿地管理方式和标准规范,实行属地管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城市绿道驿站和游客服务中心内餐饮、商品销售等商业活动可实行市场化经营,鼓励引入社会经营。 绿道连接线、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以及其他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等管理方式不变,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1 总则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绿道 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游径系统 指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骑行综合道。 绿道连接线 主要承担连通功能,且对人们步行或自行车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包括借用的非干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人行天桥等。 绿道设施 为满足绿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驿站 供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

深圳的滨河绿道初探

深圳的滨河绿道初探 摘要:本文以深圳的滨河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各种渠道的资料 收集,分析现有滨河绿道的景观设计要点,从而总结出滨河绿道景观建设的发展 方向。 关键词:滨河绿道景观绿化 “绿道”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英译的“绿道”?——greenway,其定义来 源于查理斯?莱托的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它是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 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的开敞空间纽带。它可能沿着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 等人工走廊,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绿道包括慢行道和配套设施两大部分, 配套设施包括标志系统、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绿道建设内容包括路面铺设、绿化、服务区设置及相关服务配套设施等。从其定义可以看出“连接”是它的主要特征,它是连接不通景观区域的纽带,使人们在行进中得到美的感受。 绿道分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三个级别。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城市与 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城市绿道 是指连接城市重要组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社区绿道是 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居民服务的绿道。 目前,深圳市共建成总长达2400公里的绿道网络,绿道密度达到1.22公里/ 平方公里,覆盖密度全省第一,并在全省率先提出省立、城市、社区三级绿道网 络理念,市民骑行5分钟可达社区绿道,15分钟可达城市绿道,30分钟至45分 钟可达省立绿道。 深圳的绿道越来越多,走绿道的市民也越来越多,绿道建成投入6年多来, 据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测评显示,在全国非常适宜步行城市中,深圳 位列第一。据不完全统计,深圳绿道建成以来,绿道使用人数已经近5000万次。一批批绿道“达人”用脚步丈量深圳绿道的长度,用文字抒写深圳绿道的美丽;各 类组织团体和志愿者利用绿道组织开展骑行、健走活动,利用绿道驿站提供志愿 服务,倡导绿色生活理念。“走绿道、看深圳”俨然已成为一种时髦。 深圳市共有大小河流310条,分属东江、粤东沿海和珠江三角洲水系。河流 大多比较短小,属于雨源型河流。按深圳市地域范围统计,集雨面积大于1km2 的河流共计310条,其中独立河流98条,一级支流113条,二、三级支流99条。深圳市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共6条,分别为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 坪山河、深圳河和石岩河。流域面积大于50km2且小于100km2的河流共4条, 分别为大沙河、丁山河、布吉河和南约河。流域面积大于10km2的河流69条, 大于5km2的河流106条。 茅洲河岸滨河休闲绿道,串联光明新城中心、公明和松岗街道中心等,形成 集生态性和亲水性于一体的城市休闲空间。观澜河滨河休闲绿道串联龙华副中心 和观澜组团中心,形成标志性的公共休闲景观带。龙岗河滨河休闲绿道串联大运 新城、龙岗中心城和坪地街道中心,突出龙岗时代文化、客家文化、侨乡文化特色,形成集历史与现代风貌特色于一体的人文景观带。坪山河滨河休闲绿道,汇 聚居住及生活配套服务功能空间,展示东部新城的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 结合的景观特征。深圳河滨河休闲绿道串联中轴线、人民南地区和深圳湾滨海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