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公示

一、城市发展目标、性质

1.规划期限

近期:2007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至2030年

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⑴市域

范围:包括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绩溪县、泾县、旌德县一区一市五县在内的宣城市行政管辖地域范围,面积12340平方公里。

⑵城市规划区

范围: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界定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565.5平方公里。

⑶中心城区

范围: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及敬亭山风景区、扬子鳄湖、周边部分相邻的农田、水域的用地范围,总面积150 平方公里左右。包括65 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以及周边85平方公里左右的生态用地和农业用地。

3.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至2020年,逐步形成“三个基地、一个枢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 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以自然生态和宣城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皖苏浙边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努力成为安徽省“科学发展的先行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在中部崛起的先行

区”。

4.城市性质

皖苏浙毗邻地区新兴工贸城市、宜居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5.产业发展方向

(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快发展优质粮油、特经作物、畜牧养殖、特种水产,建成全国重要的家禽产品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2)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努力提升工业化水平。

大力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 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建材原材料、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水泥生产基地、耐磨材料生产基地、药用包装材料生产基地和农用化工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新材料、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突破。

(3)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发展以“文房四宝”、“江南诗山”等为特色的文化欣赏游;发展以皖南事变发生地、新四军军部旧址等为特色的红色教育游;发展以胡适、胡雪岩、胡开文、胡宗宪等故居为特色的名人故里游;发展以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太极洞、嶂山大峡谷等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游;发展以徽菜、山核桃、灵芝、蜜枣等为特色的品尝美味游,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建设一批物流园区,把宣城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6.人口与用地规模

⑴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0 年,宣城市域总人口为295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3-45%;远期2020年,宣城市域总人口为320-3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62%。

⑵城市规划区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人口65~68万人,远期人口90~95万人。

近期建设用地95~100 平方公里左右,远期建设用地125~130 平方公里。

⑶中心城区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43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65 万人;远景至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80 万人。

近期2010 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43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远期2020 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65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远景至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80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空间组织结构

规划期内形成“一心、一群、三副、四带、多点”的城乡空间结构。

“一心”:即宣城中心城市。

“一群”:即宣宁广郎城镇群。依托高速、国道、铁路复合而成的交通廊道,组织宣城、宁国、广德、郎溪及有关中心镇在内的宣城市东北部城镇密集地区,形成城镇群体。

“三副”:即宁国、广德、绩溪副中心城市。

“四带”:即依托合杭、(宁)宣黄高速公路形成的2 条主要城镇与新兴产业带以及沿南陵-泾县-蔡家桥-绩溪-黄山高速公路(江北、江南、徽杭高速连接线)、南京-誓节-宁国-宁墩-徽杭高速形成的2条次要城镇与新

兴产业带。

“多点”:规划依托其他县城及中心镇作为各自县(市)域的人口、产业集聚区成点状发展。

2.城镇职能结构

市域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为:区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

⑴区域中心城市:包括宣城、宁国、广德、绩溪4个区域中心城市。

宣城:人口规模65万人。

宁国:人口规模35万人。安徽省县域经济强市,皖浙边际重要的新型工业生态城市。

广德:人口规模40万人。安徽省县域经济强县,皖苏浙边际重要的工贸旅游城市。

绩溪:人口规模10万人。徽文化核心地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

(2)县(市)域中心城市:包括旌德县城(旌阳)、泾县县城(泾川)、郎溪县城(建平)3个城镇,人口规模为10—20万人。

旌德县城:以徽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

泾县县城:生态工贸旅游城市。

郎溪县城:皖苏边际工贸城市。

(3)中心镇:共16 个,人口规模1-5 万人。

全市共确定水东、水阳、孙埠、港口、中溪、梅林、十字、狸桥、上庄、誓节、新杭、桃花潭镇、茂林、榔桥、三溪、新发等16 个建制镇作为中心镇重点发展,其职能应起到各县市副中心或小区域中心作用,同时开发各自的特色资源和特色工业基地。

(4)一般镇:共63 个,人口规模小于1万人。

以专业化分工为重点,按工贸型、农林资源加工型、旅游型、交通型等类型确定

各镇职能发展方向。

3.市域道路交通规划

⑴铁路:完善客货运站场建设,建设皖赣铁路复线工程,加强区域交通联系,发挥区域性交通枢纽的优势。适时建设京福(台)高速铁路、沪(上海)湖(湖州)宣(宣城)城际铁路。

⑵公路

建设六条高速公路,具体为:

铜南宣高速:路线走向为沿江高速钟鸣互通—南陵—宣城东—宣广高速,全长37 公里。

宁宣杭高速:路线走向为宁高高速—宣城东—宁国东—千秋关,全长122 公里。

扬绩高速:路线走向为溧阳—郎溪东—广德誓节—宁国东—绩溪—黄山,全长180公里。

广黄高速:路线走向为广德太极洞—宁国—旌德—甘棠路线全长227 公里(含溧黄高速重复路线)。

205国道高速:路线走向为南陵—泾县—蔡家桥—雀岭—潭家桥,全长

90 公里。

芜雁高速:路线走向为芜湖—太湖,宣城段全长8 公里。

远期改造建设两条一级公路,具体为:322 省道(江苏高淳---水阳---宣城---泾县),230 省道(江苏溧阳---广德)。近期建议按一级公路标准控制用地。

完善市域县、乡二、三级公路网络,改建以泾县云岭为中心的三条旅游通道建设。

完善县乡级公路网,增加公路网密度;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

⑶水运:以“两河两港”为建设重点,打通固城河,整治水阳江、建设狸桥港,扩建海棠湾港。芜申运河按三级航道标准、水阳江航道按四级航道标准进行疏浚和治理。

4.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全面、系统、科学地保护好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环境。

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以及其他相关条例规定,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与管理。重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绩溪县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宣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旌德江村以及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宣州区水东镇、泾县桃花潭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龙川村---湖村---磡头、绩溪县上庄---冯村、石家村、泾县黄田村、泾县查济村。

5.市域旅游规划

⑴培育 3 条旅游发展轴线:宣州---宁国---旌德---绩溪、宣州---广德、宣州---泾县---黄山区

⑵构建 5 大旅游区:旌德---绩溪绝特乡村与徽文化旅游区、宣州文房四宝、扬子鳄特色生态与多功能旅游区、泾县新四军文化与老区风情旅游区、宁国山水生态与绿色农业旅游区、广德---郎溪洞石竹海旅游区。

⑶树立6 大旅游品牌:龙川胡氏宗祠与江村徽文化及乡村旅游、中国扬子鳄湖生态主题园、太极洞洞石竹、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旅游、清凉峰---大障山原始生态与天然瀑布群自然生态旅游、中国宣纸文化旅游。

三、城市规划区城乡空间利用规划

1.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分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划分为已建区、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为适宜建设地区四种基本空间单元。

⑴现状建成区:截止到2006年底,规划区内已建成的建设用地面积69.80平方公里,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51.70平方公里;包括宣州工业新区北区(巷口桥工业区)、双桥组团、宣州工业新区东区(民营经济园)、夏渡组团等在内的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5.85平方公里。

⑵禁止建设区:规划划定的禁建区总面积为136.1平方公里。

⑶限制建设区:规划划定的限建区空间总面积192.1平方公里。主要位于规划区南部和西部。

⑷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也就是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之外的区域。划定的适建区面积是207.8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村镇建设规划

⑴适当迁村并点,建立相对集中发展的村镇建设模式

⑵村镇等级及结构:按照省、市新农村建设要求,规划村镇等级结构分为四级: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自然村)。

①中心镇:孙埠镇。镇区2020 年常住人口达到5.0万人。

②一般镇:古泉、向阳、天湖、金坝、五星。2020年,向阳镇区常住人口

4.0万人,古泉镇区常住人口0.5万人,金坝、五星常住人口0.5万人。天湖镇

3.0万人。

③中心村:由2006年的51个减少到35个。2020 年,多数中心村集聚农村人口在600~1500人之间。

④基层村:由2006年的1108个减少到817 个。2020年,多数基层村集聚农村人口达到200~600 人之间。

四、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中心城区发展方向

“西进、北跨、东联、南扩”。

⑴西进:依托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跨越合杭高速,沿宣南线择地建设西部片区。

⑵北跨:跨过敬亭山,主要在宣南铜高速公路北部建设北部片区。

⑶东联:依托水阳江、双桥、宣州工业新区东区,拓展城市空间。

⑷南扩:南部是宣城山水旅游的精华地区,依托扬子鳄景区、夏渡森林公园,拓展城市空间。

2.城市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形成“一城、三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一城、三片区”是指主城区(包含高教园区、夏渡组团)、北部片区、西部片区以及东部片区(由双桥、宣州民营工业园组团组成),主城区与三片区以绿色空间相隔离。

3.城市用地布局

⑴居住用地

规划形成4个居住片区(分别对应一城三片区的居住片),共17个居住区。

⑵公共设施用地

①商业金融用地:1个面向皖东南的商务区、1个市级商业主中心、3 个区

级商业中心与17 个居住区商业中心、网络化市场。商务区在西部片区结合城市生态绿地与商圈组织;市级商业主中心为叠嶂街区商业中心;3个区级商业中心为西部片区商业中心、北部片区商业中心、现状开发区商业中心(包括浙江商贸城);在巩固提高现有宣州市场和九州市场骨干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工业品市场、综合市场、专业特色市场、农产品市场及生产要素市场,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网络化的市场体系。

②行政办公用地:在西部片区布置市级行政办公中心以及非市属行政办公用地为主的办公设施;在龙川路以东、主城区水阳组团阳德路以北集中布局宣州区行政办公用地;在敬亭山西南和鳄鱼湖以北、沿昭亭路地带布置开发区行政办公用地;以北部片区副中心为基础布置行政办公用地。

③科研教育用地:形成两个教育园区。

④医疗卫生用地:保留现状医院,拟新建6 所200~300床综合性医院,每处占地 4 公顷左右。另外须设立口腔医院、康复医院等专科医院。

⑤文化娱乐用地:主要集中在昭亭北路全市性的文化会展中心以及沿景观轴及鳄鱼湖周边用地内,并合理布置在各城区、组团,为市民提供较好的教育、休闲、娱乐场所。

⑥体育用地:建设完善市级体育中心;加强区级体育场地建设;积极推广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建设,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

⑶工业用地

形成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工业园区北区(巷口桥工业区)和宣州工业新区东区(民营工业园)三个工业区。

⑷物流用地

形成巷口桥公铁联运、双桥及经济开发区物流区三大物流区和火车站、海棠湾两大物流站。

4.综合交通规划

⑴城市道路系统

规划宣城城市道路框架由“三环、五射、三横、三纵”的主要道路构成。在此基础上,各区各组团结合自身的地形条件和用地布局构筑内部道路系统。

“三环”:环城大道,近期中心城区环线,远期按快速路实施。

环山路(开元路-环山东路-环山北路-环山西路-文昌路)。

文昌路-水阳江大道-滨江大道,主城区主干道路。

“五射”:薰化路-宣泾路、梅溪路-环山西路、鳄城路-宣宁路、宣向路、宣黄路

“三横”:宝成路-宛陵路-泰和路、阳德路、鳌峰路

“三纵”:宣水路-环山东路-昭亭路、宛溪路、西城路

⑵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期内,按300m 服务半径计算,建成区公交站点覆盖率应该达

到70%,按500m 服务半径计算,建成区公交站点覆盖率应该达到95%;公交平均车速应该达到20~25km/h,高峰小时车速不应低于18km/h;95%居民于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出行时间不应超过40 分钟。

远期规划45 条线路,首站按1000 平方米/每线路、末站按400 平方米/每线路控制,远期首末站共需用地6.3 万平方米。

5.绿地系统规划

⑴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宣城市优越的生态环境,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为城市发展的根本战略。融山、水、城、绿、文为一体,努力把宣城建设成现代化园林山水城市。2020 年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少于45%。2020年规划公共绿地面积

为674.0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0.37平方米。

⑵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结构

根据宣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及城市“一城、三片区”的空间发展形态,城市生

态绿地系统结构为:

充分发挥宣城得天独厚的生态和山水优势,形成“一心、一带、一环,多廊相融”的生态绿地系统结构。

“一心”:指依托敬亭山风景名胜区形成的生态绿地核心,主城区、西部片区、北部片区环山而建,敬亭山形成三城之间强有力的绿色背景,开放性的生态圈。

“一带”:指依托水阳江形成的生态景观廊道。

“一环”:指水阳江生态景观廊道、鳄鱼湖与夏渡森林公园以及西部、南部其他山体组成的绿环。

“多廊相融”:指依托周边其他山体、农田、林地形成的绿地,与一心、一轴、一环相融合,对一城、三片区形成围合、渗透。

6.城市特色规划

充分尊重、挖掘和利用城市景观风貌现状特征和文化,通过规划形成“青山碧水绿林入城”的山、水、林、城一体的景观风貌特色与格局,进一步强化和突出宣城地域文化。

⑴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一山(诗山敬亭山) 、一河(宛溪河) 、一湖(鳄鱼湖) 、一园(中国文房四宝园)”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彰显皖南山水和独特地域文化特色;

⑵环境特色:结合自然环境本底,建设好扬子鳄湖,加强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敬亭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夏渡森林公园及周边其他山体、水体的保护。

⑶布局特色:形成“一核一带三轴四区”的城市空间景观结构。一核是敬亭山风景名胜区,一带是水阳江自然生态带,三轴分别为敬亭山---主城区---鳄鱼湖绿化景观轴、昭亭路---薰化路建筑景观轴、宝城路---宛陵路---陵西路---叠嶂路---阳德路建筑景观轴。四区指规划的一城三片区,组团式结构也是宣城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

7.环境保护规划

⑴水环境保护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开展工业废水治理再提高和全面达标工作,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建设污水回用工程,整治城市河湖水系。强化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防治,治理水土流失。合理调配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促进全市地表水体水质的改善。

⑵环境空气保护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2020年达到356天以上。

⑶声环境保护

零类区---包括自然保护区、疗养区、高级宾馆和别墅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地区。该区域及附近应无明显的噪声源,界限明确;原则上面积不小于0.5 平方公里。

一类区---包括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一般指区域内扰民工厂占地面积比例小于10%,噪声均值50-55dB(A)的区域。各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

二类区---包括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噪声均值55- 60 dB(A)的地区。

三类区---主要为工业区。

四类区---包括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以及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货场、仓库、码头。

8.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⑴近期城市发展方向

优先发展城市中心区、北部片区,实施开发区西扩。

⑵近期建设重点

①强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③加强城市对外交通联系,改善城市内外交通。

④强化城市的工业功能,加快城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工业新区北区(巷口桥工业区)、宣州工业新区东区和城东水阳建设。

⑤重视公园等绿地建设,加强对敬亭山风景名胜区、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宛溪河滨水地带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

⑥调整优化用地结构,促进北门工业小区和零星工业用地的功能转化;优化整合规模过小分散零乱的住宅区,实施老城区成片的综合改造,重点完善配套设施。

宣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23年度:宣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宣城市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宣城市范围内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 第三条城市规划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便民原则,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第四条宣城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规划编制 第五条城市规划编制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市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进行。 第六条城市规划编制应当坚持城市总体规划的统一性、规范性和协调性原则,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城市总体规划的统一性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统一城市各项规划,统筹城市各类事业的发展,构建城市发展整体框架。 2.城市总体规划的规范性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符合国家和省关于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规章,遵循规划编制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3.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性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和关系,保障城市整体发展和公共利益。 第七条城市规划编制应当采用科学、规范、统一、自愿、透明的原则,形成一个科学、公正、开放、平等、安全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第八条城市规划编制包括城市整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等多级规划,编制应当从整体到局部、由近及远、由粗到细,各项规划之间应当相辅相成。

第三章规划实施 第九条城市规划实施应当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建设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第十条城市规划实施应当服从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总体发展方向,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和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一条城市规划实施应当遵循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实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和资源的可持续性。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实施应当加强监督管理,推行城市规划更新,及时修正和完善城市规划,确保城市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规划管理 第十三条城市规划管理应当遵循规划法律法规,推进城市规划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健全规划管理机制。 第十四条城市规划管理应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效率和精度,推进城市规划管理的智能化。

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发展目标、性质 1.规划期限 近期:2007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至2030年 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⑴市域 范围:包括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绩溪县、泾县、旌德县一区一市五县在内的宣城市行政管辖地域范围,面积12340平方公里。 ⑵城市规划区 范围: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界定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565.5平方公里。 ⑶中心城区 范围: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及敬亭山风景区、扬子鳄湖、周边部分相邻的农田、水域的用地范围,总面积 150 平方公里左右。包括65 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以及周边 85平方公里左右的生态用地和农业用地。 3.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至2020年,逐步形成“三个基地、一个枢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 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以自然生态和宣城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皖苏浙边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努力成为安徽省“科学发展的先行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在中部崛起的先行区”。 4.城市性质 皖苏浙毗邻地区新兴工贸城市、宜居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5.产业发展方向 (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快发展优质粮油、特经作物、畜牧养殖、特种水产,建成全国重要的家禽产品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2)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努力提升工业化水平。 大力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 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建材原材料、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水泥生产基地、耐磨材料生产基地、药用包装材料生产基地和农用化工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新材料、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突破。 (3)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发展以“文房四宝”、“江南诗山”等为特色的文化欣赏游;发展以皖南事变发生地、新四军军部旧址等为特色的红色教育游;发展以胡适、胡雪岩、胡开文、胡宗宪等故居为特色的名人故里游;发展以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太极洞、嶂山大峡谷等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游;发展以徽菜、山核桃、灵芝、蜜枣等为特色的品尝美味游,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建设一批物流园区,把宣城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宣城市城乡路网改造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宣城市城乡路网改造建设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美化市容,体现城市特点。

第一章总论 0 1.1 宣城市城乡路网改造建设工程项目概述 (2) 1.2研究工作的依据和原则 (3) 1.3 编制原则 (4) 1.4 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概况 (5) 第二章宣城市城乡路网改造建设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5) 2.1宣城市城乡路网改造建设项目建设背景 (5) 2.2宣城市城乡路网改造建设工程的必要性 (6) 第三章宣城市城乡路网改造建设工程建设条件 (14) 3.1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4) 3.2投资政策环境分析 (16) 第四章宣城市城乡路网改造建设项目 (19) 4.1宣城市城乡路网改造建设项目构成 (19) 4.2宣城市城乡路网改造建设工程项目规模 (20) 第五章工程内容 (21) 5.1 用地现状 (21) 5.2 交通条件 (22) 5.3地质、地震、气象条件 (22) 5.4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25) 5.5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26) 5.6工程建设方案 (27) 第六章环境保护 (42)

6.1 环保的意义 (42) 6.2 当地环境状况 (42) 6.3 宣城市宣城市城乡路网改造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43) 6.4 控制污染的措施 (43) 6.5 安全卫生 (45) 6.6 消防 (45) 6.7 节能 (45) 第七章工程实施方案 (47) 7.1 实施方案 (47) 第八章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1) 8.1 投资估算 (51) 8.2 资金来源与投资计划 (52) 8.3 还款计划 (52) 第九章国民经济评价 (54) 9.1 国民经济评价的基本说明 (54) 9.2 评价费用说明 (54) 9.3 经济效益计算 (55) 9.4 国民经济评价结果 (58) 9.5 社会效益评价 (59) 9.6 环境效益评价 (59) 第十章工程招投标 (60) 10.1 概述 (60)

宣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宣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宣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等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宣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及各项工程建设,临时建设、个人建房除外。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一节建设用地分类与适建性规定 第三条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 第四条城市建设用地适建性规定: (一)各类建设用地性质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规定;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性质和本规定《附表一》确定的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执行; (二)凡《附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应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确定适建范围; (三)需改变已批准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性质和适建范围,应编制规划修改方案,并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四)不宜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布置底部小型商业,上部为住宅、办公的建筑。 第二节建设用地建筑容量控制 第五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参照本规定《附表二》执行。 第六条《附表二》规定的指标为上限(工业建筑除外),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筑基地。对混合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规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楼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不同层数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按各类别换算综合控制指标。 第七条对未列入《附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工厂、仓储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详细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定执行。 第八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含)3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块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其建筑容量按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 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万平方米的开发地块,其建筑容量控制,已编制详细规划的,按详细规划执行;尚无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应参照《附表二》的规定执行; 单个建筑基地的具体建筑容量,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结合用地周边现状情况、区位、交通、环境和土地价值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第九条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一)低层住宅建筑基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 (二)多层住宅建筑、多层公共建筑基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 (三)高层住宅建筑、高层公共建筑基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

安徽省宣城市房地产项目简明计划书

安徽省宣城市房地产项目简明计划书 宣城市房地产项目 简明计划书 安徽省宣城市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第一部分宣城市概况 地理位置 远景规划 人文历史 经济状况 第二部分市场分析 宏观市场分析 区域市场分析 土地现状分析 房产开发现状分析 第三部分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 产品分析 市场需求分析 潜在消费者分析 第四部分项目概况 项目位置 项目地块价值分析 项目优劣势分析 项目定位 第五部分项目规划建议 主题思想 规划要点 设计要点 结构 项目配套设施建议 项目智能化建议 物业管理建议 第六部分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 资金筹措 运作方式 第七部分经济效益分析 总收入估算 总成本估算

利润估算、总投资收益率、现金流量、回收期、保本价格、敏感性分析 风险概率分析 第一部分宣城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 宣城,东邻江浙,西连九华,南倚黄山,北通长江,是安徽东南门户,辖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宁国五县一市,另设宣州区,为市政府所在地,全市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2万。其中市区面积15.7平方公里,人口30万。宣城是上海和南京经济区以及长江经济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连接浦东开发与皖江开发的陆上纽带。这里公路四通八达,青弋江,水阳江与长江相接,皖赣铁路复线和宣杭铁路,318国道,205国道贯穿全境。 二、远景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宣城致力于经济发展,致力于基础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奋力赶超,争先进位,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大跨度,跳跃式的发展。一时间宣城在全省发展最快,国内生产总值,农民收入全省第一,固定资产增速全省第二,职工年均工资增长在全省第三,人口自然增长在全区最低,宣城地区步入了发展快,人民得到实惠多,实力强劲,后劲增大的良性循环路子。宣城,奋发昂扬的崛起,向世人展示自己新的形象,新的气魄。 2003年2月,市政府成立了以方宁市长为组长的总规修编领导小组,以切实加强对总规修编工作的领导。并召开了两次研讨会,针对城市未来发展以及现行总规中存在的问题、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等进行研讨,有效地指导了规划编制工作。 本次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宣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和对98版宣城市城镇体系规划进行提炼和深化;宣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宣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规划时限:近期2003-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城市拟发展规模:2005年30万人,2010年

新形势下宣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研究

新形势下宣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研究 作者:陈义兵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5年第8期 文/ 陈义兵宣城市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分局安徽宣城 242000 【摘要】新时期、新背景下,随着宣州区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变化,现行土地规划与当前 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不相适应,规划调整完善势在必行。通过梳理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而 明确规划调整完善重点,并提出推进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宣州区 1 前言 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从正式启动至今已经十余年,通过合理配置各类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城镇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利基础条件,极大地推进了城镇化发展进程[1]。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等系列中央会议,对加强土地规划管控、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城市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本文以宣州区为例,梳理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节约集约和生态安全的视角出发,结合宣州区经济 社会发展格局的变化,明确规划调整完善重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 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布局调整/ 局部修改较频繁 截至2013 年底,因项目建设需要,宣州区共进行规划布局调整/ 局部修改18 次,随着创造“宣城首位”、打造“首善之区”目标的持续推进,规划调整/ 修改次数将不断增多,规划 的严肃性很难得到较好维护,导致政府对土地利用的调控能力被削弱。 2.2 建设用地增速超过预期 截止2013 年底,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达29371.57 公顷,超过规划阶段目标1325.04 公顷。根据宣城市最新城市总体规划,宣城市市区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大量项目需要建设,全区 建设用地需求强烈,未来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现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剩余空间已严重不足, 这已经成为制约宣州区乃至宣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 2.3 城市发展目标定位调整 新一轮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已经初步完成,对宣城市城市发展方向、城市职能、城市 性质和城市规模重新进行了定位,宣州区作为宣城市中心城区所在地,现行规划已不能适应城 市发展需求,导致现行规划建设用地布局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需求存在偏差。 2.4 重大背景变化 现行规划批准日期早于《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 年)》、《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年)》等规划,上述规划对宣州区土地利用布局、

宣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依据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告知》、《宣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以及宣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本次近期建设规划是针对新时期城市发展规定,结合《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23-2023年)》的编制而同时编制,本规划未涉及的内容,以总体规划文本的有关条文为准。 第三条编制本规划重要背景 1、宣城“十五”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2、安徽省城乡化战略; 3、宣城经济结构调整; 4、城市发展建设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第四条编制本规划的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告知》 3、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4、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2023版安徽省城乡体系规划》。 6、《1998版宣州市总体规划》。 7、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五条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为428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执行地位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运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七条规划期限 宣城的经济发展。 本次宣城市城币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2023-2023年(以下简称规划期) 第八条强制性内容说明 本次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行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九条本规划编制及实行遵循的原则 1、坚持可连续发展的原则,保持总量平衡; 2、发挥长远利益,坚持远近期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充实、贯彻,有效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 4、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并举的原则。 第十条本次规划由宣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行。 第二章城市建设发展目的 第十一条宣城市经济社会近期发展目的

安徽宣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书

宣城市房地产项目简明计划书

目录 第一部分宣城市概况 地理位置 远景规划 人文历史 经济状况 第二部分市场分析 宏观市场分析 区域市场分析 土地现状分析 房产开发现状分析 第三部分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 产品分析 市场需求分析 潜在消费者分析 第四部分项目概况 项目位置 项目地块价值分析 项目优劣势分析 项目定位 第五部分项目规划建议 主题思想 规划要点 设计要点 结构 项目配套设施建议 项目智能化建议 物业管理建议 第六部分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 资金筹措 运作方式 第七部分经济效益分析 总收入估算 总成本估算 利润估算、总投资收益率、现金流量、回收期、保本价格、敏感性分析风险概率分析

第一部分宣城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 宣城,东邻江浙,西连九华,南倚黄山,北通长江,是安徽东南门户,辖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宁国五县一市,另设宣州区,为市政府所在地,全市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2万。其中市区面积15.7平方公里,人口30万。宣城是上海和南京经济区以及长江经济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连接浦东开发与皖江开发的陆上纽带。这里公路四通八达,青弋江,水阳江与长江相接,皖赣铁路复线和宣杭铁路,318国道,205国道贯穿全境。 二、远景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宣城致力于经济发展,致力于基础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奋力赶超,争先进位,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大跨度,跳跃式的发展。一时间宣城在全省发展最快,国内生产总值,农民收入全省第一,固定资产增速全省第二,职工年均工资增长在全省第三,人口自然增长在全区最低,宣城地区步入了发展快,人民得到实惠多,实力强劲,后劲增大的良性循环路子。宣城,奋发昂扬的崛起,向世人展示自己新的形象,新的气魄。 2003年2月,市政府成立了以方宁市长为组长的总规修编领导小组,以切实加强对总规修编工作的领导。并召开了两次研讨会,针对城市未来发展以及现行总规中存在的问题、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等进行研讨,有效地指导了规划编制工作。 本次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宣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和对98版宣城市城镇体系规划进行提炼和深化;宣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宣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规划时限:近期2003-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城市拟发展规模:2005年30万人,2010年45万人,2020年60万人。为今后城市总体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宣城市周王生态园旅游开发规划

宣城市周王生态园旅游开发规划

宣城市周王生态园旅游开发规划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一、区域位置 (1) 二、规划背景 (1) 三、项目发展条件分析 (2) 四、已开发项目 (3) 第二章规划总则 (4) 一、规划背景 (4) 二、规划性质和依据 (5)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7) 三、规划期限与范围 (9) 第三章旅游市场分析 (9) 一、生态农业旅游市场总体趋势 (9) 二、区域旅游市场潜力分析 (12) 二、市场定位 (21) 第四章旅游发展战略与目标 (22) 一、旅游发展战略 (22) 二、功能定位 (24) 三、形象定位 (24) 四、发展目标 (24) 第五章功能分区与项目设计 (25) 一、总体布局 (25)

二、项目策划 (27) 第六章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43) 一、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43) 二、交通道路系统规划 (44) 三、给排水规划 (46) 四、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48) 五、环卫工程规划 (50) 第七章景观绿地系统规划 (52) 一、绿地系统规划 (52) 二、景观系统规划 (53) 三、景观设计意向 (54) 第八章标识系统规划 (56) 一、旅游标识系统规划原则 (56) 二、标识标牌系统 (57) 第九章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63) 一、旅游营销原则 (63) 二、营销目标体系 (64) 四、营销技术路线 (65) 五、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66) 第十章旅游效益评估 (71) 一、投资估算 (71) 二、经济效益评估 (75) 三、社会效益评价 (77)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区域位置 周王生态园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周王镇,地处宣城、泾县、宁国三县(市)交汇,距离芜湖市108公里、宣城市32公里。有S322省道及杨华公路连接宣城市区,紧邻溪口白云洞和地藏寺,项目规划面积近400亩。 二、规划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人们的旅游方式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在喜好长线观光旅游中,细分出城郊型短线商务、休闲度假旅游。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人们的闲暇时间愈来愈多,二是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断增加,三是汽车愈来愈普及,汽车家庭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进而带动旅游地产升温,致使出城休闲度假概念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在我国城郊型休闲度假旅游已初露端倪,大型都市尤其如此。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城郊型休闲度假旅游将会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的一种社会时尚。 周王生态园紧邻宣城主城区,拥有较大的假日休闲度假旅游客源市场,随着消费观念的转

宣城市彩金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

宣城市彩金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 心区城市设计 (项目编号:FW-2012193) 资 格 预 审 文 件 招标人:宣城市彩金湖新区管委会 招标代理:宣城市招投标中心政府投资项目代理处 编制时间:2012年12月18日 目录

第一章资格预审公告 (3)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 (7) 第三章资格审查办法(有限数量制)资格审查办法前附表 (15) 第四章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格式 (19) 第五章项目设计任务书 (34)

第一章资格预审公告 宣城市招投标中心受宣城市彩金湖新区管委会的委托,现对宣城市彩金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进行公开招标,欢迎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参加投标。 1.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1.1、宣城市坐落于安徽省东南部。位于浙、皖、苏三省结合部,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皖江城市带重要组成部分,宁杭城市发展轴上的新兴城市。在古代有“土控吴兼越,川连歙与池。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维”之誉,是一座非常典型的山水城市。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皖东南中心城市,皖苏浙毗邻地区的现代工贸城市,和谐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中心城区至2020年人口规模为65万人,用地规模65平方公里,远景到2030年人口约100万。宣城市彩金湖新区位于宣城市西南部,区内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和规划中的市体育中心,现状以丘陵岗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彩金湖新区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新的政务中心所在地,也是宣城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 1.2、规划设计周期安排:本次招标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发出公告之日起至投标截止时间)主要是从投标人综合实力、业绩、奖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人员构成情况、对该项目规划思路的思考等方面选定6家单位入围;第二阶段(确定入围单位后约2个半月提交方案成果)由入围单位做规划设计方案。 1.3、项目设计内容:宣城市彩金湖新区概念规划;宣城市彩金湖新区核心区(约2平方公里)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 1.4、规划范围:宣城市彩金湖新区位于主城区西南侧,是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空间,本次规划范围包括彩金湖新区及其周边地区:东南至思源路,东北至合杭高速,南至500Kv高压线,西至创新路西侧约260米,北至宝城路,占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含合工大宣城校区170公顷,规划市体育中心100公顷)。 1.5、方案补偿:成立专家组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选并排名,根据排名设置奖项。第一名为中标方案,中标价220万;第二名1名,方案补偿金100万元,第三~六名,方

旌德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项目名称:安徽省旌德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编制单位: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证书编号:022008 项目负责人:李保民院长 设计人员:李保民高级规划师 李家宁城市规划师 徐从广城市规划师 孙承君城市规划师 马明城市规划师 肖铁桥城市规划师 汤利华高级工程师(水暖) 王晏平高级工程师(电气) 凌琪高级工程师(环境工程) 薛小敬助理规划师 张康叶助理规划师 何成助理规划师 陈淑平助理规划师 协编单位:旌德县人民政府 旌德县建设委员会 协编人员:张晓新建委主任 周伟建委副主任 俞晓健建委规划办主任

说明书

第一章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概述 一、城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 旌德县地处黄山东北麓,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皖南山区,隶属安徽省宣城市,东邻宁国,南连绩溪,西毗黄山,北接泾县,地跨东径118°44′~118°15′,北纬30°29′~30°7′。县城旌阳镇是旌德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县境中部,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南雄公路和旌宁公路的交汇于此。地形东西长,南北窄,地势起落较大,海拔180-220米,白沙、徽水二河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于城北,山城南临接岫,西倚栖真,北障柳山,东望石凫,群密环绕,可谓:“四面皆山”、“双水中流”。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旌德全县地貌特征为东西向呈长方形,呈畚箕状向北开口。地势中部平缓,四面环山,东北低于西南。海拔高度自中部向东北和西南呈阶梯状上升,四面环山,中北部较低,海拔仅150米左右,最低处是三溪坑口,海拔120米,东北至海拔1031.8米的塘山头,西南至境内最高峰大鸣尖,海拔1295.6米,相对高差1175.6米。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以北东----南西向殿市,向东和西北倾斜。属皖南北部山地丘陵、山间盆谷地貌,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四种类型。旌德县地震基本烈度6度以下,建筑物和其它工程构筑物不需设防。 2、气候条件 旌德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中,季风明显。春季冷暖变化大,光照不足阴雨多;夏季温高湿度大,梅雨集中汛洪多;秋季常遇夹秋旱,天高云淡早晚凉;冬季多晴湿度小,雨雪常在“三、四九”。 3、气温、风 气温 旌德县根据20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5.5℃,最高年份16.5℃(1961年),最低年份14.8℃(1980年),一般年际变化值±0.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7℃,极端最低气温-15.2℃(1977年1月5日),极端最高气温40.3℃(1971年8月1日),平均初霜期在11月10日前后,平均终霜期在3月23日左右。全年无霜期最高为283天(1961年),最低为204天(1978年),平均为232天。 风律 旌德县属季风气候区。冬季受亚洲内陆冷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偏南风;春秋季是季风转换季节,风向随季节而易,较为明显。全年除静风之外,有10个月都是偏北风频率较大。 春季风大,夏、秋季风小,年平均大风次数6次(7级——风速17m/s以上大风)。实测最大风速23m/s(1975年6月25日),历年平均风速为1.8m/s。 (三)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全县土地利用结构及现状如下:农用地面积1223187.5亩,其中耕地272273.0亩,园地20766.1亩,林地835835.5亩,其他农用地95312.9;建设用地44262.6亩,其中居民点工矿用地35104.4亩(建制镇用地3568.6亩,农村居民点用地26983.1亩,独立工矿用地4187.7亩,特殊用地365亩),交通运输用地6913亩,水利设施用地2245.2亩,未利用地88088.4亩。 2、水资源 旌德县地势复杂,河流山溪较多,源短流急,落差较大,水系呈格子状典型山溪河流特征。境内以石凫山为分水岭,分属青戈江和水阳江两大水系,境内河川以石凫山为分水岭,主峰以东归水阳江水系,以西归青戈江水系,统属长江流域。境内长江流域面积905.5㎞2,分有徽水、玉水、俞村河(又称环溪)、山坝河(又称姚溪)4个自然水系。白沙、徽水二河自东向西北穿城而过,汇于城北。 3、矿产资源 旌德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金属矿有钼矿化点、钨矿化点、铅锌矿点、黄铁矿点,非金属矿主要为砩石矿,砩石矿在旌德县属主要矿产,分布于县城西北的南关凤形山、枣树岭,旌阳镇华丰村,版书乡的尖角里,旌阳镇的新桥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