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籍管理资料最终资料

地籍管理资料最终资料

地籍管理资料最终资料
地籍管理资料最终资料

第一章:

1.什么是地籍?什么是地籍管理?

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地籍管理(Cadastral Management)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2.地籍分类有几种?他们之间有什么实质上区别?

1、按发展阶段划分

2、按地籍的特点任务分

农村城镇郊区,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农村

居民地,国营农场的国有土地

略降级要求,使用农村地籍规范

?或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

?

?

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上分类

3.陈述地籍与国家的关系?地籍在国家管理中起什么作用?

4.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几项?是什么?各自得任务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有5项,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土地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土地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

土地登记的任务是确认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依法实行土地权属的申请、审核、汇总、统计分析造册和核发证书。土地统计的任务是为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全面系统地记载、整理、研究和分析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及占有和利用状况;对土地利用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为制定政策和编制计划提供依据。

地籍档案的任务是按照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原则和要求,科学地管理地籍档案,为本部分及国家有关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和条件。地籍档案管理的任务要通过收集、整理归档、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六项工作内容来实现。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是通过对地籍信息进行采集、编辑、数据管理、查询、分析和输出等工作来实现信息的计算机及网络化管理的过程。

作为我们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地籍管理各内容间相互联系衔接。土地调查是基础;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是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是巩固土地调查成果并保持现势性的必要措施。在实践中,土地统计可以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后进行,即先统计后登记,把土地统计作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后续工作,以保持土地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土地统计也可以在土地统计之后进行,以保证土地统计成果更加精确和稳定。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成果是地籍档案的基本来源,而地籍档案管理又是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成果的归宿,并为开展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提供查考和依据。

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土地产权管理是核心,以地籍法制建设为突破口,向全面提高土地登记地位迈进。以地籍信息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向全面实现地籍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迈进。

以土地登记公开查询、地籍中介组织建设和地籍资料资产化为突破口,向全面实现几滴事业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迈进,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我国地籍管理的首要任务。

5.概述地籍管理的性质?

6.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保证地籍资料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

保证地籍资料的多用途性和高效

7.我国地籍管理可划分成几个历史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8.为什么说地籍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第二章

1.概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和开展的历史背景。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又称土地数量调查。

开展的历史背景是:1984年以来开展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还担负着为建立土地登记制度服务的目的,而土地登记的必要前提是土地权属界线清楚,从国情出发,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结合进行土地权属界线调查的内容,其实质就是除城、镇、村庄内部意外的地籍调查。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任务是:分县查清各种土地利用各项的面积及分布,土地的叔叔状况和利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按行政辖区汇总出各乡、县、地、省和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分类面积。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1) 查清土地权属界线和各级行政管辖界线;

2) 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并量算各类土地面积;

3) 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区辖,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及各地类的面积;

4) 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县、乡两级)、土地权属界线图(县、乡两级);

5) 对土地利用状况作出科学评价,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土地利用经验教训,提出确权意见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3.勾绘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框图,并阐明各阶段在整个调查中的作用。

4.外业调绘要完成哪几项工作?各有什么要求?

1)境界与权属界线调绘:

行政境界线:包括国界线、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县(市)以及乡(镇)界线。

国界线省(自治区、直辖市)界线地(市)界线县(市)界线

乡(镇)界线

土地权属界线:指村(大队)、农、林、牧、渔场界;居民地外的厂矿、机关、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所有权界和使用权界。

村界争议界

境界线(权属界线)标示要求:

①以线状地物为界的,线状地物双线时,界线与线状地物的中心线相重合;线状地物单线时,则在线状地物两侧隔段跳绘。

②当界线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应在线状地物相应的一侧移位0.2mm标绘。

③对于有争议的界线段,按实地的线段标绘未定界符号。

2)地类调绘

图斑:指被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封闭而形成一个具有相同地类的地块。表示方法:

最小上图图斑面积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对最小上图面积规定如下表:

3)线状地物调绘

(1)线状地物指北方宽度≥2m,南方宽度≥1m的河流、铁路、公路、林带、固定的农村道路、沟、渠、田坎、管道、护路林用地。

(2)宽度≥50m的线状地物,依比例尺作为地类进行调查。

(3)宽度< 50m的线状地物按半依比例尺调绘。

(4)线状地物量测精度:宽度量测读数到0.1m,宽度误差不得大于±0.3m。

4)线状地物量测方法

①河流、沟、渠

②铁路、公路、农村道路

5)线状地物编号

要求为读图和记录方便,线状地物以村或基本调查单元为单位,对权属性质、地类、宽度进行编号。线状地物采用分数形式进行编号,分子表示宽度;分母表示地类编号,如:

注意事项:

①调绘河流、铁路、公路通过城镇、居民点时,图上标示不能间断。

②调绘农村道路时,图上标示不进村。

③道路与双线河流、沟渠相交时,图上标示道路要断开,有桥梁的以桥梁符号表示。

114

21

6)零星地类

零星地类指小于最小上图标准的地类图斑。

零星地类的调查是以耕地为重点,如对耕地中的零星坟地,林地中的小块耕地,耕地中的单家独院等且实地面积>100m2(0.15亩)<最小上图标准的地块进行调查。

零星地类用皮尺丈量,读数精确到0.1m,计算出地块面积,记录在《外业调查手簿》上,内业面积量算时扣除此面积,并在工作底图相应的位置上用小圆点表示(如图所示)。

7)飞地的调绘

飞地,也称插花地:指属外行政区划并脱离其辖区范围而孤独飞入本辖区内的地块。飞地的调绘属于境界调绘的重要

内容之一,表示方法:

(1)注明每块飞地的权属单位。如果是同一个乡的两个村之间的,只注“××村”;不同乡的两个村之间的,注“××乡××村”,不同县的两个村则注“××县××乡××村”………其余类推;

2)飞地中的各种地类图斑和线状地物都需调绘。

8)新增地物调绘与补测

(1)调绘

由于个别或者部分地物发生变化,与航片或卫片上的影像不符,需要通过补测的办法将变化的情况标绘到航片或卫片等外业调绘材料上,使之与实地保持一致。

(2)补测

最常用的补测方法有:简易补测法、仪器补测法等。

a. 简易补测法(皮尺丈量法):不用动用仪器,仅借助于卷尺、标杆等工具测定补测对象的外部特征点的位置,并标绘在图上。包括:比较法、截距法、座标法、交会法、延长线截距法等。

b. 仪器补测法:是借助于平板仪、经纬仪或其他仪器运用图解或解析方法测定补测对象的外部特征的位置,并标绘在图上。

(3)补测要求

①将新增地物草图标绘在外业调查手簿上。

②按实地补测数据,计算新增地物面积。

③补测点与四周明显地物点位置的误差应在下列范围内:

a. 平原、丘陵地区不得超过图上0.8mm;

b. 山区和四周明显地物点少的地区不得超过图上1.2mm。

9)田坎系数

田坎系数指耕地图斑中田坎面积占耕地图斑的面积比例。只在1:10000调查区中才允许用田坎系数扣除田坎面积。

a. 坡度≤2°耕地中,北方宽度大于2m、南方宽度大于1m的田坎,不允许用田坎系数扣除田坎面积,应按实际田坎数量逐条面积量算、扣除。

b. 坡度>2°耕地中,北方宽度大于2m、南方宽度大于1m的田坎,允许用田坎系数逐图斑扣除田坎面积。

10)外业调查手簿填写

(1)图斑所在图幅号填写1:10 000土地利用图幅号,图斑跨图幅时填写全部图号;

(2)土地坐落填写在XX区(县)XX镇XX村;页次应连续编号填写;

(3)地类代码和地类名称按照土地利用类型据实调查填写;

(4)临时图斑号(序号)为外业调查使用的图、表临时标记;

(5)正式图斑号(序号)是外业结束后,按照以村为单位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排序编排代码;临时与正式图斑号可以相同页可以不同;

(6)土地所有权按国有、乡镇集体、村集体三种形式,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填写“G”、“X”、“J”;

(7)土地使用权单位填写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名称:如XX村;国有单位名称字数较多,字格内可填简称,全名可以写在备注栏内;

(8)线状地物、地类名称根据调查结果填写,宽度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土地使用权单位填写在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名称,权属归两个单位的要把两个单位的名称全填上;图斑依附有多条线状地物的要依次列出,同类线状地物,还应编写顺序号;

(9)零星地类的地类代码和地类名称、长、宽及面积根据调查结果填写,其权属性质一般与图斑权属相同;

(10)补测栏专门填写新增图斑几何数据和图形;

(11)飞地单位栏填写该图斑的所有权者单位名称;

(12)附图栏用于绘制图斑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要反映出其形状、相邻地物、权属特征,相邻图斑号,属于补测的还应标注图斑的边长;

(13)备注栏用于图、表内容未尽事宜的详细说明。

5.航片转绘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可省略此项工作?

6.土地面积量算得基本原则是什么?量算面积的控制体系是什么?

7.县级成果有哪些?数据汇总统计的系统有哪些?

8.汇总各项调查成果以什么为基础?县级以上成果汇总的关键技术要点是什么?不同比例尺图件接边的原则是什么?9试论述新旧土地分类的区别?

全国全面开始地籍工作是在1986年成立国家土地局,颁布第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之后。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先后出台三个土地分类系统和一个过渡分类系统。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2、城镇土地分类

3、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4、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

5、国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07年)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采用两级分类: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城镇土地分类:1989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规程》,对城、镇、村土地分类做了细化和充实,也采用两级分类: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1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在以上两个土地分类的基础上,采用三级分类: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71个三级类。

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2002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在过渡时期使用,采用三级分类:3个一级类,10个二级类、52个三级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GB/T21010-2007):2007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土地

利用现状分类,共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

全国土地分类(2001):新的城乡一体化土地分类系统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需要,有效实施城乡地政统一管理,以1984年制订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和1989年制订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为基础,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

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实施方案

1、实施过渡方案的必要性

全面实施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的必要条件是全面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村庄地籍调查。目前,我国城镇和村庄地籍调查工作尚未完成,要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分类就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需要过渡。

2、实施过渡的方法

υ. 完成城镇和村庄地籍调查的地区,按《土地分类》标准,结合土地变更调查、更新调查,重点对城乡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按新标准进行补充调查;对水域用地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调整,将其“一分为三”,分别归入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依照辖区总面积不变和不重不漏的原则,将城乡土地统一合并、归类,全面过渡到新的全国土地分类标准。

?. 尚未完成城镇和村庄地籍调查的,土地变更调查、更新调查与区域内的城镇和农村地籍调查仍分别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调查直接执行新的《土地分类》。土地变更调查和全国统计年报暂时无法全面执行新的《土地分类》,需要有一个过渡期。

第三章

1.简述地籍调查的目的和分类。

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的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土地的位置(Location)、权属(Title)、界线(Boundary)和用途(Purpose)等情况,并以图、簿、册表示。

地籍调查的目的:核实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为土地登记提供技术、法律基础;为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规划、土地税收、国土整治等提供基础资料

地籍调查的类型

按照调查的先后工作重点:权属调查、地籍测量

按照时期与任务:初始调查、变更调查

按照调查的区域:村庄地籍调查、城镇地籍调查

2.简述地籍调查的内容和工作构成。

地籍调查的内容:查清宗地位置、查清界址点(线)、查清宗地的使用情况、查清宗地权属

工作构成: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和测量,内业工作,成果检查验收和归档

3.简述地籍调查的程序。(初始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4.简述权属调查的内容。

权属调查一般是以宗地为基本调查对象,调查核实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使用情况等,并进行记录。包括初始土地权属调查和变更土地权属调查。

初始土地权属调查是初始地籍调查的重要程序,是调查人员对县及县以上某一行政辖区内申请登记的全部宗地进行的全面现场调查,以核实宗地权属,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情况。初始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单位是宗地。

初始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是:调查的准备工作,野外实地调查,现场绘制宗地草图,土地权属调查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

变更土地权属调查是指调查人员接收经土地登记人员初审的初始、设定或变更土地登记申请文件后,对宗地权属状况及界址进行的调查,变更权属调查的基本单位是宗地。

变更权属调查的基本步骤是:查阅土地登记申请文件,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宗地权属状况调查,界址变更调查及界址标志的设定、填写变更地籍调查表,勘仗或修改宗地草图,填写变更权属调查及调查员意见,权属调查问卷资料的移交。

5.简述权属调查的单元及其划分。

初始土地权属调查和变更土地权属调查的单位都是宗地。

宗地:被界址线所封闭,具有独立使用权或几个使用者共有权的自然地块。

划分宗地

宗地是被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宗地的划分应该以方便地籍管理为原则,一般具有独立使用权的一地块划分为一宗地。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第一,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应按共用宗地处理。第二,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幢建筑物,可按各自使用的建筑面积分摊宗地面积。宗地内,几个建筑物分别属于不同的使用者,除建筑占地外,其他用地难以划分的,应视为一宗地。这是应确定每个使用者独自使用的面积和每个使用者分摊的共用面积。共用面积一般按各自的建筑面积或建筑物占地面积分摊。第三,只有一个法人代表的宗地,有明显不同的用途,且面积较大,可以利用地类界线或线状地物把其划分为若干宗地。第四,对大型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特大宗地,如被道路、河流分割的,应划分为若干宗地。

划分街道,地籍街坊

街道是行政区内行政界线或主干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封闭的地块,是城镇地籍调查首级划分的区域。为了便于开展调查工作,可以采用“街道,地籍街坊,宗地”三级将整个调查区细分为若干个小区域,划分时应尽量与城镇行政管理的街道界线一致,即利用街道办事处的管辖界线作为地籍调查的街道界线。在准备好的厨师地籍调查工作用图上,勾绘出街道的界线,再根据街道进行地籍街坊的划分。

自由街坊是由道路沟渠等线形地物封闭起来的地块,一个自然街坊的面积较大,宗地数量较多的时,可以将一个自然街坊分成多个地籍街坊,但只可以将几个自然街坊划为一个地籍街坊,地籍街坊划分后对其进行统一编号。

6.简述权属实地现场调查的具体工作和具体要求。

主要包括宗地权属状况调查和界址调查。

宗地权属状况调查是指对宗地的土地使用者性质,土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情况,土地使用权情况(含共同使用情况)、他物权状况,权属来源证明材料和申请书的土地使用者的脂溢性,土地实际用途与批准用途及申请书上填写的用途的一致性进行调查,核实。核实无误后,调查人员根据调查情况现场填写登记调查表,并收集相关的权属来源证明材料。1)土地使用者及土地权属性质调查

2)土地权属来源情况及使用权类型调查

3)他物权调查

4)土地用途。、坐落及共有使用权情况调查

界址调查:界址调查是权属调查的核心,也是地籍调查工作的核心。

1)界址调查程序步骤:本宗地和相邻宗地使用者及调查人员共同到现场,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使用者指界,认定界址点和戒指线。

2)界址认定

3)设置界址标志

7.简述地籍测量的任务和内容。

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地的具体位置、权属界线、面积和利用现状等进行的测绘工作。

任务:确定宗地的权属界线,位置,性质,数量的水平投影,测量和计算面积

内容:遵循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作业顺序为:

第一步:地籍控制测量。需注意的是,精度上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的要求,选点上要考虑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

第二步:不动产权属调查:对宗地权属及界线进行调查,并现场指界,确实界址位置,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以便地籍测量的顺利进行,

第三步:地籍细部测量(也称户地测量)。只是需要测定的地物要素有所不同,首先是取舍一部分与权属无关的地物和地貌要素,容纳后添加必须的权属要素。如界址线,界址点,宗地号注记。其中界址点精度要求较高,点位中午吃要求+-5-15cm

第四步:内业资料整理:外业调查及测量后,内业处理有标准地籍分幅图生成,宗地图生成,面积计算与汇总,表格生成,各种资料归档建库。

8. 宗地草图的概念是什么?绘制宗地草图的一般要求是什么?简述宗地图和宗地草图有何不同。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的位置和界址点、线与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纪录。

宗地草图的特点是现场绘制、图形近似、不依比例尺、实地丈量界址边长和相关距离等。

宗地草图绘制的要求

绘制宗地草图时一定要认真,一丝不苟,宗地草图实地测绘之前,作业人员需搜集本宗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平面位置图、竣工图等大比例尺平面图中的一种,作为绘制宗地草图的参考图,也可以用参考图作为草图的底图。勘丈数据一定要精确,要顾及墙厚的影响,量到点位,绘图要清楚,数字书写要清楚。

应选用质量好、能长期保存的图纸绘制宗地草图。宗地草图的规格为 32 开、16 开或 8 开,对特大宗地可分幅绘制。宗地草图以概略比例尺,用 2H~4H 的铅笔绘制,线条、字迹要清楚,数字、注记、字头要向北、向西书写,斜线字头垂直斜线书写。宗地使用者名称注记在宗地内,字头一律向北书写,本宗地相邻界址点之间的距离及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的关系距离等所有勘丈数据、几何条件都要进行注记。界址边长注记在界址线外,建筑边长注记在界址线内,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的关系距离注记在相应的位置。注记过密的部位可移位放大绘出。宗地草图必须实地绘制,一切注记应实地丈量记录(边长较长的界址边允许用坐标反算),不得涂改,不得复制。

绘制宗地草图时丈量边长的要求

绘制宗地草图时,视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宗地面积的大小、已有的图件资料情况,确定如何丈量边长。地籍细部测量有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图解勘丈法三种,不同情况对宗地草图要求不同,所需勘丈的数据也不同。

绘制宗地草图时丈量边长的要求

绘制宗地草图时,视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宗地面积的大小、已有的图件资料情况,确定如何丈量边长。地籍细部测量有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图解勘丈法三种,不同情况对宗地草图要求不同,所需勘丈的数据也不同。

(一)解析法地籍测量

对于宗地界址边长较长的,不需丈量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边长可以采用坐标反算;对小宗地相邻界址点间距必须丈量;记录界址边的直角和平角条件;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的关系距离、建筑物周边长等可选择性地丈量。

(二)部分解析法地籍测量

对于采用解析法测定坐标的界址点的大宗地,且界址边长较长的,不需丈量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边长可以采用坐标反算;对于小宗地相邻界址点间距必须丈量;记录界址边的直角和平角条件;对于不是用解析法测定坐标的界址点都必须勘丈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的关系距离及建筑物周边长等可选择性地丈量。

(三)图解勘丈法地籍测量

相邻界址点间距、几何条件、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的关系距离必须丈量,建筑物周边长等可选择性地丈量来

宗地草图是在现场绘制的反映宗地形状,界址点、线位置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图件在地籍测量中,宗地草图用于界址点、地籍草图的测绘、装填和校核,也用于形状规则的宗地面积的计算宗地草图是地籍调查表的附图,在土地登记中,与地籍调查表一道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凭据在地籍管理中,因宗地草图是原始记录,使之成为处理土地权属纠纷,恢复界址点及进行土地变更测量的依据,参与日常的地籍管理。

宗地图是土地证书的附图,具有法律效力。宗地图依基本地籍图为母体蒙绘、复制而成、宗地图具有准确地比列尺,与宗地草图内容相似,但须注明所在图幅编号。

9 试述宗地的概念及划分原则。

宗地(Cadastre):被界址线所封闭,具有独立使用权或几个使用者共有权的自然地块。

10 土地权属调查中,违约指界如何处理?

如指界人一方无故缺席,其宗地界线以另一方所指界确定。如双方缺席,其宗地界线由调查人员根据现状及地方习惯确定。将现场调查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如有异议,必须在15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并负责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者,调查确定的界限则自动生效。指界人认界后,若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则可参照缺席指界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1.简述土地调查的概念和目的。

土地条件调查(land Characteristics Inventory) 是指对土地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气候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对土地的投入、产出、收益、交通、区位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

2.土地自然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类型构造外力作用特征地面特征

平原沉降沉积平坦偶有浅丘,孤山

盆地上升>下降内:沉积为主

外:沉积或侵蚀

内:地势平坦

外:分割为丘陵

高原沉积面抬升

古侵蚀面上升

剥蚀为主古侵蚀面或沉积面部分保持平坦,其余部分

崎岖

丘陵轻度上升流水侵蚀为主宽谷低岭,或聚或散

低山成山较早流水侵蚀和化学风化为主有山脉形态,但分割较碎

地中山

高山

成山较晚,上升

量大

冻裂作用强烈,最高山上有冰

川作用尖峰峭壁,山形高峻

4.概述土壤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内容:

?土壤类型

?土壤剖面特征:从地面到母质层获基岩的土壤垂直断面。

土壤剖面特征

?土层厚度>60cm

?颜色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矿物成分有密切关系,是区别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质地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组合比例。砂质土、黏质土

?结构团粒、块粒、柱状或菱柱状结构片状、单粒状

?砾石含量直径大于2mm,不能大于10%~30% ?障碍层次

土壤侵蚀

5.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包括哪些内容。

?土地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调查

?人口与劳动力调查

?经济结构与生产力水平

?土地利用水平调查

6.简述人口、劳动力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人口与劳动力调查

?有关土地面积、人口、劳力数量

?人均土地资源拥有量(hm2/人)

?人口密度(人/km2)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地域范围和时期内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和。

人口总数:某一地区某一时点所有居民人数的总和。

人口构成

?人口自然构成:性别构成男性、女性的性别比例

?人口地域构成:年龄构成不同年龄人口数及其比例

?人口社会构成:城乡构成我国80%农村居民20%城市居民

民族构成文化教育构成职业构成

?固定人口与流动人口

劳动力:

?劳动力总数

?男女劳动力的数量及比例

?劳均土地资源拥有量

7.土地利用水平调查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调查内容之一、二

?土地利用程度

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率土地农业利用率森林覆盖率水面利用率牧场载畜量

?土地利用效果调查

?某类用地单位面积的投入同产出的比例、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或产值、单位耕地面积产量或产值、单位农用地总产值、单位土地(农用地、耕地)面积、净产值,单位土地(农用地、耕地)纯收入、单位土地(农用地、耕地)的投入产出率、(城市)单位土地面积上所产生的国民生产总值、单位城镇土地面积摊得的利润等。

地籍管理重点(最终版)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 1、地籍的概念: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情况的图、簿、册。 2、地籍的特性:空间性、法律性、精确性、资料的连续性 3、地籍的分类:(1)按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2)按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日常地籍; (3)按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4)按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5)按行政管理的层次分类: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4、地籍的内涵和基本概念:以法定的土地权属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所需信息资料。 5、地籍管理的概念: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管理)措施。 6、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统一管理的原则;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通;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7地籍管理的手段:行政法律手段、测绘手段、图簿册手段、电子计算机手段 8、为什么说地籍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可以结合地籍管理的概念、目的、作用等进行阐述) 第二章:土地分类 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2、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率大于50%或单位面积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果园:种植果树的园地 茶地:种植茶树的园地 其他园地 3、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木的土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 4、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包括: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牧草地 5、土地分类:根据土地的异同性对土地类进行划分与归并的过程。 6、土地分类的体系: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7、土地利用分类:按照统一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排列组合在一起。 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外业调查的工作:地类图斑的调绘:指实地为同一地类的连片土地,在外业调绘片上形成的 一个斑状图块 各种界限的调绘 线状地物的调绘:指河流铁路公路固定沟渠林带道路管道用地等。 零星地物得调绘 2、外业调查的基本程序:(1)设计调绘路线;(2)确定站立点;(3)核实调查;(4)边走边调绘;(5)询问。 3、综合调绘法:收集相关资料、确定预判解译、外业实地核实、补充调查。 4、土地调查:以土地为对象开展的有关土地客观存在状况的信息的调查。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县为单位,以查清土地数量、权属、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内容的土地资源普查工作。

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解决对策

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解决对策 【摘要】在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地籍管理作为解决土地权属问题的重要国家措施,其通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分等定级等措施来取得有关地籍的资料,从而更好实现对土地权属和状况的研究。地籍管理工作对于当前国土资源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地籍管量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需要对地籍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规律,监测土地利用权属变更情况,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文中从地籍管理的概述入手,对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加强地籍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地籍管理;地籍管理制度;信息化 1、地籍管理概述 1.1地籍管理定义 地籍作为一种簿册,其专门用来对土地位置、数量、界址、权属和用途的基本状况进行记载,通过对土地进行调查、分等定级、估价、登记、统计和档案等为主要内容的地籍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对土地进行科学的管理,获得真实可靠的地籍信息,从而更好的提高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 1.2地籍管理的任务

在进行土地管理时,需要以地籍中所记载的相关资料作为重要的基础资料,从而更好的维护土地产权权益,加快推进土地改革的实施,为土地使用制度的完善提供必要的依据。当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地籍管理作为基础工作,需要坚持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更好的维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确保实现土地的合理开发和使用,同时还要利用地籍管理工作中所获取的土地信息来编制土地年度和 总体规划,制定各种土地制度和法律,确保地籍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2、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地籍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各项发展政策也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进行不断的调整,而地籍管理作为土地管理的基础,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国家土地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说地籍管理事项和管理对象是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下的,这就使地籍管理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下,测量登记工作需要随时根据政策的变化来重新进行,相对于土地管理来讲,地籍管理工作相对较为滞后。 2.2地籍内容存在着失真和不完整的情况 地籍管理工作做到一项系统性工作,其建立和完善都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我国地籍管理工作不仅起步较晚,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被动性,需要针对政策的变化要求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1、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2、地籍的分类: (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①税收地籍②产权地籍③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①初始地籍②日常地籍 (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①城镇地籍②农村地籍 (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①常规地籍②数字地籍 3、初始地籍:初始地籍是指一种地籍制度确立后,由于缺少该制度下的地籍资料,而就某个行政辖区全部土地开展的一次基础性的全面的调查、记载、整理等,从而建立起的地籍。 4、地籍管理: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5、地籍管理的性质:(1)、鲜明的阶级性。(2)、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措施的法律规范性。(4)、行政的权威性和保障性。 6、地籍管理的任务:总任务是全面、具体掌握地籍信息、不断更新地籍信息,及时、准确、系统地提供服务,并不懈地改革创新,建设功能齐全、制度健全、业务规范、手段先进的、完整的地籍管理工作体系。具体任务是:(1)广泛深入掌握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家底,由数量和分布向质量甚至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形成一体化土地资源家底资料。(2)土地资源和资产的分配现状、流转管理及态势分析。包括城镇土地和农村土地。(3)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更新充实调查资料,持续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推动地籍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努力实现土地登记城乡一体化。(4)推动土地调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将土地自然性状、土地社会经济状况及土地利用其他环境条件与土地自身基本的调查相互融为一体;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组织深入细致的专项调查,为土地利用决策和规划提供基础;将土地调查向多用途地籍需要的方向发展。(5)加快地籍工作现代化手段应用步伐,并努力向商业化、普及化方向发展。(6)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以及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制度,健全机构,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地籍管理的社会公信度和公示性,提高地籍资料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7、地籍管理的内容:①土地调查:以县为单位,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可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和地籍调查。②土地分等定级:以土地分类和土地条件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和土地质量水准的相对评价。③土地登记:指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载于专用的簿册上的过程。④土地统计: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调查、汇总、统计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⑤地籍档案管理。 8、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1)统一管理的原则。(2)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3)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确。(4)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9、地籍管理的手段:(1)行政法律手段,如法规、规程。(2)测绘手段,如地籍测量(3)图簿册手段,如土地利用现状图、评价图、土地级别总图、土地统计表、土地证书、土地统计台帐等。(4)计算机手段,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3S技术应用。 10、社会主义地籍管理的产生和发展:(选择题):(1)革命根据地的地籍管理。1928年12月在井冈山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2)土地改革和合作化时期的地籍管理。这个时期是从1949年到1957年,主要是配合解决土地权属问题。期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1950)、《农业税查田定产工作实施纲要》(1951

(整理)地籍管理学试题1.

(一)判断题 1.在地籍管理中形成的野外调查、测量或勘丈的记录,计算数据和成果检查验收、技术鉴定材料,以及土地权属调查、台账、证明文据、协议书、原由书、仲裁书和存根等,都要整理归档。() 2.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的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3.土地调查是对土地数量、质量、利用方式,权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等各种数据进行的科学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 4.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5.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6.我国土地登记的分区主要是按自然区划分管辖区的。() 7.土地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日常土地登记两种形式。() 8.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9.变更土地登记的连续性是由于一宗地的变更,会涉及周围众多宗地的变化,当一宗地进行变更登记时,相邻宗地土地登记资料中的四至说明等相关内容必须随之变更。() 10.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置、界线、权属和使用状况等调查。() 11.村庄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集体单位用地和个人的宅基地均拥有相应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12.土地登记只对国有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 13.土地登记的审核批准,是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登记人员的调查结果和审核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产权是否准予登记的法律程序。() 14.地籍资料是地籍档案的前身和来源,地籍档案是地籍资料的归宿。() 15.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地籍档案同其他土地管理档案一起应分别由国务院和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在业务上受国家和地方县级以上同级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 16.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16条的规定,地籍档案与其他各类土地管理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存、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三种。() 17.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的保存价值的鉴定。() 18.地籍档案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地籍资料的标准化和案卷组织的标准化两方面的内容。() 19、我国个人不能取得土地所有权。(√ ) 20、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在抵押期间的地上新增建构筑物也随之抵押。( ×) 21、地籍管理是指国家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 22、土地登记可分为变更登记和总登记。(× ) 23、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工作,对需要依法作出决定的,报上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 24、地籍最早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簿册。(√ ) 2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仍为集体所有。(× ) 26、土地初始登记的通告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布。( ×) 27、国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 )

(0706)《地籍管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706)《地籍管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练习一名词解释 2:练习二填空题 3:练习三不定项选择题 4:练习四问答题 5:练习五问答题 6:练习六问答题 1:[论述题]请列举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数据采集功能 (2)图形处理功能 (3)制图功能 (4)属性数据的管理功能 (5)空间查询功能 (6)空间分析功能 2:[论述题]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以建立完整的地籍资料处理模式为前提,而不是单独处理某一类数据; (2)软件运行环境的限制少,增加实用性; (3)要求系统存储的信息便于更新、查询,能及时提供现实性好的地籍信息; (4)处理图形与属性数据的连接问题,实现它们之间的双向检索; (5)对地籍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 3:[论述题]地籍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从国内外的发展及其大量的研究论文可知,多年来,地籍信息系统主要致力于解决:(1)地籍数据的管理 (2)业务办公自动化 (3)提供地籍服务 4:[论述题]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在地籍管理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请问什么是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宗地(或图斑)为核心实体,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储存、检索、编辑、统计、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成果输出的信息系统,是土地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专门管理地籍信息的系统。 5:[论述题]根据我国地籍管理的现有实践和发展趋势,地籍档案编研工作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编写参考资料 (2)汇编地籍档案文集及史料 文集及史料是按一定的专题、时间或地区等特征,把地籍档案材料选编成册,在一定范围使用或公开出版。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汇编、地价评估成果汇编等。 (3)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 6:[论述题]地籍档案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地籍档案作为地籍管理工作的历史写照,记录了各个历史阶段和各个方面地籍管理工作的真实面貌,储存着大量的、历史的、真实的地籍工作信息资源,有着广泛的社会作用。 地籍档案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国家的生产和建设提供依据 (2)地籍档案是土地管理工作的依据 (3)地籍档案是国土教育、宣传的素材 (4)地籍档案是研究土地科学的可靠资料 (5)地籍档案是土地信息储存的一种手段 7:[论述题]请说出地籍档案的特点?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地籍档案数量大、形式多样、保存分散; (2)地籍档案具有成套的特点; (3)地籍档案跨年度、周期长,包含长期的日常工作; (4)地籍档案具有动态性和现势性; (5)地籍档案技术含量高。 1:[论述题]请说出土地统计分析的意义?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开展土地统计分析是实现统计优质服务的关键 土地统计分析主要是通过土地统计分析报告向政府决策机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各单位提供对统计资料分析的结果。 (2)开展土地统计分析是实施土地统计监督的基础

地籍与地籍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1班叶丽丽11250811135 地籍与地籍管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他们在土地管理中有什么作用? 答:地籍概念:是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等级)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地籍的特点:空间性、公信性、精确性、和连续性等特点。谈谈空间性和连续性,地籍的空间性是由土地的空间特点所决定的;土地的坐落必须与空间位置、界线相联系,地界的变动,必然带来土地使用面积的改变;同时土地的数量、质量都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地籍资料的连续性说明地籍信息不是静态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土地利用与权属的频繁变更,都会使地籍数据失实,必须经常更新,以保持资料记载和数据统计的连续性,否则难以反映地籍信息的现势性。 地籍的分类:⑴按发展阶段地籍所起的作用不同划分,地籍可区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⑵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不同,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⑶按地域和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可划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⑷按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不同,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地籍管理的概念: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地籍管理的分类:按地籍工作任务和进行时间的不同可区分为初始地籍工作和经常地籍工作。 地籍的任务: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法开发、;利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 地籍管理的原则:⑴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 ⑵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⑶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 ⑷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地籍管理的内容: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地籍档案管理。 两者之间的联系:①为了建立地籍,设置地籍簿和地籍图,需要收集、记载、定期更新地籍信息。为此,就要开展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登记、统计等一系列工作。②土地面积、用途、利用状况等都在发生变化,土地的权属也会发生转移,因此地籍管理工作必须跟踪土地的变化,采集变更的现势资料,以保持地籍的连续、系统、和完整。③根据地籍连续性的特点,地籍管理的基本文件应该是有关土地数量、质量和权属等状况的连续记载资料。④为了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地籍管理的工作项目及其文件的格式、要求等应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要过于频繁的改动。⑤地籍管理制度的稳定性是保持地籍资料连贯性和系统性的重要保证条件。 两者之间的区别:①研究对象不同,地籍是课税对象的登记清册,而且还包括了土地产权登记、土地分类面积统计和土地等级、地价 等内容的登记簿册。②侧重点不同,地籍不仅仍在发挥着税收职能和职能,而且随着社会不如多用途地籍时代,地籍将侧重于为合理利用土地服务;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地籍管理必须为一定的土地制度服务,并不断根据阶级统治的

地籍

1.地籍:依据法律规范,对宗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进行 调查,并将所获状况记载在案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应土地权利之归属。 2.地籍的分类: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 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3.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措施。 4.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1.土地调查。2.土地分等定级。3.土地登记。4.土地统计。 5.地籍 档案管理。 5.什么是土地分类标志:在判别过程中,用以辨别事物的具体指标,就是事物间施以归并 和划类的指标。 6.土地分类体系:(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3)土地利用分类体 系。 7.外业调查的内容:(1)地类图斑的调绘。(2)各种界线的调绘。(3)线状地物的调绘。(4) 零星地物的调绘。(5)工作底图上无法标定的地物的补测。 8.外业调绘的内容:1.基本方法。2.地类图斑的调绘。3.行政区域界线和权属界线的调绘。 4.线状地物的调绘。 5.零星地物的调绘。6基本农田的调绘。 9.土地面积量算的原则:图幅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进行平差,自下而 上逐级汇总。 10.地籍调查:遵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查清每一宗土地及其 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表示,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 11.地籍调查的类型:1.根据地籍调查时期和任务不同,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 调查。2. 根据地籍调查区域范围和功能不同,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 12.地籍调查的内容:1.由于建立地籍的目的,地籍制度的不同,地籍调查的内容也不尽相 同:不仅要调查土地权属状况,还要调查土地等级和土地用途等状况。2. 根据地籍调查的目的和地籍管理的实际需要,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是调查的主要内容。 13.初始地籍调查的基本程序:1.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2)收集资料。(3)踏勘设 计。(4)制定调查计划。(5)宣传教育。 2.权属调查------(1)宗地权属状况调查。(2)确界,设置界标。(3)绘制宗地草图。(4)填写地籍调查表。3.地籍测量-----(1)地籍控制测量。(2)界址点测定。(3)地籍图测绘。(4)制作宗地图。(5)面积量算。5.资料整理-----(1)技术总结(2)工作报告。6.检查验收 14.宗地:有权属界线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 15.宗地划分的基本原理:(1)由一个权属单位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 宗地,称为独立宗;(2)如果同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以上的土地,册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3)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划为一宗地,称共有宗或组合宗;(4)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用地范围过大,或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土地利用状况相差太大,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域为建成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限不同等情况,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16.界址:两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 17.绘制宗地草图的内容:(1)本宗地号和门牌号,权属主名称和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 牌号,权属主名称;(2)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序号及界址线,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地物等;(3)戒指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几何距离和条件距离; (4)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长方位所必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5)指北针和概

地籍管理复习考点

题型:名词解释(10个/3分)填空题20-30个、简答题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 1、名词解释 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并用数据、表册、文字和图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 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管理)措施。地籍管理即是地籍工作体系的简称。 土地调查:为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登记:是指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记于专用的簿册上,实质上是国家用以确认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他项土地权利的一项法律措施。 土地分等定级:以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土地质量水准进行相对评价。 土地统计: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涉及处理大量图形数据(地籍图、宗地图)和属性数据(宗地信息、文字报告等)。 2、地籍管理的原则、手段、发展趋势 原则:1、统一管理的原则 2、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 3、

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确 4、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手段:行政法律手段、测绘手段、图薄册手段、电子计算机手段 发展趋势: 1、研究和实施新的土地分类标准和新的统计报表制度,完善城乡土地统计及专项统计制度,是地籍学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2、土地产权制度仍然是地籍学的研究重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土地产权变更与保护、土地整理后的产权调整等是近期热点问题。 3、研究如何推进城乡土地统一登记制度、完善登记簿册的内容体系,研究土地登记的过错追究制度和损失赔偿制度。研究城镇房地产登记中的区分所有权确认与保障问题。 4、研究和建立地籍信息公开查询制度和地籍中介服务体系。 5、地籍管理应用技术研究。3S技术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仍然占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建成覆盖全国的遥感监测体系。 3、地籍的分类 (1)按地籍的发展阶段: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总地籍、日常地籍 (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常规地籍、数字地籍 (5)按行政管理层次:国家地籍、基层地籍 4、土地调查的内容 以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论怎样进一步完善地籍管理工作

论怎样进一步完善地籍管理工作 发表时间:2019-06-10T16:05:23.5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作者:周家宝[导读] 本文从完善机构体系,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土地登记,加快调查步伐、完善信息系统,做好争议调查处理、维护社会安稳,加强成果应用、发挥基础保障等几条工作措施,对地籍管理工作做了探讨。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常平分局 摘要:本文从完善机构体系,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土地登记,加快调查步伐、完善信息系统,做好争议调查处理、维护社会安稳,加强成果应用、发挥基础保障等几条工作措施,对地籍管理工作做了探讨。 关键词:地籍管理;土地;土地登记 一、完善机构体系、不断提高素质 1.1 建立事业性质土地登记机构 由于土地权属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土地登记的政策性、业务性、技术性很强。目前,土地登记量大事繁,单靠地籍处(科、股)具体负责,力不从心,市(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建立事业性质土地登记机构,具体负责土地登记的日常事务,与之相适应日益增加的土地登记。 1.2 培育土地登记中介机构 《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登记生效,当事人申请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土地登记办法》规定申请人提供的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进行地籍调查获得。新的土地登记法律、法规为土地登记中介机构提供了很大空间,大量的技术事务工作可由地籍调查测绘中介机构来承担,同时,具体事务可由土地登记代理机构代为当事人申请,收集资料,填写表格。故要加快培育土地登记中介机构,同时要加强行业管理。土地登记要逐步形成地籍行政部门负责起草法规政策、技术规定、协调管理,登记事业部门负责具体审查、事务管理,中介机构负责技术服务、代为办理的机构体系。 1.3 提高地籍管理人员素质 地籍管理涉及到法学,测绘、地理信息、土地管理等多个学科,要配备各种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相对稳定现有队伍,坚持“持证”上岗,加强业务培训,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分期举办土地登记,土地调查,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地籍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服务质量,适应建设现代地籍管理的需要。 二、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土地登记 2.1 抓好土地登记制度建设 《物权法》和《土地登记办法》规定了新的土地登记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要探索研究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注销登记、地役权登记,地下空间土地权利登记等制度建设和操作办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土地登记的质量,不断完善土地变更登记前建设项目复核验收制度,严格把好“以证管地”关。 2.2 进一步规范土地登记 《物权法》规定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偿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可见土地登记机构和登记人员责任将是非常重大,对国土部门,尤其是地籍管理部门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由于当事人到场共同申请,还是单独申请;不动产登记簿的建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土地登记中如何划分宗地、分摊土地,缺少具体规定,因此,要研究探索出台技术规程和操作办法,不断提高土地登记质量,使每一宗土地的登记结果,经得起公开查询,经得起行政复议,经得起行政诉讼,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2.3 加强服务意识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立足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经济、服务企业。实行窗口办文,全面提高窗口服务人员的服务素质和一次告知水平,增强“为民便民”服务的本领,提升服务档次。 三、加快调查步伐、完善信息系统 3.1 完善地籍信息系统。建立管理土地调查数据库和土地利用现状的信息系统。 完善现有的地籍信息系统,按照国家和省统一标准,采用现代数字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选择国际通用平台的软件,全面建立覆盖本行政区域的城镇和主要农村居民点内1:500数字地籍调查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城乡一体、不同比例尺、不同层面的土地利用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3.2 建立地籍数据库日常更新机制。 在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地籍数据库的日常更新机制,实现实地变化一宗,系统变更一宗。在今后的土地登记工作中,要按照地籍调查、地籍数据入库、申请受理、权属审核、注册登记、核发证书的程序进行。地籍调查由地籍调查测绘中介机构承担,地籍数据入库由国土信息部门负责。采用先入临时库,待变更登记后正式入库,数据入库合格的,方可出地籍调查成果资料,再转入申请审核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实时更新地籍数据库,达到地籍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完全一致,确保地籍数据的现势性。同时实现不同比例尺、不同层面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改变一年一度土地变更调查,达到即时变更,长期保持现势性。 四、做好争议调查处理、维护社会安稳 4.1 建立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工作机制 以国土资源部《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为依据,建立调查处理工作机制,理清土地登记前后的土地权属争议和不同处理方式,一般分为立案,调查和处理等阶段。登记前土地权属争议具体程序分为申请受理,调查取证,行政调解,调解不成,行政裁决,裁决不服,行政复议,复议不服,行政诉讼;已登记土地权属争议,这种争议主要是因登记错误而引起,主要通过更正登记、异议登记、行政诉讼程序解决。 4.2 切实做好日常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工作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地籍: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2.地籍管理:即将土地的坐落、形状、面积、性质、使用状况,以及土地权利等项,按照法定地籍测量与土地登记程序进行管理。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县为单位,以查清土地数量权属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内容的土地资源普查工作,又称土地详查。 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用类型的面积及分布,土地的权属状况和利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按行政辖区逐级汇总出各乡、县、市、省、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分类面积。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概念: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指按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上相差异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 6.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 7.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8.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 10.特殊用地: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11.交通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

地籍管理作业整理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一、什么是地籍?什么是地籍管理? 答:地籍是指国家为了一定目的,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依照法律规范,对每宗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测绘),并将所获状况记载在案(成图、成卡、簿册、文件及库及法律证书)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映土地权利之归属。)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二、地籍分类有几种?他们之间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写其中两点就行)答: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5、按行政管理层次分类: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三、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几项?是什么? 答:1、土地调查: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2、土地分等定级:土地分等定级是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估的一种方式,是地籍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它是以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条件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对土地质量水准的相对评价。 3、土地登记:土地登记是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载于专用的薄册上。实质上是国家用以确认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他项土地权利的一项法律措施。 4、土地统计: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 5、地籍档案管理:地籍档案的管理是以地籍管理的历史记录、文件、图册为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使用和编研等工作的总称。地籍档案管理是地籍管理工作的终端,也是地籍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桥梁。 四、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统一管理的原则2、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 3、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确 4、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第二章土地分类 一.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土地分类体系有哪些?P33 答:(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亦称土地类型分类体系。主要依据土地自然属性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的归并划类。常用地貌、土壤、植被作为具体标志,应.用其中的若干个标志或全部标志的综合作为归并划类的具体标志。 (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亦称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主要依据某些评判尺度标志,如土地生产力水平、土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等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的归并划类。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主要依据土地经济特性开展的土地分类。对此分类研究较多的是区域性土地资源特征及其合理利用、土地开发和适宜性评价等内容。 (3)土地利用分类体系。这种分类依据的通常是土地的综合特性指标(包括土

地籍管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1、土地权属调查:通过对宗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限的调查,现场查实、查清相邻权属单位的确切工作界线,在现场标定宗地界址位置,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 2、地籍测量: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 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界等,绘制地籍图,并计算其面积, 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信息持续收集调查,幵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 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指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建立初始地籍后,国家每年对土地权属和用途发生变化的土地进行连续调查、全面更新土地用地资料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监测。 5、土地统计:指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对作为空间场所和生产资料的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这些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一项土地管理(措施)制度。 6、土地统计报表制度:是基层单位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按照统一规定的指标涵义、统一报表格式和保送程序,定期向国家保送土地统计资料的一项重要的统计报告制度。 7、地籍档案:凡是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具有保存、参考价值的文字、图表、磁带、磁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均称之为地籍档案。 8、地籍档案管理:是以地籍档案为对象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归档、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的总和。 9、土地条件调查:对土地的构成要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调查,以便土地适宜性经济评价。 10、宗地草图: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关系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是调查

地籍测量学的复习重点

1地籍的定义: 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臵、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2 地籍含义: (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 (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的地籍 (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图?是地籍图。即用图的形式直观地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指尖的相互位臵关系,包括分幅地籍图、宗地图等 ?数?是指地籍数据,即用数的形式描述土地及附属物的位臵、数量、质量、利用现状等要素,如面积册、界址点坐标侧、房地产评价数据 表是指地籍表即用表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臵、法律状态,利用状况等进行文字描述 3地籍的分类: 地籍的用途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税收地籍是指仅为税收服务的地籍,及专门为土地课税收服务的土地清册。内容包括:姓名,地址和纳税人的土地面积以及土地等级等 产权地籍是国家为维护土地所有制、鼓励土地交易、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二建立的土地清册。 多用途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保护产权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徒弟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徒弟提供基础资料。 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初始地籍是指再某一时期内,对其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建立的新的土地清册。 日常地籍:针对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位臵、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基础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城镇对象是城镇的建成区土地,以及独立于城镇以外的矿企业,铁路,交通等用地。农村地籍对象是城镇郊区及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国有农场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 4地籍测量的定义:(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 地籍测量是为获得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即其附着物的权属、位臵、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具体内容: (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 (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平差和统计; (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籍变更测量; (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5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区别: (1)地籍调查:获得土地管理所需的城镇土地状况的各种信息资料,土地利用

地籍管理工作中难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地籍管理工作中难点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腾飞,国有土地的开发利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土地地籍管理因此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地籍管理可以说是土地管理的基础,也是做好土地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地籍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土地管理的水平高低,因此是当前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了有关地籍管理的法律条文,系统的介绍了我国当前土地地籍管理的现状,结合当前的现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难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土地地籍管理难点问题对策研究 【 abstract 】 along with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boom,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tate-owned land is being carried out. land cadastre management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cadastral management can be said to be the foundation of land management, land management work do well the premise and guarantee, cadastral management work success or not has a direct impact to our country land management level, and so is the problem that can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combines relevant cadastral management law, the system introduces the current land cadastr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statu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inally, according

地籍管理练习(选择)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地籍按功能分类的是(d)。 A.税收地籍B.产权地籍c.多用途地籍D.常规地籍 2.下列()不属于地籍管理的内容。 D A.土地调查B.土地登记c.土地统计D.土地规划 3.城镇土地分类以用途为依据,全国城镇土地分为一级类和二级类的个数分别是(D)个。 A.10和26B.12和24C.12和24?D.10和24 4.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是(B)。 A.县B.一宗地c.省D.某一级别土地 5.下列属于土地自然要素调查的是(B)。 A.交通状况调查B.地形调查c.供水设施调查D.能源调查 6.下列属于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是(B)。 A.水资源调查B.劳动力调查c.特种土宜调查D.植被调查 7.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核实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通过(B)获得宗地界址点的平面位置、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 A.土地登记B.地籍测量c.土地统计D.地籍档案来源: 8.我国土地的基本登记机关是()。 A.县级人民政府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土地行政管主管部门 9.土地登记以()为基本单元。 A.户B.宗地c.使用者D.街区 10.初始土地登记开始,土地登记机关采用一定的形式如公告、通知等,说明申请登记匿的范围、对象和地点。土地登记是按照()进行的。 A.用途不同划分后B.土地面积的大小 C.行政辖区D.登记时间先后 (三) 11.下列不可以作为我国土地登记土地权利主体的是()。 A.国有土地使用者B.集体土地所有者

C.村委会D.他项权利者 12.初始登记的基本环节是()。 A.地籍调查B.土地权属审核C.注册登记D.颁发证书 1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以()为单位,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 A.宗地B.某一级别土地C.县D.省 14.土地证书是要根据土地登记卡填写。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颁发。A.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D.以上答案都不对 15.现阶段国家土地统计报表由()种报表组成。 A.10B.12C.15D.18 16.国家土地统计报表分为()和定期报表两类。 A.月报B.季报C.年报D.周报 17.土地统计报表每年的截止日期是()。 A.9月30日B.10月31日C.11月30日D.12月31日 18.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的鉴定。 A.使用价值B.保存价值C.真实性D.完整状况 19.()是地籍档案管理的起点,是地籍档案管理的首要环节。 A.档案的收集B.地籍档案的整理 C.地籍档案的分类D.地籍档案的立卷 20.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土地权属和土地用途发生变化应依照()规定办理。A.土地权属登记B.土地初始登记 C.土地变更登记D.土地抵押登记 21.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中采用二级分类体系,包括一级类和二级类的数量分别是()个。 A.8和48B.8和46C.10和46?D.10和48 22.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16条规定,凡在()年内具有查考、利用、凭证作用的档案应长期保存。 A.10~20年B.20~30年C.30~40年D.30~50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