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籍管理重点(最终版)

地籍管理重点(最终版)

地籍管理重点(最终版)
地籍管理重点(最终版)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

1、地籍的概念: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情况的图、簿、册。

2、地籍的特性:空间性、法律性、精确性、资料的连续性

3、地籍的分类:(1)按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2)按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日常地籍;

(3)按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4)按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5)按行政管理的层次分类: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4、地籍的内涵和基本概念:以法定的土地权属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所需信息资料。

5、地籍管理的概念: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管理)措施。

6、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统一管理的原则;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通;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7地籍管理的手段:行政法律手段、测绘手段、图簿册手段、电子计算机手段

8、为什么说地籍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可以结合地籍管理的概念、目的、作用等进行阐述)

第二章:土地分类

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2、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率大于50%或单位面积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果园:种植果树的园地

茶地:种植茶树的园地

其他园地

3、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木的土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

4、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包括: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牧草地

5、土地分类:根据土地的异同性对土地类进行划分与归并的过程。

6、土地分类的体系: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7、土地利用分类:按照统一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排列组合在一起。

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外业调查的工作:地类图斑的调绘:指实地为同一地类的连片土地,在外业调绘片上形成的

一个斑状图块

各种界限的调绘

线状地物的调绘:指河流铁路公路固定沟渠林带道路管道用地等。

零星地物得调绘

2、外业调查的基本程序:(1)设计调绘路线;(2)确定站立点;(3)核实调查;(4)边走边调绘;(5)询问。

3、综合调绘法:收集相关资料、确定预判解译、外业实地核实、补充调查。

4、土地调查:以土地为对象开展的有关土地客观存在状况的信息的调查。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县为单位,以查清土地数量、权属、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内容的土地资源普查工作。

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

特殊调查内容的调查

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1)为制定国民经济和有关政策服务;(2)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3)为建立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制度服务;(4)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全面管理土地服务。

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一查多用原则、全面科学的调查原则。

第四章地籍调查

1、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1)由于建立地籍的目的地籍制度的不同,地籍调查的内容也不近相同。

(2)根据地籍调查的目的和地籍管理的实际需要,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时调查的主要内容。2、地籍调查;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据有关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限、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薄视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3、地籍调查的类型: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

4、权属调查的基本程序:拟定调查计划、物质准备、调查底图的选择、调查工作区的划分、发放调查通知书、收集分析和处理土地权属资料、实地调查、资料整理

5、权属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宗地调查、界限、权属状况及其权利所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6、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

第六章土地分等定级

1、土地分等定级: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兵鉴定结果等极

化的过程。

2、土地分等定级的基本原则:综合分析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区域差异原则、级差收益原则、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3、土地分等定级的对象:土地质量状况。

4、土地分等定级体系:分等:城镇土地分等、农用地分等;定级:城镇土地定级、农用地

5、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地租理论、区位理论、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壤肥力理论、土

地质量原则

6、土地分等定级的作用:(1)可为城市规划布局提供依据;(2)是制定基准地价的基础;(3)为制定城镇土地税赋提供重要参考;(4)显化土地资产差异、为城市土地科学管理服务

7、城镇土地定级的方法:多因素综合评定法、级差收益测算法、地价分区定级法。

8、定级因素权重确定的方法:城镇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确定原则、特尔非法确定权重因素成对比

较法、层次分析法

9、城镇土地定级的步骤:定级资料的收集与调查、定级单元划分、定级因素指标体系的确

定、定级因素分值的计算、城镇土地级别划分、城镇土地定级成果、城镇规划用地定级处理

方法。

10、单元划分的方法:主要因素分值重叠法、主要因素判定法、网络法、均质地域法。

11、土地定级单元:是评定土地级别的基本空间单元,是内部特性和区位条件相对均一的地块。

第七章土地登记

1、土地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关按法律规定,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土地权利,依法记录于专门设置的簿册上(或载体上)的行为和过程,也是国家对土地实施有序管理所需建立的一种制度。

2、土地登记基本原则:(1)依法的原则,(2)申请的原则,(3)审查的原则,(4)登录原则,(5)公示的原则,(6)属地管辖原则。

3、土地登记的内容:(1)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2)土地的权属性质、使用权类

型、取得时间和使用期限、权利以及内容变化情况;(3)土地坐落、界址、面积、宗地号、用途和取得价格;(4)地上附着物情况

4、土地登记种类:按登记时间和内容划分:初始变更

按权属性质: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集体土地是有权登记土地他项权利登记按权属主从关系:主登记附记登记

5、土地登记的对象:集体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国家土地使用权、土地他项权利。

6、三种基本土地等级制度:契据登记制、权利登记制、托伦斯登记制。

7、土地登记的特点:强制登记、经登记的土地权利受法律保护、进行实质性审查、登记具有绝对公信力。

8、初始土地登记: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的土地进行的普遍登记。

9、变更土地登记:相对初始土地登记而言的,它是初始土地登记的延续,并按照实际变化情况对其进行的补充和修正。

第八章土地统计

1、土地统计: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对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以及这些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有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统计工作。

2、土地统计主要内容:(1)土地面积,是指统计范围内全部土地的数量。(2)土地质量,指通过对土地质量指标的调查统计或在此基础上开展土地评价确定的不同等级土地的数量及分布。

(3) 土地权属状况,指不同权属性质的土地面积、土地归属及分布。(4)土地利用状况,指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分布。(5)土地分布,指土地位置及范围。

3、土地统计的特点:数量的地域性;图、表与实地的一致性、总面积的稳定性、质量的相对性。

第九章地籍信息管理(地籍信息=地籍档案)

1、地籍信息:地籍管理工作中呈现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

2、地籍信息的特点:信息数量大、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精确、准确;真实、具有法律效力;信息变化快、现势性强

3、地籍信息的作用:凭证作用;为国土教育、宣传提供素材;土地科学研究的可靠手段;

是土地信息存储的一种手段。

4、地籍信息管理:地籍信息是管理的对象,包括地籍信息的搜集、整理、存储、分析与提供服务等。

5、地籍信息管理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档案工作;维护档案的完整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

6、地籍信息管理的内容:地籍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定、归档、保管、统计和利用。

7、地籍信息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用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为地籍管理业务服务的信息系统。

8、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1数据采集功能2.图形处理功能3.制图功能4.属性数据的管理功能5.空间查询功能6.空间分析功能7.服务功能。

第十章其他补充

1、土地条件调查: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土地自然和与土地利用直接有关的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

2、土地条件调查基本内容:土地自然条件调查和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3、土地自然调查的内容:气候条件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调查、

植被调查、地形地貌调查(地貌类型;几种特殊地形;微地形或微地貌;

海拔、坡度、坡向)

4、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内容:区位、交通条件、投入、产出等。

5、城市土地社会经济调查:城市规划、繁华程度、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条件和人口

状况。

6、飞地:指属外行政区划并脱离其辖区范围而孤独飞入本辖区内的土地

7、宗地:背界址线所封闭,具有独立使用权或几个使用者共有权的自然地块。

8、土地权属: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及其他有关土地的权利的总称。

9、土地所有权: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中最重要的是收益和处分权。

10、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者或其法律代表人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交由土地使用者使用,有土地使用者取得长期或有限期的使用权。

11、土地他项权利:抵押权、出租权、地役权、耕作权、空中和地下权。

12、土地权属确定原则:依法原则、充分考虑历史背景的原则、土地所有权的单向流动原则。

13、土地权属争议:因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以及其他有关土地权利归属问题而发生的争议。

地籍管理重点(最终版)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 1、地籍的概念: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情况的图、簿、册。 2、地籍的特性:空间性、法律性、精确性、资料的连续性 3、地籍的分类:(1)按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2)按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日常地籍; (3)按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4)按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5)按行政管理的层次分类: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4、地籍的内涵和基本概念:以法定的土地权属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所需信息资料。 5、地籍管理的概念: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管理)措施。 6、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统一管理的原则;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通;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7地籍管理的手段:行政法律手段、测绘手段、图簿册手段、电子计算机手段 8、为什么说地籍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可以结合地籍管理的概念、目的、作用等进行阐述) 第二章:土地分类 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2、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率大于50%或单位面积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果园:种植果树的园地 茶地:种植茶树的园地 其他园地 3、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木的土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 4、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包括: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牧草地 5、土地分类:根据土地的异同性对土地类进行划分与归并的过程。 6、土地分类的体系: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7、土地利用分类:按照统一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排列组合在一起。 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外业调查的工作:地类图斑的调绘:指实地为同一地类的连片土地,在外业调绘片上形成的 一个斑状图块 各种界限的调绘 线状地物的调绘:指河流铁路公路固定沟渠林带道路管道用地等。 零星地物得调绘 2、外业调查的基本程序:(1)设计调绘路线;(2)确定站立点;(3)核实调查;(4)边走边调绘;(5)询问。 3、综合调绘法:收集相关资料、确定预判解译、外业实地核实、补充调查。 4、土地调查:以土地为对象开展的有关土地客观存在状况的信息的调查。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县为单位,以查清土地数量、权属、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内容的土地资源普查工作。

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解决对策

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解决对策 【摘要】在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地籍管理作为解决土地权属问题的重要国家措施,其通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分等定级等措施来取得有关地籍的资料,从而更好实现对土地权属和状况的研究。地籍管理工作对于当前国土资源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地籍管量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需要对地籍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规律,监测土地利用权属变更情况,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文中从地籍管理的概述入手,对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加强地籍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地籍管理;地籍管理制度;信息化 1、地籍管理概述 1.1地籍管理定义 地籍作为一种簿册,其专门用来对土地位置、数量、界址、权属和用途的基本状况进行记载,通过对土地进行调查、分等定级、估价、登记、统计和档案等为主要内容的地籍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对土地进行科学的管理,获得真实可靠的地籍信息,从而更好的提高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 1.2地籍管理的任务

在进行土地管理时,需要以地籍中所记载的相关资料作为重要的基础资料,从而更好的维护土地产权权益,加快推进土地改革的实施,为土地使用制度的完善提供必要的依据。当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地籍管理作为基础工作,需要坚持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更好的维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确保实现土地的合理开发和使用,同时还要利用地籍管理工作中所获取的土地信息来编制土地年度和 总体规划,制定各种土地制度和法律,确保地籍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2、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地籍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各项发展政策也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进行不断的调整,而地籍管理作为土地管理的基础,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国家土地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说地籍管理事项和管理对象是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下的,这就使地籍管理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下,测量登记工作需要随时根据政策的变化来重新进行,相对于土地管理来讲,地籍管理工作相对较为滞后。 2.2地籍内容存在着失真和不完整的情况 地籍管理工作做到一项系统性工作,其建立和完善都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我国地籍管理工作不仅起步较晚,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被动性,需要针对政策的变化要求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1、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2、地籍的分类: (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①税收地籍②产权地籍③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①初始地籍②日常地籍 (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①城镇地籍②农村地籍 (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①常规地籍②数字地籍 3、初始地籍:初始地籍是指一种地籍制度确立后,由于缺少该制度下的地籍资料,而就某个行政辖区全部土地开展的一次基础性的全面的调查、记载、整理等,从而建立起的地籍。 4、地籍管理: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5、地籍管理的性质:(1)、鲜明的阶级性。(2)、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措施的法律规范性。(4)、行政的权威性和保障性。 6、地籍管理的任务:总任务是全面、具体掌握地籍信息、不断更新地籍信息,及时、准确、系统地提供服务,并不懈地改革创新,建设功能齐全、制度健全、业务规范、手段先进的、完整的地籍管理工作体系。具体任务是:(1)广泛深入掌握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家底,由数量和分布向质量甚至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形成一体化土地资源家底资料。(2)土地资源和资产的分配现状、流转管理及态势分析。包括城镇土地和农村土地。(3)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更新充实调查资料,持续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推动地籍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努力实现土地登记城乡一体化。(4)推动土地调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将土地自然性状、土地社会经济状况及土地利用其他环境条件与土地自身基本的调查相互融为一体;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组织深入细致的专项调查,为土地利用决策和规划提供基础;将土地调查向多用途地籍需要的方向发展。(5)加快地籍工作现代化手段应用步伐,并努力向商业化、普及化方向发展。(6)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以及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制度,健全机构,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地籍管理的社会公信度和公示性,提高地籍资料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7、地籍管理的内容:①土地调查:以县为单位,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可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和地籍调查。②土地分等定级:以土地分类和土地条件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和土地质量水准的相对评价。③土地登记:指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载于专用的簿册上的过程。④土地统计: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调查、汇总、统计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⑤地籍档案管理。 8、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1)统一管理的原则。(2)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3)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确。(4)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9、地籍管理的手段:(1)行政法律手段,如法规、规程。(2)测绘手段,如地籍测量(3)图簿册手段,如土地利用现状图、评价图、土地级别总图、土地统计表、土地证书、土地统计台帐等。(4)计算机手段,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3S技术应用。 10、社会主义地籍管理的产生和发展:(选择题):(1)革命根据地的地籍管理。1928年12月在井冈山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2)土地改革和合作化时期的地籍管理。这个时期是从1949年到1957年,主要是配合解决土地权属问题。期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1950)、《农业税查田定产工作实施纲要》(1951

(整理)地籍管理学试题1.

(一)判断题 1.在地籍管理中形成的野外调查、测量或勘丈的记录,计算数据和成果检查验收、技术鉴定材料,以及土地权属调查、台账、证明文据、协议书、原由书、仲裁书和存根等,都要整理归档。() 2.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的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3.土地调查是对土地数量、质量、利用方式,权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等各种数据进行的科学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 4.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5.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6.我国土地登记的分区主要是按自然区划分管辖区的。() 7.土地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日常土地登记两种形式。() 8.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9.变更土地登记的连续性是由于一宗地的变更,会涉及周围众多宗地的变化,当一宗地进行变更登记时,相邻宗地土地登记资料中的四至说明等相关内容必须随之变更。() 10.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置、界线、权属和使用状况等调查。() 11.村庄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集体单位用地和个人的宅基地均拥有相应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12.土地登记只对国有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 13.土地登记的审核批准,是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登记人员的调查结果和审核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产权是否准予登记的法律程序。() 14.地籍资料是地籍档案的前身和来源,地籍档案是地籍资料的归宿。() 15.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地籍档案同其他土地管理档案一起应分别由国务院和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在业务上受国家和地方县级以上同级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 16.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16条的规定,地籍档案与其他各类土地管理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存、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三种。() 17.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的保存价值的鉴定。() 18.地籍档案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地籍资料的标准化和案卷组织的标准化两方面的内容。() 19、我国个人不能取得土地所有权。(√ ) 20、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在抵押期间的地上新增建构筑物也随之抵押。( ×) 21、地籍管理是指国家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 22、土地登记可分为变更登记和总登记。(× ) 23、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工作,对需要依法作出决定的,报上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 24、地籍最早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簿册。(√ ) 2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仍为集体所有。(× ) 26、土地初始登记的通告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布。( ×) 27、国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 )

(0706)《地籍管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706)《地籍管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练习一名词解释 2:练习二填空题 3:练习三不定项选择题 4:练习四问答题 5:练习五问答题 6:练习六问答题 1:[论述题]请列举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数据采集功能 (2)图形处理功能 (3)制图功能 (4)属性数据的管理功能 (5)空间查询功能 (6)空间分析功能 2:[论述题]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以建立完整的地籍资料处理模式为前提,而不是单独处理某一类数据; (2)软件运行环境的限制少,增加实用性; (3)要求系统存储的信息便于更新、查询,能及时提供现实性好的地籍信息; (4)处理图形与属性数据的连接问题,实现它们之间的双向检索; (5)对地籍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 3:[论述题]地籍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从国内外的发展及其大量的研究论文可知,多年来,地籍信息系统主要致力于解决:(1)地籍数据的管理 (2)业务办公自动化 (3)提供地籍服务 4:[论述题]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在地籍管理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请问什么是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宗地(或图斑)为核心实体,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储存、检索、编辑、统计、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成果输出的信息系统,是土地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专门管理地籍信息的系统。 5:[论述题]根据我国地籍管理的现有实践和发展趋势,地籍档案编研工作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编写参考资料 (2)汇编地籍档案文集及史料 文集及史料是按一定的专题、时间或地区等特征,把地籍档案材料选编成册,在一定范围使用或公开出版。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汇编、地价评估成果汇编等。 (3)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 6:[论述题]地籍档案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地籍档案作为地籍管理工作的历史写照,记录了各个历史阶段和各个方面地籍管理工作的真实面貌,储存着大量的、历史的、真实的地籍工作信息资源,有着广泛的社会作用。 地籍档案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国家的生产和建设提供依据 (2)地籍档案是土地管理工作的依据 (3)地籍档案是国土教育、宣传的素材 (4)地籍档案是研究土地科学的可靠资料 (5)地籍档案是土地信息储存的一种手段 7:[论述题]请说出地籍档案的特点?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地籍档案数量大、形式多样、保存分散; (2)地籍档案具有成套的特点; (3)地籍档案跨年度、周期长,包含长期的日常工作; (4)地籍档案具有动态性和现势性; (5)地籍档案技术含量高。 1:[论述题]请说出土地统计分析的意义?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开展土地统计分析是实现统计优质服务的关键 土地统计分析主要是通过土地统计分析报告向政府决策机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各单位提供对统计资料分析的结果。 (2)开展土地统计分析是实施土地统计监督的基础

浅谈铁路用地的地籍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312613833.html, 浅谈铁路用地的地籍管理 作者:蔡兴义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9期 摘要:铁路用地地籍管理作为地籍管理中的一种专业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解放前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形成较久,建国后铁路用地地籍管理逐步规范化与制度化,铁路用地的地籍管理沿革和权属资料管理都是比较规范的,在各历史现料阶段都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工作是铁路运输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综合开发铁路用地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铁路用地;地籍管理;铁路运输;服务保障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铁路用地地籍管理作为地籍管理中的一种专业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铁路用地属国家土地分类中建设用地中的专项用地,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沿革、构成因素、保护功能等特定情况,铁路用地是带状串珠、开放式多邻多边界分布;是跨行政区域不间断地沟通城乡纽带;是保障运输安全,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实施安全保护空间隔离特点,下面仅从以下两方面谈谈铁路用地的地籍管理。 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历史沿革 1.解放前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形成较久 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历史较早,做为地籍管理的原始阶段较为规范。就哈尔滨铁路局而言,早期铁路用地的地籍资料出现在中长铁路、日伪时期,对铁路线路区间及站区的用地全部测绘成图。1932—1945年8月,伪满哈尔滨铁道局的铁路用地,除侵占中国自建铁路用地外,1935年又购买了中东铁路及其用地57 735.03公顷,又以新建铁路占用了大量土地。日本投降前,仅为哈尔滨铁道局所有土地就达82 600.1公顷。人民铁路时期由于每个阶段局界的变化以及新线、复线、枢纽工程建设,铁路用地占有量每个阶段都有变化。总之,每个时期的铁路用地得来都是一部民族耻辱记载,饱含中国人民的辛酸与苦泪。 2.建国后铁路用地地籍管理逐步规范化与制度化 哈尔滨铁路局中长铁路1950年测绘结果,铁路用地总面积为80537.9公顷。较中东铁路 减少63752.5公顷,缩减的地段,已退交给东北人民政府。1953年成立的新哈局,接管了中长铁路管理局的全部用地和新划入的铁路用地共89012.7公顷。1956年后,经过沈阳铁路管理局建立、牡局的成立和撤消、齐局并入哈局等变化,到1983年末,哈局铁路用地总面积为58588.5公顷。

地籍与地籍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1班叶丽丽11250811135 地籍与地籍管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他们在土地管理中有什么作用? 答:地籍概念:是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等级)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地籍的特点:空间性、公信性、精确性、和连续性等特点。谈谈空间性和连续性,地籍的空间性是由土地的空间特点所决定的;土地的坐落必须与空间位置、界线相联系,地界的变动,必然带来土地使用面积的改变;同时土地的数量、质量都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地籍资料的连续性说明地籍信息不是静态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土地利用与权属的频繁变更,都会使地籍数据失实,必须经常更新,以保持资料记载和数据统计的连续性,否则难以反映地籍信息的现势性。 地籍的分类:⑴按发展阶段地籍所起的作用不同划分,地籍可区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⑵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不同,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⑶按地域和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可划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⑷按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不同,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地籍管理的概念: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地籍管理的分类:按地籍工作任务和进行时间的不同可区分为初始地籍工作和经常地籍工作。 地籍的任务: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法开发、;利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 地籍管理的原则:⑴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 ⑵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⑶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 ⑷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地籍管理的内容: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地籍档案管理。 两者之间的联系:①为了建立地籍,设置地籍簿和地籍图,需要收集、记载、定期更新地籍信息。为此,就要开展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登记、统计等一系列工作。②土地面积、用途、利用状况等都在发生变化,土地的权属也会发生转移,因此地籍管理工作必须跟踪土地的变化,采集变更的现势资料,以保持地籍的连续、系统、和完整。③根据地籍连续性的特点,地籍管理的基本文件应该是有关土地数量、质量和权属等状况的连续记载资料。④为了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地籍管理的工作项目及其文件的格式、要求等应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要过于频繁的改动。⑤地籍管理制度的稳定性是保持地籍资料连贯性和系统性的重要保证条件。 两者之间的区别:①研究对象不同,地籍是课税对象的登记清册,而且还包括了土地产权登记、土地分类面积统计和土地等级、地价 等内容的登记簿册。②侧重点不同,地籍不仅仍在发挥着税收职能和职能,而且随着社会不如多用途地籍时代,地籍将侧重于为合理利用土地服务;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地籍管理必须为一定的土地制度服务,并不断根据阶级统治的

浅谈地籍调查中的权属核查

浅谈地籍调查中的权属核查 权属核查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数字地籍调查的核心。文章结合温岭市1∶500城镇数字地籍调查(二期)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权属核查工作中的内容和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标签:权属核查;权利人;界址线 1 引言 为进一步全面掌握温岭的土地利用现状,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达到对土地信息采集、处理、发布、应用全过程的数字化,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的通知》(浙政发[2007]15号)的要求,结合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和台州市政府关于开展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相关规定,温岭市国土资源局在已完成中心城区120平方公里范围内地籍测量和权属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温岭下属的八个乡镇共计5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区进行温岭市1∶500城镇数字地籍调查(二期)工作。受台州市国土资源温岭市分局的委托,浙江省测绘大队承担该项目的实施工作。 2 权属调(核)查 权属调(核)查是依据有关法律程序对测区范围内宗地进行实地的权属核查,核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属状况、利用状况的调查,土地使用权合法性的调查及界址调查等;目的是查清每宗(块)土地的具体位置、界线、数量、四至关系、用途及其四周违法建筑物、附着物等基本情况,从而满足土地登记、管理的日常需要。 2.1 权属调(核)查的流程 2.1.1 资料整理:对于有档案信息的宗地,进行归纳整理、打印;对于没有档案信息的宗地,需要到实地确定权利人姓名、土地坐落等信息后,进行判绘。 2.1.2 根据已有的地形图,核实规定范围内每间房屋权利人的姓名。 2.1.3 根据打印的档案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对地形图进行界址线的判绘。 2.1.4 制作调查底图。 2.1.5 进行外业核查,根据核查情况如实填写核查表信息。 2.1.6 复核界址线,复核并更新核查表信息。

地籍

1.地籍:依据法律规范,对宗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进行 调查,并将所获状况记载在案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应土地权利之归属。 2.地籍的分类: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 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3.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措施。 4.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1.土地调查。2.土地分等定级。3.土地登记。4.土地统计。 5.地籍 档案管理。 5.什么是土地分类标志:在判别过程中,用以辨别事物的具体指标,就是事物间施以归并 和划类的指标。 6.土地分类体系:(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3)土地利用分类体 系。 7.外业调查的内容:(1)地类图斑的调绘。(2)各种界线的调绘。(3)线状地物的调绘。(4) 零星地物的调绘。(5)工作底图上无法标定的地物的补测。 8.外业调绘的内容:1.基本方法。2.地类图斑的调绘。3.行政区域界线和权属界线的调绘。 4.线状地物的调绘。 5.零星地物的调绘。6基本农田的调绘。 9.土地面积量算的原则:图幅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进行平差,自下而 上逐级汇总。 10.地籍调查:遵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查清每一宗土地及其 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表示,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 11.地籍调查的类型:1.根据地籍调查时期和任务不同,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 调查。2. 根据地籍调查区域范围和功能不同,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 12.地籍调查的内容:1.由于建立地籍的目的,地籍制度的不同,地籍调查的内容也不尽相 同:不仅要调查土地权属状况,还要调查土地等级和土地用途等状况。2. 根据地籍调查的目的和地籍管理的实际需要,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是调查的主要内容。 13.初始地籍调查的基本程序:1.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2)收集资料。(3)踏勘设 计。(4)制定调查计划。(5)宣传教育。 2.权属调查------(1)宗地权属状况调查。(2)确界,设置界标。(3)绘制宗地草图。(4)填写地籍调查表。3.地籍测量-----(1)地籍控制测量。(2)界址点测定。(3)地籍图测绘。(4)制作宗地图。(5)面积量算。5.资料整理-----(1)技术总结(2)工作报告。6.检查验收 14.宗地:有权属界线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 15.宗地划分的基本原理:(1)由一个权属单位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 宗地,称为独立宗;(2)如果同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以上的土地,册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3)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划为一宗地,称共有宗或组合宗;(4)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用地范围过大,或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土地利用状况相差太大,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域为建成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限不同等情况,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16.界址:两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 17.绘制宗地草图的内容:(1)本宗地号和门牌号,权属主名称和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 牌号,权属主名称;(2)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序号及界址线,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地物等;(3)戒指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几何距离和条件距离; (4)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长方位所必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5)指北针和概

地籍管理复习考点

题型:名词解释(10个/3分)填空题20-30个、简答题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 1、名词解释 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并用数据、表册、文字和图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 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管理)措施。地籍管理即是地籍工作体系的简称。 土地调查:为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登记:是指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记于专用的簿册上,实质上是国家用以确认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他项土地权利的一项法律措施。 土地分等定级:以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土地质量水准进行相对评价。 土地统计: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涉及处理大量图形数据(地籍图、宗地图)和属性数据(宗地信息、文字报告等)。 2、地籍管理的原则、手段、发展趋势 原则:1、统一管理的原则 2、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 3、

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确 4、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手段:行政法律手段、测绘手段、图薄册手段、电子计算机手段 发展趋势: 1、研究和实施新的土地分类标准和新的统计报表制度,完善城乡土地统计及专项统计制度,是地籍学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2、土地产权制度仍然是地籍学的研究重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土地产权变更与保护、土地整理后的产权调整等是近期热点问题。 3、研究如何推进城乡土地统一登记制度、完善登记簿册的内容体系,研究土地登记的过错追究制度和损失赔偿制度。研究城镇房地产登记中的区分所有权确认与保障问题。 4、研究和建立地籍信息公开查询制度和地籍中介服务体系。 5、地籍管理应用技术研究。3S技术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仍然占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建成覆盖全国的遥感监测体系。 3、地籍的分类 (1)按地籍的发展阶段: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总地籍、日常地籍 (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常规地籍、数字地籍 (5)按行政管理层次:国家地籍、基层地籍 4、土地调查的内容 以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地籍: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2.地籍管理:即将土地的坐落、形状、面积、性质、使用状况,以及土地权利等项,按照法定地籍测量与土地登记程序进行管理。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县为单位,以查清土地数量权属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内容的土地资源普查工作,又称土地详查。 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用类型的面积及分布,土地的权属状况和利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按行政辖区逐级汇总出各乡、县、市、省、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分类面积。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概念: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指按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上相差异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 6.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 7.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8.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 10.特殊用地: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11.交通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

地籍管理作业整理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一、什么是地籍?什么是地籍管理? 答:地籍是指国家为了一定目的,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依照法律规范,对每宗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测绘),并将所获状况记载在案(成图、成卡、簿册、文件及库及法律证书)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映土地权利之归属。)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二、地籍分类有几种?他们之间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写其中两点就行)答: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5、按行政管理层次分类: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三、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几项?是什么? 答:1、土地调查: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2、土地分等定级:土地分等定级是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估的一种方式,是地籍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它是以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条件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对土地质量水准的相对评价。 3、土地登记:土地登记是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载于专用的薄册上。实质上是国家用以确认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他项土地权利的一项法律措施。 4、土地统计: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 5、地籍档案管理:地籍档案的管理是以地籍管理的历史记录、文件、图册为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使用和编研等工作的总称。地籍档案管理是地籍管理工作的终端,也是地籍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桥梁。 四、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统一管理的原则2、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 3、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确 4、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第二章土地分类 一.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土地分类体系有哪些?P33 答:(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亦称土地类型分类体系。主要依据土地自然属性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的归并划类。常用地貌、土壤、植被作为具体标志,应.用其中的若干个标志或全部标志的综合作为归并划类的具体标志。 (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亦称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主要依据某些评判尺度标志,如土地生产力水平、土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等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的归并划类。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主要依据土地经济特性开展的土地分类。对此分类研究较多的是区域性土地资源特征及其合理利用、土地开发和适宜性评价等内容。 (3)土地利用分类体系。这种分类依据的通常是土地的综合特性指标(包括土

地籍管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1、土地权属调查:通过对宗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限的调查,现场查实、查清相邻权属单位的确切工作界线,在现场标定宗地界址位置,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 2、地籍测量: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 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界等,绘制地籍图,并计算其面积, 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信息持续收集调查,幵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 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指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建立初始地籍后,国家每年对土地权属和用途发生变化的土地进行连续调查、全面更新土地用地资料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监测。 5、土地统计:指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对作为空间场所和生产资料的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这些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一项土地管理(措施)制度。 6、土地统计报表制度:是基层单位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按照统一规定的指标涵义、统一报表格式和保送程序,定期向国家保送土地统计资料的一项重要的统计报告制度。 7、地籍档案:凡是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具有保存、参考价值的文字、图表、磁带、磁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均称之为地籍档案。 8、地籍档案管理:是以地籍档案为对象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归档、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的总和。 9、土地条件调查:对土地的构成要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调查,以便土地适宜性经济评价。 10、宗地草图: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关系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是调查

地籍管理

一.名词解释 1、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 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册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2、宗地:被界址线所封闭,具有独立使用权或几个使用者共有权的自然地块。 4、土地统计:土地统计是以数据、图形为主要形式,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等进行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全过程。 5、地籍档案统计:地籍档案统计是指以表册、数字的形式,反映地籍档案及地籍档案工作的有关情况。建立和健全地籍档案统计制度可以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地籍档案和地籍档案工作情况,研究它们的规律性,以便对地籍档案实行科学管理。 6、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对土地的坐落、面积、用途、等级、价格、权利等项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的一项制度。 7、日常地籍:日常地籍也称变更地籍,是指在初始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和利用、使用情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数,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8、街坊图:为了便于地籍调查工作的实施,利于管理调查成果资料,将整个调查城镇划分成为一些地籍街坊,统一编街坊号,并绘制成图,即为街坊图。 9、多用途地籍:多用途地籍,亦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产权登记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各项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提供信息服务。 10、地籍管理: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11、土地分类系统: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就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 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状况和权属状况。侧重数量,亦称土地资源数量调查。 1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进行统一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1、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1)维护和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 (3)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4)加强土地用途管制;

地籍测量学的复习重点

1地籍的定义: 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臵、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2 地籍含义: (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 (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的地籍 (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图?是地籍图。即用图的形式直观地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指尖的相互位臵关系,包括分幅地籍图、宗地图等 ?数?是指地籍数据,即用数的形式描述土地及附属物的位臵、数量、质量、利用现状等要素,如面积册、界址点坐标侧、房地产评价数据 表是指地籍表即用表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臵、法律状态,利用状况等进行文字描述 3地籍的分类: 地籍的用途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税收地籍是指仅为税收服务的地籍,及专门为土地课税收服务的土地清册。内容包括:姓名,地址和纳税人的土地面积以及土地等级等 产权地籍是国家为维护土地所有制、鼓励土地交易、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二建立的土地清册。 多用途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保护产权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徒弟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徒弟提供基础资料。 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初始地籍是指再某一时期内,对其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建立的新的土地清册。 日常地籍:针对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位臵、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基础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城镇对象是城镇的建成区土地,以及独立于城镇以外的矿企业,铁路,交通等用地。农村地籍对象是城镇郊区及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国有农场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 4地籍测量的定义:(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 地籍测量是为获得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即其附着物的权属、位臵、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具体内容: (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 (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平差和统计; (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籍变更测量; (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5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区别: (1)地籍调查:获得土地管理所需的城镇土地状况的各种信息资料,土地利用

地籍管理练习(选择)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地籍按功能分类的是(d)。 A.税收地籍B.产权地籍c.多用途地籍D.常规地籍 2.下列()不属于地籍管理的内容。 D A.土地调查B.土地登记c.土地统计D.土地规划 3.城镇土地分类以用途为依据,全国城镇土地分为一级类和二级类的个数分别是(D)个。 A.10和26B.12和24C.12和24?D.10和24 4.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是(B)。 A.县B.一宗地c.省D.某一级别土地 5.下列属于土地自然要素调查的是(B)。 A.交通状况调查B.地形调查c.供水设施调查D.能源调查 6.下列属于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是(B)。 A.水资源调查B.劳动力调查c.特种土宜调查D.植被调查 7.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核实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通过(B)获得宗地界址点的平面位置、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 A.土地登记B.地籍测量c.土地统计D.地籍档案来源: 8.我国土地的基本登记机关是()。 A.县级人民政府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土地行政管主管部门 9.土地登记以()为基本单元。 A.户B.宗地c.使用者D.街区 10.初始土地登记开始,土地登记机关采用一定的形式如公告、通知等,说明申请登记匿的范围、对象和地点。土地登记是按照()进行的。 A.用途不同划分后B.土地面积的大小 C.行政辖区D.登记时间先后 (三) 11.下列不可以作为我国土地登记土地权利主体的是()。 A.国有土地使用者B.集体土地所有者

C.村委会D.他项权利者 12.初始登记的基本环节是()。 A.地籍调查B.土地权属审核C.注册登记D.颁发证书 1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以()为单位,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 A.宗地B.某一级别土地C.县D.省 14.土地证书是要根据土地登记卡填写。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颁发。A.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D.以上答案都不对 15.现阶段国家土地统计报表由()种报表组成。 A.10B.12C.15D.18 16.国家土地统计报表分为()和定期报表两类。 A.月报B.季报C.年报D.周报 17.土地统计报表每年的截止日期是()。 A.9月30日B.10月31日C.11月30日D.12月31日 18.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的鉴定。 A.使用价值B.保存价值C.真实性D.完整状况 19.()是地籍档案管理的起点,是地籍档案管理的首要环节。 A.档案的收集B.地籍档案的整理 C.地籍档案的分类D.地籍档案的立卷 20.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土地权属和土地用途发生变化应依照()规定办理。A.土地权属登记B.土地初始登记 C.土地变更登记D.土地抵押登记 21.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中采用二级分类体系,包括一级类和二级类的数量分别是()个。 A.8和48B.8和46C.10和46?D.10和48 22.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16条规定,凡在()年内具有查考、利用、凭证作用的档案应长期保存。 A.10~20年B.20~30年C.30~40年D.30~50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