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首先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同时也随着气体的压强和溶剂的温度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1 L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氨气为702 L,氢气为0.018 19 L,氧气为0.031 02 L。氨气易溶于水,是因为氨气是极性分子,水也是极性分子,而且氨气分子跟水分子还能形成氢键,发生显著的水合作用,所以,它的溶解度很大;而氢气、氧气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大,容易自水面逸出。

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当压强增大时,液面上的气体的浓度增大,因此,进入液面的气体分子比从液面逸出的分子多,从而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而且,气体的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压强(分压)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在气体不跟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在20℃时,氢气的压强是101 kPa,氢气在1 L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 19 L;同样在20℃,在2×101 kPa时,氢气在1 L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 19 L×2=0.036 38 L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溶液是混合物。物质在常温时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因此溶液也有三种状态,大气本身就是一种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混合物常称固溶体,如合金。一般溶液只是专指液体溶液。液体溶液包括两种,即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溶液和不能导电的非电解质溶液。所谓胶体溶液,更确切的说应称为溶胶。其中,溶质相当于分散质,溶剂相当于分散剂。在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蔗糖溶液、碘酒、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盐水、空气等。按聚集态不同分类:

气态溶液:气体混合物,简称气体(如空气)。

液态溶液:气体或固体在液态中的溶解或液液相溶,简称溶液(如盐水)。固态溶液:彼此呈分子分散的固体混合物,简称固溶体(如合金)。

溶解度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难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

╭╮╭╮? ╭╮╭╮

气体溶解度

目录

编辑本段定义

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如在0℃、1个标准大气压时1体积水能溶解0.049体积氧气,此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气体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强有关:其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由于气体溶解时体积变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显著增大。关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在1803年英国化学家威廉·亨利,根据对稀溶液的研究总结出一条定律,称为亨利定律。

编辑本段影响因素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首先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同时也随着气体的压强和溶剂的温度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

1.013×10^5Pa,一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氨气为702L,氢气为

0.01819L,氧气为0.03102L。氨气易溶于水,是因为氨气是极性分子,水也是极性分子,而且氨气分子跟水分子还能形成氢键,发生显著的水合作用,所以,它的溶解度很大;而氢气、氮气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容易自水面逸出。

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当压强增大时,液面上的气体的浓度增大,因此,进入液面的气体分子比从液面逸出的分子多,从而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而且,气体的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压强(分压)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在气体不跟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在20℃时,氢气的压强是1.013×10^5Pa,氢气在一升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19L;同样在20℃,在2×1.013×10^5Pa时,氢气在一升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19×2=0.03638L。

溶解度

求助编辑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目录

编辑本段基本定义

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通常为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溶解某物质的最大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体积数。也常用“g/100g溶剂”作单位(自然也可用体积)。

3.特别注意: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或者是克/100克溶剂)而不是没有单位。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一般以100克溶剂中能溶解物质的克数来表示。一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主要决定于溶剂和溶质的性质。例如,水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溶剂,甲醇和乙醇可以任何比例与水互溶。大多数碱金属盐类都可以溶于水;苯几乎不溶于水。溶解度明显受温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则与此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溶解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氯化钠NaCl的溶

编辑本段影响因素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

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高低变化

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液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编辑本段溶解平衡

每份(通常是每份质量)溶剂(有时可能是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量的最

溶解

大值就是溶质在这种溶剂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意味着溶剂为水,比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认为是具有同样的意思。溶解度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一种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由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温度、溶解过程中所伴随的熵的变化以及其他物质的存在及多少,有时还与气压或气体溶质的分压有关。因此,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好能够表述成:“在某温度,某气压下,某物质在某物质中的溶解度为xxxx。”,如无指明,则温度及气压通常指的是标准状况(STP)。实际上,溶解度往往取决于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常数。这是平衡常数的一种,反映溶质的溶解-沉淀平衡关系,当然它也可以用于沉淀过程(那时它叫溶度积)。因此,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很大,也就不难解释了。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当然,其他溶质仍能溶解),我们称之为饱和溶液。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固体或液体溶质的溶解度,常用100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克数表示。例如在20℃和常压下,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1.5克/100克水,或简称31.5克。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常用每毫升溶剂中所溶解的气体毫升数表示。例如在20℃和常压下,氨的溶解度是700毫升/1毫升水。物质的溶解度除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力等条件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多数固体和液体的溶解度增大,气体的则减小。随着压力的增大,气全的溶解度增。

编辑本段固体溶解度

定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提示】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另外,溶解度不同于溶解速度。搅拌、振荡、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溶解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增加,能溶解度溶质质量也增加,但

溶解度不会改变。

用例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

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有两种水合物〔Ca(OH)2·2H2O和Ca(OH)2·12H2O〕。这两种水合物的溶解度较大,无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晶水合物逐渐变为无水氢氧化钙,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除了氢氧化钙还有别的物质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比如说硫酸锂.

编辑本段气体溶解度

定义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常用定温下1体积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体积数来表示。如20℃时100mL水中能溶解1.82mL氢气,则表示为1.82mL/100mL水等。气体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强有关,其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由于气体溶解时体积变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显著增大。关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在1803年英国化学家W.亨利,根据对稀溶液的研究总结出一条定律,称为亨利定律。

一些气体在101kPa大气压下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首先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同时也随着气体的压强和溶剂的温度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3×10,一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氨气为702L,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氨气易溶于水,是因为氨气是极性分子,水也是极性分子,而且氨气分子跟水分子还能形成氢键,发生显著的水合作用,所以,它的溶解度很大;而氢气、氮气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容易自水面逸出。

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当压强增大时,液面上的气体的浓度增大,因此,进入液面的气体分子比从液面逸出的分子多,从而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而且,气体的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压强(分压)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在气体不跟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在20℃时,氢气的压强是

1.013×10^5Pa,氢气在一升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19L;同样在20℃,在2×1.013×10^5Pa 时,氢气在一升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19×2=0.03638L。

气体的溶解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强(或称该气体的分压,不包括水蒸气的压强)是 1.013×10^5Pa时,溶解于一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的气体的体积(并需换算成在0℃时的体积数),即这种气体在水里的溶解度。另一种气体的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是,在一定温度下,该气体在100g水里,气体的总压强为1.013×10^5Pa(气体的分压加上当时水蒸气的压强)所溶解的克数。

编辑本段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分析。

溶解度曲线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

氯化钠

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

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常见气体溶解度

氨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硫化氢>氯气>二氧化碳>氧气>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极易溶解于水)(易溶解于水)(能溶解于水)(难)(极难)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首先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同时也随着气体的压强和溶剂的温度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1 L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氨气为702 L,氢气为0.018 19 L,氧气为0.031 02 L。氨气易溶于水,是因为氨气是极性分子,水也是极性分子,而且氨气分子跟水分子还能形成氢键,发生显著的水合作用,所以,它的溶解度很大;而氢气、氧气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大,容易自水面逸出。 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当压强增大时,液面上的气体的浓度增大,因此,进入液面的气体分子比从液面逸出的分子多,从而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而且,气体的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压强(分压)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在气体不跟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在20℃时,氢气的压强是101 kPa,氢气在1 L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 19 L;同样在20℃,在2×101 kPa时,氢气在1 L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 19 L×2=0.036 38 L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溶液是混合物。物质在常温时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因此溶液也有三种状态,大气本身就是一种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混合物常称固溶体,如合金。一般溶液只是专指液体溶液。液体溶液包括两种,即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溶液和不能导电的非电解质溶液。所谓胶体溶液,更确切的说应称为溶胶。其中,溶质相当于分散质,溶剂相当于分散剂。在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蔗糖溶液、碘酒、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盐水、空气等。 按聚集态不同分类: 气态溶液:气体混合物,简称气体(如空气)。 液态溶液:气体或固体在液态中的溶解或液液相溶,简称溶液(如盐水)。 固态溶液:彼此呈分子分散的固体混合物,简称固溶体(如合金)。 溶解度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难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 ╭╮╭╮? ╭╮╭╮

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在溶剂中溶解的 程度。溶解度通常用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或体积比例表示。 气体溶解度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压力、温度和溶剂性 质等。其中,压力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根据亨利定律,当温度 不变时,气体的溶解度与其分压成正比。也就是说,当气体分压增加时,气体溶解度也会增加。这可以用于解释为什么在气饮料瓶中,压 力减小后二氧化碳会从溶液中逸出。 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也很显著。根据查理定律,溶解度随温度 升高而降低。这意味着,当温度升高时,溶解度减小。这可以通过冬 天时冰上的湖水中溶解的气体的释放来观察到。在寒冷的季节,湖水 温度较低,溶解氧的溶解度增加,而在温暖的季节,湖水温度升高, 溶解氧的溶解度减小,这对于湖中生物的生存有重要影响。 除了压力和温度,溶剂的性质也对气体溶解度起着重要作用。溶剂 的溶解能力取决于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极性溶剂通常更 适合溶解极性气体,而非极性溶剂更适合溶解非极性气体。另外,溶 剂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也会影响气体的溶解度。分子较小而形状简单的 溶剂分子通常具有更高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对许多自然和工业过程都具有重要影响。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对水生生物的呼吸和生存至关重要。此外, 许多化学反应和工业过程也依赖于气体的溶解度,如饮料的碳化过程、金属的烧焊和气体扩散等。

总结起来,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气体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压力、温度和溶剂性质是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关键因素。了解气体的溶解度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和促进工业过程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为你提供一些关于气体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气体溶液的溶解度与影响因素

气体溶液的溶解度与影响因素气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溶解气体的能力。溶解度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溶剂性质以及溶质性质等。本文将介绍气体溶解度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各种影响因素。 一、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和计算 气体溶解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解气体的质量。常见的气体溶解度单位有质量分数和摩尔分数两种。其中,质量分数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气体所占的质量比例,摩尔分数是指溶解气体分子的摩尔数与溶液中分子总数的比例。 气体溶解度的计算可以使用亨利定律或者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近似计算。亨利定律表达了溶解度与气体分压之间的关系,其数学形式为:溶解度 = 亨利常数 ×气体分压。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则可以通过已知溶解度和其他参数来计算气体的分压。 二、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气体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在常温下,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升高温度会增加溶液中分子的动能,使溶解气体分子逃离溶液。然而,对于一些特定的气体溶解过程(如氨溶解)、或在较低温度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三、压力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压力是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亨利定律表明,溶解度 与气体分压呈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增加气体的分压可以提高气体的 溶解度。这是因为,增加气体分压会增加气体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 碰撞频率,促进气体溶于溶液中。 四、溶剂性质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不同的溶剂对气体的溶解度有着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溶剂的极 性越大,对极性气体的溶解度越高;溶剂的溶解能力受到溶剂分子间 力的大小和类型的影响。 五、溶质性质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溶质的性质也会对气体溶解度产生影响。气体溶解度与溶质分子的 相互作用力有关。例如,极性气体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较高, 而非极性气体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 六、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气体溶解度。例如,溶液的浓度、溶解过程中产生的反应热以及化学反应等因素都可能对 气体溶解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气体溶解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溶 剂性质以及溶质性质等。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理解气体溶解过程、 设计相关实验以及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合理控制这些 影响因素,可以实现对气体溶解度的调节和控制。

气体及固体的溶解度

溶解度 1.固体及少量液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通常为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溶解某物质的最大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体积数。也常用“g/100g溶剂”作单位(自然也可用体积)。 3.特别注意: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或者是克/100克溶剂)而不是没有单位。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一般以100克溶剂中能溶解物质的克数来表示。一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主要决定于溶剂和溶质的性质,即溶质在溶剂的溶解平衡常数。例如,水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溶剂,甲醇和乙醇可以任何比例与水互溶。大多数碱金属盐类都可以溶于水;苯几乎不溶于水。溶解度明显受温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则与此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溶解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氯化钠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硝酸钾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硫酸 溶解度仪 钠Na2SO4的溶解度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固体和液体的溶解度基本不受压力的影响,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物质的溶解度对于化学和化学工业都很重要,在固体物质的重结晶和分级结晶、化学物质的制备和分离、混合气体的分离等工艺中都要利用物质溶解度的差别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或称溶解平衡)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和溶解性是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来表示。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溶解度常用符号S表示。溶解度的单位用g/100gH2O表示。例如20℃,在100g水里最多溶解36gNaCl,则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100gH2O,可表示为S(NaCl)=36g/100gH2O。实际上溶解度是没有单位的相对比值,按法定计量单位,可用质量分数表示。例如在20℃,S(NaCl)=0.36。溶解度也可以用饱和溶液的浓度表示。例如,氯化钾在20℃的溶解度是4.627mol/1000gH2O(此浓度为质量摩尔浓度),即表示20℃在1000g水中最多可溶解4.627mol的氯化钾。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用物质的量浓

一些气体的溶解度

一些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平衡是指在密闭容器中,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分子与液体上面的气体分子保持平衡。溶解达平衡时,气体在液体中的浓度就是气体的溶解度。通常用1体积液体中所能溶解气体的体积表示。表1-1是一些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表1-1 一些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O2 H2 N2 CO2 HCL NH3 0 0.0489 0.0215 0.0235 1.713 507 1176 20 0.0310 0.0182 0.0155 0.878 442 702 30 0.0261 0.0170 0.0134 0.665 413 586(28℃) 35 0.0244 0.0167 0.0126 0.592 ———— 从表1-1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这与气体及溶剂的本性有关。H2,O2,N2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因为这些气体在溶解过程中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称为物理溶解。 2、CO2,HCL,NH3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因为这些气体在溶解过程中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称为化学溶解。 3、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除与气体的本性、温度有关外,压力对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也比较大。 4、H2 在溶解过程中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因为是物理溶解,所

以除了温度和压力变化外,很难增大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据了解在标准状况.如在20℃和氢气分压为101.3kPa下,1L水能溶解氢气0.0195L,因为氢气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如果不改变温度和压力难以增大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溶质在溶剂的溶解度是有温度,压力以及溶质和溶剂的本身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下降和压强的增大而增加。

hf气体溶解度

hf气体溶解度 概述: 气体溶解度是指气体在液体中溶解的程度,通常用溶解度来表示。而氟化氢(HF)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本文将讨论HF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一、HF气体的溶解度 HF气体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它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实验表明,HF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溶解度约为 1.15mol/L。这意味着在每升水中可以溶解1.15摩尔的HF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压力、溶剂性质等因素有关。 二、影响HF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1. 温度:温度对气体溶解度有显著影响。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导致气体溶解度降低。而HF气体的溶解度也遵循这一规律。当温度升高时,HF气体的溶解度会减小,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 压力:压力对气体溶解度也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压力升高会导致气体溶解度增加。对于HF气体来说,也是如此。当压力增加时,HF气体的溶解度会增大,即溶解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 3. 溶剂性质:溶剂的性质也会对气体溶解度产生影响。对于HF气体来说,水是其主要的溶剂。水分子具有极性,而HF分子也具有极性,因此二者之间能够形成氢键,增加了HF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三、HF气体溶解度的应用 HF气体的溶解度与其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的应用密切相关。在工业上,HF气体的溶解度可用于控制工艺条件,调整反应的速率和方向。在实验室中,HF溶液常用于进行化学分析和表面处理等实验操作。 HF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一些重要的环境问题相关。例如,大气中HF 气体的溶解度会影响酸雨的形成过程。HF气体可以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氟酸,进而参与酸雨的形成过程。了解HF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酸雨的形成机制。 四、HF气体溶解度的安全问题 HF气体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在处理和储存HF气体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了解HF气体的溶解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和管理HF气体的使用。 总结: HF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其大小受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了解HF气体的溶解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在工业、实验室和环境中的应用。在使用HF气体时,我们要注意其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

气体溶解度的划分

气体溶解度的划分 气体溶解度是指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通常用溶解度来表示。气体溶解度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将气体溶解度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第一级别是高溶解度。某些气体在溶液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这些气体可以迅速溶解在溶液中,溶解程度较大。例如,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就较高,这也是为什么矿泉水中会含有二氧化碳气泡的原因。 第二级别是中等溶解度。部分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属于中等程度,不像高溶解度的气体那样迅速溶解,但也不属于低溶解度的范畴。举个例子,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就属于中等程度。 第三级别是低溶解度。有些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对较低,溶解程度较小。这些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速度较慢,且溶解度相对较低。一个例子是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较低。 气体溶解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通常来说,温度升高会导致气体溶解度的降低,而温度降低则会导致气体溶解度的增加。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溶液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从而影响气体的溶解能力。 除了温度外,压力也是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之一。根据亨利定律,气体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也就是说,增加气体的压力会增

加气体溶解度,而减小气体的压力则会降低气体溶解度。 溶液中的其他溶质也会对气体溶解度产生影响。当溶液中存在其他溶质时,这些溶质分子与气体分子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气体的溶解度。有些溶质可以增加气体溶解度,而其他溶质则可能降低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可以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包括高溶解度、中等溶解度和低溶解度。温度、压力和其他溶质都是影响气体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了解气体溶解度的划分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气体在溶液中的行为。

氧气的溶解度

氧气的溶解度 在0℃、1个标准大气压时1体积水能溶解0.049体积氧气,此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气体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强有关:其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 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首先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同时也随着气体的压强和溶剂的温度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3×10^5Pa,一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氨气为702L,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氨气易溶于水,是因为氨气是极性分子,水也是极性分子,而且氨气分子跟水分子还能形成氢键,发生显著的水合作用,所以,它的溶解度很大;而氢气、氮气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容易自水面逸出。 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当压强增大时,液面上的气体的浓度增大,在重新达到溶解平衡的过程中,进入液面的气体分子比从液面逸出的分子多,从而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而且,气体的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压强(分压)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在气体不跟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在20℃时,氢气的压强是1.013×10^5Pa,氢气在一升水里的溶解度

是0.01819L;同样在20℃,在2×1.013×10^5Pa时,氢气在一升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19×2=0.03638L。 气体的溶解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强(或称该气体的分压,不包括水蒸气的压强)是1.013×10^5Pa 时,溶解于一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的气体的体积(并需换算成在0℃时的体积数),即这种气体在水里的溶解度。另一种气体的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是,在一定温度下,该气体在100g水里,气体的总压强为1.013×10^5Pa(气体的分压加上当时水蒸气的压强)所溶解的克数。

常见气体的溶解性

常见气体的溶解性: 极易溶的: NH3 ( 1∶ 700) 易溶的: HX 、HCHO 、 SO2( 1∶ 40) 能溶的或可溶的:CO2(1∶ 1)、 Cl2( 1∶ 2.26)、 H2S( 1∶ 2.6) 微溶的: C2H2 难溶或不溶的:O2 、 H2、 CO、 NO 、 CH4、 CH3Cl 、 C2H6、 C2H4、 与水反应的: F2、 NO2 。 常见金属焰色反应 Ba钡黄绿 Ca钙砖红 Cs铯蓝色 Cu(I)铜(没卤素 )浅蓝 Cu(II)铜 (II) ( 没卤素 )祖母绿 Cu(II)铜 (II) ( 有卤素 )蓝绿 Fe(III)铁 (III)无色 In铟蓝 K钾浅紫 Li锂紫红 Mn(II)锰黄绿 Mo钼黄绿 Na钠黄 Pb铅绿 Rb铷紫 Sb锑浅绿 Sr锶洋红 Tl铊绿 Zn锌蓝绿 碱金属和其它一些金属及其相应离子所发生的焰色反应可用于分析物质的组成,进行有关物质的鉴别 .如 :钠或含有Na+ 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黄色;钾或含 K+ 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浅紫色(透过钴玻璃 ). 镁、铝,还有铁、铂、镍等金属无焰色。 焰色反应中释放出的各种可见光实质上是由于热源的温度很高,做焰色反应的金属离子受热后能量升高,激发电子跃迁,能级间的能量差以可见光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个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只是电子的跃迁,应该属于物理变化。所以,虽然称作焰色反应,实际上并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在使用中只能用盐酸来洗铂丝 原因 :生成金属氯化物,而一般金属氯化物在高温时易挥发。

化学实验操作 (1)洗涤沉淀:把沉淀至于过滤器中,沿着玻璃棒添加蒸馏水到刚好浸没沉淀,静置,待 水完全滤出,重复操作 2-3 次; ( 2)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在试管中,加入、、、、,如果没有、、、、产生,证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中间根据题意加入相应的沉淀剂) (3)滴定终点标志判断:当加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溶液恰好由、、、色变为、、、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中间依题意写出颜色变化即可) (4)气密性检验:常规方法:把装置末端的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捂热反应容器,导管末端 出现气泡,松开手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表明该装置不漏气; 液差法:关闭装置支管活塞,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到浸没下端口,当继续加水时漏斗液面不 下落,长颈漏斗和试管形成液面差,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检验某物质或离子:(将固体试样用蒸馏水溶解在烧杯中)取少量试液在试管中,加入、、、、,产生、、、、,证明存在、、、、(如果原来样品是固体,就应该加上前面一句,中间的、、、 是根据所检测的物质加入相关的试剂,再描述现象就好了)比如检验溶液中只否存在NH4+ ,应该这样描述:取少量原试液在试管中,加入浓的NaOH 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证明原溶液中存在NH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