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doc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doc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doc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doc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1. 地籍管理的概念,土地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经济状况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2. 地籍管理的研究对欽

3. 现阶段我国地給管理的主要内容

4. 运用哪些手段来研究地籍管理

5. 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

6. 土地分类概念,目的,依据

概念:土地分类是根据土地异同性对土地按类进行划分与归并的过程

目的:为了能在正确认识土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人类的活动

依据:根据分类的要求辨识各个体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然后聚同分异,从而对相同个体进行归并划类

7. 土地分类体系包括哪几种

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8. 土地利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原则:1、统一性2、地域性3、科学性4、实用性

9. 什么叫土地调査

土地调查是以土地为对象开展的有关土地客观存在状况的信息的调查

10?自然J■性调査,社会经济调査分别包括哪些

自然属性调查包括: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潜力调查、土地质量调查

社会经济调查包括:土地地价调查、土地利用程度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收益调查

11?土地调查目的、内容

目的: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内容:

1、土地权属调查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3、土地条件调查

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査的概念、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和原则

概念:以获取土地利用的现实信息,即土地的地类、位置、分类、数量、用途和利用状况为主的调查基本任务:

1、

2、

3、

主要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土地权属调查

3、特殊调查内容的调查

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全面、科学调查的原则

3、一查多用的原则

13?地籍调査的概念、目的、分类、内容、原则

概念:遵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查清每一宗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表示,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目的:查清、核

实宗地的地籍要素,如宗地位置、范围、数量、质量等级、权属关系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且用图、文、表等手段加以表示,从技术和法律方面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完善地籍管理基础建设,以满足国家对土地资产的科学管理及税收、规划、房产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而建立地籍基础档案。

分类:

根据地籍调查时期和任务不同,可分为初始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

根据地籍调查区域范围和功能不同,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

内容: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原则:

1、依法的原则

2、实事求是的原则

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

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14?初始地籍调査的基本程序

1、准备工作

2、权属调查

3、地籍测量

4、资料整理

5、检查验收

15.宗地的概念、分类

概念:法律上具有统一土地权属归属的独立成片的土地范围

分类:根据权属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土地所有权宗地和土地使用权宗地

16?土地权厲调査的概念、分类、任务、内容、程序

概念:以宗地为单元和对象,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权利所及的位這、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是土地进行登记前具有法律意义的初步确认。

分类:土地所有权调查和土地使用权调查

任务:调查核实土地权属单位的权属要素,土地权属调查又是地籍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内容:对宗地的位置、界线、权属状况和土地使用状况等的调查

程序:

1、拟定调查计划

2、物质准备

3、调查底图的选择

4、调查工作区的划分

5、发放调查通知书

6、收集、分析和处理土地权属资料

7、实地调查

8、资料准备

17?设址界标的作用

1、界标是界址在实地的法律凭证,是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依据

2、可防止权属调查、堪丈绘制宗地草图与地籍测量对界址点的判别差错、可保证准确堪丈、绘制宗地草图、

地籍测量:

3、便于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实地检查

4、便于土地使用者依法利用土地,能减少违法占地和土地纠纷

5、有利于地籍的日常管理工作

18.地籍调查表的填写要求

1、注意对权属界线的记载

2、经双方认可的无争议的界址,须由双方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3、有争议的界址应详加调查.弄清状况,以权源依据为主,并考虑实际使用现状,权衡有谁使用更为合

建筑容积率二宗地上的建筑总而积宗地面积

建筑密度二宗地上建筑物占地面宗地面

理,通过反复协商,强调互谅互让,对用地进行调整,妥善解决存在的纠纷。

19?宗地草图的概念、内容、特点、作用

概念:是描述宗地位置、形状、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堪丈记录,是地籍调查的一部分

内容:

1、本宗地号和门牌号,权属主名称和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权属主名称

2、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序号及宗地线、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地物等

3、界址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几何距离和条件距离

4、确定宗地界址点的位査、界址边长方位所必须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5、指北针和概略比例尺、丈量者和丈量日期

特点:宗地草图是宗地的原始描述,图上标注数据是实地堪丈的,精度高“宗地草图是近似图,相邻宗地

草图不能互相拼接,但为了便于读图,图内各要素应该有概略的比例

作用:

1、用于处理土地权属纠纷,恢复界址点和界址线

2、用于装绘地籍原图,检核各宗地的几何关系、边长、面积、界址坐标以保障地籍原图的质量

3、用于计算规则图形的宗地面积

4、用于变更地籍测量以及其他地籍日常管理

20.建筑容积、建筑密度如何计算

21?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概念、任务、内容、特点

概念:是指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调查之后,为满足日常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土地权属、类型、位置、数量等变更情况的调查

任务:

1、更新土地利用数据,保持土地利用资料的现势性

2、逐步改正、补充土地利用调查资料中的错误和遗漏

内容:

1、地类的变化

2、图斑的变化

3、权属的变迁

4、行政区域界调整

5、飞地、争议地的变化

6、单位更名的变化

特点:

1、变更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

2、变更频繁,工作连续性强

3、多种工作方式密切结合

22.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概念、特点、对魚、目的、方法

概念: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

特点:速度快,精度高,范围广

对象:耕地以及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目的: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违法或涉嫌违法用地的地区及其它特

定目标等情况,进行快速的日常监测,为违法用地查处及突发事件处理提供依据。

方法:

1、对多时相、多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并作纠正配准融合等预处理,然后利用处理结果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和人工

判读目视解译,得到各时相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比较分类结果便可发型土地利用中的变化

2、直接利用多时相、多源遥感数据来寻找变化,通过图像处理和影像判读来确定变化属性和进行统计分析。

23. 土地分等级的概念、目的、对欽

概念: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的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

目的:全面掌握土地质量和利用状况.为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服务。

对象:土地质量状况

24?分等定级的原则

1、综合分析原则

2、主导因素原则

3、区域差异原则

4、级差收益原则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25?城镇土地的特性

1、区域性

2、土地利用的多样性

3、土地利用的集约性

26?城镇土地定级的方法

1、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2、级差收益测算法

3、地价分区定级法

27.农用土地定级的方法

1、修正法

2、因素法

3、样地法

28?土地等级的概念、目的、任务

概念:土地登记机关按法律规定,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依法载录于专门设置的簿册上的行为和过程, 也是国家对土地实施有序管理所需建立的一种制度。

目的:确认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维护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不受侵犯,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合法权益:为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提供法律依据;为土地权利的流转构筑通畅平和的平台。

任务:1、全面完成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及他项权利的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2、建立土地证书公开查询制度和年检制度。3、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实现土地登记自动化和信息化。

29?世界上主要等级制度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30.我国土地登记制度J■于哪种,有何特点

我国采用的土地登记制度是一种权利登记制度

特点:强制登记、经登记的土地权利受法律保护、进行实质性审查、登记具有绝对公信力、自我举证、统一登记、颁发土地证书。

31?土地登记的分类、原则、内容

分类:按登记时间和内容分:初始土地登记、变更土地登记

按权属性质分: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土地他项权利登记

按权属的主从关系分:主登记、附记登记

按地域性质的不同分:城镇土地登记、农村土地登记

原则:依法原则、申请原则、审查原则、登录原则、公示原则

内容:土地权属的性质、土地权属的来源、土地权利主体、土地权利客体

32?土地登记的基本程序

1、土地登记申请

2、审查核实

3、注册登记

4、颁发或者更换土地证书

33?对土地登记申谓人有何要求

1、申请土地登记者必须是拥有土地权利的单位和个人

2、单位申请土地登记,由单位法人代表申请

3、土地使用个人由使用权利人登记

4、法人代表和使用土地权利人可以委托代理人申请

34?土地总登记的概念、特点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的登记

特点:全域性、集中性、阶段性

35?土地初始登记的概念、特点

概念:土地权利人取得土地权利后,为获取国家法律认可而进行的土地登记的行为和过程。

特点:通常发生在土地总登记之后,具有经常性,分散性

36?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还是无偿,有无期限限制,可否转让、出租和抵押

无偿,一般无限期限制,不得转让、出租、抵押

37?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还是无偿,有无期限限制,出让方式有哪些

有偿,有限期限制,出让方式:协议、招标、拍卖、挂牌

38?集体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包括哪几种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宅基地使用权初始登记、集体农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39?四荒地包括?

“四荒”地是指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

40.变更土地登记的概念、目的、特点、类型

概念:土地变更登记是指土地总登记、初始登记及他物权登记以外的土地登记

目的:通过登记、公示,从法律的角度确认原权利人已失去原有权利,而新权利人取得了合法权利,同时也是为了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和连续性,掌握土地权属、用途等的变化情况,依法进行土地管理。

特点:原已完成一定的土地登记过程:分散的、个别的、经常的、及时的登记;特定变动的登记。

类型:土地权利人变更登记、土地权利人姓名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登记

41?注销登记概念、方式

概念:因土地权利人业已登记的权利被消灭,登记机关依法注销其登记簿上的权利的一种登记行为。

方式:申请注销登记,直接注销登记

42?其他登记包括哪些

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

43?目前我国与土地登记相关的制度有哪些

登记损害赔偿制度、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土地登记代理制度

44. 土地登记代理的概念、作用、分类和内容

概念: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和人员,接收委托,代替土地权利人申请办理土地登记,领取土地证书,包括从事与土地登记相关的土地权属指界、收集查询资料、验收宗地测量成果等工作。

作用:

分类:委托代理、法定代理

内容:1、收集、整理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材料等土地登记有关资料2、办理土地登记申请、指界、地籍调查、领取土地证等3、帮助土地权利人办理解决土地权属纷争的相关手续4、查询土地登记资料5、查询土地产权6、提供土地登记及地籍管理相关法律咨询7、与土地登记业务相关的其他事项

45?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没有明确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实施办法、统一登记的范围,没有具体确定应当由哪个机构负责不动产的统一登记46?土地统计概念、含义、作用、特点、对您、内容和研究方法

概念: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以及这些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有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统计工作。

含义:

作用:是认识土地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是实行土地管理的重要工具.是监督国家各项土地政策执行情况的重要门径。

特点:数量的地域性、总面积的稳定性、统计数据、图件与实地的一致性、质量的相对性

内容: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土地权属状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分布

方法:数学方法、比较方法、经济学的分析法

47?基层土地统计、国家土地统计的概念、任务

基层土地统计概念: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组织的乡(镇)土地管理所(员)从事的土地统计工作

任务:统计其所辖范围内的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信息,不断更新该范围内的土地统计资料,为上级土地统计汇总提供基础,为同级行政管理提供土地统计资料。国家土地统计概念: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土地统计工作

任务:开展土地同级的设计、安排调查工作、进行统计汇总、开展系整理和分析等。

48. 土地统计的程序

设计阶段、调查阶段、整理阶段、分析阶段

49?地籍信息的概念、特点

地籍信息是地籍管理工作中呈现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

特点:信息数量庞大、内容全面、形式多样。

精确、准确

真实、具有法律效力

信息变化快、现势性强

50?地籍信息管理的概念、特点、方式

概念:对人类社会信息活动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的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过程,;

特点:行政性、广泛性、专业技术性、具有动态性、服务性

方式:常规管理方式、现代化管理方式

51?地籍档案的概念、作用、原则、内容

概念

作用:为国家的生产和建设提供依据:是土地管理工作的依据;是国土教育、宣传的素材:是研究土地科学的可靠资料:是土地信息储存的一种手段

原则:低级档案管理应遵循和服从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用”

内容:

52?地籍管理倩息系统的概念、主要功能

概念: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用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为地籍管理业务服务的信息系统。

功能:数据采集功能、图形处理功能制图功能属性数据的管理功能空间查询功能空间分析功能服务功能

53?地籍管理数据分哪几类

空间几何数据、属性数据、管理数据

54. 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时间、目的

I 9 8 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I 9 8 8年1 2月2 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1 9 9 8年8月2 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根据2 0 0 4年8月2 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目的: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5?农用土地包括哪几类,建设用地包括哪几类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56?国有土地可否由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农用集体所有土地可否由本集体经济体制以外的个人承包经萱?

国有土地可以由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

57?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有何规定

第三十一条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开垦耕地计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开垦耕地或者按照计划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验收”

58?对村民住宅方面有何规定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第七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土地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地籍管理学复习题]

[地籍管理学复习题] 地籍管理学复习题(课程代码 272326)一、单项选 择题 1.被称为现代地籍的是( A ) A.多用途地籍 B.产权地 籍 C.税收地籍 D.日常地籍 2. 在地类调绘中,地形图上耕 地、园地的最小图斑面积是( B ) A.4mm2 B.6mm2 C.8mm2 D.10mm2 3. 权属调查的基本单位是( C ) A.地块 B.图斑 C.宗地 D.村 4. SPOT全色影像为( B )米的 分辨率? A.5米 B.10米 C.15米 D.20米 5. 土地 承包经营期限为( A )年? A.30年 B.40年 C.50年 D.70年 6.( A )是地籍档案管理的起点,是地籍档案管理的首 要环节。 A.档案收集 B.地籍档案的整理 C.地籍档案的分类 D. 地籍档案的立卷 7.下列不可以作为我国土地登记土地权利主体的是 ( C ) A.国有土地使用者 B.集体土地所有者 C村委会 D.他项权利者 8.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始于( C )。 A.2003 B.2005 C.2007 D.2009 9.根据《土地 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下列用地中不属于耕地的是: ( D )。 A.水田 B.水浇地 C.旱地 D.田坎 10.下列方

法中不属于地籍测量常用方法的是:( D )。 A.解析法 B.部分解析法 C.图解勘丈法 D.求积仪法 11.( D )是地籍调查的核心。 A.土地面积调查 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C.地籍测量 D. 权属调查 12.下列不属于地籍按功能分类的是( B ) A.多用途地籍 B.常规地籍 C.税收地籍 D. 产权地籍 13.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最小上图图斑面积为( A )。 A.4.0mm2 B.6.0mm2 C.8.0mm2 D.12.0mm2; 14.土地自然分类系统又称为( B ) A.土地生产潜力体系 B.土地类型分类体系 C.土地评价分类体系 D.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15. 地籍档案保管中凡在( C )内具有考查、利用、凭证作用的为长期保存。 A.15年内 B.16年—30年 C.16年—50年 D.16年—60年 16. SPOT全色影像为( B )米的分辨率? A.5米 B.10米 C.15米 D.20米 17. 下列( C )方式需要进行变更登记 A.土地征用 B.企业兼并 C.土地使用权转让 D.依法继承土地使用权 18. 下列不属于地籍图内容的是:( A )。 A.单位盖章 B.图廓线 C.坐标注记 D.图廓外比例尺的注记 19.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土地登记方面的首部法律文件( B )。

地籍管理重点(最终版)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 1、地籍的概念: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情况的图、簿、册。 2、地籍的特性:空间性、法律性、精确性、资料的连续性 3、地籍的分类:(1)按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2)按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日常地籍; (3)按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4)按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5)按行政管理的层次分类: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4、地籍的内涵和基本概念:以法定的土地权属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所需信息资料。 5、地籍管理的概念: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管理)措施。 6、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统一管理的原则;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通;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7地籍管理的手段:行政法律手段、测绘手段、图簿册手段、电子计算机手段 8、为什么说地籍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可以结合地籍管理的概念、目的、作用等进行阐述) 第二章:土地分类 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2、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率大于50%或单位面积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果园:种植果树的园地 茶地:种植茶树的园地 其他园地 3、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木的土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 4、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包括: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牧草地 5、土地分类:根据土地的异同性对土地类进行划分与归并的过程。 6、土地分类的体系: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7、土地利用分类:按照统一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排列组合在一起。 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外业调查的工作:地类图斑的调绘:指实地为同一地类的连片土地,在外业调绘片上形成的 一个斑状图块 各种界限的调绘 线状地物的调绘:指河流铁路公路固定沟渠林带道路管道用地等。 零星地物得调绘 2、外业调查的基本程序:(1)设计调绘路线;(2)确定站立点;(3)核实调查;(4)边走边调绘;(5)询问。 3、综合调绘法:收集相关资料、确定预判解译、外业实地核实、补充调查。 4、土地调查:以土地为对象开展的有关土地客观存在状况的信息的调查。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县为单位,以查清土地数量、权属、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内容的土地资源普查工作。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1、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2、地籍的分类: (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①税收地籍②产权地籍③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①初始地籍②日常地籍 (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①城镇地籍②农村地籍 (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①常规地籍②数字地籍 3、初始地籍:初始地籍是指一种地籍制度确立后,由于缺少该制度下的地籍资料,而就某个行政辖区全部土地开展的一次基础性的全面的调查、记载、整理等,从而建立起的地籍。 4、地籍管理: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5、地籍管理的性质:(1)、鲜明的阶级性。(2)、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措施的法律规范性。(4)、行政的权威性和保障性。 6、地籍管理的任务:总任务是全面、具体掌握地籍信息、不断更新地籍信息,及时、准确、系统地提供服务,并不懈地改革创新,建设功能齐全、制度健全、业务规范、手段先进的、完整的地籍管理工作体系。具体任务是:(1)广泛深入掌握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家底,由数量和分布向质量甚至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形成一体化土地资源家底资料。(2)土地资源和资产的分配现状、流转管理及态势分析。包括城镇土地和农村土地。(3)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更新充实调查资料,持续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推动地籍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努力实现土地登记城乡一体化。(4)推动土地调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将土地自然性状、土地社会经济状况及土地利用其他环境条件与土地自身基本的调查相互融为一体;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组织深入细致的专项调查,为土地利用决策和规划提供基础;将土地调查向多用途地籍需要的方向发展。(5)加快地籍工作现代化手段应用步伐,并努力向商业化、普及化方向发展。(6)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以及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制度,健全机构,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地籍管理的社会公信度和公示性,提高地籍资料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7、地籍管理的内容:①土地调查:以县为单位,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可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和地籍调查。②土地分等定级:以土地分类和土地条件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和土地质量水准的相对评价。③土地登记:指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载于专用的簿册上的过程。④土地统计: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调查、汇总、统计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⑤地籍档案管理。 8、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1)统一管理的原则。(2)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3)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确。(4)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9、地籍管理的手段:(1)行政法律手段,如法规、规程。(2)测绘手段,如地籍测量(3)图簿册手段,如土地利用现状图、评价图、土地级别总图、土地统计表、土地证书、土地统计台帐等。(4)计算机手段,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3S技术应用。 10、社会主义地籍管理的产生和发展:(选择题):(1)革命根据地的地籍管理。1928年12月在井冈山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2)土地改革和合作化时期的地籍管理。这个时期是从1949年到1957年,主要是配合解决土地权属问题。期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1950)、《农业税查田定产工作实施纲要》(1951

地籍测量真题

地籍测量真题

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 1、现代地籍: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并用包括数据、表册、文字和图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的土地信息系统。 2、地籍调查: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基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3、宗地:权属界线封闭的独立权属地块,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4、共有面积:各产权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 5、地籍测量: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每块土地的位置、面积大小,查清其类型、利用状况,记录其价值和权属,据此建立土地档案或地籍信息系统,供实施土地管理工作和合理使用土地时参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房产调查的基本单元是丘。 2、初始地籍调查时, 调查人员应将每一宗地勾绘到工作用图上, 并对街道或地籍街坊

按从西往东,自北向南顺序统一预编宗地号。 3、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勘丈,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 毫米。 4、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是70 年。 5、地籍测量是服务于土地管理、房产管理与开发的一种专业测量工作,是测量技术与土地法学的综合应用。 6、地籍细部测量是在权属调查和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 7、地籍的核心是土地权属,地籍按地籍工作的目标和发展阶段分为产权地籍、税收地籍、多用途地籍。 8、一个地块只属于一个产权单元的称为独立宗,一个地块属于几个产权单元时称为组合宗。 9、宗地图的编绘中界址点用 1.0 mm直径的圆圈表示,界址线粗0.3 mm表示。 10、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是: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建设密度和细部要求、测量方法。 11、土地面积量算的过程一般为三级量算两级控制。12、20—3宗地与30宗地合并,则编号为20-4 。13、分户图采用的比例尺一般为1:200 。

(0706)《地籍管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706)《地籍管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练习一名词解释 2:练习二填空题 3:练习三不定项选择题 4:练习四问答题 5:练习五问答题 6:练习六问答题 1:[论述题]请列举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数据采集功能 (2)图形处理功能 (3)制图功能 (4)属性数据的管理功能 (5)空间查询功能 (6)空间分析功能 2:[论述题]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以建立完整的地籍资料处理模式为前提,而不是单独处理某一类数据; (2)软件运行环境的限制少,增加实用性; (3)要求系统存储的信息便于更新、查询,能及时提供现实性好的地籍信息; (4)处理图形与属性数据的连接问题,实现它们之间的双向检索; (5)对地籍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 3:[论述题]地籍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从国内外的发展及其大量的研究论文可知,多年来,地籍信息系统主要致力于解决:(1)地籍数据的管理 (2)业务办公自动化 (3)提供地籍服务 4:[论述题]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在地籍管理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请问什么是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宗地(或图斑)为核心实体,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储存、检索、编辑、统计、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成果输出的信息系统,是土地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专门管理地籍信息的系统。 5:[论述题]根据我国地籍管理的现有实践和发展趋势,地籍档案编研工作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编写参考资料 (2)汇编地籍档案文集及史料 文集及史料是按一定的专题、时间或地区等特征,把地籍档案材料选编成册,在一定范围使用或公开出版。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汇编、地价评估成果汇编等。 (3)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 6:[论述题]地籍档案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地籍档案作为地籍管理工作的历史写照,记录了各个历史阶段和各个方面地籍管理工作的真实面貌,储存着大量的、历史的、真实的地籍工作信息资源,有着广泛的社会作用。 地籍档案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国家的生产和建设提供依据 (2)地籍档案是土地管理工作的依据 (3)地籍档案是国土教育、宣传的素材 (4)地籍档案是研究土地科学的可靠资料 (5)地籍档案是土地信息储存的一种手段 7:[论述题]请说出地籍档案的特点?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地籍档案数量大、形式多样、保存分散; (2)地籍档案具有成套的特点; (3)地籍档案跨年度、周期长,包含长期的日常工作; (4)地籍档案具有动态性和现势性; (5)地籍档案技术含量高。 1:[论述题]请说出土地统计分析的意义?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开展土地统计分析是实现统计优质服务的关键 土地统计分析主要是通过土地统计分析报告向政府决策机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各单位提供对统计资料分析的结果。 (2)开展土地统计分析是实施土地统计监督的基础

地籍与地籍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1班叶丽丽11250811135 地籍与地籍管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他们在土地管理中有什么作用? 答:地籍概念:是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等级)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地籍的特点:空间性、公信性、精确性、和连续性等特点。谈谈空间性和连续性,地籍的空间性是由土地的空间特点所决定的;土地的坐落必须与空间位置、界线相联系,地界的变动,必然带来土地使用面积的改变;同时土地的数量、质量都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地籍资料的连续性说明地籍信息不是静态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土地利用与权属的频繁变更,都会使地籍数据失实,必须经常更新,以保持资料记载和数据统计的连续性,否则难以反映地籍信息的现势性。 地籍的分类:⑴按发展阶段地籍所起的作用不同划分,地籍可区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⑵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不同,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⑶按地域和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可划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⑷按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不同,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地籍管理的概念: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地籍管理的分类:按地籍工作任务和进行时间的不同可区分为初始地籍工作和经常地籍工作。 地籍的任务: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法开发、;利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 地籍管理的原则:⑴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 ⑵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⑶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 ⑷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地籍管理的内容: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地籍档案管理。 两者之间的联系:①为了建立地籍,设置地籍簿和地籍图,需要收集、记载、定期更新地籍信息。为此,就要开展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登记、统计等一系列工作。②土地面积、用途、利用状况等都在发生变化,土地的权属也会发生转移,因此地籍管理工作必须跟踪土地的变化,采集变更的现势资料,以保持地籍的连续、系统、和完整。③根据地籍连续性的特点,地籍管理的基本文件应该是有关土地数量、质量和权属等状况的连续记载资料。④为了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地籍管理的工作项目及其文件的格式、要求等应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要过于频繁的改动。⑤地籍管理制度的稳定性是保持地籍资料连贯性和系统性的重要保证条件。 两者之间的区别:①研究对象不同,地籍是课税对象的登记清册,而且还包括了土地产权登记、土地分类面积统计和土地等级、地价 等内容的登记簿册。②侧重点不同,地籍不仅仍在发挥着税收职能和职能,而且随着社会不如多用途地籍时代,地籍将侧重于为合理利用土地服务;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地籍管理必须为一定的土地制度服务,并不断根据阶级统治的

(整理)地籍管理学试题1.

(一)判断题 1.在地籍管理中形成的野外调查、测量或勘丈的记录,计算数据和成果检查验收、技术鉴定材料,以及土地权属调查、台账、证明文据、协议书、原由书、仲裁书和存根等,都要整理归档。() 2.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的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3.土地调查是对土地数量、质量、利用方式,权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等各种数据进行的科学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 4.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5.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6.我国土地登记的分区主要是按自然区划分管辖区的。() 7.土地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日常土地登记两种形式。() 8.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9.变更土地登记的连续性是由于一宗地的变更,会涉及周围众多宗地的变化,当一宗地进行变更登记时,相邻宗地土地登记资料中的四至说明等相关内容必须随之变更。() 10.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置、界线、权属和使用状况等调查。() 11.村庄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集体单位用地和个人的宅基地均拥有相应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12.土地登记只对国有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 13.土地登记的审核批准,是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登记人员的调查结果和审核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产权是否准予登记的法律程序。() 14.地籍资料是地籍档案的前身和来源,地籍档案是地籍资料的归宿。() 15.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地籍档案同其他土地管理档案一起应分别由国务院和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在业务上受国家和地方县级以上同级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 16.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16条的规定,地籍档案与其他各类土地管理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存、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三种。() 17.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的保存价值的鉴定。() 18.地籍档案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地籍资料的标准化和案卷组织的标准化两方面的内容。() 19、我国个人不能取得土地所有权。(√ ) 20、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在抵押期间的地上新增建构筑物也随之抵押。( ×) 21、地籍管理是指国家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 22、土地登记可分为变更登记和总登记。(× ) 23、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工作,对需要依法作出决定的,报上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 24、地籍最早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簿册。(√ ) 2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仍为集体所有。(× ) 26、土地初始登记的通告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布。( ×) 27、国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 )

地籍

1.地籍:依据法律规范,对宗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进行 调查,并将所获状况记载在案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应土地权利之归属。 2.地籍的分类: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 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3.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措施。 4.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1.土地调查。2.土地分等定级。3.土地登记。4.土地统计。 5.地籍 档案管理。 5.什么是土地分类标志:在判别过程中,用以辨别事物的具体指标,就是事物间施以归并 和划类的指标。 6.土地分类体系:(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3)土地利用分类体 系。 7.外业调查的内容:(1)地类图斑的调绘。(2)各种界线的调绘。(3)线状地物的调绘。(4) 零星地物的调绘。(5)工作底图上无法标定的地物的补测。 8.外业调绘的内容:1.基本方法。2.地类图斑的调绘。3.行政区域界线和权属界线的调绘。 4.线状地物的调绘。 5.零星地物的调绘。6基本农田的调绘。 9.土地面积量算的原则:图幅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进行平差,自下而 上逐级汇总。 10.地籍调查:遵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查清每一宗土地及其 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表示,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 11.地籍调查的类型:1.根据地籍调查时期和任务不同,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 调查。2. 根据地籍调查区域范围和功能不同,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 12.地籍调查的内容:1.由于建立地籍的目的,地籍制度的不同,地籍调查的内容也不尽相 同:不仅要调查土地权属状况,还要调查土地等级和土地用途等状况。2. 根据地籍调查的目的和地籍管理的实际需要,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是调查的主要内容。 13.初始地籍调查的基本程序:1.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2)收集资料。(3)踏勘设 计。(4)制定调查计划。(5)宣传教育。 2.权属调查------(1)宗地权属状况调查。(2)确界,设置界标。(3)绘制宗地草图。(4)填写地籍调查表。3.地籍测量-----(1)地籍控制测量。(2)界址点测定。(3)地籍图测绘。(4)制作宗地图。(5)面积量算。5.资料整理-----(1)技术总结(2)工作报告。6.检查验收 14.宗地:有权属界线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 15.宗地划分的基本原理:(1)由一个权属单位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 宗地,称为独立宗;(2)如果同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以上的土地,册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3)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划为一宗地,称共有宗或组合宗;(4)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用地范围过大,或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土地利用状况相差太大,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域为建成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限不同等情况,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16.界址:两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 17.绘制宗地草图的内容:(1)本宗地号和门牌号,权属主名称和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 牌号,权属主名称;(2)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序号及界址线,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地物等;(3)戒指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几何距离和条件距离; (4)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长方位所必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5)指北针和概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地籍: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2.地籍管理:即将土地的坐落、形状、面积、性质、使用状况,以及土地权利等项,按照法定地籍测量与土地登记程序进行管理。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县为单位,以查清土地数量权属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内容的土地资源普查工作,又称土地详查。 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用类型的面积及分布,土地的权属状况和利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按行政辖区逐级汇总出各乡、县、市、省、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分类面积。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概念: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指按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上相差异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 6.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 7.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8.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 10.特殊用地: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11.交通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

地籍管理作业整理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一、什么是地籍?什么是地籍管理? 答:地籍是指国家为了一定目的,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依照法律规范,对每宗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测绘),并将所获状况记载在案(成图、成卡、簿册、文件及库及法律证书)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映土地权利之归属。)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二、地籍分类有几种?他们之间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写其中两点就行)答: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5、按行政管理层次分类: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三、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几项?是什么? 答:1、土地调查: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2、土地分等定级:土地分等定级是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估的一种方式,是地籍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它是以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条件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对土地质量水准的相对评价。 3、土地登记:土地登记是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载于专用的薄册上。实质上是国家用以确认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他项土地权利的一项法律措施。 4、土地统计: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 5、地籍档案管理:地籍档案的管理是以地籍管理的历史记录、文件、图册为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使用和编研等工作的总称。地籍档案管理是地籍管理工作的终端,也是地籍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桥梁。 四、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统一管理的原则2、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 3、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确 4、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第二章土地分类 一.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土地分类体系有哪些?P33 答:(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亦称土地类型分类体系。主要依据土地自然属性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的归并划类。常用地貌、土壤、植被作为具体标志,应.用其中的若干个标志或全部标志的综合作为归并划类的具体标志。 (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亦称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主要依据某些评判尺度标志,如土地生产力水平、土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等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的归并划类。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主要依据土地经济特性开展的土地分类。对此分类研究较多的是区域性土地资源特征及其合理利用、土地开发和适宜性评价等内容。 (3)土地利用分类体系。这种分类依据的通常是土地的综合特性指标(包括土

地籍测量试卷(C卷)答案

测绘工程03级《地籍测量学》试卷(c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宗地 凡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成为一宗地 2、图斑 凡被境界、土地土地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等分割而成的封闭地块为一个图斑 3、土地所有权 制受到国家法律承认与保护的对土地占有、支配的权利,并包括与土地相连的生产物、建筑物的占有、支配和使用的权利 4、土地使用权 是根据法律或合同规定所产生的对土地的权利 5、丘 指地表上一块有界空间的地块,相当于地基调查时的宗地。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地籍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概念及目的:是国家为取得有关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 计和土地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 任务:(1)确认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等土地基本状况和采集、管理、应用土地基础信息 (2)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3)为土地利用和管理服务 (4)为国家的生产和建设服务 2、变更地籍调查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概念及目的:为了维持初始地籍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和权属历史状况在法律关系上的连续性,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地基资料和宗地状况应及时更新。 任务:根据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的变更项目进行变更权属调查和变更地籍测量工作。

3、简述权属调查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按照土地所有人和使用人(法人、自然人)的神情,对宗地的土地位置、权属性质、宗地界址、用途以及土地使用者和所有者的名称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核实、丈量、记录,并经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认定,为地籍测量提供正确的校核和丈量数据及资料,为土地登记、权属审核发证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调查文书凭据 4、简述土地的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概念及目的: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也是国家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为建立土地登记制度服务的任务:份先查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分布,土地的权属状况及利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按行政辖区逐级汇总出各乡、县、地、省和全国的 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分类面积。 5、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有何区别? (1)地基调查:获得土地管理所需的城镇土地状况的各种信息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村集镇、村庄地基调查,其主要内容为逐级查清各级行政区内的土地权属界线及其土地总面积,它一般包括总地全书状况调查、界址点认定调查、土地使用状况调查和地籍测量等内容,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地基资料和宗地状况应及时更新 (2)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宗地或地块)及其附着物的界线、位置、面积、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及其几何形状的测绘工作。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等地籍要素的测量、绘制地籍图以及面积量算与统计,最后经检查验收、存档 四、什么叫土地的“三大界线”?在实地上“三大界线”如何确认?哪些界线以自然属性为主?哪些界线以社会属性为主?遥感只适用于什么属性的边界调查?(10分)土地的“三大界线”:行政、地类、权属。 地类界线可根据国家地类表来确定,行政界线可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来确定,权属界线可根据土地权属界线图来确定。 地类界线以自然属性为主,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以社会属性为主,遥感只适用于社会属性。 五、在确定权属有争议的边界的界址点时,应当如何处理边界的纠纷或争端?(10分) 对有争议的界址,调查现场不能处理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处理,即: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全民所有制单位建、集体所有制单位建、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个人之间、个人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土地使用权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处理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日之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土地管理基础》地籍管理模拟题

《土地管理基础》地籍管理模拟题 (一)判断题 1.在地籍管理中形成的野外调查、测量或勘丈的记录,计算数据和成果检查验收、技术鉴定材料,以及土地权属调查、台账、证明文据、协议书、原由书、仲裁书和存根等,都要整理归档。() 2.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的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3.土地调查是对土地数量、质量、利用方式,权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等各种数据进行的科学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 4.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5.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6.我国土地登记的分区主要是按自然区划分管辖区的。() 7.土地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日常土地登记两种形式。() 8.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9.变更土地登记的连续性是由于一宗地的变更,会涉及周围众多宗地的变化,当一宗地进行变更登记时,相邻宗地土地登记资料中的四至说明等相关内容必须随之变更。() 10.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置、界线、权属和使

用状况等调查。() 11.村庄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集体单位用地和个人的宅基地均拥有相应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12.土地登记只对国有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 13.土地登记的审核批准,是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登记人员的调查结果和审核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产权是否准予登记的法律程序。() 14.地籍资料是地籍档案的前身和来源,地籍档案是地籍资料的归宿。() 15.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地籍档案同其他土地管理档案一起应分别由国务院和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在业务上受国家和地方县级以上同级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 16.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16条的规定,地籍档案与其他各类土地管理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存、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三种。() 17.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的保存价值的鉴定。() 18.地籍档案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地籍资料的标准化和案卷组织的标准化两方面的内容。() 。>

地籍管理试题及答案

《地籍管理》试题 一、判断题(在括号内打“√”或“×”每题1分,共18分) 1.在地籍管理中形成的野外调查、测量或勘丈的记录,计算数据和成果检查验收、技术鉴定材料,以及土地权属调查、台账、证明文据、协议书、原由书、仲裁书和存根等,都要整理归档。( ) 2.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的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 3.土地调查是对土地数量、质量、利用方式,权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等各种数据进行的科学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 ) 4.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 5.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 6.我国土地登记的分区主要是按自然区划分管辖区的。( ) 7.土地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日常土地登记两种形式。( ) 8.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 9.变更土地登记的连续性是由于一宗地的变更,会涉及周围众多宗地的变化,当一宗地进行变更登记时,相邻宗地土地登记资料中的四至说明等相关内容必须随之变更。( ) 10.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置、界线、权属和使用状况等调查。( ) 11.村庄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集体单位用地和个人的宅基地均拥有相应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 12.土地登记只对国有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 ) 13.土地登记的审核批准,是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登记人员的调查结果和审核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产权是否准予登记的法律程序。( ) 14.地籍资料是地籍档案的前身和来源,地籍档案是地籍资料的归宿。( ) 15.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地籍档案同其他土地管理档案一起应分别由国务院和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在业务上受国家和地方县级以上同级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 ) 16.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16条的规定,地籍档案与其他各类土地管理档案的保管期限分

地籍管理练习(选择)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地籍按功能分类的是(d)。 A.税收地籍B.产权地籍c.多用途地籍D.常规地籍 2.下列()不属于地籍管理的内容。 D A.土地调查B.土地登记c.土地统计D.土地规划 3.城镇土地分类以用途为依据,全国城镇土地分为一级类和二级类的个数分别是(D)个。 A.10和26B.12和24C.12和24?D.10和24 4.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是(B)。 A.县B.一宗地c.省D.某一级别土地 5.下列属于土地自然要素调查的是(B)。 A.交通状况调查B.地形调查c.供水设施调查D.能源调查 6.下列属于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是(B)。 A.水资源调查B.劳动力调查c.特种土宜调查D.植被调查 7.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核实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通过(B)获得宗地界址点的平面位置、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 A.土地登记B.地籍测量c.土地统计D.地籍档案来源: 8.我国土地的基本登记机关是()。 A.县级人民政府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土地行政管主管部门 9.土地登记以()为基本单元。 A.户B.宗地c.使用者D.街区 10.初始土地登记开始,土地登记机关采用一定的形式如公告、通知等,说明申请登记匿的范围、对象和地点。土地登记是按照()进行的。 A.用途不同划分后B.土地面积的大小 C.行政辖区D.登记时间先后 (三) 11.下列不可以作为我国土地登记土地权利主体的是()。 A.国有土地使用者B.集体土地所有者

C.村委会D.他项权利者 12.初始登记的基本环节是()。 A.地籍调查B.土地权属审核C.注册登记D.颁发证书 1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以()为单位,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 A.宗地B.某一级别土地C.县D.省 14.土地证书是要根据土地登记卡填写。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颁发。A.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D.以上答案都不对 15.现阶段国家土地统计报表由()种报表组成。 A.10B.12C.15D.18 16.国家土地统计报表分为()和定期报表两类。 A.月报B.季报C.年报D.周报 17.土地统计报表每年的截止日期是()。 A.9月30日B.10月31日C.11月30日D.12月31日 18.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的鉴定。 A.使用价值B.保存价值C.真实性D.完整状况 19.()是地籍档案管理的起点,是地籍档案管理的首要环节。 A.档案的收集B.地籍档案的整理 C.地籍档案的分类D.地籍档案的立卷 20.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土地权属和土地用途发生变化应依照()规定办理。A.土地权属登记B.土地初始登记 C.土地变更登记D.土地抵押登记 21.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中采用二级分类体系,包括一级类和二级类的数量分别是()个。 A.8和48B.8和46C.10和46?D.10和48 22.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16条规定,凡在()年内具有查考、利用、凭证作用的档案应长期保存。 A.10~20年B.20~30年C.30~40年D.30~50年

地籍管理学考题

地籍管理学 1。按发展顺序,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与地籍有关的重要制度依次是(B.黔首自实田A.均田制D.两税法C.方田法E.一条鞭法) A田制②黔首自实田③方田法④两税法⑤一条鞭法 A,①9⑧④⑧ B。②①④鲍D。礓×D鲍 α!嘞 E,①②④③③ 2。地籍按发展阶段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A,封建地籍一资本主义地籍一现代地籍 B。税收地籍一产权地籍一多用途地籍 C。产权地籍一税收地籍一日常地籍 D,农村地籍一城镇地籍一城市地籍 E,税收地籍一产权地籍一现代地籍 3!地籍在我围历史悠久,古代主要为政府登记土地作为(A征收田赋依据)的豁册。 A。征收田戚依据B。征税登记 D,课税对象登记 C。劳役依据 E,兵役依据 4.当今世界不动产登记制度主要包括(A.契约登记制C.权利登记制E.托伦斯登记制)A。契约登记制B.财产登记制 D。义务登记制 C.权利登记制 E。托伦斯登记制 A. 5.地籍眢理的任务包括(A为贯彻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服务B为维护和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服务C维社会提供地籍信息服务D为土地管理服务)。 B‘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服务A.为贯彻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服务 D!为土地管理服务 C。为社会提供地籍信息服务 E。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C.宗地草图 E。街道图 7.根据《土地管理法》T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确认所有A。乡(镇)人民政府B。县级人民政府 D。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C,乡(镇)土地管理所 E口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8。涉及更改界址的变更地籍调查有(A.宗地合并、B.边界调整、D.宗地分割)。 A.宗地合并B。边界凋整 D。宗地分割 C.宗地转让 E.宗地抵押 9.国冢处置国有土地使用杈的方式有(A.行政划拨、B.出让、C.作价出资(入股)、D.国家授权经营、E.国家租赁)。 A。行政划拨B。出让 D!国家授权经营 C.作价出资(人股) E,国家租赁 10的,确定土地产权的法律手段是(土地登记)。 A。杈屈凋查B.土地登记 D。土地统计 C,地籍泅量 E.颁发证书 !11。代表图家行使土地所有杈的是(国务院)。 A。国务院 C.县级以上备级人民政府B.国土资源部 D.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改主管部门 E。各地乡锬政府 12.甲公司于1998年以出让方式取得某宗游乐场用地最高年限土地使用权,2⒁8年转 让给乙公司,则乙的土地使用权期限为(40年 A.50年bB。40年D。幻年 C.30绢阝 E,704卒 13。地籍调查表上的附图是(宗地草图)。 A.宗地图B。地籍图D,街坊图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