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的请示

关于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的请示

关于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的请示

关于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的请示

尊敬的领导: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宣城作为长三角地理中心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宣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提议在宣城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

一、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的必要性

1.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宣城作为长三角地理中心城市,与长三角其他城市有着紧密的联系。设立产业合作区,有利于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产业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宣城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推动宣城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设立产业合作区,可以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宣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设立产业合作区,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宣城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的可行性

1. 地理位置优越。宣城位于长三角地理中心,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2. 资源丰富。宣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设立产业合作区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建议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合作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2. 制定优惠政策。制定产业合作区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

3. 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符合产业合作区发展定位的优质企业和项目。

4. 推进产城融合。加强产业合作区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发展,推动产城融合,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我们相信,通过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必将推动宣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特此请示,望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关于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的请示

关于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的请示 关于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的请示 尊敬的领导: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宣城作为长三角地理中心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宣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提议在宣城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 一、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的必要性 1.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宣城作为长三角地理中心城市,与长三角其他城市有着紧密的联系。设立产业合作区,有利于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产业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宣城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推动宣城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设立产业合作区,可以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宣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设立产业合作区,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宣城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的可行性

1. 地理位置优越。宣城位于长三角地理中心,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2. 资源丰富。宣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设立产业合作区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建议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合作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2. 制定优惠政策。制定产业合作区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 3. 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符合产业合作区发展定位的优质企业和项目。 4. 推进产城融合。加强产业合作区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发展,推动产城融合,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我们相信,通过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必将推动宣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1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 各位记者朋友: 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南京都市圈建设的关心支持。作为全国都市圈先行者,南京都市圈在各相关城市共商共建中已经走过了20年发展历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3月22日江苏和安徽两省政府正式印发,成为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关于这个《规划》,我着重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介绍。 一、《规划》出台背景 当今世界,都市圈通过在更大城市地域范围内高效配置资源,日益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2019年国家专门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对我国都市圈建设进行系统部署。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横跨江苏、安徽两省,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6年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2019年印发的《长江三角

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2020年又把支持南京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年度任务。按照这些要求,南京市牵头,镇江、扬州、淮安、常州、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共同开展大量的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江苏省、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进行了衔接和修改,最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3月22日江苏省、安徽省政府联合将规划正式印发。这个规划的出台,前后历时近2年,期间在重要节点都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悉心指导,是一个上下联动、两省协作的高质量成果,对于更高层级更大力度推进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具有重大意义。 二、《规划》主要内容和考虑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着眼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刻把握都市圈建设规律,结合实际对南京都市圈发展进行系统务实谋划。《规划》主要内容可以概况为:一个空间格局、两个关键、两个发展阶段目标、四个定位、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以及两套保障机制。具体包括前言、12章、38节和14个专栏,共计3万余字。 一是立足实际,合理确定规划空间布局。借鉴世界主要都市圈发展经验,立足南京都市圈发展实际,基于人口通勤流动等大量现状数据的科学分析,也兼顾了区域合作历史和都市圈发展潜力,合理确定南京都市圈范围。南京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 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自然资源部 •【公布日期】2021.11.05 •【文号】发改振兴〔2021〕1559号 •【施行日期】2021.11.0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 通知 发改振兴〔2021〕15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十四五”时期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2021年11月5日

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资源型地区是依托本地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特殊类型区域。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是维护国家资源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环节,是加快补齐转型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资源型地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着力激发创新活力,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夯实转型基础,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加快形成内生动力强劲、人民生活幸福、生态环境优美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尊重规律,加快转型。科学把握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的自然规律,遵循资源型地区阶段性演进发展的经济规律,有效整合各类生产要素,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主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资源型地区加快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 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资源型地区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和要素禀赋差异,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明确转型方向和发展重点,因地制宜、精准制定政策措施,蹚出各具特色的转型发展新路子。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关于产业招商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产业招商工作情况的汇报 今年以来,高新区多措并举统筹疫情防控和招商引资,围绕利用外资、内资高质量等招商重点指标,大力提升专业化招商和服务水平,全力以赴实现“大招商”“招大商”,不断提升项目招引“含新量””含金量”。 一、招商工作开展情况 (一)模式创新,创建全区协同的“高新版”招商 四级招商体系架构完善,注重联动推进效应。2023年,创新提出打造四级招商体系架构,进一步强化招商组织保障、服务保障建设,打造体系完善、方向明确、分工明晰、层级联动的系统性招商和稳商体系架构。四级招商体系侧重互补联动,强化全区招商工作的力量整合、资源共享、协同联动,推动区级招商“主力军”、各功能片区招商“先锋队”、专业招商公司“特种兵”、驻外机构“突击队”四级招商梯队的联动,形成点面结合、层级多元的产业招商网。三级项目例会制度,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通过领导小组双月例会、不定期专题例会、领导小组办公室例会制度的运行,进一步提升招商工作效率、提高项目执行力。针对不同项目等级,分类研判,及时破解项目推进难点,统筹协调项目载体匹配、政策兑现。 (二)招大引强,拓展全球顶级的“朋友圈”资源 2023年,xx高新区新增外资项目**个(含增资),合同外资**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亿美元(市级调控数),增长**%。提前完成市级指导性目标。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比重列全市前列。预计全年合同外资约15亿美元以上,同比增长25%以上。外资逆势增长获7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全年内资实现注册资金**亿元,投资规模超亿元产业类项目**多个。新引进易晋设备、华昕科技、元羿生物、异科彼欧燃料电池、百旺等产业类新项目,梅里埃、云学堂、阿特斯等一批存量企业完成增资扩股。EKP0中国区总部、太阳油墨中国区研发中心、阿特斯全球供应链总部、珠博科医药研发创新基地等重大项目签约落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推动“五个区块链接”加快与长三角对接合作工作方案的通知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推动“五个区块链接”加快与长三角对接合作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04.12 •【字号】芜政办〔2021〕10号 •【施行日期】2021.04.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推动“五个区块链接”加快与长三角对接合作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山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芜湖市推动“五个区块链接”加快与长三角对接合作工作方案》已经2021年4月2日市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4月12日芜湖市推动“五个区块链接”加快与长三角对接合作工作方 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全省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工作部署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五个区块链接”的工作部署,围绕与长三角园区共建、城市(区)合作、示范区拓展和延伸区打造和南京都市圈毗邻合作等“链接”途径,推动长三角六个大协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现结合芜湖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全面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空间集聚度、加快产业集群化、增强产业创新力、打造战略大平台为重点,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空间承载新格局,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二、总体目标 到2021年底,各县市区实现合作协议城区全覆盖,各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至少达成1项点对点实质性合作,市级层面新达成2-3项合作协议;到2023年底,全市累计达成合作事项80个以上,拥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3家以上,每个县市区都分别与沪苏浙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每个开发区至少与沪苏浙的3个园区建立合作关系,在科技、产业、环保、卫生、教育、自贸区等领域各自形成一批合作成果,加快形成城市、城区、部门、园区全面“链接”的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全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度、广度和密度。 三、重点任务 (一)紧扣“五个区域链接”,推进与长三角深度合作。 1.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拓展和延伸区。参照“一地六县”模式,对标“青吴嘉”,按照示范区拓展和延伸区的标准,重点依托芜湖航空产业园,积极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紧紧围绕芜湖宣州机场空港资源和航空产业发展基础,培育壮大航空研发制造、临空经济、空港物流三大产业,统筹推

省商务厅关于开展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模板】

苏商开发函﹝2020﹞695号省商务厅关于开展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 创建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商务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管委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升载体平台的开放能级,按照《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苏商开发﹝2019﹞46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有关精神,经研究,现就开展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创建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符合《管理办法》第六条要求。 1.体制机制健全。所在地的市、县(市、区)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编制了国际合作园区的总体规划、产业规划,配套制订了相关扶持政策,设立配备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 2.选址科学合理。拟申报的国际合作园区原则上应位于所属开发区实际管辖区范围内,申报的规划面积、四至范围必须清晰,且区块相对完整。 3.符合有关规划。拟申报设立的国际合作园区须符合当地经

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国家及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和生态红线管控要求,所属开发区的规划环评已通过省级以上生态环境部门的审查。 4.合作内容务实。有明确的合作国别(地区)导向,所属开发区管委会或市、县(市、区)政府(或更高层次的官方机构),与特定国别(地区)的政府部门、贸易投资促进部门、商会或行业协会、著名跨国公司或科研院所等机构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备忘录或合作协议,合作内容较为务实。 5.产业集聚初显。拟申报设立的国际合作园区已集聚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特定国别(地区)优质企业和项目,扶持创新创业政策的体系较为完备,法律、财务、融资、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团队健全,初步形成了与特定国别(地区)优势、重点产业相配套的产业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带动、辐射作用。 (二)申报主体一般为开发区管委会。 二、申报材料 (一)设区市商务局关于申报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的请示件、初审意见(推荐函)。 (二)拟申报设立的国际合作园区所属开发区管委会提交的请示件。内容包括: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发展基本情况、申报的规范名称、规划面积和四至范围(申报区域原则上应位于所属开发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报告

自《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实施以来,宣城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开放、合作、共赢、互补的主题,加强平台建设,注重产业招商,提高行政效能,鼓励创新创造,形成只争朝夕、抢抓发展的浓厚氛围,经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四年来,宣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结构优化中总量迅速扩大。宣城撤地建市较晚(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地级宣城市),发展基础相对较弱,经济体量相对较小,但示范区规划建设成效明显,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2010~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分别为15%、14.1%、12.6%和10.7%(见图1),财政收入分别增长40.2%、40%、16%和14.6%(见图2),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8.1%、30.5%、26.7%和21.5%(见图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3.8%、18.8%、13.8%和11%(见图4),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8.1%、17.9%、15.2%和13.4%(见图5)。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10、2011、2012、2013年的比例分别为 16.8∶47.2∶36.0、15.2∶52.1∶32.7、14.7∶52.2∶33.1和14.2∶52.6∶33.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先降后升。第三产业比重先降主要是因为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较快,第三产业比重后升主要是因为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取得了成效。可见,宣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图1 宣城市2010~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

图2 宣城市2010~2013年财政收入 图3 宣城市2010~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